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垂钓的句子

关于河边垂钓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河边垂钓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河边垂钓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河边垂钓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7) 语录(1) 说说(2) 名言(1) 诗词(64) 祝福(1k+) 心语(9k+)

  • 河边垂钓唯美句子,发朋友圈的钓鱼句子

  • 朋友圈,唯美,钓鱼
  • 2、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鱼。

    河边垂钓唯美句子

    5、我帮爸爸放好鱼饵,和好鱼食,爸爸开始放杆了。不一会我隐约看见鱼漂在动,爸爸一扬杆,就看见一条鱼在水面左右挣扎,可是鱼一翻身跑了。我和爸爸都失望极了。我和爸爸又钓了很长时间可是一条鱼也没钓上,最后,我们失望的回家了。

    7、来到河边,我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我抛出鱼竿,安静地等待鱼来上钩。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一条鱼来上钩。我心里有点急了,后来我不断的提醒自己:钓鱼要有耐性,不能急躁,不能急躁,要有耐心,要有耐心。过了一会儿,浮标终于动了几下,鱼来吃饵了!我拉起鱼竿,好沉重啊!“一定是钓到大鱼了”我高兴得大喊。就连旁边的白白都高兴地“汪汪”叫。可是,当我把鱼竿拉起来看时,居然是一只烂鞋子。

    发朋友圈的钓鱼句子

    10、突然,鱼竿往下垂,我大吃一惊,用力的抓住鱼竿,紧张的汗都冒出来了。爸爸看到了笑着说:“鱼上钩了!”我们合力把鱼钓了上来装进桶里,我们都开心的笑了!

    [阅读全文]...

2021-12-12 21:21:22
  • 垂钓(组诗)

  • 垂钓(组诗)

      (一)

      一只无形的手探入水中

      手中攥着饵食

      岸上

      他在烈阳下耐心等待

      望着湖面

      无法直视的幽深处

      每次都尽兴而归

      鱼篓里载满大鱼小鱼

      (二)

      他沉默

      对着水面发呆

      鱼杆伸在水面上

      他与它

      隔着水面对峙

      他抓住了它

      可却开心不起来了

      那天他收杆

      选择早早回家

      (三)

      那年

      他睡在湖畔

      鱼儿咬钩又脱钩而去

      他醒了

      换上饵食继续垂钓

      那一天

      他收获很少

      却开心的回归

      他懂得为何而钓

      (四)

      无法选择的命运

      或被禁锢在鱼缸里

      或成为腹中美食

      一缸和一湖泊

      真的那么难以分清么

      他开始去懂鱼

      对着湖面

      碎碎念念的'唠叨不停

      那时

      他们都是守城人

      (五)

      湖还是那湖

      秋日芦花如雪塞云

      他老了

      湖中

      小鱼长成大鱼

      一日一月复又一年

      他开始空着鱼篓回家

      嘴里哼着小曲

      肩头上扛着鱼竿

    [阅读全文]...

2022-05-17 23:41:48
  • 柳宗元垂钓

  • 柳宗元垂钓

      垂钓出自《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写一位老人江边垂钓的景象,抒发柳宗元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垂钓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古垂钓者柳宗元:

      柳宗元的江雪,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在下着大雪的江中坐在小船上垂钓,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辽阔旷远 宁静寂寞孤独深沉的境界中,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他是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垂钓,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尽管被贬官到边远的地方,处于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但对理想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他的专一和执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柳宗元{773——819}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在短短的四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写了六百多篇散文,政论,寓言,诗歌,散文的成就大于诗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观止上选了他十一篇散文。

      为什么柳宗元的作品写的这样好,除了他的艺术天才之外,就是体现在本文中的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在“捕蛇者说”一文中体现得很清楚,作者提出了苛政猛于虎的论断,在'封建论"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分封制的种种弊端,郡县制的诸多好处,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柳宗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一位古代的仁人志士,他是在用生命追求真理,其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追求的足迹,闪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光芒,柳宗元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的千古垂钓者,他的精神永照史册。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江雪赏析: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江雪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阅读全文]...

2022-06-16 07:29:10
  • 关于垂钓的诗句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三首》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吴文英《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王维《青溪》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李白《古风其十二·松柏本孤直》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五斗米留人,东谿忆垂钓。——岑参《衙郡守还》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谁如垂钓者,孤坐鬓皤皤。——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向午窗容膝,小溪垂钓,坐对云山万叠。——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

    援毫动星宿,垂钓取韬钤。——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无人见垂钓,暗起洞庭心。——许棠《题汧湖二首》

    惟君不茹亦不吐,独自垂钓来南湖。——沈辽《奉送孝续归九江》

    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陈陶《避世翁》

    武夷溪九曲,无人垂钓水空绿。——白玉蟾《题刘心月》

    磐石时时垂钓,茅檐旦旦负暄。——刘克庄《村居即事六言十首·磐石时时垂钓》

    又不见子陵垂钓富春山,万事无心天地閒。——张宁《题钓鱼图勉许瑛》

    为问空江垂钓者,一年几度浪飞花。——张萱《江上小堂戏题·其四》

    相公勿轻灌园人,渭滨垂钓淮阴饿。——屠隆《韩蕲王花园老卒歌和吴渊颖》

    吾将垂钓君宦游,扁舟独啸五湖月。——谢榛《题山水图送包运司庸之赴芦台》

    读书新树老,垂钓旧矶*。——许浑《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高适《宴韦司户山亭院》

    荇密妨垂钓,荷欹欲度桥。——唐彦谦《汉代》

    吴江垂钓楚山醉,身寄沧波心白云。——韩翃《寄雍丘窦明府》

    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李颀《赠别高三十五》

    板亭坐垂钓,烦苦稍已*。——张籍《祭退之》

    击贼未忘垂钓日,临终如唱渡河声。——吴锡麒《读放翁集》

    我亦江湖垂钓徒,直钩兼恨多蛟鳄。——刘跃《园乐为国宾先生赋》

    不须摇艇子,垂钓五湖东。——杨基《瓜洲逢丘克庄》

    [阅读全文]...

2022-05-15 20:43:25
  • 关于垂钓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和风细雨,钓鱼最佳”。

    2.“霜下东南风,十钓九放空”。

    3.“小鱼惊慌逃,大鱼快来到”。“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这两则谚语说明只有小鱼,不要忙于离开,预示大鱼即将到来)。

    4.“三月三,鲤鱼上河滩”。“清明前后,鲫鱼抢钩”。“过了谷雨百鱼*岸”。(这三则谚语说明春天暖和了,鱼儿开始到*浅滩觅食)。

    5.“春钓阳,夏钓雨,秋钓全天,冬钓午”。

    6.“春钓滩,夏钓荫,秋钓潭,冬钓阳”。

    7.“烈日当午,钓鱼气鼓鼓;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

    8.“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大王八(鳖)”。

    9.“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10.“水呈泥汤,钓鱼泡汤”。

    11.“水涨钓浅,水退钓深;水浑钓浅,水清钓深”。

    12.“深浑可钓*,清浅宜钓远”。

    13.“宁钓活水,不钓死潭”。

    14.“梅雨钓鱼,越钓越喜”。

    15.“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

    16.“雨后放光,钓鱼辰光”。

    17.“雨季鱼靠边,撒米应撒边”。

    18.“雪前钓鱼,雪后扩炉”。

    19.“一日三迁,早晚遛边”。(说明鱼儿一天之中要迁动三次。早、晚在*岸边的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水域的深处。)

    20.“一方江水一处鱼,一方鱼吃一方饵”。(不同地方、不同鱼种,所喜吃的食物不一样,所以没有万能钓饵,而应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水情、不同鱼种配制鱼饵。)

    21.“鱼儿顶浪游,钓鱼要钓风浪口”(在下风头或风浪口下钓,上钓率高。)

    22.“春钓浅滩,夏钓潭,秋钓荫边,冬钓阳”。

    23.“清明一滴水,河里一条鱼”。

    24.“春钓桃花开,秋钓桂花鱼”。

    25.“夏季鱼找食,冬季食找鱼”。

    26.“小麦黄,钓鱼忙”。

    27.“人穿棉袄鱼不动,人穿夹袄鱼儿动,人穿单衣鱼直蹦”。

    28.“夏天不钓草,等于瞎胡跑”。

    29.“钓鱼面对风,鱼竿弯弯动”。

    30.“宁钓下风,不钓*静”。

    31.“夕阳西下,钓鱼最佳”。

    [阅读全文]...

2022-02-14 06:22:39
  • 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

  • 写作
  • 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音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儿 垂 钓》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得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得身子。听到有过路得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得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得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得色彩,没有刻意得雕饰,就似一枝清丽得出水芙蓉,在*淡浅易得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得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得“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得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得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得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得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得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得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得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得颇为理想得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得“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得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得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得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得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得事,诗人再没有交代得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得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通过以上得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得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得生动得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得描写儿童得佳作呀!

    [阅读全文]...

2022-03-26 06:38:49
  • 《小儿垂钓》古诗赏析

  • 文学
  • 《小儿垂钓》古诗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个蓬头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小儿垂钓》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圃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阅读全文]...

2021-12-09 22:00:26
  • 小儿垂钓诗意全解(小儿垂钓的诗意和注释)

  • 诗意
  •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大意: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着钓鱼,他侧身坐在长满绿苔的草丛中,草掩映住了他的身子,过路人前来问路,小孩儿老远就摇手不回答,生怕把鱼儿给吓跑了。

    赏析: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的前两句着重勾勒了孩子的外貌和姿势,后两句抓住了孩子瞬间的神态和表情。表现了孩子钓鱼时的专心致志,把小孩的心理刻画的自然传神。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

    [阅读全文]...

2022-07-24 10:42:05
  • 胡令能唐诗《小儿垂钓》

  • 唐诗
  •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怎样的情境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前言】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翻译】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言绝句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2-01 21:56:08
河边垂钓的句子 - 句子
河边垂钓的句子 - 语录
河边垂钓的句子 - 说说
河边垂钓的句子 - 名言
河边垂钓的句子 - 诗词
河边垂钓的句子 - 祝福
河边垂钓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