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关于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57) 语录(60) 说说(140) 名言(4) 诗词(3k+) 祝福(22) 心语(3)

  •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什么?

  •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桂林山水是*山水的代表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却不知道它的著作权人是何许人也,以历史研究著称的`大文豪郭沫若来到桂林时,对地方学者的求教,也不能辨明其正确出处。1983年,桂林市文物考察队的两位工作人员在独秀峰下清理历代石碑和沉积物时,轻轻地铲开读书岩上方的炭酸钙腐植层,意外地发现了一帧从未在史书中记载的石刻作品。作品全文如下: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的作者叫王正功,其身份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作诗的时间是宋嘉泰年(公元1201年)中,此乃大比之年,王正功在鹿鸣宴上勉励中举的广西学子们努力读书,博取功名的诗,“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是希望学子们取功名也应像桂林山水一样秀甲天下。这样一首诗,刻在读书岩,也是恰如其分的选址了。

      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

      意思是:桂林的山和水是天下最绝、最妙、最美的,但是阳朔的风光、景色却比桂林更加美丽.这句话是上次我去桂林游漓江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的,听说阳朔这个地方以前不叫阳朔,叫别的名字,后来有人读着读着就读成了阳朔,最后人们都叫那里“阳朔”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800年一直作为点评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但此语出自何人之口却悬而未决。一说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李曾伯《重建湘南楼记》中有“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间无兵革之警”的句子。以后历代人士沿袭引用,形成了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在今天举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研讨会上,*诗词、文博专家一致认定:此句出自南宋王正功的诗作。

      3、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也有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所写的《劝驾诗》里的两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璧罗亲亦可参。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阳朔堪称甲桂林

      这 是在阳朔山水园里面的石刻上发现的.全诗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此诗是*代爱国人士吴迈所写

    [阅读全文]...

2022-03-22 20:15:30
  •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文

  •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文

      《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下面我们来看看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借鉴。

      原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天空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把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没有去过桂林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了美的陶冶,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大量的修辞手法。

      一、排比美

      文章的二三两段运用了同样的写法。“漓江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这种排比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一个“真”字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句式上的严谨,增强了朗读时的语势,也能加强表达感情的力量,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二、比喻美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和“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运用这样的比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示出了桂林山的静态美,使读者更加领略到桂林山水的壮美景色。

      三、对比美

      作者在写漓江水时与大海、西湖相比,这些景物人们都比较熟悉,甚至有的曾经游览过西湖、大海,作者用“从来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充分表达了作者看见漓江美景时的惊喜与赞叹之情,也更加引发了读者的兴趣,使人产生一种立刻就想去观赏一番的冲动。

      四、引用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写出了桂林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往下读的感觉,真是“一字妥贴,顿然生辉”呀!课文结尾处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照应了开头,使文章内容更加融为一体,又仿佛把读者带入美景之中,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阅读本文可以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仔细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要吧学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

      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二、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三、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

      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四、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外开展: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课文一开始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我国名胜中的地位,同时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桂林山水甲天下”,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甲”是第一的意思。

      接着分别具体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写漓江的水,先用“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一句,拿大海、西湖同漓江的水相比,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的“波澜壮阔”,也不同于西湖的“水*如镜”,漓江的水有一种独具特色的美。一个“却”字,说明大海、西湖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的水相媲美,可见漓江的水是多么迷人!接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然后通过写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静。

      再写桂林的山。写桂林的山抓住“奇、秀、险”的特点来写。先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接着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具体写山的.“奇、秀、险”。山的“奇”表现在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连绵不断,而桂林的山是“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并且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山的“秀”是指山很秀美,表现在山的色彩明丽。“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既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像“屏障”,像“竹笋”,同时也生动地描绘了山的色彩明丽和鲜亮。山“险”表现在山石奇形怪状,重重叠叠,并且高耸突出。“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作者当时的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栽倒”指头朝下跌倒,这里指山石的高耸突出,可以看出山是多么的“险”!

      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画面来进行描绘。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形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课文最后运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既总结了全文,同时又抒发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江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玩、观赏。

      

      《桂林山水》名胜简介

      桂林山水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由于石灰岩地形发育,加上地下水的溶蚀,使桂林诸山*地拔起,奇峰罗列,犹如竹笋、翠屏、巨象、骆驼等,形象万千,景色秀丽,尤以象鼻山最为酷肖。桂林多岩洞,洞内由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奇状异态,琳琅满目。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与西来的阳江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像玉带般旋绕城区。桂林至阳朔沿江一带,群山峭拔,绿水迂回,重山复水,景色清幽,构成长达百里的美丽图画。

      桂林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为桂林山水写下了赞美之词,留下两千多件石刻题记。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湖周长15公里,面积5?66*方公里。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以孤山、白堤、苏堤分割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及岳湖。湖中有小瀛洲、湖中亭、阮公墩三个小岛。自古以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传颂了七百余年、最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它源于南宋画家对西湖山水画的题名。这十景是:苏堤春晓、*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势被古人列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来泰山祭天地。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余处,是我国著名风景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峦叠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此营建离宫别苑。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兴土木增建亭台楼阁,共成28景。香山秋来漫山红遍,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

    [阅读全文]...

2021-11-24 22:48:48
  •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版」

  • 学*,知识,语文
  •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版」

      导语:《桂林山水》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原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62年5月,节选自作者的散文《漓江春雨》,文题是课本编者所加。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此文即是作者与友人慕名而游之后写的游记散文。

      文学赏析

      《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中上佳之作。此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作者通过与其它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同时,此文的艺术特色还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层次清晰,语句协调。主要表现在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上所显示出来的语言的外在美,出现了不少排迭和对偶的句式,即整句。比如作品的第二段开头写着,“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如镜的西湖”然后用“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一转,对前面两个肯定的句式加以否定,从而突出了作者所要歌颂的漓江的水,即“桂林山水”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转入正题。接着,第三段的开头也以同样的结构写着,“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然后又用“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一转,对前面两个肯定的句式加以否定,从而突出了作者所要歌颂的“桂林山水”的别一个组成部分即桂林的山,并且用了多个比喻加以歌颂。第二、三两个句段之间的结构也与之类似。文章末尾一段,“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于此,山与水,水与山形成了回环;并在这回环的句子里,加上了“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的排迭渲染,更加点缀了桂林山水”的美所以,课文的结尾写着:“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就不但与作品首段“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遥相呼应,还有画龙点晴之妙了。

      第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与外在美的对立一面便是内情美、意境美。作者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一个“甲”字,展开想象,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绘形绘色地将人们引入了桂林山水的胜境中去。比如作品以“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如镜的西湖”作陪衬,突出了人们“从没看见过”的这样奇异的水,即漓江的水。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从比较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就用了比喻的手法来作具体的说明。写水绿,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写山奇,奇得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写山秀,秀得“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作者是“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的。即使漓江的水静得出奇、清得见底,作者还是能够在船桨“激起”的微波上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如此静态之中,就有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像是让你感到“走进”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乘着”、“激起”、“感觉”、“走进”,便成了全文的主线。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鞍山市作协*霍林宽《鞍山文学精品》:“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联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形象贴切的比喻跟严密排比融为一体,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生动逼真地再现桂林山水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水的动态美……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人美的享受。”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桂林山水〉介评》:“文章写得美。赞美‘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桂林山水的诗文不计其数,用不足400字把桂林山水写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的当属此文。”

      云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骆小所《现代修辞学》:“这是一段优美的抒情文字,它既是一幅描绘桂林动人的山水画,也是一支和谐的乐曲。人们读着它,辄令人神驰。作者柔毫上蘸着山水的瑰丽色彩,好像桂林山水本身就是一幅幅变幻无穷的能动的画廊。”

      后世影响

      《桂林山水》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课课文。

      作者简介

      陈淼(1927—1981年),辽宁大连人。*党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文艺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历任全国文协创作员,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所秘书,研究员。*作协秘书室主任,鞍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鞍山市文联副*,*作协辽宁分会专业作家。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小说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等。

      课文解析

      《桂林山水》以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景色奇异、色彩绚丽的山水画,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一、多样手法绘美景

      1、引用开篇,巧设悬念。开篇引用了清代诗人金武洋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既点明了课题,总起了全文内容,又交代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桂林是闻名世界、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使读者顿生悬念: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

      2、比较引入,侧面烘托。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描写山水,而是采用了比较引入的表现手法,从侧面烘托山水的独特之处。你看,拿波澜壮阔的大海来衬托漓江水之*静,而比起水*如镜的西湖来,漓江水又*添了清、绿之特色。这漓江的水真是迷人啊!同样,桂林的山既不像泰山那样高大雄伟,而是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尽显奇、险之特色;也不像香山火红一片,而是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五光十色。

      3、比喻排比,正面描绘。在主体部分,作者把自己的见闻与联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形象贴切的比喻跟严密流畅的排比融为一体,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瞧,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等。作者巧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在主体部分采用了这两组排比,它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绘就了一幅景色奇异、色彩绚丽的美妙画卷,写成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动人诗篇。一个“真”字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而严谨的句式强化了表达感情的力度。

      4、首尾照应,浑然一体。课文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的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点缀其间,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最后以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又与首段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一腔真情颂桂林

      1、描写景物,流露赞美之情。瞧,“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巧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几种修辞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真挚的赞美之情。

      2、穿插议论,洋溢赞美之情。在描写漓江的水之前,作者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一议论,拿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一个“却”字烘托出这些美景虽美,可无法与漓江的水媲美,衬托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这包含着深深的赞美之情。

      3、首尾引用,表达赞美之情。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赞美,一个“甲”字,写出了桂林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一年级下册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观赏之意,真是“一字妥贴,顿然生辉”呀!结尾又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观赏桂林山水之后的感受,具有画龙点睛地之妙,洋溢着作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比热爱与赞美真情。

    [阅读全文]...

2022-01-06 04:49:00
  • 天地山水的古诗句

  • 山水
  • 天地山水的古诗句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阅读全文]...

2021-12-23 13:17:42
  • 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 山水
  •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作者: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

      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

      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释:

      1、富春,浙江省古县名,在富春江下游。严陵,山名,在浙江省桐庐县西。同题二首,这是其二。

      2、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3、推篷:拉开船篷。

      赏析:

      这两首诗描写了浙江富春江一带春日美丽如画的景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昀《与朱元思书》)第一首开头“沿江无数好山迎”,用一“好”字对青山之美作了高度概括,且以“无数”形容,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迎”字将山水拟人化,使人感到亲切:次句“才出杭州便眼明”,可见富春江这一带的青山秀水比杭州西湖更胜一筹:三四句写所过之处,但见青山夹岸,斜阳下,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景色尽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翠碧绿:*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阅读全文]...

2022-06-15 01:30:47
  • 关于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

  • 山水
  • 关于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

      游富春江之一

      春江游至月当头,

      便作青衫一日侯。

      拟把余生都寄此,

      停舟试问白沙鸥。

      春游富春江之二

      一江烟雨半城浮,草色齐天路欲无。

      明日钱塘潮应满,沿途水涨到清湖。

      七绝·富春江远眺

      西望桐君江水分,山头绿处起黄云。

      披金白鹭斜阳里,隔岸渔舟语可闻。

      七律·雨过富春

      如丝细雨乱微微,

      画舫相呼看鲤肥。

      戏浪鱼穿萍水闹,

      追风鸟逐絮花飞。

      鱼矶花好祈君喜,

      古渡烟轻聚涧稀。

      浪涌船徊江九曲,

      闲歌撒网向何归?

      排律·春游富春江

      西行景逾秀,百里水云图。

      浩荡摇山影,葱茏润鸟呼。

      严滩流草叶,孙宅贴桃符。

      来去千年雨,传吟半页书。

      天涯满春一色,归思发桐庐。

      日暮寒风渐,竹深闻鹧鸪。

      七律·重返富春江

      正是江南桐叶黄,蹉跎岁月自彷徨。

      箬蓑挂背遮秋雨,钯镢横肩挑夕阳。

      渡口白杨空寂寞,滩头乌桕徒凄凉。

      年年归雁知吾意,漫步江边枉断肠。

      七绝·富春江梅

      桐庐渐入百花天,对岸人家隔水烟。

      远望江梅花半树,芦湾荡出钓鱼船。

    [阅读全文]...

2022-05-08 05:19:10
  • 描写山水的古诗

  • 山水
  • 描写山水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山水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维 五言诗《涓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桨,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淡如此。

      诸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的代表作《谓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苍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雒麦苗季,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张继的六言绝句《山家》: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首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蟑。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建安时期曹操所写的《观沧海》:

      东临碍石,以观沧海。

      水何潺潺,山岛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雨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光灿烂若出其里,

    [阅读全文]...

2022-04-19 03:04:32
  • 描写山水的古诗

  • 山水,优美
  • 描写山水的古诗

      描述山水的.古诗(一):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7、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1、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kj-cy

      1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描述山水的古诗(二):

      描述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阅读全文]...

2022-06-28 08:51:29
  • 描写山水风光古诗(春)

  • 山水,风光
  •   是古代中国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阅读全文]...

2022-04-05 01:01:23
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 句子
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 语录
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 说说
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 名言
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 诗词
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 祝福
富春山水甲天下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