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关于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5) 说说(122) 名言(3) 诗词(9k+) 祝福(53) 心语(1)

  • 白居易赞美杭州的古诗

  • 杭州,赞美,写作
  • 白居易赞美杭州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赞美杭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春题湖上》

      作者:白居易(唐)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答客问杭州

      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4、西湖留别

      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5、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6、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7、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简介

      (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该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的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小妓歌,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阅读全文]...

2022-06-10 14:08:13
  • 白居易《杭州春望》

  • 杭州
  • 杭州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译文

      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

      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色裙腰弯弯斜斜。

      赏析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在这里,“照”楼曙色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一静一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诗中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次联转过一层,始引出显着的季节特征: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花的年华和火一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色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一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容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开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花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的颜色对照、品物相衬,更象一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花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色飘带。上句就“谁开”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阅读全文]...

2021-12-29 05:23:23
  • 白居易古诗词

  • 白居易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 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试题】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参考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鉴赏】

      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阅读全文]...

2021-11-23 21:42:08
  • 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

  • 相思,写作
  • 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

      白居易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著名诗人,他的古诗词,在我们的语文课文中常常出现,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 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阅读全文]...

2022-07-16 21:30:04
  • 形容杭州的诗句有哪些(杭州最美古诗词)

  • 杭州,最美
  • 杭州,古称“临安”,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下面整理了30句关于杭州的诗句,请欣赏。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2、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8、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2、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3、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6、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杭州春望》

    17、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18、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谢驿《杭州》

    19、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20、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2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2、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牟融《送客之杭》

    23、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林升《长相思》

    24、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

    25、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白居易《答客问杭州》

    26、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27、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唐半暗门。——王洧《湖山十景·雷峰夕照》

    28、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29、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30、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是不是每一句都很美,你还知道哪些写杭州的诗句?

    [阅读全文]...

2021-12-13 17:16:42
  • 白居易写西湖的古诗词

  • 西湖
  • 白居易写西湖的古诗词

      引导语:西湖是我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而自古以来亦有很多人描写过洗过,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白居易写西湖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客问杭州》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西湖留别》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附加阅读:《杭州春望》赏析

      此诗为长庆三年( 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中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统领全篇之势。诗人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纵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丈,钱塘江水,奔腾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将城外东南的景色,绘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将目光转入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终被杀害。民间传说,伍子胥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篇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定格外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唐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出季节,并以歌楼舞榭,表现杭州的繁华景象。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

      《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仅展现了眼前景物, 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忠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于诗情。

      前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转到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诗人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 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诗人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指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上句写游人沽饮,下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将目光移到远处,表现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诗人原注:“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绘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表现得十分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莫不正是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将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洋溢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结合,错落有致,而又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与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透露出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4-09 21:42:35
  • 白居易的古诗

  • 白居易的古诗(精选29首)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古诗(精选29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阅读全文]...

2022-03-28 22:25:27
  • 古诗草白居易

  • 古诗草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草白居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好友,茂密青草代表我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野草一直长到古老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画面。古原草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力量,毁灭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力量,再生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胜利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理想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刑部尚书。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阅读全文]...

2022-07-18 21:07:27
  • 白居易的诗词有哪些(最知名的10首古诗词)

  • 唐代三大诗人分别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能与李杜两位诗坛巨擘比肩,白居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白居易是大唐仅次于李杜的大诗人,也是中唐时期诗坛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白居易的一生历经磨难,备尝苦楚,这些苦难与挣扎最终成就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一位爱民的好官。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一生共创作2800多首诗,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白居易一生三次登科,初入仕途被任命为校书郎、周至县尉、左拾遣等官职,正当他满腔热忱地向皇帝谏言时,却遭到贬谪,贬官江州司马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后任苏杭刺史,晚年他又回到长安任秘书监、刑部侍郎等职。年老体衰,白居易在东都洛阳担任闲职,安然度过晚年时光。

    年少聪颖,十六岁写成《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唐诗,许多人关于唐诗的记忆可能都来自这首诗。这首诗是白居易为应考而作的*作,古代学子想要获得功名,首先要找到推荐自己的人。白居易初入长安,拜谒名士顾况,希望得到顾况的推荐。顾况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对白居易大加赞扬。顾况还将白居易推荐给长安的文人墨客们,一时间,一位十六岁的少年诗名满京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是古代文人学*写作或者参加考试时命题作文的一种文体,称为“赋得体”。白居易在准备前往京城前,整理自己的书稿,他发觉以前写的诗作都不太让自己满意。他想再写一篇诗文,一时间又写不出来。

    白居易放下笔,走到江南的春色之中,看到野外生机勃勃的柔软的小草,想起他曾经居住的符离那里的小草,那里的小草也许是经历过战火显得格外强韧,为什么不为百折不挠的小草写一首诗呢,酝酿片刻,诗句随灵感而汩汩涌出。作完这首诗后,白居易非常满意,因为这是为应考而创作的诗,他为这首诗题上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题目。

    不过,顾况对白居易的推荐让他在长安的诗坛中初露头角,却没有让白居易得到一官半职。白居易清楚地认识到参加科考才是步入仕途的关键。他离开长安,回到家人身边,安心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科考顺利通过,步入仕途,一心想要“兼济天下”

    白居易不仅参加过唐代的常科考试,还参加过制科考试,无一例外都顺利通过,步入仕途的最关键问题已经解决,白居易做上了周至县尉,一段时间后,又调回中央,担任校书郎。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冬至这一天,白居易正邯郸出差。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朝廷里要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家人团聚度过佳节。此时白居易正在一所驿站里,独自一人,思念家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晚的驿站里,白居易独自一人抱膝坐在灯前,只有他的影子陪伴着他。在这样一个团聚的节日里,思家之情涌上心头,他猜到家里的亲人一定还没有睡,应该谈论着他这个在外的远行的人。

    这首诗里一方面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写出了家人在冬至节日里对独自在外的诗人的挂念。白居易的诗作以语言浅显易懂而著称,在这首诗里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诗中可以看得到诗人与家人*实而真挚的情感。

    新乐府的代表作《卖炭翁》

    白居易担任周至县尉时,*距离地观察百姓疾苦,让他对贫苦百姓有了更多的同情,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来反映人们的艰难生活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开头四句写出卖炭翁烧炭不易,经过复杂的制作过程,才烧得了一车的炭,卖炭翁的生计全靠他艰苦的劳动换取。正巧遇上一场大雪,卖炭翁衣着单薄却仍然希望天气再冷一些,这样会让他的炭卖得好一点。身着单衣本应希望天气不要太冷,但是卖炭翁却为了多卖一些炭而宁愿挨冻。

    卖炭翁又饥又冷,牛也疲惫不堪,长途跋涉来到集市,在泥泞的路边一边休息一边卖炭。这时忽然来了两个宫人,手里拿着文书,假装是皇帝的敕令,拉着牛头就朝皇宫的方向走。一车千余斤的炭,太监们说拉走就给拉走,卖炭老翁心中万般不舍,但又无能为力。太监们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挂在牛头上,就当作买炭的钱。

    宫里的官吏们用这样残酷的方式剥夺黎民百姓的钱财,他们的生活已经非常不易,却还要承受着宫里官吏的横征暴敛,让贫苦百姓的生活愈发艰难。

    白居易步入仕途后,一心拯救衰危的大唐王朝,他积极地为皇帝献言献策,结果却令人失望。这个时期白居易创作了许多反映百姓疾苦的诗作,掀起了新乐府运动的*。但是皇帝是不喜欢这种针砭时弊的文章的,对于皇帝来说,这些文章除了揭开自己无能的创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新乐府运动最终失败。

    越职谏言,终遭贬谪,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惩凶手。白居易此时为辅佐太子的善赞大夫,自古以来就有东宫之人不得参政的说法,与白居易为敌的人抓住了这个把柄,以越职言事为理由向皇帝禀告。白居易被贬江州(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但皇帝随即又改变了主意,让白居易这样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去做地方的一把手,恐怕难以约束他,最终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作为刺史手下的一个辅佐的官员,既限制了白居易的能力,又制约着他的自由。

    白居易接到贬官的命令当天就启程赶往江州,他的好友元稹当年被贬出京和重返京师的途中都曾在驿站里留下许多诗作,白居易落寞地走向江州时,一路上不忘在驿站里到处寻找好友元稹留下的诗作。

    这一日来到蓝桥驿站,果然在驿站的廊柱上发现元稹的诗作,那是元稹春天奉旨回京满怀欣喜写的一首诗,与此时白居易在萧索的秋天贬往江州有着巨大的差别。白居易看到好友的诗作,也抒发了自己无奈与愤懑的情绪。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诗短短四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人用“春”和“归”写出好友回京的愉悦与欣喜,写自己却用了“秋”和“去”,秋天本就让人伤感,还要离开京城,去往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白居易被无处言说的苦恼包围着。作为元稹的好友,白居易了解元稹*惯在驿馆里写诗,于是每逢在一个驿站停留,他都要快快下马,在驿馆的墙上廊柱上寻找好友的诗作,好友间的深情厚谊由诗人着急的动作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密切,与元稹互相赠答的诗作也最为丰富。

    江州虽然让白居易远离了朝廷,他的苦闷情绪随着时间流逝而被稀释,原本“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渐渐转变为“独善其身”的自我修炼。江州坐拥庐山这处名胜,白居易也时常登临,他还在庐山中寻得了一处心怡的荒地,开辟成了草堂,供他闲时居住之用。在草堂落成时,他写了一些诗作为纪念。

    重题其三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遣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阅读全文]...

2022-02-24 22:29:43
  •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白居易最知名的10首古诗词)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雅号“诗魔”。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因都是长篇,节选部分。

    本文精选白居易十篇佳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钱塘湖春行》、《花非花》、《暮江吟》、《赋得古原草送别》、《问刘十九》、《大林寺桃花》。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阅读全文]...

2022-06-14 08:54:08
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 句子
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 语录
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 说说
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 名言
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 诗词
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 祝福
白居易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