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诗句

关于分类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分类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分类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分类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86) 语录(9) 说说(19) 名言(8) 诗词(56) 祝福(2k+) 心语(260)

  • 中考语文诗句分类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诗句分类

      一、与"地名"有关的诗句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2、青海长云晴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张继《枫桥夜泊》

      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宋·王安石《夜泊瓜洲》

      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

      1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3.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唐·杜甫《石壕吏》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1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

      1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江歌》

      21.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22.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2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邯郸冬至》

      2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8.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唐·杜牧《过华清宫》

    [阅读全文]...

2022-02-12 10:04:19
  • 中考语文诗句的分类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诗句的分类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东汉·曹操《龟虽寿》

      2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9.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30.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诗经·君子于役》

      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游山西村》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

      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东汉·曹操《苦寒行》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42.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五代·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43.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4.*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4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乐府诗集·木兰诗》

      4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49.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5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

    [阅读全文]...

2021-12-14 23:22:56
  • 唐诗的分类

  • 唐诗,文学
  • 唐诗的分类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的分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体两类。古体诗用字不讲*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仄;字调有*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

      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

      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

      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声韵,绝句以*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 陈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词)有所谓「诗眼」,《*文学史初稿》说:「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杜诗中这种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轻一鸟过」,这是句描写一位骁将鞭马向阵前飞驰而去的情形,「过」字不但用得轻快,而且表现出一种神气活现的气概。

      拓展:宋词的分类

      宋词可以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按照词的长短规模,也就是字数的多少分,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全词字数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以上90字以下是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按词牌来源分,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故而得名《菩萨蛮》。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例如《浪淘沙》。

      按音乐性质分,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可分为以下常见有四种:

      令;引;*;慢,

      按派别分,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代表人物有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岳飞等词人。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北宋李清照、柳永、秦观、周邦彦和晏殊等词人。

    [阅读全文]...

2022-01-26 11:28:55
  • 关于诗歌的分类

  • 诗歌
  • 关于诗歌的分类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歌的分类,欢迎大家分享。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3、按内容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按形式分为:古体诗(古诗、楚辞、乐府诗、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体诗、词、曲、新诗。

      1、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2、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4、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咏物诗最多的在晚唐时期。

      5、叙事诗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

      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阅读全文]...

2022-03-31 17:17:08
  • 中考语文诗句分类汇总

  • 中考,语文
  •   一、与"地名"有关的诗句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2、青海长云晴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张继《枫桥夜泊》

      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宋·王安石《夜泊瓜洲》

      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

      1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3.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唐·杜甫《石壕吏》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1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

      1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江歌》

      21.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22.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2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邯郸冬至》

      2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8.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唐·杜牧《过华清宫》

      一、与"地名"有关的诗句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2、青海长云晴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张继《枫桥夜泊》

      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宋·王安石《夜泊瓜洲》

      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

      1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3.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唐·杜甫《石壕吏》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1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

      1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江歌》

      21.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阅读全文]...

2022-07-10 15:25:36
  • 初中动物诗句分类汇总

  • 初中,动物
  • 初中动物诗句分类汇总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东汉·曹操《龟虽寿》

      25.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9.鸡栖于埘,曰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30.鸡栖于桀,曰之夕矣,羊牛下括。《诗经·君子于役》

      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游山西村》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无题》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无题》

      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东汉·曹操《苦寒行》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42.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五代·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43.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4.*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4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乐府诗集·木兰诗》

      4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49.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5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

    [阅读全文]...

2022-03-19 05:30:51
  • 诗歌的题材的分类

  • 诗歌
  • 诗歌的题材的分类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题材的分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伤别离情类。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2、 咏怀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等等,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3、 讽喻类。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4、 边塞类。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 咏史类。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6、 咏物类。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 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 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扩展资料

      诗歌的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阅读全文]...

2022-06-03 15:31:50
  • 诗歌有哪些分类

  • 诗歌,文学
  • 诗歌有哪些分类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诗歌的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分类

      按音律分类

      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现代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描写风景的诗歌。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2.爱情3.哲理 4.送别5.风景6.抱负7.想像8.故事9.思想

      新诗分类

      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现代诗歌中比如: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5]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5] 、王衍钊的`《乡恋》等,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4]

      (5)现代诗: 是一现代的文笔写出来的一种诗词。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体诗”。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为主,简称为五绝,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

      在*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在律诗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律诗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词性相对。另外根据对仗的严密与否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出句的*仄和对句的*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仄和上联对句的*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所谓*仄,是指字的声调。*指四声中的*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称之为“调*仄”。这里所说的“四声”,与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有区别的。大致上说,古代的*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声和阳*声;上声和去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阳*、上声、去声之中,如“六”归去声,“八”归阴*,“十”归阳*,“百”归上声。入声字的特点是:音长短促,有塞音韵尾。在部分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如广州话、长沙话、上海话。假如我们用上海话读“一、七、八、不、黑、白、国、哭、独”等字,就能很好地体味到古代的入声字。

      唐朝的格律诗,有一定的体式,下面是唐代格律诗常见的格式。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阅读全文]...

2022-07-25 04:45:15
  • *古代诗歌分类

  • 诗歌,古代,文学
  • *古代诗歌分类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诗歌分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

      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阅读全文]...

2021-12-31 08:27:21
分类诗句 - 句子
分类诗句 - 语录
分类诗句 - 说说
分类诗句 - 名言
分类诗句 - 诗词
分类诗句 - 祝福
分类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