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阳落尽月中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残阳落尽月中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残阳落尽月中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残阳落尽月中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唐朝·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所以他是下邽人。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五六岁时便学作诗,九岁通晓音律,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篇。唐贞元时的进士,曾在朝中任左拾遗等职,后因得罪权相,贬为江州司马,以后累任杭州、苏州刺史等职,晚年曾任刑部尚书。他的诗题材广泛,描写细致动人,语言生动、通俗,主要作品有《卖炭翁》《观刈麦》《长恨歌》等。
拓展阅读:暮江吟阅读答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意对即可)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4、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5、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m.ju.51tietu.net)。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残阳诗文欣赏
窗外,一点朱砂,为谁执守天涯
云端,碧海之畔,泛舟不悔千年
风吹,三寒梅显,面壁相思长叹
鸦呜,枯木无形,笑释红尘犹梦
风华少年忘却当初的魂,
流浪四方迷茫枯萎的心,
又见残阳如画,仿佛伊人归,
赤子心,不见当年月下的人,
一曲断肠,闷酒为谁饮?
归去,归去泪,
徒步走着走过的红尘路,
冬风破,回首不见当年的.你
轻吟为你的情诗可曾当年华
光阴洗去年少,多少笑话
我们在残阳下突然长大
彼此陌生还像当初一样对话。
闭眼你不曾离开,
却是岁月让我迷失双眼,
求佛也恨睌,
一别就是千年远。
叹一声残阳梦幻,
你走了多少个日夜
当黑色笼罩了天边,
再也不会相见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满天星的思念,
看着照片,
残阳恨睌,
星空现,
我愿遵守满天星的誓言。
八月中秋诗句(精选60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月中秋诗句(精选60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6、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对月》
7、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9、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0、*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11、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12、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4、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8、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9、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丘崈《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2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1、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2、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3、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2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7、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28、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9、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30、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31、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2、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33、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34、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5、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7、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8、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崔少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39、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4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4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45、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6、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4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8、分不尽,半凉天。——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9、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苏轼古诗《阳关曲·中秋月》赏析
导语:《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古诗《阳关曲·中秋月》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注释
⑴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⑵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⑶银汉:银河。唐袁晖《七月闺情》:“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⑷玉盘:喻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是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好像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是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是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是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诗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诗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诗,苏轼此诗与王维诗*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诗家依谱填诗之作。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5];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八月中秋诗句有哪些
中秋节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都是在八月十五这天举行过节,那有什么诗句写的是中秋节呢?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八月中秋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湮《洞仙歌·中秋》
4、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6、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对月》
7、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9、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0、*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11、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2、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4、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8、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9、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丘《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2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1、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2、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3、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2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7、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28、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9、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30、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31、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2、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33、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34、露凉时、零乱多少寒,神京远,惟有蓝桥路*。——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5、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7、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8、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崔少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39、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4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4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45、问深宫,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6、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4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8、分不尽,半凉天。——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9、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阳关曲·中秋月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翻译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注释解释
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银汉:银河。
玉盘:喻月。
创作背景
熙宁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诗文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残阳落尽月中天的古诗
落日残阳的古诗
残阳铺水中的古诗
残阳在古诗中的意象
残阳的古诗句
残阳诗句
暮江吟古诗中的残阳指
水和残阳的古诗
残阳的诗句
一抹残阳的古诗
含残阳的古诗词
关于有江还有残阳的古诗
关于苍山残阳的古诗
荷塘残阳的古诗句
残阳似血的诗句
太阳中天的古诗
冬日残阳相思的古诗
十句关于残阳的古诗
一道残阳的古诗后边
残阳夕照的诗词
形容残阳的诗句
描写残阳的诗句
一抹残阳的诗句
残阳如血的古诗词
描写残阳的句子
月升中天的古诗词
描写残阳如血的古诗词
形容冬季残阳的古诗词
一道残阳是哪个古诗里的诗句
有一道残阳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有关中外古诗词的故事
有关君的古诗
古诗词对青少年的意义
表现失望的古诗
代阳字的古诗
小学要背的100首古诗词
关于月亮的优美古诗
关于豪言壮志的古诗词
古诗中不同于现代字的发音
古诗制作卡片的图片
古诗的表现方法
形容事业蒸蒸日上的古诗
哑舍提到的古诗
写一片山水风关的古诗
形容人虚伪的古诗文
爱国的古诗简介50字
6070字的古诗
月字多的古诗
含有汤字的古诗词
带宁字的古诗词
关于对父亲爱的古诗
背诵经典古诗文的作用
表示纠结的古诗词
春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第二个字是佳的古诗
代表情感的古诗词
比较好在课堂上讲的古诗
第三个字有花的古诗
感谢生命的古诗
形容帅呆了的古诗
描写感谢朋友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