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6课的古诗分类

关于1到6课的古诗分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1到6课的古诗分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1到6课的古诗分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1到6课的古诗分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5) 语录(9) 说说(21) 名言(8) 诗词(438) 祝福(1) 心语(356)

  • 中国的古诗有哪几种分类

  •   古诗的分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行旅诗、闺怨诗(宫怨诗)等。

      闺怨诗(宫怨诗)

      1.概念

      以女子为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女子的身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叹、哀怨等情感的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切的比兴寄托,由浅入深的艺术风格。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

      2.常用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3.表达情感: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案例】高三李清照《一剪梅》,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案例】高三温庭筠《菩萨蛮》,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送别诗

      1.概念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常用意象: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有柳、浮萍、孤蓬;动物有杜鹃、鸿雁;送别场所有南浦、长亭、灞陵;送别环境有酒、流水、夕阳、月、春草等。

      3.表达情感:送别诗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对他人依依惜别之情,在表达的同时,又写下诗歌来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和留念往返之情。

      【案例】四年级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得知好友孟浩然要乘船东下,亲自送到江边,并作此诗文。

      【案例】四年级王维《送二元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

      【案例】六年级高适《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怀古诗

      1.概念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常用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

      3.表达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案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

      1.概念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常用意象:植物有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动物有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其它有风(自由、奉献);莎衣(脱俗、高洁)等。

      3.表达情感: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案例】六年级于谦《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原则;六年级郑燮《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山水田园诗

      1.概念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常见意象:人物形象有渔夫、樵夫、农夫、隐士、牧人、浣女;常见的景物有空山、明月、溪水、芦花、清泉、茅屋、柴门、桑麻、菊花、炊烟、莲蓬、幕钟、渔舟、鹤、鹭、白鸟、鸳鸯、酒、青蛙、鸡犬、蓑衣、燕子、黄鹂等。

      3.表达情感:可以是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几方面的情感。

      【案例】六年级王维《鸟鸣涧》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迷人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案例】七年级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案例】八年级陶渊明《归园田居》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边塞诗

      1.概念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常用意象: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3.表达情感: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案例】九年级王昌龄《从军行》诗描绘了边塞等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案例】高三高适《燕歌行》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行旅诗

      1.概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常用意向: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猿啼、沙鸥、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寒山、烟、宿鸟、日暮等。

      3.表达情感: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

      【案例】五年级王安石《泊船瓜洲》,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案例】七年级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中国的古诗有哪几种分类]

    [阅读全文]...

2022-07-25 04:50:35
  • 古诗有哪几种分类

  •   古诗的分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行旅诗、闺怨诗(宫怨诗)等。

      怀古诗

      1.概念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常用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

      3.表达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案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

      1.概念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常用意象:植物有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动物有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其它有风(自由、奉献);莎衣(脱俗、高洁)等。

      3.表达情感: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案例】六年级于谦《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原则;六年级郑燮《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山水田园诗

      1.概念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常见意象:人物形象有渔夫、樵夫、农夫、隐士、牧人、浣女;常见的景物有空山、明月、溪水、芦花、清泉、茅屋、柴门、桑麻、菊花、炊烟、莲蓬、幕钟、渔舟、鹤、鹭、白鸟、鸳鸯、酒、青蛙、鸡犬、蓑衣、燕子、黄鹂等。

      3.表达情感:可以是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几方面的情感。

      【案例】六年级王维《鸟鸣涧》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迷人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案例】七年级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案例】八年级陶渊明《归园田居》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边塞诗

      1.概念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常用意象: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3.表达情感: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案例】九年级王昌龄《从军行》诗描绘了边塞等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案例】高三高适《燕歌行》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行旅诗

      1.概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常用意向: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猿啼、沙鸥、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寒山、烟、宿鸟、日暮等。

      3.表达情感: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

      【案例】五年级王安石《泊船瓜洲》,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案例】七年级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闺怨诗(宫怨诗)

      1.概念

      以女子为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女子的身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叹、哀怨等情感的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切的比兴寄托,由浅入深的艺术风格。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

      2.常用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3.表达情感: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案例】高三李清照《一剪梅》,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案例】高三温庭筠《菩萨蛮》,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送别诗

      1.概念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常用意象: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有柳、浮萍、孤蓬;动物有杜鹃、鸿雁;送别场所有南浦、长亭、灞陵;送别环境有酒、流水、夕阳、月、春草等。

      3.表达情感:送别诗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对他人依依惜别之情,在表达的同时,又写下诗歌来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和留念往返之情。

      【案例】四年级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得知好友孟浩然要乘船东下,亲自送到江边,并作此诗文。

      【案例】四年级王维《送二元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

      【案例】六年级高适《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4-06 22:35:53
  • 小学古诗分类思乡

  • 小学,思乡
  •   剪不断的,是一坛埋在地下的陈年老醋,虽岁月铺尘却芳香依旧!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阅读全文]...

2022-05-22 13:57:33
  • 古代诗歌的分类

  • 诗歌,古代
  •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按音律形式可分为:诗、词、曲。诗又可分为古体诗和*代诗。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诗歌的分类 ,希望能帮到大家!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

      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

      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体诗。

      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体诗。

      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一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阅读全文]...

2022-02-26 22:59:27
  •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分类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我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上。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学科思想的学*更注重过程性,符合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主动性。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整合与落实三维学*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落实,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学物质的性质,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的应用,懂得物质的分类就可以实现由“掌握了一种物质”向“贯通一类物质”的转变,大大提高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四、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制定本部分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与学*方法

      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采用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主线就是以分类观为核心观念,通过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不断地创设思维情境,问题连锁,环环相生,学生通过合作学*,深入探究,由分类的意义到分类有标准到分类方法到分类应用,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感知由生活到化学,思维由浅入深,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思维线索: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收敛→思维的迁移。

      每个探究活动的问题都是发散的,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不断收敛升华,最后学生学以致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实现思维的迁移。

      2.教学流程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模块,即分类的意义、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应用。

      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意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提出学*任务】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分类的意义。

      【学生学*活动】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从生活情境入手开始本节化学课的学*,学生感到学*的轻松,学*的兴趣被激发。

      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含义(分类方法的加工整理阶段)

      【问题情境】 对学生熟悉的化学物质尝试分类。

      【提出学*任务】对常见化合物:(NaCl、HCl、CaCl2、CuO、H2O、Fe2O3)酸碱盐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在对这些物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学*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认识到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合作学*,得出分类的概念。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模块3:分类的方法(思维的收敛阶段、分类方法的丰富推展阶段)

      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提出学*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对于两种方法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概括。

      模块4:分类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思维的迁移、分类方法的逐步完善阶段)

      【提出学*任务】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体会用到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对学*化学有何帮助?

      【学生学*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汇报,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成果。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整节课的亮点,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分类的方法过去一直在使用,今天学会了把它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从低层次的无意识使用到高层次的有意义建构,实现了思维上的质的飞跃。

      七、教学评价方式—板书小结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纸笔评价: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见练*。

      2.学*档案评价:小组活动记录单是一种形式。我还设计课后活动记录档案袋。

      3.随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阅读全文]...

2022-07-26 07:04:27
  • *古代皇帝谥号的分类

  • 古代
  • *古代皇帝谥号的分类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古代皇帝谥号的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所谓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大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谥号、庙号的选定,成为*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一、谥号的分类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至迟到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乎谥,没有恶谥。谥号之有善恶,西周共和以后。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二、谥号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汉代又恢复了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宇: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是谥法大发展的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美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元圣文神武皇帝”。帝后也可有尊号,后来称作徽号。如清代同治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椿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等十六个宇。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筹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如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其次,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阅读全文]...

2022-03-24 05:57:38
  • 诗歌的分类有几种?

  • 诗歌
  •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的分类有几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2、按题材分类: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2、爱情;3、哲理;4、送别;5、风景;6、抱负;7、想像;8、故事;9、思想。

      3、按体裁分类:

      古诗:古体诗

      *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4、按国家分类:

      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5、按形式分类: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这个不太确定)

      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

      叙事诗和抒情诗

      2、按形式分类: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3、按国家分类:

      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阅读全文]...

2022-01-05 09:53:02
  • *古代诗歌的分类文学常识大全

  • 文学,诗歌,古代
  • *古代诗歌的分类文学常识大全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诗歌的分类文学常识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2)*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拓展:古代诗歌的分类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

      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

      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体诗。

      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体诗。

      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一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阅读全文]...

2022-06-28 02:59:42
  • 诗歌有几种分类?

  • 诗歌
  •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你知道诗歌有几种分类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有几种分类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体裁上分为:古体诗;*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

      从情节上分:

      抒情诗,叙事诗.

      从表现内容分:

      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闺怨诗,咏物诗,咏怀诗,讽刺诗,哲理诗等.

      可以按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

      (4)按体裁分;

      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5)按国家和作者分:

      外国诗、*诗

      (6)按创作方法分:

      诗歌、民歌或童谣

      (7)按时间分:

      古代诗、*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

      (2)*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当代诗歌

      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分类:

      (1)现代风体诗歌

      (2)现代格律诗歌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1)叙事诗

      (2)抒情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

      (1)格律诗

      (2)自由诗

      (3)散文诗

      (4)韵脚诗

      诗歌简介:

      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1]。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起源

      荷花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阅读全文]...

2022-04-07 09: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