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只知其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只知其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只知其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只知其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贺知章古诗大全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知章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余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太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祗。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濡,执珽有颙。
乐以*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迢峣双阙映。
贺知章《咏柳》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贺知章《咏柳》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柳》
碧玉1妆2成一树3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二月春风似6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写作背景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
《咏柳》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 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C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咏柳古诗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她在第一时间就迎风招展,下面是关于咏柳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翁照《与友人寻山》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朱者赤,*墨者黑。——西晋·付玄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咏柳古诗贺知章
《咏柳》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柳古诗贺知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翁照《与友人寻山》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朱者赤,*墨者黑。——西晋·付玄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古诗词阅读知识小结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我们在不断的学*中,获得了更多的进步,不如让我们小结经验,展望未来。那么问题来了,小结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阅读知识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古诗文阅读原则: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六读:
一、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如:“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 读类型。
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七、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
《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咏柳》
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言】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诗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诗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诗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首句诗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诗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诗。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诗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诗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诗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诗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 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C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菜根谭·概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概论》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增广贤文·上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王国维《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增广贤文·下集》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增广贤文·上集》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唐寅《桃花庵歌》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赵令畤《清*乐·春风依旧》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中的风
一、东风
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渲染离别情绪,如《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托相思之情,如《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详解古诗中的风知识点]
只知其人的古诗
只知前句不知后句的古诗
只知道一句的古诗
你只知道一句的古诗
只知道一两句的古诗
我们只知道一句的古诗
只知一句不知下句的古诗词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诗
只有自己知晓的事实的古诗
只知道半句的经典古诗
有苦只能自己知的古诗词
表达只知道一半的古诗
不知容颜只识乡音的古诗
那些只知道两句的古诗
只知道其中一句的古诗
那些年只知道一句的古诗
苦只有自己知道的古诗词
今生只做你的红颜知己古诗
只知道一半的古诗词名句
只知道一句话的古诗词
那些我们只知道前半句的古诗
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的古诗
你只知道上半句的古诗词
痛只有自己知道的说说
痛只有自己知道的句子
苦只有自己知道的说说
只有腐女才知道的句子
大多人只知道一句的古诗词
只知道上半句不知道下半句的古诗
现代人只知半句的错用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