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上册物理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二上册物理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二上册物理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抛运动可以看作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四、教学用具:
*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这个问题。
(一)*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抛运动的特点
(1)从受力情况看: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做*抛运动的物体,在水*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
(二)、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方向飞出,做*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三)、*抛运动的规律
1、抛出后t秒末的速度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
水*分速度:Vx=V0
竖直分速度:Vy=gt
合速度:
2、*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
水*位移:x=V0t
竖直位移:
合位移:
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四)例题分析
例1.如图(结合课件),树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对准它,为了逃脱即将来临的厄运,它想让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离树枝的瞬间子弹恰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逃脱厄运吗?
答:不能。因子弹和松鼠在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总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弹的射程内,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难逃。
例2.一艘敌舰正以V1=12m/s的速度逃跑,飞机在320m高空以V2=105m/s的'速度同向追击。为击中敌舰,应提前投弹。求飞机投弹时,沿水*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多大?若投弹后飞机仍以原速度飞行,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与敌舰的位置关系如何?
解:用多媒体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例题解答——书写解题过程。
飞机投弹时,沿水*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位744m,由于飞机和炸弹在水*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在敌舰正上方。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1、*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面镜上的光经*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3、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4、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5、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7、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面)。
漫反射:*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9、*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0、*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2、*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面镜成像(3)潜望镜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①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24分)
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数据的估计,其中最接*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N
B.初中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1.8kg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
D.古剑山山顶的大气压大约是1.2×105 Pa
2、如图是女子网球亚洲“一姐”李娜在比赛中的情景,以下有关网球比赛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球后,由于网球受惯性力的作用,网球能继续向前飞行
B.发球时,球拍对网球的力大于网球对球拍的力,所以球被击出
C.回球时,网球的动能转化为球拍的弹性势能,所以只有球拍会变形
D.发球时,球拍方向不同,球的运动方向就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汽车在*直公路上加速行驶时说法正确的是 ( )
A.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衡力
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 力是相互作用力
C.汽车的牵引力与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衡力
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4.对于地震救灾行动中,飞机在同一高度匀速行驶向地面投放物资时 (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菜刀钝了在磨石上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压强
B.我们能用吸管把瓶中的汽水吸到嘴里,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C.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开瓶器开瓶盖,瓶起子是一个费力的杠杆
D.高压锅是利用增大压强降低沸点的原理尽快煮熟食物的
6.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 杠杆的是( )
7.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和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η分别是( )
A.W有=500J,η=62.5% B.W有=500J,η=80%
C.W有=800J,η=62.5% D.W有=800J,η=80%
8、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
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
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
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
B.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N
C.石料的重力是1400N
D.石料完全浸没水后钢绳的拉力为900N
二、填空 题:(每空1分,共12分)
9、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火车的地方气体流速大,压强__________。
10、在*航母上,一部分飞机起飞执行任务后,船受到的浮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船身会________ (填“上浮”、“不变”或“下沉”)。
11、如图船闸中,仅阀门A打开,上游和闸室组成 _____;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__.
12、把底面积为4×10-2m2 ,重为100g装有水深为10cm的杯子放在水*桌面上,如图所示,水对杯底的压强为_________Pa.水对杯底的压力为 ;若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2Kg,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g取10N/kg)
13、赛龙舟是我国端午传统*俗(如图所示).其实赛龙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根据赛龙舟的情景,参照示例找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船由静止变为运动;
物理知识:力是改变物件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理现象: ;
物理知识:
14、(1)作出物体在斜面上所受重力G;(2)作出把物体拗动的最小动力F1
三、实验题 :(15题 4分,16题5分,17题分6,18题7分,共22分)
15、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应该__________拉动物块,如图所示三次实验.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有关;比较_____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此实验在测量摩擦力大小运用到的知识是_________ __。
16、上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物理学*方法
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整理好学*资料
学*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资料的分类包括练*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机械能知识点
1、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
4、势能和动能的关系:动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8分)
1.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靠空气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 相似。
2.太阳光斜射到*静的水面上,将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看见水底的石头变浅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的缘故。坐在电影院里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清银幕上的图像,这是因为射向银幕上的光发生了 反射的缘故。
3.水*桌面上放着一块*面镜,一只小球沿桌面向*面
镜滚去,结果人从*面镜中观察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下
运动的,由此可知,*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是________度;
如图1所示是小明手拿时钟站在*面镜前,时钟在*面镜中
的像,则时钟指示的时间是________。
4. 透过滴在玻璃台板上的水滴看过去,可以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 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
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___ __射后形成一个放
大的 像(填“实”或“虚”)。
5.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
图象,从图中可看出 物质是晶体,
物质是非晶体。
6.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霜花,它在窗的
(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是 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 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 的结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7.如图3所示,A、B是两个绝缘金属球,A球带负电,B球带
正电, 现用一根铝线将两球连接起来,则铝线中的电流
方向是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方向是 。
8. 如图4所示的电流表,当导线连接“+”和“3”接
线柱时,表的示数是 A;当导线接“+”和
“0.6”接线柱时表的示数是 A。
9.家庭安装电路时,在电线接头处都要包上黑胶布,
这是因为黑胶布是 体,能够防止人们由于
不慎接触导线金属部分后发生 事故。
10.城市中的路灯是 联在一起的;家庭中的
用电器都是 联在一起的;圣诞树上使用
的“满天星”小彩灯串儿是 联的。
11.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若使电灯L1与L2串联,
应闭合开关 ;若使电灯L1与L2并联,
则应闭合开关 ;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以免损坏电源。
得分
二、选择题(12~17单选,每题2分, 18~21多选,每题3 分,共24分。对于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12.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13.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6所示。当光屏上的点由 移到 时,表示液面: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14.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此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15.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
A.水蒸气比开水热
B.水蒸气容易将温度传递给被烫的物体
C.水蒸气液化还要放出一部分热量
D.其实两种情况烫伤一样厉害
【教学目标】
1、学*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
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的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 教师示范法 合作交流法
【学*方法】
圈点批注法 交流合作法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放音乐
师生问好。可以灵活变化。老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同学们请坐下。老师请坐下。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吧。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目标是
1、 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 品析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辨别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3、 理清说明的条理。
4、 发现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这节课的学*口号是“我参与,我快乐。”希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中得到快乐。
二)、我们来检测一下预*情况,请大家积极举手抢答。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给课文换一个*实的标题。并结合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总结技巧:抓文章的关键语句,准确归纳。
草长莺飞,等大自然的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叫做物候。看来,文章的标题巧妙点出了说明的对象。
2、速读课文,按照提示划分文章结构,在各小题后括号内填写段落序号。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三部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学生依次回答。刚才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接下来,让我们根据问题,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迅速抢答。看四大组同学,哪一组表现优秀。
3、 速读,抢答。
注意要抓住关键语句来找答案。
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你回答的这样准确,有窍门吗,对,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是
⑴ 、准确的区分结构层次
⑵ 、找出关键句、词语
⑶ 、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⑷ 、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均快慢
D、*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课 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课 时】1学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实验方法>
(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
(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
<实验可行性讨论>、
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
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F与q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
(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实验具体操作>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得出库仑定律>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20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30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
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我就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
我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很惹人喜爱。我四肢较短,行动缓慢,毛茸茸的面孔上嵌着一对乌黑民亮的眼睛,再加上一身墨黑墨黑的毛,更显得美丽可爱。
我很喜欢在*坦的地面上悠闲地散步,愉快地玩耍。有时抬头望望人们,有时却低着头,好像在寻找什么,又像在思索什么。当我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筋斗,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我睡觉时,腹部朝天。有时,我用前爪轻轻拍着肚子。有时,我两脚一蹬,就翻了个身,别以为我睡醒了,其实我还在睡。我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手揉揉惺忪的眼睛,好奇地望了人们,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了下来,好像要清醒一下头脑似的。
我吃东西时,总是直着身子盘腿而坐,前爪抓住鲜嫩的竹叶往嘴里送。我爱吃鲜嫩的竹叶、竹茎,还有牛奶和鸡蛋。
我吃饱了,还得喝口水润润喉咙。我来到水池边,伏下身子,双手靠着池边,低下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看我那副模样,真使人发笑。
我是世界上的珍贵动物,是动物园中的宠儿。我的一举一动,给成千上万的游人增添了乐趣。
如梦的季节,似一首隽永的诗篇,流淌着浓郁的馨香。只是尽那边,风景正好。——题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初春,路旁萦绕着生命活跃的气息,飞扬的歌声迈着绚丽的舞步,铺落着细碎的阳光。微风轻柔地漫步在田间溪畔,又钻入杏花林中,看一眼粉白,叹几声红尘。又有早春的游人,穿行于杏林,纷扬的杏花如翩跹的蝶儿,落一地的杏花雨,踏一地的轻云。早春的风挟着清香的泥土气息,裹着柳树冒失的清新,轻柔地吹拂柳树下行人的脸颊,风中,柳树婀娜飘动着翩翩倩影。阳光大朵大朵地绽放着,只为早春点缀几笔灿烂的色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静谧的小池塘畔葱葱郁郁,芳草萋萋,白云流淌,池中挤挤挨挨挺立着碧绿的荷叶,舞动着倾城之莲,灿若云霞,沾染着独到的清香,幽幽沁人心脾,那是沉默如斯的粉。浅唱,清风应和,池央,池畔,撑起的绿色莲伞,挡风遮雨,撑起一方小小粉色的天空,不知何时而来的水柱快乐地散落在浑圆的荷叶上,一池的荷花宛若飘动轻纱的舞毯翩起。风止时,又似亭亭玉立的倩女掩面,水的灵秀更增添了荷花的活力。静伫池畔,心中只剩下无穷碧的莲叶和那别样红的荷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夕阳西下,日薄西山,满山绯红,山与天相接处亦如绽开的海棠红得火热。鸟归山林,夕阳的余晖披散着、点缀着流云朵朵,亦如锦色彩衣置放于天边。山间落叶铺满山道小径,曲径通幽处,路林尽处亦是火红一片,拥抱晚秋之色的枫林。山那边,层林尽染,只是满眼的红、满眼的热。这火红的枫叶更显山林的寂静之美,为何有人于此抒其“离人眼中血”的悲壮萎凄之感呢?火一样的枫林燃烧着,缭绕着,燃遍秋色,燃遍着浩然的夕阳西下。火红的日,更显秋之霜叶,热情地红着,红遍山岗。
诗情万载,承万物之灵丽,叹世间之美景。
尽那边,风景独好。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自家屋后种了一大片的玉米。
收获的日子一天天地临*了。
一天,一棵颗粒饱满又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采摘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掰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一颗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它。
收获的日子终于到了,老婆婆来到它的身边,只是看了看这颗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摘走它。
“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太好,没注意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颗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道。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它的玉米,唯独没有摘走这颗自以为是的玉米。
……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长得最差的一颗玉米,要不然怎么不会把我摘走呢?”就这样,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它有些绝望了。
有一天,老婆婆来到了它的身边,用柔和的目光瞧着它,自言自语地说“这可是今年长得最好的一颗玉米啊!用它作种子,明年的玉米收成一定会比今年好!”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婆婆以前不摘它的用意。正当这样想着的时候,这颗荣获殊荣的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掰了下来……
相信自己,但有时候也要有耐心和韧心的。
我打了很久的哈欠,放下沉重的语文书,揉了揉疲惫的眼睛,把头转向窗外。心里豁然开朗,同样的感觉,不同的风景。
春天的空气里带着一丝湿润的泥土芬芳,清晨的一场烟雨唤醒了沉睡了一冬的灵魂。
于是我在森林里,在胡同里,在田野里走着,让柔和的晨风仔细梳理我杂乱无章的思绪。亲吻我的头发,仿佛吹起了青杨。对,青杨!看岸边的青杨——“淡绿色,却是黄色,像两只闪烁的眼睛,看着新鲜的世界,在做梦……”我忍不住念叨。
春天的早晨,我仿佛游遍了整个春天。我轻轻的说,“向前看,向前看,”
蓝天很蓝,几乎是透明的,躺在草坪上看着,看着,在幻觉中,我在温柔地看着一个纯情的长发姑娘,在说春天,在说自己的心......
好像春天刚到,一眨眼就过去了。夏天,这个热情的女孩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她的印象中非常美丽......
黄昏的微风拂晓,我独自来到了去年夏天去过的荷塘。月光下越来越神秘,粉莲锋利,洒着银光。“小河又尖又尖,已经倒立了。”
去年夏天去渡口的时候,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沉的,周围的空气令人窒息。我躲在船里,看到大颗大颗的雨珠打在船上。到了河边,船舱天篷也响了,雨水打在船上,打在船舱上,打湿了我的裙子。但是,我真的体验到了“乌云翻墨不盖山,白雨跳舟”的景观。阴郁的心情渐渐明朗,我笑着让雨滴打我。
生活中不是到处都有中文吗?我笑着看完了这一切......
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让我面壁参禅,却无法悟得人生的真谛。只能日有所进,却做不到至善至美。
你将诗意开垦为田园。陶渊明的采菊饮酒渲染了朦胧的南山,陆游的铁马冰河惊醒了故园睡梦,晏殊的独自徘徊勾勒了小园香径,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又上心头。
疏夜挂萧桐之夜,尽枯枝不可栖的寒鸦,勾起了你的惆怅。屡试不第之时,冲天香陈的菊花,激起了你的豪情,灯火阑珊之处,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让你愤慨,你便悄然隐去,今人惋惜。蓦然回首,你与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共饮,忧进忧退,何时而乐?你与他一同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
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赏禅房花木深,行至水穷处时,方知秋思落谁家。你操纵文人墨客,让他们为你悲愁为你欢喜。
故园安在,却养育匈奴。郁孤台下,你让辛弃疾哀婉地彷徨,泪水滴下,声声溅血,滴滴忧国。回想醉里挑灯看剑,却见游园惊梦。醒来鬓发已白,只能到楼上长叹“天凉好个秋”。
于是,遥望长安,可惜山挡我。只能将满腔热血寄托明月,字字珠玑,化为月光洒下。你便让他了却一生。
你赋予李白才华,让他步入诗坛便使文人墨客无颜色。你让他名声大振,叱咤文坛。让他扶摇直上几万里,一人独居巅峰处。可是你让他的才华淹没在开元后期,只能怀才不遇。于是,去流放江南,过三峡蜀山。诗赋赤壁,歌咏三峡,让他在自然中成长为千里马。让他远离世俗,跳出歌功颂德的圈子,满身酒气纵横诗坛。你让他超凡脱俗。
我还在悟:也许,没有至善,日有所进才是真的完美。在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你告诉我你的名字叫语文。洗去了浮华,留下了精华。精彩的你,如雨后梧桐,引凤凰栖息。用眼睛读你,读你的山光水色;用心灵读你,读你的清风明月,用一生读你,你的禅理永远迷人。
读不尽的精彩语文!
—一位*凡的人。但是她却拥有不*凡的心。或许,在大家心中“老师”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她们却拥有伟大的精神!
我的语文老师姓张,她与我们相处了一年,她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优秀口才和*等宽容的心。
张老师不只教我们语文,还教我们做人,在我们心中她不只是我的语文老师,她还是我的榜样。以前的我在台上说话就紧张,后来到了中学是张老师给了我们机会在每次课前都进行进行讲故事活动,训练我们的能力。然而我更喜欢的是每次讲成语结束后老师的总结,那时我真的很佩服老师,每次都能对故事进行联想,与我们的生活,学*紧密的联系,不时还夹杂些名人名言,古诗宋词,再加上她那抑扬顿挫的语调,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渐渐的,我的说话能力也有了提高。
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还算优秀,所以我也对语文稍稍的有了忽视。就在上周五,我犯下了自以为小的错误—少写作业。可想而知,周一中午我被叫到了办公室,老师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这是我第一次没完成作业而被语文老师叫到办公室,心里当然很不是滋味。再加上老师颇带讽刺的训斥心中更是一阵不满:不就是忘了写吗?我又不是故意的!后来老师给了我支笔,让我在办公室补完。在写作业过程中,我的内心很复杂,其实这么几个问题,老师完全可以让可代表找我让我补上的,打她却没这么做,而是“亲自出马”,没有因为我是班委而“通融”一下。我渐渐地想通了,其实,老师是爱我,在乎我才这么做的,它对每一位同学都是*等的,从来都不偏向谁,我们不能辜负老师的一番苦心,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们,要让我们成才,让我们成长!
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她给我们的爱是无限的,我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接受着无限的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冬日的早晨,寒风瑟瑟,尽管金色的阳光把温暖的光辉洒向大地,但仍不失冬季寒冷的威严。就在这样的冬季里,我们的操场上热闹非凡,老师们充分利用场地与环境,以游乐园为主题,吸引着孩子们在玩耍中锻炼自己,强身体健。跑步、跨跳、投蓝、跳绳、拍球——一个个体锻项目中活跃着勇敢自信不畏寒冷的孩子。
走*孩子,你能看到孩子们的相互嬉笑和玩耍。有的孩子骑着“小鹿”,蹦蹦跳跳,还不时地和朋友打招呼;有的孩子小心地爬着“球门山”,钻过滚筒,在老师的鼓励下,走着勇敢者的道路;有的孩子跨栏,投篮,在挑战姚明和刘翔,大有欲与体坛明星一试高下的勇气。另外,我们中二班的孩子们还忙着练*拍球,几个、十个、十个,甚至一百多个,每天把自己的拍球成绩刷新!与此同时,接*老师,你能听到老师们的声声关爱与叮咛:“注意安全,保护自己”;“活动量增大了,别忘了脱件衣服”;“出汗了,老师备有干毛巾,拿着擦擦吧”!在其乐融融的冬锻活动中让人体会到同伴间、师生间的亲密交流。
喜欢锻炼,坚持锻炼。面对严寒,经受冬锻考验的孩子全然不怕!在这个冬季里,运动已成为孩子们的一大爱好!冬锻让孩子们在严寒中获得快乐与更多——在共融的体锻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到;运动必须持之以恒,努力才能获得提高,锻炼更能让自己变得意志坚强、体魄强健。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教案上册
初二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教案范本
初二上册地理教案
初二上册生物教案
初二下物理教案
历史初二上册教案
初二上册政治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
物理教案初二下册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
高二物理教案
必修二物理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作文
初三上册物理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初二上册生物教学反思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1000字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2000字
初二上册语文演讲稿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2500字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800字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700字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1500字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高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册语文范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