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1课古诗三首里的七彩课堂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21课古诗三首里的七彩课堂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21课古诗三首里的七彩课堂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21课古诗三首里的七彩课堂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调皮的七彩光》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调皮的七彩光》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课本
本日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说话《七彩天下》主题里的一个说话教导《淘气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计划意图。履历了小班、中班的进修历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光对花团锦簇的色彩非常喜好,并且更对花团锦簇的天然界充斥了好奇心,他们会由天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气象的不雅行为及熟悉激发出更深一步的思考:大千天下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色彩?这些漂亮的色彩是怎么来的?
经由过程《淘气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颜色泉源于光的感化,是淘气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七彩色彩。有了七彩色彩,画画更漂亮,梳妆工具更美丽,游戏起来更风趣。本运动有利于资助幼儿成为颜色天下的探讨者,发明天然界中的很多秘密,造就幼儿对天然界探讨的愿望和对生存的酷爱,感觉生存的兴趣。
二、说课目的
凭据大班幼儿年事特色和《幼儿园教诲引导纲领》的精力以及作品展现的主题,建立了情绪、幼儿园教案认知、本领各方面的目的:
1、得到光与色的感性履历,开端相识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觉作品说话美和意境美的同时,明白光与情况以及人们生存的干系。
3、能连系已有的生存履历,勉励幼儿勇敢想象,续编故事,充实生长幼儿想象力、缔造力以及说话表达本领。
讲授重点:让幼儿在感觉作品说话美和意境美的同时,明白光与情况以及人们生存的干系。
讲授难点:在续编历程中,所在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干系。因为大班幼儿的头脑因此形象头脑为主,逻辑头脑才开端抽芽,极易引起头脑上的逻辑杂乱。
三、运动预备
为了给幼儿展现优盛情境的作品,使幼儿在运动历程中得以充实的表达和训练,我们作了以下预备:
(一)硬件预备
1、彩图:苹果、喷鼻蕉、彩虹、太阳、沙岸、大海等。
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
(二)常识预备课前必需富厚幼儿有关光与色的常识履历和生存履历,并加以提取和清算。
四、说教法、学法
老师是进修运动的支撑者和引诱者,幼儿手工制作在运动中经由过程多媒体演示法、情境讲授法,使运动出现意见意义性、活泼性、寓教诲于生存,使主题运动获得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运动幼儿接纳评论辩论法、实验法来明白故事,观赏故事,创编故事。经由过程幼儿互补进修,师幼互助来表示主题。
五、说讲授历程
1、景象导入,引发幼儿进修和探讨的愿望。本日先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美丽的颜色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路来熟悉以下吧!
2、演示法(观赏作品)老师一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颜色宝宝让幼儿识别。老师完备的报告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芒宝宝。他们的名字分离是什么?(红、橙、黄、绿、青、蓝、紫)本日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3、老师再次讲故事。出示彩图。让幼儿进一步感觉和明白故事内容。完备的作品通报完备的画面展现:
(1)在本次的运动中,我们则实验了明白在先,观赏在后的讲授计谋,我们以为,让幼儿在明白的根本上再完备观赏,更能感觉作品所展现的意境。同时,我们还接纳了老师设疑――幼儿预测――展现谜底的伎俩,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2)让幼儿带着题目完备观赏故事,进一步感觉和明白故事内容。完备的作品通报完备的画面展现,配有美好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善同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通报给幼儿,轻易孕育发生情绪上的共识。
(3)开导幼儿评论辩论光和人们生存的干系幼儿经由过程视听连系的方法,已开端相识光芒宝宝由七种色彩构成,老师再次以提问的方法给幼儿设疑,并开导幼儿举行评论辩论:如果我们的.生存中没有光会怎么样?我们应当为幼儿供给宽松自由的评论辩论情况,幼儿园教育随笔这也切合《纲领》中“勉励幼儿勇敢、清晰地表达本身的设法主意和感觉,生长幼儿说话表达本领和头脑本领”。待幼儿评论辩论完今后,老师小结光与情况和人们生存的干系。
(4)接着,老师继承开导幼儿接洽生存中事物的色彩,实验续编故事。儿童的说话是在应用的历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供给了一个展现他们内部智力运动的时机,这也是体验与搭档交换的兴趣,是很轻易看到本身的功效,从而增长了幼儿的自动性和自信念。
六、运动延长
幼儿自选方法作进一步的探讨运动。由于一个目的的告竣,可以经由过程种种门路和本领来举行,这也表现了教诲的整合性。在本次运动中,我们把讲授的意图、内容、情势有机的交错在一路,经由过程视听连系、交换、表达的情势,使幼儿更轻易明白作品的内容,激提倡他们进一步对天然界探讨的愿望,从而到达我们所须要到达的运动目的。
七步诗课堂实录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七步诗课堂实录,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学*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师:我们学*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师: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回答
师:那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共同观赏《三国演义》第79回的片断。(播放片断)
师:此时曹植的处境那真是——
生1:危险。
生2:危在旦夕。
生3:千钧一发,特别危急。
生4:我觉得是迫在眉睫。
二、读通诗句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屏幕出示《七步诗》原文配曹植插图)
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练读。(指生1读)
师:每个字都读对了,真好。(指生2读)
三、理解诗意
师:很流利,请坐。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们先交流交流,*时,你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生1:我一般都先是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我首先是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串通下来,再加上一些词语,就成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3:我一般先在家预*一下,然后在课堂上把每个词的意思都解释出来,然后再跟资料串起来。
师:你能运用资料,很好。
生4:我一般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打断学生:当你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
生4接着说:我就是通过查资料。
师打断学生:通过查资料,还可以通过查——
生5:查字典。
师:还有呢?
生6:还可以通过上网查。
生7:还可以查字词句篇。
师:还有呢?
生8:通过课本上查。
师:课本上的注释,这是很重要的资源,千万不要忽视它。
生8接着说:然后再根据当时的背景,了解一整句的意思。
师与生呼应:*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试试看。
同学自由读,然后交流诗意。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生1:我觉得(学生声音小,师提示要“声声入耳”),我的理解是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你说的“我们”指的是谁和谁?
生1: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师: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你很了不起。你能再讲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吗?
生1: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理解的很好。(板书:豆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理解意思时,有一句话应该值得同学们注意,他把前两句的意思稍微调整了一下顺序,合并了一下,是不是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四、体悟诗情
师:这首诗大家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无人质疑)都懂了,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好吗?
《古诗两首》课堂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精选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和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身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想读吗?
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师:我们学*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呢?*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呢?
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推荐。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身学*,然后伙伴讨论推荐,在学*和推荐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教师参与局部小组的学*,掌握学情。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5-8分)
师:从刚才的学*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推荐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小朋友。哪位同学能协助他。
生:(众说纷纭)
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2学生说诗意。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身的一种忧愁。
师:(师生推荐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身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生:很悠远
生:更赠添了伤感。
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课堂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
(学*《春日》)
一、复*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木兰诗课堂录
导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木兰诗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文化思想,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木兰诗课堂录,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和发明性思维的能力 。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⑴ 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⑵ 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2、课时布置: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见“课堂实录”)。
二、掌握情节
1、学生散读、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学生再读,理清情节结构。
(明确: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
三、赏析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揣测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2、学生揣测体会,并论述教师这样朗读的原因。
3、学生模仿、试读,互评。
四、选点品析
木兰荣归故里局部。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揣测如何读出欢快之情。
(明确:语速稍快,音调稍高,表情宜喜)
3、学生试读。考虑:作者如何表达欢快的气氛和情感?
(明确:动词的连续使用和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语势)
4、师生共读。
五、发明性思维训练
1、诗歌讲究文字的简练,讲究读者的再发明,因而留下了空白处。
① 请想象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神态变化。
② 请想象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
2、学生想象,回答。
课堂实录
师: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终究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
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板书)
(播放木兰英姿的幻灯片)
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带着对木兰诗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放声的、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学生自由读书)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生:这首诗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
生:女扮男装。
师:你从诗中何处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七年级语文课文散步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课堂实录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课文散步课堂实录。
师:大家看一看屏幕,一起读一下。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我们今天学*的是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很精致的散文。我们有三项阅读活动,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理解文意 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师:我们开始第一项阅读活动,“理解文意”。
(大屏幕显示)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生阅读。老师相机点拨。)
师:好,你试一下,答两个层次的内容:你的标题是什么,然后说明理由,开始吧。
生1:我的标题是——这一个世界的分量。“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量”就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儿子,就说明四口之家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心中就是整个世界。所以要用“这一个世界的分量”
师:真好,这一个世界的分量!她扣住了结尾,扣住了有哲理的议论与感悟。分量,就是老、少、壮这三代。
生2:我取的题目是:生活之美。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家庭之间的亲情,文章中不断体现着家人之间浓厚的亲情,而且这个题目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觉得“生活之美”这个题目确实很好。
……
生7:我拟的标题是“延续生命”,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这就是三代人生命的延续,而且走在小路上,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有待续的感觉。
师:对,我觉得你这个标题也很好。我们来看文章,写生命是传承的,“我”作为中年人,有很重要的义务,要呵护小的,善待老的,而且他在课文里面穿插了对生命的感受——春天来啦,新绿铺展开了,这都使我们想到了生命,很好啊!下面来看老师给拟的一些标题。
“三代同行”,这是最质朴的一个标题了。还有“幸福的家庭”,这也是很直白的。“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还有“春意”。这个题目就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有点双关的意味,春天来了,春天是有意味的,那么我们这个家庭也有春意。
还有“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等等。你们看,我们就这样理解了文意,但是话说回来,要说本文的标题呢,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有情味,有情致,还有画面感,有故事味,所以这一个课文标题是拟得特别漂亮的。
好,这一个环节我们就进行到这儿。下面我们进入“朗读课文”。
师:老师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因此这个时候的朗读应该是带点微笑,好像在欣赏《散步》,欣赏我自己写的《散步》,我要朗读它,修改它——作者在修改自己的文章。
好吧,按照老师的建议,各自开始用中速大声地、深情地朗读,开始。 (学生按老师要求开始专心地、深情地朗读)
师:好,再来读
(大屏幕显示)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角色都集中在波澜里面,哪里是波澜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这个故事就开始了,到“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中间这一部分就是故事中的波澜。
好,开始吧,你就是这几个角色,孩子是孩子的语调,“我”是“我”的语调,妈妈是妈妈的语调。好,开始读起来!
(学生按教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再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大屏幕显示)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学生按老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吧,哪几位给咱们作示范朗读?请你来!
(一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好,有那么一种淡淡的意味。谢谢。老师提一点改进的意见,就是把有些地方的重音稍微地加强一点。哪位同学再来?你来!
(另一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读得好,读出了一点诗味。特别是“整个世界”体会得很好,她没有高声地读,这叫举重若轻。这个地方是很重要,但是读得意味深长,挺好的。你再来读。
(第三个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嗯,很好。她进入了一种情境,用全部的感受在读文章。她的几个重音处理得比较好。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注意“我们在阳光下”中的“阳光”两个字要带有一种意味:走向美好。两个“蹲”字,要稍微地重一点。还有,第三个同学在“但”字那里停顿了一下,非常好!“很”字要拖一点。“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意味就出来了。中速、深情,声音不要太高扬,读起来。
(学生一起用中速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好。我们现在再来回味一下,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要注意这样一些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这样的写景、写事、写人抒情的文章,它的结尾往往是含有深刻的意味的,读它们的最后一段,就要特别地把握好。
(大屏幕显示)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以“字、词、句、段对任务的表现”为话题,自选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师:看例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你们看老师对这句话的品味:“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另外一个角度: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还可以品味,“我”这个字摆的地方非常重要,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且与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应的。还可以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个倒过来的句子,这样写很庄重,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你看,这个句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大家就选一个地方,比如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这个“摸摸”就是表现人物的。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找一找。
(学生品味,寻找,相互交流)
师:把你的讲解讲给大家听。 生1:第5小节最后一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了儿子很活泼、天真,家庭很幸福、温馨。
师:对,一个小小阳光少年,而且句式也很美,生活的语言,原汁原味的语言。
生2:第4小节最后一句,这一句是作者的感慨,感到了春意,同时希望母亲的生命像春天的万物一样生机盎然。
师:生命,在文章中很重要,通过景色描写的亮丽,表达作者的愉悦,也暗含着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祝愿
生3:我找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两个“背”和两个“蹲”写出了一家人的尊老爱幼,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使命感,表现了“我”和妻子都有一种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亲情。
师:真是蹲得坚如磐石,背起的是生命的昨天和今天,一“蹲”一“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充满亲情的画面。
生4:“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主意了:‘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开始没听从是因为非常喜欢小孙儿,这句话中的“摸”表现了对孙子的疼爱。“吧”表明有商量的余地,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的温暖。
师:这位老人很温柔,对小孩子非常的关爱,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生5:“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一家人负有很大的责任,那就是让全家人都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课堂巡查小结(精选10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小结了。那么一般小结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巡查小结(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方面
1、教学认真、课堂要求严格的老师有:李安华、王伟、刘淑婷、胡娟、朱炳德、王欢、凌玉、卢卫华、李玉兰、沈丽华、胡赛男、姚新、刘冬华、张清菊、盛佳、肖赅、刘婧(美)、杜鹏、刘各南、陈雪飞、叶献民、李淞香、丁娟、李晓日、何秀满、刘波、李细、邹薇、宣彩梅、唐红霞等。
2、实操课耐心辅导、认真巡回指导学生练*的老师有:吴*、陈依林、姚文艳、邹薇、王飞、何秀满、肖冰、武亚斌、周国银、盛金鹏、彭军炜、晏献江、冯芳、汤华等。
3、须要注意或对老师要加强管理的事情:
(1)星期二第上午一节课,黄萦13技师二班课,坐着上课。唐文英14高十二班课,坐着上课。
(2)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王长江14高三十三班课没进行教学,而是组织学生看电影,此应做教学事故来看待(情况已通知谭建)。
二、学生管理方面
1、本周*均到课率:
明礼楼:96.2%
博技楼:96%
强能楼:97.1%
实操课:97.3%
(总体比上周有所提高)
2、课堂纪律好的班级有:12技师一、12高九、12高三、12高四、12高十六、13技师一、13高十、13高、13高三、13高三十一、13高十五、13高四、13高十一、13高八、13高十二、13高十七、13高五、13高十九、13高九、14高十九、14高十、14高十一、14高十四、14高八、14高十三、14高二十八、14高二十、14高二十九、14高五、14高六、等。
3、课堂教学管理有待加强的班级:
星期1第3节课,14高二十七班四人睡觉(廖翔课)、13高二十六班8人睡觉(陈俊光课)、14高十六班5人睡觉(唐文英课)。
星期2第1节课,13高十八班102机房上课四人玩电游(尹明课)。
星期3第1节课,14高二十六班5人睡觉(唐文英课)、14高二十二班4人睡觉(崔伟)。星期4第2节课,14高三班5人睡觉(张晓娟课)、14高二十一班6人睡觉(胡海霞课)星期5第2节课,13高十二班6人睡觉(刘敏课)、13中二班8人睡觉(王长江课)、13高二十班6人睡觉(胡海霞课)、13高二十九班6人听耳机(田芸课)、14高三十二班1学生出去打电话(刘礼涛课)、105机房上课,13高十五班3人玩游戏(黄海燕课)、13高十七班3人玩游戏(唐青祯课)、13高十八班4人睡觉(杨季华课)、14高十六班画室上课4学生站在门外走道上(周红美课)
4、班级管理要加强的班:
星期1第3节课,13高到到课率77。8%(肖冰班),13高十二到课率84。5%(杨明班),13高二十九84。5%(莫成根班)
星期2第1节课,14高二十五班15人迟到(张旺班)、12高十六班9人迟到(王欢班)、14高十八班12人迟到(李淞香班)、14高十班4人迟到(李细班)、14高二十七班10人迟到(张曦班)、14高二十班2人在教室门口吃早餐(杜鹏班)、14高十四班迟到5人(李晓日班)、12高十班迟到5人(刘珍班)、14高三十班14人迟到(黄美林班)、13高十四班10人迟到(胡茜班)、14高六班6人迟到(尹海燕班)。12高十五到到课率75%(贺科班)
星期3第1节课,14高二十七班4人迟到(张曦班),13高十四班5人迟到(胡茜)。第三节课,14高十五班,上课时有7位学生站在走道上没进教室上课,后经督导催促才进班上课(周红美班)
星期4第2节课,13高十六班5人在走道上吃早餐(易丹班)、14高三十班2学生站在门外没进教室、13高一班到课率为80。4%(肖冰班)、12高十五班到课率为79%(贺科班)、14高二十二班到课率为84。4%(彭林班)
星期5第2节课,14高三到课率86。5%(高仁义班)、13高十三班到课率85%(黄晶班))、13高十四班到课率78%(胡茜班)
三、总务后勤方面,
1、明礼四楼洗手间洗手盆已损坏,已通知总务处派人来处理。
2、13高十四班有多套多余的桌椅需清走。
四、其它
本周进行了教学日志、学生作业或实*报告批改情况检查,总体来说:
1、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及时,按要求记录各项内容,教师能带教学日志进课堂,及时记录教学内容,课堂状况,出勤人数,名单等。
2、作业按时、按要求布置,并能及时批改,及时做好各种记录,部分教师对于好的作业有鼓励、表扬等,对错误的地方给予指出,对学生作业,实*报告有点评。
3、但也存在自己给自己检查,或已到12周系部未给予教学日志检查(如王欢老师)。
4、教学日志记录不及时,无座次表,出勤人员未记录名单。
5、实*报告内容无题目,学生自我小结缺,有的班级存在学生未交过一次作业等现象(建议老师联系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交作业)
注:以上情况均和各主任或者教师本人进行过交流。
总述:
本周对五个年级课堂教学进行巡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所有老师均能够按照学校的课程要求,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发现一例误课、随意调课的现象。优点扫描:
⒈郭金林老师的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教者教态亲切、自然,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高;
⒉陈倩倩老师的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率高;
⒊冯大全老师的数学课堂严谨不失活泼,课堂秩序井然;
⒋李志林老师的科学课准备充分,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会,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科学课的魅力与精髓,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求真精神;
⒌朱银章老师的室外体育课,准备充分,趣味性强,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效果好;
⒍冯志柏老师的数学课准备充分,利用课件开展教学,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好;
⒎王义红老师的美术课课堂准备充分,师生互动强,学生的关注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的作品精致。
问题点击:
⒈部分课堂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效果不够理想,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教师的自我严格要求意识不强;
⒉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利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订正作业,课堂纪律欠佳,致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效果不甚理想。
教学建议:
⒈小科的教学要加强课前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立足长远,着眼未来,更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猫》课堂实录
堂实录是指围绕本课课堂教学实际展开的主要场景记录。课堂是学生学*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是一种有结构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打算学*知识。教师或导师会在上课时,教导最少一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执教老师:史娴书 执教班级:711班)
一、 导入
师:班上有养过宠物的同学请举手。(养过什么?结局如何?)
生1:我养过喜鹊、小狗、小猫、乌龟、蚂蚁……
师:看来是宠物爱好者,那么他们的结局如何?
生1:喜鹊和蚂蚁都死了,小狗送人了,小猫和乌龟还在。
师:嗯,好的。还有同学吗?
生2:我养过兔子。
师:后来呢?
生2:后来?它被撑死了。
师:看来我们很多同学都有养宠物的经历。我们的作家郑振铎先生家里也养过好多次宠物,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他养宠物的快乐和悲伤吧。
二、 我们的问题:
以往上课都是老师提问,你们回答。这次呢,老师在课前让你们写下了你们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答这些疑惑。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ppt)问题一:第三只猫与第一、第二只猫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来历不同,第一只猫是别人送的,第二只猫是抱来的,而第三只猫是张婶在门口捡的。
师:很好,还有吗?
生2:相同之处是:三只猫都亡失了
生3:性格不同。前两只猫都比较活泼,第三只猫一点也不活泼。
生4: 外形不同。第一只和第二只猫很可爱,第三只猫不好看,很瘦。
师:你能否帮我读一读描写第一只猫外形的片段?
生4:有一次,从个必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滚来滚去
师:读得真好,那么对于这么可爱的猫,“我”和家人对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生4:我们常去逗它。
师:文中是如何写的?
生4: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
师:你觉得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4:轻松愉快的。
师:那你可否再读一遍,读出那种轻松愉快呢?
(生再读)
师:你可以为我们做一下猫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很好,请坐。
师总结:看来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虽然结局相同,但是在性格、外形、来历和家人的态度上都不相同。我们知道第三只猫在外形和性格上远不如前两只猫,那么为什么作者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更难过得多”?
(出示问题二:为什么作者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更难过得多”?)
生1:因为是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师:如何体现“我”是“妄下断语”?
生1:从我愤怒地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还有地二十七自然段的一定是在吃着可以看出。
师:可否给我们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那么,我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生2:有的。从十七自然段猫对着鸟笼凝望和二十七自然段猫的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可以看出。
师:你觉得为何猫要盯着芙蓉鸟呢?
生2:可能是想吃它吧。
生3:可能是觉得这对芙蓉鸟很漂亮,在欣赏。
师:哦,爱美之心是吗?还有什么吗?
生4:它可能想保护那一对芙蓉鸟。
师:对,它也许相当黑猫警长,老师看得出你是个很有爱心的人。还有同学有想法吗?
生5:它也许是在嫉妒那对芙蓉鸟,因为他们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它却被人忽视。
师:真善于思考!
诗经氓课堂实录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诗经氓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句是什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生A:“ 《诗经》。”
师:“对,这句是《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三大类,其中“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通过预*,已知《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卫风·氓》,看看女主人公是如何叙述自己的辛酸历程的。”
2、请同学们朗读《卫风·氓》,要求:正音
本诗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可老师领读,示范朗读全诗,培养学生正确诵读*惯,及语感 。
3、研读课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回忆追述,用对比的手法来叙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部分(1、2)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B:“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约定婚期。”
师:“不错,这一部分追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生C:“从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可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的姑娘。”
生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
师:“很好,很明显,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写氓,但是‘将子无怒’ ,反面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氓的狡黠。从这一部分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
翻译
师:“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同学们根据翻译,默读一遍,思考各章分别讲了什么?”这一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E:“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生F:“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G:“第五章:简述自己婚后不幸生活的遭遇。”
师:“很好。这一部分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看到课后第三题,题目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兴,就是以眼前景物引起所咏之辞。女主人公以桑叶的盛衰引起人生感慨,得出人生经验。那么在这一部分流露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H:“悔恨、沉痛。”
第三部分(6)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为何?”
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明确:表述了“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布置作业
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21课古诗三首里的七彩课堂
七彩课堂里的21课古诗三首
七彩课堂中的古诗
出塞古诗的诗意七彩课堂
古诗题西林壁的七彩课堂
七彩课堂古诗题西林壁的诗意
七彩课堂的清明古诗主题意思
课堂笔记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凉州词古诗的诗意七彩大课堂版本
古诗的课堂
17课的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课堂的古诗
古诗三首的课堂预*
微课堂的古诗
描写课堂精彩的句子
形容课堂精彩的句子
古诗课的课堂展示
关于我的课堂很精彩的古诗
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
古诗的课堂导入
课外古诗的课堂反思
古诗课堂的反思
清明的古诗的课堂
三衢道中古诗的课堂笔记
赞美课堂的古诗
生动的古诗课堂
公基小课堂的古诗
课堂口号
乐乐课堂讲的古诗
蜂古诗的课堂笔记
雁楼的古诗
带冬的古诗两首
关于樱花古诗的画
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古诗
船相关的古诗词
关于黄河的古诗将进酒
中国最经典的古诗文
下辈子不要遇见的古诗
古诗词含有易烊千玺的
古诗夜雨白居易的
和对联相关的古诗
形容暂时不喜欢的古诗
恶乎的古诗
比较文艺的5字古诗
描写夏季的古诗30首
适合写在灯笼上的古诗
关于守财奴的古诗
赞美桃花杏花的古诗词
元宵佳节的古诗大全
春暖花开在河边钓鱼的古诗
描写益阳风景名胜的古诗
田园的生活古诗
爱我秦岭美我骊山的古诗
美如画的故古诗
有关风俗节日的古诗词配画
最有名的寒食古诗图片
你很好的古诗词
写菜地一畦一畦的古诗
读小学生经典古诗的美文
形容可笑的古诗词
搜集黄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