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关于老海棠树句子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老海棠树句子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老海棠树句子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老海棠树句子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85) 说说(43) 名言(41) 诗词(2k+) 祝福(6) 心语(9k+)

  • 苏轼海棠赏析

  • 苏轼,诗人
  • 苏轼海棠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海棠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鉴赏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5-08 23:53:53
  • 《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 学生
  • 《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咏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贾探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阅读全文]...

2022-01-10 05:33:38
  • 咏白海棠赏析(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赏析)

  • 红楼梦
  • 大观园探春提议成立诗社,第一首诗就是探春的《咏白海棠》,这诗的解读已经比较多,但没放在当时具体的语境中,我尝试和她当时的心境相结合来解读。

    一 作诗背景

    第三十七回一开头就是:

    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诸事, 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

    《红楼梦》里写大事,往往用很少的文字,一句话简单带过,不注意很容易忽略。但其实这是影响荣国府政治地位的大事,因为这事,荣国府会产生后续的蝴蝶效应。

    贾政被点学差,其实是被贬了,一家人把贾政送到洒泪亭。为什么叫洒泪亭?是因事命名!贾政被调出京不是什么好事!

    父亲的职位变化,家族的命运这些事影响到了探春,这个有强烈家族责任心,有齐家之志的姑娘。

    这时她只有十三四岁,却内心焦虑,为父亲难过,半夜三更睡不着觉,在院里的梧桐树阴下徘徊,以致病了!

    病好后,探春振作起来,想出一个办法要成立诗社,就是希望他们这些孩子们不要沉沦,给大观园带来一些积极阳光。

    开社时贾芸送了宝玉两盆白海棠,所以诗社起名“海棠社”,大家第一次作诗咏白海棠。在这种背景下,探春写了《咏白海棠》。

    二 原诗及解读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重重的院门,青翠的苔藓铺满了秋雨淋过的花盆;美玉的品格难比你的高洁,你雪般的肌骨更让人销魂。芳香娇嫩的花蕊儿好象不胜风力,不要怕,夜深明月下会留着你俏丽的身影。不要说你也会凋谢,就像白衣仙女得道成仙飞天而去,然而现在,多情地白海棠啊,我们一起来吟咏这诗意的黄昏。

    这里是一语双关,表面是咏物,实际也是咏怀。探春借白海棠的一颗芳心比喻自己的力量也很微弱,就像她为家族增添一点积极阳光氛围的小小努力。所以她提议成立诗社。

    三 注释

    1寒草:秋草。 带:连带。 重门:重重院门。

    2苔翠:青翠的苔色。盈铺:铺满。

    3“玉是”二句:以玉和雪喻白海棠花,又以花喻人。

    4芳心一点:指海棠刚开始绽放时的幼小花朵。这里是一语双关,借白海棠的一颗芳心比喻探春自己的一颗想为家族增添一点积极阳光氛围的小小努力。所以她提议成立诗社。

    5倩影:qiàn,指俏丽、美好的的身姿。 月有痕:月光下的花影。(痕迹)

    6缟仙:白衣仙女。缟gǎo:古时一种白色丝织品。羽化:道家对成仙或飞升的说法。这里意思指海棠花会有凋谢的一天。

    [阅读全文]...

2022-02-05 07:17:17
  • 苏轼写海棠的古诗赏析

  • 苏轼,诗人
  • 苏轼写海棠的古诗赏析

      《海棠》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写海棠的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可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

      苏东坡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记游定惠院》,一开头就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还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几个字,哪有这么长的,可是,照苏东坡看来,不写这么长的题目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这哪里是写海棠,分明就是写的自己呀!

      因为“乌台诗案”,大文学家挨了板子,但这并没有使他服气,更没有打得他灵魂出窍,从此噤若寒蝉。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他写出了咏海棠的绝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朗朗上口,激赏海棠的心情和盘托出!

      宋笔记《春渚纪闻》中,有一篇《营妓比海棠绝句》,就说的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给营妓题诗的事儿。那时的文人狎妓宴饮,饮酒赋诗,是一件很时兴的风雅之事。苏东坡是大文学家,又能书善画,每次歌舞宴会,则“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个叫李琪的营妓,年少聪慧,经常为苏东坡服务,但却一直没好意思向苏东坡索要墨宝,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苏东坡即将离开黄州了,才抓住机会在一个送行宴会上,向苏东坡说出了心中久藏的愿望,而且是东坡酒酣时提出来的,苏东坡乘兴命其磨墨,挥毫于李琪小姐领巾之上题诗文两句:

      “东坡七载黄州住,何时无言及李琪?”

      写了这两句之后,“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像是把底下的两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务似的。当然,苏东坡写两句诗时也有,但是这次大家怎么品味也觉得这两句诗太过*淡,于是相互疑问:“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

      酒场临散了,李琪实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苏先生再给续上两句,苏东坡大笑:“哎呀,差点忘了出场了。”随即提笔又续写两句: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觉出不凡来了——先*后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诗呀!于是,“一座击节,尽醉而散”。

      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知道,杜甫的母亲就叫海棠。古人为先慈讳。

      海棠是国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花中神仙”。海棠一般分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人多称之为“海棠四品”。不过,我只认识西府海棠与贴梗海棠,余下的那两种都不认识,深以为憾。又因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叫“断肠花”与“相思红”。我想,叫“相思红”的海棠与苏东坡在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海棠大概不是一种。叫“相思红”的可能是贴梗海棠,而叫胭脂雪的一定是西府海棠,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明显的。在我们济南赤霞广场上,东北边有贴梗海棠,开时红火火的,一丛一丛的,十分醒目;西南入口处有西府海棠,开时美如胭脂雪,微风一吹,花朵颤动,妩媚动人。每年的春天,我都和妻子去看花,观赏半天,赞叹半天,久久不忍离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白话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名家点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评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6-03 06:37:42
  • 海棠苏轼古诗赏析(海棠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 苏轼,海棠花
  •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当时诗人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种不得意的状态下,诗人写了这首咏海棠诗,写出了海棠的美丽明艳,还有诗人惜花爱花的心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东风轻轻地吹过来,春光明媚。月亮已经转到回廊的另一头去了,夜雾都染上了海棠花的浓香。我怕夜深了,海棠花也要睡觉了,就高高地点起蜡烛照着它。

    诗的第一句点明时令,表明季节是在春天。和煦的东风微微地吹过来,春光荡漾,一丛海棠花开 得 特别娇艳。第二句暗写海棠花的香气芬芳馥郁。晚上小院里起了一层轻轻的薄雾,海棠花的香气似乎把夜雾也染上了层浓香。夜渐渐深了,月亮也转过了回廊。

    后面两句采用拟人及借喻的手法,写出诗人月夜赏花,久久不愿意离去的心情。夜深了,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了。海棠花是不是也累了,也要去睡觉呢?为了能继续赏花,诗人就点上了蜡烛,高高地照着花枝,让它不要有睡意。烛光与花色互相映衬,花朵显得更加娇艳迷人。

    这里的”红妆“是诗人用的一个比喻。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一起宴饮。杨贵妃宿酒未醒,神态慵懒。唐玄宗开玩笑说:”海棠睡未足耳。”

    诗人不愧是大文豪,用典也不露痕迹,即使是看不懂这一典故的人,也不影响对诗的阅读。反而会觉得十分生动有趣。

    ”只恐夜深花睡去“为*广为传诵,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比如说《红楼梦》中,史湘云喝醉了,觉得酒涌心头难受,就躺在一块大石头上,周围的芍药花瓣纷纷飞落下来,落了她一身。一群蜜蜂嗡嗡嗡地围着她飞。那些姑娘们见了,乐不可支,就套用这句诗来取笑她,说”只恐石凉花睡去。”

    [阅读全文]...

2022-04-16 10:36:39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⑴赋:吟咏。

      ⑵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⑶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⑷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⑸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⑹且教:还是让。

      ⑺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并借教育儿辈不要学”桃李闹春风“——炫耀自己或追名逐利,而是要像‘海棠”一样耐得住寂寞,努力学*知识,适当的时候才表现自己。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阅读全文]...

2021-12-06 02:06:13
  • 海棠的诗句

  • 海棠的诗句

      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我深深地怀恋着我那颇有姿色而浓淡适中的海棠花。

         【唐】李绅海棠

      海边佳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

      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浅深芳萼通宵换,委积红英报晓开。

      寄语春园百花道,莫争颜色泛金杯。

      【唐】郑谷蜀中赏海棠

      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

      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

      【唐】郑谷蜀中春日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蚁酒冲愁肺,却忆渔蓑覆病身。

      何事晚来微雨后,锦江春学曲江春。

      【唐】郑谷蜀中三首之一

      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

      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

      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

      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

      【唐】郑谷擢第**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宋】刘克庄汉宫春(三和)

      酷爱名花,本不贪妖艳,惟赏幽姿。

      乌台旧案累汝,牵惹随司。

      冰层雪积,独伊家、点绛凝脂。

      应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丰肌。

      舞殿歌台此际,各新涂妆额,别画宫眉。

      那知有人淡泊,不识虫儿。

      春莺去也,玉参差、分付谁吹。

      空传得,暗香疏影,琐窗卷了还披。

      【北宋】晏几道·留春令

      海棠风横,醉中吹落,香红强半。

      小粉多情怨花飞,仔细把、残香看。

      一抹浓檀秋水畔,缕金衣新换。

      鹦鹉杯深艳歌迟,更莫放、人肠断。

      【宋】王之道·宴山亭(海棠)

      微雨斑斑,晕湿海棠,渐觉燕脂红褪。

      迟日短垣,娇怯和风,摇曳一成春困。

      玉软酴酥,扶不起、晚妆慵整。愁恨。

      对佳时媚景,可堪重省。

      曾约小桃新燕,有蜂媒蝶使,为传芳信。

      西蜀杜郎,东坡苏老,道也道应难尽。

      一朵风流,雅称且、凤翘云鬓。

      相映。眉拂黛、梅腮弄粉。

      【宋】刘克庄满江红

      (二月廿四夜海棠花下作)

      老子年来,颇自许、心肠铁石。

    [阅读全文]...

2022-06-08 19:46:05
  • 老海棠树阅读及答案

  • 阅读
  • 老海棠树阅读及答案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海棠树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老海棠树自始至终贯穿全文,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两点好处在文中是显而易见的。

      2.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3.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2分)

      答案: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这道题目要求寻找有照应关系的语句。在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中可以抓住两个词语可、帮,可表转折,表逆向,这回奶奶不要我帮,逆向的就是奶奶要我帮。审题时务必要注意寻找范围从第④段中找出。这样,答案就自然出来了。(2分)

      4、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对其做圈点评注,写在下面。(6分)

      要求:⑴为A句中海底捞月一词,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做注。

      ⑵品评赏析B句,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A) 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A、海底捞月: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B、是对奶奶的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沮丧、失落的心理。

      5.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的角度分析

      我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答案: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这道题要求品读选文中第⑥段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我的三声呼唤看似一字不差,实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及心理变化。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根据标点符号所示的不同语气进行比较、分析,而且还能结合上下文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以及眼里竟毫无对我的责备中的竟字,体会我由不安想请求奶奶原谅,再到无奈哀求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6.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4分)

      【考生实例1】

      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奶奶都注意着。这令人触动。奶奶在树下望着我,关爱着我,我们的亲人何尝不是这样:冬天,当我们熟睡时,给我们多盖一条被子;夏天,当我们伏案时,给我们倒一杯凉凉的茶水亲人们在细小中关心着我们。我们应该了解、珍惜,也关心自己的亲人。

      【考生实例2】

      最后,奶奶离我而去,我对她的思念与悔恨之意逐年定格的场景令人感到凄凉与悲伤。往往美好的事物存在时不知珍惜,到了失去的时候才感到伤心。*时,我们常常会对老人有所不满,不知老人的良苦用心。今后,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老人的关心,珍惜老人的存在,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阅读全文]...

2022-03-05 04:12:34
  • 题磁岭海棠花的诗词赏析诗词

  • 海棠花
  • 题磁岭海棠花的诗词赏析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题磁岭海棠花的诗词赏析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磁岭海棠花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赏析

      海棠花为“花中仙子”,花艳叶茂,妩媚多娇。诗的首联直接地描写它的高雅不凡的美丽姿态,然而毕竟由于盛开在偏僻的山岭,鲜为人知,故很少得到人们的欣赏。第一句以问句形式提出,突出其遭遇冷落寂寞无主的处境,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这种情形恐怕非止一季一年,大概由来已很久,“岁华空与期”,它年年届时开放,却年年无人观赏,悄悄地开、又悄悄地落,自开自落,无声无息,这样它虽曾把美丽带给人间,而世人实在有负于花,诗中以“竟谁赏”和“空与期”上下呼应,把磁岭海棠孤寂凄苦之状生动地表现出来,仿佛向人们诉说一样,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颔联“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两句,写出岭上的自然环境和海棠的.色香花艳。这里地势颇高,又曲折回环,盛开着的鲜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似乎使这里的空气都为之改变、整个的山岭几乎沉浸在馨香之中,走到各处皆可闻到,给人以身心爽快之感。再看那汨汨奔流的泉水,映照着海棠艳丽的姿态,更为绚丽夺目、光采照人。这里有岭、有岛、有泉、再加上海棠花,构成了一幅十分美妙别致的自然画图,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遗憾的是如此美好的地方,如此鲜艳的花朵,却得不到人们的观光,在诗人看来这实在太不公*了,它充满哀怨和忧思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颈联两句就表达了这层意思。“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这里的“蜀彩”和“吴妆”都是天下著名的锦绣,用以比喻海棠之美,非常贴切,诗人在诗词创作上注重于设色,是他语言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这里正是其具体体现。“淡摇曳”和“低怨思”,是从外观的形象来表现它的内在精神的。以拟人手法赋予了海棠花以人的感情。一个“淡”字把它矜持自得超然孑立的特质突现出来。而“低怨思”,似乎花亦有理智、感情,充满忧伤,深有遗恨,字里行间渗透着那种愤世疾俗的不*之气,这里与其说是写花,莫如说是诗人自己真实思想的袒露。

      正是由于上边的看法和想法,诗人才发出以下的感慨和喟叹:“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之句,那是淮南小山为刘安招贤纳士之词。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则相反地表示了自己意欲去官归隐的思想。而诗人用此典故,在这里表达的更是复杂多层次的思想感情,是一种欲隐不能,欲仕甚难的人生慨叹,故有“恨”、“迟”之感。诗人既欣赏海棠花之美,又同情它所遭到的冷落,意欲陪伴它,又难以久留,最后只好恋恋不舍若有所失地慢慢地走下山岭。这种失落感岂不激起他多年来浪迹萍踪生不逢时的不满情绪?从而在心灵深处碰撞,产生更大的愤懑。于是,由花之不幸而自怜,使这首咏花诗富有了深刻的寓意,在意境的表达上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小传】: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阅读全文]...

2022-01-08 23:02:47
  • 赞美海棠的句子

  • 赞美,唯美
  • 1、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我深深地怀恋着我那颇有姿色而浓淡适中的海棠花。

    2、海棠花开得鲜艳夺目,每一棵海棠花就是一眼喷花的飞泉,它们给烂漫的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3、海棠花的茎也是红色的,里面是实心的,有像大树一样的木质,外形特别像小竹子,只不过比竹子小一点,红一点。

    4、海棠花的叶子边缘呈锯齿形,正面绿绿的,还有很多白点点,像翠绿的树林里飘着许多雪花;背面红红的,像火红的朝霞。

    5、海棠花红艳艳的,一串一串地挂在枝头,好象一串串糖葫芦,我入了迷,以为真是糖葫芦,禁不住凑上前去闻了一下,啊!好香。

    6、海棠花的页面时墨绿色的,上面还有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白点。叶背是朱红色的,向天边的晚霞。叶边是锯齿状的,像裙子美丽的花边。

    7、海棠,你怎么偏偏此时开花,而且开的让人微笑又心痛,大概雨水也不愿意惊扰你的静谧,只是前来为你拂去那花瓣上的微小的尘埃罢了。

    8、直到今天,我一直暗恋着我的初恋情人--海棠花。描写海棠花的优美句子。她的纯洁,她的朴实,她的真挚,她的色润,一直是我爱的标的。

    9、海棠文化节共展出40个品种,400余株,270盆。瞧!蛇雪球海棠是粉红色的花苞;贴梗海棠的花很大朝天怒放开;长寿冠海棠一树开两种颜色的花,分别是粉红色和红色。

    10、海棠花的花是粉红色的,一簇一簇的,花瓣是心型的,形状特别像扑克牌里的红桃图标加一个把儿,再变成粉红色,非常美丽。美丽的花加上又红又绿的叶子,就显得格外的别致了。

    [阅读全文]...

2022-01-25 03:21:50
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 句子
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 语录
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 说说
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 名言
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 诗词
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 祝福
老海棠树句子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