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的古诗

关于红妆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红妆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红妆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红妆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2k+) 说说(1) 名言(495) 诗词(50) 祝福(1k+) 心语(57)

  • 一抹红妆相关诗句

  •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红妆】

    1、《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2、《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4、《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5、《西江月·梅花》——宋代: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阅读全文]...

2022-06-14 02:21:39
  • 关于红妆的诗句

  •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秦观《画堂春·春情》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陈维崧《咏滇茶·秾春冶叶朱门里》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刘沧《秋日望西阳》

    卧看西湖烟渚,绿盖红妆无数。——张元干《如梦令·卧看西湖烟渚》

    六月西湖锦绣卿,千层翠盖万红妆。——杨万里《清晓湖上三首·六月西湖锦绣卿》

    落日美人秋水上,红妆一面乱荷花。——吴宽《题院画·琼楼金屋映丹霞》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甫《贫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李白《江夏行》

    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王翰《飞燕篇》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张可久《水仙子·怀古》

    绿树当门酒肆,红妆映水鬟儿,眼底殷勤座间诗。——张可久《红绣鞋·春日湖上》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唐寅《题拈花微笑图》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

    记银烛红妆夜来,洞房深掩映闲斋。——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玉肌花脸柳腰肢。红妆浅黛眉。——欧阳修《阮郎归·玉肌花脸柳腰肢》

    听水上、红妆笑声。——许桢《太常引·西池池上好新亭》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王建《宫词一百首》

    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我来湖外拜君侯,正值灰飞仲春琯。广宴江亭为我开,红妆逼坐花枝暖。——元稹《何满子歌》

    一枝着雨湿红妆,便觉群芳自尘俗。——王之道《定慧院海棠追和东超呈虞季然陈德夫》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顾况《宫词五首》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崔颢《行路难》

    贼城破后先锋入,看著红妆不敢收。——王建《田侍郎归镇》

    村落寻常绩麻处,隔帘时复见红妆。——方回《三竺道中三首·武林风物异他乡》

    晚风归棹急,细雨湿红妆。——苏辙《寒食游南湖三首》

    公暇羽衣凭水槛,渐多翠盖倚红妆。——程公许《种秋池塘荷盖方密有四五朵花》

    幽花笼绮*,疏柳媚红妆。——陈高《丁酉岁述怀一百韵》

    旋刺篙竿令过岸,满池春水蘸红妆。——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宫娥小小艳红妆,唱得歌声绕画梁。——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秋晚红妆傍水行,竞将衣袖扑蜻蜓。——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含风翠筱弱欲扶,带雨红妆欹不正。——王复《寒食日雨中吴竹屿先生招同钱献之洪稚存孙渊如集杏花春雨山房看花用昌黎寒食日出游韵》

    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吴伟业《鸳湖曲》

    钱塘*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杨炎正《钱塘迎酒歌》

    日长深院小榴开,懒斗红妆傍镜台。——王伯稠《青楼曲·日长深院小榴开》

    翠黛红妆画鹢中,共惊云色带微风。——卢纶《曲江春望》

    掷果潘郎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司空图《冯燕歌》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嫩岚滋翠葆,清渭照红妆。——杜牧《华清宫三十韵》

    未见红妆窈窕娘,先排翠羽参差扇。——苏辙《送梁交之徐州》

    天晴日暖笼紫烟,镜里红妆犹带酒。——黄庭坚《赋陈季张北轩杏花》

    春风吹雨湿衣裾,绿水红妆画不如。——杨基《望武昌(二首)·春风吹雨湿衣裾》

    鸾驾常操内教场,何曾汤火试红妆。——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阅读全文]...

2022-03-15 17:52:45
  • 一抹红妆相关诗句

  • 经典
  •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阅读全文]...

2021-12-09 10:12:45
  •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

  • 欣赏
  •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下面就由小编分享《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欢迎大家学*!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注释

      ⑴徐州——一作徐门。

      ⑵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是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⑶旋(xuàn)——临时赶忙、急就。

      ⑷使君——苏轼自指。

      ⑸排——拥挤。

      ⑹蒨(qiàn)罗裙——茜草可作红色染料。

      ⑺收麦社——麦收时节的祭祀活动。

      ⑻鸢(yuān)——即老鹰。

      ⑼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赏析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有诗云:“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起伏龙行》)。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词写谢雨途中见闻。上片作者着重写村姑形象。村姑不像朱门少女深锁闺中,但仍不能和男子们一样随便远足去瞧热闹,所以只能在门首聚观,这是很富于特征的情态。久旱得雨是喜事,“使君”(州郡长官的敬称,这里是作者自谓)路过是大事,不免打扮一下才出来看。劳动人民的女子打扮方式,决不会是“弄妆梳洗迟”的,“旋抹红妆”四字足以为之传神。匆匆打扮一下,是长期生活养成的*惯,同时也表现出心情的急切。选择一件茜草红汁染就的罗裙(蒨罗裙)穿上,又自含爱美的心理。“看使君”当然有一睹使君风采之意,同时也有观看热闹的意味在内。“三三五五”总起来说人不少,分散着便不能说太多,但“棘篱门”毕竟小了一些,都争着向外探望,你推我挤(“相排”),便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短短数语就刻画出一幅极风趣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下片写到田野,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来到打麦子的土地祠;为感谢上天降雨,备酒食以酬神,剩余的祭品引来馋嘴的乌鸟,在村头盘旋不去。两个细节都表现出喜雨带来的'欢欣。结句则是一个特写,黄昏时分,有个老头儿醉倒在道边。这与前两句形成忙与闲,众与寡,远景与特写的对比。但它同样富于典型性。“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酩酊大醉是欢欣的结果,它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喜悦心情。

      如果说全词就像几个电影镜头组成,那么上片则是他连续的长镜头;下片却像两个切割镜头,老幼收麦,鸟翔舞是远景,老叟醉卧道旁是特写。通过一系列画面表现出农村得雨后的气象。“使君”虽只是个陪衬角色,但其与民同乐的心情也洋溢纸上。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6-29 18:45:17
  • 关于红色经典的古诗

  • 红色,经典
  • 关于红色经典的古诗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红色经典的古诗(精选32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就义诗》

      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3、《赠友人》

      *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4、《狱中诗》

      恽代英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5、《绝笔诗》

      周文雍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6、《题西乡南洲游猎图》

      *

      勤王革命皆形迹,有逆吾心罔不鸣。

      直尺不遗身后恨,枉寻徒屈自由身。

      驰驱甘入棘荆地,顾盼莫非羊豕群。

      男子立身唯一剑,不知事败与功成。

      7、《七律》

      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8、《吊鉴湖秋女士》

      柳亚子

      黄金意气铁肝肠,革命运中最擅场。

      天壤因缘悲道韫,中原旗鼓走*阳。

      飘零锦瑟无家别,慷慨欧刀有国殇。

      一笑人间痴女子,如君端不愧娲皇。

      9、《无题》

      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0、《囚歌》

      叶挺

    [阅读全文]...

2022-07-11 20:23:42
  • 《红豆》古诗原文及赏析

  • 学生
  • 《红豆》古诗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豆》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出处】唐·王维《红豆》。

      【译注】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 又萌发出几枝?愿你多多采摘,这种东 西最能寄托相思。红豆:红豆树的果实 形如豌豆微扁,鲜红如珊瑚。相传古时 有人死于边地,其妻在树下痛哭而死, 化为红豆,故又叫相思子。南国:南方。 愿:一作“劝”。撷(xié):采摘。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红豆的美 丽可爱。[例]酱褐色的枝干上颗颗红 豆散散落落似坠似悬。这就是红豆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 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这首“相思子” 涌上心头。咏红豆的诗早已溶解于心, 但看见红豆,还是初次。大如小豆,圆 似珍珠通身皆红,像是粘到枝条上去的 珊瑚,实在叫人观兴难已。(戴砚田《情 溢玄武湖》)

      二、用以说明人们喜爱红豆 或红豆树还在于它是富于情味的事物, 能引发或寄托情思。

      [例1]*人对于 红豆向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的古 人给它起了一个异常美妙动人的名字: “相思子”。只是这一个名字就能勾起 人们无限的情思。谁读了王维的“红豆 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 最相思”那一首著名的小诗,脑海里会 不浮起一些美丽的联想呢? (季羡林 《科纳克里的红豆》)

      [例2]“红豆生南 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忆往事和怀亲人的心绪虽然炽 烈,思故乡的心情更烈且切。在相思林 下的黄昏里,叫我如何忍得住满怀激 动? (丁春德《缕缕相思》)

      【全诗】

      《红豆》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①红豆:又名相思子,木本,蔓生,冬春结实如扁豆,朱红色,如 珊瑚,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生南国:红豆多产于岭南,故称。

      ②发几枝:又生长了几枝。

      ③擷(xie):摘。

      ④ 最相思:最能表达相思之情。

      【翻译】

      相思树上结的相思子生长在南方,每逢春天就会长出新枝。希望你多多地采摘,这东西最能牵动情思。

      【全诗赏读】

      诗题中的'“相思”,应为名词,即“相思子”。属豆科植物,木质而藤本,生长于我国南部。种子为广卵形,上端朱红色,下端三分之一黑色。相思子亦称红豆。其实红豆是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这三种植物的种子并不完全相同。红豆树产于我国中部,并见于广西。种子为鲜红色,较为光亮。海红豆又称“相思格”、“相思树”、“孔雀豆”,见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种子为凸镜形,鲜红色。王维当时所见的红豆是哪一种?今天我们当然无从确知。不过,无论指的是哪一种都是可以的。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诗人之意却在借物传情,在物中寄寓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它采用了新颖别致的书信体方式,全诗用第二人称“你”。第一、二句是巧妙地发问: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它生长得繁茂么? 又生发了几多新枝?诗人这是在向谁发问? 当然是身居南国的友人,人称是“你”。第三、四句是诗人对南国友人殷切地叮咛嘱咐: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吧,因为它是相思之情的象征。

      作为咏物诗,王维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倾注在红豆的具体描绘上。他从关心红豆的生长情况写起,到劝对方多多采集,最后归到主旨所在,点出红豆的寓意。因为红豆本与“相思”相联,所以这首诗写得毫不勉强,十分自然。借红豆来寄托相思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至于诗中的“君”即“你”,倒底是谁?我们却不必细考究。指“女友”或“爱人”当然可以,指“男友”也未尝不可。爱人之间固然有相思之情,朋友之间不也会有思念及相思之意么? 把这首诗解**情诗,当然是情意缠绵;把它解作友情诗,也是情深谊长的。王维的这首诗颇为有名,它纯朴自然,*白如话。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有朴素之美。而诗人的感情却借物传出,委婉曲折,又大有蕴藉含蓄之美。从审美学的角度而言,它是一首值得称道的佳作。

      拓展:

      古诗文中“红豆”意象的详解

      红豆 ,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相思红豆是我国的独特的文化产品。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红豆悠久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来自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更由于王维的《相思》诗而传遍古今,名扬四海。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根据当时社会的民族风情写就的脍炙人口的《相思》诗,它反映出那个历史时空的青年男女在确定终身大事时,以红豆饰品作为情物相赠情人的动人情景。从此,红豆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爱情无价,红豆无价。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分离后的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此情博大,相思无限……

      《相思》诗的意境是这样的:“红豆生南国”,这句是以红豆起兴,暗中关合后面的“相思”二字。南方是红豆的产地,也是朋友的所在地,说红豆生在南国,也就是说“朋友啊,你在遥远的南方”。“春来发几枝?”这一问意味深长,是问红豆,也是在问朋友——红豆啊,你发出几枝新条?仿佛在说:朋友啊,你可曾惦记我?后两句是希望朋友多多地采撷红豆,为什么呢?因为,红豆是最能代表相思之情的。“愿君我采撷”仿佛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此物最相思”是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周密《清*乐》:“一树香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

      《红楼梦?红豆曲》:“滴不尽思相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红豆的文化意蕴简单而美丽,纯情而深邃。

    [阅读全文]...

2022-04-26 20:21:17
  • 红豆词古诗赏析

  •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注释

      (1)广陵:古郡、县名。广陵郡,隋代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605年(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2)蝉噪鸦栖:柳树上多蝉和鸦,借以说隋堤景物。

      (3)“隋堤”句:其实诗中就是问当年的繁华欢乐如今是否还在。

      (4)“只缘”二句:这是说,只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确实,荒淫奢侈是隋炀帝的罪过,但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对杨广的鉴赏,颇有相似之处。“占得”,《红楼梦》程高本作“占尽”,与宾语“风流号”不相称。

      赏析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广陵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广陵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晴雯的。诗的前两句是写欢乐宴游生活的短暂。*“粉垣环护,绿柳周垂”,通往柳叶渚还有一条柳堤,正好用“隋堤”作比。贾宝玉、晴雯“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所以说“转眼过”。晴雯的“册子”中说她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诗的后两句所说亦即此意。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整理:zhl201608

    [阅读全文]...

2022-03-30 11:19:04
  • 古诗红梅苏轼翻译赏析(赞美红梅的古诗及解释)

  • 苏轼,赞美,解释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定风波·红梅

    朝代:宋 代 ‖ 作者:苏 轼

    原文: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译文:

    不要厌烦贪睡的红梅久久不能开放,只是爱惜自己不合时宜。偶尔是淡红如桃杏色,文静大放,偶尔疏条细枝傲立于雪霜。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红梅的品格,只看重绿叶与青枝。

    注释:

    好睡:贪睡,此指红梅苞芽周期漫长,久不开放。

    慵:(yōng拥)懒。

    怜:爱惜。

    冰脸:比喻梅外表的白茸状物。

    小红:淡红。

    闲雅:文静大方。闲,通“娴”。

    尚余:剩下。

    孤瘦:疏条瘦枝。

    随:听任,顺从。

    雪霜姿:傲霜迎雪的姿态。

    沁:(qìn)渗入。

    诗老:指北宋诗人石延年。

    梅格:红梅的品格。

    绿叶与青枝:石延年《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句,在此,苏轼是讥其诗的浅*,境界不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品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作品的显著特点是融写物、抒情、议论于一体,并通过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词以“好睡”发端,以“自怜”相承,从红梅的特征来展示红梅清冷、自爱的形象。红梅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苞芽期相当漫长,因谓“好睡”;虽然红梅好睡,但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有所期待,故曰“莫厌迟“。句中一“慵”字,悄悄透露了红梅的孤寂苦衷和艰难处境。红梅自身也明白,在这百花凋残的严寒时节,唯独自己含苞育蕾,岂非有不合时宜之感。苞蕾外部过着密集光洁的白茸,尽管如同玉兔霜花般的洁白可爱,也只能自我顾恋,悲叹“名花苦幽独”(作者《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枝,土人不知贵也》)罢了。词以“冰脸”来刻画红梅的玉洁冰清,既恰如其分的写出了红梅的仪表,也生动地写出了红梅不流*俗的超然之气,它赋予了红梅以生命和丰富的感情,形象逼真,发人深思。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联,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彩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下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像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作者简介:

    苏 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5-11 00:35:11
红妆的古诗 - 句子
红妆的古诗 - 语录
红妆的古诗 - 说说
红妆的古诗 - 名言
红妆的古诗 - 诗词
红妆的古诗 - 祝福
红妆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