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关于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4) 语录(1) 说说(6) 名言(5) 诗词(500) 祝福(1k+) 心语(64)

  • 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

  • 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翻译: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后庭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字词解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⑸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⑹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⑺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首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大概与《金陵五题》写于同时。

      赏析: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后世点评:

      方回《瀛奎律髓》:每读刘宾客诗,似乎百十选一以传诸世者,言言精确。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烟”附之。第五句乃一篇之断案也,然后应之曰“山川空地形”,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作者资料: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刘禹锡文学成就

      诗歌内容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

      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作品风格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深信佛教,早年师从的诗僧皎然的著作《诗式》,已经将禅学与诗学联系起来。刘禹锡受到皎然的影响,又通过长期接触禅学和诗歌创造实践,明确认识到“悟不因人,在心而已”的道理,这八个字是刘禹锡对禅学精髓的把握,也成为他的诗论的基础。[23]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12]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辞赋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论说文

      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

      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贽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长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

    [阅读全文]...

2021-12-30 12:17:47
  • 刘禹锡《金陵怀古》

  • 金陵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鉴赏

      公元826年(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着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阅读全文]...

2022-02-12 13:37:32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译文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赏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阅读全文]...

2022-07-17 14:26:11
  • 刘禹锡的古诗

  • 刘禹锡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伤循州浑尚书》

      贵人沦落路人哀,碧海连天丹旐回。

      遥想长安此时节,朱门深巷百花开。

      2、《寄赠小樊》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3、《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献天帝。

      4、《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5、《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6、《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7、《伤桃源薛道士》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8、《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0、《视刀环歌》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11、《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2、《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4、《观云篇》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15、《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阅读全文]...

2022-04-11 11:30:11
  • 刘禹锡的古诗

  •   1、《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5、《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8、《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9、《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10、《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2、《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1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5、《竹枝》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16、《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17、《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阅读全文]...

2022-03-16 07:56:46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译文: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赏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阅读全文]...

2022-04-19 07:08:03
  • 浪淘沙唐刘禹锡的古诗

  • 浪淘沙唐刘禹锡的古诗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浪淘沙唐刘禹锡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词语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白话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这首诗写的就是那样美好的想象。不过,启发诗人幻想的不是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黄河。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不是有一条银河吗?这来自天上的黄河一定是跟银河相通了。于是诗人欢呼起来:来吧,沿着这黄河往上走,直走到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在召唤谁和他同去呢?当然是他的读者,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朋友。

      那么,这首诗是赞美银河的吧吗?不,是赞美黄河。正是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从黄河望到天边,想到天上,又从天上的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词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表达了他们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阅读全文]...

2022-03-04 19:07:47
  •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

  •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古诗浪淘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人的组诗作品。其一演绎神话传说,其二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其三写世事流变之理,其四写游子情怀,其五描绘锦江风情,其六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其七描绘钱塘江潮,其八写迁客情怀,其九再写世事流变之理。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浪淘沙九首

      第一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首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第三首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第四首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第五首

      濯锦江边*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第六首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七首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第八首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九首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诗人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诗人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词句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诗人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诗人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ji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阅读全文]...

2021-12-11 04:08:36
  • 刘禹锡的诗

  •   1、《相和歌辞·贾客词》  贾客无定游,所游惟利并。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心计析秋毫,摇钩侔悬衡。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2、《杂曲歌辞·壮士行》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  彪炳为我*,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3、《观八阵图》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水落龙蛇出,沙*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介避馀威。  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

      4、《蛮子歌》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麇顾。  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

      5、《华山歌》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6、《偶作二首》  终朝对尊酒,嗜兴非嗜甘。  终日偶众人,纵言不纵谈。  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  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  万卷堆床书,学者识其真。  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  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  燕石何须辨,逢时即至珍。

      7、《登司马错古城》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  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  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  堑*陈叶满,墉高秋蔓绿。  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  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  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  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8、《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9、《元日感怀》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0、《七夕二首》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11、《洞庭秋月行》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12、《答乐天戏赠》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  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  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  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场。

      13、《荆门道怀古》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14、《杂曲歌辞·忆江南》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笑亦含颦。

      15、《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  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阅读全文]...

2022-01-29 04:42:25
  • 刘禹锡的诗句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刘禹锡《始闻秋风》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阅读全文]...

2022-07-16 10:06:20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 句子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 语录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 说说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 名言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 诗词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 祝福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