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关于别老母古诗的作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别老母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别老母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别老母古诗的作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00) 语录(38) 说说(5) 名言(34) 诗词(1k+) 祝福(7) 心语(358)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长歌行》选自宋代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那么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简析

      《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在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其实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也正是应为这样,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6-01 21:03:42
  • 春晓古诗作者是谁148句

  • 经典
  • 春晓古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阅读全文]...

2021-11-30 12:42:49
  •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阅读全文]...

2022-07-26 13:53:12
  • 赞美老母亲的古诗

  • 赞美
  • 赞美老母亲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老母亲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5、《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6、《步虚》

      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7、《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8、《代北州老翁答》

      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阅读全文]...

2021-12-16 07:03:46
  • 木兰诗作者简介

  • 木兰诗作者简介

      导语:我相信中学生的同学们对这首文言文在熟悉不过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本文,小编整理了有关木兰诗作者简介及木兰诗原文翻译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简介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阳曲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

      木兰诗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乐府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孃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全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木兰诗对照翻译: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爷孃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阅读全文]...

2022-07-05 14:08:59
  • 离别的诗句及作者

  • 离别
  • 离别的诗句及作者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送别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

      *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

      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

      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

      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

      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鉴赏】

      陈子昂在唐代诗歌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的诗歌开创了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可以说,他是初步奠定唐诗风神体貌的先驱。

      《金陵歌送别范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翻译】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此地三百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卷到了这里。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灞陵行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翻译】

      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荡似深情。岸上古树已无鲜花,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紫色宫阙上浮云顿生,遮蔽了红日。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河阳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翻译】

      滚滚黄河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宽阔的江面上架有河阳浮桥;在此送别友人到遥远的晋国故里去,路途一直延伸到茫茫的远方。倚着栏杆,遥望千里之外的友人所住之地,但见北风萧萧,雨声淅沥,吹打着载着友人远去的马儿。

      《火山云歌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翻译】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江亭夜月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阅读全文]...

2022-02-14 04:49:46
  • 爱国古诗句 作者出处

  • 爱国
  • 爱国古诗句 作者出处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下面是有关爱国古诗句以及作者出处,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4、《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十一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海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9、《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阅读全文]...

2022-05-05 19:49:31
  • 关于采薇的作者是谁(《诗经·采薇》古诗)

  • 诗经
  •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当我读到这两句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

    这两句诗太美了,一个杨柳依依,写出春天柳树刚刚发芽,柳枝迎风摆动的春意盎然的景象。而雨雪霏霏却一下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凄迷。

    一来一往,时空转换,岁月更替。

    如果不看全诗,会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或者友情诗。然而,它却是一首战争诗篇,或者说军旅诗。

    这首诗讲诉的是一位普通的士兵,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原的朝廷无论如何更替,他们却绕不过与边境上少数民族部落的战争。于是,在《诗经》里,描写战争和军人的诗篇就有很多,很多。

    而《采薇》就是一首非常唯美却酸楚的军旅诗歌。它是《小雅》中的诗篇,但风格却完全是国风的风格。

    诗一开篇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个画面,广阔的大地上,山野间,田边地角,一丛丛的薇冒出来了,这是初春时节,丛丛的薇把大地染绿。他们也是在这样一片大地上抗击猃狁。

    薇又称为野豌豆,它的幼苗可以食用,因此,在远古时代,先民们采摘野豌豆苗食用,充饥,甚至用于祭祀。而戍边战士也会采薇,用以果腹。

    这是真实的情景。更像是一个驻守边关抗击玁狁的军人梦中出现的情景。这个长满野豌豆的地方是他的故乡,是他熟悉的地方。

    当年,他的母亲用野豌豆养育了他,也许,在采薇的女子中有他的恋人。可是,这一切只能在梦中出现,他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也许他心仪的女孩早嫁人了。

    他没有家室,没有固定的地方,和战友们为了抗击猃狁,辗转奔波,餐风露宿,不知多少年,他想家,日夜思念着故乡,可是,他却回不去。

    野豌豆苗渐渐长高,长出嫩叶,他和战友们开始采薇,他想,家乡的姑娘们开始采薇了吧!他心仪的女孩肯定也在里边,只是,她也许成了母亲。可是,他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太多的征战,太多的徭役,当时的军人不仅仅打仗,他们还要做其他的事情,根本没有回家的机会,战事的胶着,让他们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哪儿可能回家。

    而他们驻守的边关,连鸿雁都飞不过来,又有谁为他们传递家书,为他们捎回故乡的消息。

    春天渐渐过去了,薇也长老了,枝干硬了,叶子也老了,不能食用。可是,回家的日子却遥遥无期,只因为猃狁侵犯中原,只因为战事频繁,只因为连年征战。

    日子一年年过去,多少春夏秋冬,物换星移,多少次,野豌豆苗从萌芽到长叶到叶子变老,到结出野豌豆,野豌豆又掉在地上,长出新的野豌豆苗。他们也老了,边关的风沙吹老了他们的脸庞,岁月剥夺了他们的青春。薇年年都有新生,而他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还有,和他一同戍边的将士,有多少长眠在边关。

    其实,戍边战士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们思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亲人,回家是他们迫切的愿望,他们为漫长的戍边生涯痛苦,但他们却不怨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抵抗玁狁,那么家乡的薇会被血染。他们的亲人会遭殃。所以,他们只得忍受。

    棠棣之花开了,金黄的花朵点缀着春天,将领的马车开过来,多么气派,四匹骏马拉动的战车开来了,多么壮观。我们怎么敢停歇呢?战斗接连不断,捷报频传。在战车的掩护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他们的战马强壮,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抵抗猃狁的来犯。

    终于,战事告一个段落,年老的士卒得以回家,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季,纷纷的雪花漫天飞舞。这纷飞的雪花在常人看来是一种浪漫,但对于戍边的士卒,天气恶劣却更容易遭遇来犯之敌。当然,更增添他思念故乡的忧伤,当他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春天,可是当他踏上回归故乡的路,却不知多少年,岁月的流逝,青春的溜走,生命的匆匆,让人倍感忧伤。他走在道路上,却徘徊不前,*乡情更怯,他不知故乡以何等面目来迎接他这个儿子,不知家里的情况如何,父母怎样。茫茫旷野,他孤独地行走,无人知道他的哀伤,无人安慰他的哀愁。

    这是一个普通的戍边士卒的哀叹,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边关,为了抵抗猃狁,他和战友们连连征战,风餐露宿,没有修整,没有闲暇的功夫回家,直到老了,才能够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回想他的战斗生涯,心情感慨万端,一种浓烈的生命意识融入诗句,一种家国情怀和思乡担忧牵挂和对无休无止的战争的痛恨与无奈油然而生。

    季节更替,物候变化,从薇的发芽长大变老,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时空变幻,岁月流逝。但不变的却是士卒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阅读全文]...

2022-02-22 04:09:23
当前热门
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 句子
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 语录
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 说说
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 名言
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 诗词
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 祝福
别老母古诗的作者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