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登科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登科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登科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登科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登科后诗词赏析
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感。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登科后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登科后
作者:孟郊
朝代:唐体
裁:七绝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看完了
【赏析】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但诗人极度的志满意得也表现了其气量的不大。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年少通经学,登科尚佩觿。张冯本名士,蔡廓是佳儿。——司空曙《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汪洙《神童诗》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汪洙《神童诗》
寒儒登第十三年,冲替归来卖尽田。——建阳举子《赠县令》
秀才饱学一肚皮,要占登科记。——钟嗣成《双调·清江引》
春闱未了冬登科,九万抟风谁与继。——白居易《劝酒》
儿年九岁时,阿爷报登科。——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
好学先乡党,登科复妙年。——苏辙《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夜台难寄登科信,泪滴春衫吊夕阳。——杨杰《得安肃颜舅书再成哀词》
忆昔进士初登科,始事相公沿吏牒。——欧阳修《谢观文理尚书惠西京牡丹》
一来遂登科,不见苦贡场。——张籍《祭退之》
三领郡符新寄重,再登科第旧名高。——张籍《送从弟濛赴饶州》
放榜只应三月暮,登科又校一年迟。——不详《南省北街人吟》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故友人时称“*昌孟东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诗名甚籍,尤长五古,愤世嫉俗,但情绪低沉,语多苦涩,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注释解说:
⑴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⑵龌龊(w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⑶*(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⑷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疾:飞快。
全诗解释: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品鉴鉴赏:
壹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贰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叁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登泰山的古诗句大全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泰山的古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2、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4、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5、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6、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8、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其一
9、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10、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11、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12、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13、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世贞《登岱》
1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15、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6、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17、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8、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1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1、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22、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23、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2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5、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26、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27、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28、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29、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3、《泰山梁父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泰山吟》
1、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2、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4、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5、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6、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8、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其一
9、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10、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11、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12、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13、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世贞《登岱》
1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15、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6、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17、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8、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1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2、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23、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24、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5、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26、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7、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8、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2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30、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31、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32、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33、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3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35、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36、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37、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38、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39、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登鹳雀楼》是诗人王之涣的一言绝句。
全下:白日依,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1-2]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1] 盛唐 王之涣[2] 【体裁】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作者想到的诗句又是什么
登鹳雀楼朝代:唐代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写的诗句。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登鹳雀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注释: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登鹳雀楼》白话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登鹳雀楼》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登鹳雀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编者叹:“又得浮生半日闲”一句可谓是脍炙人口了,却没想到是出自李涉之手,这首绝句《登山》,用语轻快,转折干脆,动静结合,意象深远。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无不期望能够有那么一段时光,让节奏慢下来,让我们寻找最纯粹的自我,和最纯粹的生活。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在终南山上,这一天登阁游览,所以做这首诗。很高的一座总持阁,好像逼*了几重天空,我今天走到阁上,似乎离着那太阳不远了。倘然在天气晴明的时候,见那万家的树木,很可以开拓胸襟;若在天光傍晚时分,看到五陵的烟气,又未免触动我的离愁。高阁的槛外,秦岭反觉得低了,更从窗里望去,渭水也觉得小了。做人能够早知道清净的道理,存了出世的思想,便情愿供奉那大罗金仙了。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从前耳闻洞庭湖的水名;今朝却上得岳阳楼来。远望那吴楚地方,在东南角上分着界限;天地虽大,好似在水中日夜浮沉。想我自到这个地方,亲戚朋友都没有一封信寄来;年老多病,只有这一只船罢了。如今在关山的北面正是兵荒马乱,我不免身倚轩窗,眼泪要流下来了。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登山做的诗,是说丈夫不得志的时候。我一天到晚的糊糊涂涂,似在酒醉睡梦的中间,忽然听说春光已完,只好勉强走上山去散闷。因为一路行来,经过竹林的院子,遇见了一个和尚,和他谈话了多时,自觉忘记尘世烦闷,又得着半天的空闲了。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独自生活在异乡,即使住了很久,也仍感觉是在做客。每当佳节来临,我就越发思念家乡的亲人。如今,又是重阳佳节,遥想兄弟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却独独少了我,不禁黯然神伤。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我登上坐落在江边的宣城,好似在图画里面一样,天色已晚,登楼远眺,望见晴明的天空。楼下的宛水句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夹城而流;溪上高驾着两条桥,又似半天里落下来的彩虹。这里人烟虽是繁密,天气早寒,已见青黄的橘柚了;这时候秋色将至,试看着梧桐叶落,便多衰颓的景象了。还有什么人纪念着北楼上,临风想起当年的谢眺呢?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我到东郡来看望我的父亲,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观看,还是第一回。但见天上浮云,接连着东海岱山;一片*阳的旷野,仿佛直达青州徐州。又见那孤高的山峰上,秦始皇的石碑还竖着;荒城里面,鲁恭王的宫殿还留着。这里很多古迹,我在登高眺望的时候,不免独自发生感慨呢!
登科的诗句
登科诗句
大登科后小登科的诗句
古诗登科的诗句
有关登科后的古诗句
《登科后》的古诗
登科有关的古诗
形容登科的古诗
登科后的图片的古诗
孟郊登科后的古诗
登科有开头的古诗
古诗登科后的教案
登科后的故事古诗
登科后古诗的主旨
类似登科后的古诗
登科后古诗的拼音
登科后的古诗意境
古诗登科后带拼音的
与登科有关的古诗词
与登科及第有关的古诗词
登科后古诗表达的情感
古诗登科后的汉语意思
登科后孟郊古诗的感想
孟郊的七言古诗《登科后》
唐孟郊登科后的古诗加拼音
登科后唐孟郊的古诗拼音版
科登后的古诗的拼音
科举的诗句古诗
登高的古诗句
有登高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