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关于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59) 说说(35) 名言(41) 诗词(6k+) 祝福(13) 心语(138)

  • 春草刘敞古诗赏析(春草宋刘敞古诗赏析)

  • 春草茸茸引遐思

    ——咏春草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宋词中咏春草词佳作不少,但宋代诗评家吴曾说只有三首词称得上“咏春草绝调”。所谓绝调,就是指艺术上臻于极致,无人可以企及。吴曾说的这三首词,分别是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欧阳修的《少年游》。

    林逋的《点绛唇》在宋人咏物词中影响很大: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春草的杰作。词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上片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下片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词中“萋萋无数”即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萋萋”遂成“春草”的代名词,故吴曾称之为“春草词”。故人远去了,唯有满地春草,恰似无尽的别恨离愁,遮断了那纵横阡陌。所谓“物色尽而情有余”,词人之情尽在萋萋青草之中。

    梅尧臣的《苏幕遮》亦是咏春草词中的名篇:

    露堤*,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垂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代诗评家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全篇不着一“草”字,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词人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在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词人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尾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

    词中“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乃是咏草名句。春草由“嫩”变“老”,表达了伤春嗟老的心情,草的形与色以及赋予草的神与情,可见其摄魂之妙。

    欧阳修的《少年游》是和梅尧臣《苏幕遮》之作,也是咏春草词的名篇: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但在表现手法上重在揭示人的感情涟漪,既见“情真”,又见“思深”。思妇独自凭栏远眺,春草绵延无垠,“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表现了对远行恋人的魂牵梦萦。全词无一字言草,然而处处与草关联,堪称咏草写人的佳作。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蕴含的意境取胜。

    词从凭栏写入。主人公当春独立,凭遍了十二栏杆,说明词中人物凭眺之久长、心情之焦切。这一句不只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还写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接下来写凭栏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二月三月”,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行色苦愁人”句将人、景绾合,结出不胜离别之苦的词旨 ,并开启了下片的抒情。“行色”总括“晴碧”三句,即指芳草连天之景这一远行的象征。这种景象在伤离的愁人眼中看出,倍增苦痛,因为引起了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来咏物抒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 ,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此种不堪离愁之苦的感情再翻进一层。“疏雨滴黄昏”,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结尾“更特地忆王孙”,“更”与“那堪 ”呼应,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至此,确知词之主人公是思妇无疑。 她于当春之际,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她总是别情依依,离梦缠绕。

    此词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

    王国维说:“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人间词话》)说这三首词与冯延巳的《南乡子》,都是咏春草的杰作。

    春草无处不在,蔓延绵长,引人无限遐思,无穷想象。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蝶恋花》,借春草引发人生的感叹: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早春喷薄出的杏花,如今花瓣凋零,花蕊里面包裹着的小果子渐渐长大,青杏虽小,预示着春已渐渐老去。“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个“飞”,一个“绕”,眼前一切风景都在流动,亦幻亦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词人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词人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词人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静不下来。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情来解释,其实还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多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词人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词人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宋代诗人刘敞的《春草》,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春草绵绵不可名,

    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

    才入城门便不生。

    刘敞这首七绝运用比兴手法,借咏春草,寄寓他对一种人生品格的赞颂。诗人从春草中发现了足以陶冶与启迪人心的新鲜诗意,并能营造出独特的意象,把新鲜的诗意含蓄地表达出来,堪称宋诗中咏春草的佳篇。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抽荣”指抽芽。“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诗的前两句描写春草在乡野上旺盛生长的景象,无边无际、无名无誉的春草,在溪水边、在原野上发芽、生根,绵延生长,闲适自在,任意为家。它们不重花名,不以萱、兰等骄世同类自骄,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们看似*凡,却洋溢着生命本原的葱绿。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这些天涯海角处处家的春草,一进入“城门”的“车马繁华地”竟不再生长了!是何原因?“似嫌车马繁华地”!好一个“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门之内的原因——厌恶城门内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喧嚣,所以才决绝地拒绝在城内生存,更突显了春草的品格。知人论诗,品诗至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诗人的作为、品性。他借咏春草,表达自己厌恶官场、鄙弃世俗、乐于归隐、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南宋诗评家蔡正孙在《诗林广记》中说:“原父此诗,是将罗邺《赏春》诗意翻一转,真有唐人意度。”

    唐代诗人罗邺有一首《赏春》诗,是明说春风,实写春草,又转叹世态炎凉的。诗曰:

    芳草和烟暖更青,

    闭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

    唯有春风不世情。

    诗中说芳草不拘穷家僻巷的门庭冷落和皇苑贵府的要道显赫,一概“和烟暖更青”。“不世情”即不懂得人情世故,明说“春风不世情”,实则赞扬芳草的“不世情”,顺便也旁敲侧击了“人间事”的势利。与杜牧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一样抑人扬物,正慨叹人事之不正也。

    唐代诗人杜牧的《送隐者一绝》与罗诗主旨相似:

    无媒径路草萧萧,

    [阅读全文]...

2022-05-17 18:22:09
  • 春草刘敞古诗赏析(春草刘敞阅读答案)

  • 阅读
  • 《破冰》

    春草是一个始终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整天叫嚣着满腔热血,却一无所成的人。一个找不出任何褒义词可以夸奖的人。如果你非要问春雨“你有什么优点吗?”他一定会回答你“吹口哨算吗?”

    如此的一个人, 为什么还要写呢?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吗?还是有励志的心灵鸡汤?我想说没有,因为我只是想捏造一个如此的人,一条无为的烂命,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人,如果用悲剧形容他的命运,是不太恰当的,世界上悲惨的人不止他一个,而最悲惨的也不是他。以废物形容他这个人,觉得也不妥当,因为他至少还能干点什么,比起那些坐吃等死的人又多了一分坚持。

    春草憎恨自己的过往,恨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刻下的每一次年轮都让他感到羞耻,羞耻到想要杀了自己。

    他认为自己是一只迷路的鸽子,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也看不到家的影子。失落与孤独的他渴望光明,可他见到的光明是渺小的,除了指引他向前走,却没有照亮他脚下的路,于是疯狂的奔跑,就算脚下布满荆棘,就算是高山和河流,也没有停留,他害怕,害怕再也看不到这微末的光。然而一切都不是他渴望的那样,而是他越是害怕什么,就会来什么,生活并没有怜悯他,也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狠狠的抨击着他原本就不够坚强的心,使他感到茫然与绝望。

    他感慨万千,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他努力学*着用人们常说的热血之词安慰自己,最后他还是讨厌人们所谓的正能量,也正是因为被这所谓的正能量*着的心理作用,让他把所有的愤恨,不甘,苦恼,委屈都压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哪怕是咬破嘴,哪怕打掉牙,直到生活把他逼疯,直到再也忍不住。而我就是想讲述春草的抱怨,仇恨,劣根,自卑,阴暗,还有乞讨生活的饥不择食,还有渴望于活下去的贪生与怕死。

    春草说把人生比作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的,正如圣人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然而他却并不喜欢用圣人的言辞去表达他对生活的态度。比如有人对他说“你不成熟,也不爱自己。不努力,不坚持,不……”每当看到那些人伪善的眼神,还有教导口吻的大言不惭,他内心是抗拒的,愤怒的,他焦急的在内心组织所有能用的语言去解释,可他也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没有什么是可以拿出来去和别人辩解他们眼中的春草,所以春草最终放弃了解释。

    春草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理想不同,价值观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态度也不同等等,所以不可以在一个人生命结束以前,就被人胡乱点评,谁能说从一个人的外表,言行举止,还有所作所为,就能看穿这个人的一生,就能给这个人像是下了法院最后判决一样,说这人有罪。然而总是有人会站在自己的一面去点评别人的人生,拿别人的人生当做嘲讽的例子。这让他感到可笑,可笑那些道貌岸然。如果有人读到这里,要反问我“你在一开始评价了春草这个人,不也是可笑吗?”我会回答说“我就是春草,只是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所以取了一个代号“春草””。

    春草从心底里明白,就算是千言万语,也说不清,道不明,因为那些被谎言掩盖的真相,最终只有天知道。春草觉得自己之所以一直看不到黎明,是不敢于直面自己,直面过往,直面自己的错误。与其说面对任何人,不如去真正的了解自己。或许更多的不是改变,而是让自己长大。

    而这也是写《春草》第一篇的初衷,总是认为人生难免会犯下一些错,如果一味的如此安慰自己,注定会犯下更多的错,直至成为罪过。渴望救赎,直到所有的梦都醒了,才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把自己真正的拯救!

    [阅读全文]...

2022-06-11 21:16:45
  • 台城古诗翻译(台城韦庄最后两句赏析)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台 城

    朝代:唐 代 ‖ 作者:韦 庄

    原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注释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霏霏:细雨纷纷状。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刘禹锡《台城》);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了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江面烟雨迷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起句不正面描写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濒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的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既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茫惆怅。这就为下一句抒情做了准备。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粗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经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逐欢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的衰败灭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刘禹锡《台城》),但眼前这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有很深的感慨。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盛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他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两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容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借,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更加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此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的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采用了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

    韦 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阅读全文]...

2021-12-30 12:06:13
  • 赠刘景文古诗赏析

  • 秋天
  • 赠刘景文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赠刘景文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及注释】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阅读全文]...

2022-05-26 16:28:34
  • 潼关最后两句赏析

  •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潼关最后两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朝携宝货无人问,夜插金钗唯独行。

    2、明朝又过新安东,路上乞浆逢一翁。

    3、苍苍面带苔藓色,隐隐身藏蓬荻中。

    4、问翁本是何乡曲?底是寒天霜露宿?(「是」,项校作「事」。)

    5、老翁蹔起欲陈辞,却坐支颐仰天哭。

    6、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甸;

    7、岁种良田二百壥,年输户税三千[一六]万。

    8、小姑惯织褐絁袍,中妇能炊红忝饭。

    9、千度仓兮万丝[一七]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10、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

    11、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

    12、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13、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

    14、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

    15、朝饥[一八]山上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阅读全文]...

2021-11-29 18:43:23
  • 刘敞《微雨登城》全诗翻译赏析

  • 刘敞《微雨登城》全诗翻译赏析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译文] 深深浅浅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树;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出自] 北宋 刘敞 《微雨登城》其一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注释:

      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重楼:层楼。

      倚:依凭,依靠。

      城隅:城角。

      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译文:

      秋天,牛毛细雨在寒空中濛濛绵绵,时下时停,若有若无;我闲暇无事时,登上高高的城楼,斜靠在城楼一角,眺望远方秋雨中的山水景色。深深浅浅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树;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赏析: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阅读全文]...

2022-07-03 20:27:15
  • 宋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赏析

  • 宋词
  • 宋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赏析:

      这是一首当春怀人、盼望远人归来之作。较之表现同一题材的许多作品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写个人独居之苦闷,也没有写良人不归之怨恨,而是热情地呼唤远行在外的丈夫早日归来,一同度过春天的美好时光。小词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起首三句以白描笔法描绘早春景色,但又不同于一般地写景。“春到长门春草青”,直接袭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首句,暗寓幽闺独居之意。“长门”,汉代长安离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曾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妬。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薛词即借此事以写宫怨。易安将自己的居处比作长门,意在表明丈夫离家后的孤独。较之陈皇后,她此时虽然不是被弃,却同是幽居。“春草青”,字面的意思是说春天已经到来,阶前砌下的小草开始返青,隐含的意思则是春草已青而良人未归。《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暗用其意。“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言野梅只有少许嫩蕊初放,尚未遍开,而此时也正是赏梅的好时节。“些子”,犹言一些。以上三句突出写春色尚早,目的'是要引出歇拍呼唤远人归来“著意过今春”之意。如果“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青玉案》),也就不会有“著意过今春”的渴望。

      次三句写晨起品茶。宋人*惯将茶制成茶饼,有月团、凤团等数种,饮用时皆须先碾后煮。“碧云笼碾玉成尘”,写饮茶前的准备。“碧云”,以茶叶之颜色指代茶饼;亦可理解为茶笼上雕饰的花纹。“笼”,贮茶之具。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云:“(韩魏公)不甚喜茶,无精粗,共置一笼,每尽,即取碾。”“碾玉成尘”,言将茶饼碾成碎末,犹如碧玉之屑;“玉”亦谓茶之名贵。明冯时可《茶录》:“蔡君谟谓范文正公:《采茶歌》‘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绝品,色甚白,翠绿乃下者,请改为‘玉尘飞’、‘素涛起’,何如?”所叙之事可资参证。‘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写晓梦初醒,所梦之事犹残留在心,而香茗一杯,顿使人神志清爽,梦意尽消。“一瓯春”,犹一瓯春茶之省称。联系全词来看,“晓梦”似与怀人有关,然含而未露,颇耐人寻味。

      过后三句仍是写景,不过时间由清晓移到了黄昏。“花影压重门”,言梅花的姿影投射在重门之上显得很浓重。“花”,指上片所言之江梅。“重门”,一层一层的门。由此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来。“疏帘铺淡月”,言春月的清辉铺洒在窗帘上,显得很均匀。这两句词以对偶形式出之,匀齐中富于变化。按照*惯,“花影压重门”本应对以“淡月铺疏帘”,但在这里词人似乎有意将“淡月”和“疏帘”位置互换,一方面为了合于*仄,一方面也避免了雕饰之嫌。词本不同于律诗,是不必追求对仗的严谨工稳的。两句词生动地创造出初春月夜静谧幽美的境界,为全词精彩之笔;“压”、“铺”二字下得尤为精警,写出了词人对景物的特殊感受,令人不能不叹服易安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

      以上由春草返青写到江梅初绽,由花影压门写到淡月铺帘,中间更穿插以春晨早起,茶香驱梦,如此反反复复描写春天之美好,终于逼出了歇拍三句:“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东君”,谓春日、春天之神。农历遇闰年,常有重春现象。据《金石录后序》可知,易安婚后,明诚或因负笈远行,或因异地为官,每与易安分别。丈夫常年在外,如今算来,已有两年三个春天没有在家里度过了。因此词人急切地呼唤道:请你立刻回来吧,让我们一同倍加珍惜地度过今春这大好时光!三句词卒章显志,为一篇结穴。这一结尾,感情的激流直泻而下,心底的情话冲口而出,把全词的抒情有力地推向了高潮。

    [阅读全文]...

2021-11-28 20:59:17
  • 关于春草的诗句古诗

  • 春天,世界
  •   春天到了!世界万物到苏醒了,小草也发芽了,它率先成为春天的美景。

      关于春草的诗句

      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唐 孟郊)

      6 春风骋巧如剪刀,先栽杨柳后杏桃。(宋 梅尧臣)

      7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8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9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宋 杨万里)

      1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5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16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17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

      18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9 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

      20 草木虽无情。 因依尚可生。

      21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2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24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6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7 鸟衔野田草。 误入枯桑里。

      28 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

      29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3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春草的古诗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阅读全文]...

2022-04-28 07:59:56
  • 问刘十九古诗赏析(古诗问刘十九译文赏析)

  •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及注释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意译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注释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赏析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

    “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

    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这首五绝小诗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饮酒气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写得韵味无穷,同时,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和刘十九的深厚情谊。我们可以想象,刘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诗后,定然是立刻欣然而来,两人痛快畅饮,也许此时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又余味无穷。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阅读全文]...

2022-03-19 10:59:01
  • 两句带有雪的小学诗句赏析

  • 小学
  • 两句带有雪的小学诗句赏析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6、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7、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8、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11、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14、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15、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1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7、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18、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21、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观雪》

      22、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3、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2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28、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0、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白朴《天净沙·冬》

      31、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32、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33、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34、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35、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李咸用《大雪歌》

      3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37、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3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9、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40、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43、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范成大《雪后雨作》

      4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44、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阅读全文]...

2022-02-02 16:55:20
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 句子
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 语录
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 说说
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 名言
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 诗词
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 祝福
春草刘敞古诗后两句的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