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唐朝盛世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唐朝盛世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唐朝盛世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唐朝盛世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诗朗诵《盛世*》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盛世*》诗朗诵,欢迎阅读与收藏。
男:三十年斗转星移
女:三十年大江东去
男:盛世*告诉你一个地球的惊喜
女:盛世*告诉你一个东方的奇迹
男:我想约你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铁路正在穿越世界屋脊
那是西气东输通向天际的呼吸
那是杭州湾跨海大桥衔接太*洋的蔚蓝色跑道
那是三峡大坝云蒸霞蔚的雄起
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
女:我想约你去新农村做客
那里的土地正翻种着时代的新绿
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
连续增产增收的丰收锣鼓啊
让城里打工的兄妹不想重新鼓起茶笼
去夷*城乡间千年的差距
去快乐的拓展小康人家花团锦簇的新天地
男:我想带你走进新奠基的科技园区
灿若繁星的高科技成果让未来世界触手可及
女:我想约你去航天城探秘
那里的航天人正在聚精会神为我们
筹划下一个三十年太空旅游的目的地
男:我想约你去浦东新区
站在亚洲第一高楼顶端
坐拥东海日出,云卷云舒
女:我想约你去一趟高速公路
三十年前零公里,三十年后纵横南北东西
男:我还想约你坐一次动车组
朝发夕至的梦想正在超越地球引力
女:我还想约你去港澳旅行
回归十年的紫荆花和金莲花交相辉映香飘寰宇
刚刚启动的*大三通啊
让亲情穿越台湾海峡直达同胞心里
男:如果你已经走遍了当今*
那么就请你坐下来打开高清电视机
女:要不咱们就一起网上冲浪
让神奇的宽带和我们一起与世界同步呼吸
男:三十年春华秋实
女:三十年日新月异
男:盛世*告诉你一个人间的传奇
女:盛世*告诉你一个时代的瑰丽
男:今天我们同样要把一份岁月的感动送给荧屏前的你
三十年时光荏苒的大考,改变了我们集体的'命运
捧起地球村崭新的履历
盛世*一步跨进未来的行列里
女:我相信只要是生活在公元1978-2008纪年里的各族中华儿女
都会对这一路同行的四个字——改革开放
充满深深的敬意和永恒的感激
1、唐代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释义: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2、唐代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释义: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3、唐代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释义: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4、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释义: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5、唐代李商隐《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释义: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1、啊!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2、大殿的四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3、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底下,歌舞升*,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深深宫邸,糜烂与纸醉金迷,将人性腐朽殆尽。如今,我也将成为这莺莺切切中一人吧。
4、殿内金碧辉煌,金身大肚弥勒佛正在捧腹大笑,两边四大天王身躯魁伟,栩栩如生。
5、宫殿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6、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7、琥珀酒、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画、酒如泉,古琴涔涔、钟声叮咚。大殿四周装饰着倒铃般的花朵,花萼洁白,骨瓷样泛出半透明的光泽,花瓣顶端是一圈深浅不一的淡紫色,似染似天成。
8、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9、接着凌月推开珊瑚长窗,窗外自有一座后园,遍种奇花异草,十分鲜艳好看,知是*时游赏之处。更有花树十六株,株株挺拔俊秀,此时夏初,风动花落,千朵万朵,铺地数层,唯见*如雪初降,甚是清丽。
21、这些大殿的内柱都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分外壮观。
22、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风雅涧’。天阶夜色凉如水,窗内红烛摇曳,窗外细雨横斜,积水顺着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圈涟漪,
似叹息似挽留。我熄了烛火,推开吱呀的窗,抱着膝盖坐在床沿,凝视窗外飘飞的雨丝。
23、只见寝殿内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六尺宽的沉香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潘玉儿步步金莲之奢靡。如此穷工极丽,凌月倒还是第一次见呢。
24、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25、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1.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唐代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释义: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唐代杜牧《过华清宫》
释义: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客中作》
释义: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代杜甫《忆昔二首》
释义: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5.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唐代李白《清*乐·画堂晨起》
唐朝诗人写的诗
在唐朝*300年的历史中,涌现的诗人有2000多位,流传下来的`诗作*五万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朝诗人写的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是小杜的大作。后来他为这事一直不痛快,还写了:
盛世新春对联(精选145句)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说到对联,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对联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盛世新春对联(精选145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2、上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下联: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3、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4、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5、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6、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7、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8、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9、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10、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11、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
12、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13、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4、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5、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
1、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2、上联:天时地利兴伟业;下联:富贵*安大发财。
3、上联:庆佳节万事如意;下联:贺新年八方来财。
4、上联:四海来财富贵地;下联:九州进宝吉祥地。
5、上联:新春大吉鸿运开;下联:遍地流金广财进。
6、上联:盛世和谐添锦绣;下联:伟业腾飞更辉煌。
7、上联:宏图大展奔前程;下联:财运亨通创大业。
8、上联:鸿运当头迎百福;下联:吉星高照纳千祥。
9、上联:事业辉煌年年好;下联:财源广进步步高。
10、上联:迎新春前程似锦;下联:贺佳节事业辉煌。
11、上联:福门家业腾云起;下联:宝地财源乘风来。
12、上联:四海来财兴骏业;下联:九州进宝铸辉煌。
13、上联:事事顺心创大业;下联:年年得意展鸿图。
14、上联:新春福旺迎好运;下联:佳节吉祥开门红。
15、上联:贺佳节百业兴隆;下联:迎新春万事如意。
16、上联:繁荣昌盛铸辉煌;下联:和谐发展兴骏业。
17、上联:财达三江通四海;下联:业兴千年连九州。
18、上联:占地利生意兴隆;下联:得天时财源广进。
19、上联:好生意年年兴旺;下联:大财源时时通达。
20、上联:宏图大展振雄风;下联:伟业腾飞增锦绣。
21、上联:求真务实创伟业;下联:天帮地助展鸿图。
22、上联:通天生意腾云起;下联:遍地商机鸿利来。
23、上联:门迎四季*安福;下联:地聚八方鸿运财。
24、上联:四海来财富盈门;下联:九州进宝金铺地。
25、上联:鸿运铺*发财路;下联:富贵带来吉祥福。
26、上联:庆盛世繁荣发展;下联:贺新春伟业腾飞。
27、上联:开福门四季*安;下联:发财地八方进宝。
28、上联:吉祥*安天赐福;下联:荣华富贵地生财。
29、上联:鸿运带来九州福;下联:富贵迎进四海财。
30、上联:步步登高走鸿运;下联:岁岁*安发大财。
1、上联:门迎福路发鸿福;下联:店有财神广进财。
2、上联:出门大吉迎福到;下联:入门大利接财来。
3、上联:红日照财财满门;下联:春风送福福到家。
4、上联:泰运鸿开兴隆宅;下联:财源广进昌盛家。
唐朝宰相魏征说的最出名的一句话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
著名的诗有《赋西汉》《横吹曲辞·出关》《暮秋言怀》《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李世民评曰: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
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谏十思疏》中有一段魏征的经典论述,深刻地说明俭节约的重要如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魏征简介:(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后移居内黄。
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
隋末动乱,魏征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
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文才将之招至麾下。
但魏征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李密覆败,魏征随李密投唐。
魏征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
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请参考!
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诗人。
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
诗豪----刘禹锡;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成为初唐成就最大的诗人
盛唐:
田园诗派代表: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代表:岑参,高适
中唐:
以刘长卿,韦应物成就最高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发动“新乐府”运动]
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柳宗元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成为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
古诗分类
*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惯。人们*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两诗的,所以出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文人色彩,提高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新乐府诗的特点。
唐朝诗人抒写的五言律诗
1.《使至塞上》唐朝·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春望》唐朝·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登岳阳楼》唐朝·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过故人庄》唐朝·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渡荆门送别》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旅夜书怀》唐朝·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送友人》唐朝·李白
唐朝前面是哪个朝代
导语: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那么,唐朝前面是哪个朝代呢?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唐朝前面是哪个朝代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二)朝代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唐朝的国号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 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拓展内容】
隋朝历史
大隋开国
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自称“天元皇帝”,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其中就有杨坚长女杨丽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北周宣帝死后,身为关陇门阀之首的杨坚联合刘昉、郑译矫诏以外戚身份辅政。
大定元年(581)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周覆亡。
南下灭陈
隋文帝意图南下消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十月废除西梁。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等上游*防御。由*东援建康之中游*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
开皇九年(589)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倡导节俭,节省了一定*开支、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从此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隋朝建立的统一。
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后,一方面躬行俭朴,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的措施。由于杨坚明白”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所以由他统治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躬行节俭,使人民负担得以减轻,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隋文帝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简要刑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经济方面,沿袭北魏的均田制,颁布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为积谷防饥,隋朝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鉴于前代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促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口显著增加,府库较为充实,外患较少,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该时期为隋朝的鼎盛时期。
皇位交替
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将长子太子*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仁寿二年(602),隋文帝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
仁寿四年(604)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为太子。杨广得知此消息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后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大业盛世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隋炀帝继位之初便决定营建东京洛阳,开凿沟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
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半身像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等人于洛阳兴建东京(大业五年改为东都)。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国家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洛阳宫城(紫微城)建成,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沟通江南经济地区、中原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推动了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将*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又以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为四个组成部分,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
然而,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一带)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到达焉支山后召开了一场“万国博览会”,会上吐屯设向炀帝献地数千里,炀帝大悦,以之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调发戍卒,大兴屯田。此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资治通鉴》评价:“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在东方,隋炀帝于大业八年(612)到大业十年(614)三征高句丽,更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属创新的典章制度。但与此同时,隋王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反抗已经不可避免了。
隋末危机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县)发动叛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大业九年(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向海明也在扶风称帝,但他们没坚持多久,同年就被剿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举兵起义,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统治集团也开始分裂。
瓦岗寨起义旧址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打下荥阳诸县。义宁元年(617),瓦岗军又攻破距都城洛阳的粮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国号魏,以洛阳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都城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猜忌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杨侗。
河北有窦建德的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窦建德领导河北叛*战河北各地,占据河北冀州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与此同时高昙晟、高开道也在河北的怀戎、渔阳割据。
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大业九年(613),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省)举兵叛乱,随后南下江南。义宁元年(617),占领高邮,切断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走向覆亡
隋朝在此局势下迅速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炀帝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都想逃回中原。义宁二年(618)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
隋炀帝陵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国号许。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义宁元年(617)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1.愿有一人,伴我看尽那万年雪飘,路经那永世繁华,栖身那漫夜星空。
2.是谁把光阴剪成了烟花,一瞬间,便看尽繁华。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遗世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看上一出日落烟霞。不闻凡尘的喧嚣,不问世间的繁华,只是在这样如水的时光里,静静地度过匆匆年华。
3.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慕蓉
4.岁月太深,多少繁华成烟,时光太浅,多少守望物是人非。
5.有没有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繁华落尽,与子同眠。——沧海遗墨
6.江山如画,无人许我一世繁华,墓柩之大,方寸之间亦是天下。——南派三叔
7.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华灯初上,尽是繁华繁华落尽,形单影只。
8.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9.没体验过灯红酒绿的繁华,又怎会期待*淡如水的安稳。——李宫俊
10.十里锦红铺满锦绣繁华,铁血马蹄演绎江山如画。——西子情
11.谁寂寞了繁华,埋葬了天涯,散尽一身的繁华。
12.一杯烈酒,一阵哀愁,穷尽一生繁华,只为梦中朦胧;无离殇,不诉愁,三千繁华独为你,梦中难舍几人愁?
13.可见似锦繁华的夜,处处有寂寞的信徒。——柴静
14.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萧鼎
15.最繁华的城市,最卑微的荒凉。
16.那一世,刹那芳华,湮了浮夸;这一世,泪如雨下,没了繁华。
17.孤守一座城,空城外的繁华世界。抛开了空城,迷失在繁华中。
18.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笑对繁华尘世间。——纳兰容若
19.倾尽繁华,繁华落尽,尽成殇;落尽灯花,灯花落尽,尽成怅。
20.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21.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钟书
22.繁华只是散场的开始。——九夜茴
23.上海的夜晚那么繁华,可繁华背后的凉寂,谁又能懂?——白槿湖
24.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25.原来我只不过是只华丽的木偶,演尽了世间所有的繁华,才发现身后无数的金丝银线,牵动着我的……哪怕,一举手,一投足。
26.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即可见佛。——白落梅
27.最明亮时总是最迷茫,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
28.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七堇年
29.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河图
30.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七堇年
31.一念繁华一念灰,一念成悦,处处繁华处处锦。一念成执,寸寸相思寸寸灰。
32.若今生迷局深陷,射影含沙。便许你来世袖手天下,一幕繁华。你可愿转身落座,掌间朱砂,共我温酒煮茶。
33.爱情不是最初的甜蜜,而是繁华退却依然不离不弃......
34.不论是我的世界车水马龙繁华盛世,还是它们都瞬间消失化为须臾,我都会坚定地走向你,不慌张,不犹豫。——安东尼
35.历经浮世繁华,他最想要的还是和她一世长安,既然芳魂已逝,他便用自己的命来交换一个她还活着的梦境。——唐七公子
36.也许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得成熟。——七堇年
37.世风下,散尽尔虞我诈,不如一杯清茶,不争真假。浅墨洒,静享诗韵风雅,且看红尘繁华,水月镜花。
38.纵然是沧长锦绣三书笔墨,到头来繁华褪尽不过诀别断肠。
39.也许一个人,要走过很多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后,才会变的成熟。
40.繁华落幕,心已冰凉,逝去的时间,溜走的爱情,往事已随繁华落下,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41.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世间总是有太多的繁华,撩拨我们本就不*和的心境。——白落梅
42.从天南到海北,再从海北到天南,当所有繁华红尘都斑驳落尽的时候,我会回来。生命中最不能割舍的,就是最初萌生的感情,无论经历多少繁华,总记得那个陌上少年清秀的眉眼。——乐小米
43.看曲终人散时过境迁,叹繁华一世却抵不过柔情万千。——李诗惠
44.择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冯骥才
45.满眼繁华也遮不住满心苍凉,一世长安终抵不过半世倾城。
46.繁华若梦,倾尽一生,只盼得,白首相伴。彼岸花败,尘烟落幕,却未想,曲终人散。
47.谁一生为天下耗尽年华,玉箫碎,吹散那一树桃花,谁一生只为他笑靥如花,却只得繁华,繁华不过似烟花。
48.人都有一份孤独,再繁华的热闹,有一颗冷心观红尘,但唯独他,一眼洞穿你的清寂你的凉,一眼明白这世间所有的繁华不过是你和他身边的过眼云烟,他会在众人之间一眼看到你,然后读懂你,明白你,不似爱情,胜似爱情。——雪小禅
49.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碧血染就桃花,只想再见你泪如雨下。——河图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欢迎来参考!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然后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然后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然后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然后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然后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然后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然后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描写唐朝盛世的句子
唐朝盛世的辉煌的诗句
描写唐朝盛世的诗句
有关唐朝盛世的古诗
形容唐朝盛世的古诗
唐朝形容大唐盛世的古诗
体现唐朝盛世繁华的古诗
古诗理的故事读后感唐朝盛世
描写大唐盛世的句子
大唐盛世诗句
大唐盛世的诗句
大唐盛世的古诗
唐代盛世的古诗
描写盛世的唐诗
描写大唐盛世的诗句
祖国盛世的句子
关于唐朝衰盛的古诗
形容大唐盛世的诗句
赞美大唐盛世诗句
说唐代盛世的古诗
形容唐朝强盛的诗句
大唐盛世的年代古诗
描写唐代盛世的古诗
写讽刺大唐盛世的古诗
唐朝古诗盛行的原因
体现唐朝兴盛的古诗
赞美唐朝的句子
唐诗中的盛世繁华的古诗
描写繁华盛世的句子
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古诗
和婚礼有关的古诗
描写倾国倾城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四首
关于甘肃地区的古诗
52字的古诗词经典作品
增加学生古诗文的作用
有关村庄的古诗
与孤云有关的古诗词
写人好看的古诗词
心胸开放的古诗
与朴实有关的古诗文
山里云雾缭绕的古诗
乳房似白兔的古诗
李白写峡的古诗
关于山水花鸟的古诗
描写学校风景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李白
李白写八月十五的古诗
借月亮表达思乡的古诗词
杜浦写的古诗词
有春天的古诗词
以拥有现在的古诗
有蕊字的古诗
形容事业艰难的古诗词
秋天的课外古诗大全
描写红马蹄莲的古诗
史上最简单的长古诗
秋雨的古诗或名言
送给女友的古诗词
古诗勅勒歌的诗意
对老公失望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