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关于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32) 说说(72) 名言(15) 诗词(189) 祝福(30) 心语(4)

  •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

  • 三年级
  •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精选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和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身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想读吗?

      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师:我们学*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呢?*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呢?

      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推荐。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身学*,然后伙伴讨论推荐,在学*和推荐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教师参与局部小组的学*,掌握学情。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5-8分)

      师:从刚才的学*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推荐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小朋友。哪位同学能协助他。

      生:(众说纷纭)

      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2学生说诗意。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身的一种忧愁。

      师:(师生推荐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身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生:很悠远

      生:更赠添了伤感。

      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阅读全文]...

2022-02-18 03:25:26
  •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附总评

  •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两首古诗,一首的,一首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理解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阅读全文]...

2022-05-30 14:14:26
  • 《古诗两首》课堂教案设计

  • 《古诗两首》课堂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阅读全文]...

2022-02-16 16:03:15
  • 生活因古诗而精彩作文

  • 生活,精彩
  • 生活因古诗而精彩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因古诗而精彩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遇见古诗,欣赏美丽的风景;遇见古诗,感悟生活的真谛;遇见古诗,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数九寒天,冰封千里,银灰色的云块在空中积聚。雪花伴着寒风漫天飞舞,轻盈,洁白,像鹅毛,像白花,如轻烟,如柳絮,纷纷扬扬,为江面镶上一片高洁,绽放出寒冷的银光。

      我搓了搓手掌取暖,奋力前行,山路上空无一人。不知过了多久,我在江边遇见了一位老渔翁。我向他走去,只见那位老渔翁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留着又白又长的胡子,头上戴着一顶斗笠,身披一件蓑衣,手持鱼竿,一动不动地坐在岸边钓鱼。

      抬头望去,这巍然屹立的群山银装素裹,昔日在空中盘旋的鸟儿,早已不见了踪影。往日的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一片死寂。不知鸟儿们是跑到遥远的南方过冬去了,抑或藏在暖巢里静谧享受。

      被鹅毛大雪簇拥下的江面上,飘荡着一条孤零零的.船只。小船在雪的围拢下,若隐若现。调皮的“雪者”在空中翻起筋斗,继而悄无声息地飘落。肆虐的北方怒号,船舶上隐约闪现着一个孤独而又单薄的身影。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他深邃的眼睛里,只能找到一股冷寂和孤独。他手持鱼竿,顶着寒风,冒着大雪,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做人不就得与他——柳宗元一样吗?坚决不向*低头,他宁可选择孤独,也不与*们同流合污,于是就独自一人来到风雪弥漫的江上垂钓。

      雪花越来越密,在空中无休无止地散落,无声无息地湿润大地。它既简单又高洁,没有一点被玷污的痕迹……

      他,为寒雪而来,为寒雪而走。

      他,为孤寂而来,为孤寂而走。

      顺着一条条幽深的小径望去,沧桑的小路早已被漂白了身躯,模糊了我的视线。*日路上的“暖意”彻底消失,变得说不出的空荡,说不出的冷漠。偶然一阵寒风掠过,也会让人觉得刺骨,因此行人的足迹被寒流掩埋,刻在那雪白的圣地。

      我也似乎沿着柳宗元的足迹,一路前行,一路收获,收获无尽的精彩生活。

      现在,很多同学对古诗词并不感兴趣,然而我认为,古诗词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吟诵起来朗朗上口,文采飞扬。

      四、五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古诗,是《古朗月行》。起初我并不了解喜欢它们,认为它们只是一堆毫无规律的字组成一句不通的话。很多诗当时家中都让背,然而我当时还幼稚的我却对这些“符号”不屑一顾。

      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无知与可笑。

      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让背那首《古朗月行》。我不喜欢这首“破”诗。但又不得不把它背下来。晚上,我躺在床上,眼睛望着无边的天空,脑子里回荡着诗中的语句。忽然,我的眼睛定格在了月亮上,一轮圆月,像白玉盘,又像瑶台镜,在青云端飞舞……脑中的声音,渐渐地放大,极远而又极*,极清晰又极模糊,像万马奔腾,又像春蚕吐丝。这声音,久久回荡在耳边,不能忘怀。

      于是,我对诗词的向往油然而生。从此,我便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古诗词的认识逐渐加深,理解力逐渐增强。但我对古诗词美丽意境的向往与追求,始终不变。

      现在,我会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精神所震撼;会为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命运所哀叹;会被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概所吸引;也会为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情所打动。古诗文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精神与力量。

      同一个地点,床上;同一幅场景,月亮;不同的人,我。脑子里不再只有李白的几句诗,还有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还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然而默念着《古朗月行》望月,仍然是最美的意境。

      古诗,集古今万人之智慧,通上下五千年之风采;古诗,你让我从愚昧到智慧,从无知到渊博,从低谷到文雅。

      古诗,生活因你而精彩!

    [阅读全文]...

2022-02-01 18:04:34
  • 描写雨的精彩古诗

  • 精彩
  • 描写雨的精彩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阅读全文]...

2022-03-07 12:22:46
  • 木兰诗的课堂课件

  • 木兰诗的课堂课件

      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淳朴、勇敢、刚毅、轻视功名利禄、热爱家乡的女英雄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木兰诗的课堂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阅读全文]...

2022-05-14 05:04:24
  • 课堂学*学生的自我评价表

  • 学生,学*,职场
  • 课堂学*学生的自我评价表(通用5篇)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需要写自我评价的情况,自我评价的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我功能,它对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写自我评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学*学生的自我评价表(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越来越重视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不断的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与自我激励,是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与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现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做以下评价总结。

      一、上课前做好准备

      在上课之前,我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多种可能的反映做出预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僵局。

      二、课堂上有效组织教学

      有许多的事例可以说明,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师组织教学的意识不强,组织教学的能力欠佳。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因此*时我注意把组织教学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而不仅仅是上课时的一个起始环节。注意整合新颖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的学*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从不断追问中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三、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学*、生命成长)的场所,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活动是为了引发、引导、指导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建构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所以教师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如何让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维、积极配合、自觉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等,使学生产生学*的渴望和动机,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课堂上尊重、激发、引导学生的学*

      让学生愿意学*、自觉学*、会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学*,尊重学生学*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是否愿意学;清楚学生是否会学,学*方法是否科学。在课堂上我不失时机、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的内在动机,教会学生正确的学*方法和学*策略。

      同时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避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片面的绩效观。通过借助教材的文化力量和自己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理解与沟通、理想与追求、情感与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

      五、课堂上恪尽职守、投入激情了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责任、充满着希望。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课堂上我善意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让师生共同充满阳光。

      六、让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实到位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一种事先预设,因此我是精心准备,让它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课堂上力争用这一设计来实施。同时做好教学的课后反思,每一节课下来都要思考一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是否应对合理;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采取补救措施。现在我正逐渐让自己形成反思*惯,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优化自身素养。

      总之,及时的进行自我评价使我找出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了自我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强了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了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成就了学生和我的共同发展。

      身为地理教研员,深入基层无数次地听课评课,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怎样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一节地理课?怎样更有效地利用下基层听评课这一管理行为对基层的地理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一课题成为每一位地理教研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人多次在基层的听评课活动中同老师们提到自己评课的“六看”,现将这“六看”整理出来并加以必要的说明同大家共同讨论商榷。

      一、看目标把握

      1、教学目标要明确、适当,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刻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符合课程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基础,是衡量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标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着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教材每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均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认真阅读本部分教材的课程标准,仔细地体会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实质。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要严重超标,增加学生的学*负担;也不要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造成学生知识的缺漏和能力的降低。

      2、教学要求要适当,要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刻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确定教学要求。学生素质好,要求可适当高些;学生基础差,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要兼顾优秀学生和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看课堂结构

      1、教材梳理要自然顺畅、系统条理

      刻师对一节课教材的把握梳理是一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和重要前提,教师对教材的梳理要做到系统、清晰、条理、顺畅、以纲带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难易知识处理得当,重点问题拓展到位,教学用语科学准确。这一要求也是最能体现一个教师专业基础是否扎实、备课工作是否充分的重要环节。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学生手中的教材只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和使用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地分析本部分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适当地的查阅与本节知识相关连的一些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力求对本节教学内容找到一条即便于知识要点的串连,又感觉整个教学过程自然顺畅的“线”,最后再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教师感觉有必要补充的素材和信息恰当的穿插到这条线的主干或分支当中,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自己梳理设计的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搬迁、增减。即依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新课标教材内容编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注意此点。这也是每一个负责任教师备课工作中付出精力较大的环节之一。那种完全依据教材顺序照本宣科、机械叙述、知识点堆砌的课堂教学根本谈不上什么备课,更难谈什么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刻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但在使用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均使用力量。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抓住关键。

      对重点内容,要做到重点处理、练*要充分、拓展要到位,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

      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和生活经历,列举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简化、易化。

      抓住关键是指对理解和掌握本章、本节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在讲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实理解其地理意义,明确掌握关键对建立知识间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地理“三标”要求的有机结合。

      地理知识教育是地理能力培养、思想情感教育的基础,地理能力的发展、情感品德的提高,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轻视地理能力培养、情感思想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寓能力的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里的地理能力是指学生的自学阅读、提取信息,理解分析、处理应用等多方面的一种综合能力,在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教学环节要安排合理、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刻学过程是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活动、互动、反馈、总结等)连续活动的整体,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流畅,衔接是否

      眶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巧妙的“链接”,合理选择教学过渡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知识堆积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看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首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和教师特长择优选用教法,并能根据课堂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地将几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课堂气氛显得活泼而生机,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良好状态。其次,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启发性”这个总思路去衡量之。

      2、重视直观教学,合理选择教具和其它教学辅助设备。

      刻师应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并尽量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重视学法指导。

      刻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在讲述具体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和回答问题,如何读图和绘图等地理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地理的能力,掌握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看情商技能

      1、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教态潇洒、自然、、文明、大方、亲切。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和亲和力、感染力,同时要做到准确、规范,更不能用乡言土语代替地理专业术语。在这一方面不同的教师个体之间的确天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相信勤能补拙,大量的实例也证明了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是可以取得较大进步的。

      2、教师板书要做到字迹工整,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布局巧妙,整齐美观。板图板画要简洁、清晰、准确。板书板图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必要的教学基本功,特别是当前的许多青年教师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4、教师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交互过程,它充满着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学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纲的问题,或者是课堂突然受到一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无理取闹,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妥善地处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从而反映该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五、看学生参与

      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

    [阅读全文]...

2022-03-28 21:01:22
  • 7下数学精英新课堂答案

  • 数学,教育
  • 7下数学精英新课堂答案

      导语:不要随便就向人诉苦,20%的人不关心,剩下的80%听到后很高兴。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7下数学精英新课堂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新生长的每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5/12=1/10,支付855-750=105元 所以通过比较

      选择乙来做,在1÷1/6=6天完工,且只用295×6=1770元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把这个容器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面部分水的体积是下面部分的18÷3=6倍

      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高度之比是(50-20):20=3:2 所以上面部分的底面积是下面部分装水的底面积的6÷3×2=4倍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1):4=3:4 独特解法:

      (50-20):20=3:2,当没有长方体时灌满20厘米就需要时间18*2/3=12(分),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3=9(分钟)的水量,因为高度相同, 所以体积比就等于底面积之比,9:12=3:4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把甲的套数看作5份,乙的套数就是6份。

      甲获得的利润是80%×5=4份,乙获得的利润是50%×6=3份 甲比乙多4-3=1份,这1份就是10套。 所以,甲原来购进了10×5=50套。

      6.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把一池水看作单位“1”。

      由于经过7/3小时共注了一池水,所以甲管注了7/12,乙管注了5/12。 甲管的注水速度是7/12÷7/3=1/4,乙管的注水速度是1/4×5/7=5/28。 甲管后来的注水速度是1/4×(1+25%)=5/16 用去的时间是5/12÷5/16=4/3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需要1÷5/28=5.6小时 还需要注水5.6-7/3-4/3=29/15小时 即1小时56分钟 继续再做一种方法:

      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甲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7/12=4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5/12=5.6小时 时间相差5.6-4=1.6小时

      后来甲管速度提高,时间就更少了,相差的时间就更多了。 甲速度提高后,还要7/3×5/7=5/3小时 缩短的时间相当于1-1÷(1+25%)=1/5 所以时间缩短了5/3×1/5=1/3 所以,乙管还要1.6+1/3=29/15小时 再做一种方法:

      ①求甲管余下的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5/7÷(1+25%)=4/3小时

      ②求乙管余下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7/5=49/15小时

      ③求甲管注满后,乙管还要的时间。 49/15-4/3=29/15小时

      7.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3/10):(1/2-3/10)=7:2

      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2:7,所以小明步行3/10需要5÷(7-2)×7=7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8. 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乙车比甲车多行11-7+4=8分钟。

      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8÷(1-80%)=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80%=32分钟 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2+7=27分钟。 甲车在乙车出发后32÷2+11=27分钟到达B地。 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

      9. 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

      10. 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我的解法如下:(共12辆车)

      本题的关键是集装箱不能像其他东西那样,把它给拆散来装。因此要考虑分配的问题。 3吨(42.5吨1.5吨1吨(7车的数量 个) (5个) (14个) 个) 4个

      2个 6个 4个 2个 2个 6个 6个 1个 4辆 2辆 3辆 1辆 2辆

    [阅读全文]...

2022-07-21 14:56:06
  • 走进诗歌课堂实录

  • 诗歌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开发写作中的间接情感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惯。

      2.培养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体作品的情意空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本节课为“高中语文写作情感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科学化”课题结题的汇报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写作的情感资源来自两方面——直接的生活体验和间接的阅读听闻。本节课试图就后者的开发配置作出尝试。

      2.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三块:谈诗、写诗、评诗。谈诗是写诗的准备,评诗是写诗的深化。写诗自然是课堂的核心。但是,从学情看,学生对的诗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上,大都不曾写过诗。因此,在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之前,有必要就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作必要的铺垫,教师下水作文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3.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4.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

      (课前:多媒体投影屏幕上呈现“走进诗歌”的教学课题,自动播放以八首唐诗为主题的书法、山水画结合的画面。明确教学内容,渲染教学环境。)

      一、谈诗

      师:我们现在就走进——

      生(齐):诗歌。

      师:首先想请各位说说,诗歌像什么?

      (投影呈现:“诗歌像什么?”)

      生1:诗歌像音乐。特别是古典诗词,就像一支支动听的古曲,旋律优美。

      师:确实,古代的不少诗作都是可以来吟唱的,比如说乐府诗。那么新诗呢?

      生1:好象直接作歌词不多了。不过诗歌也自己的节奏,这和音乐上的节奏还是一致的。

      (教师板书:“音乐”。)

      生2:诗歌像火山。我读过郭沫若的诗《地球,我的母亲》,充满热情。

      师:激情,强烈的抒情。是不是?

      (教师板书:“抒情”)

      生3:有的诗歌好象不抒情的。

      师:哦?举例说说。

      生3:比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就像一幅画,一个老渔翁在寒冷的江面,“独钓寒江雪”。

      生4:错。那也是抒情。那老渔翁就是作者本人的形象,独钓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但是还不屈不挠。

      师:好。“诗言志”,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个人感情的。感情可以激越、豪放,也可以低回、幽怨。不过刚才黄华同学说的诗歌像画,倒告诉我们诗歌应该注意形象的塑造,这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教师板书:“形象”。)

      生5:我觉得诗歌虽然有形象,但是有的诗还是读不懂。所以,我说诗歌像被乌云遮住的月亮。

      师:为什么会读不懂呢,大家再说说看。

      生6:有的诗人思想深刻,恐怕我们没有那种经历,所以不大理解他的诗。

      生7:诗一般都比较短,但是内容,不,是内涵丰富。

      师:也就是说,语言很简约、概括。

      生7:是的。跟小说比,它的语言是够吝啬的了。

      (教师板书:“概括”)

      师:大家说的很好。诗歌的特点也就是:内容的抒情性,材料的形象性,语言的概括性,节奏的音乐性。

      生8:我还想说。诗歌像垃圾。

      (满座皆惊)

      师: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8:现在,很多文学刊物上都没了诗歌。卖的好的杂志基本上都是小说、散文之类。我还听说,诗人的生活很穷,贫困潦倒。诗歌卖不出好价钱,不是像垃圾一样吗?

      师:你说到这样的现实也一直让我内心沉重而且痛苦。在我的眼中,“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投影呈现:有关花、月、海水、火焰、鸟、脚印等图片)

      但是,在功利文学的逼迫下,在世俗风气的排挤下,本应属于青年的诗歌开始*,开始流泪。作为有高尚操守与抱负的我们,应该去热爱诗歌,拯救诗歌,因为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投影呈现:热情与火焰属于诗,青春与生命属于诗,歌声与*同样属于诗: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生:(一齐鼓掌)。

      二、写诗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投影呈现: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我一直在这样想,*乎执着一念的地步了。作为艺术大家庭中一名重要的成员——文学,她的各个样式(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之间当然也是相通的了。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做一次尝试。需要明确的任务是:能开发非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进行传达和创造。这话说的有点玄,它的意思其实就是,要你把一篇不是诗歌的文章改写成一首诗,可以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原作中的情感(感情和感想)不能变味。知道了吗?

      生(齐):知道。

      师:好象我们大家现在养成了一个*惯,就是在你们写之前,总希望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今天还要不要啊?

    [阅读全文]...

2021-12-15 22:30:09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己亥杂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

      (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 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1.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读这个词。

      3.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4.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A.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B.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C.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等的条约。 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阅读全文]...

2022-03-08 16:41:40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