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篆刻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篆刻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篆刻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篆刻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形容篆刻的诗词
形容篆刻的诗词(精选36首)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容篆刻的诗词(精选36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文字源
老少村前笑点头,渔樵热闹*收。
折枝划地勤推算,耐可夤缘文字留。
【注释】文字源:古老文字起源于先人的折枝划地的推算,而后循依而行,应缘产生。
2、书画缘
牛羊岩画史前探,淳朴先民血汗参。
揣恐阴山情不察,顺天石刻辨奇谈。
【注释】书画缘:这里借史前的阴山岩画,来佐证*文字书画同源的的演绎脉络。
3、甲骨文字
卜辞出土撼安阳,刻画归真笔法藏。
长叹当年龙骨梦,问谁读破古文章。
【注释】甲骨文字:清朝末期,被人从药房中发现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的药材,冠名“龙骨”,经过搜索和研究,其文字才为世人所知和重视。它是*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又称卜文、契文等,基本认定为殷商以前的遗物。
4、钟鼎文字
好战君王乱记功,狂言特写庙堂中。
于今宝器证天下,独数辉煌唱大同。
【注释】钟鼎文字:是承甲骨文后铸于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源于商代晚期,盛于周代。因钟鼎属青铜器中之大器,被称钟鼎文,又称金文。
5、古陶文字
立事超前酒养尊,沽名巧述字留痕。
相疑虚实感怀久,合拍绳规文气存。
【注释】古陶文字:是古文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甲骨、金文之外的一种有趣文字。
6、简牍文字
竹木显灵言大业,柔肠墨迹被泥丸。
破尘气势风霜度,来岁生机意未阑。
【注释】简牍文字:书写在竹简和木牍的古老文字,流行于先秦,盛于两汉。东晋以后被纸质文明所取代。
7、鸟虫文字
战火扰心天际空,旌旗耀武眼前红。
越王面壁闻莺语,亮剑安然说鸟虫。
【注释】鸟虫文字:春秋中后期直至战国时代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以古篆书为基础的装饰文字,变化莫测、辨识颇难。
8、秦篆文字
诸侯争霸鼓声先,捷报秦皇一统天。
望海造神心不死,率师血铸太山缘。
【注释】秦篆文字:秦始皇统一*后,推动“书同文,车同轨”政策,由李斯在先秦大篆基础上,规范书写的一种文字。后人称先秦文字为大篆,秦篆文字为小篆,西汉末年终被隶书替代。
9、吉金文字
带字秦权引天才,流光汉镜侍楼台。
胭脂人接笑声去,贤杰名随吉语猜。
【注释】吉金文字:钟鼎乃青铜铸造,泛称"金",其文字具有庄严厚重之感。吉金文字的区别,则是包括玺印、钱币、衡器等生活需求上趋向轻巧精细的吉祥铭文,泛称“吉金”。
10、缪篆文字
驱龙寄影出新招,方折谙时远叫嚣。
话到挥戈疏密处,偏闻九转圣明遨。
【注释】缪篆文字:在秦代“摹印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到了汉朝采用挪移安排的方法,形成专为治印用的字体,形体*方匀整,饶有隶意,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而得名。
11、古砖文字
江东得势报*安,鄂邑吞声侍笔端。
放眼天朝标记读,莫嫌山角几人看。
【注释】古砖文字:依附于建筑和墓葬的需要,表现在吉语祈祥、纪年纪事等形式上,富有率真的艺术趣味。
12、草书文字
排空纸上风云涌,高咏诗书造化牵。
已羡墨香舒腕底,赫然落拓赋新篇。
【注释】草书文字:形成于简牍墨迹,后在书写的简便基础上演变而来,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具有笔势潇洒飘逸,流畅连绵,不拘细节的艺术美感。
金石华彩知白守黑方寸之间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
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
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
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
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
有方劲而无圆转,*于犷悍。
有圆转而失方劲,*于媚俗。
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
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诗云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
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c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是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的两膝,都隐蔽在横幅的书画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形容篆刻的诗词
篆刻被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形容篆刻的'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娇女诗》
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2《喜迁莺·腊残春早》
康与之
腊残春早。正帘幕护寒,楼台清晓。宝运当千,佳辰余五,嵩岳诞生元老。帝遣阜安宗社,人仰雍容廊庙。尽总道,是文章孔孟,勋庸周召。
师表。方眷遇,鱼水君臣,须信从来少。玉带金鱼,朱颜绿鬓,占断世间荣耀。篆刻鼎彝将遍,整顿乾坤都了。愿岁岁,见柳梢青浅,梅英红小。
3《七言》
吕岩
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无象无形潜造化,
有门有户在乾坤。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
此道非从它外得,千言万语谩评论。
通灵一颗正金丹,不在天涯地角安。讨论穷经深莫究,
登山临水杳无看。光明暗寄希夷顶,赫赤高居混沌端。
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为难。
落魄红尘四十春,无为无事信天真。生涯只在乾坤鼎,
活计惟凭日月轮。八卦气中潜至宝,五行光里隐元神。
桑田改变依然在,永作人间出世人。
独处乾坤万象中,从头历历运元功。纵横北斗心机大,
颠倒南辰胆气雄。鬼哭神号金鼎结,鸡飞犬化玉炉空。
如何俗士寻常觅,不达希夷不可穷。
谁信华池路最深,非遐非迩奥难寻。九年采炼如红玉,
篆刻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篆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月5日在秦皇岛海港区教师培训中心,我有幸参加了教师篆刻培训,并且收获颇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机会。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只有四天,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学到不少东西。这次培训还使我意识到了篆刻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从山海关请来了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兰惠泉老师讲座。兰老师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学*篆刻必须写好篆字。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学好篆刻必须要写好篆字了,我这七扭八歪的书法根本不行啊,也就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既然到这学*来了就努力的学吧。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兰老师在每天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兰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基本上在第一天的课程里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字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请教兰老师帮我设计一下印稿,兰老师把名字分成三个格局,打破了常规的印章布局,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印面初稿。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出现了篆刻的身影,在2009年篆刻被申请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一路走来,当然,也会一路继续走下去。现在,各校把篆刻列为校本课程,大大增加了篆刻的普及性,使更多的人了解篆刻、掌握篆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这项传统艺术永远流传下去。
篆刻,是我国一种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产物。它,是一种从秦汉一直延用至今的权威的信物,上至皇帝,下至*民百姓,都拿它当做信物,至今未断。它,曾一度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而今又重新崛起,傲然挺立于艺术之巅。
开学初期,二次选课开始时,我无意间看到了选课系统里竟然有篆刻艺术这门课,当时就很兴奋,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从小我就对印章这一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小时候经常拿着小刀在橡皮之类的东西上乱刻乱画,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够拿着自己刻的章,盖在各类公文上,以此来代表自己。现在,我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期待中,第十周,篆刻艺术终于开课了。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简单讲述了他的篆刻生涯,以及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等等,老师还现场刻了一方章,当时真可谓惊诧我也,对篆刻的兴趣也更大了。之后,讲述了学*篆刻所需要准备的物品,我回来就买了篆刻刀、印床、青田石、印泥、砂纸、宣纸这些材料,满心期待着我的第一次篆刻。
第二节课,带齐装备,我终于迈入了篆刻这个艺术大殿堂,虽说我的第一次篆刻不完美,但我已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刀。我相信,勤加练*,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有朱文印和白文印,白文印比较简单,朱文印就比较复杂了,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古玺分为官玺、私玺、吉语玺、图形玺、烙马玺,材质有金、玉、铜、骨、陶、石等等。“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关键在于勤加练*,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讲怎么刻,而是把时间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多加练*,不懂得地方就向老师请教,这让我进步非常快。我前几节课学*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等,区分开了白文印和朱文印的`区别。
篆刻其实是一门非常容易入门的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篆刻从古至今,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也需要我们继承下去,不断地弘扬光大。我会勤加练*篆刻,把这当成一门业余的爱好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拿着我的篆刻,来向世界展示篆刻的魅力。
4月3日至29日,我参加了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主要学*了篆书和篆刻。现就篆书学*中的收获和体会做一总结。
一、在学书理念上有了重新认识。 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以“正本清源,回归经典,学术兼修,德艺并进”为宗旨。首先,把书法的学*提到了“道”的高度上,把书法放在了*传统文化的范畴去思考,如何体现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又是如何促进书法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这些知识的梳理,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书法。其次,从审美的角度,梳理了各种书体在发展中所遵循的审美标准,和当前书法的发展方向问题。在各种书体演变成熟的情况下,当代书法的发展必须在技法上不断接*古法,在空间上不断发现,在格调上不断追求,才能有所发展。第三,在学*中不断体会古人书写的心理感受,以自然书写为主,使作品更加自然,减少做作的弊端。
二、了解了篆书的流变及审美。篆书的流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先秦墨迹和小篆等几个阶段。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除了文字的阐释外,亲眼目睹实物资料感受不同篆书风格更为重要。西部班通过组织考察殷墟遗址、文字博物馆等河南省内文字、青铜器博物馆,在感叹中华民族伟大的同时,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了对于篆书的认识。“篆贵婉而畅”,孙过庭对于篆书审美的总结,几乎成为了历代评价篆书的不二标准。而实物资料确实也反映了这一点,即使是有篆中草书之称的《散氏盘》,其流露出的温婉,遒劲也无限的接*着孙氏的观点。秦小篆的出现,把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其线质的温润如玉和结构的端庄堂正,时刻体现着割据统一后国家的制度的森严和规范。汉李阳冰铁线篆虽然在气质上没有表现出秦篆的通透,但线条的盘曲和结构的圆融,极力表现着通畅,也增加了字内张力。同时也影响了隋唐篆刻。在大兴碑学的清代,篆书重新进入到大家的视野,经过了郑簠、王时敏等人的实践后,至邓石如达到了高潮,在他之后,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人都受他影响,也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篆书特点。
三、技法上更加清晰,篆书技法较其他书体简单。在用笔上,主要是转,注重“藏锋和*拖”,在对称,匀齐的基础上,大篆,小篆和清篆所表现出的“度”各有差别,这也形成了书法用笔的一大系统。在字法和章法上,大篆强调和谐,小篆则追求匀齐。在墨法上,大篆墨色变化远比小篆强烈。但值得注意的是,篆书的用笔系统已相当成熟,并且影响着以后书法用笔的发展。比如篆书中的“转”,要通过腕的运动来完成,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后世书家所的“涩”、“留”、“绞”等概念就有所明白了。
四、对于篆书学*的思考。 篆书体系十分庞大,如何在这个体系中寻找适合自己取法的对象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峄山碑》入手,在了解和掌握了篆书基本技法后,深入学*《泰山刻石》和《石鼓文》,这样既可上溯大篆,下接汉清诸家。当前篆书创作中出现了状如算子般的小篆和狂狷古怪的大篆作品,离“婉而畅”的审美共识逾行逾远,只有不断拷问传统,才能发现新的东西。同时,篆书的学*除了掌握技法之外,更要关注文字演变,才能不会在创作中出现错字,谬字。
我校是温州市小学中唯一一所篆刻特色学校,在成为特色学校以来,我们除了继续坚持开展“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还关注到通过篆刻特色来建设美丽学校。篆刻是极其传统的一门艺术,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创作精神,文化素养的载体。开展学生各种篆刻学*活动,不仅是学生对篆刻的认识,还包含许多内容,诸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个体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篆刻特色教育是建设美丽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篆刻项目。
第一、继续开展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
作为指导师,我通过午间自修时间和文体活动的艺术时间对学生进行篆刻实践学*指导。通过学*三年级同学初步了解了何为篆刻,初步学会拿刀篆刻,并有很多同学喜欢上了篆刻艺术。四、五、六年级同学这学期经过学*,对篆刻的理解更进一步,动手实践能力更加好了。只要我们一直进行篆刻学*活动,我们学校就能不断冒出篆刻艺术人才,就能形成良好的篆刻氛围。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围绕课程整合,本学期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初步提出了优化篆刻校本教材的方案。主要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实现篆刻教学在不同年级教学中的整合。一、二年级以故事为主,包括称一称石章的重量、名家故事和玺印故事,把篆刻教学融入数学和思品教学中。三、四年级以篆刻临摹为主,包括篆刻演变历史、认识篆刻材料和篆刻印面面积的计算,把篆刻教学整合入科学和数学中。五、六年级以篆刻综合活动为主,包括古文字认识、打磨石章外形、计算篆刻石章的体积和表面积,把篆刻教学整合入国学、科学、数学和综合实践课中。
第二、积极开展篆刻社团活动。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校“印海”篆刻社团给各中队刻印活动,整个活动历时半个月,共有24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了本次篆刻活动。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学生都自费提供,还有许多高年级同学主动帮助低段班级刻好印章,体现出滨海一小优秀的学校传统。在活动中我不断指导学生查好篆字,选出合适的字,再设计多方印稿,选择最佳的方案,接着刻成印章,最后修改拿出最好的印章。现在这些印章已在图文店里扫描,最后将于班级介绍一起做成班牌挂于班级门口。其次,“印海”篆刻社团成员还在区运动会上展示学校篆刻特色,我亲自把我校“校训”篆刻成一方印章,再电脑放大,做成展示牌,再通过学生不同的队形展示给全区的各校师生观看。
第三、努力建设篆刻校园文化。
悬挂于校园门口进来走廊上的篆刻作品,是我们学校通过篆刻特色展示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其次在楼梯口我们布置了丰富、精彩的篆刻展示墙,展示我校最优秀的篆刻成绩。在校内我们正在建设布置篆刻艺术走廊,经过多方考虑,现在初步选出17方适合学生德育的篆刻印章,后期我们将制作成展示牌悬挂于篆刻艺术走廊,这样学生在篆刻艺术走廊里即欣赏篆刻艺术,又可以进行德育。
以上是我们学校篆刻特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下学期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篆刻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工作生活状态。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篆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1月5日在秦皇岛海港区教师培训中心,我有幸参加了教师篆刻培训,并且收获颇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机会。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只有四天,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学到不少东西。这次培训还使我意识到了篆刻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从山海关请来了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兰惠泉老师讲座。兰老师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学*篆刻必须写好篆字。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学好篆刻必须要写好篆字了,我这七扭八歪的书法根本不行啊,也就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既然到这学*来了就努力的学吧。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兰老师在每天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兰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基本上在第一天的课程里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字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请教兰老师帮我设计一下印稿,兰老师把名字分成三个格局,打破了常规的印章布局,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印面初稿。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出现了篆刻的身影,在2009年篆刻被申请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一路走来,当然,也会一路继续走下去。现在,各校把篆刻列为校本课程,大大增加了篆刻的普及性,使更多的人了解篆刻、掌握篆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这项传统艺术永远流传下去。
描写篆刻的句子
形容篆刻的句子
关于篆刻的诗句
关于篆刻的古诗
赞美篆刻的诗句
书法篆刻的古诗
关于篆刻的语录
赞美篆刻艺术的诗句
篆刻有关的古诗词
描写篆刻的古诗词
古诗押韵与篆刻的关系
立刻的句子
深刻的句子
立刻句子
刻苦的句子
关于刻苦的句子
刻舟求剑的句子
刻笔适合的句子
立刻写句子
铭刻写句子
感悟深刻的句子
赞美雕刻的句子
小憩片刻的句子
至暗时刻句子迷
刻苦训练的句子
寓意深刻的句子
赞美刻苦的句子
训练刻苦的句子
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刻舟求剑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