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养生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医养生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医养生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医养生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中医养生的好处
现在中医养生是人们讨论的最多的话题,那么,大家知道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呢?中医养生对大家的生活又有什么好处呢?对于中医养生,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怎么调理慢性疾病。
中医养生治未病
人们在生活中健康的养生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满,健康养生是养生文化的一部分。健康养生长期坚持,可以使人工作有精神,充满活力而且还可以延年益寿哦。中医养生是保养生命的方法之一,每天都用此方法可以使人思维快捷小病不会生,大病也不会患起。
专家在讲座中强调,中医注重对于疾病的防控,即治未病。中医认为,病体的产生非一朝一夕,是长年累月积累而成。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掌握阴阳化生万物之机理,适应四季冷暖的变化,吐故纳新以保形全神,使身体与精神合一,才能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而良好的生活*惯和科学的饮食起居,即可将很多疾病扼杀于摇篮之中。
专家介绍说,根据自身体质变化摄养生命,是中医养生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现在以中医经典中的论述深入浅出地为广大听众讲解了中医讲生的精髓。
五味与养生的辩证关系
五味直接属于身体五脏的位置,因为有不同的元素和功能所以各有自己的位置。身体的酸痛感源于身体的筋部位,身体的辛则是身体新陈代谢气体排泄不好,身体的苦则源于自己身体里的血液循环,身体里的咸则是自己身上的肉体。这就是无谓的直接讲解。所以五脏也是和筋、气、血、骨、肉五体有直接联系的。五脏也和鼻子、舌头、眼睛、嘴巴有直接的联系。
《灵枢营气》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酸味补肝
过于酸则会伤肝,引起肝气偏盛,就会克伐脾胃,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出现障碍。酸味是由有机酸产生的,如醋酸、乳酸、柠檬酸等。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吃些酸味食品,可促进食欲,有健脾开胃功效,还有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并能提高钙、磷等元素的吸收。醋酸还具有消毒功效。但过量服食,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及消化功能紊乱,故脾胃有病者应少食酸味。
咸味补肾
但味过于咸则伤肾,损坏骨头(肾主骨生髓),肾气偏盛,就会抑心气(水克火),引起心悸、气短。咸味由氯化钠等成分组成,它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的渗透压*衡及正常的水钠钾代谢功能。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当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成年人每天吃盐6克左右即可满足自身之需,过量摄入氯化钠可导致多种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就与高盐饮食有关。
五脏中的肝可以给身体中的脾进行滋补。每天吃的东西味道过于五脏中的甘,没有得到滋补的作用反而会不适合脾的健康生长,从而会使脸色发黑。一些中医认为,吃甜食有助于补充热量,具有缓解疲劳,调和身体的作用。甜味主要来自唐类,现在的一些专家已经证实了,糖类确实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食品的糖类分量过多,不仅不会提高身体的健康,反而会使人们患有糖尿病,新陈代谢慢,胆固醇增加等症状。
苦味补心
味过于苦,反而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苦味由有机碱或无机碱离子产生,如茶叶、咖啡、可可等食品呈苦味,就是因其含有茶碱、咖啡碱之故。中医认为,苦味具有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益肾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苦味对人体虽有多种益处,但多食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辛味补肺
味过于辛,反而能伤肺,出现筋脉迟缓不利,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伤神而发生精神衰弱。
常见疾病的养生治疗方法
在当天的讲座中,我们重点讲解了慢性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疾病痛等慢性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并推荐了一些疗效显著的食药用源的药材和食物,强调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养生方法,养成科学的生活起居*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中医养生方法,以达到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
慢性脾胃病
专家曾经说过,慢性脾胃疾病是指消化疾病异常表现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胰腺炎等。疾病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没有食欲,脘腹胀闷或上下撑胀、进食后加重,脘腹疼痛,脘腹畏冷,烧心胃热,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腹痛腹胀,便秘或便溏腹泻,乏力,头晕头闷,精神不振等等。
【运动】
户外运动要注意对腰、腹、足部保暖,避免在湿冷的环境长时间停留,不坐凉地、石头,不吃凉食冷饮,不当风呼喊。针对很多市民呼喊晨练的养生方法,王睿琦指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如若慢性脾胃病患者经常在晨练中迎风呼喊,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对于慢性脾胃病的患者来说,运动量一定要循序渐进,身体没有恢复前不做长时间的行走、慢跑和负重锻炼。
【饮食】
忌食生冷、辛辣、黏腻食物和大寒大热性质食物;宜食温热食物、易消化食物、性质*和的食物。
【药疗】
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有健脾渗湿,止泻清热功效。其性清补淡渗,健脾胃利湿而不伤气,生用偏凉,但炒后食用则性温*,可和脾胃之气,治疗寒、热、湿泻;同时,还有治疗筋肉湿痹的作用,对于肌肉酸重沉痛,关节屈伸不利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薏苡仁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防癌抗癌。
鸡内金: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消食健胃,通淋化石功能。可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脾虚食少,消化不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本药并能化积消石,治疗胆结石,泌尿道结石。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胃止泻。治疗脾胃气滞,中焦湿阻,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腹痛肠鸣,便溏腹泻等。《药品化义》:“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是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异常表现的一类疾病。主要有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冠心病、心梗、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等。这类疾病的表现主要有精神不振、乏力倦怠、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健忘失眠、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等。
【运动】
户外运动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在高温严寒的环境长时间停留,运动时*稳和缓循序渐进,心脏疾病患者不宜做长时间的行走和慢跑,血压高者不宜做身体剧烈俯仰和攀登、负重锻炼。
【饮食】
忌食过甜过咸、过饱、肥腻食物、大寒大热性质食物;宜食性质*和、油脂不多的食物。
【药疗】
山楂:酸甘微温,归肝脾胃经。消食化积,行气散淤。降血脂、增加冠脉血流量、强心、降压、抗菌、助消化。
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本草正义》:“丹参,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对心肌缺血、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对血压、微循环、抗凝、血脂、动脉硬化等都有治疗作用。红花活血通经,少量活血养血,大量活血破血。两者对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都有很好的化瘀消瘀作用。
天麻:甘*,归肝经。*肝抑阳,祛风通络。治疗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惊厥抽搐等。《药品化义》:“天麻,气性和缓,是以肝病则筋急,用此甘和缓其坚劲,乃补肝养胆,为定风神药。有镇静安神,抗惊厥,镇痛,耐缺氧,降压,调节心率,增加冠脉及周围血流量,增强免疫机能,抗衰老作用。
黄精:甘*,归脾肺肾经。滋阴润肺,益脾补气。《本经逢原》:“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有对心血管系统、血脂、血糖、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抗感染、抗衰老。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治疗各种出血,淤血疼痛,如胸胁痛、头痛腹痛、肢体疼痛,现代研究,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扩血管,降压,抗凝降脂,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风湿疼痛疾病
中医介绍说,风湿疼痛疾病中医称之为痹症,是指肌肉、关节、筋骨被风寒湿病邪困阻或兼有肝肾虚损的.一类疾病,主要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滑膜炎、颈腰椎病等。这类疾病的表现主要有:肌肉或关节疼痛,麻木、发冷、肢体活动疼痛不利,腰膝酸软沉重,颈肩腰疼痛酸困、活动受限,肢体活动障碍等。
【运动】
户外活动要注意患处及关节部位的保暖防寒,避免在湿冷、严寒的环境长时间停留,运动时*稳和缓、循序渐进,下肢关节疾病不宜登山、远足,不宜做长时间的快走和慢跑,腰背部患者不宜做身体剧烈俯仰和负重锻炼。颈腰椎疾病患者不宜单侧持重。
【饮食】
忌食:过咸、过辛、过酸食物;宜食:动物筋骨、蹄腿食物、坚果。
【药疗】
川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治疗腰膝酸疼,寒湿痹痛。《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胫中酸痛。
牛膝:苦酸*,归肝肾经。通利关节,补肝肾,强筋骨。治疗腰膝酸痛,筋骨疼痛,四肢疼痛,屈伸不利,下肢痿软等病。《神农本草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腰痛不可伸屈。《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痛不能伸屈,或腿痿不能任地。
谷雨中医养生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谷雨中医养生,欢迎大家分享。
1、调整饮食 少酸增甘
谷雨期间,人们常感精神疲乏、困倦欲睡,此时特别适宜饮用谷雨茶(特别是绿茶)。所谓谷雨茶,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神农本草》记载:“谷雨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谷雨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能清热利湿、化浊醒神,畅通人体气机,一扫疲乏困倦症状。但要注意,绿茶性凉,空腹多饮易伤胃损阳,故宜饭后饮用。
谷雨前后十五天及清明的最后三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这个时候食欲容易变好,可适当进行轻补,但不宜过。中医学将天然食物和天然中药材,按照颜色,划分为五类,分别是青(绿)、赤(红)、黄、白、黑,这些颜色也与人体的内脏发生联系。其中,黄色就是入脾。所谓“入”,就是进入、营养的意思,黄色的食物,可以养脾。除了五种颜色理论外,中医学还有“五味”的理论,“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中,甘是入脾的。中医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饮食最好少食酸辣,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最宜忌酸。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其中,粥类饮食最养脾胃。
中医提醒大家,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如:黑豆、发菜、菠菜、红枣、莲子、核桃、乌鸡、鸡蛋、红豆、红糖、黄豆、山药、栗子、胡萝卜、猪肝、牛肉、兔肉等。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饮食禁忌。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另外,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时节,此时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可以香椿拌豆腐、香椿煎鸡蛋,用切成段的嫩芽、摊成薄皮的鸡蛋相拌卷等。
2、天气冷热不均 注意穿衣
谷雨时节,天气冷暖不均衡依旧会是常态,“倒春寒”和早暖温差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急于摘除衣物,身体很容易因为没有适应外界的变化而受到伤害。大家务必要做好保暖准备。腿部保暖最重要,其次是头部、腹部、足底。但是春捂也要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反而容易诱发“春火”,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这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
谷雨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下雨频繁的季节,*时衣物比较潮湿,因此建议穿一些棉质衣服,注意勤换贴身衣物。
3、夜卧早起 避免春困
谷雨前后,阳气渐长,阴气渐消,人们的新陈代谢进程被加快了,大脑对供氧量的需求随之提升。一旦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形,人便会容易犯困,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春困”。其实,“春困”还是可避免的,《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也就是说,在春季中,我们的`作息安排最好是能适当地晚睡早起。掌握“夜卧早起”的睡眠节奏,早起后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机,促进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吐浊纳清,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精力充沛。
4、踏青赏花 适当运动
古人有“走谷雨”的风俗,踏青、赏花,享受这美好的春天。谷雨时节的牡丹花开得正艳,因此牡丹花有“谷雨花”之称。“谷雨三朝看牡丹”,此时最宜出门踏春,观赏牡丹。
谷雨时节,气温上升,人体阳气向外透达,气血走于肌表,濡养四肢关节肌肉,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加。但因此时湿气太重,阻遏气血运行,不利于肌肉关节的活动。运动首选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球类运动,但不建议进行强度较大的器械力量型锻炼,以免消耗人体大量血氧,引起体内乳酸蓄积,加重肢体、关节的酸痛症状。另外,要提醒的是,谷雨时节雨水较多,地面湿滑,户外锻炼要注意安全,避免滑倒受伤或淋雨感冒。
5、健脾祛湿 预防疾病
谷雨之后,气温升高,雨量有所增加,人体难免出现湿热之感,《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谷雨养生,要健脾祛湿为宜。可以轻轻拍打身上的部分经络、穴位,比如背部的脾胃经,腿上的足三里、脚上的太冲穴等部位。
谷雨前后,是花粉传播高峰期。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早上6点到上午10点之间是花粉过敏症的高峰期,要特别注意。
谷雨节气后也是神经痛的高复发期,可能会出现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其病因或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气血瘀滞;或由于肝气郁结、肝胃郁火所致。随着谷雨到来雨水增多,还要避免颈肩痛、关节疼痛等症的发生。
有关资料显示,春夏相交,谷雨前后,抑郁症患者增多,抑郁症容易病情加重,精神分裂症等一些精神疾病也在此期间多发或加重。所以,谷雨养生尤应养情志,保持心情的愉快,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多与人接触,学会倾吐心事。保持心胸的豁达,远离抑郁。
拓展:谷雨养生三妙招
1、冷水搓鼻翼鼻子防过敏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但是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而言,谷雨前后花粉、柳絮较多,又需要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除了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外。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专家介绍,发生鼻炎的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的免疫能力降低。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防治鼻炎不错的办法。用冷水洗鼻子的时候,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2、按揉祛湿穴关节防风湿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潮湿的环境,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症状,对于各类关节疾病患者,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按揉阴陵泉穴就能起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因为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
3、茶水洗把脸除斑美容颜
目前正值春茶上市的季节,虽然价格稍高,但是由于此时的茶口感最好、最养人,因此还是吸引了不少爱茶之人。
但是,喝剩下的茶叶水倒掉是不是很可惜呢?老中医建议大家不妨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把脸,不但能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使脸部皮肤光泽、滑润、柔软。用纱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有助于消除黑眼圈。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肌肤衰老。茶叶还能抗辐射,尤其适合长期用电脑的女性,可抑制皮肤色素沉着,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茶叶的鞣酸作用可以缓解皮肤干燥。
养生歌诀三字经_中医养生的句子
养生三字经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
鼻常揉,腿常走,面常搓,足常磨,
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
食勿言,卧不语,饮勿醉,色不迷。
长寿三字经
风光好,夜栖早,早餐好,
晚餐少,读读书,看看报,
经常笑,莫烦恼。勤为福,
恒长要,忙到老,寿自高。
健康谚语(三字经)
早吃饱,午吃好;晚少吃,多吃伤。
吃得慌,伤胃肠;吃过饱,呆头脑。
多食醋,少药铺;肉配蒜,营养餐。
饭前汤,胜药方;粗细粮,搭配常。
荤与素,不过度;七分饱,永不老。
宁锅放,不肚胀;细嚼咽,消化散。
男吃韭,女吃藕;狂伤身,暴伤胃。
路防跌,饭防噎;人好健,人恶短。
要健身,先养心;饭养人,歌养心。
有童心,胜黄金:妻贤惠,没药柜。
知足乐,忍自安;要活好,心别小。
善制怒,寿无数;心胸宽,寿百年。
常说笑,通七窍;恼一恼,老一老。
哭一哭,泄心堵;谁爱愁,先白头。
怒伤肝,喜伤心;悲惊恐,伤*。
要年轻,常挺胸;坐如钟,站如松。
卧如弓,行如风:搓胸背,活百岁。
晨喝水,洗肠胃:老来蹲,能伸筋。
寒头表,足暖好;常烫脚,防感冒。
勤洗脚,如补药,睡泡脚,眠先着。
多走路,腿脚健;搓脚心,能健身。
多盘脚,安神脑;常垫脚,颈病消。
一味药,一个性;乱服药,会丧命。
病不防,医生忙;轻泻饿,重痢撑。
鼻不通,吃大蒜;天黄雨,人黄病。
汗避风,雾避跑;饭后烟,害无边。
要熟眠,粥白莲;枕不对,睡得累。
睡眠少,催人老;先睡心,后睡眼。
食不语,睡不言;春天捂,不用补。
秋天冻,少生病;常吃枣,不显老。
动一动,少场病;懒一懒,药一碗。
练身汗,病不看;病早治,无病防。
欲长生,肠中清;手指巧,动健脑。
好医生,是自己;好运动,是步行。
午睡好,犹如宝;脑怕停,身怕盈。
西红柿,营养全,美容颜,保年轻。
小黄瓜,减肥宝;葱蘸酱,吃得棒。
吃大蒜,病菌散;吃核桃,补肾脑。
宁无肉,不无豆;米带糠,省药方。
关于中医的养生格言
众所周知,中医都是注重养生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中医的养生格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然精华,清淑之气。不在凌晨,而在日出。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灵。人得之以寿,物得之以宁。
2、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
3、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4、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5、保健四个里程碑:最反璞归真的环境;最适量有养的'运动;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与世无争的心情。
6、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
7、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8、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9、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10、晨前皮包水(喝温开水),睡前水包皮(热水烫脚),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稀奇。
11、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多吃番茄营养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安,水果海藻身体健;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12、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13、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14、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15、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16、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
17、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
18、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19、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
20、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21、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22、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23、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24、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2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26、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27、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28、老迟为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乌龟之长寿,松柏之延年,因生长得慢,凋谢得慢。故而,死亡得也慢。
29、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30、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31、老人中风有规律,发生下面三时期:每天的早晨,每周的周末,每年的年底。心脑血管病人,望君慎之又慎。
3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均终年逾八旬。
33、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
34、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35、热水泡脚,舒血通窍。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36、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
37、人借气以充其身,故*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3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
39、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金钱和权力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舒适和安逸不可能给你带来健康。
40、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41、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42、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4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44、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45、生活规律,起居有常,良好*惯,有利健康: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神安悦志,睡前宁静致远。音乐曲调,陶冶情操。多笑少愁,有助长寿:二簧邦腔,顺口溜唱。京剧小调,哼上几段,朝气蓬勃,情绪乐观。安静调和,神清气展。
46、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
47、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
48、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语》
49、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
谚语是来源于人民生活的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心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中医养生谚语,供大家学*参考。
1、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2、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3、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4、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5、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6、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8、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9、表壮不如里壮。
10、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11、有钱难买老来瘦。
12、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13、感冒是百病之母。
14、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15、英雄只怕病来磨。
16、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17、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18、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19、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20、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21、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22、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23、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24、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25、能忍者长寿。(常山)
26、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7、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8、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9、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30、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31、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2、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33、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34、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35、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36、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37、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38、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39、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40、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41、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42、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43、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44、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45、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46、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47、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48、上工治未病
49、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
中医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素问·杨液酵酸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因此必须加强情志护理。这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而且富有“致病必求其本”之深意。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情志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情志养生的方法
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古之致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的方法,故又称“移情变气”。也即通过语言、行动等祝由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病人自身的去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面,整天围绕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对于这类病人,可采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转内痛为外痛,移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会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如《素问·阴阳应象人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提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朱丹溪进一步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在临床实践中,张子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明确主张:“悲可以治怒,以怆侧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戏谑亵押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行之言夺之”。上述五行模式的以情相胜法,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护理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将有效的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
说理开导
通过正面说理开导,使病人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和其喜怒”,“喜怒有度”,是养生长寿的根本,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但说理开导,也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耐心细致,用实事求是的方法为病人分析病情,启发病人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治愈情志疾患的目的。进行说理开导,护理人员必须要得到病人的信赖,态度要真诚,热情、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保密,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说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从而起到改变病人精神及身体状况的目的。
劝说疏导
通过与病人交心谈心,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接*病人,询查清楚病人真正致病的原因,《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凡欲诊者,必问饮食居处,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情志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所以致病,必是与病人有切身关系,一旦病因解除,利激消失,脏腑气机就会协调。故护理人员要与病人相处到:“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才可以详细了解到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情志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后,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进一步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否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并可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为病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顺情从欲
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病人在患病过程中,情绪多有反常,对此,先顺其情,从其意,有助于心身健康。所以对于病人心理上的欲望,在护理中注意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条件又允许,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证等。对那些胡思乱想,淫欲邪念,放纵无稽等错误的,不切实际欲望,自然不能纵为和迁就。而应当善意地、诚恳地,采用说服教育等方法处理。尤其在对所患疾病有思想顾虑时,可以为病人讲述有关的医学科学知识,帮助其消除疑虑,丢掉思想包袱,对新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介绍环境及其有关制度。对重病人,更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尽量解除他们心理的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志状态。对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病人,精神压力大,忧虑重重,对此,应该在生活上全面照顾,精心护理的.同时,要帮助他坚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气功调神
气功锻炼是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气功的本质来讲,调神起着主导作用。它强调“人静”就是排除内外干扰,把各种刺激反应和感觉降低到最低的应激性,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的抑制过程。依靠这种抑制的保护,可使人脑皮层由过度兴奋所致的机能紊乱得到纠正。气功锻炼的具体方法,用意志来调整控制体内的生理活动,以心意练功而发挥机体积极作用,从而抵御情绪因素的干扰,所以气功锻炼,实质就是对精神和思维活动的自我锻炼。故护理中,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气功锻炼,无疑对情志调节将起重要作用。
情志的致病与治病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情志的活动产生于脏腑精气,它与正常人体健康非常密切。
1、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在七情之中,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情志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就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由于情志产生于脏腑之气,所以情志变化反过来又会给脏气以相应的影响。一般来说;和调的情志能够条达脏器,促进其功能活动。因为:“气贵舒而不贵郁,舒而周身畅利,郁则百脉违和”(《红炉点雪》),而正常情志发生,则脏气舒达调畅。从而使功能活动得到加强。
2、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情志的异常变化,对于人体是极为有害的,它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的活动,所以,七情异常,超越了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脏腑,气血的功能紊乱,导致内脏发生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情志过激,常常加重病情。疾病的过程,即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过程,由于情志过激,能够损伤脏腑的神和气,神伤,则脏腑阴阳气血无所主;气伤,则脏腑阴阳气血随之失调。所以,在疾病过程中,如果产生过激的情志变化,就会加重脏腑阴阳气血的紊乱,使病情加重。
(二)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要预防七情致病,就必须做到保持精神乐观,调和情绪变化,避免七情过激。
1、保持乐观情绪精神乐观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能促进人体生理功能,有益于健康,所以要用乐观情绪来克服其它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消极情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但是无论何种性格的人,都可以在生活中通过锻炼,陶冶,而逐渐培养乐观性格,增进健康长寿。另外,要善于化解忧虑,烦恼之事。人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忧虑、烦恼之事,关键在于遇到这类事时,要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及时解脱。解脱的方法,一是退步思量,减轻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对于减轻烦恼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吐露交谈,消除烦恼,在自己的烦恼通过退步思量还不能减轻时,就应及时吐露与人交谈,听取别人的劝慰,以消除心中的烦恼。消除烦恼造成一个*和的心境是乐观的前提,对于保持乐观的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避免七情过激
情志活动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调的情志,一般不会致病,而有益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情志只是在过激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而危害人体,所以中医学十分重视情志变化这个重要的环节,认为调和情志,避免七情过激,就能预防和治疗七情致病。
喜、怒为七情之首,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然而,过度的喜又会伤神耗气,适度的喜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怒是致病的魁首,人籍气以充身,发怒则伤气是以伤身,所以前人在养身防病中,总结了两条戒怒与制怒的基本方法;一是以理制情,即以理性克服情志上的冲动,使怒气不生,二是以“耐”养性,即要有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遇事能够忍耐而不急躁生怒。但在怒已生而又不可遏之时,亦应当及时发泄和透露,以免郁遏而生疾。
忧郁、伤悲是对人体有害的另一种情绪。它能够损伤神气,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招致病邪倾入,应当注意克服。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意培养锻炼自己,使之获得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用乐观战胜忧悲的情感。
思虑是七情之一,又是心的一种主要功能。适度的思,能够强心健脑,对人体有益无害;而过度和不正当的思虑,则往往对人体造成危害,多使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产生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纳呆、腹胀等症候。所以思虑应注意适当而不可太过。如:《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提出要“少思虑以养其神”,即告诫人们思虑劳心用脑,必须有节,不可过度。节思的方法,主要是讲究用脑科学,用运动调剂心神和脑力,控制劳心用脑时间等方法来进行调协。其次,要以理制思,切实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思虑。
惊恐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可以导致心神失宁,肾气不固,而出现心慌、易凉、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神态失常等方面的证候。人惊卒恐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它可以使人体的气机逆乱,血气失常,阴阳散败,从而发生大病,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惊恐是情志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养生防病中应当注意预防和避免。防惊杜恐的方法:一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培养勇敢、坚强的性格,以预防惊恐致病。二是避免接触易导致惊恐的因素和环境,以杜绝惊恐发生。
中医养生
1.静神养生
中医提倡“以静制动,尤其在炎炎夏日,保持神气清静,心理*衡,安心静气,可以使我们形成一种良好情绪,从而找到健康力量的关键。
2.运动养生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运动不足或者劳累过度,都可能造成“劳伤,使身体不能达到一个良好*衡状态,更别说强身健体了。
3.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估计是每个爱吃的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了,但是要做到荤素搭配、合理饮食、五味调和、均匀的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吃饭的时候也不要吃的太快太饱,也不要接触太多的寒凉类的食物。
4.进补养生
通过一定的滋补药物也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比如现在市面上大受欢迎的“祝你幸福养生酒,这是一种以多种纯中药为原料经过现代技术酿造而成的养生酒,能够清除体内毒素,增强体质,尤其对于前列腺及中老年夜尿频多有显著效果。
像这种中医养生药酒,需要的朋友可以每天适当饮用,滋养精气。
5.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中医上通过刺激、按摩、针灸等方法来把各个穴位打通,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内分泌,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6.顺时养生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中医非常讲究每个节气的养生方,老百姓非常*惯每个节气吃不一样的食物,做不一样的事情,这就是“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的调节自己的生活*惯,学会遵循万物生长的统一规律。
除了以上这些养生方法,中医学还提倡固精养生、修身养生、调气养生、减毒养生、沐浴养生等各种方法,我们无须墨守成规的选择一种养生方法,可以根据自己切实情况多种方式结合,比如老年朋友可以静神养生,年轻人可运动养生,女性朋友可以饮食养生等,养生保健不仅是为了让我们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还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先热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热爱生活。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4法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中医养身健康格言(精选150句)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身健康格言(精选150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2、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
3、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4、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5、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6、人之一身以血为主,以气为先。
7、气化则水行。
8、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9、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10、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11、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12、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13、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14、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盛,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15、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
16、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17、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18、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
19、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20、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
21、用药难,识证难。
22、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2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4、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25、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
26、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27、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
28、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29、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厚者,病气有余。
30、阴*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1、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32、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33、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
34、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35、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36、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37、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38、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39、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4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1、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
42、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43、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
44、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45、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
46、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脉。
47、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48、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49、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1、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
2、心*则气自和。 ——王通
3、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4、老公的钱你不花,会有人帮你花。
5、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没有一切。
6、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
7、食毕当行走。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8、人该顺时,不可趋时。 ——申居郧
9、热食伤骨,冷食伤肺。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10、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11、不要用珍宝装饰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装身体。
12、头要常凉,脚要常热,身要常动,心要常静。
13、心理*衡,生理*衡,预防疾病,身体安静。
14、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15、无痰则不作眩。 元代医家 朱震亨 《丹溪心法》
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17、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18、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
19、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
20、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宋代诗人 何坦 《西畴老人常言》
21、健康是自己的,钱财是儿女的。自己只管自己事,儿女琐事由他去。
22、ldquo;四不”益寿又延年:不急不恼百年不老,不懒不谗益寿延年。
23、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24、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心胸里头能拉车,健康长寿一百多。
25、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26、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27、睡觉像个“狗”,活到九十九。活一天,赚一天,活一天,乐一天。
28、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9、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30、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31、健康的心理使我领会了许多生活的真谛,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32、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吞云吐雾,伤害身体,污染环境,损人害己,劝瘾君子,戒烟勿吸。
33、虽然健康常常不打声招呼就出了门,但你只要重视它呵护它,总有一天,他会自己回来的。
34、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35、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年龄,衰老与年龄不成正比,善于养生保健的人,易逝的青春就会放慢足步!
36、ldquo;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是的,请珍惜健康,然后再好好地制造并享受那绚丽多彩的人生吧!
37、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欢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38、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且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腹中空空。所以,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豆浆,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
39、也许一毛钱买不到幽香的玫瑰,也许一毛钱买不到苦涩的咖啡,也许一毛钱买不到甜蜜的巧克力,但是一毛钱可以传达我对你的祝福!天冷了,保重身体!
40、风是我时刻的牵挂,霜是我晶莹的关怀,雨是我温馨的祝福,雪是我浪漫的问候。寒冬悄然而至,风霜雨雪是我寄出的信笺,愿你保持好心情,开心展笑颜!
41、风吹秋叶满天飞舞,冬季来临雁飞南去。整理冬装束身穿戴,冷水洗脸适应环境。晨练早起吐故纳新,健康生活唱歌跳舞。愿你健康快乐笑,冬季开心喜悦道!
42、秋季养生歌:衣装适宜防着凉,静养心神须乐观。秋燥伤肺少吃辛,秋瓜坏肚少吃寒。肺燥伤肝要吃酸,合理膳食可清淡。适度饮水最重要,养阴益气是关键。
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
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
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
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
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
滋阴润肺好,煮粥加银耳。
春季防流脑,荠菜煮粥好。
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
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利尿消肿治脚气,赤豆粥里胜补剂。
消热生津又和胃,甘蔗做粥来补胃。
伤风感冒又腹痛,生姜上场来做粥。
滋肾补肝又明目,枸杞加上粥里香。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赞美中医的句子
你说的是不是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可以给予保守治疗或者是,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并植骨。如果股骨头坏死,出现股骨头塌陷,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则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
医者仁心
中医养生的句子
中医养生句子
中医养生诗句
中医养生名句
中医养生名言
中医养生语录
中医养生标语
关于中医养生的古诗
中医句子
养生的句子
养生句子
懂养生的的句子
有关养生的句子
关于养生的句子
劝人养生的句子
描写中医的句子
赞美中医的句子
养生金典句子
中医精髓句子
形容养生的句子
养生之道的句子
健康养生句子
秋季养生的句子
阿胶养生的句子
赞美养生的句子
坚持养生的句子
描写养生的句子
秋季养生句子
喝茶养生的句子
养生的好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