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关于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3) 语录(1) 说说(27)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28) 心语(869)

  • 《古诗二首》教案

  • 《古诗二首》教案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二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

      填空;

      离离—( ) 一岁—( )野火—( )春风—( )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宿、依”12个生字,会写“危、敢”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3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夜宿山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4.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板书: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简介写作背景,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阅读全文]...

2021-12-06 07:28:44
  • 《古诗二首》教案15篇

  • 《古诗二首》教案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两首古诗在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可谓异曲同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九册刚学过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学*了描写王安石的文章《千锤百炼为一绿》,学生对两位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在学*、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学*古诗的方法。但是哲理诗在遣词造句谋篇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和跳跃性,似断实续,留下了万语千言道不尽的艺术空白,这就给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预*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等过山吗?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谈论)

      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

      (点评:设计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学*两首古诗作铺垫)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的资料自学。

      2、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设计自学的环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学*、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都有景物描写。写的什么?(借机解题)

      《题西林壁》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登飞来峰》飞来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我们*时学得比较多的是唐诗,由于唐诗几乎把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诗人只能另辟蹊径,这样他们在让宋词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在诗歌领域也开创了哲理诗这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智慧之花。)

      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首的来品悟。

      (点评:在开课伊始,即将两首古诗全盘托出,以初知大意为整合基础,聚焦两首诗的共性,将两首诗巧妙的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知人、知时,整体论诗)

      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

      (一)学*《登飞来峰》

      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

      2、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

      (1)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丽景观。

      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担心浮动的云遮住我的极目远眺的视线了,那是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呀。(仅仅十字,境界全出。)

    [阅读全文]...

2022-02-06 13:09:41
  • 古诗《春晓》教案

  • 古诗《春晓》教案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春晓》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能用四个字的成语说说吗?(如:百花齐放、万物复苏)

      2、师:是啊,古人也很喜欢春天,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播放孟浩然的图片,是啊,这首诗就是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

      3、板书课题:春晓,指名幼儿读,并让幼儿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从而进行解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因此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这首古诗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预*得怎么样了?

      ①指名幼儿读。

      ②全班齐读。

      2、师:现在老师把课文当中的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了,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

      ①指名幼儿读生字。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③进行词语认读游戏:出示“睡眠、到处、新闻、闻见”等词语让全班同学进行认读。

      ④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睡得可香啦,连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他叫醒的呢?原来是小鸟,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风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师边读边指导幼儿看图。

      2、师:那么诗人是怎样来写这么一幅画的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1)学*一、二两句诗。

      ①幼儿自由读这两句诗。

      ②师: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

      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③幼儿试着高兴地读这两句,接着再指名读,齐读。

      (2)学*三、四句。

      ①师范读,幼儿再跟读。

      ②师:我们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觉得很可

      可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④幼儿试读,再全班齐读。

      (3)幼儿试背全诗。

      3、导背

      ①看图试背,指名背。

      ②全班齐背。

      4、配乐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古、声、多”

      1、出示三个生字,幼儿认读,并对生字进行组词。

      2、幼儿观察生字,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幼儿描红并书写两个生字。

      4、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两行。

    [阅读全文]...

2022-01-16 23:06:33
  •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

  •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咏柳》。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够对春天的变化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己说出树发芽了。)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

      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师:"你们知道吗,有人把这个诗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听的时候也能够认真些。)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谱(绿色的石头、柳树、许多绿丝带、细长的叶子、问号、两个手指、剪刀):"看见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肯定是和图片上画出来的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他们说出一个答案后,加以修改变成歌词了。)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树更美啦,我们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唱出来,好吗?"(这只是为了让幼儿更能够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进行一些表扬。这时的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动作,让幼儿学一学。)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谁最厉害,能唱出来的呢。"(难度加大,开始的第一遍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暗示的动作要做的明显些,让幼儿容易记,之后的几遍就可以只做动作不演唱了。)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看,柳树姑娘被你们一夸,好开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儿的信心,对他们所学的进行肯定,之后就会更愿意学*了。)

      7.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树吧。"(最后再对歌曲巩固一遍)

      8.延伸活动:幼儿自己可以将会念的诗用黄梅戏的方法演唱给小朋友们或者爸爸妈妈听。

      教学内容:

      《咏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阅读全文]...

2022-02-05 02:17:07
  • 古诗江南春教案

  •   《江南春》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是一幅广阔的画卷。我们可以教案中展现它的优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学*方法。

      教材分析:

      杜牧的《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作者通过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招风等一系列意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

      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及的意思。

      3、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课前预*:了解杜牧及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课件播放春天风景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

      景。

      2、

      3、 请学生说。(2—3名学生)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我们也来读读吧。出示: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姹紫嫣红 桃红柳绿 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4、生齐读。

      3、引出诗题: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杜牧的脚步,一步一景,去感受他笔下别样的江南美景。

      4、板书课题:江南春(生书空),学生齐读,从这个题目中知道什么?

      5、解题:生: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字可以对照生字表,注上拼

      音)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过渡:谁来给大家读读,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

      3、检查学*效果:

      出示整首诗

      (1)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齐读。

      (2)课件演示出示“旗”,生说说注意的地方,演示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师:生字我们会写了,字音我们也读准确了。配上音乐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读,进行比较,评价,读得不好的再读。【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轻重、延长、停顿)】

      (4)老师引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师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韵味,我们还必须了解的意思。*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你有什么高招吗?(生:词义,句义,查背景??)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1、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诗句的意思,或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再读要求:借助工具书,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打“?”。(动笔写一写、记一记)【结合插图】

      3、生小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

      4、(反馈)学生交流。

      抓住: “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等词,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阅读全文]...

2021-11-29 18:51:05
  • 古诗春雨教案

  • 春雨
  •   《春雨》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在教案设计中最好能突显当时诗人的感受以及心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字。

      乃: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

      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

      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

      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

      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

      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阅读全文]...

2022-01-24 03:41:40
  • 《古诗三首》教案

  • 《古诗三首》教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三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阅读全文]...

2022-07-17 11:52:52
  • 语文古诗教案

  • 语文
  • 语文古诗教案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在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中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秋天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喜欢背诵古诗。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谈话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文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板书:古诗两首学生认读课题。

      初读《赠刘景文》

      1.板书课题《赠刘景文》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读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认读课文,老师参与同桌学*。

      4.学*生字,重点正音:橙、橘、残。

      5.朗读整首诗。师读、生读、挑战读。

      再读诗歌,初步了解意思,朗读、背诵诗

      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动脑筋试一试,自己能读懂多少?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懂哪些?

      小组汇报学*情况,老师适时指导。重点指导:擎雨盖、傲霜枝。

      激发想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配乐朗读;再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比一比谁读得好。

      看看插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这首诗。

      (四)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

      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读记字。

      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写得好的孩子在黑板上示范写。其余在书上描红,临写。

      自评写得最好的一个字,总结经验。

      拓展性学*

      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诗句,背给大家听一听。

      你还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2课时

      背古诗,引出课题

      背诵《赠刘景文》和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板书:山行读课题,说说从诗歌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同桌相互认读课文。

      认读生字:枫、径、斜、于。

      指多人读古诗,师参与读,及时纠正。

      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这首《山行》?

      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懂哪些?

    [阅读全文]...

2022-06-13 02:39:15
  • 古诗《草》教案

  • 古诗《草》教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

      2、今天我们来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阅读全文]...

2022-04-01 01:48:13
  • 小学二年级《古诗二首》的教案

  • 小学二年级《古诗二首》的教案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⒊背诵古诗。

      ⒋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论与李白之间的情意,体会母亲的伟大。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读背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己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古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你知道李白的诗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赠汪伦》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⒋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⒌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很深厚,请你读给同学听听。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赠汪将欲踏潭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唐代诗人“孟郊”他写了一首古诗《游子吟》诗人选取了一件看似*常而又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面。不仅写出了母亲为讲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情景,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母爱的伟大。

      特别是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诗,去感受其中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4-22 00:01:19
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 句子
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 语录
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 说说
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 名言
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 诗词
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 祝福
春节的古诗二首教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