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关于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7) 语录(8) 说说(109) 名言(728) 诗词(292) 祝福(1k+) 心语(115)

  • 木兰诗奔赴战场的句子

  • 阅读
  • 木兰诗奔赴战场的句子

      《木兰诗》是*南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奔赴战场的句子,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翻译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木兰诗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阅读全文]...

2022-03-08 16:02:36
  • 木兰诗奔赴战场的扩写

  • 木兰诗奔赴战场的扩写

      导语: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奔赴战场的扩写 ,欢迎阅读。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军队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军队归来了,皇上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我不需要做尚书,谢谢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皇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花木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赐你一匹千里马。你要回家,我也不强求你了。”说着,叫手下从皇宫里牵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赏赐给花木兰,花木兰双手握拳拜谢皇上,然后骑上马走了。

      “嗒———嗒———嗒”,花木兰快马加鞭往家中赶,身边的'泥土都扬了起来。此时,归心似箭的木兰心里好不兴奋,恨不得马上飞到家。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爹、娘———”花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花木兰骑在马上,飞奔而来,正在向他们招手。花木兰的父母顿时激动得两手发抖,先是一惊,又蹒跚的走过去。花木兰将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兰的脸说:“兰儿,瘦了,瘦好多了,但越来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经晚了,兰儿回家就好!”父亲边说边牵着马,拍拍木兰母亲的肩说道。花木兰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战友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

      “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弟弟欢呼着,紧接着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厨房里杀猪宰羊,忙着为姐姐煮点好吃的。

      回到家的花木兰推开东阁门,坐在西阁床上,脱下战袍,穿上了旧时的衣裙,看着房间的旧物,她感到亲切而温馨。坐下来,她对着镜子在额上贴上了花黄,梳理着两鬓那乌黑的头发。

      “吱—”门推开了,花木兰笑吟吟地走出来:“让大家久等了。”边说边坐了下来。

      “啊?”战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目瞪口呆:“十几年的战场生活,却不知你原是女儿身!”“哈哈哈……”从花木兰家中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军队归来了,皇上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我不需要做尚书,谢谢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皇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花木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赐你一匹千里马。你要回家,我也不强求你了。”说着,叫手下从皇宫里牵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赏赐给花木兰,花木兰双手握拳拜谢皇上,然后骑上马走了。

    [阅读全文]...

2022-03-02 21:23:46
  • 描写木兰诗奔赴战场是哪一句

  • 描写木兰诗奔赴战场是哪一句

      【木兰诗奔赴战场的描写】: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阅读全文]...

2022-03-19 21:10:17
  • 长*之战古战场

  • 学*,知识
  • 长*之战古战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的资料都成堆吧?资料能够帮助大家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什么样的资料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大家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之战古战场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争,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杀赵卒40万,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

      战国晚期,齐、楚、韩、魏、赵、燕六国相继走向衰弱,强大的秦国,雄心勃勃,开始实施统一六国的计划。公元前266年,秦相范睢提出了“远交*攻”的战略思想,前262年,秦国发动了攻打韩国的战争,前260年,拉开了长*之战的序幕。战争经过了上党归赵,廉颇与秦坚壁对垒,秦将白起使反间计,使赵孝成王撤换了战争经验丰富的赵国名将廉,而启用了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长*一带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赵括一到长*,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反守为攻,主动攻击。白起装着败退,诱赵军深入,尔后断赵军退路,将赵军分割包围,然后吃掉。赵军被围40天,粮绝无援,奋力突围,伤亡很大,没有成功,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赵军45万人被俘,被秦军全部坑杀在长*一带。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此次战争,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此次战争对于研究战国晚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变革兴衰以及秦统一*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很,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古战场的雄浑场面。

      长*之战遗址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常有戈、矛、箭头等文物出土。*年来,高*市对长*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许多重要的发现。1995年5月,在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此坑就在将军岭下,出土了大量的尸骨以及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大将军白起率军在长*(今山西高*西北)全歼赵军的大规模歼灭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范睢代魏冉为秦相后,实行其“远交*攻”战略,认为“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战国策·秦策三》),力主先攻韩国。自五十一年始,连年向韩进攻。五十二年攻占南阳(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五十三年攻占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韩本土与上党郡之联系,韩桓惠王被迫献上党予秦以求和。上党位于太行山西侧,秦得此郡,在战略上可形成夹击赵国的有利态势。但郡守冯亭不肯降秦,将该郡17县献赵,企图使赵韩联合共同抗秦。五十五年初,秦昭襄王派一部兵力攻韩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牵制韩军,使其无力援赵;同时命左庶长王龁率主力攻取上党。赵孝成王命廉颇为将率军增援,进至长*,与上党败退至此的军民汇合。赵前锋与秦先遣部队初战失利,裨将茄战死。六月,秦军发起进攻,先攻下两障城、俘四尉。七月,又攻破西垒壁、俘二尉,廉颇鉴于连战失利,遂采取筑垒壁固守、伺机反击的防御战略。秦军出国远征,利于速决,难以持久。范雎遂派间谍入赵制流言,说廉颇不是虑,即将降秦,秦惟惧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同时盛待赵王所派求和使者,使各国诸侯误认秦、赵已和,动摇齐、楚救赵决心;并暗割垣雍(今河南原阳西)于魏,诱其不援赵国。赵孝成王本已疑心廉颇怯战,闻流言后,拒绝了蔺相如及赵括之母所提赵括不适于统兵的谏言,改令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代廉颇为将。秦王得知赵军易将,即任白起为大将军,至长*指挥作战,并下令有泄白起为将者斩。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规定,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既设阵地,然后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赵军进攻,白起命秦军败退。赵括不查虚实,小胜之后,误认秦军士气不高,遂亲率主力发动总攻。赵军进至秦军营垒时,被阻于坚壁之前。赵军多次攻击,均未奏效;白起即指挥预先部署于两翼的2.5万奇兵,迂回至赵军背后,切断其退路;同时另以5000精锐骑兵,插入赵军垒壁间,断其联络。赵军被分割为各自孤立的两部分。赵括所率主力,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秦又派出轻兵猛攻。赵军作战不利,被迫就地筑垒防御,等待援军。秦王自河内征发15岁以上所有男丁,增援长*,阻绝赵援军和粮食。至九月,赵括部已绝粮46日,发展至偷相杀食的惨境。赵括组织四队士卒多次突围,均被秦军击退,便亲率精兵突围,亦告失败,并被乱箭射死。赵军主将阵亡,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完全丧失斗志,40万军民皆降于秦军。白起认为,“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史记·白起列传》)。遂以欺诈早段,将其坑杀,仅放回年少者240人。连同战斗中所杀,秦军共歼灭赵军45万,自己也死伤过半。

      点评:此战,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赵括则是纸上谈兵,在作战指导上,不察战场实际情况,轻率发动进攻,又未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后方联络,是赵军被全歼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针对敌方弱点,先诱敌脱离既设工事,再分割、包围,俟其饥疲,一举歼之,反映了战国时期野战指挥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长*之战*历??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白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之成为继孙武之后,*历史上又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

      相关链接:秦始皇

      长*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古长*在今高*市城北10公里的长*村。高*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这里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动在泽潞盆地,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高*三面环山,丹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这里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长*之战遍及大半个高*,涉及到的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距今虽然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但是,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许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此次战争有关,如康营、谷口、围城、箭头、弃甲院、三甲、赵庄、徘徊等。百里长城(又称秦垒)、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西起丹朱岭,经关和岭、羊头山,到陵川的马鞍山,蜿蜒曲折百余里,至今遗址尚可见到。围城村相传为赵军被秦军围困处,赵括就死于此地。赵庄村,相传长*大战后,此地成为一片废墟,赵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葬于村北的二仙岭上,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赵国,遂将此地改名为赵庄。成语“纸上谈兵”就是指赵括用兵的教条主义。

    [阅读全文]...

2022-04-27 02:41:13
  • 双向奔赴的经典语录,双向奔赴的爱情句子

  • 爱情
  • 1、双向奔赴是幸福的,彼此成就才是值得。努力工作,认真搬砖,保持热爱,保持纯粹。

    2、如果爱能治愈散落一地的鸡毛,那就义无反顾地双向奔赴。

    3、虽然每次嘴上都会说,哎呀太墨迹了,真烦人,其实我心里都美开了花了,我们真的有在好好相爱,是双向奔赴。

    4、爱你的人懂得站在你的角度考虑你的付出,原来细水长流也可以轰轰烈烈。爱的双向奔赴,真好!

    5、世上根本没有两个完全合适的人,只有两个共同愿意为这份感情去改变,去磨合,共同经营,双向奔赴的人。

    6、男人喜欢性感女人,女人又何尝不喜欢健硕的男人呢,这才是双向奔赴吧。

    7、真正喜欢一个人总归会是觉得自己有些配不上对方吧,就像是我总会想,他这么好会不会有一天烦了跑掉,就像是他也总会隔三差五问我有没有觉得他话太多,会不会太直男,呆在一起有没有觉得很累很烦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害怕失去才过分在乎吧,双向奔赴真的有被戳到。

    8、最*两天,看到别人的爱情会流眼泪,不是不期待爱情,只是不想将就,总有一天会遇到双向奔赴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2-02 06:19:57
  • 形容战场的诗

  •   塞下曲四首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全文]...

2022-07-02 20:53:07
  • 描写战场的诗句

  • 描写战场的诗句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环境中。

      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李涉《楚宫怨二首·其一》

      4、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5、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李梦阳《夏城坐雨》

      6、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7、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

      8、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张玉娘《从军行》

      9、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10、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

      11、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12、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何承天《战城南》

      13、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15、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6、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屈大均《鲁连台》

      1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8、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9、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20、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1、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张乔《书边事》

      22、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23、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24、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杨广《纪辽东二首》

      2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6、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7、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李梦阳《秋望》

      28、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29、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颜延之《阮步兵》

      30、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汪遵《乌江》

      31、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元稹《田家词》

      32、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

      3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5、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36、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李白《从军行》

      37、岁华销尽客心惊。——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38、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

      39、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0、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41、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42、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43、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汪遵《夷门》

      44、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45、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46、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陆游《关山月》

      47、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8、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49、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阅读全文]...

2022-06-15 16:12:57
  • 木兰诗战场生活的句子

  • 生活
  • 木兰诗战场生活的句子

      《木兰诗》中描写战场生活的句子是哪句?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战场生活的句子

      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思想倾向

      《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凡的经历。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不过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代表而已。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的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木兰诗》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倾向呢?

      这首诗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吸引到它所描写的场面中了。木兰*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但她终于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勇敢的抉择。

      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当她一旦做出“从军”的抉择,她的态度则是积极的,这从她四处购置行装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现出她的主动性和坚决性。木兰初次远离家园,异乡的山山水水,都会触动她的思亲之情。诗中对此的描写是真挚的,也是非常感人的。从军,使木兰得到同男子一样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机,十年的战火考验,使她从一个善良、热情、能干的闺中少女,成为一名建立战功的“壮士”,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环境变了,木兰何去何从?她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在论功行赏的大典礼中,由于她是一个女子,不配得到自己应有的荣誉。她只有辞受封爵,走上解甲还乡的惟一道路。无名氏作者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用欢快的笔调描写木兰骨肉团聚的欢乐,让她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同伴的面前。作者可贵的是,最后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辨雌雄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这样描写木兰的从军与还乡,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的思想倾向。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分析作者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有人认为,木兰还乡是她不慕功名富贵,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本色。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作男儿”,除了木兰,还有一个黄崇嘏。谢枋得在《碧湖杂记》中把她俩的事迹当做奇闻逸事加以记叙。木兰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归”;黄崇嘏是五代时期蜀国的女子,她女扮男装,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属。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弄得黄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讲明自己是个女子,一走了之。

      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不然的话,所谓“牝鸡司晨”的恶名就会落在她的身上。木兰和《木兰诗》的作者都无法改变这种命运。

      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清代的女词人王筠在《鹧鸪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兰、崇嘏那样一显身手(“木兰崇嘏事无缘”),只好在她的弹词《繁华梦》里让女主人公登上艺术舞台(“好将心事付梦诠”),来抒发她那埋藏在胸中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木兰诗》的作者不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从木兰所走过的和*──战争──和*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觉地反映了木兰在特殊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并热情地歌颂了它。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是寓于烘托(“火伴皆惊忙”)、隐喻(“双兔傍地走”)等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能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这类明确的语言把它说出来。但是,在《木兰诗》中,却没有明朝人那种明显的尊女卑男、矫枉过正的倾向。而明朝人对于妇女潜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做出那样大胆的估计,除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外,从历史思想源流来看,《木兰诗》是有启蒙作用的。

    [阅读全文]...

2022-06-21 23:10:07
  • 悼念刚离去的亲人古诗词

  • 离去,亲人,悼念
  • 1、长忆高堂炊年饭,灶前漓水祭苍天,天公恤念接灵去,泪洒西风化纸烟。

    2、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3、清明去了又清明,悲泪流干又还生。已故亲人常入梦,几多思念不入尘。

    4、斗转星移十二轮,长眠高岭对河滨。时闻幼子呼阿爸,惜我无从喊父亲。

    5、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6、金钱坞,土未晞。荒野新坟两凄凄。行迈靡靡故园路,谁来驾车载子归。

    7、清明祭扫倍思亲,供上鲜花表孝心。缅怀先祖思故人,难忘父母生前恩。

    8、生存艰难蹉跎多,老了沧桑容颜染,病痛缠绕医院住,死离方可万事休。

    9、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10、清明时节又见雨,踏青好去却无迹。野芳不知人间恨,陇上深谷欲争奇。

    11、追昔家祭度清明,默祷祈安远墓茔。长日静思催雨泪,梦牵回念咽哀声。

    12、音容联脑翻浮涌,诲教化心促动行。人世沧桑终坦荡,天堂无恙愿康*。

    13、父亲节日又轮回,庚子新冠人更悲。今日天公又垂泪,祭父洒泪雨中飞。

    14、日月轮回四十春,慈父音容梦中萦。时闻儿女呼阿爸,惟我无言喊父亲。

    15、菊花还似去年黄,一寸愁心万事伤。独立高楼对残日,秋风吹得泪千行。

    16、一年清明又来临,细雨蒙蒙天阴沉。祭扫坟茔深情在,纸钱烧却拜几轮。

    17、父亲节日思念长,点燃心灯和心香。孝心不及坟前草,岁岁枯荣伴父旁。

    18、细雨如丝千滴泪,春风有渡染寒阡。长惊父母无新字,半梦依稀问九泉。

    19、岁岁年年又重阳,几只归鸿落北塘。垄上何寻父耕影?西风黄菊满山冈。

    20、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阅读全文]...

2022-03-23 12:38:23
  • 双向奔赴很唯美的爱情句子 双向奔赴的朋友圈说说

  • 爱情,唯美,朋友
  • 1、相遇容易,喜欢太难,双向奔赴的爱情更弥足珍贵,遇见了就是一辈子。

    2、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双向奔赴才比较有意义,或者会让人比较有动力,单方面真的让人觉得自己在唱独角戏。

    3、每天的关心,偶尔的礼物,适当的惊喜,互相不离不弃。双向奔赴的爱情才是最珍贵的。

    4、我觉得好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它是双向奔赴。

    5、慢慢是一个很好的词 慢慢遇见 慢慢成长 慢慢喜欢 慢慢温柔 所以我们要一起慢慢来 慢慢看世界 慢慢变老

    6、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你,爱情一定要双向奔赴才有意义。

    7、喜欢是常态 彼此喜欢是上天恩赐

    8、喜欢你的人会想知道你每分每秒都干了什么,不喜欢的人你告诉他,他嫌你烦,好的感情,双向奔赴才有意义。

    9、合不合适真的太重要一段好的感情是双向奔赴会让你想要越来越好 想要成为那个例外。

    10、好的感情需要双向奔赴,感谢你回头,我便勇敢向前!

    11、爱是双向奔赴,是心心念念,是第一个想到的人,是一条会傻笑等待的消息。

    12、愿你下一段感情,是志趣相投,是两厢情愿,是万水千山双向奔赴。

    13、“顺利的话我们结婚,不顺利的话我们晚点结婚,我的意思是我不想错过你.”

    14、“我一觉醒来,喜欢赖在被窝里,欢喜的拿起手机,你恰好给我发了消息。”

    15、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双向奔赴的感情才值得珍惜,越长大,越孤单,那些你以为不会离开你的人,都离开了你,勉强没有幸福,做好自己吧。

    16、我爱死双向奔赴这个词了 它代表我所有努力都有意义 代表我满腔热忱没有*白浪费 代表我跨过山海朝你狂奔 你也在披荆斩棘的向我而来 我们相爱 用实际行动来表达

    17、即使曾经是双向奔赴的感情,也抵不过岁月的变迁,再美的风景也逃不过四季更迭。

    18、爱情应该是双向奔赴,而不是把自己低到尘埃里。

    19、向奔赴的感情太美好了!下次表白的时候记得找信号好的地方!

    20、我所有的怦然心动皆因你而起

    21、无论多大年纪,都不能凑合结婚,凑合的结果,一定是悲剧!好的感情是双向奔赴,是互相如珠如宝的守护!

    22、感情重来都不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双向奔赴才是美好的!

    23、双向奔赴的意义大概就是:好巧,我也喜欢你。

    24、无论何时,回忆起当初的模样,都会为我们双向奔赴的情意心潮澎湃。光阴荏苒,又是新春,可待!

    25、段好的感情真的会让彼此都变得更好!双向奔赴,彼此依靠,并肩面对,共同承担……

    26、任何感情,只有双向奔赴才会长久,再好的朋友心不和了,就注定分道扬镳,祝你此后安好富足快乐。

    27、要学会大大方方的表达爱意,爱不是冷冰冰,爱是炙热的,永远都是,笨蛋才会说反话,笨蛋才会把喜欢的人越推越远

    28、我喜欢你就像是烟火升空,会在心里每一个小地方,都绽放小小的烟火,在心里噼里啪啦的炸开。

    29、有时候一时之间就能明白很多事,也觉得队伍未来所谓感情的事不抱有什么念头,毕竟只有双向奔赴才是好的。

    [阅读全文]...

2022-04-28 16:14:22
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 句子
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 语录
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 说说
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 名言
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 诗词
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 祝福
表示即将离去奔赴战场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