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句子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国演义句子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国演义句子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国演义句子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我乃是零陵上将军邢道荣
2、 宁教我负天下,毋教天下人负我。
3、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 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5、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吾观文丑 ,如土鸡瓦犬耳。
6、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7、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8、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9、 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于马下!
10、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
12、自吕布死后,我看谁都像插标卖首尔。
13、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14、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15、诸葛村夫!
16、我原本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这是谁的部将。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18、曹贼休走,拿命来
19、事当决而不决者,愚人也。
20、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阳被犬欺。
21、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22、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23、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4、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2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2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7、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2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9、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30、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31、欲除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
32、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33、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34、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
35、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36、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37、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38、既生瑜,何生亮。
39、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40、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4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2、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43、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44、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45、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三国演义》写人的句子
《三国演义》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典型的特征,这表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人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曹操
2、身长八尺,面方口阔。——董袭
3、年方二八,色伎俱佳。——貂蝉
4、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孙坚
5、一人彪形虎体,目朗眉浓。——周泰
6、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孙权
7、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华佗
8、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甄氏
9、身长七尺,阔面大耳,方颐大口。——邓艾
10、其人浓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庞统
11、其人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陈武
12、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吕布
13、九江都尉陆骏之子,身长八尺,面如美玉。——陆逊
14、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许褚
15、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华雄
16、此人身长貌伟,行步有威,英雄盖世,武勇超群。——袁绍
17、一将步行出战,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何曼
18、吾主人吴侯有一妹,美而大贤,堪可以奉箕帚。——孙夫人
19、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张飞
20、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使一枝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鄂焕
21、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赵云
22、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魏延
23、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司马师
24、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华雄
25、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石广元、孟公威
26、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马超
27、姿志风流,仪容秀丽,佳配小乔,虎背熊腰,风流名将,才智过人。——周瑜
28、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燕,走及笨马。——董卓
29、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沙摩柯
30、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第二次描写吕布
31、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
32、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桥,次曰小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二乔
33、身高八尺,面黑发黄,首不能回顾,衣不能任体,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庞德
34、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孙策
35、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
36、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马超
37、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崔州*
38、面如重枣丹凤眼,五绺长须飘前胸,身披绿色英雄氅,内套箭衣绣团龙。一顶风帽头上戴,牛皮战靴二足蹬。——关羽
39、却说那进计于刘璋者,乃益州别驾,姓张,名松,字永年。其人生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张松
40、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与三英会战的吕布
41、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刘备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写人作文1
在《三国志》中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在《三国演义》中,他的性格是复杂的,尤其是将他的奸诈夸大,他就是——曹操。
在第一回“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写出曹操的机智勇敢,紧接着他又通过讨贼立功,谋取了功名也因此树立了威信。董卓此时派军队四处打劫、鱼肉百姓、谋财害命可谓是令人发指,曹操没有像王允等人一样怨天尤人,他毅然决然地沥酒设誓,取宝刀至相府予以行刺,此计不成他又联络了诸侯来讨伐董卓,见关羽毛遂自荐,便启用他才有了“温酒斩华雄”这个典故。曹操善用贤才也是他的一大特色,即使再诡计多端,但用人唯才是举。
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多数是以多疑、毒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形象出现,更是被称为“乱世之奸雄”。在操幼时,为了不让他的叔父对他发怒就“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而后来误杀吕伯奢一家,不知悔改地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些举动都充分的显示了他的狠毒和阴险。
正是因为曹操复杂的性格,也使得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让读者对他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更加好奇。
1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对于小说的作者、姓名、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嘉靖元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有“晋*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的字样。后来,清末明初的毛纶、毛宗岗父子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编辑整理,删改点评。我们今天看到的通行版本,一般就是指“毛评本”。应该说,毛评版《三国演义》大体上保持了罗贯中著作的原貌,只是在细枝末节上有所增删。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久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史料的记载,晋初陈寿撰写《三国志》,南朝裴松之引用众多的野史别传为之作注,使三国故事初具形貌。然后是民间传承,最初的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来文字和口头的流传,尤其是在宋元时代民间艺人的“戏说”之中,变得越来越生动、细致,颇具传奇性和趣味性。最后是文人写定。生活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经历了*统一、改朝换代的历史变革,将自己对政治、历史、军事、战争的思考,融入到对三国故事的创造性书写之中。应该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为历代积累型的作品,既包含了民间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又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倾向性。而两者在大体上又是一致的,明显的表现是“拥刘抑曹”的基调。
在对三国历史的记载中,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曹魏为正统,而东晋*凿齿的《汉晋春秋》和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以蜀汉为正统。由于史家们受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需要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各异,所以对历史的评价和判定有所不同。地域的南北、朝代的承袭,成为他们评判的重要依据。“拥刘抑曹”的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民众渴望统一稳定,反对分裂战乱;希求仁治,谴责*的美好愿望。据此,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和事件,都带有鲜明的主题色彩。
从一开始,小说就揭示了“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因。“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作者很明确地将“三分”的根源视为“人事”,而不是“天命”。正是因为皇帝昏庸、大臣无能,宦官争权、朝*败,才导致百姓造反、黄巾起义。正是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趁乱崛起,国家陷入四分五裂、战乱不止的状态。
这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在作者眼中,真正能力挽狂澜,救民于危难的英雄,要有智、有仁、有勇。在三国的人物之中,诸葛亮的智、刘备的仁、关羽的勇,无疑是最突出的。因此,在全书的一百多个人物中,这三个人是重点描写的正面人物。而与之相对的人三个反面人物,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论智谋,诸葛亮可谓冠绝天下,就连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百万雄兵的东吴都督周瑜,也在嫉妒和愤恨中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可是在小说的中后期,却出现了一位与诸葛亮旗鼓相当的对手司马懿。与仁德的刘备相对立的,是奸诈的曹操。曹操曾对刘备说,乱世群豪并起,可是能称得上真英雄的,就只有你我两人而已。纵观三国历史,主要就是曹刘之争,当魏蜀分出胜负之后,吞并孙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在三国的武将中,关羽可谓威震天下,但若单以武艺而论,却稍逊吕布。关羽之所以可以后来居上,成为三国第一名将,是因为他所具有忠勇精神,豪气干云。而吕布具有的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难以望其项背。
整部小说采取的不是以“成败”,而是以“是非”论英雄。或许论智慧、功业、武勇,司马懿、曹操和吕布,比诸葛亮、刘备、关羽并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可是他们在人格和品行上,却有天壤之别。我们可以在对比中,来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
2
先看诸葛亮与司马懿。在小说中,两人几乎同时出场,不过诸葛亮一上来就大显身手,逐渐成为头戴光环的主角人物。而司马懿却韬光隐晦,一直蛰伏在曹操的身旁。而以曹操的老奸巨猾和疑心之重,居然到临死也没有看透这只潜伏在他身边,伺机而动的豺狼。最终让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落入他人之手。司马懿在曹操面前很少显山露水,可仍像诸葛亮一样,成为托孤重臣。不得不说,论阴险狡诈和伪装能力,他比曹操更胜一筹。刘备与曹操相继死后,蜀魏两国的斗争,基本上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较量。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每次在战术上都胜过司马懿,可是在战略大局上,却有所不及。诸葛亮在伐魏之前,曾用反间计使司马懿被革职。司马懿在家中听到诸葛亮收服姜维,大破羌兵,打得曹魏大军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的消息,不禁仰天长叹。他的大儿子司马师以为他“莫非叹魏主不用乎?”司马懿却胸有成竹地说:“早晚必来宣召父亲也。”果然,在形势危急之下,明帝曹睿不得不重新启用他。
纵然赋闲在家,司马懿对当时的形势却了如指掌。复出之后,立即出手,火速*定孟达叛乱,让蜀军失去一大助力。又以重兵抢占街亭要地,逼得诸葛亮不得不全线撤军。唱了一出“空城计”才得以脱险,导致他官阶连降*。在之后的多次交锋中,司马懿尽量避免与诸葛亮正面冲突,用拖延战术最后耗死对手。对待并不信任自己的曹氏君臣,他一再地伪装和示弱,如同一条豺狼一般,潜伏等待,一旦时机到来,就紧紧扑上去咬住对方要害。在高*陵事变中,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轻易地麻痹了曹爽兄弟。夺得兵权之后,又将曹氏势力连根拔除,从此独揽大权。司马懿先后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魏主托孤,最终却辜负他们的期望,夺去他们的江山。与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鞠躬尽瘁,竭力辅佐幼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演义)法》中评论诸葛亮说:“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千古者莫若孔明。”“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贤相中第一人。”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而不是历史人物。在小说中,诸葛亮无疑是书中的主角,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写了一百多年的故事。诸葛亮从第三十八回正式出场,到一百零四回五丈原归天,占去了小说的大半篇幅。作为一个战略家,他是当之无愧的。正是他的“隆中决策”,以及之后指挥的一系列战役,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前后促成孙刘联盟,大败曹军,巧夺荆州,攻取西川的策略成功实施,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正如刘备所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在诸葛亮的相助之下,刘备才摆脱了依附豪强,寄人篱下的日子。在新野之战后逐渐扬眉吐气,最后取得川蜀之地,位登九五。他深知这一点,对诸葛亮充满尊敬和感激。“玄德得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塌,终日共论天下之事。”而诸葛亮时刻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将自己的后半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复兴汉室的大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可辅,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当即表明自己的心志:“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死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实际上担负起了蜀国的一切军政事务,虽然位极人臣,但却从来没有欺君擅权的表现。在他四出祁山的时候,后主刘禅中了离间之计,诸葛亮不得不在北伐大好的形势下撤军。而对如此昏庸的幼主,他的忠心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正是诸葛亮将心血精力全心投入到忘我的操劳之上,才过早地耗尽了生命。对于这一点不仅他自己,就连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清楚得很:“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他这样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有着可不推却的理由:“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吾尽心也。”魏明帝曹睿非常希望司马懿也像诸葛亮一样尽心辅佐自己的儿子,可是却不能如愿,反而因此失去了祖宗基业。从事功上看,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没有达成,无论是对他自己、对刘备,还是对众多期望延续汉室江山的人来说,这个结局都是沉痛的。尤其是他临终前的情景,尤其令人扼腕叹息。——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毛宗岗称诸葛亮为“智绝”,鲁迅评其“多智而*妖乎”。但论智谋、论功业,司马懿与之相比,犹有过之。可是在人格操守,理想追求上,两人却有天壤之别。
3
曹操在三国中可谓第一枭雄,他一生消灭了无数对手。用他自己在铜雀台前颇为自豪的话来说:“孤本愚陋,始举孝廉。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徵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生愿足矣。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的话,说的没有毛病。正是他从行刺和讨伐董卓开始,逐步消灭北方各大诸侯割据势力。为在后来的三分格局中,最终由北方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如果他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孙刘联盟,是否会推进全国统一进程?不过,如果真让小说中描写的曹操实现统一,他又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呢?
毛宗岗称曹操为“奸绝”。他也的确是在当时群豪并起的战乱年代中,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小说中善于知人的许劭,对他的评价非常具有概括性:“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而他自己的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让他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态暴露无遗。正是他抱着这样的态度为人,才做出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桩桩阴险、凶残之事。曹操经常以小人之心度人,因猜忌杀死世交好友吕伯奢的一家八口,在得知真相后,又将买酒回家的吕伯奢杀害。当陈宫指责他:“知而故杀,大不义也”的时候,他却理直气壮地说出了目中无人,极端自我的人生信条。难怪陈宫宁可追随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愿意与他为伍。至死也不愿意接受他的招降。
曹操身边的*侍出于关心为他盖被,他竟然一剑将其刺杀,并谎称喜欢梦中*。同样,他以醉中*为借口,在铜雀台将扫他诗兴的扬州刺史刘馥当众刺死。明显是在杀一儆百。如果佯装醉梦之中*,说明他对自己的凶残还有所掩饰。那么,在攻打徐州时。“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所到之地,杀戮人民,挖掘坟墓”则*裸地表现了其凶残本性。他用“借刀*”和“借事*”的方法,先后除去了才华横溢的祢衡、杨修。营中缺粮,又演出了向仓管王垕借头的把戏,来稳定军心。曹操对稍微得罪自己的人,睚眦必报,对于反对自己的人,更是斩尽杀绝,毫不留情。荀彧和荀攸两叔侄,曾为他出谋献策,立下大功。可一旦反对他称公、称王,他便立刻翻脸,下毒恐吓,致其死地。他身为臣子,杖杀皇后、*贵妃,鸩杀皇子,并将后、妃的亲族家眷株连处死*千人。害死好心为他治病的神医华佗。试想,如果让这样一个自私自利、不仁不义、奸诈虚伪、凶残狠毒的人坐了天下,将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与残暴的曹操相对的,则以是仁德著称的刘备。可以说,他们在行事为人上,完全不同。刘备曾坦然道:“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两个人在行事为人上的差别对立,在同一件事上表现最为明显。在刘备的早期军事生涯中,一向败多胜少。原因在于他虽然麾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却没有真正的谋士。而徐庶的到来,让他得以突破困境,同时也为对手曹操带去威胁。为了不使自己的对手做大,曹操采用谋士程昱的计策,先骗徐庶之母到许都,并命人仿照其手迹骗徐庶与母亲相见。孙乾从刘备事业发展的大局考虑,提出建议不让徐庶见母。如果曹操杀死徐母,徐庶便会与曹操结下深仇大恨,死心塌地辅助刘备。可是刘备听后却说:“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曹操虽然赚得徐庶的人,但却没有得到他的心,遂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刘备以仁义行天下,就连徐母都有所闻:“吾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刘备之所以在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等黎民百姓中有口皆碑,在于他行事以仁德为准则。也就是他说的“吾宁死,不忍做负义之事。”早在刘备做安喜县尉的时候,就表现出仁民爱物的作风。“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他投奔刘表,驻扎新野后,由于治民有德,受到百姓的称赞:“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在曹操南下,刘备无力抗衡的时候,新野百姓出于对他的信任和爱戴,要和他一起撤离。“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而刘备也不愿意舍弃百姓。“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在遭遇追兵时,看到百姓惨况,不禁放声大哭。“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甚至想投河自尽。撤退之时途径襄阳,本来有魏延相助可以入城,他却以:“本欲保民,反害民也!”为由而不入。
刘备将“以民为本”作为他成事的原则。因此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的欢迎。大事上如此,小事亦如是。他的坐骑“的卢”虽是宝马,却有妨主之说。徐庶为试探他的人品,建议他将马送给有仇之人,等马害过仇人,再骑就没事了。刘备听后,勃然变色,严词拒绝。在群雄相争,刘备如同丧家之犬,没有立锥之地的情况下,徐州太守陶谦、荆州之主刘表,都有意将领地相赠,刘备却不愿乘人之危,失去许多良机。充分显示出面对利和义的抉择时,他宁愿放弃利益,而要践行仁义的态度。因此才成为被百姓爱戴的明主仁君形象。除此之外,刘备还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自从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就一直没有忘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荆州被东吴攻取,关羽兵败身死。刘备大为悲痛,誓要为其报仇。从当时的形势看,这却不是明智之举。赵云曾劝道:“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他却全然不听。就是诸葛亮也无法劝其放弃复仇之念。
在刘备的心中,结义之情已经超过了江山社稷。甚至当众表态:“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出兵伐吴,是刘备一生中做出的最错误决定,夷陵之战的大败,使蜀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难怪诸葛亮感叹道:“汉朝气数休矣!”刘备一生,为行仁义,确实失去了很多争雄占地的机会。而他最后的错误行动,最终让他半生打下的江山根基动摇,他自己也含恨而终。但从个人来说,关羽对他的忠心和付出,也值得他为关羽报仇。
4
关羽在刘备打江山的过程中,曾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又是为他守护疆土而死。关羽的一生,同样践行了“桃园结义”的誓言,毛宗岗称其为“义绝”。并概括为:“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在“千里走单骑”和“义释华容道”两件事上,最能体现关羽的义。关羽在曹操南下攻打徐州时与刘备、张飞失散,被围困于下邳。曹操爱惜关羽的将才,让张辽当说客,在“降汉不降曹”的前提下,答应在朝廷任职。曹操为了笼络其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与高爵厚俸,美女宝马、绫锦战袍,但是却丝毫不能打动关羽的心。他一旦探听到刘备的消息,即刻封金挂印,过关斩将,重新回到旧主身边。即使在接受曹操赠与的锦袍、宝马的时候,他想到的还是“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见面矣。”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生死不渝。面对孙权招降,慷慨陈词:“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耳!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在关羽和曹操的关系上,他虽然以斩杀颜良和文丑作为回报。但在华容道上,还是想起往日恩谊,冒着违反军令状的死罪,将其放走。小说写到:“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毛宗岗赞道:“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关羽在三国武将中,单论武艺虽非第一。但其忠义、谋略,单刀赴会的气概、割骨疗毒的风采,确非他人可比。而在三国武将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吕布,却因为背信弃义、反复无常而为人所不耻。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既为丁原义子,被董卓以宝马收买,将其杀掉,认贼作父。后来又因为貂蝉挑拨,杀掉董卓。他叛主弑父的原因,都与财宝美色有关。在与曹操、刘备、袁绍、袁术的关系上,完全以利益为导向。在与袁术结亲的事情上,尤其暴露了他毫无信用,反复无常的为人。最后,他在曹操和刘备两军的夹击之下被围困在下邳,众叛亲离。在被围城之时,他还气焰嚣张地说:“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我?”可是被俘之后,却毫无气节地向曹操乞降:“明公所虑,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对其心存顾虑,于是向刘备征求意见。刘备一句话道出吕布的人品不堪信任:“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这时才下决心将其缢死。与其说是刘备落井下石,不如说是吕布自己搬起石头砸死了自己。
5
从诸葛亮、刘备、关羽的身上,我们看到小说作者对信义、仁义、忠义的肯定和赞赏。而情和义是分不开的。我们从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到,他们十分在乎君臣之情、手足之情、朋友之情。而正是因为司马懿、曹操、吕布无情,他们也同时没有对国家的忠义、对百姓的仁义、对他人的信义。在小说开头“桃园结义”的誓词之中,作者已将“义”的时代内涵阐明:“虽然异性,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而结义的精神,由刘备、关羽、张飞开始,后来逐渐扩大,在赵云、诸葛亮、姜维等先后加入到“拥刘抑曹,复兴汉室”阵营之人中越发壮大。汇聚成一条横贯三国百年风云变幻的浩然长虹,散发出撼人心魄的瑰丽光辉。
在史学家的笔下,更多体现出官方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而在小说家的笔下,体现出的更多是民心的向背。其实《三国演义》小说作者以及更早的说话、戏剧艺术对蜀汉正统的推崇,并非仅仅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帝室之胄。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刘备、关羽代表了贤相、明君、名将所具有的智、仁、勇,以及贯穿三者的义。诸葛亮在小说中一语道出民本天下的思想:“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周仓也说:“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显然,来自社会下层的诸葛亮、刘备等人,被曹操、袁绍等公卿贵族讥嘲为“村夫”、“织*小儿”。他们更能体会民间疾苦,治国理念、政治追求,反映的是广大民众的迫切愿望,因此自然深受他们的爱戴。如苏轼在《东坡志林》里所载:“王彭常云:深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那些耳熟能详的话,初读觉得很无味。
经过时间的涤荡,才发现字字珠玑里,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哲学,具有无穷的智慧和魅力。
读懂这些名句,你就读懂了人生。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中,54岁的曹操酒至微醺,横槊立于船头,对诸将说:
“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气也。”
踌躇满志的曹操,回想自己的戎马生涯,对此情景,甚是慷慨,作下了这首《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当年的魏武,斟酒高歌,纵马挥鞭,何等的潇洒,又何等的豪情。
奈何岁月不居,时光荏苒。纵然意得志满,也不由得沧海一声感叹。
人生短暂,要有所作为,就不要败给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狄更斯说: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盛年不会重来,生命无法倒带,”人生得意须尽欢“。
一辈子,三万天。不要留下任何遗憾,须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中,曹操率83万大军,挥师江南,欲吞刘备,灭孙权。
迫于当时的形式,孙刘决定联手,共抗曹操。大家商议军情,诸葛亮和周瑜不约而同,提出”火攻”。
一切准备就绪,单等东南风起。周都督却因此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诸葛亮心中有数。自称有个秘方。专治周瑜的病。药方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语破的,正中周瑜的心事。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大要素。只有所有条件具备,且把握得当,才能顺理成章地致胜。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诸葛亮南屏山设起七星坛,祭来了东风,火烧曹操连营。
三毛说:
我要你学会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花开有时,雁过有期。所有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低谷时,你要学会耐心等候,静待时机。
别心急,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中,才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
出自《三国演义》第55回。周瑜用美人计,欲扣刘备而得荆州。
诸葛亮见招拆招,巧用锦囊妙计,让刘备与孙尚香二人,以借江边祭祖为名,成功逃离吴国。
周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落个人地两空。
这世间事,并不是一切所求皆所愿,一切所愿都实现。
当你把所有的赌注押在这一轮时,才发现一手的烂牌。
用心太过,常事与愿违。
所以做人做事,要有尺度,不能太过。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个度,需要自己把握。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带来灾祸!
语出《后出师表》。这也是诸葛亮戎马一生的真实的写照。
诸葛亮一生,为报刘皇叔知遇之恩,怀揣光荣与梦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虽门下三千客,胸中百万兵,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出师未捷身先死,星落秋风五丈原。
元微之有诗赞孔明: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胜德,应叹古今无!
舒婷说:
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
人生再难,想“不负如来不负卿“,就要有豁出去的勇气,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哪怕粉身碎骨,哪怕烈火焚烧。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三国演义》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汉)、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
《三国演义》采用浅*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
《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
三国演义名句语录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名人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语录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名句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4、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9、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10、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15、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6、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7、既生瑜,何生亮。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21、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3、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24、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5、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26、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7、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28、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3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2、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33、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3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5、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36、刘备,人中之龙也,生*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1、诸葛亮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不是真心)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没办法)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办法多)
三国演义名句摘抄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 ,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名句摘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4、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9、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10、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15、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6、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7、既生瑜,何生亮。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21、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3、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24、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5、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26、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7、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28、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3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2、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33、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3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5、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36、刘备,人中之龙也,生*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三国演义名句摘抄
1、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4、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9、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立誓除一奸一*一,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一漓处,千秋仰异名。
10、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15、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6、天下英雄,惟使君与一操一耳!
17、既生瑜,何生亮。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曹一操一一奸一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21、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3、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24、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5、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26、勉从虎一穴一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7、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28、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一操一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3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一奸一雄。
32、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33、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3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5、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36、刘备,人中之龙也,生*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名言名句扩展阅读
1、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2、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4、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无复见青囊!
5、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6、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7、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
8、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9、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0、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
12、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狐兔也。
13、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三国演义句子赏析
三国演义的句子赏析
三国演义赏析句子赏析
三国演义句子赏析大全
三国演义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摘抄及赏析
三国演义句子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摘抄加赏析
三国演义的摘抄加赏析
三国演义好段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名句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好句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佳句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每回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句子
三国演义的句子
三国演义的好句子
三国演义精彩句子
三国演义好句子
三国演义的名句
三国演义优美句子
三国演义诗句
三国演义名句
三国演义的诗句
三国演义句子摘抄
三国演义的优美句子
三国演义里的好句子
三国演义摘抄
摘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台词
表示路很远的古诗文
小学时候的古诗手册
古诗无处安放的相思
形容海天一色的美景古诗
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古诗100首
全生在古诗中的应用
夸大夫医术好的古诗
洁字的古诗词
带有丽诗的古诗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诗词
山行的古诗带拼音版朗读
鲜红手掌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小小人
关于石象的古诗
描写桂花的古诗全文
带徐的古诗
阷於爱情的古诗
关于淘小铺的古诗
江雪的古诗竹里馆
形容衣着华丽的古诗词
为主播拉人气的古诗
不重名的古诗词女孩名
古诗中的座右铭
古诗中含有举杯邀明月的
文徽明草书对月怀友的古诗
网名带思字的古诗词
将进酒古诗视频唱出来的
永远在路上的古诗
儿童生活的古诗中班
天涯古诗带拼音版的
各国关于季节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