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关于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02) 语录(86) 说说(21) 名言(46) 诗词(751) 祝福(3) 心语(834)

  • 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有什么作用

  • 古诗文
  • 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有什么作用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有什么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的作用:

      1、结尾收束全篇,以兔比人来说明木兰从军女扮男装不被人识破的原因,使文章前后照应,更加连贯。

      2、最后一段原文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最后一段释义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拓展延伸】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 备 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一段作用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是跳跃貌,迷离是兔眼眯缝貌,此二句互文。雄兔扑朔而又迷离,雌兔迷离而又扑朔,两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谁又能辨其雌雄!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岂能知道我是女子!这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此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亦是喜剧性诗情之袅袅余音,此余音之有余不尽,仍在于意味着木兰之英雄品格。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阅读全文]...

2022-03-30 15:29:46
  • 文明礼仪古诗词(古代文明礼仪诗句)

  • 文明礼仪,古代
  • 1.礼之用,和为贵。

    语出《论语·学而》。礼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使人和谐共处。

    2.恭敬之心,礼也。

    语出《荀子》。对别人恭敬、尊重,是礼的表现。

    3.以约失之者,鲜矣。

    语出《论语·里仁》。约:约束。鲜:少的意思。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语出汉·王充《论衡·雷虚》。相隔千里所刮的风不一样,百里内所响的雷声也不相同。比喻地方不同,风俗各异。

    5.人不徒贵俭,而贵不礼。

    语出晋·程本《子华子》。人不仅只注重节俭,还要注重礼节。徒:只。

    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语出《诗经·鄘风·相鼠》。如果人连仪态都没有,活着能干什么呢?说明人应该注重礼仪。仪:威仪,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行为。何为,倒装,即“为何”。

    7.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的朋友们,(我要)吹奏乐器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要热情接待宾朋。嘉宾:友好的宾客。鼓瑟吹笙:指以奏乐欢迎客人。

    8.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语出《孔子家语·三恕》。过分亲昵就会态度怠慢,过分庄重就不会彼此亲*。说明与人交往要保持一定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9.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语出《庄子·大宗师》。行:通行。把礼仪当做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

    10.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语出唐·杜甫《客至》。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打开。说明主人家已经很久没有客人来访,今天有客来到,主人自然热情欢迎,全句表达出主人的喜悦之情。而且,诗句也向我们传达出这样的讯息,客人来做客,出于礼貌应把家打扫干净。

    11.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语出《礼记·乐记》。乐事做得好了人心无怨,礼事做得好了则人无所争。

    12.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语出《孟子》。有了谦让的心,正是重视礼仪的开始。

    13.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语出《孟子》。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

    1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语出《国语》。轻佻的人缺少谋略,骄横的人没有礼节。

    15.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别人使用权术,我以诚实的态度感化他;别人动气了,我以道理使他折服。

    16.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语出《诗经·大雅·抑》。温和谦恭,是高尚道德的基础。

    17.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语出唐·杜甫《客至》。远离街市买东西不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饮用吧!此诗表达了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对待客人,心意比形式更重要。

    18.远处从人须谨慎,少年为事要舒徐。

    语出唐·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在远处居住与人相处要慎重,少年时做事应当从容谦让。从人:与人相处。舒徐:从容谦抑。

    1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语出《论语·颜渊》。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听,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谈,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事不做。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语出《礼记·曲礼》。尚:重在。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

    [阅读全文]...

2021-11-23 08:58:01
  • 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有什么作用

  • 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有什么作用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有什么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最后一段附文的作用:

      1、结尾收束全篇,以兔比人来说明木兰从军女扮男装不被人识破的原因,使文章前后照应,更加连贯。

      2、最后一段原文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最后一段释义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拓展延伸】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 备 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一段作用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是跳跃貌,迷离是兔眼眯缝貌,此二句互文。雄兔扑朔而又迷离,雌兔迷离而又扑朔,两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谁又能辨其雌雄!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岂能知道我是女子!这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此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亦是喜剧性诗情之袅袅余音,此余音之有余不尽,仍在于意味着木兰之英雄品格。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阅读全文]...

2022-07-09 03:49:29
  • 《约取而实得》阅读答案附文言文翻译

  • 阅读,语文
  • 《约取而实得》阅读答案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约取而实得》阅读答案附文言文翻译 ,欢迎阅读。

      约取而实得

      叶奕绳①尝言强记之法:“某②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③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④闲步,即就壁问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清·张尔岐《蒿庵闲话》)

      《蒿庵闲话》作品简介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生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非闲话之比。”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丧礼主人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诗文部分举韩愈《送文畅序》、《送高闲序》和《送文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文公《送文畅序》有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今观其学,止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方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而谓之兼爱可乎。又其《送文畅北游》诗,大以富贵相夸诱,至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与世俗惑溺人何异。《送高闲序》为蓄有道一段,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斗进,为胜于一死生,皆不类儒者。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不然必心轻之矣”。

      【注释】

      ①叶奕绳:山东历城人,有文采,善剧曲。②某:我。③讫(qì):完毕。④掩卷:合上书本③务期:一定要达到。④笥(sì):古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⑤俟(sì):等到。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⑦影响:此处指印象。⑧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⑨约:简要,精练。

      【译文】

      叶奕绳曾说自己勉强记忆的方法:“我天资迟钝,每次读书,遇到喜爱的章节就记录下来,记录完毕后朗诵数次,并将它贴在墙壁上,这样每天都会有十来段,最少也六七段。合上书后,可以在观墙壁上所摘录的文章,每天看三五次已成为*惯,努力达到精读熟记,一个字也不漏。如果墙壁被贴满,就取下第一天所粘上的那篇文字,将它收进竹箱中。再将新摘录的.文字,贴在此处。这样随着收旧文立即补新文,每天如此。一内,竟然大约有了三千段。多年以后,盛这些摘抄的竹箱都渐渐被填满。每次见这些杂乱的摘抄,只会得到这些文章的一点点印象而已。时间长了,便一无所获。读书一意贪多,不如学得精要些来得实在且有收获。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之”与“一年之内”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

      B. 粘之壁间

      C.数年之后

      D. 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录讫朗诵十余遍

      B. 每见务为泛滥者

      C. 略得影响而止

      D. 稍经时日,便成枵腹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录讫朗诵十余遍

      (2)即就壁问观所粘录

      (3)务期精熟

      (4)一字不遗

      (5)俟再读有所录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三五次以为常

      (2)稍经时日,便成枵腹.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约取”的具体表现为____,“实得”的具体表现为_______。与“约取”相对的是____,与“实得”相对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1)终了,完毕 (2)走*(3)力求 (4)遗漏 (5)等到

      4.稍微经过一些日子,便腹中空空。

      5. 遇所喜即札录之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务为泛滥

      稍经时日,变成枵腹

    [阅读全文]...

2022-01-06 12:04:25
  • 关于文明的诗句

  • 莫叹文明日,弥年徒隐沦。——刘慎虚《寄阎防》

    天下文明仰龙见,胸中韬略困鹰杨。——陈普《忆昔》

    文明烛无疆,煌煌中天衢。——李廌《送霍子侔还都》

    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贯休《寄怀楚和尚二首》

    闭藏浊世如有待,开眼今日观文明。——宋京《礼殿(原注:蜀事补亡)》

    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刘商《金井歌》

    天启文明泰运兴,汉庭来召鲁诸生。——梅尧臣《送贡仲章之燕》

    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李贺《感讽五首》

    汉文明圣贾生贤,谪向长沙堪叹息。——白居易《偶然二首》

    玄功致海晏,锡宴表文明。——韦应物《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

    梵文明处译,禅衲暖时缝。——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

    帝出于震,文明始敷。——皎然《讲古文联句》

    煌煌文明代,俱幸生此辰。——王建《送薛蔓应举》

    春藻下中天,湛恩阐文明。——权德舆《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赐百寮追赏因书所怀》

    两上东堂不见春,文明重去有谁亲。——齐己《送相里秀才赴举》

    知恋文明在,来寻江汉来。——齐己《答知己自阙下寄书》

    九重方侧*,四海仰文明。——齐己《送孙凤秀才赴举》

    贞信发天姿,文明叶邦选。——储光羲《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

    贱士敢知言,成颂文明代。——储光羲《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余生落其下,亦值文明时。——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张说《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张说《送乔安邑备》

    代是文明昼,春当宴喜时。——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不修仁德合文明,天道如何拟力争。——汪遵《项亭》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皇甫松《古松感兴》

    万物皆相见,文明午日中。——方回《后天易吟三十首·万物皆相见》

    文明应奎壁,杲杲白日临。——陈著《新揭州学扁乡人求赋》

    群臣共感文明运,况是天言诫懋哉。——徐铉《奉和御制岁日二首·正仗临轩万国来》

    备形声容,于昭文明。——《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神之欻至》

    文明同日月,遐迩仰辉光。——《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圣德比陶唐》

    日华融五色,遐迩仰文明。——《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礼乐昭王业》

    李文明袜练,石花凝袖妆。——杨慎《飞燕咏》

    嘉瑞忽逢连理木,一时跪拜贺文明。——和凝《宫词百首》

    天子至文明,擢公为状元。——魏野《赠孙何状元》

    六律文明序,三年理暗移。——罗让《闰月定四时》

    文明简介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文字、宗教、城市、乡村和国家等等。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明显区别的各种文明,比如华夏文明、西方文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阅读全文]...

2022-06-28 04:09:30
  • 清明的古诗_古诗清明译文

  • 清明,清明节,祝福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清明的古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清明的古诗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5、《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6、《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7、《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8、《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9、《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10、《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11、《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1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13、《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14、《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15、《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16、《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17、《清明》

    [阅读全文]...

2022-04-24 22:30:37
  • 清明古诗原文及赏析

  • 清明,幼儿
  • 清明古诗原文及赏析

      《清明》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清明》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再回到“纷纷”二字上来。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是否答话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比如《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读者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继承的地方。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阅读全文]...

2022-07-06 05:02:06
  • 有关马的诗句(附古诗)

  • 以下是关于马的古代诗句,关于马的诗句,马年说马,家长和孩子一起学*,马年说马——描写马的古诗,《创意@新年篇》关于马的古诗:

    1、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逢入京使》 岑参

    2、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3、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黄景仁《杂感》)

    4、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5、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6、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7、 好马不吃回头草。 

    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1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

    1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13、 骑马坐船三分险。 

    14、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5、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6、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7、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杜甫

    18、 千里骡马一处牛。 

    19、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0、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2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22、 马行十步九回头。 

    2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24、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后出塞》杜甫 

    25、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26、 战马拴在槽头上要掉膘,刀枪放在仓库里会生锈。 

    27、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望山走倒马。(版主注:有说“望山跑死马”。) 

    28、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9、 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正道。 

    30、 马屁拍在马腿上。 

    31、 看不起驴子买不起马。 

    3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孟郊

    3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35、 一马不跨双鞍。 

    36、 牛头不对马嘴。(版主注:一般说的都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D) 

    37、 马至滩,不加鞭。 

    38、 马群奔驰靠头马。 

    3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0、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 陶潜

    41、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4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3、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4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5、 人奔家乡马奔草。 

    46、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

    47、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辛弃疾

    48、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49、 肥了骡子瘦了马。 

    50、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阅读全文]...

2022-03-14 17:49:55
  • 含有附字的古诗词 带附字的诗词名句

  • 饥则附人, 饱便高飏——《晋书·载记·第二十三章》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文心雕龙·附会》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汉书·纪·元帝纪》

    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文心雕龙·附会》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格言联璧·学问类》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李贺《高轩过》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墨子·02章 修身》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佚名《冉冉孤生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百战奇略·第四卷·谷战》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心雕龙·情采》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抱朴子·外篇·刺骄》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李白《猛虎行》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司马迁《伯夷列传》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

    阆苑有书多附鹤,春城无处不飞花。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李商隐《碧城三首》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杜甫《前出塞九首》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杜甫《新婚别》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杜甫《天边行》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杜甫《去矣行》

    附与征衣衬铁衣。——贺铸《捣练子·望书归》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佚名《别诗三首·其一》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陶渊明《闲情赋》

    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佚名《齐宣王见颜斶 / 颜斶说齐王》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刘向《司马错论伐蜀》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左丘明《子产论尹何为邑》

    酉山书每附,浯石颂宜镌。——徐威《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贾谊《过秦论》

    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贾谊《过秦论》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陈寿《隆中对》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南枝欲附春信,长恨陇人遥。——晏几道《诉衷情·小梅风韵最妖娆》

    养交都邑,结俦附党。——左思《三都赋》

    桂父练形而易色,赤须蝉蜕而附丽。——左思《三都赋》

    附以兰锜,宿以禁兵。——左思《三都赋》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左思《三都赋》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左思《三都赋》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王褒《洞箫赋》

    六驾蛟龙,附从太白。——枚乘《七发》

    羁坚辔,附易路。——枚乘《七发》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宋玉《神女赋》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阅读全文]...

2022-04-03 07:32:49
  • 关于文明诗句

  • 抒情
  • 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7、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谁知怀逸辩,重*冠群英。——李峤

    8、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0、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吕希哲

    11、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1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3、弧矢重悬旧礼仪,郎君又产玉麟儿。便烦着眼从头看,的似徐卿二子奇。——王大烈

    14、谁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5、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1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7、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荀子

    1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20、幼也知孝让,居然合礼仪。休疑汝尚小,须信我饶为。——林同

    21、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2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2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2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25、贵族重权利,百姓重礼仪。——阿·奥斯汀

    [阅读全文]...

2022-05-26 04:30:23
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 句子
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 语录
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 说说
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 名言
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 诗词
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 祝福
附文字说明的古诗图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