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有南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南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南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南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菩萨蛮·黄鹤楼》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欧阳修《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许浑《赠别》
江波何似西湖曲,村烟相对峰南北。——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入关廿里原秋雨,南北寒暄一岭分。——乾隆《雪》
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黄彦*《元符己卯冬至先君罢兴国令宿皇恐滩有诗云倦》
妙笔今传千古愿,长城南北一条心!——老舍《内蒙即景·七》
西湖南北宝峰环,塔寺园亭碎点斑。——项安世《皋亭山》
中秋夜月白如银,照见东西南北人。——白玉蟾《山歌三首·中秋夜月白如银》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杜甫《别赞上人》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韦庄《秦妇吟》
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纳兰容若《天仙子·天咫尺》
路岐有南北,素丝无变移。——李白《古风其五十九·恻恻泣路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水调歌头·游泳》
更夜雨、匆匆别去,一杯南北。——辛弃疾《满江红·曲几蒲团》
不受世间拘束,任东西南北。——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秦观《好事*·梦中作》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
天枢限南北,地轴殊乡国。——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昔苦南北,动成云雨乖。——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咫尺天南北,想像云窗雾阁,人在古瀛洲。——宋*《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
东西南北人,何必怀此都。——赵蕃《别齐之》
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刘向《九叹》
当初乱离谁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出门恍惚忘南北,故国何在山连天。——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昏迷蒙兮浩恍惚,了者瞀兮失南北。——张耒《愬魃:》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杜甫《谒文公上方》
*生南北逐蓬飘,待得名成鬓已凋。——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功名自昔须横草,南北于今赖灌瓜。——陈造《次王帅韵后诗呈叶教授·业履冰壶器镆邪》
又有茗荈利,商贩给南北。——方回《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县界》
故提齐而踧楚,掣赵而蹈秦,不满一朝而天下无人,东西南北莫之与邻。——阮籍《大人先生传》
生死往来多少劫,东西南北是谁家。——寒山《诗三百三首》
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苏泂《雨中花/夜行船》
遂隳中天业,南北成分离。——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南北支离叹此身,相逢俱是梦中人。——卢龙云《谒别吕翁祠》
欲辨南北戒,须窥越胡门。——洪咨夔《答及甫和·束发读连山》
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戎昱《苦辛行》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白居易《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当时坐客各南北,谁忆重游泛木兰。——梅尧臣《依韵许主客北楼夜会》
官共狐裘三十年,纷纷南北笑莺迁。——晁说之《再和·官共狐裘三十年》
南北畿圻,盗兴五期。——陆龟蒙《战秋辞》
佛者别南北宗,儒家分朱陆氏。——刘克庄《六言偈四首·佛者别南北宗》
嗟我吏隐者,志在山南北。——陈造《饯寄定海交代》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简介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简介,欢迎阅览。
谢灵运简介
在*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可以说如果没有山水诗,*的诗歌文化会暗淡不少,而提到山水诗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谢灵运。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名将谢玄的后人,在东晋的时候就被世袭了祖上康乐公的爵位,后来先后担任过诸多重要的职位,等到刘宋代晋以后,谢灵运也因此遭殃,先是爵位被削,后来又被当时的宋文帝杀害,年仅49岁。虽然谢灵运去世的很早,但是他淡薄名利,纵情山水的风格对于后世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谢灵运出身就非常的高贵,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子弟,他小的时候就养在了钱塘的一个道馆之中,估计这也对于谢灵运后来恬淡的心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从小就博览全书,小小年纪就能够写诗文,在他十八岁的时候袭封康乐公,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正式出仕,担任了不少的官位,但是谢灵运的心思没有在为官上,反而寄情于山水之间,为了方便游山玩水,他还特意设计了一种可以拆卸的木屐,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上下山都很方便。
后来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谢灵运对于权势就更加没有兴趣,朝廷几次催他当官,他才肯去,但是上任之后依旧不干正事,整天想着到处游山玩水,如果只是这样或许还好,但是当时朝廷要逮捕他的时候他还敢拒捕,甚至后来在流放的时候还密谋让人救出自己,因此也让宋文帝再也不能忍耐,将他杀害。
谢灵运名句
谢灵运的一生著作颇丰,虽然其中全诗都很好的并不算多,但是名言名句却不在少数,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他用自己精练的言语给当时玄学兴盛的诗坛带来了独特的清新趣味。接下来小编我就带大家来一起欣赏一下谢灵运的.一些经典名句。
谢灵运一生最为著名的诗句就是他《登池上楼》里面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无数人的称赞,乍一看这两句非常的*常,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言辞简单,描述的景象也很*凡,但是这样的景象如果放到全诗之中一起去看的话,就能够看出这两句的独特韵味。根据诗境来看,当时谢灵运是大病初愈,相比起那样繁华的景致来说,这种比较朴素的春天的生机反而更能够让谢灵运受到触动,而且当时的诗词风格还是以言辞华丽著称,在那样的环境之中,这样清新的语句自然就凸显出来受到读者的喜爱。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本来明月应该是比较柔和恬淡的,但是之后的那句就让这句诗的语境一变,天寒地冻之下,阴冷的月光照在厚重的积雪上,给人一种高旷阴郁的感觉,这是视觉上的感受,之后就是听觉上的体会,狂风呼啸,一个“劲”字表现了风的猛烈,而且风的呼号声就像是哭喊声一样,就更加契合了作者的心境,不禁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阴郁哀凉的心情。
1.苍翠的群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湃,雄伟壮丽.2.朦胧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3.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
山豪迈,山也俊秀。
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
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淡无奇。
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
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
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4.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
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5.山虽无言,然非无声。
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6.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
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
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一,针对买房结婚的:1. 要结婚了,买房,装修,这里可以一步到位2. 婚房
婚房
结婚啦
有了她就有可以有老婆了
3. 离梦想很*
实现舒适三房
体验奢华生活
新婚首选
4. 精致三房
时尚的装修风格
婚房优选
5. 此房源为结婚而备
为结婚而装
现因离开而售
寻找有缘人6. 豪装婚房,不曾入住,是你追求生活品质的绝佳选择
二,针对还在观望的: 1. 如果要观望,我建议你看完这个房子后再观望,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2. 所有人都在观望的时候
你敢出手吗
3. 政策已经至此,房价逐渐回升,观望后悔莫及
4. 独家房源
仅此一套
错过了就没有了,还在犹豫吗???5. 观望是没有结果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硬道理 6. 政策在变,服务不变,婚房急售三,针对想要投资的: 1. 观望是没有结果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硬道理 2. 送阁楼,相信独具慧眼的您会买就会赚,仅此一套3. 投资少,回报高的性价好房出售
4. 黄金楼层,足不出户就找到好房 5. 机会只有一次不看这套房子绝对后悔 6. 买房投资都请点击本房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7. 忍痛急售
业主急需用钱,升值空间发,转手就能大赚四,针对急售房的:1. 周转急用钱,好房特买三天,绝不食言 2. 震撼价:精装新房卖毛坯价,要买快来看
3. 惊爆价,稀缺复式,个性十足,仅售两天4. 一克拉钻石品质,机会只有一次5. 什么叫真正特价房,看看这套你会明白
急售五,针对小区环境好的: 1. 好的房子不是用来欣赏的,是用来享受的2. 毛坯房给您更多的自由装修空间3. 精装两居地铁沿线超值因房子小换大黄金地 4. 花园式洋房,豪装黄金三楼,南师附中旁,有图有真像 5. 高档小区,人文荟萃,高品质的象征,豪华婚装
6. 热销新房,全优的生活配套,环境绝佳优美 7. 马上通地铁了,马上通地铁了,小区环境不错,经典小户型部价低楼层好8. 小区环境不错,经典小户型部价低楼层好 9. 新空毛坯
城北高档小区
纯本西班牙风格
10.高档社区,景观好房,不可多得,稍纵即逝
11.南北通透,次新小区,黄金地段,楼层好,采光很棒,性价比高六,针对靠*地铁的:1. 未来地铁出口
升值空间巨大
两晋和南北朝的茶叶诗词总结
我国唐代以前无“茶”字,其字作“茶”,因此考察我国诗词与茶文化的联系,最初应从我国早期诗词中的'“茶”字考辨起。
“茶”字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所见,但*千年来,围绕《诗经》中的茶是否是指茶,争论不休,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无统一的意见。对此,只好暂置勿论。《诗经》以后,汉朝的“乐府民歌”和“古诗”中,没有茶字的踪迹,现在可以肯定的最早提及茶叶的诗篇,按陆羽《茶经》所辑,有四首,它们都是汉代以后,唐代以前的作品:
1、张载《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2、孙楚《出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3、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王微《杂诗》:“收饮今就槚。”
南北朝的官职任用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北朝的官职任用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南北朝的官职任用制度
(一)任用方式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任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见于史册的主要有:守、拜、领、录、*、兼、行、假、试、权、知、监、参、掌、典、署、督、护、待诏等等。按照任用等差,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候补之类。此类主要有待诏、郎选、听选等方式。待诏是汉代的候补官制度,待诏人员有待诏于金马门、公车、殿中、黄门、宦者署的,也有待诏于丞相、御史二府的。他们在官署听候补官,有时也承担本署内的一些事务。郎选是从三署郎官署的诸郎中选官,三署郎是汉代官吏储备学校,被选拔上来的人才取得被任用为郎的资格,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历练然后出补为官。听选是尚书将选人分类,等待有缺补官。还有一些候补官是因父母丧葬守制和其他原因去职,期满要求复职的。
第二,试用之类。此类主要有行、守、试、假、权等方式。试用有一定的期限,一般是以一年为限,多者长达三年。试用期间,俸禄稍低于实授官。试用期满以后,称职者转为实职,称为“真除”或“实授”;不称职的则罢归。试用官只有在试用期内不出重大的差错,才能保住官职,争取实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官员忠于职守和认真任事。
第三,拜授之类。此类主要有拜、授、遗诏等方式。经过拜授的官员即为正式任命的实缺官。拜有召拜、征拜、策拜等区别,召拜是皇帝特召,征拜是由外官转入朝官,策拜是任命重要大臣。授有铨授、敕授、制授、特授等区别,铨授是吏部任命低级官吏,敕授是报请皇帝批准任命中级官员,制授是皇帝批准任命较高级的官员,特授是皇帝任命高级官员。遗诏是指新旧皇帝交替时期,由老皇帝在去世前任命辅政大臣的方式。名称不同,所授官职的轻重高低也有不同。
第四,兼领之类。此类主要有兼、行、权、判、带、领、录、护、典、都、督、掌、监等方式。在某些官位缺员或某些重要的事务需要重臣负责的时候,多采用这种任命方式。兼和领都表示身有两职以上,但内容和含义完全不同。兼是兼职,有长兼和权兼之别,可以低官假行,也可以*判带、同级互兼,这都是权宜的办法,以避免官位缺员时耽误工作。领则是主管,有一定的实际权力,能够起到主要负责人的作用,如领尚书事、领城门兵、领盐铁事等,凡带有典、护、督、录、都、监等名的,都拥有实际权力,他们大多数被皇帝授予假节、持节、使持节的名号,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第五,参知之类。此类主要有参、知、*、议等方式。有些重要的职事,任命参、知去参加共同议事,这样做一是为了加强力量,使工作更加严谨,二是为了达到相互牵制、加强皇权控制的目的。这类官虽不能起主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负责某项事务,如左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御史中丞参礼仪事等。知有参知、兼知、权知、总知的区别,议有参议、专议、领议的区别。名称不同,地位和权限也不同。
(二)任用程序
在任用官吏的程序上也是有所区别的。有皇帝直接任用的。称为特简、特任、特选、特拜、特召、召拜、征拜等。一般适用于比较高级的官员。有由官吏主管部门任命的,称为选、授、补、除、拜等,官吏在西汉归丞相、御史二府主管,在东汉由尚书台主管,在魏晋南北朝由吏部主管,官吏主管部门按照任命官吏的等级,或报皇帝批准,或交朝廷集议,或行文各级官府,对进入官秩等级的都要备案。有由主要长官任命的,称为召辟、征辟、辟署、命等、按规定,一般掾属由主要长官批准,本官府备案即可,高级僚佐要报中央核准备案,有些还要由中央任命。
对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的任用程序。高级官员必须经皇帝亲自核准;中级官员必须由主管部门核查备案,报请皇帝批复才能任命,低级官吏虽然主要长官有辟署权,但进入官品秩等,也必须报请中央官吏主管部门批复,不得越级逾限,违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如南宋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吏部举寒人张奇为公车令,这是中级官员,需皇帝敕旨,孝武帝刘骏以张奇资品不当,另换人选,吏部的令史抑敕旨而使张奇先到公车就职,事发后,尚书令史2人弃市,6人受鞭杖,吏部尚书坐免官,尚书右仆射降职。
(三)任用限制
为保证对官员任用得当,保持官阶品秩大体升迁有序,照顾到官僚群体中的各种政治势力及阶层的*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官员的任用限制不断增多。
秦汉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人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限制寒族为*,这实际上是以阶级贵贱的区分为基础的。十六国和北魏时期,任用官员还有一定的民族限制。在等级森严的官僚队伍中。出身和资历是任官时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官僚制度越完善,出身和资历的限制越严格。
自东汉实行“三互法”以来,对官员的任用又增加了籍贯和亲属限制。“三互法”的基本内容就是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目的是防止这些人在家乡徇私舞弊;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兄弟子侄及有婚姻戚属关系的,不得在一个部门或地区为官,如果选在一个部门或地区为官,其中一人要申明回避。东汉时已经没有本郡国人士回任本郡国长官的事例,三互法的实行,使得官吏对回原籍任职也须进行回避。任用官员是体现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依靠什么人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结构和素质的大问题。因此,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先后制定过许多制度,作过许多规定,以期用人得当,有效地贯彻统治意图,发挥统治功能。用人权的重要性决定了任用官吏必然也是统治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心。一时得势的派别,总是根据自己的利害来权衡用人,无不以“附顺者拔擢,件恨者诛灭”为根本。外戚专权,“父子并为卿校,亲党充满朝廷”;宦官专权,“任用群小,奢侈僭福”;权臣当道,“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士族门阀把持朝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士族大家子弟充斥朝野。各方面的人为了猎取官职,货赂公行,请托成风,“资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伎妾声乐,尽天下之选,园池第宅,冠绝当时”,使“游其门者,爵位莫不逾分”。统治阶级制定的任官制度,往往由自已率先破坏,这是他们难以自我约束的结果。
拓展资料:
疆域
南朝领土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宋继承东晋疆域,基本上为二十二州上下。河南地于太初四年(422年)之后逐渐被北魏并吞,改以淮水为界。南朝齐基本上同宋为二十二州上下,可是相继失去雍州沔北及淮南豫州之地。南朝梁时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很大,因北伐获得淮北之地,一度达河南地。又开拓闽、越、*俚洞,破牂柯。到539年共有一百零七个州。
侯景之乱后,北齐占领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领汉中巴蜀。西魏又受萧詧之托,率军夺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国西梁。南朝陈成立后国土不多,至569年开始陆续收复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齐黄河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陈末时受北周入侵使得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至交广地区。
北朝领土
北朝疆域方面,北魏自代北之地崛起,至439年统一华北而结束十六国时期。其屡次入侵刘宋,占领山东、河南与淮北地。又取南朝齐淮南地及南朝梁汉中、剑阁一带。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东部,东达辽西,南达江汉流域。在扩充领土期间,州郡多因时制宜,到487年开始整顿。到北魏孝明帝之后领土减少,州郡滥置。魏分东西后,东魏有八十州,西魏有三十三州。北齐建立后,开始整顿政区规划,废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县。北齐江淮之地后被南朝陈占领,北周屡次攻占南朝梁巴蜀之地与江汉之地。北周武帝灭北齐,取南朝陈江淮之地,领土大大扩充。
南北朝都城
宋、齐、梁、陈:建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西梁:江陵(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代:盛乐(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
北魏:*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洛阳
东魏、北齐: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西魏、北周: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政治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世族拥有大量不需付税的依附人从事生产与作战,影响朝廷的税收。虽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拥护,不过也扶持寒门以*衡政治势力,并且在南朝梁时萌芽出科举制度。南朝世族因为长期安逸而逐渐衰退,在侯景之乱後彻底崩溃。北朝胡族缺乏政治的经验,所以重用*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混合的过程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民变、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45]。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周武帝去世后,*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部门
南朝宋之后设有门下省,至此确定了三省制度。门下省负责献计策和劝谏皇帝,参与机密之事,又成为大权掌握的机构。
行政区划
南朝政承袭东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而侨州郡县及双头州郡也因为土断而变成一般州郡。自东汉末期实施的州郡县三级制,到隋*陈后改为州县二级制而结束。南朝的州设刺史,郡设太守,只有丹阳郡因为是首都所在地而设尹。县设令、长。自宋以后,令多於长。与郡同级的有王国和公国,设内史和相。还有特为*称蛮民及僚族、俚族等少数民族设置左郡、左县和僚郡、俚郡。例如有南陈左郡、东宕渠僚郡等。当时州郡县有等级之分,大致上以距离首都远*为品级高低之分,诸州佐吏则按州的等级设置官员。扬、荆二州还有“二陕”之称呼。
北魏在北魏孝文帝以后,官制模仿南朝,至唐代仍沿用。北周时按周礼,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是隋唐之后六部体制的源头。北朝政区承袭十六国,如同南朝一样为州郡县三级制。然而州辖区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级直接管理县,使得郡级逐渐虚级化,到583年隋朝正式定为州县两级制。北魏也设有侨州郡县和双头州郡(如南雍州),并将州郡县按人口数分等级。为了防范新附或异姓叛变,于406年将各级行政长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须一位为宗室。北魏原设有负责地方军政的行台及管理数州军事的都督。到北齐定为行台制,北周则为总管制,都是负责数个州郡军事与行政的政区单位。北齐因为州辖区越分越细,于是设置行台兼管数州民政及军事。西魏则改称都督为总管,性质同北齐行台。北周时,总管一般兼任驻州刺史,并以所驻之州为名 。北魏还特为鲜卑本族或其他民族(*除外)设置领民酋长来管理该族,地位只次于州刺史。又延续十六国政区,设有管理州境内其他民族的护军,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废除。还有镇戍制,于重要的军事要地设镇。镇由镇将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巩固首都*城的六镇最重要 ,至孝文帝迁都后势微。六镇民变后,北朝的镇戍专管军事,不再具政区性质。
经济
土地政策
随着中原人口的大批南下,不仅使南朝增加了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南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南朝*对北来的流民起初采取侨立州郡的政策,后来,东晋和南朝*为了扩大剥削对象,改行土断政策。
所谓土断,就是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土著居民一起在当地著籍,并且同样负担国家的赋役。自东晋到陈朝时期,共进行九次土断。其中,364年桓温进行的“庚戌土断”和413年刘裕进行的“义熙土断”,成效最为显著。
土断后,南朝境内的侨寓*便陆续消失了。
农业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农业普遍有所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扬州是东晋、南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中都城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发展很快。东晋在曲阿(江苏丹阳)立新丰塘,溉田八百多顷。宋在湖熟起废田四千多顷,向京口、姑熟移民。齐在句容修赤山塘。扬州“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三吴(吴郡、吴兴、会稽)是东晋*最重要的基地,经济发展尤为突出。
东晋在吴兴乌程(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东晋、南朝*的各种支出,主要依靠三吴。洞庭湖周围的荆、湘地区发展也很快。梁罢义阳(河南信阳)镇兵以后,“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与浙江相邻的闽中、鄱阳湖周围地区,也有较快的发展。此外,淮南地区,土地肥沃,流民集中。寿春附*有芍陂灌溉农田,地方千里,“良畴万顷”,是重要粮食产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岭南种双季稻。
元嘉以前,淮南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元嘉末,由于宋魏战争,淮南遭到破坏。经过齐、梁二代的经营,江淮间一些地区的生产也迅速恢复、发展。益州则号称“沃野天府”,物产丰富。广州也是富庶的经济地区。
士族田庄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赏析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注释]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孩子。
漫卷:随便卷起。
白日:白天。一作白首。
纵酒:纵情喝酒。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在此是指春日青翠明媚的春光,指春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此指嘉陵江上游,阆水、白水段的.江峡,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在今湖北省。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
洛阳:今属河南。
[译诗、诗意]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1、据说每个吃货都有无人理解的悲伤,把所有的绝望与孤单吃成过往。
2、新婚之夜,来自南方的新娘对我说:“我不是图你钱,不是图你名利……”“我知道你是看上我的人!”“不,你想多了,你们北方有暖气!”
3、东北人在南方……确实受不了…而且较惨的是还要默默忍受身边人鄙视的眼神…东北人还怕冷…鄙视你…
4、吃货,是嘴里的享受,心里的想瘦。
5、数学是很有意思的,有意思到什么程度呢,自从学了数学,觉得连活着都没什么意思了。
6、做我女朋友吧,我愿意为你做牛做马,只要你给*就行了。
7、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调侃自己的幽默句子以及南北方差异搞笑段子,如需了解快手社会经典语录,点击即可阅读。
8、所谓吃货,就是吃饱了没事做。
9、请关心一下身边的吃货,因为一不留神她就饿了。
10、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多穿衣服就可轻松防御;南方的湿冷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得要抗性!
11、女生说冷就直接抱上去吧,没个准你就有女朋友了。
12、我一生气就想买东西,一买东西就得花钱,一花钱钱就少了,钱一少我就生气。
13、我们都是吃货。闺蜜,等俺有钱了。我要带你吃遍所有的美食。
14、尽管我数学不好,但我仍会在作业上写上我霸气潇洒的“解”。
15、生在南方的我小时候也是天真,冬天冻成狗的时候自我安慰说想想人家北方零下几十度呢更可怜!后来发现我错了,错的离谱!
16、哎,想当年我还是个无知而天真的东北小少女,大学前妈妈告诉我南方没暖气,很暖和,我就只带了一件大衣,开心地来到了杭州,然后,较好个冬天我分分钟学会了怎么在南方做人…
17、我的超有钱前男友是上海人,去年的时候说要把我带回去,然后就和小编分手了,我告诉他我不去,因为上海没有暖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他很有钱,但我不!后!悔!
18、希望大家不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们至少还可以让别人感觉很烦。
19、我一同学南方人,现在西安上班。这两天北方降温了,一直问我,什么时候供暖?我说你干嘛啊,这么操心。丫说:没用过暖气,好紧张……
20、不要相信一个吃货说她要减肥,她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她刚刚吃饱的时候。
21、现在有点讨厌自己了,尽管我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别人眼中的美女。
22、你们不会知道南方人冬天上课把手压在*下面压到扁的心酸…
23、“怎么优雅的解释自己胖”“有许多事情放在心里,不好瘦”
24、南方某地的警局里,警察们同情地看着一个满脸被抓地鲜血淋漓,并且四肢骨折的*犯,叹气道:这种天气脱哪个姑娘的裤子,人家能不和你拼命!
25、吃货就像一列火车,狂吃。狂吃狂吃。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杜甫称为“生*第一快诗”。下面让我们看看诗词的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白话来说,翻译如下: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的时候这件事非常高兴,泪洒衣衫。转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云已经消失了,马上高兴地收拾好诗集书本。太阳出来照耀大地,我放声歌唱,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马上动身启程,通过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又直接奔赴洛阳。
这首诗前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听到消息的兴奋高兴的心情,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
之后有很多人给这首诗很多评价,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补充说明吧。
水南北的古诗
带南北的古诗
带有南北的古诗
南北气候的古诗
古诗中带南北的
带南北两字的古诗
南北统一的古诗
南北差异的古诗
南北的古诗词
魏晋南北的古诗
关于南北的诗句
南北地域的古诗
带有南北二字的古诗
南北差异的诗句
有东西南北的古诗
古诗中有念逸南北的
古诗中的南北差异
东西南北的东古诗
描写南北湖的古诗
江南的古诗东西南北
南北温差大的诗句
桥洞南北两边的古诗
描写转战南北的古诗
古诗里有东西南北的诗
南北温差大的句子
南北天气说说
含有东西南北的古诗
形容南北差异的诗句
东西南北的古诗词
有关东西南北的古诗
含羞鸟的古诗
经常用在古诗中的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所包含的古诗
七言古诗的名称
重逢喜悦的古诗词
名著中的作者写的古诗词
太阳从海边升起的古诗
古诗勤学的中文意思
七言古诗的书法纸带米字格
关于黄河母亲河的古诗
阅读古诗词的小报
周慧珺的古诗词
42岁的古诗
写秋日湖水和柳树景色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火的别称
诵读古诗好处的一段话
提到刘备的古诗
我想明年结婚的古诗
背诵观书有感的古诗
形容往日辉煌不再的古诗
关于欣赏的古诗名言泰戈尔的
表达聚焦目标不放松的古诗词
有关无奈分离的古诗词
落花逐水的古诗
王维写的古诗?
关于清明节纪念英雄碑的古诗
青铜葵花想到的古诗
最长的恨的古诗
寻找好的古诗词
写古诗意境的日记
雨寒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