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关于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3) 语录(2) 说说(7) 名言(1k+) 诗词(554) 祝福(3k+) 心语(9k+)

  • 江城子-诗句

  • 江城子-诗句

      【江城子】秋意秋怀曲恋秋,丹卷秋音沁韵秋(十四韵)

      (一)

      秋来沉醉醉痴风,只相通,难相纵。万千款款,空惘曳随疯。零落几多花间事,无数那,卷尘重。

      长亭尽染宇苍穹,亦缘中,罢情蒙。回首沁入,若梦葬云彤。戏看人生多转眼,思想念,曲音弓。

      (二)

      西风落月现苍苍,长亭望,尽茫茫。星稀夜色,如梦宇间仓。空有流年烟雨弹,依幻想,散芬芳。

      浮生忆语负心香,漫飘霜,莫眉藏。嫣然巧笑,为愿话轩窗。曲奏暮朝伊倚唱,眸陌上,是痴行。

      (三)

      光阴如水淡清眉,不经为,只闲思。时常端坐,静宇轻风之。将满心修篱对语,花月美,已新移。

      留香吟与漫溯姿,一程迟,一场痴。阑珊是暖,生命感知辞。望去花开花落里,依韵味,婉听诗。

      (四)

      浮光慵絮化虚区,柳丝徐,几多嘘。回还季节,陌上把天书。一叶新尘飘絮语,尘缘里,许心途。

      浅秋淡火热心渠,静常虞,喜悲无。遇风从容,遇雨意行渔。莫问阴晴圆缺着,如会续,自然需。

      (五)

      秋风秋雨感凉差,浅秋来,想秋莱。知秋一叶,萧瑟坐窗台。走过多姿多彩里,笑望采,静拥该。

      释然犹自远时怀,是生台,总会猜。阳光美好,去感受花苔。漫道流光催人老,当下顾,向日开。

      (六)

      秋怀秋意赏秋臻,信笺文,满秋新。秋波一片,醉了草阴茵。心浴火花随律动,悠映着,进苍豳。

      相随像是有芳熏,景都真,动神旬。呢喃有语,无尽起轻尘。怎禁远山如画意,空负了,最深人。

      (七)

      流光流水在奔泉,小桥前,过天潺。空明是那,仿佛坐飞仙。它在水波穿行间,轻起舞,醉飘川。

      湛蓝苍远那如燕,想微澜,醉丹卷。漾心灿烂,好似彩云边。忘却旅途多现实,遥想上,且丰嫣。

      (八)

      轻盈静寂畅萦萧,淡然飘,让心逍。馨声美妙,本是传欢辽。绝似人间多晓梦,朝和暮,弦丝娆。

      忧思穿越一弯潮,泛思潇,处悠巢。幽幽陶醉,撩起万千滔。只是琴音深碧里,痴迷极,脉随翘。

      (九)

      秋光应景又听歌,醉聆多,尽其过。皆因唤醒,来去事心和。正是轻软风雨泣,今细语,念临梭。

      一泓心意季风拖,慢婆娑,柳黄萝。婉织馥郁,如缕韵菲科。*水楼台依旧为,承默履,坐吟何。

      (十)

      适时而墨为常鸦,与红霞,映居家。心音一叶,念想慢吟遐。清月淡云飞燕里,如此见,弄天涯。

      青山宛立傲而夸,独中华,却辉嘉。梵尘有梦,期许而生花。纵把前行当体会,缘遇喜,行之划。

      (十一)

      流离菲雨一帧楞,晓风轻,婉秋声。光阴如绣,小雅意如倾。袖底拂来朝暮悄,如若好,是修迎。

      远山眉黛*圆情,那峥嵘,路依荆。回廊思量,清月照幽亭。冥想无风无雨坐,遥十里,或堪零。

      (十二)

      黄昏聚雨拂尘沤,月华头,已修羞。窗前静对,隐幕霞光愁。天地悠悠朝谈得,尘事过,夜思浮。

      个中小意那原由,实相纠,不相兜。长河沧海,不在落花丘。独有从容行走稳,于是世,兴因舟。

      (十三)

      秋多万事觉归心,弹萧琴,感筝音。闲敲棋子,乱了自芳愔。软柳拂风亲恋客,情韵上,宛如金。

      水晶歌里纸鸢寻,燕含喑,传春歆。西风瘦马,万古话真箴。堪羡两眉凝欲语,之蝶语,沁云簪。

      (十四)

      爱人被爱美而甜,久恒喃,跃心帆。聆听灿烂,醉卧晓风岚。诺能用千思万缕,令你我,为之蓝。

      最原因了两心参,化真函,燕飞拈。情情纵享,沧海共相探。况值生音匆亦逝,多少好,留身巉。

    [阅读全文]...

2021-12-19 23:02:55
  • 江城子古诗原文(江城子苏轼翻译及赏析)

  • 苏轼
  •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

    西城杨柳在春光中轻柔地飘摆,触动起我的离恨,令我泪水难收。犹记得她曾在此多情地为我系好归去的舟楫。萋萋碧野,朱红小桥,当日的景色依旧,而人却已不再,只剩水空自流淌。

    美好的年华不为少年人驻留。恨意悠悠,不知何时能止?在柳絮飘飞、落花纷纷的时候登上高楼。那满江春水便都化作我的眼泪,流也流不尽,那许多的愁。

    【赏析】

    这首词为此人早期作品,为一首伤春伤别之作。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开篇便点明题旨,抒发别情。“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杨柳依依,牵动起词人无限离愁。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杨柳牵动起词人的别情不仅仅因为它柳条依依,似诉离别,而是因为它不是其他地方的杨柳,而是靠*水驿的长亭之柳。当年词人曾在此系舟,与情人离别。这里的景色依旧,可人却已经不再,这是多么的令人悲伤啊。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少年人最为善感,时已至暮春,想到韶华的流逝,心中怅恨不已。

    “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几句进一步抒发伤春之情。登上高楼,见桃飘李飞,不免叹息哪怕眼前的江水全部化作泪水,也流不尽自己的许多愁,可见他愁绪之深浓。

    ⊙作者简介⊙

    [插图]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祐党事屡遭贬谪。“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尤以词著称,是(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坐元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词早年多写恋情,间寓身世之感;晚年多写迁谪之恨,凄婉动人。有《淮海居士长短句》、《淮海集》。

    [阅读全文]...

2022-01-10 20:00:23
  • 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赏析(苏轼的诗词悼亡妻子的诗赏析)

  • 苏轼,妻子
  • 中西方的文化同样历史悠久,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可以说精彩纷呈,各具千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哲学思想上,在感情的寄托方面,由于文化的差异,同样存在很多不同。这种不同,在悼亡诗这种“怀念亡故,感慨今夕”的文体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祭祀哀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和民俗现象的象征,由于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更加真挚,所以也成为中西文学中承载众多载体的文学主题之一。祭祀文学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学发展进程中,都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和具体记载,悼亡诗即是此类题材中的精华代表作之一。

    01.《江城子》:中国的第一首悼亡词。

    与苏东坡恩爱情深的妻子王弗27岁去世,为他带来沉痛的打击。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写下了这首《江城子》,被弟子陈师道誉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并传诵千古。

    中国文学史上,从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诗”。到北宋期间,西晋的潘岳、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是写悼亡诗最有名。他们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则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最典型的特点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用下片五句诗记录梦境,其他的语句则直抒胸臆,倾诉悲伤,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02.《悼亡妻》:弥尔顿的代表作。

    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的著名诗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父亲是权高位重的律师,家庭生活优裕,从小便受到专业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学素养。他也曾游历欧洲,见多识广,底蕴深厚,并且一身正义,负有雄心壮志,在后期投入政治革命,又经历失明的打击,一生跌宕起伏。

    他的诗歌主要是政治诗歌,悼亡诗写的很少。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但更是一个普通的爱自己妻子的丈夫,他可以因政事书写长篇大论,也会因一个小小的梦而给亡妻写一篇悼念诗歌,以寄托自己思念亡妻的情怀。

    弥尔顿一生结了三次婚,第二任妻子凯瑟琳是弥尔顿的真爱,他们在一起度过了15个月后凯瑟琳便因产褥热去世了。妻子的早逝给弥尔顿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进一步认识了人生。为此,他为第二任妻子凯瑟琳献上了他一生唯一的一首悼念亡妻的诗歌即《悼亡妻》。

    《梦亡妻》(朱维之译)

    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

    好像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

    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

    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

    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瑕的白璧;

    因此,我也好像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

    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

    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

    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

    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

    可是,啊!当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时候,

    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

    01.意象差异:现实与抽象。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词中意象的选择,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特征,多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件,是一些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淡淡的家庭琐事,是诗人妻子生前日常生活中闺阁庭院的种种物象。

    雕花的小轩窗,精致的梳子,玉人照面的镜子,明亮的月光和房后那矮矮的山坡。“小轩窗,正梳妆,明月夜,短松冈。”一方面是苏轼眼前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亡妻生前的生活写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和“尘满面,鬓如霜”真实地再现了苏轼在妻子亡故后的真实精神状态和刻骨铭心的思妻之痛。所以在苏轼的诗词中,不管是在梦中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叹都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意象。

    弥尔顿的《悼亡妻》一诗中的意象大多都采用想象的,幻想的意象,对于意象素材的选择非常自由不局限,并且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构思联想大胆。作者通过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把这些意象进行编织,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同样都是悼亡的主题诗词,弥尔顿《悼亡妻》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激情的渴望,一份美丽的相思。在这些意象选择的背后包含着中西方巨大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即使是死亡也是被众多奇妙美好的意象进行描写的,令人向往。

    沧海之言: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虽然局限在“儿女情,身边事”的生活琐事之中,优点在于感情真挚、质朴动人。

    弥尔顿《悼亡妻》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开阔,意境深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本身处在政治革命的前端,寄托了对彼岸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02.风格差异:委婉与浪漫。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传达给读者的是夫妻之间那深似海的感情,体贴与呵护备至,呈现出浓重的中国伦理色彩。正如诗中写的那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带着明显的人伦色彩。

    作者的表情达意也是刚好点到为止,只是描写梦中妻子的“小轩窗,正梳妆”,短小精悍的六个字让我们对古代女子的梳妆打扮浮想联翩。一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铮铮铁骨男子心里对妻子那份浓烈的情感,款款真情通过这九个字传达得淋漓尽致。

    弥尔顿的诗歌表情达意更加清晰直接。全诗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对梦中的妻子进行描述,诗人对妻子的外貌、举止神态和来去都做了一一交代,梦中妻子的形象是丰满、具体、清晰的,诗歌里呈现给大家的是放弃之间那柔情似水的恩爱,没有涉及到任何伦理色彩,而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色爱的描写。

    诗歌中“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都是诗人对妻子感情的真情直接的表白。弥尔顿的表白和梦境更加奔放,更富有浪漫气息。

    沧海之言:

    中国悼亡诗的主题都是沉溺在两情相悦的恩爱中。回忆,特别是对当初夫妻时间快乐时光的回忆成为唯一的感情寄托。只要有了美好的回忆,现在、将来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只有沉浸在过去那温馨的往事回忆中,才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

    然而西方文化孕育下的诗人都是浪漫豁达的。他们把夫妻之间的恩爱感情看成了永恒,可以从此岸延伸到彼岸去,在他们的眼里,爱人虽然已经在天堂,可是自己可以在人间慢慢守候,因为夫妻是可以在天堂相聚的。

    03.文化差异:“悲”与“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中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悲伤的基调。即使在梦里相遇,自己已经因为相思之苦白了双鬓,也无法相认了。表达了作者内心异常的痛苦、烦闷、凄凉无处释放。

    [阅读全文]...

2022-04-09 16:08:53
  • 江城子诗词

  • 文学
  • 江城子诗词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城子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江城子(一)(夕阳红)

      老夫聊发少年狂,杜诗芳,赋词强。

      练剑*枪,月下舞三场。

      最美老年无限好,人无病,健康康。

      老夫聊发少年狂,笑声常,喜眉扬。

      热爱妻儿,鬓发染青霜。

      年过古稀心态好,登泰顶,美名芳。

      江城子(二)(老年狂)

      老夫聊发少年狂,退休忙,乐欢尝。

      从此逍遥,快乐似仙王。

      不管他人房上瓦,心敞亮,健康康。

      老夫聊发少年狂,上街央,曲悠扬。

      布阵排兵,厮杀在疆场,

      梨苑黄梅看武当,为一乐,不思量。

      江城子(三)

      老夫聊发少年狂,早诗扬,晚街场。

      剑戟刀枪,绘画赋词忙,

      最喜老年身体健,无病患,百年尝。

      老夫聊发少年狂,逛南乡,走东方。

      穿越深林,畅泳大长江。

      情趣养成需自主,欢乐度,乐飞扬。

      江城子(四)(光棍劫)

      如今光棍好心肠,衣穿良,好风光。

      光棍真牛,光棍自由强。

      一顿饱了家不饿,,欢乐乐,喜洋洋。

      如今光棍也难当,有忧伤,又心慌。

      摸炕拔凉,吃啥也难香。

      剩女一帮谁理我?

      悲切切,断肝肠。

      江城子(五)(单身王)

      老王光棍好风光,讲排场,饮高粱。

      夜夜赌场,夜夜把歌扬。

      饱食一餐家不饿,如有酒,醉*常。

      老王光棍不风光,饿常常,苦伤伤。

      好女难求,寡妇也难降。

      都说我馋难要强。男剩下,断肝肠。

      江城子(六)(农民乐)

      农民生活好风光,住楼房,饮高粱。

      农活忙忙,出外打工强。

      有空再来诗赋写,人快乐,笑飞扬。

      农民生活好风光,割收粮,铁牛扛。

      转眼收光,粒粒进粮仓。

      当代农民心里乐,欢笑笑,币盈筐。

      江城子(七)(夜渡)

      雨来秋夜更添寒,水波澜,鲤难欢。

      叶落花残,独倚侧栏杆。

      千舸竞过停歇处,思旅伴,看南山。

      今宵行过渡头边,见人难,向谁言,心里忧愁,不禁泪潸潸。

      苦短人生要走好,人私利,古难全。

    [阅读全文]...

2022-07-28 12:53:53
  • 江城子赏析

  • 宋词
  • 江城子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阅读全文]...

2022-07-23 12:01:10
  • 江城子-诗句

  •   【江城子】秋意秋怀曲恋秋,丹卷秋音沁韵秋(十四韵)

      (一)

      秋来沉醉醉痴风,只相通,难相纵。万千款款,空惘曳随疯。零落几多花间事,无数那,卷尘重。

      长亭尽染宇苍穹,亦缘中,罢情蒙。回首沁入,若梦葬云彤。戏看人生多转眼,思想念,曲音弓。

      (二)

      西风落月现苍苍,长亭望,尽茫茫。星稀夜色,如梦宇间仓。空有流年烟雨弹,依幻想,散芬芳。

      浮生忆语负心香,漫飘霜,莫眉藏。嫣然巧笑,为愿话轩窗。曲奏暮朝伊倚唱,眸陌上,是痴行。

      (三)

      光阴如水淡清眉,不经为,只闲思。时常端坐,静宇轻风之。将满心修篱对语,花月美,已新移。

      留香吟与漫溯姿,一程迟,一场痴。阑珊是暖,生命感知辞。望去花开花落里,依韵味,婉听诗。

      (四)

      浮光慵絮化虚区,柳丝徐,几多嘘。回还季节,陌上把天书。一叶新尘飘絮语,尘缘里,许心途。

      浅秋淡火热心渠,静常虞,喜悲无。遇风从容,遇雨意行渔。莫问阴晴圆缺着,如会续,自然需。

      (五)

      秋风秋雨感凉差,浅秋来,想秋莱。知秋一叶,萧瑟坐窗台。走过多姿多彩里,笑望采,静拥该。

      释然犹自远时怀,是生台,总会猜。阳光美好,去感受花苔。漫道流光催人老,当下顾,向日开。

      (六)

      秋怀秋意赏秋臻,信笺文,满秋新。秋波一片,醉了草阴茵。心浴火花随律动,悠映着,进苍豳。

      相随像是有芳熏,景都真,动神旬。呢喃有语,无尽起轻尘。怎禁远山如画意,空负了,最深人。

      (七)

      流光流水在奔泉,小桥前,过天潺。空明是那,仿佛坐飞仙。它在水波穿行间,轻起舞,醉飘川。

      湛蓝苍远那如燕,想微澜,醉丹卷。漾心灿烂,好似彩云边。忘却旅途多现实,遥想上,且丰嫣。

      (八)

      轻盈静寂畅萦萧,淡然飘,让心逍。馨声美妙,本是传欢辽。绝似人间多晓梦,朝和暮,弦丝娆。

      忧思穿越一弯潮,泛思潇,处悠巢。幽幽陶醉,撩起万千滔。只是琴音深碧里,痴迷极,脉随翘。

      (九)

      秋光应景又听歌,醉聆多,尽其过。皆因唤醒,来去事心和。正是轻软风雨泣,今细语,念临梭。

      一泓心意季风拖,慢婆娑,柳黄萝。婉织馥郁,如缕韵菲科。*水楼台依旧为,承默履,坐吟何。

      (十)

      适时而墨为常鸦,与红霞,映居家。心音一叶,念想慢吟遐。清月淡云飞燕里,如此见,弄天涯。

      青山宛立傲而夸,独中华,却辉嘉。梵尘有梦,期许而生花。纵把前行当体会,缘遇喜,行之划。

      (十一)

      流离菲雨一帧楞,晓风轻,婉秋声。光阴如绣,小雅意如倾。袖底拂来朝暮悄,如若好,是修迎。

      远山眉黛*圆情,那峥嵘,路依荆。回廊思量,清月照幽亭。冥想无风无雨坐,遥十里,或堪零。

      (十二)

      黄昏聚雨拂尘沤,月华头,已修羞。窗前静对,隐幕霞光愁。天地悠悠朝谈得,尘事过,夜思浮。

      个中小意那原由,实相纠,不相兜。长河沧海,不在落花丘。独有从容行走稳,于是世,兴因舟。

      (十三)

      秋多万事觉归心,弹萧琴,感筝音。闲敲棋子,乱了自芳愔。软柳拂风亲恋客,情韵上,宛如金。

      水晶歌里纸鸢寻,燕含喑,传春歆。西风瘦马,万古话真箴。堪羡两眉凝欲语,之蝶语,沁云簪。

      (十四)

      爱人被爱美而甜,久恒喃,跃心帆。聆听灿烂,醉卧晓风岚。诺能用千思万缕,令你我,为之蓝。

      最原因了两心参,化真函,燕飞拈。情情纵享,沧海共相探。况值生音匆亦逝,多少好,留身巉。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32:01
  •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 高考,教育,高中
  •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彫通:雕)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卷*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冈:指山脊*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⑿.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应当。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⒀.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江城子》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原文:

      南来飞燕北归鸿。

      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

      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译文

      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韵。

      “南来”句:此句仿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飞乌鹊北飞鸿”句意,借喻久别重逢的友人。

      绿鬓朱颜:黑发红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衰翁:老翁。

      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金钟:酒杯之美称。钟,酒器。

      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唐刘禹锡《酬冯十七舍人》诗:“白首相逢处,巴江烟浪深。”

      暮云重:喻友人关山远隔。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阅读全文]...

2022-06-09 20:26:22
  • 苏轼《江城子》赏析翻译

  • 苏轼,古诗文
  • 苏轼《江城子》赏析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神子/江城子

      苏轼 北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作品*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片后四句以写景为主,极富立体感。这几句中,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象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政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余生存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的结构颇具匠心。首句突兀而起,议论中饱含感情。其后写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紧扣首句的议论,景中寓情,情中见理。结拍与首句议论及过片后的写景相呼应,总括全词,以东坡雪堂今日春景似渊明当日斜川之景,引出对斜川当日之游的向往和逆境中淡泊自守、怡然自足的心境。“都是斜川当日景”,这看似*淡的词句,是作者面对远去的历史背影所吐露的心声。

      原文:

      江城子

      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

      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花羞。

      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注释:

      ①巫山:此暗指美人。用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

      ②酒新篘:新漉的酒。,过滤酒。

      ③月华羞:美人笑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④歌扇萦风:(美人)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

      ⑤“试问”三句:化用杜牧诗意,杜有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苏轼以酒色自娱来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怀一切,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

      赏析:

      上片主要写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写出傍晚带雨的乌云在楼头洒落一阵骤雨之后又飘往他方。水向东流,云收雾敛,夕阳映柳,风吹帘动。这意象纷呈又气脉连贯的景色,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令人美不胜收,加之鲜花美酒,使词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良辰美景。又用“巫山”为美人的出场作了铺垫。

      下片转入描写美人。从“美人”起五句都是刻画美人的情态,这是一个明眸如星、巧笑顾盼、翩若惊鸿、轻歌曼舞的美丽形象,她的舞扇带来的缕缕清风,吹散了凝结在词人心头的愁云。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诗句,似乎自己已沉醉于酒色美景,忘怀一切了。用反问句,流露了他心头的苦闷。词人固然度过了一个良辰美景,暂时忘掉了一切,但前不久在颍州因久雪百姓饥饿自己彻夜不眠,到扬州后吏胥催租,百姓无以为生,自己无力拯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百姓的疾苦和自己的遭际,酿成浓浓的愁云,积压于心头。他只能借酒浇愁。欢娱吹散春愁只是暂时的,词人尽管狂放豪爽,但深隐于心头的创痛,却是无计消除的,旷达的笔触,只能使读者更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

      作品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3-20 08:38:46
  • 秦观:江城子

  •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翻译: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

      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

      眼泪很难收回。

      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

      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

      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

      而现在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

      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

      飘飞的柳絮,

      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

      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

      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赏析: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阅读全文]...

2022-07-17 18:31:07
  •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阅读

  • 阅读
  •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阅读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0-11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www.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2分)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0.“卷”(1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11.(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阅读全文]...

2021-12-16 20:56:09
当前热门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 句子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 语录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 说说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 名言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 诗词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 祝福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