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的诗句

关于沧海一粟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沧海一粟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沧海一粟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沧海一粟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5) 语录(7) 说说(24) 名言(1) 诗词(58) 祝福(1) 心语(3k+)

  • 沧海一栗造句,用沧海一粟写一句话

  • 沧海,一句话
  • 1、此外,亿美元也只是沧海一粟

    2、人生如沧海一栗但求无怨无悔

    3、也可意想广阔天空人间万象山水园林乡村野趣心往神驰人身犹如沧海一栗何必患得患失庸人自扰?达次境界就会精神振奋如释重负

    4、目前,海世在投资浪潮中只是沧海一粟,需要以坚定的决心迎接机遇与挑战

    5、学海浩瀚,我所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6、每个人在天地间都如沧海一粟,怎能骄傲自大?

    7、成千上万的*人把自制的音频和视频上传到网上共享,"后舍男孩"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8、个人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9、千军万军面前千骑只似沧海一粟厮杀了片刻己是片甲不存

    10、尽管如此,在万亿日圆已发行日本国债的汪洋大海中,这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日本国债有%是由日本国内投资者持有

    11、虽然在您无数的神迹中,他的故事就像沧海一粟般显得这么微不足道,但对我而言,却意义重大

    12、芸芸众生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

    13、海上无风三尺浪这句老话国人是对的晴朗的天空并没有风可是越向海里驶去浪越大王龙曾经领悟大海的力量看到这大浪原来自己领悟的不过是沧海一栗

    14、只是,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其它可能支撑生命存活的星球仍是无止境的

    15、这实在只是沧海一粟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预计,到明年月,他们必须为万津巴布韦人提供必需品

    16、在这茫茫大海中,我才深切领略到沧海一粟的渺小靶觉

    17、山再高,没有跨越巅峰的雄心高;天再大,没有自由翱翔的梦想大;地再广,没有包容天下的心胸广人生如微尘,似沧海一栗,仍能驰骋于无限之疆土!

    18、但即便这份报道属实,亿元的资金也只是沧海一粟

    19、对整个宇宙来说,人正如沧海一粟,有何好自大?

    20、虽然这次活动在宇宙的永恒里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我深信,爱的种子已经深植在印度人民的灵魂里

    21、和无限的宇宙相比,我们只是沧海一粟

    22、*几年,关于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火山产生的温室气体相比只是沧海一粟的争论在坊间已被炒得沸沸扬扬

    23、一个人寄居于天地间,犹如沧海一粟,真是渺小访很

    24、比起我们的需要量来说,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25、而市委*记率队在第一农贸市场扫街也是沧海一栗”

    26、一点一点地,我们建立起这样一幅图景我们以及我们的地球只不过是宇宙瀚海星云中的沧海一粟

    27、豪威尔先生卖一辆辛劳斯莱斯汽车的钱和他的年薪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28、我们知道,在这一方面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29、网友沧海一栗”在*之声国防时空”官方微博上留言林院士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网友蔡二杰”说希望活着的人能延续林院士的精神

    30、然而这回归后的年在香港漫长的历史中实在只是沧海一栗

    31、对于世界而言,你或许只是一个人,一份沧海一粟;但对于我,你却是整个世界……

    32、我们个人做出的任何成绩和伟大的革命事业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33、虽然日本在公司治理经济开发去管制化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改革,但这只是沧海一粟

    34、赞赏之余,回望田野,却又见天黄地老,山高水长,有沧海一粟自惭形秽之感学无止境,前程尚远让我们师生共勉,一路走好

    35、地球虽大,但从整个宇宙来看就像沧海一粟般的微小

    36、个人的成绩在整个社会建设中只是沧海一粟

    37、测试每一个化合物将是巨大而非常昂贵的工作——考虑到传统药物的数量,这是沧海一粟

    38、哪怕只是沧海一粟,爱人眼里你就是全部

    39、茫茫然的方向,错肩人交错成恍惚的梦,我是最仓惶的呐喊,彼岸还是浮木,千钧一发还是沧海一栗,我只知道除了闯,别无选择

    40、从时间来看,人是百代过客;从空间来看,人像沧海一粟

    41、我不必告诉你有关信息的混乱,这封不实邮件不过是信息垃圾的沧海一粟罢了,而且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沦陷

    42、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不过只是沧海一粟

    43、我们干部同志要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

    44、MTV稍微有规律地定期提供一些音乐下载,虽然少得沧海一粟,但依然是免费的

    45、笔者知晓,本文只是众多小班教学研究中的沧海一粟,但仍希望其能为当前的小班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贡献一点思索一点启迪,让上海的小学生在小班教学”中快乐地成长

    46、在这茫茫大海中,我才深切领略到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觉

    47、对整个宇宙来说,人正如沧海一粟,有何好自大?

    48、一个人寄居于天地间,犹如沧海一粟,真是渺小得很

    49、然而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如今全世界估计每年约有亿人感染登革热

    50、每个人在天地间都如沧海一粟,怎能骄傲自大?

    51、当你站在王府井大街看着周围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你也许会觉得你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阅读全文]...

2022-07-08 09:23:09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爱情美文

  • 爱情,沧海,文学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爱情美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爱情美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忽然想到《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看着场外凋零的黄叶,光秃秃的枝干不禁让我联想。

      人生苦短,时光流逝,窗外秋风吹过,感到阵阵凉意。秋天来了,秋天代表着生命的终结,代表我爱情的破灭。转眼间,我们也进入高三了,高三很低调,现在我已经*惯了,*惯了那种气氛,*惯了那种失望,当我在题海中蜉蝣时,你却离我而去!

      高三,分手!

      分手,高三!

      *惯了伤痛,*惯了没有你的生活,独自走路,单身听歌,我要*惯少了你的生活!我要*惯孤独!我麻木了,我失望了!

      世态变迁,百转峰回,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失去你我很伤心,心中很压抑,很苦恼!曾经的海誓山盟,原来说变就变,看着你和别人在一起我真的很心痛!我不要你需要的时候记着我!只要你能亲亲的对我说曾经爱过我!

      独自漫步在悠长的小路上,我听到蝈蝈的叫声,感到异常的心烦与刺耳,不能再忍受。我嫌不够我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我应该保持乐观,可这萧瑟的秋风吹着,让我久久不能*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易水的寒冷,无边的萧条,满地的黄叶,突然间,还有光秃秃的'树干发出吱吱的响声。

      那一天,我们恋爱了,那个明媚的春天。

      那一天,我们分手了,那个萧瑟的秋天。

      “分手吧,今后各走个的,你也高三了,我不打扰你了!”

      “至少还可以做朋友吧,不至于这么绝情吧!”

      “再见!”

      “不,是不见!”“记清楚,是不见!”

      我惊愕了,久久的站在那里!这时候秋雨开始下了,她细而密,夹杂这秋风,吹过*静的湖面,不禁泛起点点的涟漪。一场秋雨一场寒啊!秋雨一下就是几天,地上满是积水,同时有夹杂这些泛黄的树叶,踩上去吱吱作响,正让人不忍!秋雨如丝(思),颦白了眉!看着远处的情侣,时而打打闹闹,时而说说笑笑。可是在这异常的天气里我却高想不起来。是谁在演绎这段悲伤?秋,是秋!

      大限将至,命不久矣。呜呼!秋,万物之终结,命运之沦殇,这个季节我丢了我的爱情,这个季节我很悲伤,今天我很难过,逢秋悲寂寥啊!

    [阅读全文]...

2022-02-02 19:54:31
  • 沧海一栗造句,用沧海一粟写一句话

  • 经典
  • 1、此外,亿美元也只是沧海一粟

    2、人生如沧海一栗但求无怨无悔

    3、也可意想广阔天空人间万象山水园林乡村野趣心往神驰人身犹如沧海一栗何必患得患失庸人自扰?达次境界就会精神振奋如释重负

    4、目前,海世在投资浪潮中只是沧海一粟,需要以坚定的决心迎接机遇与挑战

    5、学海浩瀚,我所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6、每个人在天地间都如沧海一粟,怎能骄傲自大?

    7、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把自制的音频和视频上传到网上共享,"后舍男孩"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8、个人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9、千军万军面前千骑只似沧海一粟厮杀了片刻己是片甲不存

    10、尽管如此,在万亿日圆已发行日本国债的汪洋大海中,这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日本国债有%是由日本国内投资者持有

    11、虽然在您无数的神迹中,他的故事就像沧海一粟般显得这么微不足道,但对我而言,却意义重大

    12、芸芸众生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

    13、海上无风三尺浪这句老话国人是对的晴朗的天空并没有风可是越向海里驶去浪越大王龙曾经领悟大海的力量看到这大浪原来自己领悟的不过是沧海一栗

    14、只是,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其它可能支撑生命存活的星球仍是无止境的

    15、这实在只是沧海一粟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预计,到明年月,他们必须为万津巴布韦人提供必需品

    16、在这茫茫大海中,我才深切领略到沧海一粟的渺小靶觉

    17、山再高,没有跨越巅峰的雄心高;天再大,没有自由翱翔的梦想大;地再广,没有包容天下的心胸广人生如微尘,似沧海一栗,仍能驰骋于无限之疆土!

    18、但即便这份报道属实,亿元的资金也只是沧海一粟

    19、对整个宇宙来说,人正如沧海一粟,有何好自大?

    20、虽然这次活动在宇宙的永恒里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我深信,爱的种子已经深植在印度人民的灵魂里

    21、和无限的宇宙相比,我们只是沧海一粟

    22、*几年,关于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火山产生的温室气体相比只是沧海一粟的争论在坊间已被炒得沸沸扬扬

    23、一个人寄居于天地间,犹如沧海一粟,真是渺小访很

    24、比起我们的需要量来说,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25、而市委*记率队在第一农贸市场扫街也是沧海一栗”

    26、一点一点地,我们建立起这样一幅图景我们以及我们的地球只不过是宇宙瀚海星云中的沧海一粟

    27、豪威尔先生卖一辆辛劳斯莱斯汽车的钱和他的年薪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28、我们知道,在这一方面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29、网友沧海一栗”在中国之声国防时空”官方微博上留言林院士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网友蔡二杰”说希望活着的人能延续林院士的精神

    30、然而这回归后的年在香港漫长的历史中实在只是沧海一栗

    31、对于世界而言,你或许只是一个人,一份沧海一粟;但对于我,你却是整个世界……

    32、我们个人做出的任何成绩和伟大的革命事业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33、虽然日本在公司治理经济开发去管制化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改革,但这只是沧海一粟

    34、赞赏之余,回望田野,却又见天黄地老,山高水长,有沧海一粟自惭形秽之感学无止境,前程尚远让我们师生共勉,一路走好

    35、地球虽大,但从整个宇宙来看就像沧海一粟般的微小

    36、个人的成绩在整个社会建设中只是沧海一粟

    37、测试每一个化合物将是巨大而非常昂贵的工作——考虑到传统药物的数量,这是沧海一粟

    38、哪怕只是沧海一粟,爱人眼里你就是全部

    39、茫茫然的方向,错肩人交错成恍惚的梦,我是最仓惶的呐喊,彼岸还是浮木,千钧一发还是沧海一栗,我只知道除了闯,别无选择

    40、从时间来看,人是百代过客;从空间来看,人像沧海一粟

    41、我不必告诉你有关信息的混乱,这封不实邮件不过是信息垃圾的沧海一粟罢了,而且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沦陷

    42、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不过只是沧海一粟

    43、我们干部同志要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

    44、MTV稍微有规律地定期提供一些音乐下载,虽然少得沧海一粟,但依然是免费的

    45、笔者知晓,本文只是众多小班教学研究中的沧海一粟,但仍希望其能为当前的小班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贡献一点思索一点启迪,让上海的小学生在小班教学”中快乐地成长

    46、在这茫茫大海中,我才深切领略到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觉

    47、对整个宇宙来说,人正如沧海一粟,有何好自大?

    48、一个人寄居于天地间,犹如沧海一粟,真是渺小得很

    49、然而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如今全世界估计每年约有亿人感染登革热

    50、每个人在天地间都如沧海一粟,怎能骄傲自大?

    51、当你站在王府井大街看着周围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你也许会觉得你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阅读全文]...

2022-06-30 22:08:05
  • 观沧海的诗句有哪些(观沧海最有名的诗句)

  •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所以重点表现曹操的奸诈,写了好多他干的坏事。但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完全被小说牵着鼻子走。事实上,曹操不仅有“奸”的一面,更有“雄”的一面。雄在哪里呢?除了统一中原,为魏国开基之外,曹操还是个文化英雄。曹操是古代所有帝王之中写诗水*最高的。他不光自己写诗好,还带出了两个好儿子——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合称“三曹”。后世只有北宋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可以相媲美。这还不够,曹操还把当时一批最了不起的文人都团结在自己身边,共同创造出一种既雄壮又爽朗的写作风格。因为当时还是汉献帝时代,年号“建安”,所以,后世就把这种慷慨雄壮的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从此之后,有没有风骨,也就成了我们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曹操既是一代政治家,又是一代文宗,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不多见。说完作者,再说诗题。这首诗,我们现在一般叫它《观沧海》,但事实上,把标题说全了,应该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也是一篇乐府诗。

    所谓“步出夏门行”,其实是一个乐府的老题目,相当于我们之前讲过的《长歌行》,只不过《长歌行》是五言,而《步出夏门行》是四言。曹操借这个老题目来填新词,一共填了四章,这首《观沧海》是第一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huán),得胜回师,途经碣(jié)石山,登高观海,不禁感慨万千。将这番见闻和感慨熔铸成诗句,于是有了这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首先来看一个名词——沧海。所谓沧海,泛指大海。大海为什么叫沧海呢?这就涉及“沧”字的来历了。“沧”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当然和水相关。右边的“仓”字,既代表读音,也有意义。所谓仓就是粮仓,粮仓旁边加上水,就是物产丰富的大海。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大海是深沉的蓝色,也就是苍青色的。所以,后来“沧”又有一个含义,就是指苍青色。这样一来,所谓沧海,既可以解释成大海,也可以解释成苍青色的大海。

    其次来看一个形容词——澹澹。澹澹是三点水旁,仍然和水相关,是水波摇动的样子。再次来看一个象声词——萧瑟。澹澹形容水,萧瑟形容风,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既然是秋风扫落叶,这声音自然带着点儿肃杀的气息,所以萧瑟也是形容词,表示肃杀。最后来看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其实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结尾,而是一句套话,好多乐府诗的结尾都这样写,意思就是说,我太荣幸了,给大家唱首歌吧。

    知道了这些知识点,这首诗就不难翻译了: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去看那苍茫的大海。

    大海是多么浩荡,山岛也巍峨高耸。

    山上林木茂密,百草郁郁葱葱。

    秋风吹动着树木,也让大海波翻浪涌。

    日月交替运行,好像就从大海里出生。

    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从大海中升腾。

    我是多么幸运,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心情。

    先看结构。这首诗可以分成三部分。前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第一部分,算是整首诗的写作由头。中间十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主体内容,也是第二部分,写登临之后看到的风景。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结尾,也就是第三部分。从结构安排可以看出来,这首诗的重头戏在中间部分。这部分写得极其雄壮,可以概括成三大好处。

    第一,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大海。我们是农业民族,不常在海里活动。所以古代诗人很少直接写到海,即使写也是把它当成边界、当成尽头来看待。比如,我们之前讲《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海并不是诗人关注的主体,诗人只是想说,河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有一种,虽然也写海,但海只算是一个背景。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望月怀远》),诗人关注的主体是明月,海只是衬托明月的一块大幕布而已。

    但是,这首《观沧海》不一样,海就是他要写的主要内容。他对大海,有三处形容:其一,“水何澹澹”;其二,“洪波涌起”;其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形容什么?形容海面的宽广和*静,这是大海的常态。大海*时是*静的,但是一旦秋风吹起,它又是那么波涛汹涌。“洪波涌起”,这是多么动荡不定、深不可测的大海呀。“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这还是人们日常能够看得到的大海。但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不一样了,它不是真实的大海,而是曹操想象出来的大海。大海如此辽阔,如此深邃,是不是日月星辰都是从这里升起,又降落到这里呢?这个想象可不一般,它让大海和天空,和天体都连在一起,大得无边无际,气吞宇宙。就算是没有见过海的人,看到这首诗,也能感受到海的气势了。

    第二,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秋天。古代诗人感情丰富,听见秋风就想到落叶,进而想到青春易逝,红颜暗老,这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本来,伤春悲秋,属于人生常态,但是这首诗却不一样。它是不是写秋天?当然是。就算我们不了解曹操北征乌桓的具体时间,我们至少能看到“秋风萧瑟”这句诗。那么,在秋风吹拂下,山是怎样的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是草木并没有凋零,相反它还是那么茂盛。经霜不凋,这是多么英雄的草木啊。同样,在秋风吹拂下,海是怎样的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海借着风势,掀起滔天巨浪。这海又是多么有气势啊。这样看起来,这首诗里的秋景一点儿都不软弱,一点儿都不凄凉,相反,它十足雄壮,十足令人心潮澎湃。

    第三,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人生。可能有人会说,哪里有人啊?不就是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让我们知道有个人在看海;结尾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让我们知道有个人在唱歌吗?并非如此。这首诗通篇都是在写景,但也通篇都在写人。难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背后没有人吗?当然有人。能够这么看秋天的人,一定是“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英雄吧?事实上,这几句也是曹操的诗,出自《步出夏门行》的第四首《龟虽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背后有没有人?当然也有人。能够这么思考大海的人,一定是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政治家吧?其实,这几句诗也是曹操写的,出自他的《短歌行》。

    再回到这首诗的背景上来。曹操为什么有机会观沧海?因为他北征乌桓,回来的时候路过此地。他为什么又要北征乌桓呢?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打败了河北的袁绍,紧接着就要进军江东,谋求统一天下。而乌桓就在河北的北面,而且跟袁绍的残余势力有勾结,如果曹操不管乌桓,直接南下,就有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所以,曹操才要先行拿下乌桓。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已经打败了乌桓,统一的蓝图正在他的心中勾画。在这种情况下俯视苍茫大海,他又怎能不壮怀激烈,热血沸腾!把这种壮怀激烈的感情放进诗里,再用俊朗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令后世心驰神往的“建安风骨”。

    曹操观沧海的地点在碣石山。这座山曾经见识过无数伟人,秦始皇、汉武帝在这儿求过仙,隋炀帝、唐太宗在这儿驻过兵。但是,这些皇帝都没留下什么痕迹。在历史上,给这座山打下最深烙印的就是曹操的这篇《观沧海》,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所以*才会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毫无疑问,*这阙词,体现的也是“建安风骨”,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诗篇。

    原文参考引用自《顺着历史学古诗》

    [阅读全文]...

2022-01-07 18:37:00
  • 沧海桑田的完整诗句(感慨沧海桑田的诗句)

  • 感慨
  •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像蜗牛爬行一样,总也到不了头。盼望着自己能快点长大,早点进入大人的世界,

    如今*了。这算是唯一成真的梦想,却觉得不像想象的那般美好,*世界太多的担心,太多的忧虑,原来长辈们承受这么多的风霜雨雪而我们以前浑然不知。

    如今,在飞速流逝的时间面前,我们又是浑然不知的,岁月又过去了一年,时间又改变了很多…

    [阅读全文]...

2022-05-13 08:08:26
  • 《观沧海》赏析

  • 阅读
  •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观沧海》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曹操“雄才崛起”,又“雅爱诗章”。在他“奉国威灵、仗钺征伐”之际,常常“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建安十二年(207),军阀逐鹿中原,五月,曹操率师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作下此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言明观海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廖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临”,登临。“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沧”,水深而呈暗绿色。“沧海”,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诗句,皆为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全景:大海波涛动荡,山岛巍然屹立。“何”,多么,含叹美之意。“澹澹”,水面浩淼的样子。“何”字用得已极饱满有力,“澹澹”两字更是千锤百炼而得者,着此两字,整个沧海便浑然一色了,若换成“茫茫”“漫漫”等字眼,就显得过于*实,又欠生动,当真是一字千金,生色千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具体勾勒耸立的山岛: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一派生意盎然。“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定神细看,瑟瑟秋风中的海竟然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何等雄伟的景象,何等雄浑的境界,何等雄健的笔力!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泣秋风、感伤落英者何其多?晏几道叹息“红叶黄花秋意晚”(《思远人》),耿玉真长恨“玉京人去秋萧索”(《菩萨蛮》),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更是大开悲秋文学之先声。然,独立寒秋,曹操却极写海的磅礴壮美,岛的高耸挺拔,草木的生机勃发,一扫悲秋情调,其志凌绝顶以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足见曹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格外渺小,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若”,好象。“星汉”,银河。这四句诗,融想象和夸张为一体,大开大阖,舒缓从容,辞气直有干云之势,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曹操素有“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雅称,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千百年来,曹操之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撼人心,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属合乐时的.套语。“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咏志”,用诗歌来抒发志向。通常,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但在此诗中却与诗内容紧密相关,因为诗人写景志在抒发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诗面上写的是海的浩瀚辽阔,气象万千,诗行中站立的,则是那位气凌万仞、志在一统北*的一代“枭雄”的巨大身影,全篇气度正大严瑾,诗体高华安雅。其艺术价值尤为值得一谈。

      纵观此诗,大处落笔,宏观构象,造境高敞;诗意深远,格调高古,气韵沉雄;措笔秀丽工整,不务铺排词藻,不求使典用事,音律婉转和谐,语言流丽、清新隽永。诗人在词语的选择上,如“竦峙、丛生、丰茂、萧瑟、灿烂”等等,大多典要、高华、壮丽。而全诗十四句,除却首尾句明显不对仗外,其他每两句之间多作对仗,因此诵读全诗,觉声调铿锵,雄整而浏亮。

      此外,诗人善于挖掘自己的感情,融景与情为一体。诗中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人情抒发三者历转而下,于自然流转中见朴直蕴藉,十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登临的特有心情,从而把景的描绘同情的感发完美结合,可谓“景中寓情,情因景兴,情景相生”。令人感受鲜明、强烈,体味无穷。加之诗人运用虚实相间的写法,更是给写景造成一种“隔”的感觉,人们必须发挥想象才能领会其意,使全诗显得曲折含蓄,而与诗人的情绪表里一致,映照生辉。这种将诗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加以想象和加工,创造出极富文采意象之美的诗意,这种提炼精粹、化赋为诗的艺术手段,值得借鉴。

      此诗构思奇巧,别具匠心也是特色之一。“观”字在诗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诗人的描写、想象、抒情均借此次第展开,结构章法寓于天然浑成之中,风格本色而朴直。

      《观沧海》诗虽不长,却五色斑斓,异彩纷陈,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络绎缤纷,读之恍如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图画,使人赏心悦目,意绪留连。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8.丛生:指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丰茂:指茂盛,茂密。

      9.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天河。

      14.幸:庆幸。

      15.甚:极点。

      16.至:非常。

      17.咏志:即表达心志。

      18.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9.咏:歌吟。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创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副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缔造者。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阅读全文]...

2022-04-12 16:04:54
  • 观沧海译文及注释(观沧海古诗鉴赏)

  • 观沧海

    东汉末年·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曹操

    创作背景

    建安十一年(206年),东北方的乌桓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巩固了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观沧海》正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曹操

    英版译文

    I go eastward to mount Jieshi mountain to see the vast sea.

    How broad and vast the sea is, and the mountain island stands tall by the sea.

    The trees and grasses are luxuriant.

    The autumn wind blow the trees and make a sad sound, and huge w*es surge in the sea.

    The movement of the sun and moon seems to emanate from this vast ocean.

    The Milky way has bright stars, as if it came from the vast ocean.

    It’s so lucky! I’ll use this poem to express my inner ambition.

    日版译文

    東行は碣石山に登り、その蒼茫たる海を見に来く。

    海の水がなんと広く広々としていて,山島が海岸にそそり立っている。

    木や草が生い茂っている。

    秋風が木を動かしてもの悲しい音を立て、海には大きな波が押し寄せている。

    太陽と月の運行は、この広大な海から出てきたようだ。

    星が辉く银河は、この広い海から生まれたようだ。

    ありがたいね。この詩で私の心の志を表しよう。

    [阅读全文]...

2022-03-23 09:01:51
  • 曹操《观沧海》

  • 曹操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解说

      《观沧海》是*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阅读全文]...

2022-07-29 05:21:27
  • 观沧海主旨句是哪一句(观沧海一句一句赏析)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 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并且辑有《曹操集》。

    诗意: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吧!

    主旨: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名句赏析: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阅读全文]...

2022-01-24 12:10:06
沧海一粟的诗句 - 句子
沧海一粟的诗句 - 语录
沧海一粟的诗句 - 说说
沧海一粟的诗句 - 名言
沧海一粟的诗句 - 诗词
沧海一粟的诗句 - 祝福
沧海一粟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