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背景墙

关于古诗的背景墙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背景墙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背景墙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的背景墙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49) 语录(11) 说说(31) 名言(1) 诗词(1000) 祝福(1) 心语(57)

  • 地砖上墙电视背景墙怎么装修

  • 电视,装修
  • 地砖上墙电视背景墙怎么装修

      客厅电视背景墙设计材料多种多样,其中用瓷砖做电视背景墙已经成为很多业主的第一选择。下面就来看看地砖上墙电视背景墙怎么装修,看看别人是怎么装修的吧!

      1、如何确定电视墙的面积?

      电视墙作为视觉的焦点,它的面积大小应该与客厅整个空间比例协调,在设计中不能过大或过小,要考虑客厅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

      有些电视墙设计得又大又复杂,与四周不大的空间极不协调。如果客厅较小,却将电视墙设计得很大或者选择很鲜亮、刺眼的颜色,也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这些情况应尽量避免。

      在电视墙区域饰品的布置中,不宜摆设或悬挂过多的装饰品。尽管装饰品之间本身很协调,但这种集中布置形成的“密”同客厅其他墙面的摆设和悬挂品未形成疏密间隔、相映成趣的搭配,就显得不美观。

      2、电视墙设计需考虑哪些因素?

      (1)现在家庭用挂壁式电视机较多,所以要注意在墙面流出装预埋挂件的位置,也就是要为电视机塑造一个结实的悬挂基层。

      (2)建议最好暗埋一根PVC管,所有的电线或连接线路都可以通过这根管到达电视机的端口,要归置得整整齐齐。如果预留了备用插头,电器扩容时也能从容应对。

      (3)由于电视墙通常会跟吊顶合为一体,而吊顶上一般都要安装照明灯,所以墙面的造型与顶面的灯光也要相呼应。此外还要注重灯光的强度和色彩,最好不要用强光直射电视机,避免加剧眼睛的疲劳。

      3、选择电视墙材质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选择电视墙材质时,不宜选过硬的材质,也不能用光亮、反光材质,还不应做得过于*坦。过硬的材质对声波的折射太强,容易产生共振和噪声。因为电视机本身比较重,太硬的材质不容易固定,如果安装不牢就会留下隐患。看电视时,电视屏幕发出的光线会比较强,所以在电视对面一定范围内最好安排副主光源来*衡过强的光线对眼睛造成的不适;而对于围绕电视机的电视墙,则不宜采用太亮和反光的材质,以免造成视觉污染。

      更多装修效果图田园风格中式古典日韩风格

      如条件许可,电视墙更适合挑选有立体浮雕的材质,因为这样可以把回声和噪声降到最低,更完美地展现家庭影院的音质,为家人带来完美的视听享受。

      4、电视墙材质有哪些组合方式?

      (1)两种材质交替运用:可以将墙面划分成多个区域,将两种材料进行交替装饰。

      (2)上下采用两种材质:墙面的上方和下方各用一种材质,为了效果突出,可采用对比强烈的材质。

      (3)上中下采用不同材质:墙面的上方和下方采用同一种材质,中间使用另外一种材质,起到突出墙面中心地带的作用。

      (4)竖直采用两种材质:两种墙面材料纵向铺贴,这样可以更加突出中心。

      (5)两种材质叠加:两种不同材质叠加在一起,这样的手法要注意,外面一层需要比较通透。

      5、如何设计电视墙的造型?

      室内电视墙的'造型形状大小不一、厚薄不等、样式繁多,通常有矩形、弧形、圆形、复合型、线性的、凹进的、突出等造型设计。

      在做造型设计时,应根据室内空间及整体风格进行考量,采用统一或对比、呼应或点缀的手法。以达到协调舒适的视觉效果。

      电视墙的造型最好不要采用过于厚重的几何形体,可适当考虑线性或面型的,以及视觉上看起来轻薄的几何形。

      6、如何设计电视墙的色彩?

      电视墙采用不同的色彩,创造的空间性格形象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黑白灰、无彩色系列能表达静谧、严谨的特点,同时也表达出简洁、明快、现代等风格:浅黄白色、浅棕色等明度高的色彩,能传达出清新自然的气息;艳丽丰富的色彩,则可以表现出十足的活力。

      电视墙的色彩还需考虑室内光线、层高、风格和材质本身的固有色。上述的色彩搭配只有与材质本身的固有色对应和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3-16 18:21:23
  • 石材电视背景墙设计

  • 电视,设计
  • 石材电视背景墙设计

      背景墙有多种设计分类,可以直接用一种材料装饰成整个背景墙,也可以多种元素搭配形成组合的局部背景墙。居室色彩选择搭配应以符合主人的心理感受为原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材电视背景墙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材表面加工方式有抛光、亚光、喷沙、斧剁、水冲、火烧等。早先大多数都是选择采用抛光或磨光的处理方式。

      光面

      光面的加工却会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反光。无论原本的设计有多和谐的颜色,有多美丽的纹理图案,光面大理石的反光却破坏了整体的视觉效果,并且成为了业主(使用者)长期的痛苦。特别是对于黑色的大理石,其反光问题尤为严重,会让人觉得刺眼不舒服,同时在空间上也会有倒影错综的反效果。

      如果一定要选择光面大理石的话,可以通过将灯光进行*光处理,使灯光不产生反射炫光这样就可以了。不过这必须要现场处理,还要对灯和线路进行更改。

      非光面

      非光面石材的使用反倒有更好的效果,现今欧美的主流设计也是以不造成光污染的非光面设计为主的,采用复古面、水冲面、喷沙面、火烧面等加工,更有一种自然和谐的韵味。

      电视背景墙石材施工要点

      1、电视的安排

      石材背景墙装饰设计在家居装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般常用于客厅、起居室和主卧室。通常客厅和起居室的背景墙往往考虑到与电视和音响的组合,这也是现代生活的需要。背景墙装饰设计可以画龙点睛出整个居家的装修风格,以及居家主人的文化品位。

      它制作有多种方法,石膏板造型、铝塑板、马来漆、涂料色彩造型、木制油漆造型、玻璃、石材造型、还有贴墙纸等方法。

      编辑提醒:如果是挂壁式电视机,墙面要留有位置(装预埋挂件或结实的基层)及足够的插座(建议:暗埋一根较粗的PVC管,所有的'电线可以通过这根管穿到下方电视柜是(DVD线、闭路线、VGA线等);考虑客厅的宽度:人眼睛距离电视机最佳的是电视机尺寸的3.5倍,因此不要把电视墙做的太厚,导致客厅狭小。

      2、沙发的位置

      考虑沙发的位置,沙发位置确定后,确定电视机的位置,再由电视机的大小再确定造型墙的造型。

      3、灯光的呼应

      电视墙一般与顶面的局部吊顶相呼应,吊顶上一般都有灯,所以要考虑墙面造型与灯光相呼应,还要考虑不要强光照射电视机,避免观看节目时眼睛疲劳。

      4、地砖的厚度

      造型墙面在施工的时候,应该把地砖的厚度、踢脚线的高度考虑进去,使各个造型协调,如果没有设计有踢脚线,面板、石膏板的安装应该在地砖施工后,以防受潮。

      小编提示:

      木工做电视墙时,看着空调插座,不要把空调插座给封起来了,要封要把插座也挪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7-04 01:56:27
  • 背景墙朋友圈说说大全唯美

  • 唯美,朋友圈,个性
  • 怎么把微信背景墙的图片给保存下来?

    已测试,100%可行

    让别人点赞你的封面 然后你进入消息列表 打开消息就可以保存自己的封面了

    对方拉黑你了,对方的信息你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就是这样的,祝你健康快乐好运连连

    复制别人的图片到自己圈的步骤:1.打开并登陆微信,进入微信主界面;2.在微信主界面点击发现,接着点击朋友圈;3.图片只可以,点击图片,然后长按图片,在弹出的列表中点击保存到手机;4.接着点击朋友圈右上角相机图标,.在下击“+”号选项,进入图库选择刚保存的图片,完后点击发送即可发到自己朋友圈

    因为没有添加设置背景墙,都是这样的,这个无法设置权限,并非针对哈

    通过美图秀秀修改图片。

    :1.手机下载安装美图秀秀2. 打开美图秀秀,将需要标注文字的背景图片打开3. 选择 添加饰品 点击输入文字。

    4. 设置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位置等,保存。

    5. 保存后的图片可以在微信相册里找到 6. 进入微信个人相册,点击背景图片更换即可。

    不可以的,微信权限划分不够细啊

    用app编辑字到图片上再放到朋友圈背景图

    [阅读全文]...

2022-02-12 18:03:26
  • 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

  • 陆游,写作,诗人
  • 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欢迎大家分享。

      写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作品原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⑵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⑶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古代*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同:统一。

      ⑷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⑸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白话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作品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阅读全文]...

2021-11-26 11:18:33
  • 越读越难过的心情说说:孤独与寂寞才是粉饰我们人生的背景墙

  • 心情,难过,孤独
  • ★1☆  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总有些伤痛,可以安慰别人却安慰不了自己;总有些纠结,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心过不去。事不关己,关己则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2☆  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3☆  有时候觉得很富有,可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一想,真正能够抓住的又有几样?有时觉得很充实,可走到终点时再回望,孤独与寂寞才是粉饰我们人生的背景墙。

    ★4☆  人的外表,是封面。人的内心,是内容。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的如金似玉,内容却不堪入目。

    ★5☆  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

    ★6☆  每个人一生之中心里总会藏着一个别人无法代替的人,而那个人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被提起,或者轻轻的一碰,就会隐隐作痛。

    ★7☆  人生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生命不是用来更正别人的对与错,而是来实践自己精彩的生活!

    ★8☆  不要过份在意一些人,过份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

    ★9☆  凡是走过的路,都会留下痕迹。时间像一块橡皮擦,可以轻易抹去曾经那些有心无心错过的事情,但它却不能擦去那些因过错而烙在心头的印痕。

    ★10☆  人生的旅途,无论我们怎样的留恋,都不能阻止其渐行渐远。纵倾尽所有,也换不回岁月重来。依依惜别的路口,哪怕含着泪光,也只能道一声珍重,然后,隔着岁月,灵魂独自上路。

    [阅读全文]...

2022-02-09 03:01:41
  • 思乡古诗背景图片

  • 思乡
  •   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宋·

    [阅读全文]...

2022-04-18 17:21:04
  • 诗歌诵读背景音乐

  • 诗歌,文学
  • 诗歌诵读背景音乐

      要朗诵一首好诗,背景音乐配乐相当重要,音乐要与诗歌相呼应,小编为方便广大诗歌爱好者,搜集整理诗歌朗诵背景音乐配乐,希望你能喜欢。

      一、歌颂祖国类

      1 共和国之恋 2 我像雪花天上来 3 红旗颂 4 长征交响曲1 5 长征交响曲2

      6 义勇军进行曲 7 * 8 黄河钢琴协奏曲 9 乡之音1 10 乡之音2

      11 乡之音3 12 十送红军配乐 13 青春*配乐 14 黄河号子 15 我和我祖国

      16 长城谣 17 黄河牵着我手 18 江山无限 19 爬雪山 20 同一首歌

      21 长江之歌 22 娘大哥他回来 23 龙魂 24 大梦敦煌 25 缔造者

      26 西江月肪冈?27 满江红泛凸沫?28 七律氛剂炷暇?29 蝶恋花反鹄钍缫?30 菩萨蛮坊坪茁?

      31 沁园春费?32 重上井冈山 33 长征

      二 亲情乡情类

      1 白发亲娘 2 大别山 3 老父亲 4 妈妈歌谣 5 母亲0

      6 母亲 7 那就是我 8 前门大碗茶 9 亲爱爸爸妈妈 10 夕阳红

      11 烛光里妈妈 12 忆江南 13 思乡 14 千年祈 15 二泉映月

      三 爱情心情类

      1 天浴梁祝琴 2 何茫然 3 走进春天配乐 4 陆游唐婉 5 沈园故事

      6 哀怨大提琴 7 悲怆大提琴 8 悲伤大提琴 9 悲壮大提琴 10 沉重大提琴

      11 舒缓大提琴 12 忧伤大提琴 13 振奋大提琴 14 悲曲 15 不情

      16 苍凉遒劲 17 苍序曲 18 常驻我心 19 故事 20 款款柔情

      21 乱世佳人 22 每当你离去时候 23 秋日私语 24 人鬼情未 25 人面桃花

      26 殇殇 27 思乡曲 28 万水千山总是情 29 味道 30 我美丽与哀愁

      31 我等候你 32 无悔 33 无极 34 无尽爱 35 心安神宁

      36 眼熏在你眼里 37 洋溢爱 38 以吻封缄 39 隐私 40 雨和泪

      41 月光小夜曲 42 真诚和感动 43 只有你 44 钟爱一生 45 长亭怨慢

      46 爱情飞蛾 47 爱与愁交给谁 48 离情别绪 49 夜夜相思

      四 自然诗意类

      1 白菊曲 2 秋菊曲 3 冷菊曲 4 碧雨翠丝 5 哈罗

      6 航行 7 荷塘月色 8 良宵 9 旅程 10 旅行

      11 绿洲笛韵 12 美好时光 13 破晓 14 日光海岸 15 森林狂想曲

      16 田纳西华尔兹 17 田野小曲筚篥 18 温柔海 19 仙境 20 雪花快乐

      21 雪人 22 烟火 23 远古之迷 24 月河 25 月神

      26 满天春色 27 满园春色 28 千年冰 29 水晶杯 30 水晶球

      31 水晶枕 32 水晶柱

      五 草原马头琴

      1 不落太阳 2 草原梦 3 草原之夜 4 大草原 5 父亲草原

      6 嘎达梅林 7 8 蒙古人 9 牧歌 10 诺恩吉雅

      11 色楞格河 12 森吉德玛 13 提琴在西北草原 14 天上神云 15 天堂

      16 赞歌

      六 强烈节奏 气势磅礴

      1 百战英雄 2 苍龙鼓 3 冲天炮 4 德久鼓 5 等待

      6 风雨人生 7 鼓古事记 8 鼓诗 9 海燕伴奏 10 浩浩乾坤

      11 激烈磅礴 12 甲午海战 13 千古英雄 14 十跪母重恩 15 问天

      16 向天再借五百年 17 校歌 18 心灵睡过地方 19 *志气 20 最后倾诉

      21 Avemano 22 Dont go Away 23 Dont forget 24 Enae Volare 25 if you shout

      26 Looking For 27 Sombre Day 28 The champions 29 The Mass 30 Voxifera

      七 交响乐 轻音乐

      1 阿达玛斯 2 爱尔兰摇篮曲 3 安妮仙境 4 巴格达之星 5 比阿特丽克斯

      6 变幻之风 7 布列瑟农 8 沉意爱尔兰 9 晨光 10 初雪

      11 春水 12 春天 13 春野 14 春之歌 15 春之声

      16 大自然母亲 17 地球之声 18 返璞归真 19 飞过 20 飞翔

      21 飞走吧 22 风车 23 风那一个方向吹 24 风之呼唤 25 高原

    [阅读全文]...

2021-12-02 10:55:07
  • 登高古诗的写作背景(杜甫登高背后的故事 )

  • 写作,杜甫,故事
  •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点,范闲虽背过数百首古诗,但对一首诗却评价极高,连庆帝都感同身受称赞不已。那就是少陵野老杜甫的神作——《登高》,人称古今七言律第一,在剧里更是艳压“诗仙”李白的一众名诗。

    到底是怎样一首齐诗?竟被传的如此邪乎?“它”究竟配不配这个称号呢?废话不多说,我们来一探究竟。

    搜狐找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那么这一期呢就由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从青年杜甫写下的《望岳》到暮年杜甫写下的《登高》,诗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态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另我们今天的很多人依然逃不脱。

    同时小编也要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我觉得这首诗,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俗话说“文无第一”,文学作品很难分出谁胜谁败,到底谁好谁坏往往只能各凭己见。有时候大家相信“公认”,多数人都说好的一定是好的。但高明的作品往往不会大面积传播,只有少数人欣赏的来。

    那么,少数权威的意见就一定可以作准吗?倒也不是,时代风气和个人喜好都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你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断吗?人总是要前进的,你当下的判断不一定还能得到明天的认可。

    这样看来,要想选一首可以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诗,必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真的可以选出一首,那就是杜甫的《登高》。

    《登高》是杜甫晚年创作的,当时他因故流落在夔(kuí)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难,大约在重阳节的那天,他孤身一人登高远眺,长江沿岸的萧瑟秋景让他触目伤怀,写下了这一首千古传诵的巨作。

    当时杜甫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更有“不尽长江滚滚来”,“奔来”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与压迫感,足以使人停止呼吸。仿佛渺小的自己*、无依无靠,眼睁睁看着排空巨浪扑面而来,而自己却无处可逃。

    说完杜甫对人生感慨,我们再看无边的落叶,那是自然界的秋景。暮年的杜甫对这样的景象非常敏感,他看到的是无情的岁月。无尽空间里的萧萧落叶和无尽时间里的滚滚波涛,压迫着诗人那颗饱经沧桑的心,让它生发出日常环境里不容易生发出来的感触,这才有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反思。

    杜甫的《登高》不但是登高主题里的千古绝唱,也因为把对称美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成为最有资格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诗篇。

    *体诗是唐朝的新兴诗体,特别讲究对称美和音色美。

    杜甫是*体诗领域里用力最勤、成就最高的诗人。

    这首《登高》也代表着最典型的登高情调,那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百感茫茫不知从何说起的感受。

    明代的著名诗评家胡应麟,赞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清人杨伦《杜诗镜铨》中亦评: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好啦,小编这次就分析到这里,您还有其他意见可以评论告诉小遍哦!

    [阅读全文]...

2022-01-24 10:19:18
  • 祸的成语有哪些(古代成语及背景)

  • 古代
  •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为诸葛亮。原文如下:

    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亮对孙权说:“如今天下大乱,将军拥兵占据江东,刘豫州则在汉水以南地区屯集兵马,与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灭各路诸侯,基本*定了北方地区,如今又趁势占领了荆州,威震四海,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了这里。请将军根据自己的力量也权衡当前的局势。如果能用江东的人马对曹军抗衡,不如早点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果无力抵抗,何不放下兵器盔甲,向曹操俯首称臣呢?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犹豫不决,形势危急却不能当机立断,灾祸马上就会降临!”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口中的“祸至无日”,意为灾祸马上就要降临。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为《左传》中的“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的时间,正值赤壁之战爆发前。曹操占领荆州,刘备仓皇逃窜,诸葛亮奉命来到江东联合孙权一起抗曹。有不少人觉得是诸葛亮的激将法改变了孙权的决定,其实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从孙权掌权开始,江东采用的策略就非常实用。当年曹操要孙权提供质子,孙权去没有答应,结果双方也是相安无事,这就说明孙权对付曹操还是会很有一套的,能够根据当时的形势作为正确的判断。

    而在荆州之战爆发时,孙权就已经派鲁肃来到荆州,了解战局进展,这也说明孙权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否则的话,鲁肃也不可能贸然将诸葛亮带到江东。一句话,孙权早就打定了与曹操对抗的想法,他所需要的仅仅是在东吴集团内部统一思想。至于诸葛亮那一番豪言壮语,其实并没发挥什么作用。

    参考书籍:《三国志》

    [阅读全文]...

2022-04-18 20:53:14
  •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

  •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

      【作家作品】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2、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3、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4、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5、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背景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3、《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阅读全文]...

2022-06-21 01:29:25
古诗的背景墙 - 句子
古诗的背景墙 - 语录
古诗的背景墙 - 说说
古诗的背景墙 - 名言
古诗的背景墙 - 诗词
古诗的背景墙 - 祝福
古诗的背景墙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