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关于古诗带朗读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带朗读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带朗读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带朗读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88) 说说(153) 名言(4) 诗词(8k+) 祝福(46) 心语(2)

  • 庆祝元旦朗读诗歌

  • 诗歌,元旦,庆祝
  • 庆祝元旦朗读诗歌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庆祝元旦朗读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你好吗

      是否很怀念北方的春天

      在这儿在寒冷的北方

      在这思念开花的季节

      无星的世界啊荒凉而孤独

      虽然市城繁华夜晚灯火辉煌

      孩子般天真的小燕子

      天使般可爱的小燕子

      你好吗

      是否像我梦幻的一样

      你常飞上哪一座高楼或哪一座高山

      凝视着北方如同一只啼血的杜鹃

      心境凄凉四顾茫茫

      离我既远又*的小燕子

      离我既远又*的小燕子

      你好吗

      你要那只惊飞我甜梦的鸟儿

      沐着晨曦

      速疾地飞向你飞向我的梦

      携着我新年最美好的祝福和问候

      燕子呵

      失去音讯已久的`燕子

      你是否忘记了北方忘记了归期

      忘记了春天里的等待忘记了蓝天的召唤

      但是我始终如一念你盼你祝福你

      啊!又是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

      欢乐的时光好像在昨天,

      晃晃忽忽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新的一年,

      又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年,

      也许,元旦是春天,

      春姑娘闻风而动,

      带来一场绵绵细雨迎接新年,

      也许,元旦是冬天,

      冬姑娘蠢蠢欲动,

      下一场银白色的大雪,

      为新年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的一年有许多新的希望,

      高年级学生正在为考民办中学做充分的准备,

      决定期末考试一鸣惊人。

      xx即将过去,

      2015马上到来,

      让我们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吧!

      每当敲响新年的钟声,

      仿佛整个地球都在震动,

      新年的钟声在我的心中轰鸣,

      新年的钟声让全人类沸腾!

    [阅读全文]...

2021-12-14 00:27:56
  • 关于清明节的朗读诗歌

  • 诗歌,清明节
  • 关于清明节的朗读诗歌(通用6首)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朗读诗歌,欢迎参考!

      《感悟清明》

      都说这个节日的春色,非常浓稠,

      都说这个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厚。

      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特有的门帘,

      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

      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座彩楼,

      憧憬和向往,就这样静静地登上明媚的霄九:

      生存的意义在这一天得到洗礼,

      生命的价值在这一天得到探究;

      生活的底蕴在这一天得到升华,

      生息的状态在这一天得到运筹。

      我们坚信:稚嫩的对岸肯定是丰满的成熟,

      我们坚信:青涩的前方无疑是飘香的丰收……

      牵着清明的手,我们情系五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激励着炎黄的骨肉。

      《清明雨上》

      又是一个清明雨上

      我把思念写在人间四月天里

      家乡的路很长

      沿着水泥马路上的

      一撮新泥

      我的杏花村在何方

      当年的牧童也在问

      一棵老树

      记载一个村庄的沉淀

      那茂盛的枝叶

      是祖先生命的延续

      老裂了的.枝干

      刻记着爷爷曾经的苦难

      渐渐苍老的脸庞

      爷爷的坟墓很矮

      上面又长出了很多新草

      四周的麦苗,油菜花

      在春风中来回的叩首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春暖又花开了!

      《清明雨》

      看这清明的雨

      滋润了几多红尘

      尘世碧空、繁华落尽

      思念疯狂的滋生

      看这清明的雨

      一路路行人

      挂满一行行泪雨

      诉说唠叨往日情怀

      看这清明的雨

      一杯黄土、几根香烛

    [阅读全文]...

2022-02-13 23:31:21
  • 朗读端午古诗

  • 端午
  • 朗读端午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朗读端午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阅读全文]...

2022-04-17 18:41:38
  • 寒食古诗唐诗朗读80句

  • 唐诗,经典
  • 唐诗《寒食》

      《寒食》

      年代:唐作者: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赏析: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臣”的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3-21 16:23:12
  • 关于清明节的朗读诗歌

  • 清明节,诗歌
  •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朗读诗歌,欢迎参考!

      都说这个节日的春色,非常浓稠,

      都说这个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厚。

      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中国特有的门帘,

      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

      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座彩楼,

      憧憬和向往,就这样静静地登上明媚的霄九:

      生存的意义在这一天得到洗礼,

      生命的价值在这一天得到探究;

      生活的底蕴在这一天得到升华,

      生息的状态在这一天得到运筹。

      我们坚信:稚嫩的对岸肯定是丰满的成熟,

      我们坚信:青涩的前方无疑是飘香的丰收……

      牵着清明的手,我们情系五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激励着炎黄的骨肉。

      又是一个清明雨上

      我把思念写在人间四月天里

      家乡的路很长

      沿着水泥马路上的

      一撮新泥

      我的杏花村在何方

      当年的牧童也在问

      一棵老树

      记载一个村庄的沉淀

      那茂盛的枝叶

      是祖先生命的延续

      老裂了的枝干

      刻记着爷爷曾经的苦难

      渐渐苍老的脸庞

      爷爷的坟墓很矮

      上面又长出了很多新草

      四周的麦苗,油菜花

      在春风中来回的叩首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春暖又花开了!

    [关于清明节的朗读诗歌]

    [阅读全文]...

2022-02-20 06:59:40
  • 古诗江南春朗读

  •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也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江南春朗读

      诗人: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阅读全文]...

2021-11-30 18:02:56
  • 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

  • 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葵菜,晶莹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秋天来到,花与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早晨亭亭玉立,青青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少年。诗人由园中葵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东西──青春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无能为力,青春凋谢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更替联想到宇宙无尽时间与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轨迹,用自己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过程;自然界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让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人生说教,让最后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心。句末中“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那段关于人生命应该如何度过名言。“人最宝贵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与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事业——为人类**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文人诗哀叹人生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诗,是一首难能可贵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3-17 14:22:25
  • 柏林寺南望翻译古诗(柏林寺南望古诗朗读)

  •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编者叹: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说。或许古人是因为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项目,所以只能在诗词歌赋这些传统文学上谋求个业余爱好,除了为官还能做的一手好诗,清史留名,也算是难得的了。这首诗不甚新奇,却也小巧,起承转合自然潇洒,毫无凝滞,一气呵成,并且意境提升很快,仿佛在迪士尼体验“飞跃地*线”,一瞬之间,便看到云霄雨霁,一跃而飞上峰顶。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过去笔下的精美自然,一一呈现在眼前,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诗词歌赋,来铭记了。

    [阅读全文]...

2022-03-27 16:31:10
  • 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回乡偶书古诗朗读)

  • 贺知章:半生出走为游子,一径归来不少年

    ——慢读《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画像

    这个人,他性格两极分化得厉害。

    说他狂,他就狂,人人说他狂,他干脆自称“四明狂客”。当然,这是老年以后的事了。最初,他也只是个萧山乡下的懵懂小子,没有狂的资本。

    证圣元年(695),贺知章中了状元——有史可考的浙江省第一位状元。

    然而,朝中无人,状元也不好做官。很多年,他一直在七八品之间来回磨叽,就是升不上去。

    63岁上,他才慢慢进阶,进入升迁程序。66岁,成了礼部副职,兼太子的老师。

    他一生没大起过,可从没落过——小落都没有,一直在起、起、起……仕途得意,才华纵横,由不得贺知章不狂起来了。

    不是妒人踩人的狂——鼠辈才那样。他爱才护才,给人的全是好处,积德甚多。私下时才狂放不羁,比如,金龟换酒和李白痛饮;写草书一口气写二十纸停不下笔;酒能从早喝到晚……这个“狂”是冲着自己使劲。厚道人总得有个出口。

    贺知章与他的朋友们

    诗人们都是一代哺育一代。先秦尤其如此。这个优良传统到唐代继续传承,文人相亲还没有衍生成文人相轻。

    他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见到了李白。当时贺知章83岁,李白41岁——李白应该都不知叫他哥还是爷爷更合适。后来,想他想得哭,写了好多诗纪念他,老了还带着儿女去上坟,到死都没忘他的知遇之恩。

    才高,情商也高;人好,脾气也好,所以书法圈、诗歌圈、酒友圈都欢迎他。

    历经六个皇帝,他没见过战争,不参与党争,从没外放,也从没被贬,在世界第一大都市一呆就没挪窝,幸福地将开元盛世包裹进自己的生命,活到即便今天也算高寿的86岁。

    约天宝二年(743),他得了场大病,不醒人事,后来死里逃生,当即上表奏明玄宗,请求回乡做道士。

    玄宗写诗赠送,太子持学生之礼,率文武百官一送老远。这份恩遇,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中可谓空前绝后。

    他却逃回家乡杭州,归隐之心越发强烈——虽然归得委实有些迟了。

    那一年,岑参考进士,来到长安,壮志干云;

    那一年,杜甫穷困在途,琢磨着两年后到长安来,解决温饱问题;

    那一年,李白潇洒地和玄宗说“bye-bye”,离开长安,去云游天下;

    …… ……

    贺知章呢?他只想回家——可能隐隐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才那么急迫地,想落叶归根。

    然后,就有了这首诗。

    贺知章与李白是忘年交,更是知音

    人们爱找诗眼。是的,诗眼灼灼,格外突出,好。可那些没诗眼、通篇都是普通字的,一旦好起来,却是好诗中的好诗呢。

    这首诗像说话,*实上口,读下来就懂了,都没必要拆分讲解。有点像麒派老生,带些沙哑,可中气十足,没高调子,唱腔和念白差不多。

    吴越之地,软语温存。“怀来”辙,念来若“一期”韵,全诗晒太阳一样,舒服温暖:

    回家了,好亲啊!离开熙熙攘攘的京城,也离开黄金铺地般的仕途——我们的朝代可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啊,此刻所在的时期,又正是我朝的黄金时代。老头子我顶着满脑袋岁月的灰,回到出生地。

    少小离家,父母尚健;此刻转来,不见双亲,心头自是有些悲伤。然而不长不短的几十年,从生到死,谁不是暴风骤雨一辈子?而处处离别。家乡灵隐寺内有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随佛转念,自谓非“不及”,也“不过”,半称心已是大满足,便深藏悲伤,醉醺醺,一辈子就差不多了。

    人离开家乡,就飘飘荡荡了

    ——其实,36岁外出考学,不算“少小”,但85岁回头看,觉得真年轻啊。隔了数十载的烟尘,遐想在心头漫卷千遍。

    什么都变了,什么也没变。乡音还是那么浓,几十年混迹京城,也没能磨去半点,鬓边白发掉得稀落不成样子了,当年它们浓密如燃烧的山峦。

    归乡,就是心的回家,回到童年的纯洁,乱七八糟的时光在这个清净之所被整合,委屈被修补,污浊被净化,一个新我被重构。一条河流重返源头,看到自己原本的清澈。

    接下来,他记下一群孩子:

    孩童如新花之开,雏鸟之啼,总叫人轻松。他们可能*时见不到多少外边来的人吧?也许因为我太老,老得稀奇?看他们慢慢地、欲躲还围地过来了,小声低语,似乎在讨论什么。

    我也有些好奇呢。哈哈。于是就问:“你们在说什么呀?是在笑话我太老吗?”

    “没有,”一个孩子急急解释,似乎怕伤了我这颗老心,“我们只是说怎么没见过您罢了。”

    岁月更新,人事成昨,物也好,情也罢,都不会留在原地。所以,家乡对自己而言,既熟悉又陌生,那么,自己对家乡而言呢?……

    哦,也许已经全然陌生了吧?你看,孩子笑了,抬头望向我:“可是……您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呀?”

    没关系,人总与家乡有割不断的联系,即便离开得太久,恍如隔世。比如那孩子,也许是我某个同年玩伴的重孙呢,虽感陌生,但语气亲昵,大欲攀谈,这笑容可真叫个温暖纯真啊。

    ——他貌似轻松,还略带调侃,然而谁又知道,慈爱之下,老诗翁心里没有叹息自己今生离去不曾踏归门,一旦归来竟白头?耽于浊世浮沉,不曾膝下尽孝,不曾守灵台,不曾如田舍之家享天伦,其中微凉,人间可懂?

    这一天,距离他的仙逝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诗人不知道。他的家乡也不知道。

    [阅读全文]...

2022-04-16 04:37:28
  • 朗读和阅读的诗句129句

  • 阅读,经典
  •   1、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4、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明于谦《观书》)

      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10、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1、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13、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姚合《别贾岛》)

      14、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15、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1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劝学诗》)

      17、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8、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清彭兆荪《读书》)

      19、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20、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2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2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9、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3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3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清法式善《读书》)

      32、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33、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34、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35、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7、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3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3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0、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裴说《句》)

      4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42、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4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袁枚《遣怀杂诗》)

      4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6、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宋王安石《寄吴冲卿》)

      47、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清潘际云《厂桥》)

      4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0、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阅读全文]...

2021-12-10 08:13:21
当前热门
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 句子
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 语录
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 说说
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 名言
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 诗词
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 祝福
古诗带朗读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