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蝶的

关于古诗有蝶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有蝶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有蝶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有蝶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3) 诗词(27) 祝福(1k+) 心语(51)

  • 关于春天蝶的古诗

  • 春天,文学
  • 关于春天蝶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春天蝶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春思

      作者:陆龟蒙

      怨莺新语涩,双蝶斗飞高。

      作个名春恨,浮生百倍劳。

      2、春日

      作者:温庭筠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3、春晚

      作者: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4、春日

      作者: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5、蜂

      作者: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6、春二首

      作者:无名氏

      褭褭东风吹水国,金鸦影暖南山北。

      蒲抽小剑割湘波,柳拂长眉舞春色。

      白铜堤下烟苍苍,林端细蕊参差香。

      绿桑枝下见桃叶,回看青云空断肠。

      乌足迟迟日宫里,天门击鼓龙蛇起。

      风师剪翠换枯条,青帝挼蓝染江水。

      蜂蝶缤纷抱香蕊,锦鳞跳掷红云尾。

      绣衣白马不归来,双成倚槛春心醉。

      7、山房春事二首

      作者: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8、雨晴

      作者: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阅读全文]...

2022-04-04 20:32:12
  • 蝶恋花晏殊古诗

  • 蝶恋花晏殊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晏殊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

      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阅读全文]...

2021-11-24 07:01:54
  • 蝶恋花古诗词大全

  • 阅读
  • 蝶恋花古诗词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古诗词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原文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波远。

      译文翻译

      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酒醉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还不知道情人早晚归来的确切消息,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

      注释解释

      撩乱:纷乱,同“缭乱”。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

      犹:还,仍。

      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倚(yǐ):靠。

      抵死:总是,老是。

      *波:*缓而广漠的水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晚春的景象令词人惜暮春思远人,于是创作了这首伤春怀远的作品。但也有记载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作者是否为晏殊,尚有疑问,学术界较支持作者为晏殊的说法。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可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如烟的春雨和布满浓云的灰黯的天空,眼前的一切都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了,什么也看不见。“百尺”句,勾勒出闺妇倚楼怅望的痴情形象,朱楼而“百尺”,状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言登楼之频繁,盼归之殷切,怀人之情深,惆怅之浓重。“薄雨”句,再次点明季节的特征。“抵死”句,说视线被阻,世事多艰,难如人意。主人公不能“望尽天涯路”,而是“抵死遮人面”,望而不能,盼而难求,足见“天地终无情”,其愁苦之深可想而知。由于主人公盼归不能,音信又断,所以就只能是“消息未知归早晚”,游人什么时候回来,无处得知。末句“斜阳只送*波远”,写得极为疏淡、含蓄,具有丰富的表现层次:一说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二说游子取水路而归;三说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四说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本词全篇写得语浅情深,词约意浓,反映了封建社会痴情男女悲欢聚散的人生苦难。全词通过暮春景象的描写,表现了闺妇对游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心绪。通篇写得淡雅、含蓄、和婉,体现了晏词的一贯风格。

      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译文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此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使人感到情懒意慵,神倦魂销。

      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懒于梳妆打扮,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

      注释

      ①慵(yōng):懒。

      ②残红:指凋残的花,落花。

      ③幕:这里指窗帷。

      ④鬓鬅(bìn péng):蓬松,指头发松散的样子。

      ⑤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来画眉。

      ⑥愁媒:引起悉愁情的媒介。这里指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

      ⑦消遣:消解,排遣。

      ⑧系绊:这里是“维系”的意思,还可以引申为“寄托、有着落”。

      ⑨杨花:指柳絮,是离愁别绪的代名词。

      ⑩管:照管。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在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在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原文

      蝶恋花

      [宋]赵鼎

    [阅读全文]...

2021-12-10 13:45:08
  • 含有蝶字的古诗词 带蝶字的诗词名句

  •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春暮》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苏轼《陌上花三首》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王国维《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春景》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日对酒》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冠《蝶恋花·春暮》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春景》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今古河山无定据。——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李白《古风·庄周梦胡蝶》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阅读全文]...

2022-02-12 07:40:19
  • 赵令畤 蝶恋花·其二_绝句其四古诗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赵令畤 蝶恋花·其二》,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蝶恋花其二》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

    赏析:

    这首词描写闺中思妇伤春怀远的愁情怨绪。上片借杏花以写伤春悲情。欲减而实未减,显出节候的无常与心情的无奈。不卷者,讲珠帘垂挂而不卷,那人却躲在闺房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强调残余杏花能开几时的惜花情绪,花几许恰是暮春物象变化的典型特征,隐喻了深闺思妇如花青春犹如杏花之凋零!啼痕意象兼融人花,淋雨的花瓣儿如花啼泪痕,深闺思妇惜残红坠地而自伤落泪,人与花同命相怜,只恨清明时节凄凉细雨过于无情,寒气袭人,苦雨摧花,令思妇怕见落花而躲在闺中深深处。下片借飞燕以抒怀远愁绪。宿酒、尽日三句,写思妇闭锁深闺的重要原因,恼破春情绪,春情缭乱恼煞人,即眷恋夫君的情怀难以按捺,于是借酒浇愁忘忧,宿酒过量而醒迟。酒醒后,尽日唯一缕沉香相伴,其孤寂可知。飞燕句将恼怨发向飞燕,它将夫君归家的喜讯传错,让自己空欢喜一阵,实烦恼一番,实在难堪!真是怨奇而情深。最后以小屏风之景结思夫君之情:西江路,即广西苍梧一带之西江,恰是词人宁远军承宣使任所地域。词人以悬想、虚设深闺思妇神往西江路怀念自己的方式,抒写了词人对闺中爱侣的深切相思。语言婉约清丽,情致柔和缠绵,意境蕴藉含蓄,结尾余韵不尽,神味久远,深得好评。

    是不是觉得赵令畤 蝶恋花·其二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蝶恋花唯美伤感句子,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6-08 18:10:48
  • 苏轼蝶恋花古诗介绍

  • 苏轼,诗人
  • 苏轼蝶恋花古诗介绍

      《蝶恋花·春景》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蝶恋花古诗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句注释

      ⑴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花褪残红青杏小:指杏花刚刚凋谢,青色的小杏正在成形。褪,萎谢。

      ⑶飞:一作“来”。

      ⑷绕:一作“晓”。

      ⑸柳绵:即柳絮。

      ⑹天涯何处无芳草:指春暖大地,处处长满了美美芳草。

      ⑺渐悄:渐渐没有声音。

      ⑻多情:指旅途行人过分多情。却被:反被。无情:指墙内荡秋千的佳人毫无觉察。

      白话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

      围墙里有位少女正荡着秋千,围墙外行人经过,听到了墙里佳人的笑声。笑声渐渐就听不到了。声音渐渐消散了。行人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创作背景

      此词朱祖谋本、龙榆生本未编年。其后诸家编年有异,而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种:

      曹树铭本云:“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之上片相似。而这首词下片之意境,复与本集《蝶恋花》之下片相似。以上二词,俱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铭颇疑此词亦系在密州所作,志以待考。”

      薛瑞生本、邹同庆、王宗堂本均据《冷斋夜话》所载王朝云在惠州贬所曾唱此词及苏轼惠州时期的诗文里惯用此词中出现的“天涯”一词而系于绍圣二年(1095)春,作于惠州。陈迩冬《苏轼词选》也怀疑这首词是“谪岭南时期的作品”。

      张志烈《苏词二首系年略考》认为此同是苏轼罢定州任谪知英州启程南下时的寄托之作,是他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离定南行路途触景而发。

      李世忠《苏轼〈蝶恋花·春景〉作时考》则据词中“青杏”、“燕子”、“柳绵”意象断定此词必不作于苏轼贬惠期间,据其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看,当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但没有具体编年。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人们仍用“何处无芳草”以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这首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王士祯《花草蒙拾》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同时指出这首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这是说,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竞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有一种冷落寂寞之感。“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对此,他并没回答。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回味、想象的空白。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名家评价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予得真本于友人处,“绿水人家绕”作“绿水人家晓”。“多情却被无情恼”,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此两字极有理趣,而“绕”与“晓”自霄壤也。

      明·俞彦《爰园词话》:古人好词,即一字未易弹,亦未易改。子瞻“绿水人家绕”,别本“绕”作“晓”,为《古今词话》所赏。愚谓“绕”字虽*,然是实境;“晓”字无皈着,试通咏全章便见。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髯直是轶伦绝群。

      清·先著、程洪《词洁》:坡公于有韵之言,多笔走不守之憾。后半手滑,遂不能自由,少一停思,必无此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

      ⑴“绿水人家绕”,非“绕”字,乃曰“人家晓”。“晓”字与“绕”字盖霄壤也。

      ⑵“枝上”一句,断送朝云。一声何满子,竟能使肠断。李龟年正若是耳。

      ⑶“佳人”是“无情”,“行人”是“多情”者。

      ⑷“柳绵”自是佳句,而次阕尤为奇情四溢也。

      清·李佳《左庵词话》:此亦寓言,元端致谤之喻。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此则逸思,非文人所宜。

      *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阅读全文]...

2022-02-18 13:28:33
  • 关于蝴蝶的诗句古诗(描写蝴蝶的优美诗句)

  • 蝴蝶,优美
  • 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欲将过河去了。——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里,这是曹雪芹唯一一次给薛宝钗展现少女心的镜头,可惜,这份唯美还是被其偷听和嫁祸这件事给破坏掉了,如果不是她的世故作祟,这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将是多么可爱的人设。

    撇开宝钗的人设不提,曹公的这段描写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双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它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夏天扑蝴蝶的情景,那真是幸福的回味。

    蝴蝶,给人的感觉就是岁月静好,就像古诗里描绘的那样,时光含笑,幸福绵长。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 朱景素《樵夫词》

    赏析:因为樵夫经常在这座高耸入云的深山里捡拾青槐,所以这里的鸟儿都和他成了好朋友。

    背柴下山的时候无意间带了几朵小花,竟然引得蝴蝶一路跟随着进了家门。

    山高林密,白云缭绕,雾霭升腾,鸟儿嬉戏,野花芬芳,蝴蝶蹁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捡柴的樵夫如处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向往。

    你若美好,蝴蝶自来。樵夫的淡然*和引得蝴蝶一路相伴争相跟随,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

    简单的生活就是幸福,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因为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所以累并快着,这份乐观旷达和心满意足,这份悠然自在和幽深旷远,是多少人的心之所愿。

    诗人简介:朱景素,字菊如,又字淡如,清代女诗人,有《絮雪吟》等作品传世。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宋 饶节《偶成》

    赏析:饶节原是读书士子,后出家为僧,在邓州香岩山倚松庵过着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诗人的住处十分清幽,老松环绕着茅庵,紧闭的柴门锁着一院子青翠可人的绿苔。

    这里游人少至,每日里来来去去的,只有那些成双成对的蝴蝶。

    庵内的诗人只顾着潜心修行,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直到偶然看到蜜蜂腿上满满的花粉,才猛然想起前山的花已经盛开了。

    诗人的茅庵幽僻静寂,时光在这里好像静止了一般,但是,他的庵外,却是一个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世界。

    在这里,清幽与烂漫,静寂和繁华,是多么的和谐统一,充满着清新自然和蓬勃的生机,令人心生向往。

    诗人简介:饶节,宋代诗僧,字德操,自号倚松道人,江西诗派四才子之一,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宋 周密《野步》

    赏析:春天的野外,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路行来,诗人的心情格外舒畅。

    微风拂过,麦田里的麦苗如翠浪一般软软地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蝌蚪已经长成了小青蛙,在水中尽情地欢唱。

    最令人羡慕的还是那一双自由自在的蝴蝶,它们陶醉在醇美的东风里,流连于野草花香中。

    只见它们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就像喝醉了酒似的,那神态是如此的悠然安逸。

    本是舞姿翩跹,偏要把人家说成是烂醉,可见这醉的不是蝴蝶,而是郊外的踏青的诗人。

    春风和煦,翠麦如浪,蛙声清脆,野花灿烂,蝶儿翩跹,这样的清新优雅,淡然闲适,任是谁也是醉了。

    诗人简介: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南宋词人、文学家,诗书画俱佳,好校书,著述颇丰,有《草窗词》等著作传世。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笔下的蝴蝶是农家的时光清幽岁月静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眼中的蝴蝶是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王和卿笔下的蝴蝶一点也不淑女,像豪情万丈的男子汉。美丽的蝴蝶蹁跹在古诗词中,是那么婀娜多姿,深情款款,它们让我们如沐春风,仿佛穿越回了清新自然的旧时光里……

    [阅读全文]...

2022-07-29 04:19:55
  •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

  • 蝴蝶,秋风
  •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

      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嫩脸已经变衰如芙蓉般凋谢,新眉也像杨柳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她见到秋天里众芳摇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可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情,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此词上阕以秋景来衬托离别的悲伤。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题旨: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和凄清,烘托出女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可知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接着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此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由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塞外草先衰”,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此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秋景烘托下,女主人公伤别离的悲伤情怀,更见哀婉。“江南雁到迟”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归来的心情。由远及*,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句中“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江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盼”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地表达出来。其实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雁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一层。

      下阕集中笔墨刻画了思妇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过片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嫩脸憔悴,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可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拍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最后三字“谁得知”,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温庭筠词作最常用的手法,是以绮丽华美的环境,凸显孤独女子的心情。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词作不同,它是以萧索凄楚的秋景衬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效果,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6-25 07:46:49
古诗有蝶的 - 句子
古诗有蝶的 - 语录
古诗有蝶的 - 说说
古诗有蝶的 - 名言
古诗有蝶的 - 诗词
古诗有蝶的 - 祝福
古诗有蝶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