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句子赏析

关于行道树句子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行道树句子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行道树句子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行道树句子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46) 说说(27) 名言(40) 诗词(2k+) 祝福(6) 心语(9k+)

  • 《行道树》阅读答案

  • 阅读
  • 《行道树》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道树》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天,每天,我都看见他们,他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羣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忽然,我又看到他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里,也有那样完整的语言。

      我安静地站住,试着去了解他们所说的一则故事: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他们深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他们自己。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1.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2.加点的词“固执”换成“不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3.行道树的形象也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在你的生活和经历中,你一定接触或了解许多如行道树般的无私奉献者,请举一例具体说说他(们)的奉献精神。

      答案

      1.行道树的痛苦:被安排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飞尘里,承受着不被了解的孤独,它们选择这样的命运,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2.“不断”表明不间断,连续,语气*淡;而“固执”表明坚持己见不动摇,更见其坚定。

      3.(略)

    [阅读全文]...

2022-04-14 06:06:10
  • 行道树阅读理解答案及练*

  • 阅读
  • 行道树阅读理解答案及练*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行道树就从事着将污浊换做清新的神圣事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道树阅读理解答案及练*,欢迎大家分享。

      【学*目标解读】

      《行道树》一文以拟人的方式讲述了一列终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树的故事。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发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写“我”第一次见到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见到十姊妹孵出的小鸟的真切感受:奇妙、新鲜而快乐,从而激发了我对崭新生活画面的追求,坚定了我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使生命多姿多彩的决心。

      对《行道树》的学*可以这样做: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人生哲理。(能力目标)

      2.学*作者借物抒情的写法,并能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知识、能力目标)

      3.学*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情感目标)

      学*《第一次真好》,你可以将重点锁定在以下几点:

      1.认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人生“第一次”所抱的态度。(能力目标)

      2.积累词语,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知识目标)

      3.选择自己经历中印象最深的“第一次”,讲给同学们听。(情感目标)

      学*借物抒情的文章,要从文中精辟的议论入手探讨,深入品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主旨,使自己在思想上获得教益。

      【重点问题解析】

      《行道树》重点是准确掌握文章主旨,这样,如何正确理解“行道树”的形象就成了学*的难点;《第一次真好》重点领悟为什么作者要高歌生命中的“第一次”,那么正确把握作者体验生命中的“第一次”的感觉就成了难点问题了。

      为突破这些重点、难点问题,你可以着眼于以下几点:

      1.怎样看待行道树所从事的事业?

      【参考答案】行道树所从事的事业是制造不被人们珍惜的浓阴和清新,但这种工作正是人们所需要的,所以对行道树来讲虽然痛苦但却是神圣和幸福的。

      【思路指导】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抓住描写行道树生活现状的语句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它们忧愁而快乐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2.你怎样看待行道树做出的牺牲?

      【参考答案】行道树为了实现为城市制造浓阴和清新的心愿,自甘“堕落”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因为从事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甚至要做出一些牺牲的,这种痛苦和牺牲只要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就会变成一种更深沉的幸福。这正是作者大力褒扬的奉献精神。

      【思路指导】首先要明确默默奉献这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每一个树立了正确人生观的人都应做到的。这正是作者写作此文的主旨所在。回答时如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就更丰满了。

      3.《第一次真好》一文中,作者为什么对人生“第一次”情有独钟?

      【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人生第一次能给人带来奇妙的感觉,使人感到新鲜、刺激、回味无穷,而每一次人生第一次又是一种新的生活体验的开始。它会使人生进入到更多姿多彩的境界。所以,作者对它格外钟情。

      【思路指导】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看我们对课文内容具体把握的程度。首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一次看到柚子和第一次看到十姊妹孵小鸟,使生命受到了震撼,感到了“新鲜而刺激”。这样作者要表达的文章的主旨就很清楚了。

      【课堂自我测评】

      1.先读后写,要注意读的准确,写的规范。

      堕落 点缀 烟囱 丰硕 雏形

      2.选词填空:

      ①我们唯一的(装饰、装潢、装帧)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②一颗颗(硕大、丰硕、肥大)的黄绿色桔子沉甸甸垂(吊、挂、悬)在枝头。

      3.判断:

      ①《行道树》中作者借树的自白:“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高度赞美了默默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②《第一次真好》揭示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所以,无论怎样的“第一次”都值得我们去追求。

      4.填空:

      《行道树》借物抒情,借行道树的形象颂扬了 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5.《第一次真好》中有“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一句话,这是否与作者表达的主旨相矛盾?

      6.《第一次真好》结尾作者写到“愿你珍重第一次”,请谈谈作者的用意。

      【综合能力测评】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www.91zhongkao.com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文中为什么要描写行道树同伴的生活?

      2.行道树为什么会安于“悲凉的点缀”?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从事“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一句话的含义。

      【实践活动探究】

      女作家张晓风被台湾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请你课下搜集她的作品进行鉴赏

      拓展

      ①(A)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阅读全文]...

2022-07-07 12:20:47
  • 读书感言行道树作文

  • 感言,读书
  • 读书感言行道树作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不一样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触,这时就可以将其写成一篇感言,让自己铭记于心。那么感言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感言行道树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写出春蚕和蜡烛的无私奉献,甚至连性命都在所不惜。这两句诗是讴歌奉献精神的名句。

      《行道树》是张晓风写的,张晓风的.作品曾被称为“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又被余光中先生称她为“亦秀亦象”“腕挟风雷”的“淋漓键笔”。

      “行道树”指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它总是默默无闻的为行人遮阴,美化环境,顶烈日,冒严寒,无私奉献,就像各行各业的无私奉献者一样,值得尊敬和赞美。同样在我们社会上也有许多奉献者,像*时我们放学回家,经过马路时都会看到一群义工在那帮忙。有一回,我见一个小男孩过马路,手里抱着一个小皮球,突然,小皮球从小男孩的手中掉了下来,滚在马路上,小男孩想去取球,可是旁边车来车往的,小男孩就不敢去捡。这时一位义工跑了过去,一把抱起小男孩放在路边,自己跑去捡球,这时一辆车差点撞上这位义工,义工站了起来,微笑地将皮球交给小男孩。人们都说:“你们才是为人民默默奉献的天使!”义工说道:“我们并不是什麽天使,这是我的工作,我只是尽责任而已。”这一位位义工就像一排排行道树一样,为人民做出贡献。文章通过行道树默默无闻地为行人奉献浓阴、创造清新、美化环境,抒写了奉献着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行道树被安排“在这个充满车烟与烟囱的城市里”,但是甘愿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心系社会,为人类造福,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与强烈的震撼;只有找到你的位置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你就是强者!

      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六路实验中学中学部初一八班初一:陈丽帆

    [阅读全文]...

2022-01-27 20:24:30
  • 大道之行也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大道之行也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原文的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鳏 同:矜)

      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

      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修:培养。

      7. 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 终:终老,终其天年。

      11. 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14.〔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5.〔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6.〔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8.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9.〔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9.〔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 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 谓:是。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的意思。

      重点注释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3、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盛世的思想感情。

      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③故(16)人不独(17)亲④其亲(18),不独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19),男有分,⑥女有归。

      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与:通“举”,推举,选举。谋:谋划,指不好的东西贼,盗窃,这里引伸为指害人。

      赏析:

      天下为公

      发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解释 原意是不把君位当做一家的私有物。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借用来作为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意思是*为一般*民所公有。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示例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万古千秋业,~器。*《湖海诗社开征引》诗【*义词】:天下一家【反义词】:天下为家【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阅读全文]...

2022-05-10 22:18:45
  • 行香子树绕村庄翻译(行香子秦观逐句赏析)

  • 行 香 子

    宋 •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词句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韵,后段八句三*韵。此词《全宋词》疑为张綖作。

    2.陂(bēi)塘:池塘。

    3.徜(cháng)徉(yáng):安闲自在的步行。

    4.飏(yáng):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5.乘兴:趁着一时高兴。

    6.东冈:东面的山冈。

    【白话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朴质自然的村野风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作品赏析】

    《行香子•树绕村庄》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下片完全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开头两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先从整个村庄着笔:层层绿树,环绕着村庄;一泓绿水,涨满了陂塘。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村庄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与路线。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里有红艳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色彩鲜明,香味浓郁,只用清新明快的几个短语道出,偏写尽了无限春光。

    下片移步换形,从眼前的小园转向远处的茅堂小桥。“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傍。”远处是一带逶迤缭绕的围墙,墙内隐现出茅草覆顶的小屋,在小桥流水*旁,飘扬着乡村小酒店的青旗。这几句不但动静相间,风光如画,而且那隐现的茅堂和掩映的青旗又因其本身的富于含蕴而引起游人的遐想,自具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偶然乘兴,步过东冈。”这两句叙事,插在前后的写景句子中间,使文情稍作顿挫,别具一种萧散自得的意趣。“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是步过东边的小山冈以后展现在眼前的另一派春光。和上片结尾写不同色彩的花儿不同,这三句写的是春天最活跃的三种虫鸟,以集中表现春的生命活力。词人用“啼”、“舞”、“忙”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三种虫鸟的特性,与上片结尾对映,进一步强化了生机无限的春光。

    此词以朴实、生动、清新、通俗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轻松的情致,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朴质、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达到词的节奏和词人的情感之间和谐的统一。

    在唐、五代和北宋的词苑中,描绘农村田园风物的词并不多见。从这一意义上说,秦观的这首《行香子》,在词境的开拓方面,起了比较大的作用,堪与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相提并论。在秦观的作品中,格调如此轻松、欢快的作品也是不多见的。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妻子为徐文美。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为淮海居士。

    元丰八年,考中进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成为苏轼的弟子,列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作为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一生仕途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著有《淮海集》40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书法欣赏】

    【备考知识梳理】

    1.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或游览顺序或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行乡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3.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下面示例答出某一个,分析恰当即可。

    示例一: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示例二:白描手法;例如“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电影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现中,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

    示例三: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4.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切合题意,举出实例,分析具体即可)

    5.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此词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朴质、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词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旁,酒旗飘扬。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6.《行香子树绕村庄》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全词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1)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7.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每点2分,注意要点实例)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实例。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

    8.对这首词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树绕村庄”两句,从整个村庄写起,所写之景,显然是春到农村的标志,也是词人行*村庄的第一印象。

    B.“倚东风”两句,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达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

    [阅读全文]...

2022-06-23 18:55:56
  • 《早行》赏析

  • 早 行  刘驾

      马上续残梦,

      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

      僮仆*我行。

      栖禽未分散,

      落月照孤城。

      莫羡居者闲,

      溪边人已耕。

      刘驾诗鉴赏

      这首诗题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目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作为晚唐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刘驾对农民艰辛的生活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如《反贾客乐》,说贾客四处奔波辛勤 已极,而农民却羡慕他们,因为“农夫更劳辛”。《桑妇》写农妇因春蚕未老,桑叶已尽,只好起早,赶往远处采摘 。等等。这首诗虽然写“早行”,但是,在 着力渲染出早行时的苍茫气氛以及早行者悲苦情怀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开辟出新的意境,以早行者的苦衬托出农人更苦。从而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厚。这既显示出诗人谋篇布局的匠心,也显示出此诗与闲适的田园诗异趣。

    整理:zhl201704

    [阅读全文]...

2022-02-15 22:12:38
  • 北京外地车限行道路

  • 北京
  • 北京外地车限行道路

      2019年1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外地车限行政策”将在北京正式实施。新政实施在即,针对市民关心的办证、停放等问题。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北京外地车限行道路,希望大家喜欢。

      2020北京外地车限行新规定解读

      一、不上路可停在小区单位车库吗?

      1、停在路外正规停车场不违规

      2、根据《通告》的要求,在“进京证”有效期届满前,车辆应及时驶出限行范围。这意味着,除了上路天数受限外,外埠牌照车辆的停放也将受到制约。

      3、具体来讲,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在限行范围内支路等级以上城市道路停放的,根据停放天数相应扣减当年可办理进京通行证的天数。

      4、网上流传个别小区已经不再向外埠车牌车辆续租停车位,有的小区贴出通告更声称租给外埠车停车位等于“窝藏违法车辆”。对此,了解到,新政并无此规定,外埠车牌车辆停放在小区、单位、公司的停车场,以及路外正规停车场并不违规,因而不会进行处罚、不会扣减办证天数。

      二、一年指自然年还是从初次累积?

      1、一年限办12次指自然年,今年11、12月实际上还是“缓冲期”

      2、不少驾驶员对办理进京证的'时间限定仍存在疑问。“12次×7天/次=84天,而新政实施后今年还有61天,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随便用外地车?”

      3、据介绍,一年限办12次指的是自然年,也就是说,一辆车每年1月至12月共有12次办理进京证的“额度”。新政11月1日实施后,今年剩下的61天只占今年的“额度”,明年1月1日开始进入新的计数周期。

      三、买卖、租赁京牌靠谱吗?

      1、小客车指标不允许买卖和出租

      2、《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规定,小客车指标确认通知书仅限指标所有人使用,有买卖、变相买卖、出租或者承租、出借或者借用小客车指标确认通知书行为的,由指标管理机构公布指标作废;

      3、已使用指标完成车辆登记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撤销机动车登记,指标作废。同时三年内不予受理该申请人提出的指标申请。

      四、只办理电子进京证行不行?

      1、不行,需要打印进京证

      2、目前,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北京交警APP”上办理电子进京证,按照现行的规定,并不强制要求必须打印纸质证件。不过,在今年11月新政实施后,通过“北京交警APP”网上办证,就需要车主自行下载打印进京证,并放置于车内前挡风玻璃处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请大家一定要注意。

    [阅读全文]...

2022-04-26 05:41:52
  • 《长干行》赏析

  •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

      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

      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

      猿声天上哀。

      门前旧行迹,

      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归,

      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

      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

      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

      直至长风沙。

      李白诗鉴赏

      据《景定建康志》载:“长干里,在秦淮南。”长干即现在的南京中华门一带。唐时,金陵西门及南门秦淮河*,商旅往来,最是繁华。

      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元十三年(725)春天,经巫山,过荆门,达江陵,夏览洞庭,秋游金陵。金陵从六朝以来,就以其繁华、商贸之发达、文化之先进而吸引各地名流。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大多就产生并广泛流传于这一带的吴地。一踏上金陵大地,“吴声”、“西曲”这些清新别致的民谣就令诗人感到新鲜无比,爽心悦目。这首清新质朴的诗歌就是在认真学*吴地民歌的基础上所创作的。

      在《长干行》这首诗中,就以居住长干里的一位商妇自述的口吻,回顾了她与丈夫相爱的过程,同时表达了她对远方丈夫炽烈忠贞的爱情,从而塑造了一位爱情专一、感情丰富的少妇形象。

    整理:zhl201701

    [阅读全文]...

2022-03-30 08:02:34
  • 《采玉行》赏析

  • 采玉行  韦应物

      官府征白丁,

      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

      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

      哀哀舍南哭。

      韦应物诗鉴赏

      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山,自古以产玉着称;山下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深溪,这就是“蓝溪”。这里山谷险竣,深溪之内,出产一种极名贵的美玉—— 水碧。

      古代的统治者崇尚玉器,尤其喜以“水碧”作为显示地位、夸耀财富的珍品,所以官府常常征丁派夫,大量开采水碧,以满足他们的豪奢生活。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开头便说:“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一个“须”字,表现了统治者对玉质的苛求,除了“水碧”,别的玉概不合格;也表现了他们要美玉只不过是为了满足*的丑恶目的。而韦应物这首诗,一开头便说“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2022-05-17 19:30:36
  • 《行见月》赏析

  • 逆旅行途,客子思乡,不免临风怀想,望月兴叹。温柔如水的月色,使多少诗人触动乡愁,吟咏成篇。王建《行见月》即是其中佳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行见月

      王建

      月初生,

      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

      强半马上看圆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

      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

      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

      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

      正是道上思家时。

      王建诗鉴赏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新月一弯,悬于天幕。家人见月,自己已经行役一月。诗歌开端,诗人正在行途之中,却能凭藉一弯新月,由此及彼,把时间回溯到一月之前,一个月来的旅途劳顿、思乡情怀,尽在不言之中。又由己及人,悬想家人正在对月望远,一轮初月绾合起两地情思,空间又得以扩大。

      寥寥数语,含蕴深长。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圆缺。”诗人离家,并非偶尔奔走,短暂别离,而是长年跋涉、四季感怆。上文之“一月行”折入此层,哀苦情感愈益浓烈,层次加深一层。“行行”二字,直承上文“一月行”,使用顶真手法。其作用一则过渡一气贯注,加强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二则音调谐和,增加语言乐感。“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古诗十九首》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生苦短,流年不再,短暂人生中能有几多欢乐?长年奔走在外,行旅匆匆,又把原本寥寥的人生乐趣掐头去尾、分剥肢解。若是感情麻木、无知无觉,也就罢了,偏又是感情丰富、神经敏锐。对人生欢乐的强烈追求被现实击得粉碎。幻灭之痛苦,不堪回首。诗歌至此,发出三重慨叹,尽管诗意脱胎古人,却能自出机杼。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这几句点出违心奔走的原因:衣食所迫。即陶渊明所说的“心为形役”。形体生存的需要迫使诗人扭曲灵魂。形体虽存,心灵长泣。前两句直承题意,后两句跳开一步,反接题意。

      正反结合,将长年奔走的痛苦心情一吐为快,而两个反诘句式,则更加突出了诗人愤激却又无奈的感*调。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诗人见月思家,却悬想家人月下凝眸,心系行人,从侧面渲染本身思乡之情。然后再正面抒发思家心绪。若无这一侧面烘托,结句就索然无味。有此烘托,则再次以明月将两地亲人绾合一处,与开端呼应紧密,情思委婉,余韵不绝。

      此诗篇幅不长,布局却转折多变。由离家进至长离家,再进至违心离家,然后申足离家缘由,结以思家。结构一路迭转,渐转渐深。同是见月思家,李白的《静夜思》含蓄蕴藉,点到即止,王建诗却刻露酣畅,淋漓尽致,这也体现出中唐诗对盛唐诗的不蹈故常,力求新变。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2022-04-06 00:10:58
行道树句子赏析 - 句子
行道树句子赏析 - 语录
行道树句子赏析 - 说说
行道树句子赏析 - 名言
行道树句子赏析 - 诗词
行道树句子赏析 - 祝福
行道树句子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