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关于形容都江堰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都江堰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都江堰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都江堰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 语录(23k+) 说说(75k+) 名言(527) 诗词(5k+) 祝福(1k+) 心语(9k+)

  • 都江堰旅游攻略

  • 旅游,旅行
  • 都江堰旅游攻略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先后荣获“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最佳*魅力城市”等殊荣。都江堰是成都旅游必去景点,下面就为大家带来都江堰旅游攻略,一起来了解下都江堰好不好玩吧。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票:90元

      半票:身高1.1-1.4米之间的儿童;2、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3、学生证、*的人士,45元

      夜游都江堰门票:15元/张,售票时间19:00以后,一切证件无效。时间:19:00-22:00

      开放时间:0:00至23:30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大道231号

      最佳旅游时节:

      夏季七八月份最佳。七八月最热的时候,都江堰附*的青城山、西岭雪山、九龙沟、九峰山、天台山、龙池森林公园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青城山

      门票:前山门票:90元;后山门票:20元

      开放时间:8:00~18:00

      建议游玩时间:2天

      位置:都江堰市西南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青城山镇

      最佳旅游时节:

      夏季最佳。夏天的青城山是避暑的好去处,满山的绿色也让人心情舒畅。

      南桥

      南桥介绍

      都江堰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木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桥长约133米,4排5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定名为"南桥"。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

      最佳旅游时节:4—10月。

      夜啤酒长廊南桥也是都江堰有名的`夜啤酒长廊,每年夏天这里都要举行啤酒节,脚下是滔滔不绝的岷江水,四处是缥缈的古堰夜色,桌上是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掌中是泡沫轻荡的啤酒佳饮,江风阵阵,真是一番闲适的夏日风景。

      以上就是推荐给大家的成都旅游必去景点都江堰,希望大伙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6-23 09:08:25
  • 都江堰阅读及答案

  • 阅读,语文
  • 都江堰阅读及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都江堰阅读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都江堰

      余秋雨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继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20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11.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第三段浓墨重彩,对都江堰的水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13.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本文写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请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6分)

      都江堰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1.首段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欲扬先抑(或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2分)既突出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力,(2分)又使文章波澜起伏。(1分)

      12.表现水的魅力,赞美水的强悍生命力,(2分)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肯定了都江堰的游观价值,(2分,写出都江堰的价值即可),为下文写李冰精神作铺垫。(1分)

      13.都江堰这个古代水利工程体现的治水理念和经验(2分),以及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人身上体现的为民造福的献身精神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2分)

      14.①歌颂都江堰,高度评价李冰从实践中总结治水经验的巨大作用,歌颂了古代水利科学的伟大成就;②赞美李冰为民做实事的献身精神,充分肯定李冰为利民、富民,既做官又做水利专家的政治道路;③称颂李冰父子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永世长存,并代代相传。(每点2分,共6分)

      我以为,*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苦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阳、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的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里,四川*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象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在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象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晚辈。

      它,就是都江堰。

      注:余秋雨*年出版散文集《文化苦旅》等,内容多是对*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称为“文化散文”

      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不超过10个字)(2分)

      2(1)第二段首先概述长城的伟大,原因什么?(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2个字)(2分)

      (2)本文中“站远了看”和“味道”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共3分)

      3、 第三段中从哪三个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3分)

      4、第五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这可以概括为:(4分)

      (各不超过15个字)

      5、 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反衬的手法贬长城褒都江堰,满怀激情地赞美了都江堰的千古功绩。

      B、开始不写都江堰而写长城,是为下面更好地写都江堰做铺垫,因为二者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C、本文在评述*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时融进了自己的文化认识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D、作者赞美都江堰,主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长城只是它的小弟弟,是它的后辈。

      E、作者着眼于造福人民大众的角度,鲜明的提出了都江堰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都江堰热爱和崇敬的感情。

      《都江堰》答案

      1、揭示主旨,总领全文。

      2、(1)留下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从今天看历史;保持自然古朴,给人深厚感觉。

      3、规模、时间、 功用(社会功用)

      4、长城:突兀在外,讲究排场,缺乏活力。

      而都江堰:润浸延伸,朴实真诚,充满活力。

    [阅读全文]...

2021-12-19 17:39:33
  • 都江堰工程的原理

  • 都江堰工程的原理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江堰工程的原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原西缘岷江由山谷进入*原的地zhi方。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雨季岷江河水冲入*原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为了变害为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是修筑宝瓶口引水工程,将岷江水流分为两道,使岷江水流向东边的成都*原,同时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成都*原的干旱,灌溉那里的良田。

      宝瓶口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

      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1、鱼嘴和金刚堤,金刚堤迎着上游江水的头部,就叫做“鱼嘴”。从“鱼嘴”到“离堆”之间的金刚堤,等于把岷江水进一步一分为二,西面的原有岷江河道,叫做“外江”;东面的河道,叫做“内江”。

      2、飞沙堰实际上是在金刚堤最靠*离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堰和堤的共同点是拦水,而堰,就是又拦水,还又让水能漫过去。

      3、宝瓶口上游内江东岸是“S型”的,大水冲到这里,直接撞玉垒山体岩壁,就会翻滚,下层泥沙翻上来,翻过飞沙堰,翻到外江里。这又解决了剩余泥沙的淤积问题。

      扩展资料

      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的都江堰等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阅读全文]...

2022-02-02 20:10:53
  • 都江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 知识
  • 都江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都江堰市,旧称灌县,是成都市代管之县级市,位于成都*原西北部,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都江堰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都江堰的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极端最高气温32℃),冬无严寒(极端最低气温-5℃,仅个别年份出现),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5.2℃,1月份*均气温4.6℃,7月份*均气温24.7℃。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

      都江堰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44′54″-31°02′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之间。东西宽54千米,南北长68千米,面积共1208*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都江堰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水文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都江堰市泰安乡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境。

      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崇州,全长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郫县、温江,最后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

      都江堰的景点

      青城山

      青城山道教名山,著名旅游景点。古称天谷山。在都江堰市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

      华希昆虫博物馆

      华希昆虫博物馆坐落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被国家*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我国首家现代化昆虫博物馆,展出标本数量居亚洲第一,博物馆收藏有全部四川省已发现蝴蝶种类和珍稀、观赏昆虫标本,以及大量我国各地蝴蝶、昆虫标本。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河流*,峡峰对峙。

      旅游信息

      交通

      都江堰距成都市39公里,20分钟高速公路车程即可到达,成都西门车站10分钟一班旅游车直达都江堰市,在都江堰市内可乘1路、4路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到达景区。

      从成都市驾车区经成灌高速公路到都江堰,约30分钟车程。

      另外,有大巴车从成都茶店子直达都江堰市客运中心,每天早6:30发班,下午7:00收班。

      也可在市区乘坐市域轨道交通成灌线(成灌快铁),分段计价,最高票价为15元。

      成都东客站有直达都江堰市客运中心汽车,但每天只有一班在下午3:00左右发车,大约2小时到达。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客运站已于2013年开通至都江堰地面运输班线,该班线的开通填补了成都以西没有直达机场班线的空白,为该区域的旅客直达机场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方式,同时也满足了机场到港旅客前往都江堰、青城山一线的出行需求。

      成都至都江堰班线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每天有6个班次从机场发往都江堰,发班时间分别为11:20、12:30、13:30、14:20、15:20、17:00,都江堰有8个班次发往机场,发车时间为9:45、10:35、11:25、12:20、13:30、14:30、15:40、17:10,全程票价为24元。

      乘车地点: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与2号航站楼之间(原支线航站楼出港厅)。线路、站点、时刻的调整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调度站公布信息为准,可查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官方网站。

      市区内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乘公交车游客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各个旅游景点。另外市区内有绿色无污染的出租车,价格便宜。如果你想领略市区内的风采,还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车。

      门票

      1、景区门票价格:都江堰门票:80元[14]

      2、都江堰半票:45元购买对象(1、身高1.1-1.4米之间的儿童;2、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3、学生证、*)

      3、都江堰免票:持军人证的现役军人;国防军事院校的在校学员。持成都市老年优待证的游客。持*颁发的老年、军人离休证,无使用期限限制。全国、港、澳、台老年人(70岁以上)。残疾证。人大、委员(凭本人委员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全国导游证。新闻、广电总署记者证。中、小学生团队,爱国主义教育(先需都江堰市教育局审核,凭学校介绍信到旅建办开据免单,只限于参观都江堰景区,免费开放时间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道教皈依证;1.2m以下儿童。、感恩卡:首先对持感恩卡的游客进行身份确认(姓名、证件号码等相关信息);并在电脑上查询、录入游客的相关信息,对尚未录入信息的感恩卡,作好补录登记。、婚纱影楼: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商业外景拍摄许可证及年卡进入。残疾人凭残疾证免费进入景区,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允许1名陪同人员免费进入景区。

      特殊: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学生、成都东软学院学生和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凭学生证可购买15元一张的优惠门票;当地市民凭身份证可购买15元一张的优惠门票。

      路线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最佳旅游时节:春夏最佳。

      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

      上午抵达并游览都江堰风景区:先参观南桥,再从离堆公园进入都江堰风景区,游览灾后的离堆公园观碑亭、离堆、堰功道、川西第一名园——清溪园,游览战国秦昭王时期(公元前227年),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中华第一古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坝、观鱼嘴分水堤。过安澜索桥隔着岷江内江远观在5.12地震中被损坏后正在重建的秦堰楼、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

      下午游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称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从山门进入,拾级而上,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便来到了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经山荫亭、凝翠桥、五洞天来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结茅传道居住地——天师洞,原路下山,感受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青城之“幽”。

      景区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堰”字样。

      对修建者的纪念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治水哲学思想

      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

      都江堰工程在两千多年运行中,充分发挥了工程潜能,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独具特色宝贵的经验。其中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治水先驱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江堰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反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和长期性。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工程修建、维修、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这也是联合国评定都江堰工程为世界重要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治水三字经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其内涵深刻,是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原则,是治理都江堰工程的准则,人们称之为“八字格言”。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经,更是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阅读全文]...

2022-03-06 14:38:30
  •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建的

  • 语文
  •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建的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都江堰是哪个朝代建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建的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介绍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历史意义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修建背景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多雨地区。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方公里。*均坡度4.83%,年均总水量150亿m左右。全河落差3560m,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原西侧向南流去,对整个成都*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厉害。成都*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原,为秦国统一*创造经济基础。

      有关都江堰的传说

      李冰降江神传说

      相传李冰上任之后,听说成都附*的江神年年要娶新妇,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打扮起来,准备送给江神,但是江神毫无动静。李冰大怒,奋力拼杀,终于杀死由江神变成的苍牛。

      后来,李冰塑造了三个大石人放在江心,并与江神约定:水枯的时候不能低于石人的脚背,水张的时候不能超过石人的肩头。另外,李冰还刻了五条石牛作为自己的化身,沿江放置石牛,来镇守江面,不让江中的妖怪作恶。

      李二郎降恶龙传说

      又传说,古时的岷江中恶龙为害,李冰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一场斗恶下来,七圣和猎狗哮天犬全部战死,恶龙也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了恶龙的踪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了促住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烧好了面条请他吃饱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饥。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恶龙,也煮了一锅面条让它吃,谁知,面条到了恶龙的肚子里,都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起来,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还有李二郎坐过的”屁股印“,和恶龙打滚的“滚龙槽”这两处遗迹。

      夫妻桥(安澜桥)传说

      在都江堰上还跨了一条安澜桥,安澜桥又称夫妻桥,民间流传着夫妻二人立志修桥的动人故事。说的是清代嘉庆年间,川西韩家坝的私塾先生何先德决心重修破败了的安澜桥。他向各方募集资金,带领百姓动工修建,触犯了摆渡口渡头的利益。

      渡头就勾结官府,以“草菅人命”的罪名,把何先生抓到牢里,后来死在牢中。他的妻子决心继承夫志,继续请工匠修桥,终于建成了一座新桥。这座桥以石头和木排做桥墩,用粗竹缆为栏,每隔十米竖木板紧固栏缆,桥身安稳可靠。

      人们为了感谢这一对造福人民的夫妻,就把这座新桥称之为“夫妻桥”。还有人为此写了一首诗:“夫妻桥上过夫妻,夫唱妻随颂夫妻;妻承夫志完大业,长虹百代跨东西。”还有人把这一对夫妻造桥的故事编成川剧,至今这出戏还在四川各地上演,甚至还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过。

    [阅读全文]...

2022-01-13 16:04:23
  •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

  • 文化,意义
  •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

      首先就是开创了*堤坝建设的先河,其所开创的建筑技术直接以工程实体流传给后人。这其中包括坝头水流分流技术和沙水分流技术,不仅如此,工程实体的运作上千年不坏同样也是一门全能技术。不管是天灾地祸,工程本身已经融入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为这以后的工程建设起到的指导作用是无法估算的。

      其次就是工程的灌溉作用流转上千年不坏,至今还依然灌溉着成都*原大面积的土地,恩泽后世。不仅如此它的功能作用在后世更加强大,现在已经发展起来旅游,休闲等等惠及经济和文化更多的意义。

      第三,都江堰的宏伟工程屹立不到,见证古人的智慧和能力,也使后人感到骄傲!

      作用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

      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

      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都江堰历史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今名。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原,流速陡降,易游易决,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特别严重。

      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于是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纪》)。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了都江堰的排灌水利工程,于是成都*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华阳国志》)后代屡有扩建,主要设施是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下接金刚堤,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及内江两股。外*岷江正流,在下游辟有许多灌溉渠道,兼具排洪作用;内江为人工渠道,凿玉垒山成宝瓶口。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

      蒲阳河及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原,成为灌溉兼通航运的渠道。在都江堰附*,还兴建了排水入外江的*水漕、飞沙堰等工程,使进入内江过多的洪水、泥沙自动泄归外江,以确保内江灌溉区的安全。都江堰附*的河底常易被沙砾卵石充填淤高。每年必须在外江。

      内江轮流用杩槎断流,以便进行淘挖。后人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都江堰以下内、外两江灌溉总面积曾达三百余万亩,后工程失修,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建国后,经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多万亩。

    [阅读全文]...

2022-07-29 23:35:36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 句子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 语录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 说说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 名言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 诗词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 祝福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