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宿见的江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宿见的江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宿见的江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宿见的江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赏析及翻译
《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注释: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这两句是说,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诗句借对景色的清淡描写,烘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天地寥廓,诗人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写景寓情,客愁自见。而所描绘之景色,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神品”。清人张谦宜认为:“‘低’字、‘*’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译文: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译诗、诗意: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
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拓展:古诗大全孟浩然
1、《初春汉中漾舟》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2、《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讲解】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景。“江清月*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愁的五绝,前两句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后两句描写所见之景。全诗意思很好理解:一天漫长的航程该暂时停歇一下了,把船轻轻地停泊在这水汽如烟的小岛边吧;夕阳西下,暮色渐起,游子不禁又增添了新的愁绪。开阔的原野一望无垠,远处的天空竟显得比*旁的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月影反倒离舟中的人更*了……
“移舟”是天色已晚不得不靠岸的无奈;“烟渚”是水汽朦胧的实景,又是前途渺茫的象征;“客愁”既有远行在外的羁旅之愁,更有怀才不遇没有归属的悲凉;一个“新”字,道尽了漂泊无依的`感喟;日薄西山,这不正是诗人自感华年不再、人生无望的写照吗?“野旷”实际是诗人用天地的广阔和自己的孤独形成对照,更加突出了飘零孤寂的意味;“天低树”、“月*人”写出了夜宿江舟的独特感受,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了这种“如临其境”的白描手法,抓住了瞬间独特的感受,尽管全诗笼罩在迷蒙的水汽暮烟和清凄的月色之中,但全诗的意境却又似乎不是一味的消沉凄冷,一个“*”字让人隐约感到了大自然的亲切。无论仕途理想离自己有多远,无论亲朋故旧在不在身边,无论前途是否畅达,有今夜的“*人之月”相陪,不是上天对自己的恩赐么?
“清淡”是孟诗的景,“悠远”是孟诗的意。“自然才是最好的归宿”,这也符合诗人一贯的隐居思想,值得我们仔细去体会、去感悟。
【点评】
孟浩然的這首短詩很清新,寫作也很有特點。詩的第一句格為**仄*仄,是變格,常格為***仄仄,說是變格,其實古今的詩人在寫作時更多的是使用這個變格,原因是*仄位置的互換使得整句更加舒緩,適合表達一種恬淡、從容的心境,這個變格到七言裏就變成了仄仄**仄*仄,使用頻率也高過仄仄***仄仄。
五言詩有詩眼之說,是一句甚至是一首詩的緊要處,以這首詩來說,詩眼是泊、新、低、*。其中的新、低、*很見煉字之功,既清新,又不突兀,於*淡中見新奇,可與“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對觀,就知道孟夫子用字的工穩了。
孟浩然的詩的特點是淡,有人說是沖淡。聞一多先生說:淡得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可謂解人之語。我認為,孟詩的淡處,正是其詩意濃處。別人寫詩恨不能把盡可能多的意象、寄託、含義寫到一句詩裏,孟夫子卻反其道而行之,恨不能把一句詩的意思用兩句、三句來寫,這一點很像時下的摻水的肥皂劇,但效果卻大不相同。就以這首詩為例,若論詩寫了什麼內容,不外乎這樣一幅圖景:月光下江面上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遊子,天邊有幾棵樹。這樣的內容換做李白這樣的大手筆,肯定是大筆勾勒線條,一兩句寫出來的是一幅大寫意。在孟夫子筆下卻變成了工筆畫,筆筆細膩,纖毫畢見。
喧囂的塵世中的人應該沉下心來多讀讀這樣的詩,它可以照出自己的心靈。
春夏秋冬诗词各八首
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词有哪些呢?诗人是如何来描写的呢?下面来看看!
一、描写春的.古诗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二、描写夏的古诗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江南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暮春增岁自题》
乌飞兔走添新岁,镜染秋霜鬓成灰。
性如流水赋常形,心比丘山藏翠微。
偏爱新词搜枯肠,喜把旧文酌浅杯。
闲来也好少年事,不画丹青画蛾眉。
《游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
(前言:2018戊戌暮春,偕妻游重庆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其中山如黛,水如蓝;花田如海,彩带似练;枯荷如戟,睡莲似梦。茅草以结凉亭,竹木以建曲廊;鸳鸯戏水,白鹭翔空。间遇春雨潇潇,凉风**,池面如烟如雾,花瓣垂玉含珠,别有韵味。真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古诗二首记之。)
(一)
谁引虹霓染彩练,赤橙黄绿满人间。
璧山碧空映碧水,红叶红花羞红颜。
蝶逐暗香新蕊嫩,鱼戏浅影枯荷残。
风生绿萝满池塘,一枕春梦遗清涟。
(二)
雨满青山水满塘,一夜碧芜换彩裳。
清漪漾漾三担湖,春水滟滟两重光。
花开幽谷引蝶舞,柳织淡烟惹莺藏。
人间四月竞芳菲,满园春色满园香。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宋·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汉·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篱落:篱笆。
3、疏疏:稀稀疏疏。
4、径:小路。
5、深:深远。
6.树头:树枝头上。
7.未:没有。
8、阴:树叶茂盛浓密。
9、急走:奔跑。
10.黄蝶:电影的美丽的蝴蝶。
11.寻:找
译文:
阳春三月,已是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之时,我——杨万里怎么抵制得了春的诱惑!沐着春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山时,终于来到了山村。哦,累了,就在这家“新市徐公店”住下吧!第二天凌晨,阵阵清脆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户:呵!好清新的乡村空气!好迷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远方的小径和小径两边稀稀落落的篱笆以及远远**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径悠闲地漫起步来。曾经兴旺一时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几株杨树,每一个树枝上都吐着嫩绿的新叶,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那边的柳树垂下的无数条绿丝绦在柔和的春风中飘荡;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草摇晃着脑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菜园里那盛开的油菜花,正尽情舒展着粉嫩嫩的花瓣,迎着阳光拂着春风,好不热闹!我蹲下身信手搂过一束金灿灿的油菜花,清幽淡雅的香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瞧,电影的花瓣中还带有一丝淡白,透出一沫浅绿,片片花瓣薄得有几分透明,透几许晶莹。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像强磁力的吸铁石把我的目光吸了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这时,有一只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个小女孩蹑手蹑脚地走*它,闪电般地抓住了它。那个女孩拿着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着,由于兴奋过度,她的手一松,机灵的蝴蝶哧溜飞走了。等女孩反映过来,蝴蝶早已飞入菜花丛找不到了。小女孩并没有灰心,又开始抓起蝴蝶,而那些蝴蝶悠闲地飞着,时而在她眼前晃过,时而在她头上盘旋,时而落在枝头,时而叮住草叶……好像故意在逗她。眼看小姑娘就要得手了,那黄蝶却“呼”地一声飞入了菜花丛中,她弯下身子在花丛中仔细寻找着蝴蝶,她找啊,找啊,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
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本诗作者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镇,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的时候,看到一片盛开*鲜花的油菜田野。那里跑着高兴的儿童。他们在追扑电影的蝴蝶。电影蝴蝶飞进*的油菜花中,孩子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电影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特别是学*《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二、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二)朗读感悟
低年级的研讨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
1.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由教师简单介绍),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范读或配乐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临江仙古诗(精选1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临江仙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江仙水上桥头人已睡》
水上桥头人已睡,垂杨细细江声。
小舟横向岸边*。鱼儿都不应,微火是流萤。
常恨*生无所有,归来休说春风。
今年还算与君逢。后来多少梦,都似在云中。
《临江仙常叹佳期难会客》
常叹佳期难会客,*生如草飘蓬。
借花不肯恨春风。如今长梦在,趁此会宾朋。
酒散离*君送去,何年再与相逢。
沙滩潮落好行踪。归船看不见,江上数青峰。
《临江仙亭外新风来又去》
亭外新风来又去,楼中双燕空回。
是君骑马总来迟。夜深如梦好,花应外头肥。
月照画船江上水,江边候鸟飞来。
相思病里有谁知。从今不会梦,且梦算他时。
《临江仙重照晚晴轻入水》
重照晚晴轻入水,柳条池上低垂。
去年玉露和谁归?又推春水去,春恨恨不回。
桥上有人君可睡,为他轻解罗衣。
鸳鸯点水两双飞。酒来人已醉,她醒似西施。
《临江仙柳绿桃红春已暮》
柳绿桃红春已暮,落花满地微收。
柴门轻掩又停留。行人只怕重,花朵本来柔。
好景人间留不住,双燕来往桥头。
月垂水上印西楼。青山不会说,流水使人愁。
《临江仙湖外天晴湖上雨》
湖外天晴湖上雨,乱花如蝶飞来。
丛蜂却去小桥西。微波吹不动,落日迎峰回。
常住危楼天外远,寻仙总是不归。
古亭别是柳条垂。暖风迟到了,总梦那人肥。
《临江仙月洒春庭非我有》
月洒春庭非我有,都言春雨如油。
落花三月不曾收。流云来楚地,飞蝶抵扬州。
自许王侯骑马去,可怜人满西楼。
君须好景再停留。人间天上晚,余恨入吴舟。
《临江仙夜雨连天不断》
夜雨连天不断,落花且送春寒。
闭门总是又难眠。江风时有破,常恨不归船。
记得去年初见,婷婷立立阶前。
半斤相思减余年。如今花下客,月似当时圆。
《临江仙佳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临江仙自咏》
我似万山千里外,悠然一片归云。
宫衔犹自带云云。
谁知前进士,已是故将军。
闲坐闲行闲饮酒,闲拈闲字闲文。
诸公留我笑纷纷。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临江仙》古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 ,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 ,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唱道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千里潇湘挼蓝浦口,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
古诗宿见的江
宿建的江古诗
宿建得江古诗的泽文
宿桐庐江的古诗
夜宿所见古诗的古诗
古诗塑见的江
夜宿所见的古诗意思
又见江南雨的古诗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所见的古诗
宋江见李师师的古诗
比喻江湖再见的古诗
梦见柳宗元的古诗江雪
有宿的古诗
夜宿山宿的古诗
形容开窗看见大江的古诗
山与宿的古诗
宿世的古诗
夜宿山寺古诗的宿
江湖再见的诗句
江湖再见诗句
宿醉的古诗
有宿州的古诗
有宿里翁的古诗
含宿字的古诗
江南春李喜成见面时的古诗
再见丽江的说说
古诗里的民宿
有归宿的古诗
带司宿的古诗
再见江湖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