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关于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55) 说说(171) 名言(8) 诗词(8k+) 祝福(49) 心语(2)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赏析

  • 李清照,文学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5)怎敌地:对付,抵挡。

      (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7)损:表示程度极高。

      (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9)堪摘:可,可摘。

      (10)次第:光景、情境。

      (11)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12)晚:一作“晓”。

      【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拓展内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阅读全文]...

2022-06-03 07:44:56
  • 《声声慢》的诗句赏析

  • 《声声慢》的诗句赏析

      导语:《声声慢》作者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的诗句赏析,希望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赏析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3-09 03:26:34
  • 声声慢诗词翻译

  • 声声慢诗词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我们来看看声声慢诗词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够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是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是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够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是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够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够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非常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我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是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够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是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够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是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是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6-15 01:25:23
  • 描写笛声的古诗句

  • 文学
  • 描写笛声的古诗句

      *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笛声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梦中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登快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阅读全文]...

2022-06-27 01:55:11
  • 形容风声很大的诗句(关于风声的诗句古诗)

  • 风,穿梭在四季中,并且在每个季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春天的风,唤醒了沉睡的生命;夏天的风,消除了人们的燥热;秋天的风,吹响了收获的号角;冬天的风,带给人刺骨的寒意。

    风,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很多诗人都以风作诗。在此,小编整理了60首描写风的古诗献给大家。

    1、《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阅读全文]...

2022-04-13 22:31:11
  •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

  • 李清照
  •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一、导入

      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

      情感需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呢?用诗。词人呢?用词。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 ;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

      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 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为何喝酒? 借酒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联系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散步。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给词人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旧相识”: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一剪梅》,而现在大雁虽在,而人已去。

      岁月依然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人共摘:联系往昔生活,明诚插花清照发,小俩口恩爱非常。当日与之共同赏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常,而后来世事变化,国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大。“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细雨:你的感受?傍晚、细雨打在梧桐树上。

      不是滴在树上,是滴在词人的心理啊。

      小结:真是“句句皆现愁”啊。

      四、体会意境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在南宋,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秋风冷雨里,一位寡居的老人,无依无靠。她寻觅着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寻不着,反而更添惆怅难耐。想凭借两盏淡酒浇去心中浓浓孤寂之愁,无奈敌不过冷冷秋风秋雨。看过去所见之景:是满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听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声声滴在心里啊。

      这样画面,怎一个“冷清”可以形容;这样的浓愁。又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的!

      (朗读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17 13:29:18
  • 贺元旦的诗词:声声祝福贺元旦

  • 元旦,祝福,文学
  • 贺元旦的诗词:声声祝福贺元旦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贺元旦的诗词:声声祝福贺元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贺元旦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

      美妙的歌声唱起来

      欢庆元旦

      我们用舞姿展现未来

      用小品洋溢收获

      用快板儿编织梦想

      2017去了

      2018来了

      迎接伟大的`*梦

      我们坚实的脚印正在一步步走来

      看*的*指引

      改革的浪潮时刻温暖人心

      城市的环境大有所变

      街道宽阔一尘不染

      废气垃圾被一声呵斥

      夹着尾巴逃走了

      农村的街灯亮了

      自建设新农村有了文

      大家被领导们牵动制约

      压水管修村道

      画漫画宣传“两学一做”、“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广场上多了*的宣传语

      保洁员自觉地拿起了扫把

      发现有一个垃圾袋就赶忙捡起

      冬天的傍晚

      徒步者也渐渐多了

      欣赏小村面貌的同时

      心里也在默念*的好

      改革如一缕春风滋润人们的心田

      教育事业有了飞跃

      个体经营有了拓展

      医疗事业策划有度

      顺民心意掐指可算

      “4、2、1”家庭也有所改变

      全面两孩化促进着社会和谐发展

      渐渐发现

      我们这里的天空比往年蓝了许多

      上班路上不再为雾霾所困扰

      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眼前望着绿水青山

      心情格外轻松自然

      ……

      小康就是这样的

      把绿水青山看成金山银山

      把雾霾视为身旁的自然杀手

      健康长寿没有秘诀

      自觉爱护环境没有污染源

      大家的身体倍棒儿没负担

    [阅读全文]...

2022-06-22 14:48:38
  •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诗词赏析)

  •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4]!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5],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寻求往事,追怀过去。寻:寻思。觅:搜索。冷冷清清:形容处境孤寂。凄凄惨惨戚戚:形容凄苦、悲惨和忧愁。

    [2]将息:调养休息。

    [3]憔悴损:枯了谢了。

    [4]怎生得黑: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5]这次第:这一切情况。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杰出的女文学家,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她的前期作品,词风旖旎,多为相思爱情之作,后期词风迥异,更多的表现身世之悲,中有无限感慨。现存诗文及词为*所辑,有《漱玉词》传世。

    【赏析】

    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15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上片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似泣如诉,笼罩全词。在写法上也是独创。在这种凄凉的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雁过也”三句更进而把苦难与离乱结合起来,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

    下片是在上片愁闷无法排遣后的触景生情。首三句写庭院景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只是“满地推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次二句写室内永昼难度的孤寂。“梧桐”三句灯外并举,物我相呼。最后“这次第”一言总括了上面种种惨淡景象,迸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不解愁结。全词以突兀的开头,写愁云惨淡,继而借一些典型的凄凉物象,用舒缓婉曲的絮语诉说愁情,一层层推进,将一“愁”字推出,用“怎一个”反问.将愁情推向高峰,让读者永难排解,感染力极强。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这首词之所以这样富有感染力、历来被人们广泛经久地传诵,是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感情分不开的。这里当然也离不开作者的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首先,她由外到内,由远及*地刻画了自己内心的沉痛。由“寻寻觅觅”到“守着窗儿”,由“晚来风急”自然地写到“满地黄花堆积”,由“雁过也”到眼前所见到和听到的“梧桐更兼细雨”……层层推展,步步深入。

    这首词几乎都由口语构成,经过作者的提炼与加工,表现在作品之中使人感到既自然又贴切,笔力遒劲而情韵缠绵。在这首词里,作者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全词所用的十八个叠字,确切而自然,更加强了感情的渲染。特别是在情与景的对比描写之中,生动地刻画出作者种种难以诉说的沉痛而真实的感情。

    作者的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在南宋小朝廷卖国集团屈辱求全,把祖国大好河山拱手让敌的时代里,作者的那种由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含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因而这一种沉痛不仅仅是个人的,它代表着不少的、特别是那一时代任人摆布的妇女的苦难遭遇。任何时代,个人的遭遇与痛苦都是紧紧地和社会现实连在一起的。因此,这首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比较深刻的思想性。

    [阅读全文]...

2022-03-30 18:37:07
  • 贺元旦的诗词:声声祝福贺元旦

  • 元旦,祝福
  • 贺元旦的诗词:声声祝福贺元旦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贺元旦的诗词:声声祝福贺元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贺元旦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

      美妙的歌声唱起来

      欢庆元旦

      我们用舞姿展现未来

      用小品洋溢收获

      用快板儿编织梦想

      2017去了

      2018来了

      迎接伟大的`中国梦

      我们坚实的脚印正在一步步走来

      看*的*指引

      改革的浪潮时刻温暖人心

      城市的环境大有所变

      街道宽阔一尘不染

      废气垃圾被一声呵斥

      夹着尾巴逃走了

      农村的街灯亮了

      自建设新农村有了文

      大家被领导们牵动制约

      压水管修村道

      画漫画宣传“两学一做”、“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广场上多了*的宣传语

      保洁员自觉地拿起了扫把

      发现有一个垃圾袋就赶忙捡起

      冬天的傍晚

      徒步者也渐渐多了

      欣赏小村面貌的同时

      心里也在默念*的好

      改革如一缕春风滋润人们的心田

      教育事业有了飞跃

      个体经营有了拓展

      医疗事业策划有度

      顺民心意掐指可算

      “4、2、1”家庭也有所改变

      全面两孩化促进着社会和谐发展

      渐渐发现

      我们这里的天空比往年蓝了许多

      上班路上不再为雾霾所困扰

      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眼前望着绿水青山

      心情格外轻松自然

      ……

      小康就是这样的

      把绿水青山看成金山银山

      把雾霾视为身旁的自然杀手

      健康长寿没有秘诀

      自觉爱护环境没有污染源

      大家的身体倍棒儿没负担

    [阅读全文]...

2022-06-13 16:18:45
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 句子
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 语录
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 说说
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 名言
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 诗词
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 祝福
古诗里带马声声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