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闲适的诗句

关于表示闲适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示闲适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示闲适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示闲适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 语录(1) 说说(17k+) 名言(181) 诗词(31) 祝福(2k+) 心语(1k+)

  • 描写闲适状态的诗句

  • 描写闲适状态的诗句

      *古代的诗人们向来形象复杂,可以指斥江山激扬文字,可以游山玩水乐在其中,也可以退居田园怡然自得,大家看看下面的描写闲适状态的诗句吧!

      【晋代】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全文]...

2022-07-02 13:06:52
  • 白居易的闲适诗分析

  • 白居易的闲适诗分析

      白居易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从儒家诗学主张出发白居易最重视的是表现兼济之志的讽谕诗,将其排在第一位,其次便是表现"独善之意"的闲适诗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白居易的闲适诗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白居易的闲适诗中,无论是描绘日常生活起居,还是抒发内心情志,排遣政治苦闷与人生悲哀,大都可见诗人达观知足的思想贯穿其中。

      白居易给自己闲适诗下的定义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他的表述首先说明了闲适诗的创作多是在官闲或养病之时,没有官务拘系,在闲居独处的闲散状态中进行;其次说明其题材,与“因事专题”以美刺比兴为目的,描写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激昂的讽喻诗,以及“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记叙人生悲欢、感伤自己、他人和外物,哀怨委婉的感伤诗不同,其视角多集中在个人身上,多写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交友出游,弹琴赋诗等活动及抒写内心情怀和人生态度,可以说,闲适诗承担了记录白居易日常生活的任务,其吟咏的题材,从具有概括意义的广泛事物转向更为*凡、普通、微小的生活细节,诗歌格调的降低,感情抒发的直白形成其*淡琐直的特色。

      在白居易的笔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能入诗。如写睡眠“春被薄亦暖,朝窗深更闲。却忘人间事,似得枕上仙。至适无梦想,大和难名言”(《春眠》);写饮酒“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晚春沽酒》);写出游“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游蓝田山卜居》);写天伦之乐“有侄始六岁,字之为阿龟。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罗儿。一始学笑语,一能诵歌诗。朝戏抱我足,夜眠枕我衣”(《弄龟萝》);写闲居“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闲居》);写弹琴“是时心境闲,稠叠长年情。勿轻一盏酒,可以话*生”(《喜陈兄至》)……诗人作细致描绘的同时,进一步抒写生活中的感受,在宁静闲散的环境中凸显散淡闲逸、淡泊名利的形象。如《闲居》“空腹一盏粥,饥食有余味。……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如《烹葵》“炊稻烹秋葵,粒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饥来止于饱,饱后何所思?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类似的诗句很多,在描绘自身食复饱,饱复睡,闲居无事、淡然寂静的生活状态之后进一步抒发知足保和、不慕荣利的情怀。可见,白居易对生活享受和精神境界是同时追求的,在种种琐屑小事中流露出闲适情怀。

      白居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生活方式与人格理想,富有时代性和典型意义。随着中唐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士人们的社会理想、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六朝至隋及唐初,士阶层与君国的结合尚不够紧密,士阶层仍保持着一定的自由和个性,到了中唐,政治现实的发展使道德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中唐士人们更为自觉地依附王权,作为君为国计,此时他们在如何看待人生的问题上,有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以韩愈为代表,以道自任,恢复先秦儒家“志于道”的传统,强化自身为君为国的自觉性,具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与雄心;一是以白居易为代表,他们在混乱的社会现实、黑暗的官场面前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开始正视自己作为*凡人的欲求和情感,选择了追求“适性”的生活道路。在白居易的闲适诗中,对“适”有大量的吟咏。有从生理的角度吟咏,表现身、形、口、足、体等的“适”,如“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三适赠道友》),“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立秋凉风忽至》);有从精神的角度吟咏,表现心、情、意、性的“适”,如“心适复何为,一咏逍遥篇”(《犬鸢》);“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春池闲泛》);“适情处处皆安乐,大抵园林胜市朝”(《谕亲友》)。这种适性,已成为白居易的人生追求,包含在其独善之义中,显示出一个闲士的人生哲学。他一再表述:“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江州司马厅记》);“至如瀑水怪石,桂风杉月,*生所爱者,尽在其中,此又兀兀任化之外,益自适也。今日之心,诚不待此而后安适,况兼之者乎!此鄙人所以安又安,适又适,而不知命之穷、老之至也”《答户部崔侍郎书》)。白居易与屈原不同,他同情屈原的遭遇,欣赏屈原正直高洁的品质,却不会效仿屈原“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读史》之一)苦己一身的做法,他坦言:“长笑灵均不知命,江篱丛畔苦悲吟”(《咏怀》),从而选择了追求适性的人生之路,更多地体现出知足常乐的心态,他一再在诗中宣称“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咏怀》);“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适意二首》之一)等,不仅如此,在闲适诗中,诗人还通过几种情况的对比来抒发知足之情。

      在一些诗中,白居易将自己的生活与农民辛苦的生活对比,此时他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同情农民穷苦的命运,对自己舒适安逸的自愧,又流露出目前享受俸禄,过着逍遥自适生活的满足与庆幸。他对农民们“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九日登西原宴望》),“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观稼》)的悲惨现状有深刻的认识,在“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的自责之后,又有“终朝饱饭食,卒岁丰衣服。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秋居抒怀》)的知足心态。

      为官多年,白居易深感公务繁忙,朝不保夕,他一方面在诗中表达归隐之情,一方面对自己远离政治漩涡的闲官生活也多有知足之情。在其部分诗作中,他对比自己和同僚们为官的苦辛,指出官小可知足,处闲更应知足。“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心苦头尽白,才年四十四。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闲居》),他自己过去虽在朝为官,却是“昔虽居*密,终日多忧惕。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咏怀》),而今官职虽闲,却可以“竟岁无牵役,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两相对照,诗人更指出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咏怀》),追求身闲心闲,白居易不断在诗中津津乐道其闲适的生活,知足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作为自我心理调节手段,可以使诗人承认现状,满足现状,消解现实生活带来的困扰,从而获得精神自由,这与道家“知足”思想是分不开的。陈寅恪先生说:“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盖求‘不辱’,必知足始可也。”(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道家主张看淡名利,寡欲清心,其表现就是知足,惟其知足,才能看淡荣华富贵,养性保身,这是道家理想人格中的一面。《老子》中多有表达知足之语,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等。白居易以此作为处事原则之一,自觉敛抑自我的需求,并一以贯之。他自己也曾说:“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留别微之》)为官之初,就以知足之念来*衡官小位卑,兼济之志难施的状况,如“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永崇里外观居》);“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官舍小亭闲望》)。他以后官位越做越高,也能以知足之心处世,自言“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年长知命分,心慵少营为”(《白云期》),在四五十岁这样大有作为的人生壮年之期,在地方官闲散的生活中优游度日,知足而止,消解政治上的苦闷,增强个体生命的适意度。白居易更在晚年时期,不断吟咏知足主题的诗歌,津津乐道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   白居易晚年长期闲居洛阳,坐着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的闲官,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过着“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的优游闲适的生活,以及对适性生活的追求。买田置产、纵酒谈禅、弹琴吟诗、妓妾声色、夏凉冬暖等最具体的生活琐事,最细致的情绪,无一不出现在他的笔下,如“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眼看筋力减,游得且须游”(《且游》);“闲倾残酒后,暖拥小炉时。舞看新翻曲,歌听自作词”(《残酌晚餐》)等。生活面的狭小,使他此时的诗作少有别的题材。当然,他晚年时期的诗作与当时中唐社会的现实和他本人经历密切相关。当时的社会内有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白居易为了远避祸害而退居洛阳,就在大和九年,朝官与宦官的矛盾又一次激化,发生“甘露之变”,社会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可以说,当时社会政治的变化,给文人们的心理以很大的社会压力,他们的心理日趋内向、封闭,盛唐时代浪漫豪爽的气质、昂扬明朗的基调以及对建功立业的追求的政治热情已经逐渐消失,诗人的.创作从对社会政治的关心转变为描写身边琐事,抒发内心情绪与体验。作为当时文人代表的白居易,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歌咏日常生活,一己悲欢成了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与他早年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和讽喻诗的创作相比,诗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讽喻诗机械的、政治目的性较强的创作意图在闲适诗中得到改变,诗人注入自身一时一地的真实感受,关注个人*凡适性的生活,反应日常生活状况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题材走向世俗化且更为广泛,正如江进之所说:“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包囊括入我诗内。诗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明江进之《雪涛小书》)

      白居易的闲适诗能发掘生活一角小小的情趣,显示出*凡生活的美,因而具有艺术美感。如“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的清幽静谧;“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秋游原上》)的其乐融融;“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掉讴。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游湓水》)的潇洒适意;“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小池二首》)的闲情逸趣;“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岂唯云鸟尔,吾亦引吾雏”(《官舍》)的天伦之乐……在其闲适诗中,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诗人以*易浅显的语言,用叙事、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娓娓道来,真实且多方面地表达出日常生活的情趣、情思,展现了*凡生活的美。

      不过由于诗人生活面的狭窄,感情抒发的直白,不少闲适诗缺乏深度和开掘,缺乏含蓄蕴藉的诗味。张戒曾云:“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卑陋耳……若收敛其词而稍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尤其是他晚年的闲适诗,“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校注》卷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诗歌的艺术性,这不能不说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一个缺憾。钱锺书先生曾指出:“香山才情,照应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一琐直,形而见拙矣。其写实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沉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钱锺书《谈艺录》)且不论白诗与陶诗、杜诗之高下,琐直与铺张却是白居易闲适诗的特点之一,是优是劣,是高是下,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阅读全文]...

2022-03-04 13:23:52
  • 白居易的闲适诗

  • 白居易的闲适诗

      在白居易的闲适诗中,无论是描绘日常生活起居,还是抒发内心情志,排遣政治苦闷与人生悲哀,大都可见诗人达观知足的思想贯穿其中。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的闲适诗的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给自己闲适诗下的定义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他的表述首先说明了闲适诗的创作多是在官闲或养病之时,没有官务拘系,在闲居独处的闲散状态中进行;其次说明其题材,与“因事专题”以美刺比兴为目的,描写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激昂的讽喻诗,以及“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记叙人生悲欢、感伤自己、他人和外物,哀怨委婉的感伤诗不同,其视角多集中在个人身上,多写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交友出游,弹琴赋诗等活动及抒写内心情怀和人生态度,可以说,闲适诗承担了记录白居易日常生活的任务,其吟咏的题材,从具有概括意义的广泛事物转向更为*凡、普通、微小的生活细节,诗歌格调的降低,感情抒发的直白形成其*淡琐直的特色。

      在白居易的笔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能入诗。如写睡眠“春被薄亦暖,朝窗深更闲。却忘人间事,似得枕上仙。至适无梦想,大和难名言”(《春眠》);写饮酒“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晚春沽酒》);写出游“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游蓝田山卜居》);写天伦之乐“有侄始六岁,字之为阿龟。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罗儿。一始学笑语,一能诵歌诗。朝戏抱我足,夜眠枕我衣”(《弄龟萝》);写闲居“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闲居》);写弹琴“是时心境闲,稠叠长年情。勿轻一盏酒,可以话*生”(《喜陈兄至》)……诗人作细致描绘的同时,进一步抒写生活中的感受,在宁静闲散的环境中凸显散淡闲逸、淡泊名利的形象。如《闲居》“空腹一盏粥,饥食有余味。……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如《烹葵》“炊稻烹秋葵,粒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饥来止于饱,饱后何所思?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类似的诗句很多,在描绘自身食复饱,饱复睡,闲居无事、淡然寂静的生活状态之后进一步抒发知足保和、不慕荣利的情怀。可见,白居易对生活享受和精神境界是同时追求的,在种种琐屑小事中流露出闲适情怀。

      白居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生活方式与人格理想,富有时代性和典型意义。随着中唐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士人们的社会理想、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六朝至隋及唐初,士阶层与君国的结合尚不够紧密,士阶层仍保持着一定的自由和个性,到了中唐,政治现实的发展使道德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中唐士人们更为自觉地依附王权,作为君为国计,此时他们在如何看待人生的问题上,有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以韩愈为代表,以道自任,恢复先秦儒家“志于道”的传统,强化自身为君为国的自觉性,具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与雄心;一是以白居易为代表,他们在混乱的社会现实、黑暗的官场面前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开始正视自己作为*凡人的欲求和情感,选择了追求“适性”的生活道路。在白居易的闲适诗中,对“适”有大量的吟咏。有从生理的角度吟咏,表现身、形、口、足、体等的“适”,如“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三适赠道友》),“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立秋凉风忽至》);有从精神的角度吟咏,表现心、情、意、性的“适”,如“心适复何为,一咏逍遥篇”(《犬鸢》);“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春池闲泛》);“适情处处皆安乐,大抵园林胜市朝”(《谕亲友》)。这种适性,已成为白居易的人生追求,包含在其独善之义中,显示出一个闲士的人生哲学。他一再表述:“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江州司马厅记》);“至如瀑水怪石,桂风杉月,*生所爱者,尽在其中,此又兀兀任化之外,益自适也。今日之心,诚不待此而后安适,况兼之者乎!此鄙人所以安又安,适又适,而不知命之穷、老之至也”《答户部崔侍郎书》)。白居易与屈原不同,他同情屈原的遭遇,欣赏屈原正直高洁的品质,却不会效仿屈原“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读史》之一)苦己一身的做法,他坦言:“长笑灵均不知命,江篱丛畔苦悲吟”(《咏怀》),从而选择了追求适性的人生之路,更多地体现出知足常乐的心态,他一再在诗中宣称“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咏怀》);“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适意二首》之一)等,不仅如此,在闲适诗中,诗人还通过几种情况的对比来抒发知足之情。

      在一些诗中,白居易将自己的生活与农民辛苦的生活对比,此时他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同情农民穷苦的命运,对自己舒适安逸的自愧,又流露出目前享受俸禄,过着逍遥自适生活的满足与庆幸。他对农民们“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九日登西原宴望》),“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观稼》)的悲惨现状有深刻的认识,在“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的自责之后,又有“终朝饱饭食,卒岁丰衣服。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秋居抒怀》)的知足心态。

      为官多年,白居易深感公务繁忙、政治的斗争的拘系自由,朝不保夕,他一方面在诗中表达归隐之情,一方面对自己远离政治漩涡的闲官生活也多有知足之情。在其部分诗作中,他对比自己和同僚们为官的苦辛,指出官小可知足,处闲更应知足。“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心苦头尽白,才年四十四。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闲居》),他自己过去虽在朝为官,却是“昔虽居*密,终日多忧惕。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咏怀》),而今官职虽闲,却可以“竟岁无牵役,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两相对照,诗人更指出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咏怀》),追求身闲心闲,白居易不断在诗中津津乐道其闲适的生活,知足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作为自我心理调节手段,可以使诗人承认现状,满足现状,消解现实生活带来的困扰,从而获得精神自由,这与道家“知足”思想是分不开的。陈寅恪先生说:“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盖求‘不辱’,必知足始可也。”(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道家主张看淡名利,寡欲清心,其表现就是知足,惟其知足,才能看淡荣华富贵,养性保身,这是道家理想人格中的一面。《老子》中多有表达知足之语,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等。白居易以此作为处事原则之一,自觉敛抑自我的需求,并一以贯之。他自己也曾说:“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留别微之》)为官之初,就以知足之念来*衡官小位卑,兼济之志难施的状况,如“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永崇里外观居》);“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官舍小亭闲望》)。他以后官位越做越高,也能以知足之心处世,自言“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年长知命分,心慵少营为”(《白云期》),在四五十岁这样大有作为的人生壮年之期,在地方官闲散的生活中优游度日,知足而止,消解政治上的苦闷,增强个体生命的适意度。白居易更在晚年时期,不断吟咏知足主题的诗歌,津津乐道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   白居易晚年长期闲居洛阳,坐着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的闲官,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过着“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的优游闲适的生活,以及对适性生活的追求。买田置产、纵酒谈禅、弹琴吟诗、妓妾声色、夏凉冬暖等最具体的生活琐事,最细致的情绪,无一不出现在他的笔下,如“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眼看筋力减,游得且须游”(《且游》);“闲倾残酒后,暖拥小炉时。舞看新翻曲,歌听自作词”(《残酌晚餐》)等。生活面的狭小,使他此时的诗作少有别的题材。当然,他晚年时期的诗作与当时中唐社会的现实和他本人经历密切相关。当时的社会内有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白居易为了远避祸害而退居洛阳,就在大和九年,朝官与宦官的矛盾又一次激化,发生“甘露之变”,社会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可以说,当时社会政治的变化,给文人们的心理以很大的.社会压力,他们的心理日趋内向、封闭,盛唐时代浪漫豪爽的气质、昂扬明朗的基调以及对建功立业的追求的政治热情已经逐渐消失,诗人的创作从对社会政治的关心转变为描写身边琐事,抒发内心情绪与体验。作为当时文人代表的白居易,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歌咏日常生活,一己悲欢成了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与他早年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和讽喻诗的创作相比,诗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讽喻诗机械的、政治目的性较强的创作意图在闲适诗中得到改变,诗人注入自身一时一地的真实感受,关注个人*凡适性的生活,反应日常生活状况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题材走向世俗化且更为广泛,正如江进之所说:“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包囊括入我诗内。诗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明江进之《雪涛小书》)

      白居易的闲适诗能发掘生活一角小小的情趣,显示出*凡生活的美,因而具有艺术美感。如“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的清幽静谧;“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秋游原上》)的其乐融融;“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掉讴。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游湓水》)的潇洒适意;“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小池二首》)的闲情逸趣;“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岂唯云鸟尔,吾亦引吾雏”(《官舍》)的天伦之乐…… 在其闲适诗中,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诗人以*易浅显的语言,用叙事、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娓娓道来,真实且多方面地表达出日常生活的情趣、情思,展现了*凡生活的美。

      不过由于诗人生活面的狭窄,感情抒发的直白,不少闲适诗缺乏深度和开掘,缺乏含蓄蕴藉的诗味。张戒曾云:“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卑陋

      耳若收敛其词而稍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尤其是他晚年的闲适诗,“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校注》卷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诗歌的艺术性,这不能不说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一个缺憾。钱锺书先生曾指出:“香山才情,照应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一琐直,形而见拙矣。其写实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沉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钱锺书《谈艺录》)且不论白诗与陶诗、杜诗之高下,琐直与铺张却是白居易闲适诗的特点之一,是优是劣,是高是下,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闲适诗

      闲适诗为古诗中注重诗歌的精神愉悦和心灵超越的一种流派。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给闲适诗的定义为:又或公退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

      起源:

      从归隐派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露出一片淡泊闲适之情不难看出,他是闲适诗的鼻祖,但把闲适诗学思想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当属白居易,他奠定了闲适诗学思想理论基石。 在他的《与元九书》:“至於‘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理论渊源:

      诗歌理论

      白居易给出了明确的闲适诗诗歌理论。在他的眼里,闲适诗是讽喻诗的补充。如果说他在设计讽喻诗理论时完全没有将个人的情感和个人需要考虑进去,是志在“兼济”的话,那他的闲适诗则开始考虑个人情感的需要,“独善”目的非常明确。如果说讽喻诗是政治愿望的体现,带有很大理想成分的话,那么闲适诗并不考虑诗歌的社会价值,而是注重诗歌的精神愉悦和心灵超越,以满足他对个人心灵空间的追求,满足他对人生的形而上学思考。

      两大源流

      *古代士人的精神需求既表现在人世的社会性需要上,也表现在自我精神超越的个性需求上。这构成了*诗学的两大源流:一个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诗学观,偏重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和价值,代表性的有孔子的“兴、观、群、怨”理论、荀子《乐论》的理论、《毛诗序》等理论,当然也包括白居易的讽喻诗理论。一个是以佛道思想为基础的以抒发个人情感(包括个人形而上学思考)为目的的诗学理论。闲适诗学理论即是在后一种背景下形成的。

      重大变化

      东汉以后,由于文人个人意识觉醒和个人命运的不稳定,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诗歌形成了一股很大的潮流。其中陆机提出“缘情”说可以说标志着诗学理论的重大变化。在文章作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诗学理论长期以来受到肯定之后,以个人情感抒发为基础的“缘情”诗歌开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陆机的“缘情”之情,已与“诗言志”理论有很大差异。他的情,主要是指个人的感情,和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和人的觉醒有直接关系。陆机抒发的情大多是“悲情”,这与他倡导“应、和、悲、雅、艳”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陆机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在*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

      陶诗鼻祖

      白居易的闲适诗所谓的“吟玩性情”者,也是以个人感情为基础的。从创作上,陶渊明对白居易有重大影响。陶诗流露出一片淡泊闲适之情,可以被看作闲适诗的鼻祖。陶诗的淡泊之情是自然流露,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白居易的闲适诗学思想却有着高度自觉。

      闲适诗学思想可以说是白居易最有独创性的诗学思想,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白居易后期的诗学观念中,闲适诗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诗学观念,白居易还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闲适美。

    [阅读全文]...

2021-11-29 21:16:02
  • 关于休闲的诗句

  • 休闲
  • 白首死罗绮,笑歌无休闲。——李白《古风其三十·玄风变太古》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曹植《吁嗟篇》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多见忙时已衰病,少闻健日肯休闲。——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张九龄《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张九龄《自湘水南行》

    谩因上浣休闲日,出见初秋莹净天。——吴潜《出郊用劭农韵三首·怕见书空雁字连》

    休闲等一味,妄想生愧腼。——苏轼《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退居有成言》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张耒《春日》

    归来闻道颇休闲,蝗事今随暑气残。——陈造《次韵杨宰捕蝗宿竞岩四首·归来闻道颇休闲》

    脑能充溢无华发,心得休闲不老身。——晁说之《惭愧》

    自是天公亦厌艰,十年战士好休闲。——王洋《和吴朝议·自是天公亦厌艰》

    天恩功最大,地载莫休闲。——赵光义《逍遥咏·日照光文彩》

    龙飞入位真堪仰,虎伏休闲有自然。——赵光义《逍遥咏·时人不识理深玄》

    休闲倘能俞,疏懒当自宥。——王令《姚坚老见约偶成》

    *生从事漫徒劳,时以休闲*酒醪。——王令《小酌》

    倚注即看宣几杖,休闲唯待让旌幢。——魏野《送王太尉赴诏二首·功名不独世推降》

    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之德,道可容膝休闲。——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草堂》

    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窦群《假日寻花》

    微生已觉渐休闲,老矣何心世路间。——王阮《洞庭题咏十一首·太湖》

    恃辇了知筋力减,分茶好共沐休闲。——刘雄《长假侍奇晋师富乐山》

    语儿山路休闲险,世路须知险更多。——余鸿《小心坡》

    [阅读全文]...

2022-07-15 21:16:55
  • 关于闲愁的诗句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文廷式《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无说处,闲愁极。——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只匆匆残照,早觉闲愁挂乔木。——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王沂孙《声声慢·和周草窗》

    闲愁闲恨一番新。——辛弃疾《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今日闲愁为洞庭,茶花凝想吐芳馨。——龚自珍《已亥杂诗·138》

    道人清事饭溪蔬,无酒闲愁已破除。——林景熙《立春郊行次唐玉潜》

    宿疾闲愁俱扫尽,美餐甘寝更无时。——陆游《自嘲·天公大度一何奇》

    人能知得此般事,焉有闲愁到两眉。——邵雍《安乐窝中吟·安乐窝中春欲归》

    九天高处风月冷,神仙肚里无闲愁。——白玉蟾《大道歌》

    尊前有酒且欢笑,身外闲愁付冥漠。——孙蕡《骊山老妓行》

    衮衮闲愁集,堂堂急景迁。——刘崧《腊月朔日纪怀十八韵》

    月能从剧饮,天可寄闲愁。——陆游《出游·八月石帆秋》

    往事偶来春梦里,闲愁因动落花前。——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束书不观万事休,谁令识字惹闲愁?——陆游《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寒露乃小愈·束书不观万事休》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苏轼《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

    悠悠春思长如梦,耿耿闲愁欲到明。——程嘉燧《纟互云诗八首次韵·夜半空阶细雨声》

    好梦自抛桃叶后,闲愁过似柳条长。——张昱《次林叔大都事韵(三首)·莫谩题情在粉墙》

    多少闲愁推不去,欲问春归杳无处。——杜范《再次沈节推送春韵》

    复恐闲愁起,听泉过石梁。——林景熙《初夏》

    [阅读全文]...

2022-07-22 16:37:30
  • 乡间田园心情悠闲句子 享受闲适生活的好句子90句

  • 悠闲,享受,心情
  •   一、我也越来越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最爱的一直待在一起。

      二、多彩的叶,艳丽的菜花,让人心情愉悦,目不暇接。

      三、优美的风光,让我的心不断的飘到远方,那一副幅美丽的深情画卷等待着我的探索。心的向往,是多么惬意的生活。

      四、生活,终将重归于朴,门前种菜,屋里养花,儿孙满堂,颐享天年。

      五、田园生活很好,远离闹市,清清静静,与世无争,悠闲自在,悠哉悠。

      六、向往的生活就是,我和你一起做着喜欢的事,亲手摘菜取鸡蛋,做一顿简单而美味的早餐。

      七、远离喧嚣,回归田园,在乡居中享受慢生活!

      八、逃离喧闹的城市,远离令人窒息的雾霾,在有娃的田园生活才够美。

      九、种的不是菜,种的是生活。

      十、绽放热爱生活的自我,早太极,八段锦;雨读书,晴耕种;晚观星,话人生,尊老爱幼。

      十一、清晨炊烟袅袅、雾气腾腾,粉墙黛瓦的民居与参天枫香交相辉映,犹如一幅梦境深远的山水图画,让人流连忘返。

      十二、最*万分向往田园生活,向往的都快夜不能寐了,我想去做那些做不完的农活,炎炎夏日,累了就开个午休,给我两个月!

      十三、看到了炊烟袅袅的乡村大世界,内心是欢喜无限的。

      十四、与水相亲,与风相戏,垂钓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心境。

      十五、种的不是菜,是一种生活。

      十六、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夏日的骄阳里竞相盛开,争奇斗艳,迷人的水韵,醉人的荷香,形成了夏日里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

      十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十八、向往远离喧嚣的城市,返朴归真,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度过余生。

      十九、最美的田园生活,就在你的身边,满眼的嫩绿。

      二十、诗意放大的远方,田园里没有牧歌四季荡漾。

      二十一、希望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二十二、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

      二十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梦想好像很*,又好像很远,其实只在一念间。

      二十四、云霞的形状也一会儿一个样。有时像团团棉花,有时像江面上的波浪,它们变化得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迅速,那样的瑰奇。

      二十五、硕果累累的桑椹树,郁郁葱葱的竹林,青青的菜园还有洁白的梧桐花,也许这就是田园生活,也是许多人向往的生活!

      二十六、一亩田园,一方原舍,回到乡村,悠然自在。

      二十七、田园里更有忘季的青菜,扬着碧嫩的脸,在雨丝的滋润下开始绿油油地歌唱。即使是隔着栅栏,我亦能听到它们的欢呼,一丛丛一簇簇!

      二十八、我感受到的乡村,既有男儿的粗犷豪放,又有女儿家的似水柔情。这是我心目中的乡村,是我感受出来的乡村。

      二十九、我想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有洁净的空气,有清冽的山泉。

      三十、一个熟悉陌生的城市,向往田园生活。假若,一夜暴富,会回到小城,开一家小店,种一片蔬菜,养一盆鲜花,浇水施肥,雨天漫步,雪地寻野。但没有一夜暴富,依然要努力挣钱!继续奋斗!找到方向,不停前进!

      三十一、春回大地,春暖花开,万物生长,草长莺飞,田园风光,惬意悠长。

      三十二、乡村生活千姿百态,每一个周末,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浪漫。

      三十三、乡下就像一副美丽的画面,那里的人们朴素,结省。而乡下的田园生活也是有趣的,是快乐的,在乡下生活让我学到了在城市里学不到的东西,乡下的景色已经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内心里。

      三十四、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特别向往田园生活。觉得农村老家种的西瓜都比城里的甜!

      三十五、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种花,不争朝夕。

      三十六、乡村,美在小溪里。乡村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流水声,谱成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写在肥沃的土地上。

      三十七、田园梦,就是我们心里的诗和远方。

      三十八、午后,微风轻拂,去乡村走走。一下车铺开盖地的黄扑面而来,伴着浓郁的花香直入心间。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好一派乡村田园景色。

      三十九、用眼睛捕捉美好,用心灵感受美好,用画笔描绘美好,你终将遇见更多的美好。

      四十、惬意的农村生活,生病的我,迷茫的我,烦躁工作的我,学*很累的我。愿有个骄傲的自己。

      四十一、小时候乡村生活单纯而美好,可我向往的却是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向往的却是青山绿水的田园生活。只是缺少了这种勇气。

      四十二、悠然田园生活,把生活过成诗的样子,心向往之。

      四十三、日子慢慢地走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着一颗美好的心,才能看山水静美,风月温柔,也会始终保持着对事物如初的期待。

      四十四、坚守驻地意志坚,脱贫攻坚不得闲!炊烟袅袅乡村梦,晨雁行行早争先!砥砺前行明心志,梧桐树下无须言!莫道光阴似流水,峥嵘岁月永绵长!

      四十五、愿有一小院,种菜,这无关身份地位,也许你是设计师、艺术家,也许你是商人、企业主,或者是一位普通的打工者。

      四十六、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这才是理想中的生活。

      四十七、宁静的小巷,弯弯的拱桥,哗哗的流水,炊烟袅袅,黄发垂髫,这正是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四十八、不辜负时光,不辜负流年,放慢脚步享受时光,寻一方田园安放心灵。

      四十九、远处,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农民朋友家。

      五十、拼搏吧,奋斗吧,你枕边的书,手中的笔,桌上的纸,终将带你振翅高飞!

      五十一、出门一周,终于回到家。家里已经春暧花开,虽然乡村的生活非常美好,可在家才是我最向往的生活。

    [阅读全文]...

2022-02-26 04:54:05
  •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诗句鉴赏

  •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诗句鉴赏

      【诗句】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出处】唐·王维《归嵩山作》。

      【翻译】清澈的河川,绕行于一片长长的草木丛 生的草泽地中。离归的车马,一路缓缓而行。这是诗人隐归时所见情 景。静穆的大自然,车马的动态与诗人隐归时的闲适心境融为一体,出 语流畅自然。

      注: 长薄,草木交错着生长。闲闲,从容不迫,悠闲的样子。

      【全诗】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鉴赏】

      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这首诗大约是王维任右拾遗前,过着清客 兼隐士的生活,隐居于嵩山时所作,表现了一种恬淡、闲逸的心情。

      第一、二联写诗人乘车往嵩山路途所见,紧扣题中之“归”字。 这往嵩山去不仅是回返的意思,更有“归隐”的含意。清水流长,环 绕着草木树丛。“薄”为丛林草木交错生长的地方。诗人坐在车上, 信马由缰地从容行进着。流水汩汩,似乎在叙说着送别的话儿; 飞鸟 依依,一路上都在陪伴着诗人。流水暮禽似乎十分体谅诗人因政治上 失意而决心归隐的心情,成为他情感上的`伴侣。在这里,诗人显然移 情于外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了。

      如果说前两联诗人还行进在回归的路途,这颈联表现的已是嵩山 遥遥在望了: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作者用十个字,描画出四 种事物: 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用语虽浅白,但出现在读者眼前 的景象却是荒凉萧飒的,表现了诗人临*归隐之地情绪上的变化。王 维后来隐居兰田辋川后,还写了不少关于秋日的诗,但大都是于诗情 画意中寄托高洁的情怀或表现自己的人格美。而写《归嵩山作》时,诗 人对政治还没有彻底绝望,既有向往归隐的闲适自得,又有愤然不* 的情绪,后来他又出山作官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这一联渲染黯淡 凄凉色彩的景物,就愈发衬出诗人此时此刻倍觉伤感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嵩山高峻深远的状貌。 诗人已抵嵩山,表示归隐之后,不再过问社会世事。“闭关” 不是指 具体的关门拒客的动作,而是与尘世隔绝的意思。至此,诗人那曾泛 起的情感波澜又趋于和*、冲淡了。

      这首诗是王维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中浮动着诗人对政治失望却又 不甘心的无可奈何的矛盾情绪,和晚期辋川那些诗作境界显然不同。 诗的层次清晰; 写景笔墨简淡,却真切生动,境界苍凉阔大; 而对自 己情感的曲折变化,尤写得微妙、细腻。

    [阅读全文]...

2022-01-19 18:13:18
  • 关于清闲的诗句

  • 因病废棋仍废酒,鹧鸪鹦鹉伴清闲。——黄庭坚《李宗古出示谢李道人苕帚杖从蒋彦回乞葬地二·提携禅客扶衰杖》

    禾黍小庄科,篱落放鸡鹅;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乔吉《雁儿落带得胜令·自适》

    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贯云石《水仙子·田家》

    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闲。——寒山《诗三百三首》

    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嵇康《琴赋》

    狱清闲狴犴,波静息天吴。——叶元玉《送节推曾良忠之苍梧》

    渐成老大难为别,早占清闲未是疏。——赵师秀《送翁卷入山》

    茫茫尘世里,独清闲。——吕洞宾《促拍满路花》

    我亦葛衣新浴罢,为君满意说清闲。——陆游《闲咏·*生到处足间关》

    风清闲客去,睡美落花多。——贯休《江陵寄翰林韩偓学士》

    此路清闲都属我,这般欢喜更饶谁。——邵雍《首尾吟》

    清闲得食学官禄,愿以诗书填吻颊。——张耒《赴亳州教官次韵和中书钱舍人及亳州守晁美叔》

    喜无他志愿,幸不碍清闲。——苏泂《足姜句》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李煜《亡后见形诗》

    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

    粲粲美仍都,清闲一贵儒。——卢纶《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望太灵兮俨而安,澹油溶兮都清闲。——元结《演兴四首·招太灵》

    清闲诱我性,遂使肠虑屏。——皎然《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

    圣代牧人无远*,好将能事济清闲。——薛逢《送刘郎中牧杭州》

    白日还如此,清闲本共君。——齐己《友人寒夜所寄》

    贱子今朝独南去,不堪回首望清闲。——徐铉《将去广陵别史员外南斋》

    乳毛松雪春来好,直夜清闲且学禅。——郑谷《省中偶作》

    清闲销不尽,尘累坐来空。——释文珦《题颜晞仲归隐》

    彻底清闲住草堂,更无一事可商量。——释文珦《欹枕》

    山中不记今为晋,一刻清闲直万金。——苏泂《遣兴·曲径萦纡入翠林》

    玉阶槐影绿阴阴,长日清闲罢抚琴。——朱有燉《芸阁初夏即事》

    纮纮病骨觉清癯,心上清闲百事无。——朱有燉《偶成·纮纮病骨觉清癯》

    裔自杏林仙,清闲福最全。——陈著《挽董帅干二首·裔自杏林仙》

    久叨物外清闲福,麤识诗中造化权。——陆游《遣兴·老荷君恩许醉眠》

    清闲即是桃源境,常笑渊明欲问津。——陆游《遣兴·久矣微官绊此身》

    人笑拙疏安淡泊,天教强健享清闲。——陆游《幽居·一曲清溪带浅山》

    七十衰翁短鬓斑,药瓢藤杖伴清闲。——陆游《山行·七十衰翁短鬓斑》

    蓬户清闲贫亦好,笋舆安稳病何伤?——陆游《晚晴·雨如尘点送新凉》

    老去柴门谁复过,天教二友伴清闲。——陆游《岁暮·燕脂斑出古铜鼎》

    十分教嬾拙,百倍与清闲。——陆游《连日治圃至山亭又作五字·富贵寻常事》

    清闲自可齐三寿,忿恨还须戒一朝。——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清闲简介

    清闲,读音qīng xián,汉语词语,意思是摆脱工作或摆脱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

    [阅读全文]...

2022-06-26 07:53:09
  • 关于等闲的诗句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板桥《山中雪后》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元稹《莺莺诗》

    山中松桂花尽发,头白属君如等闲。——卢纶《送畅当还旧山》

    瀑布悬崖落半空,等闲*步广寒宫。——释慧性《偈颂一百零一首·瀑布悬崖落半空》

    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洪咨夔《清明二绝·梨花匼匝不见叶》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中秋昨已等闲过,重九今还如梦来。——范成大《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中秋昨已等闲过》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於南阳,同仲泽鼎玉赋》

    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关汉卿《一枝花·赠朱帘秀》

    好光阴等闲。——刘庭信《醉太*·泥金小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周邦彦《大酺·春雨》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莫辞频。——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空一似、零落桃花,又等闲、误他刘阮。——王沂孙《绮罗香·前题》

    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

    一言一笑玉墀上,变化生涯如等闲。——权德舆《放歌行》

    养胎十月神丹结,男子怀胎岂等闲。——吕洞宾《敲爻歌》

    等闲逢毒蠚,容易遇咆哮。——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

    把烟花山水,等闲无主。——杨维桢《双调·夜行船·吊古》

    贵人立意不可测,等闲桃李成荆棘。——戎昱《苦辛行》

    若使用之堪买爵,等闲门巷亦封侯。——叶绍翁《苔钱》

    半世驱驰未白头,无穷心事等闲休。——项安世《寒食哭承甫兄暮》

    底事登临好时节,等闲收拾许多愁。——秦观《秋兴九首其九拟白乐天》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吕洞宾《寄白龙洞刘道人》

    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卢仝《与马异结交诗》

    等闲相别三千岁,长忆水边分枣时。——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无事伴他棋一局,等闲输却卖花钱。——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沧海成尘等闲事,且乘龙鹤看花来。——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古来群枉难为并,培植灵根得等闲。——钱时《登蜀阜·丹桂孤芳众木间》

    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幸夤逊《云》

    昨夜相邀宴杏坛,等闲乘醉走青鸾。——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罗隐《红叶》

    倚烟娉盈复妖嫮,等闲力挽春光回。——陈造《长句简诸公》

    不待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陆龟蒙《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

    无事寻花至仙境,等闲栽树比封君。——刘禹锡《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纳兰容若《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

    长笑当时汉卿士,等闲恩泽画麒麟。——陈陶《投赠福建桂常侍二首》

    风前饱食松下卧,梦里光阴等闲过。——陈师道《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

    量田督课造苛法,等闲沥尽苍生血。——王叔承《黑雪行苦旱遣闷》

    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白居易《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东风吹花落庭树,春色催人等闲去。——戴叔伦《白苎词》

    等闲简介

    [阅读全文]...

2022-06-21 16:34:19
  • 关于闲云的诗句

  •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李白《姑孰十咏·陵歊台》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

    望君不见复何情,野草闲云处处生。——皎然《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浪雨闲云,积香残黛,莫论恩怨。——张翥《水龙吟·听房氏自然歌,求词为赋》

    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

    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朱敦儒《念奴娇·插天翠柳》

    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张养浩《中吕·普天乐·水挪蓝·山》

    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钱起《过裴长官新亭》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刘长卿《题虎丘寺》

    服闲云骥屏,冗术土龙修。——李峤《晚秋喜雨》

    迩来流浪于吴越,一片闲云空皎洁。——贯休《经旷禅师院》

    天闲云散雨声寒,峻骨垒垒秋草烂。——王冕《徙马叹》

    药田丹灶苔花深,石床冷卧闲云白。——王叔承《仲昭约明岁游天台雁荡先以逍遥衣见赠作张公》

    笑指丛林上,闲云自卷舒。——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门前脩竹笼烟碧,溪上闲云度水宽。——陈镒《夏日周子符过访用杜工部严公仲夏枉驾草堂诗韵二首·其二》

    石床须卧*,一任闲云触。——吴融《绵竹山四十韵》

    隐几虚室静,闲云入坐来。——*甫《山中依韵答刘*见赠》

    欲取闲云并,闲云有去留。——喻凫《题弘济寺不出院僧》

    [阅读全文]...

2022-07-14 14:40:13
表示闲适的诗句 - 句子
表示闲适的诗句 - 语录
表示闲适的诗句 - 说说
表示闲适的诗句 - 名言
表示闲适的诗句 - 诗词
表示闲适的诗句 - 祝福
表示闲适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