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唐芙蓉园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唐芙蓉园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唐芙蓉园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唐芙蓉园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莫恨芳容生独晚,好随黄菊傲西风!秋意渐深,一株株木芙蓉花渐渐开放,成为秋日里不容错过的美景。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酒醉芙蓉等,因其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称。木芙蓉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木芙蓉的诗词俯拾皆是,十二首吟咏木芙蓉的诗词,秋日里盛开的美艳!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唐-白居易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木芙蓉
宋-朱熹
红芳晓露浓,绿树秋风冷。
共喜巧回春,不妨闲弄影。
木芙蓉
宋-许棐
芙蓉艳金谷,秋色锦机中。
霜树不知丑,叶与花争红。
木芙蓉
宋-宋祁
寒圃萧萧雨气收,敛房障叶似凝愁。
情知边地霜风恶,不肯将花剩占秋。
木芙蓉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
宋-赵蕃
三两芙蓉并水丛,向人能白亦能红。
浩然不在芍药下,如何独占晚秋风。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宋-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木芙蓉
宋-黄庚
芙蓉一带绕池塘,万绿丛中簇艳妆。
错认园林春富贵,不知叶底有风霜。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
宋-王之道
桃叶萧疏柳叶黄,清寒应怯夜来霜。
芙蓉雅与秋相好,独对层台试晓妆。
木芙蓉
明-王恭
小池霜冷藕花空,却有寒枝浥露红。
莫恨芳容生独晚,好随黄菊傲西风。
点绛唇-木芙蓉
*现代-聂树楷
绚烂秋光、不加雕饰天然好。
关于描写大唐芙蓉园的诗句
(第一首)
皇家御苑展恢宏,久负威名古色浓。
金碧辉煌宫殿美,长廊曲蜒舞飞龙。
亭台楼阁雕梁画,梦幻吹箫奏乐声。
华夏子孙温盛世,大唐文化现芙蓉。
------
(第二首)
芙蓉夜绽花无数,紫云醉、冲霄雨。
肖兽卡星妍几许?
一湖金碧,满园光怪,欲共霓裳舞。
俊男靓女卿卿语,皓首黄童细巡顾。
好景良辰谁与度?
月朗鸳瓦,风清烟阁,春在民知处。
------
(第三首)
千亩园林入眼娇,漫将浏览认前朝。
楼台横溢唐宫彩,山水弥生帝国昭。
故事芙蓉温旧梦,今时人物涌新潮。
繁华自是观无足,举首长空北斗遥。
------
(第四首)
芙蓉入景问开皇,往昔威风岂家常。
逼*琼楼多好梦,登临五彩尽姣娘。
山楼水殿比仙界,圣境凉堂赛禹杭。
璀璨多姿誉万国,擎天一柱看盛唐。
------
(第五首)
芙蓉园里寻幽梦, 气势如虹景色秀。
湖上画船驱暑夏, 坡间花草瑟寒秋。
舞狮跳跃何曾止? 庭院曲歌怎会休?
水阔不闻莲子绿, 楼高未见魏征叟。
------
(第六首)
芙蓉古苑靓时妆,览胜西安问大唐。
曲榭方亭从啸咏,横逵纵径任徜徉。
齐云殿阁通仙境,隔水楼台展画廊。
前古一人游幸地,如今百姓亦明皇。
------
(第七首)
唐宫乐舞浮流水,金殿烟花掩月明。
帝子龙袍青玉带,贵妃凤髻碧鸾缨。
一番烽火闻边塞,多少风华没废城?
荒草萋萋千万事,长安无复盛王京!
------
(第八首)
芙蓉园内紫云楼,面俯莲池背倚丘。
上祀丽人行芷岸,重阳唐帝宴蘋洲。
王侯可与民同乐,富贵曾随水共流。
十二栏杆拍已遍,不生感慨也无由。
涉江采芙蓉古诗欣赏
导语:《涉江采芙蓉》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涉江采芙蓉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却难以遗送给心上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在干什么,这是古体诗长用手法。而且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夫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位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词”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涉江采芙蓉》古诗鉴赏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涉江采芙蓉》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鉴赏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晚秋是木芙蓉花开放的季节。木芙蓉花朵大,颜色多,形状与木棉花和牡丹花有得一比。在深秋百花凋零的时候,它们在庭院路边水滨里打破秋日里的沉寂肃杀,撑起一片生机。
木芙蓉是相对于水芙蓉即莲花、荷花、芙蕖而言,因为它不畏霜雪又称为拒霜花,它还有木莲、华木、地芙蓉等多种美称。
木芙蓉最适宜在水边生长,它靓丽的花姿倒映入水中,微风吹来,波光粼粼,更显得袅娜多姿。如果是栽种在篱笆旁,也跟陶渊明的东篱采菊一样,欣赏时不由会产生一种悠然自得的神情。
虽然木芙蓉不是十大名花,缺少像牡丹那样的富贵气象,但它花大色艳,凌风照水,傲霜斗雪,那种不屈与顽强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古往今来吟咏它的诗词作品也为数不少。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上面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深秋浔阳江头的天气有些寒气逼人,诗人于是想喝点酒暖和一下身子,便唤来江头的酒客温了酒,一个人独自在那里浅斟低唱。
白居易就坐在木芙蓉花丛里,不要担心喝醉了没有陪伴,虽然这水里的莲花萎谢了,但是这陆地上一丛丛的木莲花又开得正艳。诗人贬谪江州,借酒浇愁,内心却有些放浪不羁。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这是苏轼的赠答诗《和陈述古拒霜花》。拒霜花即是木芙蓉花,它开放的时候正是深秋,西风扫落叶,树林子里一片枯黄。此时只有木芙蓉不畏寒冷,傲霜开放。
这样看来木芙蓉花叫拒霜花不太妥当,实际上它并不是拒绝寒霜,而是最适宜在霜露里开放。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这里写木芙蓉花不随流俗,也是托物言志。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上面是吕本中的《木芙蓉》诗。首先交代芙蓉花的生存环境和开放季节,刻画它英勇顽强的特点,任凭风雨霜露多么严酷,它都要着意地展现自己火红的本色。
接着采用对比的手法,拿木芙蓉和春天的桃李相比,指出桃李没有主见,任凭东风摆布。只有木芙蓉才不畏寒冷,有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两种花实际上隐喻了南宋的两大派别,其中木芙蓉是抗金勇士的象征。
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
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
这首诗是陆游的《拒霜》。黄叶在西风中纷纷飘舞坠落,大地上一派萧瑟惨淡。只有木芙蓉才借得霜雪之神青女的力量,在墙头上开出了火红的花苞。
陆游也是生活在南宋,力主抗金收复中原失地,但一生不被重用,可以说是壮志未酬。看来诗中木芙蓉的恶劣环境和性格特征,也是有其寓意的。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这首诗是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诗中说木芙蓉是孤独之花,辛苦之花。它跟不上春天的温暖,只有冲破深秋的寒凉,在恶劣的气候里开放。
哪怕霜雪在这里流连忘返,陆续不断地对木芙蓉花肆虐,它也不会屈服,也不会像那些花草一样埋怨自己凋零败落的命运。
诗人早年为生计来回奔波,花心应似客心酸,这是当时真实生活的写照。全诗对木芙蓉的描写,也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以上这五首写木芙蓉花的诗歌来看,诗人不仅仅是在写花,不仅仅是在写深秋的寒凉,而是借花写人,写社会现实。他们是托物言志,有所寄托的。我们在赏析这些诗歌作品时,应该仔细体会它们内在的用意。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闭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木芙蓉》
2、唤作拒霜犹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3、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
4、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5、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辛夷坞》
6、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7、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8、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上商侍郎》
9、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m.ju.51tietu.net)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0、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苏轼
11、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12、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13、莫怕秋无伴愁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
*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楼送辛渐》一般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成为“七绝圣手”王昌龄送别诗的代表作。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打破送别诗常规,不重在写当前的离别,不写伤离,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不落窠臼,不同凡响。
芙蓉花,又称木芙蓉、拒霜花、木莲等。芙蓉花的颜色丰富,美艳无比,一日三变,其娇艳之姿,常令人流连忘返。
芙蓉花盛开于农历九至十一月,此时百花凋谢,它却傲霜绽放,故白居易诗曰:“莫怕秋无伴愁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苏东坡更赞芙蓉花性格是“唤作拒霜犹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秋花绚烂木芙蓉,十首芙蓉花的诗词,傲霜绽放!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唐-白居易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芙蓉花
宋-欧阳修
红芳晓露浓,绿树秋风冷。
共喜巧回春,不妨闲弄影。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拒霜
宋-梅尧臣
木杪芙蓉花,开非红艳早。
常畏晚霜寒,朱华竞衰草。
二色芙蓉花
宋-姜特立
拒霜一树碧丛丛,两色花开迥不同。
疑是酒边西子在,半醒半醉立西风。
芙蓉花
宋-刘子寰
晓妆如玉暮如霞,浓淡分秋染此花。
终日独醒干底事,晚知烂醉是生涯。
芙蓉花
宋-方岳
绿裳丹脸水芙蓉,不谓佳名偶自同。
一朵方酣初日色,千枝应发去年丛。
莫惊坠露添新紫,更待微霜晕浅红。
却笑牡丹犹浅俗,但将浓艳醉春风。
木芙蓉
明-郑嘉
绿岸芙蓉花,花秾叶逾翠。
影落空潭秋,新妆镜中媚。
朝来白露浓,胭脂堕红泪。
偶成四绝-芙蓉花
明-归有光
一自当年谢合欢,不堪常见月团圞。
于今生事如秋水,惟有芙蓉花好餐。
芙蓉
*代-周作人
灼灼芙蓉花,凌寒发红萼。
徒有拒霜姿,临风自开落。
大唐芙蓉园的古诗句
大唐芙蓉园里的诗句
描写大唐芙蓉园的诗句
大唐芙蓉园的古诗词
描写大唐芙蓉园的句子
关于西安芙蓉园的古诗
芙蓉的诗句古诗大全
芙蓉的诗句
芙蓉的古诗句
有关芙蓉的唐朝古诗
芙蓉诗句
写芙蓉的诗句
芙蓉楼诗句
带芙蓉的古诗句
带芙蓉的诗句
写芙蓉的古诗句
有关芙蓉的诗句
含有芙蓉的诗句
水出芙蓉的诗句
与芙蓉有关的诗句
芙蓉镇诗句
写芙蓉的诗句古诗
芙蓉的古诗
关于芙蓉的古诗句
芙蓉花的诗句
芙蓉有关的诗句
关于芙蓉的诗句
木芙蓉的诗句
芙蓉花诗句
木芙蓉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