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105首的第97首

关于古诗105首的第97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105首的第97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105首的第97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105首的第97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 语录(2k+) 说说(1) 名言(847) 诗词(7) 祝福(1k+) 心语(124)

  • 最长的春节古诗105句

  • 春节,祝福
  •   1、《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3、《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雪》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6、《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7、《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9、《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10、《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1、《除夜》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12、《已酉新正》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3、《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阅读全文]...

2022-05-29 11:45:37
  • 播放古诗村晚宋雷震105句

  • 经典
  • 雷震《村晚》诗词鉴赏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

      山衔②落日浸寒漪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陂(bēi):指池塘。②衔:口里含着。③漪:水波纹。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阅读训练】

      1贝颖硐至四镣自在悠闲的无穷?趣。

      2笔中有一处拟人写法,是。

      3闭馐资融情于景,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人们大都喜爱朝霞满天的早晨,可是,一天中的黄昏同样令人心醉:似火的晚霞、袅袅炊烟、回归的人们……去观察傍晚时的景色吧,写一写迷人的黄昏,相信你会有崭新的发现。

      牧童

      雷震的《村晚》写到一个骑牛的牧童,清代的诗人袁枚也写过牧童。

      野外林*上,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响,整个树林全被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挺直脊背,嘴巴紧闭,?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原来小牧童看到了一只蝉,小牧童想要捉住它呢!他怕他的歌声惊飞了蝉儿。

      袁枚看到这个情景后,对牧童的行为忍俊不禁,于是写了《所见》,将牧童天真无邪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阅读全文]...

2022-01-19 13:09:40
  • 关于雪的古诗夜雪105句

  • 经典
  •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10、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1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6、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18、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20、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1、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2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2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7、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8、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29、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0、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3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3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35、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3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37、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8、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39、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40、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41、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2、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43、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44、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4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4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7、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8、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49、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50、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51、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阅读全文]...

2022-07-04 21:16:37
  • 不第后赋菊古诗意思解释(不第后赋菊古诗带拼音翻译)

  • 解释
  •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出生于一个盐贩的家庭。他善亍骑射、粗通文墨,虽多次参加科举,但是每试不第。唐朝末年,蕃镇割据,王仙芝自称天补*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的罪恶,后来黄巢也兴兵响应,史称黄巾起义。

    起义军声势浩大,连续攻克了多处州县。朝廷立即诏令五个节度使进攻起义军。在强敌面前,王仙芝和黄巢采取了避实就虚、流动作战的战术。公元877年,他们攻到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

    蕲州刺史裴倔对起义军领袖进行诱降,表示愿意授予王仙芝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职。王仙芝表示愿意接受“招安”。黄巢知道后,非常气愤。他来到王仙芝的帐中,一把揪住王仙芝,把他的头都打破了,一边打一边骂,王仙芝这才没敢去投降。不久,黄巢和王仙芝分道扬镳。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后来,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在今湖北)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

    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等投奔黄巢,义军发展到10万人,两支起义军共同拥戴黄巢为首领,在黄巢统一指挥下继续战斗。为尽快消灭起义军,唐朝统治者把重兵集结在洛阳一线,江南空虚。黄巢采用避实就虚的战术,向江南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衝州(今浙江衝县〉,经过一年多的征战,一直打到广州。

    在广州休整两个月后,起义军挥师北上。公元880年11月,黄巢起义军攻占了唐朝的东都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归降。12月,黄巢又攻下了瀵关。随后,黄巢亲自率军向长安进攻。百官听说起义军已经开始向长安进发,纷纷各自逃命去了。唐僖宗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匆匆逃往成都避难。公元881年,起义军没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唐朝的首都。黄巢在长安建立了大齐*,年号金统。

    公元884年,大齐*在唐军的反攻下惨遭失败,黄巢也败死在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战争结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从南到北转战十数年,其活动范围几乎遍及全国,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是黄巢数次赶考不中后的一首言菊诗,是作者借诗言志的真实写照。诗中的菊花气势凌厉,杀气腾腾、惊人心魄,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表现出不可遏止的反叛、愤怒、仇恨、充满了令人生畏的杀机,是推倒现实.重整天下,凌驾万物的雄心壮志。应该说这也是黄巢作为农民领袖最终杀向长安的前奏。

    [阅读全文]...

2022-05-04 09:56:33
  • 千古第一诗人是谁(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 千古,诗人,古诗文
  • 中国古代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诗歌,都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可是每个人心中,总有一首诗歌无可替代。

    小编下面列了几首参选诗歌,不知道您认为谁能排千古第一诗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深秋,天已经很冷了。到了后半夜,四处传来乌鸦的叫声,渔夫们都起来捕鱼了。诗人躺在姑苏城外桥边的一艘小船上,想到国家正值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自己想尽力却无能为力,怎么也睡不着。突然寒山寺传来了钟声,一夜无眠。

    张继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由于江南相对安定,所以诗人也避祸来到了江南。自己也和其他百姓一样,居无定所,只能旅居在一艘小船上,这种日子也不知何日才能到头,怎能不让人惆怅。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谁不想为国家尽一份力,哪怕再微薄,纵手无缚鸡之力,也要提三尺长剑,血染沙场。诗人这首诗,发自内心,忧国忧民,读后让人感慨。

    上榜理由:忧国忧民,人人有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渐渐的落在了山的那边,黄河滚滚向东流向大海,这都是自然的规律。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只有站在更高的位置上。

    这首诗虽简单易懂,却极富哲理。这种登高望远的境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甚至多少人都宁愿做一只井底之蛙,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想要获得很高的成就,就要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可能费点力,再登高一层,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诗人这种鼓励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学*,发人深思。

    上榜理由:哲理深,境界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面感太强。一个是在家为儿子缝衣服的慈祥的母亲,一个是在外漂泊的游子。中间两句,仿佛看到母亲孤身一人在深夜里,认真的为儿子缝补衣服;因为儿子马上就要远行,此去千里万里,衣服破了再无人缝补,一方面,希望儿子能早日归来。最后两句,诗人认为母亲对自己的这份爱,自己永远都报答不了,就像小草无法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这首诗好就好在,虽朴实无华,却真情流露。孟郊一生坎坷,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到五十几岁才当上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小官。安定下来后,诗人第一时间去接母亲。回到老家,推开门,看到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早已不是年轻时的模样,尽管如此,她还在缝补着以前儿子曾经穿过的衣服,等待着儿子的归来。诗人不由得老泪纵横,写下《游子吟》这样的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这首诗,小编不敢多读,因为多读几遍,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上榜理由:真情流露,催人泪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仙人早已驾着黄鹤飞走了,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走再也没有回来,时间过的真快啊,千年也只是一眨眼的时间,只留下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越来越多,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芳草。天色已晚,眺望远方,不由得思念家乡。江上雾太大了,看不见家乡,心里好难受。

    据说李白在黄鹤楼看到这首诗歌,也是自愧不如。为此李白还模仿了几首,但总觉得差点意思,这首歌任何人看到,都会不由得赞到,好湿好湿。

    上榜理由:感叹时光飞逝,思念家乡,李白自愧不如。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厉害之处,就是反过来年也是诗。正过来思念妻儿,反过来是妻儿思念自己。小编不由得感概,这种诗歌还是比较少见。

    不信自己看一下吧,都给您整理好了。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歌含义比较易懂,就是思念亲人,就不翻译了。

    上榜理由:正念倒念都是诗,千古第一奇。

    [阅读全文]...

2022-05-29 19:29:14
  • 忠厚传家久古诗拼音版97句

  • 经典
  • 作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央视关于家训家风的采访,颇让人思考一些问题。过去,在北京一些四合院住宅的大门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小时候也看不懂,还以为写错了,当时认为应该写的是忠厚传家宝。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其中的含义。如果真写成传家宝,那就真的不通了。

      这次央视对人的随机采访,似乎没有人提到过这副楹联。或许被采访时有些突然,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也许有些四十岁以下的人压根就没见过这副楹联,根本也就不知道。忠厚、诗书,这些概念在今天已经不太被人们所关注了,更不用说被人们所重视了。

      过去,女孩找对象,家长也好,领导也罢,帮女孩介绍男友,多会说,这孩子忠厚老实,靠得住,跟他不会有错。女孩们多半也会认可这样的标准。可是要搁现在,说谁忠厚老实,就等于骂他是个傻子,会认为这样的年轻人,如果是忠厚老实的,那就是没什么本事,自然也不可能发财成名。当下那些羡慕虚荣的女孩子,会看得上这样的人吗?会看上那才怪呢。有个当妈的,特别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上一个诸如公司老总,或者老总年纪一般较大,那就得是副总这样的男友,人又聪明,又会挣钱,女儿一生无忧矣。这样的母亲,希望女儿衣食无忧固然可以理解,可是这样年轻的总们,哪就能轻易找到?如果真要碰上了,那这样的总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给女儿带来幸福?这都是极大的未知数。更不用说,不少挂着总的头衔的人们,腰里未必有多少钱。总之,把这样的男性当作女儿的结婚对象,风险相当地大,比投资股市与基金的风险都要大得多。

      当然,也有女孩并不羡慕虚荣,她们会把忠厚老实当作择偶的一个标准。只是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的女孩界里大约不会是主流,但是那些具备理性的女孩确实会这样来考虑的。忠厚二字,大约所谓忠,即对人以诚相待,不虚伪,不欺诳。所谓厚,即宽厚待人,不矫情,不认死理。古人认为,能做到忠厚,就能让家族绵长的延续下去,要不然,不定半道上会遭遇到什么灾祸,特别是由于自身的狡诈和油滑,会给自家带来祸患,那你这个家族就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了。

      所谓诗书,当然是指要让自家的孩子读书。这种读书自然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上的研读诗书。这种读书,既可能包括在封建社会,父母希望子女能够功成名就,谋取一官半职的期待,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子女能读书明理,做应做的.事,不做不应做的事,这样也才能让自己的家族延绵下去。如果没有读书,就可能不明理,就有可能受到各种诱惑,做那不该做的事,结果让自己的家族罹患灭顶之灾。

      几十年前,中国还主要是一个农业社会,这副楹联也自然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产物。今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人已经不再把忠厚当成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这实在是一个误区。也许,市场如战场,需要智慧,需要冒险精神,但对于人的整体生活而言,在市场经商不过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也不过是人的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不会是全部。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往中,不管有的人自身是如何不忠厚老实、如何阴险狡诈,他都希望与他交往的人是忠厚老实的,是以诚待人的。

      过去说某人饱读诗书,不仅是说这个人就很有学问,更是说明这个人懂事明理。过去学问高固然令人敬仰,但懂事明理更让人尊重。普通人不可能人人都有多高的学问,但每个人都应该懂事明理。

      在中国农业社会,理想的生活是耕读人家。有地种,有书读,就是好日子。有地种,可以使生活无虞,有书读,能使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物质文明,一个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齐全了,这还不是好日子吗?虽然说这是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可是在那个时代,有多少人家能够享受这样的生活?但这样的理想肯定有其自身的道理。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不就是既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吗?

      现在读书似乎有更强的功利性,读书为的是文凭,是学位,是更高的职位,是更能赚钱的行业。这就把耕与读混在一起了。或者把读降为耕的手段了。这与古人的境界完全不一样。所以现在有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虽然读了那么长时间的书,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真的就是不懂事、不明理的。老百姓会说,他们的书算是白念了。这样的学生,算是有家教的吗?老百姓比较刻薄的话就会说,这样的人,有人养,没人教。明白背后的意思吗?畜牲才有人养,没人教呢。

    [阅读全文]...

2022-01-27 01:38:53
  •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江下游,现在江苏一带。万里:万里之外。诗句之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客船。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第一、二行描写先写地上,再写天上,各写什么?

      标出声音、颜色、动作之词: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师:“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传达出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⑵三、四行写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师:“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胸襟是如此开阔。当然,诗中所讲的时间和空间并非实指,但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我们不难想象他对和*生活多么向往。

      ⑶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师:前两行先描绘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天边有蔚蓝的天空,飞腾直上的白鹭。后两行描绘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有驶往东吴的客船。

      这首诗先写*景,后写远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春天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指名朗读,练*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背诵。

      四、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 句 早发白帝城

      杜甫 李白

    [阅读全文]...

2021-12-12 06:03:07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学*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背诵。

      三、学*《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背诵。

      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阅读全文]...

2022-06-09 05:07:06
当前热门
古诗105首的第97首 - 句子
古诗105首的第97首 - 语录
古诗105首的第97首 - 说说
古诗105首的第97首 - 名言
古诗105首的第97首 - 诗词
古诗105首的第97首 - 祝福
古诗105首的第97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