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达乙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达乙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达乙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达乙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乙卯重五诗》译文及鉴赏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乙卯重五诗》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乙卯重五诗》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前言】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注释】
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翻译】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乙卯重五诗》翻译赏析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多彩又多样。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乙卯重五诗》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乙卯重五诗》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前言】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注释】
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③艾束着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翻译】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一首关于端午诗——《乙卯重五诗》。
小朋友们听到今天的诗题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这乙卯、重五,都是什么啊?一点也听不懂。
乙卯指的就是乙卯年。
在中国古代,可没有现在的公元纪年法,而是采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简称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各选择一个,组合在一起,一共能够表示60个不同的年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把60年轮回也叫做一个甲子。
现在乙卯我们知道了,那重五又是什么呢?
重,这里读做chong(二声),也就是重复的意思。重复的五,也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啦!
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先想想自己*时都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有小朋友会说,过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啦!
不错,说的很棒!那我们快来一起看一下,诗人乙卯年的端午是怎么度过的吧!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代]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安,几时鸾辂还?
译文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注释
阮(ruǎn)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韵。
鄱(pó)阳:地名,今江西鄱阳。
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
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
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
三关: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荣征辽,收复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等。这。三关”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带。后都为金所占,是北伐必经之地。
遣(qiǎn)使报*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还朝,但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二年(1132)和绍兴四年(1134)多次分别派洪皓、潘致尧、章谊等人为大金通问使、军前通问使、金国通问使,频频探问徽、钦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责。当词人写此词时,徽宗已被囚死。
鸾辂(luán lù):天子乘坐的车,这里借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
赏析:
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易水”源出河北,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一方面又取荆轲之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增添悲愤之感。“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在这里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
下阕抒情,“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天可老”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海能翻”化用了汉乐府《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诗意。词人用这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来说明让自己忘却国耻家仇的不可能。即便是“天可老,海能翻”这些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能消除对金人的仇恨,以极夸张的比譬反衬自己的.创巨痛深。“频闻潜使问*安”,明明是天翻地覆亦难消除的深仇大恨,朝廷所作的竟然只是遣使问候这样轻飘飘的表面文章,两相对照,令词人黯然神伤,悲愤莫名。“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全词写的虽然是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而是曲折深婉,层层推进,于沉郁压抑之中凌空设譬、突兀而起,复又归于深长的叹息与无尽的忧思。全词借对二帝的思念与亡国之痛,深刻地表现了南宋初期爱国志士中普遍存在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翻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声liá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二八(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赏析
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安。几时鸾辂还。
翻译:
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想那遥远的易水之畔,应该更加寒冷,在那里有我们的徽钦二宗,他们被俘北去,至今已*十年。二帝蒙尘之处,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关山。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
但即使天会老,海能翻,要消除北宋覆亡的靖康之耻却是难上加难。经常听说朝廷派遣使臣去金国向二帝问候,但究意何时两帝才能返回南宋呢?(荷风溪雨译)
赏析:
从此词第一句来看,起笔极写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词人思考的既不是温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
“遥知易水寒。”易水(今河北),当时正是金人的后方。从此句可知词人是怀想被掳北去的徽钦二帝。此句写怀想,句中“知”字是眼。“知”前加一遥字,写出其怀念之深。落一寒字,见得其体贴之切。寒字与起笔之雪漫漫照应,结构完整,颇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其寒彻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漠北寒冷之地,备受金人种种虐待。此句取自战国末荆轲之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愤之感。“同云深处望三关。”上句写内心之悬想,此句更推进一步,写出举目以北望。三关,指淤口关、益津关(均今河北霸县)、瓦桥关(今河北雄县)。959年(五代时期后周显德六年),世宗北取瀛、莫等州,以三关与契丹分界。词人以易水、三关,厝代北地。词人遥望天北,但见彤云沉沉,二帝蒙尘之处,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关山。“断肠山又山。”那重重之山,遮断了词人的视线,更遮断了二帝之归路。遥望重山,令人肝肠寸断。词情至此,似已至极。然而词人之悲痛是没有极点的。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换片三句翻出奇语,却已痛入骨髓。唐代诗句说:“天若有情天亦老”,犹为虚拟之辞,这里则直接说“天可老”。汉代诗句说:“山无陵,江水为竭,……乃敢与君绝。”想象还没达到海,这里则已经达到海了。天荒地老,痛剧恨深,见于言外。
下句更道“消除此恨难”。此恨正指靖康之耻、二帝被掳。难字,与上二句的“可”字、“能”字呈为强烈对比,天可老、海能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然而实际上天难老,海也难翻,而消除此恨的难度,更难于这两件事,这里说出的是绝望的话。结尾二句奇外出奇,从绝望之中竟又现出一片痴望来。“频闻遣使问*安。几时鸾辂还。”鸾指马铃,其形制为“鸾口衔铃”(《古今注·舆服》)。辂是车上横木,鸾辂即指二帝车驾。
《宋史·高宗纪》载:1134年(绍兴四年)春正月,“遣章谊等为金国通问使”。1135年(绍兴五年)五月,又“遣何藓等奉使金国,通问二帝”。故结笔上句说“频闻遣使问*安”。此词作于1135年隆冬,事实上徽宗已于“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因为直至“七年九月甲子,凶问(始)至江南”(《宋史·徽宗纪》),词人此时不可能“预卜”此一凶问。但二帝在金国备受磨难,词人是明白的。问*安之语,字面堂皇得体,内里却十分酸楚。前面说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固已绝望;结句反而说几时鸾辂还,则又翻出无可遏止的希望。此希望虽不合情理,却见出一片痴情。以痴情语作结,使得这首词显得愈朴愈厚愈无尽。
这首词伤悼徽钦二帝的被掳,实际上是融家国之悲为一体(词人是神宗皇后的再从侄)。徽钦二帝,都是亡国的*,原本无可痛恨。但在“国、君一体”(《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的时代,二帝的蒙难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实与祖国山河的破碎、北宋文明的毁弃为一事。
故从历史的角度看,向子諲的这首词表露出南渡之初爱国志士的悲愤心态,所以有其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此词抒情的曲折深刻以及语言的委婉工致,造诣上颇有独到之处。上片由江南江北之雪联想到易水之寒,又由这一联想而遥望三关,已是层层翻进。下片凌空设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情至绝望之境,便若无以复加。然而最后又翻出绝望中的一片痴望,抒发故国故君之思,至此将情感推向极点。只因词人郁结的悲愤很深沉,倾诉出来才有如此曲折跌宕之致。
词虽是小令,字数不多而其抒情却曲折深刻如此,可以说造诣独特。全词虽极写二帝被掳不还的悲怀,但终篇也并无一语道破,语言委婉工致,正不失词体本色。比较南宋前期一般爱国词的粗犷,南宋后期一般爱国词的晦涩,又可称得上是匠心独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一作:断肠)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了吧。
注释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1
*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赏析2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的基础上回答。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苏轼〔宋代〕
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而今白首闲骢马,只有清樽照画蛇。寂寂小轩蛛网遍,阴阴垂柳雁行斜。手柔弓燥春风后,置酒看君中戟牙。
与苏年兄乙峰言别时乙峰报政北上予亦将南归
湛若水〔明代〕
君家西北边,我家东南埏。风云偶相会,离合三十年。
云生本无根,风来亦何门?变态不自由,所慰元同天。
兄移北斗下,我思南斗前。同心同广居,东西南北人。
江乙对荆宣王
战国策〔两汉〕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黄庭坚〔宋代〕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和韩符读书城南示孟甲孟乙
王十朋〔宋代〕
性无有不善,兹言闻子舆。学所以脩性,杨雄著之书。
欲知人之生,灵台湛然虚。*善裕乃身,*恶丧厥初。
下惠与盗蹠,不生两门闾。所趋一不同,相去霄壤如。
是以吾夫子,诗礼教伯鱼。当时非义方,圣门亦萧疏。
我似杜陵翁,有儿最怜渠。徒爱不知教,惧如驴与猪。
讵望登丹霄,折桂骑蟾蜍。粗令有闻见,免为瓮中蛆。
丱角入小学,首诵仲尼居。要知先孝弟,馀力哉乎欤。
我家素孤寒,金玉苦无储。旧业止青箱,辛勤二星馀。
遗尔以清白,尔曹宜念且。性情乃良田,学问为耘锄。
勿患远难致,跬步驰蹇驴。勿忧年不逢,六经有新畬。
勿随奔竞流,伺候人庭除。勿学田舍儿,黄金买冠裾。
在我能自脩,不患无声誉。我久困笔砚,退思老山墟。
拭眼看尔曹,庶使愁肠舒。诗篇和韩公,座右宜书诸。
青春最堪惜,勉矣无踌躇。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黄庭坚〔宋代〕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
【双调】落梅风_太乙宫探梅
赵善庆〔元代〕
太乙宫探梅
冰花艳,水月魂,斗诗坛醉翁笔阵。自南枝漏泄了湖上春,问东风几番花信?
江楼晚眺
枫枯叶,柳瘦丝,夕阳闲画阑十二。望晴空莹然如片纸,一行雁一行愁字。
秋晴
秋声定,微雨歇,透疏棂纸窗风裂。孤灯儿似知愁恨切,照离人半明半灭。
暮春
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叫春山杜鹃何太愁,直啼得绿肥红瘦。
过太乙观贾生房
王维〔唐代〕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
常恐丹液就,先我*宾。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刘向《虎求百兽》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少年豪放。——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楚一·江乙说于安陵君》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陆游《乙卯重五诗》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陆游《乙卯重五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唐寅《桃花庵歌》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万里横烟浪。——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莫学衰翁样。——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白居易《垂钓》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李远《咏壁鱼》
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陆游《乙卯重五诗》
楸梓木兰,次舍甲乙。——左思《三都赋》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阮籍《大人先生传》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佚名《二翁登泰山》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佚名《二翁登泰山》
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佚名《二翁登泰山》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佚名《二翁登泰山》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乙卯起,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向子諲《西江月·五柳坊中烟绿》
1、凡事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2、万事争先是不切实际的,将能看到的山都翻过就足够了。
3、有一天,我遇到了你,于是,世上便有了爱?
4、停下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5、当说道自己都深信不疑时,谎话就是真话。
6、机遇走的时候,往往比它来的时候更快。
7、人生是由每一天组成,过好每一天就是过好一生。
8、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没了笼。
9、情侣是以相聚为目的,父母则以分别为目的。
10、第一步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第二步的起点是多高。
11、痛苦是用来独自承受的,快乐才是用来分享的。
12、10000年后,人类的手指会进化得只剩两个。
13、情侣是以相聚为目的的,而父母则以分离为目的的。
14、最关键的往往是细节,而细节往往看不见。
15、自认为重大的事情,对于别人其实没有意义。
16、真爱就像UFO,都听说过但没人见过。
17、钱不是万能的,但钱能挽救很多东西,比如生命。
18、不管好事坏事,自己清楚就足够了。做人要低调。
19、坚持自己的原则,对方就会先失去原则。
20、永远不要期望什么,因为你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21、我只要属于我的那一朵,可是他在哪呢?
22、我是兔子,你是鸟。这就是我只能呆在地上的原因。
23、有些距离难以超越,但呆坐不会使差距缩小。
24、被框了,被害了,被坑了,被骗了,被蒙了。
25、处在高处,就举目远眺跌落低处,也静心欣赏。
26、嫉妒是汽油,可以使你后退,也可以使你前进。
27、做了的事就不要后悔,因为那毫无用处。
28、是心都需要有人对自己好,哪怕是自己对自己好。
29、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没有笼。
30、不要想着你对别人的好,因为除了你没有人会记得。
31、爱情没有先来后到,而该是少数服从多数。
32、通向明天的道路上,总有新的一页在等待着你。
33、世界背对我的时候,我也背对世界。
34、有一天,我遇到了你,于是,世上便有了爱。
35、是人都需要对自己好,哪怕是自己对自己好。
36、如果没有人来帮你,那么就去帮助别人。
37、世界上本没有烦恼,顾虑的多了,也便有了烦恼。
38、衰老不仅仅是个adj,更是一个事实。
39、失落往往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而造成的。
40、凡事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期望越到大失望越大。
41、爱是幸福的产物,我幸福吗?不,所以我没有爱。
42、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43、不管好事还是坏事,自己清楚就足够了,做人要低调。
44、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起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
45、想象和现实总是不相符的,与其幻想未来还不如把握现在。
46、最大的空虚莫过于,在终点回首自己过的路,是一片空白。
47、不必害怕去新的城市闯荡,即使失败,起码也旅游了一次。
48、人生是一块石,与不同的朋友相处,打磨出不同的形状。
49、如果永远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那么你将失去更多。
50、真正的悲伤是不能以天来计算的,而是浸透在每时每刻里的。
51、嫉妒是一把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自己心里。
乙卯重五日的古诗
表达乙卯的古诗
乙卯重五诗的古诗朗读
陆游的古诗乙卯重五诗诵读
卯的古诗
榫卯的古诗句
写榫卯的古诗
带有卯字的古诗词
关于卯兔的古诗
关于乙春月的古诗
乙未年的古诗词
甲乙丙丁的古诗
古诗中带乙的
带乙字的古诗大全
含乙的古诗词
乙亥岁的古诗
关于太乙河的古诗
关于写卯兔的古诗词
乙亥杂诗的古诗视频
带有乙字的古诗词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的古诗
四十字的古诗乙瑛碑
乙亥岁的古诗意思
花与乙女的祝福
乙亥年霜降的古诗
有关乙烯的古诗古文
乙亥咱诗古诗的诗意
丁卯元日十首其一的古诗内容
武乙的格言古诗爱好
古诗乙亥杂诗的背景10字
有船有房子有梅花的古诗
一首自信的古诗
满眼都是你的古诗歌
描写西湖的古诗10首苏轼
潮流的古诗朗诵
古诗画表示颜色的字
古诗从古到今的演变
我的中国心爱国古诗词
登山这首古诗给人的启示与感悟
带霸字的古诗词
下载古诗词的网站
选择就不悔的古诗
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难在一起的古诗
孟浩然表达思念的古诗
古诗词咏月的诗
关于冬天的五字古诗词
表达式诗琴的古诗还
小满这首古诗的作者
做事检点的古诗
说多了很烦的古诗
用英语介绍古诗的教案
想带她旅行的古诗词
听了就会背古诗的歌凉州词王之涣
风风的古诗给我调出来我要读
古诗词改编的舞蹈幼儿
查找小学生的75首古诗
可以形容辩论赛的古诗词
古诗草的改编版
哪些古诗词中的相思之情
影孤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