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关于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3) 语录(29) 说说(56) 名言(13) 诗词(209) 祝福(1) 心语(183)

  •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

  •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秋歌》

      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5、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7、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阮籍《咏怀》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1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17、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18、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19、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2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2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25、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句:远*通达道,进退返逍遥。

      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

      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

      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

      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

      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逰。(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

      4、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5、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

    [阅读全文]...

2021-12-05 15:06:49
  • 搜集能体现汉字的古诗99句

  • 经典
  • 有关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字的谐音】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如宋代流行的歌谣: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 ,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筒”与“ ”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从子夜歌起便不断被使用。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汉字的谐音古诗】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谐音诗:

      杨柳枝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谐音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苏轼

      水流东坡诗(尸)——佛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苏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佛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阅读全文]...

2022-05-25 09:28:49
  • 体现立春的古诗(精选16首)

  • 立春
  • 体现立春的古诗(精选16首)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现立春的古诗(精选16首),欢迎大家分享。

      1、《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2、《途中立春寄杨郇伯》

      唐:窦常

      浪迹终年客,惊心此地春。

      风前独去马,泽畔耦耕人。

      老大交情重,悲凉外物亲。

      子云今在宅,应见柳条新。

      3、《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韦元旦

      灞涘长安恒*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4、《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唐: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龙骖日暮下城闉。

      5、《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6、《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7、《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8、《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9、《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阅读全文]...

2022-06-08 07:53:42
  • 体现母爱的古诗词

  • 母爱
  •   母爱它在默默地鼓励你,支持你,使你并不感到孤单。

      1、《》【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怀。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会晤怜清癯,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分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破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含混,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熏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美味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羽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仙人固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导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阅读全文]...

2022-03-09 14:07:52
  • 体现爱国的古诗词

  • 体现爱国的古诗词

      1、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4、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6、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7、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9、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10、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1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2、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13、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17、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8、一箫一剑*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1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0、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3、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24、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25、*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26、天时地利与人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7、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28、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阅读全文]...

2022-02-05 12:59:20
  • 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对*全

  • 对联
  • 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对*全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对*全,希望大家喜欢。

      ●对联: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分析: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对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分析: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对联: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分析:“暑”谐“鼠”,“风”谐“蜂”。

      ●对联: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分析: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对联: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分析: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对联:黄耉无疆;白圭有瑕。

      分析:明代白、黄二都指挥集《诗经》戏对。“耉”谐“狗”,“圭”谐“龟”。

      ●对联:七菱八落;十榛九空。

      分析:上联谐“七零八落”,下联谐“十镇九空”。

      ●对联:入门兵部体;出户翰林身。

      分析:澡堂联。“兵部”谐“冰布”,布即置意;“翰林”谐“汗淋”。

      ●对联:君子多乎哉;小人樊须也。

      分析:秦观对苏轼,集四书句。“多乎”谐“多胡”,“樊须”谐“繁须”。

      ●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分析:苏轼对佛印。“河上”谐“和尚”;“诗”谐“尸”。

      ●对联:风吹罗汉摇和尚;雨打金刚淋大人,

      分析:明僧人姚广孝、林御史戏对。“摇”谐“姚”,“淋”谐“林”。

      ●对联: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旁观者审,当局者迷。

      分析:宋汪仲嘉招郡僚宴集,营妓赔酒,有杨小玉及李娘者色艺俱佳,户掾主杨,理掾主理,*间相戏得上联而无对句,后汪与敖麋对局,有沈姓县令旁观,乃得下联。“羊”谐“杨”,“礼”谐“李”指二妓;“审”谐“沈”,指沈县;“迷”谐“麋”,指敖麋。

      ●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分析: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对联: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分析: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对联: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分析: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分析: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对联:雨打阶前滑利;雷鸣天下同知。

      分析:徐阶戏对某知府。“滑利”谐“猾吏”。

      ●对联:若非乾上龙尾;定当坎下驴头。

      分析:谐风水先生善于奉承。“坎”谐“砍”。

      ●对联:孔子生于舟未;光舞起自汉中。

      分析:林大钦对渔翁。“舟末”谐“周末”;“光舞”谐“光武”,刘秀年号。

      ●对联:民国*;天下太贫。

      分析:刘师亮。“税”谐“岁”,“贫”谐“*”。

      上联:莲(连)子心中苦

      下联:梨(离)儿腹内酸

      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

      下联: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上联: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

      下联: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上联: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下联: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上联:因荷而得藕

    [阅读全文]...

2022-05-25 10:24:32
  • 让学生体验学*奥数的乐趣

  • 学*,学生,数学
  • 让学生体验学*奥数的乐趣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学生体验学*奥数的乐趣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学生体验学*奥数的乐趣

      如果说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那么数学则是理科中的理科。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它不仅是很多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对数学本身的学*也有着无尽的价值。尤其是当“创新”被提到教育日程上来的时候,被誉为思维体操的数学,更凸显其在培养学生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规定:

      数学课程应该从现行大纲中以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从教育理念的角度看,这样的规定与叶圣陶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数学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学到数学之外的东西。而这些数学本身之外的东西,从具体的思维方法到抽象的价值观念,都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作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显性内容多、隐性记忆少……”的数学教学所无法给予学生的。

      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教育获得数学之外的东西,首先要求给学生提供学*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这样的空间又绝不仅仅是个别教育或开小灶之类的方法,而是为学生提供自己给自己开小灶这样一个空间。因为教育发展到今天,从事和爱好数学教育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应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同时人们也认为,作为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的数学教育,如果仅仅满足“全面”而不顾及“个体”,那是远远不够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还要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它更要求这样的空间不是让自制力还很差的小学生“放羊”的空间,而是小学生有所凭借、有所收获进而有所思考能够逐渐自由飞翔的空间。实际上,正逐渐渗入课堂的奥数,已经提供了这样一种空间,关键是如何引导小学生对待这一因人而异的挑战抑或是乐趣。

      这样的空间可以从课内和课外同时拓展。就课堂教学来说,以上海市为龙头的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对课外学*空间的拓展,数学教育工作者采取的主要是编写课外书籍的做法,因为优秀的课外读物或教辅,不仅可能诱发对数学头疼的小学生的学*兴趣,对数学苗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催化作用。

      拓展阅读:学*奥数的方法

      1、预*

      预*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奥数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是独立学*的尝试,对学*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能力和养成自学的*惯,所以它是奥数学*中的重要一环。

      奥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时就要找出学*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障碍,为顺利学*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学*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一般放在复*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题或*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检验预*的效果如何从两个方面考虑:

      (1)下一讲的基础知识是什么?

      (2)下一讲还有哪一些内容有哪些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听课。

      2、听课

      听课是学*奥数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奥数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奥数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

      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之用。建议当堂的知识尽量都要当堂课消化。

      听课,一定要做笔记!做笔记不是把老师的板书原样抄录一遍,而是把老师的讲课的思路记到例题的旁边,同时要记到脑子里。再者,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思考,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看看老师的思路和我们的思路有什么不同。最后,一定要看看老师是怎样写解题过程。有时老师让大家做课堂练*,一定要积极的作,并且把它当作考试。这样听课,效果才能保证。有的同学在听课的时候,要么是什么也不记,要么是全部抄录老师的板书,前者老师的重点思路时间长了就会忘记,后者听课的时候没有思考的时间。

      3、复*

      复*就是把学过的奥数知识再进行学*,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奥数的复*,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知识的遗忘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大家养成定时复*的好*惯。一般十几天后,大家就要对原来所学知识有目的的复*一下,这样做,你用时不会太多,但效率是极高的。这样在做题时,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些知识点自己掌握的还不熟练,还需要补充。这就是以点带面的作用。

      4、作业

      奥数学*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通常,奥数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学*奥数的好处介绍

      目前,学*奥数的最直接的功效,就是在择校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从而进入好的中学。那么除了升学之外,学*奥数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也许大家忽略了奥数学*的一个本质作用,那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既然家长和孩子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学*奥数,那么是否能够通过这个学*过程来获得除了选拔优势以外更多的益处呢?回答是肯定的。理性、正确地学*奥数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智力潜能的开发非常有益,从而为孩子今后学*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就是孩子学*后劲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大脑生理发育、思维方式形成以及学**惯培养的高速发展和积累阶段,是一个决定性的阶段。虽然以后在中学、大学学*的知识量以及难度会逐渐递增,但就本质而言,多数孩子的学*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基本定型,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选择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开始进入系统化奥数训练,对孩子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大家通常可以了解到这样几个事实:在中学阶段,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一般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目都学的非常好;一个高中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或者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都获得过全国乃至国际范围数学以及其它理科竞赛的奖项(文科类学生除外),而这类学生往往在小学阶段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数学竞赛类培训。此外奥数学*对于孩子人格的塑造也非常有益,我们通过对比发现,和同龄人相比,学过奥数的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更强,每解一道题都是一次挑战困难的过程,接受奥数训练的孩子,对于接受挑战、直面困难有良好的心态。学奥数的孩子思维严谨而灵活,他们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强,能自觉地调整好学*的心态和状态。

      上述事实都证明了奥数辅导的根本作用还在于对孩子长远智力水*的提高,而对于选拔的作用不过是奥数在特定大环境下的衍生效应而已。可惜的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一般家长很难保持客观、理性的心态,往往忽略了奥数学*对孩子智力提升的真正意义,而仅仅是简单地追逐应试效果,这样无异于促使孩子放弃了通过奥数学*获取更多益处的机会。

      在奥数学*过程中,应试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做到协调统一、相互促进。那么孩子怎样通过奥数学*,在确保取得胜利的同时获得更多有益的帮助呢?我们认为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家长必须摆正心态,以适当的`方式和力度来引导、辅助孩子进行奥数学*。

      对于数学,家长首先应强调它思维训练功能,其次才是其实用性。因此,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就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大多数数学偏弱的孩子都有过题海战术的痛苦经历,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自然学不好数学。

      其次家长应该客观、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绝不能“唯分数论”,分数高孩子就是好样的,分数低就横加指责。奥数的解题能力一方面取决于系统化奥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创新思维能力,而在重压之下,创新思维无法充分发挥,就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解题能力,尤其是解新题以及变形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应该张弛有度,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适合发挥的环境。

      此外家长要尽量多和孩子的奥数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进展情况,同时将孩子*期在学校以及家里的表现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能够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提问。低年级家长还应尽量陪孩子一起随堂学*“奥数”,这对提高孩子的学*兴趣、配合老师进行课后辅导非常有帮助。

      家长要避免让孩子走入两种误区:一是*时不学,临考突击,做题做得天昏地黑,这样不仅学不好,而且还会挫伤孩子的数学兴趣;二是有竞赛就学,没竞赛就不学,这样做会导致孩子的奥数知识零散、缺乏系统化和持续性。

      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奥数班的时候一定要精心选择,尽量将眼光放长远,应该让孩子借助奥数这个*台进一步拓宽思路,优化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惯和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的未来之路越走越宽敞!毕竟只是一个小的阶段,孩子的未来的才是整个重点所在。

      学*奥数的经验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说说奥数学*的几点经验总结:

      一、学会主动预*。在老师讲新知识之前,学生要认真阅读要学的内容,课前自学例题,在看书时,要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注意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很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题。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一些学生之所以那么优秀,就是因为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都应用到了自己解题的过程中了。课堂上,老师之所以把那些知识在课堂上讲,说明那些例题或者公式非常的重要。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就决定了你的成败,所以必须消化和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

      老师一般讲得是方法。解答奥数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题后,要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

      (3)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

    [阅读全文]...

2022-04-30 07:11:57
  • 自强不息的古诗及含义(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古诗)

  • 自强不息,含义,君子
  • 【《易经》 乾 卦一 乾为天 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 卦二 坤为地 坤上坤下。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仅作参照使用

    仅作参照使用

    仅作参照使用

    仅作参照使用

    “浪哥,你解一解吧,我认识字但不咋知道意思。”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还’不咋知道’,这么’好面’嘛?”

    人的头顶上是“天”,相较于山可挖可犁能生长东西的即为“地”:这是古人认知事物造字时给出的“象形定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中的“天”,既含有古义,又兼具引申出的“天体”的意思,因此,翻译该如此—-天自立运行,君子(具有或想具有特殊社会身份、地位的人)也应笃依自强,永不停息。

    类比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理解为:地坚定地成长事物,君子也该笃依厚德,容承任何事物。

    “’健’是’自立’?’势’是’坚定’?’自强’与’厚德’咋不进一步解释?”

    健,根字是“建”即旋转打桩立柱(建设房屋等),加个“人”旁即引申成“自立”。

    势,上“执”下“力”,意即双手用力持拿,因而引申为“坚定”。

    “自强”就是“自我强大(强调’不依赖’)”;“厚德”也就是“博大精深的道德(注意’厚’具有时空立体的含义)”;它们俩可翻译也可不翻译,依此,洒家就直承了。

    [阅读全文]...

2021-12-23 00:05:58
  • 体现豪迈的古代诗句

  • 古代
  • 体现豪迈的古代诗句

      豪迈指的.是气度宽广,洒脱豪放。体现豪迈的古代诗句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们来看看。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出自于《登金陵凤凰台》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出自于《南陵别儿童入京》

      3、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出自于《北风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出自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自于《将进酒》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于《望天门山》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于《赠汪伦》

      8、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出自于《渡荆门送别》

      9、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出自于《登金陵凤凰台》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出自于《将进酒》

      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于《从军行》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于《出塞》

      13、*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出自于《菩萨蛮》

      14、*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于《早发白帝城》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优美的诗句请关注:表达悲愤之情的诗句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语句

      15、*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自于《望天门山》

      1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出自于《蜀道难》

      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出自于《将进酒》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于《月下独酌》

      1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自于《把酒问月》

      20、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出自于《子夜吴歌》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出自于《越中览古》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出自于《送友人》

      2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自于《望庐山瀑布》

      2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出自于《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于《行路难》

      2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出自于《秋浦歌》

      28、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 出自于《梦油天姥吟留别》

      1. 袖内光藏神武剑,他年待正天西北。——出自于《满江红·银漏穿花》

      2.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出自于《石鼓歌》

      3.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出自于《石鼓歌》

      4. 能将慧剑斩魔魑。此号如来正智。出自于《西江月·我见时人说性》

      5.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出自于《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

      6. 故人千里,西望双剑黯回眸。出自于《水调歌头·长乐富山水》

      7. 手挟雷公驱电母。袖中双剑蛟龙舞。出自于《蝶恋花·早岁腾身隮辇路》

      8. 玉剑卧霜斗,金锁掣天扃。出自于《水调歌头·山岳会元气》

      9. 骤雨送行色,把剑渡长淮。出自于《水调歌头·骤雨送行色》

      10.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出自于《水调歌头·枣颊上秋色》

      11. 剑挂寒光,兵安云将,战胜五行之寇。出自于《喜迁莺·厌离尘垢》

      12. 如风吹水自成纹,掷剑挥空无朕迹。出自于《偈颂一百零二首》

      13. 一生书剑遍天涯,两岁秋风喜在家。出自于《秋思》

      14. 渭水*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出自于《即事》

      15. 两手擘鸿蒙。慧剑飞来第一峰。出自于《南乡子·两手擘鸿蒙》

      16.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于《蜀道难》

      17.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出自于《侠客行》

      18.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出自于《二十四诗品》

      19.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阅读全文]...

2022-07-15 00:11:53
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 句子
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 语录
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 说说
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 名言
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 诗词
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 祝福
体现汉字乐趣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