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关于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89) 说说(239) 名言(5) 诗词(741) 祝福(1) 心语(1)

  •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安定城楼》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作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一

      唐代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李商隐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不中,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写下《安定城楼》这首诗。

      泾原府治关内道泾州,在今日甘肃省泾川县北。因为唐代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所以诗依旧*称“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汀洲:汀指水边之地。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贾生:指西*贾谊。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被文帝召为博士。贾谊向汉文帝上《治安策》,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并提出很多政策。但是文帝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将他贬到长沙。后来贾谊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这时27岁,以贾生自比。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李商隐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这个典故,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传说,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刍鸟,你知道吗? 鹓刍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刍鸟,发出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身份来吓我吧 ? ”

      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诗时,李商隐二十六岁,仕途受阻,投靠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

      传说,王安石晚年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以为唐人学杜甫最成功的,只有李商隐一人。王安石每一次诵读“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时,就说就算是杜甫也无法超过这句诗。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二

      李商隐的七律中,这首诗写得较有气魄,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他虽仕途受阻,并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诗中多用典故,这是他作诗的特色,但此诗流畅明快。《蔡宽夫诗话》载:王荆公晚年这次喜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永忆扁舟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李义山诗集辑评》引朱彝尊曰:通首皆失意语,而结句尤显然。第六句尤奇,后人岂但不能作,且不能解。纪昀曰:刺同侣猜忌之作。《昭昧詹言》:此诗脉理清,句格似杜。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间之者。然用事秽杂,与前不相称。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古人自况。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隐忧。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情,在朋党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地唱出了尾联。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鵷雏抢夺而鵷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三

      此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青年时的作品,真实的反应了诗人怀抱利器却寄人篱下,无所作为的痛苦心情。

      作者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室同宗,这在他诗中曾多次表现。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利益。李商隐早年的贫困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开成二年(837),在令狐父子的资助和举荐下,李商隐经过两次失败后,终于进士及第。但是不久令狐楚去世了。在痛失恩师的同时,李商隐也顿失依靠。

      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入幕,并与王茂元的女儿结了婚。可就在李商隐还沉浸在新婚的欢乐中时,已经有人开始大骂李商隐是“忘恩负义”,“诡薄无形”了。骂他的声音来自“牛党”。在政治取向上,令狐家与“牛党”比较*。而王茂元则被牛党看成是“李党”的骨干,当初对李商隐有栽培之恩的令狐家一看李商隐居然成了王家的女婿,这从政治层面和阶级感情上觉得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李商隐的这场婚姻简直是对“牛党”的一种背叛。李商隐有口难辩,他根本没想到个人的婚姻会带来如此难料的后果,而且令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安定城楼》一诗就写于诗人返回泾州以后。当时26岁的诗人寄居在王茂元幕中。来自于牛党的骂声越来越高,郁郁不得志的诗人登上泾州城楼,即景抒怀写成此诗。

      “登上高耸的安定城楼,只见城堞连绵无尽;*处是杨柳依依,远处有沙洲点点。贾谊年少才俊,不得重用而只有空自流泪;王粲满腹经纶,春天来临却只能徒自远游。*生的夙愿是,扭转乾坤、天下太*昌盛之后;乘一叶扁舟,带着满头白发归隐江湖。却没料到,把腐烂的老鼠也视为美味的鸱鹰;竟然无休止地猜疑,凤凰也和它们一样…… ”

      诗的首联以写景起笔,城阔楼高,登高远眺,但见绿杨满州,气象开阔。照常理如此壮美的景色自然会引发“清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但是仕途失意的诗人登上高城,放眼望去,只见城墙连绵、城楼高耸,楼边的杨柳随风飘摇,而杨柳尽处,是烟波浩渺之中的点点沙洲。本想借登高来纾解愁闷,然而“迢递”高城之下,却显得自己孤单渺小;“绿杨”堆烟,更显得朦胧迷离;林外“尽汀洲”,更觉得一派迷蒙苍茫!诗人的视野是开阔的,而他的心情却是郁闷的。此刻诗人似乎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倒是美好的景色更加刺激了作者郁闷的心绪,诗人转而开始了内心世界的倾诉。景缘情生,融情于景,在雄浑开阔但又充满迷离苍茫的氛围中,自然引出下联的忧愤感慨。

      诗人在颔联用典,面对苍茫大地,不禁想起了与自己遭遇相似的贾谊和王粲,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一个“更”字,既是对王粲满腹经纶却不被重用、远游荆州的同情,又是对自己流落异乡、寄人篱下的悲叹。诗人以古人自比,展示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结。诗人仕途失意的失落、怀才不遇的愤懑、寄人篱下的愁苦、前途渺茫的隐忧,不言而喻,尽在典中。

      颈联抒怀,申述志趣:“永忆”,常常想念、一贯向往;“江湖归白发”是“白发归江湖”的倒装;“欲回天地”是“想要扭转乾坤,做出澄清宇内的大事业”。诗人在前面登临、感古的基础上,转而直抒胸臆——等自己实现心中的抱负,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安度余生。从“永忆,白发”可看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淡泊的情怀,经“回天地”和“入扁舟”两幅画面的渲染,更显气魄雄伟、潇洒飘逸。

      诗人在尾联用典,有感而发:不得已而身陷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受排挤而落选,内心是痛苦的;不为区区小利,不是患得患失,而是痛于远大抱负难以实现,志趣是高远的。诗人这种高尚的情操无人理解,小人反而来猜测自己。悲愤的诗人便以庄子和鹓雏自比,借典寓讽,含蓄曲折,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正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一联,可谓这首诗的点睛和升华之笔。“江湖”,“扁舟”是借用春秋时范蠡的典故表达等到回天撼地,旋转乾坤之后,自己便头飘白发,身入扁舟,静得归隐江湖之趣。永忆江湖,即怀淡泊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报建功立业之志。“永”,“欲”两个字都用的很好。“永”字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毕生的抱负;“欲”包含了作者为实现宏大理想所作的精神准备,使人相信他会因此而自励,自律。从而在人格上和结党弄权,经营私利的利禄之辈划清界限。因为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追名逐利的利禄宦官,哪里还有欲回天地的宏愿?正所谓,唯其不以名利为念,方能立志如此高远,看待进退升沉,如此从容!“终于安社稷,功成去江湖”,不也正是此意吗?同时,从诗的表达形式上看,该联对仗工整,气势雄浑,既洒脱又遒劲,深得杜诗锤炼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手法博采众长,诗情飘逸,境界高远,寄意幽深。深得“老杜律法”之精髓,是李商隐步入创作中期的重要标志。李商隐的这首诗,别具一格,忧愁以外,还有愤慨;同情古人以外,还有对理想的向往。融杜甫的深沉、柳宗元的愤懑、许浑的忧郁于一体,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才高气盛,耿介性格和坦荡的胸襟。一个惊世骇俗、胸怀大志的李商隐,呼之欲出矣!

      翻译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

      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⑷贾生:指西*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1]。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阅读全文]...

2022-03-28 03:16:02
  • 安定城楼李商隐典故(安定城楼李商隐诗歌鉴赏)

  • 诗歌
  • 李商隐(公元812-858),晚唐杰出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进士。一生多在幕府中做僚属。因受官僚集团党争的牵累,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以骈文为诗,清新绮艳,挺拔凝炼,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鵷雏竟未休。‍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二十六岁时写的,是他的名篇之一。这年是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到了泾原(在今甘肃泾川),泾原是安定郡的治所。安定城楼,就是泾原城的城楼。这首诗就是登上安定城楼写的。商隐在王茂元的幕府里,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商隐本在令狐楚幕府里,令狐楚死后,才到了王茂元幕府。令狐楚和他的儿子令狐绹属于牛僧孺党,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因此,商隐到王茂元幕府,招致了令狐绹等人的忌恨。这年,商隐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考官周墀、李回已经把他录取了,复审时被一个中书官员把他的名字抹去,这个官员大概属于牛党,因忌恨他把他黜落。他仍回到泾原,登上安定城楼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一开头写登上安定城楼所见,“迢递”,状城墙的绵延缭绕。“百尺”,形容楼的高。从楼上望出去,绿杨枝外还看到泾水汇集成的湖泊洲渚。这个开头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好像和下文的感慨无关,其实还是有联系的。

    次联发抒感慨,用了贾谊和王粲两个故事。汉朝贾谊在朝廷做官,被大臣毁谤,贬官去做长沙王太傅。“贾生年少虚垂泪”,贾谊像他一样年轻,被贬官,做了《吊屈原赋》:“鸾凤伏窜兮,鸱鹄翱翔。”借吊屈原来自悼,徒然掉泪,正像他被罢黜一样,掉泪也没有用。“王粲春来更远游。”三国时王粲到荆州去投靠刘表,登上荆州城楼,写了《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兮,假高衢而聘力。”想在大路上奔跑,在*治天下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商隐运用这两个故事,在艺术上显得含蓄精练而含意丰富。借贾生来暗示他的被排斥,实际上是排斥鸾凤,使鸱鹊得意。王粲想为*治天下效力,这正是商隐的愿望,他去考博学鸿词,就是想取得为朝廷出力的机会。王粲远游,指王粲到荆州来投靠刘表,正好比他到泾原来投靠王茂元。但他被排挤而垂泪和想为国效力的意思在诗里都没有明白说出,通过运用这两个典故来透露,所以是含蓄精练。

    这一联和上下两联是密切相关的。贾生垂涕里含有他的感叹,即“凤高翔于千仞兮”,登上百尺高楼就想到凤凰高翔。王粲登楼更是和登安定城楼结合。贾生王粲的志事,无非是要在政治上做出一番事业来,这就同下联的“欲回天地”相结合。这样看来,第二联的用典,是承接上联,呼应下联。它在艺术上的特点像地下伏流的互相沟通,表面上不显露。不仅这样,贾生垂涕里含有凤凰窜逐、鸱鸽翱翔的感叹,这就一直贯连到结尾的鸱和鹓雏,即鸱鸦和凤凰的事。

    “永忆江湖”一联,是这首诗中的名句。相传宋朝的王安石极推重这一联,因为这联也写出王安石一生的心事。“欲回天地”就是要旋乾转坤,拨乱反正,改造国家。这是商隐的一生抱负。要实现这个理想,一定要进入朝廷,就是王粲说的“假高衢而骋力”,利用大路才可以施展千里马奔驰的足力。商隐去考博学鸿词,就是想进入朝廷,施展抱负,目的不在做官。等到他的理想实现,他就准备告退,回到江湖上去,所以说“入扁舟”,像越国的范蠡那样,帮助越王勾践完成了兴复大业以后,功成身退,坐着小船到五湖去归隐了,扁舟即小船。那末他即使在朝廷上为国效力,还是念念不忘江湖。估计要实现使唐朝中兴的大业,一定要到老才行,所以说“归白发”。这两句是表明自己心迹的话,写得精练、含蓄而有形象,对比突出,是“一篇之警策”,像画龙点睛那样,使全篇的精神表现出来。为什么要用贾生、王粲的典故,它的意义从这里透露出来;为什么要用鸱得腐鼠的典故,它的意义也从这里透露出来。在“永忆江湖”后接上“归白发”,这是奇特的接法,既然在“忆江湖”,就可以“归去”,却说要“白发”时才归,于是造成“永忆”,这是为什么?然后回答,要“回天地”以后才“入扁舟”。这是一种突出用意的写法。

    有了这句点睛之笔,末联的含意就很清楚了。那个中书官员把他的名字抹去,大概认为博学鸿词是一个美缺,不让他得到。在他看来,这个美缺不过是腐鼠而已。那个中书官员好比猫头鹰,把腐鼠当成美味,猜疑凤凰要夺它的腐鼠,不知凤凰在高天飞翔,根本鄙视腐鼠的。这就同上联相应了。他的考博学鸿词,目的不在做官。那他为什么要去考呢?在“欲回天地”。欲回天地要有所凭藉,进入朝廷以后,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回天地的远大目的像凤凰的高飞,把官位当作美缺,不过像猫头鹰的把腐鼠当美味而已。这个结尾,运用一个寓言故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抱负,表达了自己被排斥的愤慨。这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有力地阐发了全诗的用意。

    作者简介:周振甫 (1911~2000),浙江*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

    [阅读全文]...

2021-12-14 02:56:35
  • 在军登城楼

  • 《在军登城楼》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

      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诗鉴赏

      弘道元年(683), 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斥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

      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一时响应者甚众,起兵十来天就纠集了十多万人,震惊了全国。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任匡复府的艺文令,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草拟了着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讨武曌檄》),义愤填膺地历数武则天“*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之罪。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可看作《在军登城楼》诗的注脚:“..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喑呜作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致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就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和估计,也是本诗的创作背景,《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两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

      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

      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

      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1-18 23:45:54
  • 安定城楼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阅读,写作
  • 安定城楼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定城楼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注释:

      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1、找出诗中化用的四个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贾谊和王粲这两人都是怀才不遇的忧时念国无可奈何,李商隐在自己落第远游的时候和这两个历史人物产生了共鸣,引古人自况,表达自己不幸的遭遇。

      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表明李商隐向往离开朝廷归隐,但必须等到自己扭转乾坤,澄清了当前国家的混乱的局面以后,等到唐王朝中兴的时候,才功成身退,要扭转乾坤,但不要利禄。

      《庄子》里的鸱鸟,鵷雏的典故,诗人用自己崇高的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卑鄙心理作的对比,狠狠鞭斥讽刺了排挤自己的朋党势力,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词科,不是为了区区利禄,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权贵们的造谣中伤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2、在“虚”,“更”,“永忆”,“欲回”中来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虚”既是对贾谊上疏论时事,却没被当权者采纳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更”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对前途的隐忧。

      “永忆”是坚持的向往着的意思,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

      “欲回”表达了诗人的抱负,意思是永忆江湖,归来白发,欲回天地,才上扁舟。

      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背景:

      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便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安定城,故址在现今甘肃省泾川县以北,是唐代泾源节度使的治所。在持续于中晚唐历史上达数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曾经得到作为牛党重要人物的令狐楚父子的帮助,而王茂元却偏被人们看成是李党人物。因此,这一年李商隐继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便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赏析:

      《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阅读全文]...

2022-07-02 11:28:26
  • 李商隐《安定城楼》全诗翻译与赏析

  • 李商隐《安定城楼》全诗翻译与赏析

      《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下面小编带来的李商隐《安定城楼》全诗翻译与赏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

      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翻译:

      何以解忧?雄城延绵,我独自登上高峻的安定城楼,

      看绿柳繁枝飘飘,西北风暖,春色充满远处的水洲。

      我如同贾谊年轻有壮志,可怀才难遇只能白白泪流,

      我如同王粲无奈离故乡,我比他飘泊更远也更悲愁。

      一直渴望功成名就后、白发苍苍时,安然归隐江湖,

      一直渴望造福社会后,一叶扁舟游四方,品诗饮酒。

      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

      竟然不停地猜疑高洁的凤凰抢它的腐鼠,好不知羞!

      题解: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落了榜,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中做幕僚。这首诗就是他客中登安定城楼遣愁言志的名作。安定城楼,即泾州城楼。泾州,是唐朝泾原节度使府所在地,在今甘肃泾川县北。

      安定城楼 诗意图 汪国新 绘

      古往今来,登高临远的文人骚客总爱赋诗言志。不同遭际的诗人,把酒临风,登高望远,总是思绪飞扬,感慨万千。相似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人世感慨,登楼诗成为*诗歌里颇有意味,颇有深度的一类作品,涌现出大量的千古名篇。那么,当失意的李商隐站在安定城楼上举目远眺时,他又有什么独特的人生感喟呢?

      句解: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之外,是无尽的水边*地。“迢递”,高远绵长。“汀洲”,水边*地。登高远眺,杨柳荫荫,河水清清,洲青沙白,天地是那么广阔,山河是那么壮美,而自己的处境却是这样的局促,满目春色顿时化为满眼的凄迷。一个“尽”字,涵蕴无穷。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道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悲伤。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人借贾谊和王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说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

      王粲,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发内心的抑郁苦闷。“春来更远游”一句是指王粲《登楼赋》中所言“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田野里万物生发,欣欣向荣,虽然确实很美,但毕竟自己寄居异地,有志难申,不可稍留,而当远游。仔细体味,正与李商隐寄居岳父之所,眼望泾州盛景、胸怀挫折之情相通。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诗人一般年轻。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第,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一样抑郁愁苦。诗人远赴泾州入王茂元幕府,与王粲一样寄人篱下,流落幕府。万般情怀,便由这两个典故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欲回天地”说的是自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李唐王朝。“永忆江湖”强调自己并非贪慕功名利禄,而有功成身退之心。“永”字表达的是诗人毕生的理想,“欲”字可见诗人强烈的用世之心。

      这一联历来备受推崇,它不仅对仗工整、气势雄浑,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着*传统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既以治国*天下为己任,又追求淡泊宁静的超远人生。有了前者,才能胸襟开阔,兼济天下;有了后者,就会区别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纪晓岚曾经盛赞此联“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雏竟未休,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然被猜疑个不休。“鹓雏”,凤凰一类的神鸟。这一联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吓吓”的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诗人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选,与某中书大人“此人不堪”这一含有道德人品的非议有关。诗中所用典故,大概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同时,也可能是讽刺那些企图把持利禄、一力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

      评解: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气韵流动,俊逸高迈,历来受到推崇。全诗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慨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绪多端,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这种繁复的感情、凝炼的语言,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

      李商隐向来以善用典著称。这首诗用典很多,也很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诗人有相似之处,以其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便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作者的隐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而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明他无意于名利,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巧妙地反击了对自己的恶意中伤。

      据《蔡宽夫诗话》记载,王安石晚年喜吟此诗,他说:诗人们都向杜甫学*作诗之法,但真正学得好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商隐;他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一联,“虽老杜无以过”。

      李商隐《安定城楼》阅读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阅读全文]...

2022-06-11 05:20:52
  • 《上汝州城楼》赏析

  • 这首诗在构思上的显着特点,就是用三十年前后两登城楼所闻所感的相似,来集中表达对衰颓不振的唐王朝的深沉感慨。由于它充分发挥了绝句长于含蓄的特点,虚处传神,含蕴丰瞻,颇经咀嚼。

      上汝州城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李益诗鉴赏

      这是一首登临抒慨之作。汝州,唐时属于都畿道,州治在今河南临汝县。从地理位置来说,河南本是中州之地,汝州更是王畿*甸,本来应当是人烟相接,桑柘遍野的和*富庶之乡。但安史乱起,洛阳附*一带沦为战场,屡经兵火洗劫,早已残破不堪,安史乱*,藩镇割据,淮西地区从代宗大历十四年李希烈割据叛乱,到宪宗元和十二年吴元济被*定,前后被军阀割据*四十年(779-817),其间战争频仍,汝州地*蔡州,正是与军阀交战的前线地区。这首诗当作于元和十二年淮西藩镇被讨灭之前。诗的开头一句“黄昏鼓角似边州”,就以深沉感喟的笔触勾画出一幅荒凉颓败、充满战争气氛的图景:日暮黄昏,田野萧条,凄凉的鼓角声不断地传到城楼上来。登楼环顾,恍惚中觉得置身于沿边的州郡。这种感受,令人联想起杜甫《秦州杂诗》中的某些诗句:“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但那是置身真正的边郡,而李益却是身在王畿*甸的心腹之地,气氛竟如同边州,则汝州一带军事形势的紧张和景象的寥落可知,一“似”字正包含无限伤时感乱之痛。

      “三十年前上此楼”,第二句由今日之登楼联想到三十年前登此城楼的情景。由于此诗确切写作年代不详,“三十年前”究竟是哪一年也无从详考,但可以肯定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诗人才八岁)。假定诗人是在淮西地区刚被军阀割据时到过汝州,则到宪宗元和初已达三十年,与此诗所写情景正合。“三十年前上此楼”的具体情景,诗句中只字未提。但从上下文(特别是上句)可以揣知,今日登楼所闻所感,正和三十年前上此楼相仿佛。时间距离之长与景象感触之相似,形成一种意味深长的对照,使诗人在思前想后中感慨更深了。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宋玉悲秋,历来被视为贫士不遇而志不*的一种表示。这里说自己今日面对汝州的山川而伤心垂泪,原因不光是个人的落魄失意之悲,言外之意是,自己之所以“伤心”“垂泪”,是由于对整个国家的前途怀着深广的忧愤。但这一层正意,却并不直接说出,而是用“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的句子从反面微挑,虚点而不明说。这就给读者留下许多回味、思索的余地。实际上,当诗人面对三十年来山川依旧的汝州城时,藩镇割据势力的长期猖獗,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唐王朝国运的衰颓没落,都不免在日暮黄昏的惨淡气氛中萦绕于脑际。诗人“伤心”“垂泪”的内涵既如此深广,自然无法明说,只能以“不独为悲秋”的不了语言之了。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2022-04-28 10:18:52
  • 赞美长城的诗句(赞美长城的简短句子)

  • 赞美,长城
  • 第一关 山海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这里遂成为了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二关 黄崖关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唐·杜甫《渔阳》

    蓟县小雁门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北齐时建,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游览区包括“黄崖夕照”、“二龙戏珠”和“云海烟波”三大奇观,具有雄、险、秀、古四大特色。

    第三关 居庸关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清·朱彝尊《出居庸关》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四关 紫荆关

    汉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

    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

    谁识庙堂柔远意,戟门烟雨试春耕。

    ——明·尹耕《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一向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它南面以十八盘道为险阻,北面*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军破紫荆关逼*北京。

    第五关 倒马关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节选)

    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为内三关。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北门亦在早年被拆,关城城墙仅西面城墙大体断续残存,可辨外侧为青砖包砌,内侧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毁,只局部可略辨残迹。

    第六关 *型关

    集思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忆*型关大捷》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型关城虎踞于*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围900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

    *型关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型关遭到了*元帅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

    第七关 偏头关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

    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

    ——明·崔镛《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关 雁门关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雁门关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阅读全文]...

2021-12-28 11:50:25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释: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芙蓉:指荷花。

      4、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5、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6、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

      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

      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

      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

      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

      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

      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

      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

      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阅读全文]...

2022-03-19 10:15:17
  • 影楼赞美孕妇照句子25条

  • 孕妇,赞美,经典
  • 1.宝宝的大肚照,猜猜是男孩儿女孩儿?

    2.拍了大肚照,下周就能看见了。开心幸福。

    3.生活需要仪式感,也需要记录美好的时光!

    4.w,即将开始新的人生阶段,紧张又期待,宝宝,静待你*安到来

    5.孕妇照出炉,毕竟这么美,不能我一个人欣赏。

    6.怀孕是一段特别的时光,慢慢开始关注食物的搭配,更加小心翼翼的走路……

    7.它记录你从一个女孩到女人的转变,你将为即将到来的小宝贝

    8.我想,这些足以诠释——为什么要拍孕妇照

    9.抓住孕期的尾巴,来组孕妇照。

    10.拍照片自备乳贴,一般影楼也有,但是我觉得会贵,穿个白色的安全裤,也可以带白色和黑色的内衣各一套,毕竟百搭啦。

    11.w+d,如愿在油菜花地拍下几张孕照。亲爱的宝宝,今日阳光灿烂,妈妈暗自许愿:我要和爸爸一起努力,为你制造许多许多的“幸福小开关”,将你培养成一个善良正直有趣勇敢的人

    12.为了孩子也要努力让心情变好。期待你的到来。

    13.生命中总有一些小惊喜如期而至。

    14.一个身体两个心跳,素未谋面却爱你至深。

    15.照片能留住记忆,更能传递爱。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

    16.时光给予你等待的,总会在岁月中给你回报~每一个孕妈咪都值得留存最美好的瞬间记忆~

    17.孕育,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孕照,是旅行的美好记录

    18.我的盔甲和软肋,欢迎你的到来和陪伴。

    [阅读全文]...

2022-07-30 10:17:04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栖饺厮。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疲捍刀。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

    [阅读全文]...

2022-07-20 09:19:34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 句子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 语录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 说说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 名言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 诗词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 祝福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