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关于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8) 语录(4) 说说(1) 名言(2) 诗词(19) 祝福(19k+) 心语(9k+)

  • 离骚中经典的句子

  • 离骚,经典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惟草木之零落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恐美人之迟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精选阅读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内容如今仍是意义非凡,情节并不复杂,却真实地白描了旧*北*城里一个人力车夫悲剧的重复。《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人间真话本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

    2.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3.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4.既然要强并没有用处,可是毁掉自己也不见得高明。

    5.没有可怕的,没有可虑的,只要自己好好干,就必定成功。

    6.自己的努力与克己既然失败,大家的行为一定是有道理的。

    7.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不吸烟怎能思索呢?不喝醉怎能停止住思索呢?

    8.骆驼忽然哀叫了两声,离他不远。他喜欢这个声音,像夜间忽然听到鸡鸣那样使人悲哀,又觉得有些安慰。

    9.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10.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

    11.死是最简单容易的事,活着已经是在地狱里。

    12.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白过来。

    13.人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都得退一步想。什么委屈都受过了,何必单在这一点上较真呢?

    14.懒人的思想不能和人格并立,一切可以换作金钱的都早晚必被卖出去。

    15.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16.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17.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18.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19.现在,他才明白过来,悔悟过来,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

    20.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21.他的心像一个绿叶,被一个虫儿用丝给缠起来,预备作茧。

    22.道路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在入棺材以前总是不断的希望着。

    23.春雨不一定顺着人民的盼望而降落,可是战争有没有人盼望总是会到来。

    24.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25.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 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

    26.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27.每一滴汗,每一滴血,都是由生命中流出去的。所以每一件事都有值得说的价值。

    28.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离一騷一名句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3、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4、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阅读全文]...

2022-01-08 10:12:05
  • 离骚中经典的句子

  • 离骚,经典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惟草木之零落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精选阅读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内容如今仍是意义非凡,情节并不复杂,却真实地白描了旧中国北*城里一个人力车夫悲剧的重复。《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人间真话本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

    2.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3.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4.既然要强并没有用处,可是毁掉自己也不见得高明。

    5.没有可怕的,没有可虑的,只要自己好好干,就必定成功。

    6.自己的努力与克己既然失败,大家的行为一定是有道理的。

    7.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不吸烟怎能思索呢?不喝醉怎能停止住思索呢?

    8.骆驼忽然哀叫了两声,离他不远。他喜欢这个声音,像夜间忽然听到鸡鸣那样使人悲哀,又觉得有些安慰。

    9.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10.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

    11.死是最简单容易的事,活着已经是在地狱里。

    12.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白过来。

    13.人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都得退一步想。什么委屈都受过了,何必单在这一点上较真呢?

    14.懒人的思想不能和人格并立,一切可以换作金钱的都早晚必被卖出去。

    15.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16.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17.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18.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19.现在,他才明白过来,悔悟过来,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

    20.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21.他的心像一个绿叶,被一个虫儿用丝给缠起来,预备作茧。

    22.道路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在入棺材以前总是不断的希望着。

    23.春雨不一定顺着人民的盼望而降落,可是战争有没有人盼望总是会到来。

    24.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25.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 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

    26.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27.每一滴汗,每一滴血,都是由生命中流出去的。所以每一件事都有值得说的价值。

    28.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离一騷一名句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3、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4、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阅读全文]...

2021-12-30 07:40:16
  • 离骚中的经典句子

  • 离骚,经典
  •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6、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7、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8、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0、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24、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阅读全文]...

2022-06-24 16:49:32
  • 离骚中的词类活用

  • 离骚,阅读
  • 离骚中的词类活用

      《离骚》以退为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下面是离骚中的词类活用,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婬:谣诼谓余以善婬(动作名,婬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婬(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离骚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婬(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简析

      第一节:

      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

      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第二节:

      既因为我佩带蕙草(行以忠正)而受到斥责,又因为我采集香芷(美德善行)而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崇尚的美德理想啊,即使我九死一生也决不改悔。

      诗人以身许国,坚决、顽强、奋不顾身地战斗,以“九死”、“体解”的大无畏精神来表示要刷新政治、挽救楚国危亡的决心。

      第三节:

      怨恨君王荒唐(糊涂;无思虑、茫然;放肆纵恣貌)啊,始终不能体察人心。奸佞小人嫉恨我的美德啊,说我好邪作乱就对我进行造谣诬蔑。

      诗人一心为国、为君、为民,别无他图,正是这样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至死不渝地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可是“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第四节:

      诚然,是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不走正道。违背规矩追求邪曲啊,竞相以苟合取容于众人作为正当的法则。

      这是比喻时人反常妄作,违背正道,追随邪僻。诗人站在正义的一边,痛斥卖国贵族集团的荒荡无耻。

    [阅读全文]...

2022-03-16 20:20:40
  • 离骚中象征手法

  • 离骚,阅读
  • 离骚中象征手法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下面是离骚中象征手法,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运用的广泛性

      《离骚》比兴象征艺术的第一个特征在于运用的广泛性。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中, 比兴手法即已为众多的民间歌手所采用。然而, 将比较单纯的比兴手法发展为高超的比兴象征艺术, 更广泛地将其运用于艺术形象的塑造与政治主题的表达,使之呈现出丰繁复杂、异采多姿的面貌, 则是诗人屈原的伟大创造。综观《离骚》, 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 诗篇几乎以90 % 的篇幅大量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凡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 神话传说中的蚝龙凤凰, 王母佚女, 古代的先王圣哲, *侯臣, 楚地的香草异卉、恶草臭木, 无一不根据诗篇政治性主题的表达与诗人浩荡激情倾泻的需要, 被驱遣于作者的笔端, 构成为一条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比兴象征画廊。在作品中, 诗人既将比兴象征艺术运用于对现实世界的描摹, 又将比兴象征艺术运用于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既以之写自然, 又以之写社会, 既以之写天地, 又以之写鬼神, 既以之写物, 又以之写人, 既以之写实, 又以之写虚。

      众所周知, 文学艺术的特质是形象。政治抒情诗的特质则是在激烈的现实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塑造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因此, 在《离骚》中, 诗人屈原集中笔力着重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而为了使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诗人便广泛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进行铺叙描写。假如说, 《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只是比兴艺术的朴素形态, 只是感物而发, 由彼及此, 或以彼喻此, 那么,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比兴艺术则比中有兴, 兴中有比, 合而为一, 寄托深远, 意在言外, 丰富多彩, 是它发展的高级形争态。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广泛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以一系列彼此衔接的比兴象征形分象表现了作品的深广内容, 从而使全诗熠熠生辉, 令人目不暇接, 百读不倦!

      表达的多样性

      《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还具有表达方式多样性的特色。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大略有下列四种方式:以古比今(咏史) 、以仙比俗(游汕) 、 以男女比君臣 (艳情)、以物比人 ( 咏物 ) 。关于诗篇比兴象征艺术方式的.多样性, 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异物同喻, 诗人选取不同的喻体, 对本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摹形容。另一类是同物异喻,即喻体只有一个, 而本体各异。正由于诗人在比兴象征艺术的驾驭上做到了异物同喻, 同物异喻, 诗篇更显委婉有致, 摇曳多姿。

      反复诵读《离骚》, 我们会深深感到: 诗人列举古时尧舜盛世, 莱封乱世等历史事实,正是为了比之当今的楚国, 诗人描绘九天之上的广阔空间, 正是以之象征地上的楚朝廷。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诗篇是在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以恋人之间的离合变化象征自己政治上的荣辱得失。这就*一步显示了作品比兴象征艺术灵活多样的特色。如作品前一部分对既往历史的回溯, 诗人将自我喻为女性形象, 作为女性的抒情主人公象征形象一直忽隐忽现, 贯串于这一部分的始终。而在后面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中, 诗人立即调换笔法。诗人的自我印象由女性幻化为男性, 诗人变女求男为男求女, 以男求女喻己求贤,以及通过女性对爱情热烈追求的铺叙描写, 寄托了自己强烈的政治追求和崇高的政治理想。这样, 作为积极浪漫主义伟大诗篇的《离骚》也就具有更为迷人的艺术魅力了。

      寓意的深刻性

      《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最可宝贵之处还在它寓意的深刻性。《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最宝贵之处还在它寓意的深刻性。首先, 如前所述, 诗篇以香草喻贤才, 以美人喻君王,以天上喻人间, 以古代喻当代, 这些固然没有离开“ 比、兴”; 而从整体来看, 诗人写到女媭规劝,陈辞重华, 于是自己朝发苍梧, 夕至县圃,使日神驾车, 令月神开路, 飞上了高空, 都叫不开天国大门;于是又令雷神驾云,请鸩鸟为媒, 去向古代的宓妃简狄求婚, 结果也未能成功,;于是又问卜于灵氛, 乞灵于巫咸, 在们的规劝下, 又驾八龙, 载云旗, 登昆仑, 涉流沙, 向着遥远的西海进发, 正在飞升之际, 却回头望见了下界的故乡? ? 通过这一连串纷纭繁复的比兴象征的运用, 诗人构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幻想世界, 并借此尽情宣泄了自己郁结于胸的满腔政治苦闷, 充分表达了自己倾注整个生命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 吐露了自己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拚死抗争的狄耿丹心, 寄托了自己缠绵徘侧的优国忧民的伟大襟怀。唯其如此, 我们说, 正是由于诗人广泛运用了比兴象征手法, 诗篇才深刻地表达了作为政治抒情诗的巨大主题。因此, 诗篇的比兴象征既有丰富的形象意义, 更有深刻的政治思想内涵和认识价值。

      诗人屈原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激烈的政治斗争旋涡中, 娴熟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对战国后期楚国统治者的昏庸, 政治的黑暗, 人才的变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楚国的*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而对以自己为主导的楚国的进步革新势力则进行了热烈的讴歌。正因为诗篇通过比兴象征艺术的成功运用深刻地再现了当时楚国的政治生活, 反映了楚国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 因而诗篇才成为楚国社会生活的缩影, 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宏伟的政治抒情史诗!

      比兴象征艺术, 作为屈原积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主要表现手段, 从它出现以后, 象一泓清润的山泉, 一直滋润着我国古代文学与现代诗歌的沃土。诗人屈原在《离骚》等作品中驰骋奇特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手法, 驱遣多姿多彩的比兴象征形象,。回顾既往, 探索未来, 追求光明, 抒写襟怀, 挞伐黑暗, 表现理想, 这种神奇橘怪,气象恢宏的积极浪慢主义表现手段,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领域中开辟了一片风光明丽的天地, 使我国丰饶的诗歌沃土色香四溢, 开放出了无数迷人眼目的奇花异卉!

      拓展阅读:《离骚》中的“初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教本第三册中对《离骚》(节选)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释为: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器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这里把“初度”解释为“刚出生时的器度”。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首先,一个小孩刚刚出生,大人就能从其面貌断定其器度吗?君不见小孩子刚刚出世,其模样都相差无几,又能从哪一点认定其器度呢?

      其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初度”的解释是“犹言初生的时节”。笔者以为这个注释是正确的。王逸说:“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美善之名也。”王逸之说正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最后,清代顾炎武的《与友人辞祝书》一文中这样写道:“《小弁》之逐子,始说‘我辰’。《哀郢》之故臣,乃言‘初度’。”顾炎武此文是其为推辞祝寿而写的一封书信。文章的开头,他指出古时对生日的称词。《小弁》是《诗经·小雅》的篇名,诗中在“我辰安在”之句,“我辰”即“我生”之义,那么 “初度”即为“生日”,相信不会有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教版对“初度”的解释不妥,该词应解释为“生日”或“初生的时节”,不应注为“刚出生时的器度”。依据屈子自己所言“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孟陬是夏历的正月,而正月恰恰就是寅月。所以屈子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个连“八字”先生都认为的难得的吉日,也就难怪屈子的父亲要为其“赐美名”了。

    [阅读全文]...

2022-04-24 19:10:04
  • 离骚中描写香草美人的句子

  • 离骚,优美
  • 离骚 原文中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的是

    香草美人有好几句,名句有: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最有名的也算是这句了)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里面的香草美人好多,但我就记得这么几句,但离骚里除了夸耀尧舜禹汤就没有写明君贤臣美政的了。

    《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

    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

    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

    ”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

    ”(均见游国恩《〈离骚〉纂义》)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

    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

    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刘献廷在《离骚经讲录》中说:“当屈子立志之日,岂为独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泽遍薰天下,与天下之人共处于芝兰之室也。

    ”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

    “高尚正直则是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 《离骚》《九章》《远游》 (1)离、芷、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木兰、宿莽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中洲之宿莽。

    (3)草木、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众芳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5)申椒、菌桂、蕙、茝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6)荃 荃不揆馀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7)兰、蕙 馀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

    (8)留夷、揭车、杜衡、芳芷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9)众芳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10)木兰、秋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木根、茝、薜荔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12)菌桂、蕙、胡绳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13)蕙、茝 既替馀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屈原与的深情——兼论《离骚》中的香草意指导老师:邓绍宽学生:刘文武摘要“香意象在《楚辞》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在《》中尤甚。

    香草是屈原的精神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寄托,是其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信仰。

    楚文化的深厚积淀影响着屈原对香草的神情,并在个中融入了“洁与不洁”的宗教经验。

    主题词屈原香草楚文化《离骚》一个芳香异彩的奇幻世界:“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江离、辟芷、兰、木兰、宿莽、申椒、菌桂、留夷等等,这些植物香草充斥在《离骚》之中,让我们感受到袭人的香气,鲜花的簇拥,仿佛进入一个植物的王国。

    而这,都是屈原钟情于香草的结果。

    一、香草:灵魂归宿屈原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屈原自身的政治遭遇和人格魅力,同时还把楚国历史的、现实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的全部更集中的表现出来。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司马迁对他的高度评价,说明屈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在政治外交上也颇高的才能。

    总的来说,屈原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教养,并怀揣政治梦想的伟大诗人。

    《离骚》中提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屈原深感国家的危急状况,并积极地想用革新政治挽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是“党人”之“偷乐”,路幽昧而险隘

    [阅读全文]...

2022-01-07 21:39:51
  • 离骚节选佳句

  • 离骚
  • 第二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莽宿):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此度(也):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犹以春以秋其代序只一句为重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3、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4、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9、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0、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4、众女疾余这蛾眉兮,谣诼谡余以善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

    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上面是原句,下面的是解释]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译文: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屈原《离骚》 译文: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译文: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理想,我的心哪是惩罚所能更改的。

    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 4、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屈原《离骚》 译文: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5、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阅读全文]...

2022-04-03 11:04:17
  • 离骚心境伤感缘由的句子

  • 心境,离骚,伤感
  • 《离骚》表现诗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诗人也会不惜一切执着去寻求真理的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原意是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句出自三国名人周瑜,字公瑾,的取名,取意怀瑾握瑜。

    意喻“怀瑾握瑜兮,心若芷萱”,能力像美玉一样无暇,内心像香草一样美好。

    供参考。

    就是 是的代表作 而由于历史生活背景影响 所作大多哀怨愤世悔责之作 而也说过 诗人就是被放逐的。

    言外之意 就是恶劣的环境下 愁苦的心境中 才能产生真正的诗歌后一句也是这点的印证

    屈《离骚》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我想这也正是屈原执著性格现。

    然而像屈原这样“虽九死未悔”的诗人是不多见的。

    鲁迅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屈原又是幸福的。

    屈原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也许,在他的一生,那个所谓的梦也从未醒来过,直到他决定死前,梦也没有破灭过。

    然而他却说自己是最清醒的。

    当然,在现代的社会中,屈原的那种执著是被置疑的。

    但这并不表示《离骚》不值一读,如果一个人读完《离骚》后能感受并理解那份凄美的执著,那么他就很有收获了。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离骚》为什么能和《史记》相提并论

    以下观点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离骚》和《史记》相提并论是因为二者都是新创造的文学形式,都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3)《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史记》*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广.

    [阅读全文]...

2022-01-23 02:57:53
  • 离骚的重点语句

  • 离骚,语句,阅读
  • 离骚的重点语句

      《离騷》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离骚的重点语句,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 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秽。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离骚》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诗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

      课文首章开篇就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中的“太息”意为“叹息”;“掩涕”意为“掩面擦泪”;“哀”属形容词的为动用法,意为“为……哀伤”,全句意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诗人开篇就抒发自己的哀伤,着一“哀”字,与前句中的“长太息”、“掩涕”相呼应,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有形有声,有因有果,引人深思。这里抒发的哀伤之情,尽管包含着诗人被疏废弃的伤痛,但又丝毫不夹杂个人的荣辱得失,这是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生、革新政治、救亡图存的远大理想难实现时自然而然的情绪反映,其核心是诗人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在简述了自己被疏废弃的`经历后,诗人接着抒发自己的怨恨之情。从诗中看,诗人怨的是“灵修之浩荡”、“终不察民心”,恨的是奸佞小人的嫉妒谣诼以及“工巧”的时俗。这里诗人用简洁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当时楚国君王昏庸,奸佞当道,群邪蔽贤,忠臣被逐,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现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诗人被疏废弃,壮志难酬。在揭露了楚国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自己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志向后,诗人在第八章写自己的悔:“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这句意谓“后悔自己当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这里的“相道”显然指诗人选择实现自己远大政治理想的道路。在经历了被疏废弃的痛苦遭遇后,诗人终于认清了形势,明白了自己理想难实现的原因,于是他决定固守节操,特立独行。节选部分所抒发的这三种感情,连贯而一致,对民生多艰的哀,对君王荒唐的怨,对楚国善于投机逢迎的时俗的恨,对自己相道的悔,其实都源于自己理想的难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灵修”喻指君心,表现了他对君王的依托之恨。这反映了诗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实现远大的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就使诗人的“哀”、“怨”、“悔”不免显得孤独和清高,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2、体味《离骚》的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比兴手法在《离骚》中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兴比喻”,而且还把比兴与要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了象征意义。比如通篇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品质就是这种情况。

      《离骚》中的比兴,不像《诗经》那样只是一个片断,而是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充分表现了所要表达的内容。诗中诗人以女子比贤者,由此出发,又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妒贤,如课文中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求媒比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这样一来,使所用的比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全诗也就因此而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n)郁邑余侘(ch)傺(ch)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阅读全文]...

2022-01-15 11:38:05
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 句子
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 语录
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 说说
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 名言
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 诗词
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 祝福
离骚中含有四荒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