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关于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1) 说说(123) 名言(5) 诗词(9k+) 祝福(53) 心语(1)

  • 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

  • 小学,阅读,文学
  • 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

      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虽然简单,但是整理起来也是很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欢迎大家阅读!

      01、咏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02、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03、春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04、回乡偶书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05、静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06、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阅读全文]...

2022-04-22 18:43:28
2022-02-16 11:41:10
  • 小松古诗词赏析(古诗小松拼音版)

  •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278首古诗词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白话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注释解说:

    (1)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2)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3)直待:直等到。(4)凌云:高耸入云。(5)始道:才说。

    品鉴鉴赏: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遭到的是同样悲惨的命运。

    创作背景: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黄巢起义爆发,他从长安回家。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诗于朱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进士。得第后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受田頵重视,用为从事。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杜荀鹤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本期名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阅读全文]...

2022-07-07 02:31:35
  • 塞下曲王涯拼音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 小学生
  • 【引觞漫谈】

    今天在欣赏诗词之前,先给大家说一说“甘露之变”这回事。

    *常喜欢读点儿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甘露之变的来龙去脉,唐太和九年,也就是公元的835年,唐朝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的下坡路,渐渐迈入了衰败黑暗的晚唐时期。

    晚唐的没落有两件大事,在外是藩镇,在内是宦官。用一位*代人的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当宫廷内出现一位有能力也有野心的明君时,他一定不会甘心受宦官的控制。

    这位“明君”就是唐文宗,他18岁即位大统,励精图治,先是放出宫女3000多人,后来又释放鹰犬,裁并冗官,多有政绩,只是处处受限于宦官,于是他开始默默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重用李训、郑注,发动甘露之变,谋诛宦官。

    这年的11月,唐文宗以观露为名,欲要将宦官的头目仇士良骗到后院斩杀,行事未遂被仇士良发觉,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还是权势熏天的宦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此后唐文宗被软禁,年仅30岁郁郁而终。

    甘露之变中被牵涉到的朝廷重臣及其他共有1000多人,对于当时的唐朝可谓一记重拳,自此之后,江河日下。

    【临其诗境】

    由甘露之变,牵扯出今天这首诗歌的作者王涯。王涯本是朝廷重臣,年高德勋,却以70岁高龄惨死在甘露之变宦官的爪牙之下。

    这个人在政治上一路升迁,28岁就得了进士,从玄宗,穆宗到文宗,三朝元老,历任中书侍郎,剑南、东川节度使,可谓显耀。文宗即位,任命他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史*载他为政刻急,为了周济用度变法加税,使天下民生雪上加霜,这是他人生最后的一个污点。

    不过下面这一首诗,倒与他一生的政绩无关,大概是每一个少年都曾经有过的轻狂心事,读来共鸣甚深。

    【经典原文】

    塞下曲二首·其二

    唐代:王涯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条分缕析】

    年纪轻轻就背着长剑离开家乡,不为别的,只要追随那扬名万里的冠军侯,“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先要给大家说一下,唐代这些从军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实的人,所有的装备,干粮以及骏马都是家里自备,他们去往边境也不仅仅是服兵役,更多的是要求一个立功扬威的机会,所以才会有这首诗的第二句,“金鞍宝剑去邀勋”,普通的士兵哪来的什么金鞍宝剑呢。

    前两句中有着很单纯的少年心态,那种不管不顾,一往无前的态度,仿佛只要去到沙场之上,尊位与荣耀就唾手可得,自己就将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怀着这样自信且轻狂的心态,少年从自己的安乐乡中走出,提着长剑走向战场,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拼搏,谱写一曲血与火的战歌。

    第三句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出行未久,少年已经遭受了挫折。

    秋冬季节,水寒伤马骨,这也是自古以来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用来形容战争的惨烈或者边塞的苦寒,面对注定到来的苦难,少年的表现令人惊叹。

    “不知”,少年一心想要立功扬名,根本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他的心中早已被远处龙城的一抹暮云装满,在那黑压压的云中,少年仿佛看到了枯骨与烈火,看到了无尽的厮杀与血流成河,也看到了那个活到最后的人,成为了龙城的英雄,登高一呼,天下雷动,耀眼的旗帜横插在战场上,随风飒飒。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这句话真的是将少年志气发挥的淋漓尽致,每读一遍,胸中总有一股热血涌起。

    [阅读全文]...

2021-12-29 02:25:00
  • 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

  • 小学
  • 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

      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虽然简单,但是整理起来也是很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欢迎大家阅读!

      01、咏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02、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03、春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04、回乡偶书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05、静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06、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阅读全文]...

2022-06-08 03:10:45
  • 古诗《元日》带拼音

  • 写作
  • 古诗《元日》带拼音

      王安石《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的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元日》带拼音,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原文

      yuán rì

      元 日

      wáng ān shí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这一首诗写于诗人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这一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一名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首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整一首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相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简介

      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临川的军官家庭,自幼天资聪明,喜好读书,有着过目不忘,下笔片刻即可成文的能力。王安石幼时经常因父亲工作变动,而云游四海。1037年,王安石在京城与曾巩相识,向欧阳修引荐了王安石。公元1042年,王安石考中了进士,出任为淮南节度判官。

      当任期满时,王安石拒绝了进入馆阁的机会,到鄞县担任知县。在任上,王安石励精图治,兴修水利,置办学院,政绩颇佳。1051年,王安石拒绝了越级升官的机会,后被欧阳修举荐为谏官,也被王安石推辞。1058年,王安石写了一份主张变法的内容,递交给了宋仁宗。

      当时宋仁宗并没有采纳,直到1070年,王安石担任了宰相,才正式开始了变法运动。可惜,变法运动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反对。改革派与保守派两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围绕变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辩。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主持的变法运动正式结束。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登基。王安石因变法失败,遭到了保守派打压,多年来的政治诉求得不到实施,在生活中郁郁不得志。1086年,时年66岁的王安石病逝,被追赠为太傅,谥号为文。

    [阅读全文]...

2022-02-27 07:44:42
  • 鹿柴古诗加拼音

  • 古诗文
  • 鹿柴古诗加拼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鹿柴古诗加拼音,希望对你有帮助。

      鹿柴(zhài)

      唐·王维

      kōng shān bú jiàn rén

      空 山 不 见 人 ,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但 闻 人 语 响 。

      fǎn jǐng rù shēn lín

      返 景 入 深 林 ,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复 照 青 苔 上 。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空 山 不 见 人 ,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但 闻 人 语 响 。

      fǎn yǐng rù shēn lín

      返 景 入 深 林 ,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复 照 青 苔 上 。

      作者背景

      王维(701-760),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词释义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前两句写接*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阅读全文]...

2022-01-31 08:51:31
  • 清明古诗带拼音

  • 清明
  •   《清明》是唐代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路上行人欲断魂(lù sha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借问酒家何处有(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牧童遥指杏花村(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影响,*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杜牧的成就

      林建略《晚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王叔箱《诗人杜牧》认为,杜牧的“文是那样的陈厚奇变,诗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他的诗辞旖旎动人,拗峭过甚,正以如此,有时也就流入纤巧了。不过要知道,元镇、、、温庭筠等都是与他上下同时,他既不愿效风行一时的元白所创作的元和体,又不愿效温李的晦涩;不得不自成一色,力矫时弊,立意必在奇辟。”

      缪钱《杜牧诗简论》认为,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杜牧*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葛晓音《杜牧和他的诗歌》认为,“渴望为国立功的理想给杜牧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豪放的气概,但他的务实精神又使他的想象和比喻从不带有神仙世界的险怪色彩。”又由于杜牧在“以直达的语言表现对生活美的敏锐感觉”方面特具的天赋,“他总是能从日常的景色中发现独特的美,并找到某一种与意境最相和谐的情调,通过画面的巧妙组织表现出来。”王西*、张田《杜牧诗歌艺术美浅析》`认为,杜牧诗歌的艺术美在于具有“豪爽健朗的形象美”,“强烈坦荡的诗情美”、“清新明洁的意境美”。王西*《杜牧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综论》指出,杜牧在表现上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诗;用拗折法,而反说(翻案法)和设问则是杜牧拗变的主要手段,从而形成了豪爽俊健的风格。吴在庆《杜牧诗歌表现手法初探》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这与他采用比喻、拟人、寓情于景、以景表情、对比等手法有更密切的关系。而翻案法、掉尾一波、设问深入、应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对于开拓他诗歌的新意境,深化思想内涵,也不无作用。”“直抒胸臆、语法句式的倒置改变,这对于他的豪爽劲健,惆搅不羁的风格有直接影响”,“而含蓄婉转、掉尾一波、寓情于景,以景表情、设问深入等更明显地有助于他绝句的远韵远神、流情婉转风格特色的形成。”

    [阅读全文]...

2022-04-24 13:17:27
  • 春兴古诗拼音版

  •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春兴》也是其中一首。

      唐代:武元衡

      yang liu yin yin xi yu qing , can hua luo jin jian liu ying 。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chun feng yi ye chui xiang meng , you zhu chun feng dao luo cheng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

      《春兴》注释

      ⑴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⑵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⑶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⑷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

      ⑸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

      《春兴》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春兴》赏析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6-06 09:33:24
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 句子
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 语录
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 说说
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 名言
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 诗词
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 祝福
古诗词约客有拼音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