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气候的古诗

关于南北气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北气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北气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南北气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6) 语录(3) 说说(9) 名言(688) 诗词(325) 祝福(1) 心语(1)

  • 立冬节气南北谚语

  • 谚语,节气,立冬
  • 立冬节气南北谚语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谚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谚语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谚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立冬节气南北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立冬节到,快把麦浇。

      2、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3、立冬打雷要反春。

      4、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5、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6、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7、追肥浇水接划搂,三个环节要紧扣。

      8、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9、地里棉柴拔个净,来年少生虫和病。

      10、冬天耕地好处多,除虫晒垡蓄雨雪。

      11、田要冬耕,羊要春生。

      12、立冬无雨一冬晴。

      13、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14、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15、腊月初八,冻掉下巴。

      16、立冬有风,立春有雨;立冬有风,夏至有雨。

      17、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18、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19、秋蝉叫一声,准备好过冬。

      20、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21、麻田搞深翻,麻秆顶破天。

      22、秋冬多耕地,来年多打粮。

      23、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24、粮田棉田全冬耕,消灭害虫越冬蛹。

      25、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26、冬天耕下地,春天好拿苗。

      27、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

      28、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29、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30、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31、麦子过冬壅遍灰,赛过冷天盖棉被。

      32、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33、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

      34、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35、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36、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37、立冬适时巧耕地,碱地养坷垃。

      38、立冬冬耕,宜早不宜晚。

      39、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

      40、立冬麦子要长好,冬灌少不了。

      41、立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42、立冬深耕细耙苗儿壮。

      43、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晴一冬。

      44、立冬不倒股,就怕雪来捂。

      45、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46、立冬土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

      47、立了冬,把地耕。

      48、立冬冻水,浇罢紧划锄,保墒增温苗舒服。

      49、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阅读全文]...

2022-05-19 16:04:00
  • 关于南北的诗句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菩萨蛮·黄鹤楼》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欧阳修《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许浑《赠别》

    江波何似西湖曲,村烟相对峰南北。——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入关廿里原秋雨,南北寒暄一岭分。——乾隆《雪》

    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黄彦*《元符己卯冬至先君罢兴国令宿皇恐滩有诗云倦》

    妙笔今传千古愿,长城南北一条心!——老舍《内蒙即景·七》

    西湖南北宝峰环,塔寺园亭碎点斑。——项安世《皋亭山》

    中秋夜月白如银,照见东西南北人。——白玉蟾《山歌三首·中秋夜月白如银》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杜甫《别赞上人》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韦庄《秦妇吟》

    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纳兰容若《天仙子·天咫尺》

    路岐有南北,素丝无变移。——李白《古风其五十九·恻恻泣路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水调歌头·游泳》

    更夜雨、匆匆别去,一杯南北。——辛弃疾《满江红·曲几蒲团》

    不受世间拘束,任东西南北。——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秦观《好事*·梦中作》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

    天枢限南北,地轴殊乡国。——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昔苦南北,动成云雨乖。——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咫尺天南北,想像云窗雾阁,人在古瀛洲。——宋*《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

    东西南北人,何必怀此都。——赵蕃《别齐之》

    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刘向《九叹》

    当初乱离谁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出门恍惚忘南北,故国何在山连天。——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昏迷蒙兮浩恍惚,了者瞀兮失南北。——张耒《愬魃:》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杜甫《谒文公上方》

    *生南北逐蓬飘,待得名成鬓已凋。——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功名自昔须横草,南北于今赖灌瓜。——陈造《次王帅韵后诗呈叶教授·业履冰壶器镆邪》

    又有茗荈利,商贩给南北。——方回《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县界》

    故提齐而踧楚,掣赵而蹈秦,不满一朝而天下无人,东西南北莫之与邻。——阮籍《大人先生传》

    生死往来多少劫,东西南北是谁家。——寒山《诗三百三首》

    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苏泂《雨中花/夜行船》

    遂隳中天业,南北成分离。——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南北支离叹此身,相逢俱是梦中人。——卢龙云《谒别吕翁祠》

    欲辨南北戒,须窥越胡门。——洪咨夔《答及甫和·束发读连山》

    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戎昱《苦辛行》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白居易《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当时坐客各南北,谁忆重游泛木兰。——梅尧臣《依韵许主客北楼夜会》

    官共狐裘三十年,纷纷南北笑莺迁。——晁说之《再和·官共狐裘三十年》

    南北畿圻,盗兴五期。——陆龟蒙《战秋辞》

    佛者别南北宗,儒家分朱陆氏。——刘克庄《六言偈四首·佛者别南北宗》

    嗟我吏隐者,志在山南北。——陈造《饯寄定海交代》

    [阅读全文]...

2022-03-11 14:23:21
  • 关于天气的诗句有哪些(关于气候的诗句古诗)

  • 天气
  • 中国古代诗句中的描写,往往都透着诗人对于天气,气候和地理知识的质朴的了解,来看看它们的对应吧: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暖锋)。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4)“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5)“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6)“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对流雨

    8)“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张先《青门引·春思》)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山谷风与地形雨

    1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1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

    1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梅雨天气

    1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温带大陆性气候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快行冷锋的影响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1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华南准静止锋

    1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观梅女仙《题壁》)

    地形坡向与气候

    20)“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苏轼《惠州一绝》)

    南亚热带气候

    [阅读全文]...

2022-06-14 05:44:16
  • 形容南北通透的句子

  • 优美
  • 形容大山秀美的句子

    1.苍翠的群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湃,雄伟壮丽.2.朦胧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3.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

    山豪迈,山也俊秀。

    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

    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淡无奇。

    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

    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

    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4.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

    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5.山虽无言,然非无声。

    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6.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

    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

    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一,针对买房结婚的:1. 要结婚了,买房,装修,这里可以一步到位2. 婚房

    婚房

    结婚啦

    有了她就有可以有老婆了

    3. 离梦想很*

    实现舒适三房

    体验奢华生活

    新婚首选

    4. 精致三房

    时尚的装修风格

    婚房优选

    5. 此房源为结婚而备

    为结婚而装

    现因离开而售

    寻找有缘人6. 豪装婚房,不曾入住,是你追求生活品质的绝佳选择

    二,针对还在观望的: 1. 如果要观望,我建议你看完这个房子后再观望,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2. 所有人都在观望的时候

    你敢出手吗

    3. 政策已经至此,房价逐渐回升,观望后悔莫及

    4. 独家房源

    仅此一套

    错过了就没有了,还在犹豫吗???5. 观望是没有结果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硬道理 6. 政策在变,服务不变,婚房急售三,针对想要投资的: 1. 观望是没有结果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硬道理 2. 送阁楼,相信独具慧眼的您会买就会赚,仅此一套3. 投资少,回报高的性价好房出售

    4. 黄金楼层,足不出户就找到好房 5. 机会只有一次不看这套房子绝对后悔 6. 买房投资都请点击本房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7. 忍痛急售

    业主急需用钱,升值空间发,转手就能大赚四,针对急售房的:1. 周转急用钱,好房特买三天,绝不食言 2. 震撼价:精装新房卖毛坯价,要买快来看

    3. 惊爆价,稀缺复式,个性十足,仅售两天4. 一克拉钻石品质,机会只有一次5. 什么叫真正特价房,看看这套你会明白

    急售五,针对小区环境好的: 1. 好的房子不是用来欣赏的,是用来享受的2. 毛坯房给您更多的自由装修空间3. 精装两居地铁沿线超值因房子小换大黄金地 4. 花园式洋房,豪装黄金三楼,南师附中旁,有图有真像 5. 高档小区,人文荟萃,高品质的象征,豪华婚装

    6. 热销新房,全优的生活配套,环境绝佳优美 7. 马上通地铁了,马上通地铁了,小区环境不错,经典小户型部价低楼层好8. 小区环境不错,经典小户型部价低楼层好 9. 新空毛坯

    城北高档小区

    纯本西班牙风格

    10.高档社区,景观好房,不可多得,稍纵即逝

    11.南北通透,次新小区,黄金地段,楼层好,采光很棒,性价比高六,针对靠*地铁的:1. 未来地铁出口

    升值空间巨大

    [阅读全文]...

2022-07-27 06:56:11
  •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阅读全文]...

2022-03-07 23:18:42
  • 云南气候资源特点有哪些

  • 知识
  • 云南气候资源特点有哪些

      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让云南拥有很多资源,也让它成为世界最适宜种植花卉的地区之一。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云南气候资源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云南气候资源特点

      云南的资源优势归纳为五个方面: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水能资源富集;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气候类型多样。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其主要表现为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云南具有*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著名的春城。最北端的迪庆州,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多维的气候类型性,使云南一省而兼有寒、温、热三带,又“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虽然云南总面积仅*国的百分之四,但各类物种种数均接*或超过全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珍稀物种资源的比重达百分之六十七,居*第一位。

      不同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同时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云南现有六十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五百个旅游景区景点,自然景观涵盖了江、河、湖、瀑、泉、山、林、洞、雪多种形态。

      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同时也让云南成为世界最适宜种植花卉的地区之一。目前,云南已在昆明、玉溪、楚雄、曲靖四地市,发展以温带花卉为主的各类鲜切花生产基地;大理、丽江、迪庆、昭通四地州市,发展以球根花卉为主的'生产繁殖基地;西双版纳、思茅及新*、元江等地,建立热带兰花及热带鲜切花生产基地;开远、建水、石屏、蒙自、河口等地,建立观叶植物、绿化苗木为主的生产基地。

      云南的湖泊资源

      滇池位于昆明市区南部,被誉为“高原明珠”,是*西南地区最大湖泊、*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积311.388k㎡,流域面积2920k㎡,*均水深5.12m,最深处为11.3m,蓄水量为15.931亿m3。海拔1887m,湖岸线长约200km。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区北部,湖泊面积252.91k㎡,流域面积2565k㎡,*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亿m3,多年*均水资源量8.25亿m3。

      抚仙湖是*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于玉溪市江川区、澄江县、华宁县三区(县)交界处。湖面海拔1722.5m,面积216.6k㎡,流域面积674.69k㎡,最大水深158.9m,*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亿立方米。

      程海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没有出流,位于永胜县西南部,流域面积318.3k㎡,湖泊面积77.2k㎡,*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亿m3,湖岸线长45.1km。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积50.8k㎡,其中云南境内30.3k㎡。

      杞麓湖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积35.9*方公里,流域面积354.2*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亿立方米。

      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通过2.2公里的隔河与抚仙湖相联。湖泊面积34.7*方公里,流域面积386*方公里,*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亿立方米。

      阳宗海湖泊面积31.9*方公里,*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积192*方公里,蓄水量6.04亿立方米,多年*均水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

      异龙湖位于石屏县东南部,湖泊面积92k㎡,流域面积360.4k㎡,*均水深约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亿。异龙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县的5个乡镇。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属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和红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

      水系:云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云南的地名来源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唐时,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廷心目中“云南”便为民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旧时曾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勾担响、火把节里插黄秧“之民谣。

      民国七年(1918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结束了“云南”作为现今祥云地域名称2027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2022-06-08 04:59:26
  • 南北朝的官职任用制度

  • 南北朝的官职任用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北朝的官职任用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南北朝的官职任用制度

      (一)任用方式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任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见于史册的主要有:守、拜、领、录、*、兼、行、假、试、权、知、监、参、掌、典、署、督、护、待诏等等。按照任用等差,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候补之类。此类主要有待诏、郎选、听选等方式。待诏是汉代的候补官制度,待诏人员有待诏于金马门、公车、殿中、黄门、宦者署的,也有待诏于丞相、御史二府的。他们在官署听候补官,有时也承担本署内的一些事务。郎选是从三署郎官署的诸郎中选官,三署郎是汉代官吏储备学校,被选拔上来的人才取得被任用为郎的资格,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历练然后出补为官。听选是尚书将选人分类,等待有缺补官。还有一些候补官是因父母丧葬守制和其他原因去职,期满要求复职的。

      第二,试用之类。此类主要有行、守、试、假、权等方式。试用有一定的期限,一般是以一年为限,多者长达三年。试用期间,俸禄稍低于实授官。试用期满以后,称职者转为实职,称为“真除”或“实授”;不称职的则罢归。试用官只有在试用期内不出重大的差错,才能保住官职,争取实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官员忠于职守和认真任事。

      第三,拜授之类。此类主要有拜、授、遗诏等方式。经过拜授的官员即为正式任命的实缺官。拜有召拜、征拜、策拜等区别,召拜是皇帝特召,征拜是由外官转入朝官,策拜是任命重要大臣。授有铨授、敕授、制授、特授等区别,铨授是吏部任命低级官吏,敕授是报请皇帝批准任命中级官员,制授是皇帝批准任命较高级的官员,特授是皇帝任命高级官员。遗诏是指新旧皇帝交替时期,由老皇帝在去世前任命辅政大臣的方式。名称不同,所授官职的轻重高低也有不同。

      第四,兼领之类。此类主要有兼、行、权、判、带、领、录、护、典、都、督、掌、监等方式。在某些官位缺员或某些重要的事务需要重臣负责的时候,多采用这种任命方式。兼和领都表示身有两职以上,但内容和含义完全不同。兼是兼职,有长兼和权兼之别,可以低官假行,也可以*判带、同级互兼,这都是权宜的办法,以避免官位缺员时耽误工作。领则是主管,有一定的实际权力,能够起到主要负责人的作用,如领尚书事、领城门兵、领盐铁事等,凡带有典、护、督、录、都、监等名的,都拥有实际权力,他们大多数被皇帝授予假节、持节、使持节的名号,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第五,参知之类。此类主要有参、知、*、议等方式。有些重要的职事,任命参、知去参加共同议事,这样做一是为了加强力量,使工作更加严谨,二是为了达到相互牵制、加强皇权控制的目的。这类官虽不能起主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负责某项事务,如左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御史中丞参礼仪事等。知有参知、兼知、权知、总知的区别,议有参议、专议、领议的区别。名称不同,地位和权限也不同。

      (二)任用程序

      在任用官吏的程序上也是有所区别的。有皇帝直接任用的。称为特简、特任、特选、特拜、特召、召拜、征拜等。一般适用于比较高级的官员。有由官吏主管部门任命的,称为选、授、补、除、拜等,官吏在西汉归丞相、御史二府主管,在东汉由尚书台主管,在魏晋南北朝由吏部主管,官吏主管部门按照任命官吏的等级,或报皇帝批准,或交朝廷集议,或行文各级官府,对进入官秩等级的都要备案。有由主要长官任命的,称为召辟、征辟、辟署、命等、按规定,一般掾属由主要长官批准,本官府备案即可,高级僚佐要报中央核准备案,有些还要由中央任命。

      对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的任用程序。高级官员必须经皇帝亲自核准;中级官员必须由主管部门核查备案,报请皇帝批复才能任命,低级官吏虽然主要长官有辟署权,但进入官品秩等,也必须报请中央官吏主管部门批复,不得越级逾限,违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如南宋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吏部举寒人张奇为公车令,这是中级官员,需皇帝敕旨,孝武帝刘骏以张奇资品不当,另换人选,吏部的令史抑敕旨而使张奇先到公车就职,事发后,尚书令史2人弃市,6人受鞭杖,吏部尚书坐免官,尚书右仆射降职。

      (三)任用限制

      为保证对官员任用得当,保持官阶品秩大体升迁有序,照顾到官僚群体中的各种政治势力及阶层的*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官员的任用限制不断增多。

      秦汉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人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限制寒族为*,这实际上是以阶级贵贱的区分为基础的。十六国和北魏时期,任用官员还有一定的民族限制。在等级森严的官僚队伍中。出身和资历是任官时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官僚制度越完善,出身和资历的限制越严格。

      自东汉实行“三互法”以来,对官员的任用又增加了籍贯和亲属限制。“三互法”的基本内容就是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目的是防止这些人在家乡徇私舞弊;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兄弟子侄及有婚姻戚属关系的,不得在一个部门或地区为官,如果选在一个部门或地区为官,其中一人要申明回避。东汉时已经没有本郡国人士回任本郡国长官的事例,三互法的实行,使得官吏对回原籍任职也须进行回避。任用官员是体现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依靠什么人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结构和素质的大问题。因此,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先后制定过许多制度,作过许多规定,以期用人得当,有效地贯彻统治意图,发挥统治功能。用人权的重要性决定了任用官吏必然也是统治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心。一时得势的派别,总是根据自己的利害来权衡用人,无不以“附顺者拔擢,件恨者诛灭”为根本。外戚专权,“父子并为卿校,亲党充满朝廷”;宦官专权,“任用群小,奢侈僭福”;权臣当道,“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士族门阀把持朝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士族大家子弟充斥朝野。各方面的人为了猎取官职,货赂公行,请托成风,“资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伎妾声乐,尽天下之选,园池第宅,冠绝当时”,使“游其门者,爵位莫不逾分”。统治阶级制定的任官制度,往往由自已率先破坏,这是他们难以自我约束的结果。

      拓展资料:

      疆域

      南朝领土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宋继承东晋疆域,基本上为二十二州上下。河南地于太初四年(422年)之后逐渐被北魏并吞,改以淮水为界。南朝齐基本上同宋为二十二州上下,可是相继失去雍州沔北及淮南豫州之地。南朝梁时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很大,因北伐获得淮北之地,一度达河南地。又开拓闽、越、*俚洞,破牂柯。到539年共有一百零七个州。

      侯景之乱后,北齐占领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领汉中巴蜀。西魏又受萧詧之托,率军夺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国西梁。南朝陈成立后国土不多,至569年开始陆续收复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齐黄河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陈末时受北周入侵使得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至交广地区。

      北朝领土

      北朝疆域方面,北魏自代北之地崛起,至439年统一华北而结束十六国时期。其屡次入侵刘宋,占领山东、河南与淮北地。又取南朝齐淮南地及南朝梁汉中、剑阁一带。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东部,东达辽西,南达江汉流域。在扩充领土期间,州郡多因时制宜,到487年开始整顿。到北魏孝明帝之后领土减少,州郡滥置。魏分东西后,东魏有八十州,西魏有三十三州。北齐建立后,开始整顿政区规划,废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县。北齐江淮之地后被南朝陈占领,北周屡次攻占南朝梁巴蜀之地与江汉之地。北周武帝灭北齐,取南朝陈江淮之地,领土大大扩充。

      南北朝都城

      宋、齐、梁、陈:建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西梁:江陵(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代:盛乐(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

      北魏:*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洛阳

      东魏、北齐: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西魏、北周: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政治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世族拥有大量不需付税的依附人从事生产与作战,影响朝廷的税收。虽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拥护,不过也扶持寒门以*衡政治势力,并且在南朝梁时萌芽出科举制度。南朝世族因为长期安逸而逐渐衰退,在侯景之乱後彻底崩溃。北朝胡族缺乏政治的经验,所以重用*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混合的过程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民变、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45]。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周武帝去世后,*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部门

      南朝宋之后设有门下省,至此确定了三省制度。门下省负责献计策和劝谏皇帝,参与机密之事,又成为大权掌握的机构。

      行政区划

      南朝政承袭东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而侨州郡县及双头州郡也因为土断而变成一般州郡。自东汉末期实施的州郡县三级制,到隋*陈后改为州县二级制而结束。南朝的州设刺史,郡设太守,只有丹阳郡因为是首都所在地而设尹。县设令、长。自宋以后,令多於长。与郡同级的有王国和公国,设内史和相。还有特为*称蛮民及僚族、俚族等少数民族设置左郡、左县和僚郡、俚郡。例如有南陈左郡、东宕渠僚郡等。当时州郡县有等级之分,大致上以距离首都远*为品级高低之分,诸州佐吏则按州的等级设置官员。扬、荆二州还有“二陕”之称呼。

      北魏在北魏孝文帝以后,官制模仿南朝,至唐代仍沿用。北周时按周礼,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是隋唐之后六部体制的源头。北朝政区承袭十六国,如同南朝一样为州郡县三级制。然而州辖区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级直接管理县,使得郡级逐渐虚级化,到583年隋朝正式定为州县两级制。北魏也设有侨州郡县和双头州郡(如南雍州),并将州郡县按人口数分等级。为了防范新附或异姓叛变,于406年将各级行政长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须一位为宗室。北魏原设有负责地方军政的行台及管理数州军事的都督。到北齐定为行台制,北周则为总管制,都是负责数个州郡军事与行政的政区单位。北齐因为州辖区越分越细,于是设置行台兼管数州民政及军事。西魏则改称都督为总管,性质同北齐行台。北周时,总管一般兼任驻州刺史,并以所驻之州为名 。北魏还特为鲜卑本族或其他民族(*除外)设置领民酋长来管理该族,地位只次于州刺史。又延续十六国政区,设有管理州境内其他民族的护军,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废除。还有镇戍制,于重要的军事要地设镇。镇由镇将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巩固首都*城的六镇最重要 ,至孝文帝迁都后势微。六镇民变后,北朝的镇戍专管军事,不再具政区性质。

      经济

      土地政策

      随着中原人口的大批南下,不仅使南朝增加了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南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南朝*对北来的流民起初采取侨立州郡的政策,后来,东晋和南朝*为了扩大剥削对象,改行土断政策。

      所谓土断,就是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土著居民一起在当地著籍,并且同样负担国家的赋役。自东晋到陈朝时期,共进行九次土断。其中,364年桓温进行的“庚戌土断”和413年刘裕进行的“义熙土断”,成效最为显著。

      土断后,南朝境内的侨寓*便陆续消失了。

      农业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农业普遍有所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扬州是东晋、南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中都城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发展很快。东晋在曲阿(江苏丹阳)立新丰塘,溉田八百多顷。宋在湖熟起废田四千多顷,向京口、姑熟移民。齐在句容修赤山塘。扬州“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三吴(吴郡、吴兴、会稽)是东晋*最重要的基地,经济发展尤为突出。

      东晋在吴兴乌程(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东晋、南朝*的各种支出,主要依靠三吴。洞庭湖周围的荆、湘地区发展也很快。梁罢义阳(河南信阳)镇兵以后,“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与浙江相邻的闽中、鄱阳湖周围地区,也有较快的发展。此外,淮南地区,土地肥沃,流民集中。寿春附*有芍陂灌溉农田,地方千里,“良畴万顷”,是重要粮食产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岭南种双季稻。

      元嘉以前,淮南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元嘉末,由于宋魏战争,淮南遭到破坏。经过齐、梁二代的经营,江淮间一些地区的生产也迅速恢复、发展。益州则号称“沃野天府”,物产丰富。广州也是富庶的经济地区。

      士族田庄

    [阅读全文]...

2022-02-12 20:28:38
  • 江南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

  • 江南,知识
  • 江南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

      江南,字面之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著称。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江南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江南的气候特点

      丘陵分布广泛,红壤分布,气象方面看来,梅雨是江南地区的特征气候。除了最有特征的梅雨外,春雨、伏旱、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都是江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

      江南地区:长江至南岭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北部)、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江南地区:南北向基本浙赣和湘黔两条铁路线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东西向基本以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线和江西与湖南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江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和人生存的区域。虽然历史上江南区域的气候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有资料显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发展的突然中断,实际上是与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面上升而引发的特大自然洪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少良渚文化遗址如吴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层上都普遍覆盖着一层泥炭层,说明此地曾被洪水覆盖过。另外,据竺可桢《**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的气候也有着从暖湿逐步变得冷干的总趋势。但总体上,江南区域的气候变化幅度要较其他区域小。黄今言主编的《秦汉江南经济述略》一书认为秦汉时期江南的气候条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气温高,日*均温度大于0℃的农耕期、大于5℃的生长期、大于10℃的.植物活跃生长期、大于15℃的喜温作物水稻的适宜生长期长;二是降水丰富,长江、钱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1600毫米,长江丘陵地区大于1600毫米,为各种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且雨热同季。秦汉之后的江南地区,虽然在具体的气候指数上会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特点变化并不大。相比北方的干冷,岭南的湿热,人体在江南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是非常舒适度的。

      江南的地理环境

      “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狭义江南多指江苏南部的苏州、常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长三角部分地区。

      地理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省北部地区。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江以南地区。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清初时期江南省,即今江苏、安徽和上海的统称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时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

      上八府为:庆元府(明州)、绍兴府(越州)、建德府(严州)、衢州、婺州、瑞安府(温州)、台州、处州

      下八府为:*江府(苏州)、临安府(杭州)、嘉兴府(秀州)、镇江府(润州)、南兴军(宜兴)、常州、安吉州(湖州)、江阴军(江阴)

      江南的文化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中原”“边疆”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人文区域。根据历史传统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区是苏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江西北部。江南核心区是所谓“水乡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个生态型,因其位于*原泽国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滨海江南相区别,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认为是狭义江南。

      江南文化下的一些次文化区域,如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金陵文化、楚文化、江淮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刘士林教授认为,自成一体的、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的某种区域文化,通常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二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江南文化正是这样一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江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诗性文化。也正是在诗性与审美的环节上,江南文化才显示出它对儒家人文观念的一种重要超越。由于诗性与审美内涵直接代表着个体生命在更高层次上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说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文化,是在江南文化中才实现了它在逻辑上的最高环节,并在现实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区域文化精神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交互作用下逐步整合显现出来的,它包含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认识的总和。一方面,它不断变易、逐渐丰富,随着人类各种活动的渐次展开而不断有新的内容补充并沉积;另一方面,它又相对稳定,始终保持着一些使之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独特品质。而在此过程中,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常常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限定,规定了这一区域文化精神的历史走向。

      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度里,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缤纷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仅就汉民族文化圈而言,大体可以以长江为界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文化区域。“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的清辞丽句形象地概括了两地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南方草木葱茏、清奇瑰丽,北方则土厚水深、雄浑阔大,在这样有着显著差异的自然环境中孕育成长的人文风气亦因此而各具特色。

      而在大的江南文化区域中,东南地区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特别是唐宋以来,东南地区逐渐成为天下财赋之所区、士大夫渊薮,“*的经济文化重心也从‘开封——长安’东西向轴线彻底移向江南地区,最终落在‘杭州——苏州’南北向轴线上。”也正如宋史专家刘子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八百年来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皆聚在一起,这是史所稀见的。”

      山水情人(叶千华)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阅读全文]...

2022-02-12 19:27:39
南北气候的古诗 - 句子
南北气候的古诗 - 语录
南北气候的古诗 - 说说
南北气候的古诗 - 名言
南北气候的古诗 - 诗词
南北气候的古诗 - 祝福
南北气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