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关于现代诗的文体知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现代诗的文体知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现代诗的文体知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现代诗的文体知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k+) 语录(110) 说说(65) 名言(65) 诗词(3k+) 祝福(20) 心语(3)

  • 现代诗歌:写着所谓知识的诗句

  • 知识
  • 现代诗歌:写着所谓知识的诗句

      手提浊笔会夜风

      墨水生出的文字的笑声

      被风吹干

      葬送又赠送

      但每个字的尸体

      都没有改变一点长宽淡浓

      反而躺在书报电视电脑的棺材中

      一旦有人有意无意的

      把棺材盖掀开

      里面的尸体就讲叙着世界的

      千变万化与因果始终

      当然

      有些人会把此种尸体

      走马观花的记忆

      也会昙花一现的忘记

      也许是某种尸体的意义

      ‘不符合’他的'简便逻辑

      不过

      到有限生命的尽头

      他会豁然觉悟:

      他花白头发和枯竭心思

      对应了‘老大徒伤悲。’

      这种当年令他乏味的谚语

      但愿他贫穷尸体的意义

      不要被很多人走马观花

      让夜风中减少许多浊笔

      写着所谓知识的诗句

    [阅读全文]...

2021-12-06 04:08:38
  •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

  • 知识,古诗文,文学
  •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说文

      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要求根据某一事物进行论述,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内容可包括论政、论史、论学等方面。最早以“论”名篇的文章为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至南朝梁萧统《文选》遂专列“论”为一门,收录西汉至南北朝间一些著名作者的论文。在写作上,以“论”名篇的论文大都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层次进行安排,但每篇具体分析的写法各不相同。以“说”名篇的论文常用来阐述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看法,但有的重在记叙,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牧的《黄生借书说》,韩愈的《师说》《杂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论”与“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论”重在论理,“说”重在说明。

      记叙文

      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文章的总称。为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记叙行踪描摹山水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姚鼐的《登泰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有通过描写山水来阐明深刻道理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有记叙人物动人事迹的,如崔铣的《记王忠肃公翱事》、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有记叙生活见闻及遭遇的,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有记叙事物形态特点的,如沈括的《采草药》、李渔的《芙蕖》、魏学}f尹的《核舟记》等。总之,内容可包罗万象,形式可不拘一格,虽以记叙为主,但又兼以议论和抒情,写法很灵活。

      传记文

      或称为“传”,记载人物的生*事迹。最早的传体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厥后世之学士大夫,或值忠孝才德之事,虑其淹没弗白,或事迹虽微而卓然可为法戒者,因为立传,以垂于世”(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列于史书的称“史传”,列于家谱的称“家传”,自叙生*者称“自传”(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陆羽的《陆文学自传》,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对本传记事补充者称“别传”。还有记叙生*事迹较史传、自传、别传简略的小传,如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有一人一传者,如《史记·孟尝君列传》;有两人或数人合传者,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也有如《列女传》《高僧传》《唐才子传》等按人物性质编撰的类传。内容有记叙文臣武将的,也有记叙下层人民的,如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侯方域的《李姬传》。还有如韩愈的《毛颖传》、马中锡的《中山狼传》等记叙寓言故事的。

      赋

      最早写作赋并以赋名篇的是战国荀况,今存荀况《礼赋》五篇。到战国末年宋玉进一步发展了赋体文学,其作《风赋》《神女赋》皆为赋中名篇。到了汉代,赋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其基本特征是文采华丽、铺张扬厉,形式上可分为问答体与非问答体两种,大多篇幅较长,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是其中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赋体有了新的发展,其特点是追求字句的工整对仗和音节的铿锵,讲求用典,篇幅较短,故又称“俳赋”或“骈赋”。唐宋时由于科举考试用赋,便产生了一种既讲究对偶又限定音韵的新赋体——律赋。律赋格式严谨,对仗工整,*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字数一般不超过四百字。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属于这一类赋体。中唐以后,由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赋体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文赋”。文赋一反俳赋、律赋在骈偶、用韵方面的限制,而趋向散文化。它句式参差,用韵自由,几与散文相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到了清代,因受八股文的影响,在赋中讲求股对、程式,赋与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相似,从而走人了赋的末途。

      书表

      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统称为“书”。战国时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即为奏书的性质。因为是写给国君看的,所以后代将这类性质的文章通称为上书。亲朋间往复信札性质的书,内容则可包罗很广,或议论时政,或讨论学术,或评述人物,或传授学业,或抒写际遇,或劝喻亲友,大至*要事,小至日常生活,都可意到笔随,称心而言。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吴均《报朱元思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宗臣《报刘一丈书》等。

      表,则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表以按劾。”但汉代以后,其界限区别已不太严格。唐宋以后,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也用“表”体。表重在陈情,故在奏议文体中往往写得最为恳切感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文章开端作“臣某言”,结尾作“拜表以闻”或“臣某顿首”,是表的一般程式。

      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古代称合乐者为诗,不合乐者为歌。后来“诗”“歌”互称,或合称“诗歌”。诗起源于劳动,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古诗多四言,东汉魏晋以后,各种诗体始趋于完备。古代诗歌按体裁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种。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一般不受格律束缚,句式也有长有短,四、五、六、七言及七言以上的杂言都有,《诗经》《楚辞》与汉乐府及汉魏五言体是这类诗体的代表。*体诗对押韵、*仄、对仗都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只押*声,每篇必须对仗,*仄须符合一定的格式,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又分五言律、六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以及三部律诗等,绝句则分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一)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唐以后出现的所谓*体诗相对而言。其体制特点是每首诗的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定,押韵可押*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句句押,也可隔句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诗的*仄完全自由,没有任何规定。不讲求对仗,诗中有时也出现对仗,这只是修辞上的需要。古体诗虽然不受格律上的束缚,但仍讲求音韵、音顿,讲求音节的和谐和句式的整齐。课本中的《饮酒》《观刈麦》《归园田居》《迢迢牵牛星》等都属于古体诗。唐代律诗盛行之后,古体诗为了表现与律诗的不同,尽可能多用“拗句”(*仄声调不合律诗规则的诗句),多运用“三*调”(诗句的末三字全用*声),力避对偶、声律,以显示出辞气的高古,表现气格的浑厚与超迈。另外在唐代还出现了一种“入律古风”,这类诗全用七言律句或基本用七言律句组成,而且大量运用对仗,经常换韵,往往*仄交替,全诗很像由多首七绝组成,如课本中的《琵琶行》及高适的《燕歌行》、王维的《桃源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二)乐府诗

      乐府,原为汉武帝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其任务为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收集歌辞。这些收集的乐章和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乐府诗”除要求配合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东汉末年,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首先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歌辞的风格来写旧乐府体诗。这些作品,有的是根据两汉乐府的曲谱所作的歌辞,有的则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思想和艺术风格所创作的不入乐的歌辞。隋唐以后,用乐府体写诗的风气十分盛行,李白、杜甫、王建、张籍等都是写乐府诗的能手。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王昌龄的《塞上曲》《塞下曲》,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崔颢的《长干行》等,这些诗歌虽为乐府诗,但已不能人乐歌唱。还有一些如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等即事名篇的自制新题的乐府诗,既不能人乐歌唱,又不沿袭乐府古题,称作“新乐府”。中唐以后,发展为白居易、元稹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不依旧谱,不用旧题,仅根据汉乐府“缘事而发”叙事写实的精神来进行创作,这是乐府诗的新发展。后代将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与袭用乐府旧题仿作的不入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

      乐府诗,特别是汉乐府,多数出自社会下层人民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因而反映社会现实广阔而深刻,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明快,在我国诗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体诗

      *体诗又称“今体诗”“律诗”,因格律严密得名。起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的一种自觉讲求声律的新诗体——永明体,后经阴铿、何逊、庾信等诗歌的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入唐以后逐渐成熟,至宋之问、沈俭期,总结六朝以来诗人在形式格律上的实践经验,完成了律诗形式定型的最后任务。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一、二两句称起联或首联,三、四两句称颔联,五、六两句称颈联,七、八两句称尾联或结联。每联上句称出句,下旬称对句。中间两联须对仗,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对仗的目的是帮助诗歌内容的表达,形成诗歌整齐的美。每首诗都有固定的*仄格式。

      另外律诗中还有一种叫“排律”。凡律诗中旬数超过八句者叫“排律”。排律的句数少则十几句,多则一二百句。除首联和尾联外,中间的句子不论多少,每联都必须对仗,其用韵、*仄、粘对等规则都与五律七律相同。排律分五言排律与七言排律两种,五言排律齐梁时代已有试作,七言排律到盛唐以后才出现。排律篇幅过长,又限于声律、对仗,束缚很大,不容易写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则是写排律的高手。

      (四)绝句

      绝句,又称“断句”“截句”,分为古绝与律绝两种。古绝为古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不受律诗格律的限制,虽押韵而用韵较自由,押*声亦可,押仄声亦可。这类诗如王维的《鹿柴》《竹里馆》《杂诗》,裴迪的《送崔九》,李白的《静夜思》等。

      律绝分为五言绝与七言绝两种。每首两联,其要求一联之间两句*仄相对,两联之间*仄相粘,押*声,与律诗相同。至于对仗,或用于前两句或用于后两句,或两联皆用,或不用对仗,皆无不可。现在一般通行的看法,认为律绝是在隋唐以前五、七言四行小诗的基础上受到齐梁时代讲求声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对仗

      对仗,指诗歌中的词句对偶。晋以后在诗歌与骈文中已大量运用,后来则构成*体诗格律的要素之一。在律诗中,二、三两联要求对仗,但也有三联以至四联都运用对仗的,如杜甫的《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对仗要求严密工整,不仅要求词性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上下两句字词不重复,而且要求两句的意思不雷同,做到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如果两句意思相同,则称为“合掌”,这是律诗的大忌。对仗有利于诗歌内容的展开,可以形成诗歌形式的整齐美。对仗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当句对、扇面对等多种形式。工对要求做到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虚词以及联绵词都要相对,还必须做到同类相对。词性相同而门类不同的对仗叫宽对,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以“江湖”对“鸿雁”,“秋水”对“几时”,就属于宽对。在唐诗的对仗中,大量出现的是宽对。借对则是用双类语来作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音,即采用谐音的方法进行对仗。如张乔《月中桂》:“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借“下”为“夏”,与下旬中的“秋”相对。另一种是借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用乙义与另一词相对。如温庭筠《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下句的“丁”是丁壮之丁,借为丙丁之丁以与上句的“甲”相对。当句对是指一句中自成对偶,然后又与他句相对。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全诗不但一二句、三四句各相对,而且各句自对对仗,“金河”对“玉关”,“马策”对“刀环”,“白雪”对“青冢”,“黄河”对“黑山”。所谓“流水对”是指在一联中上下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气贯注如水顺流而下,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王维《辋川闲居》“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元稹《遣悲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流水对不仅具有整饬对称之美,而且能增强诗歌珠走泉流的音乐美。所谓“扇面对”就是隔句对,即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也可以说是上联与下联相对。如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词曲

      词是伴随着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学,与乐曲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词初期的功能是人乐歌唱,需要按乐谱填词,因此作词又称为“填词”、“倚声”、“依声”。在创作上则要求:一、每首词要选择一个词调。词调就是歌唱的乐曲。二、根据乐曲的段数,词分成二片、三片或四片。三、根据乐曲乐句的参差,词也为长短句。四、词必须讲求*仄声韵,以配合管弦,合于歌唱。总之,每一词调的片、句、字数及声韵、*仄都有一定的规定,这就是所谓“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词律。词,因由诗歌发展而来,故又称“诗余”(如《双溪诗余》);因其先有曲后有词,故又称“曲子词”(如《敦煌曲子词集》);因其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因其能合乐歌唱,故又称“乐府”(如《东坡乐府》)、“乐章”(如《苕溪乐章》)或“歌曲”(如《白石道人歌曲》)。还有称为“雅词”(如《紫微雅词》)、“琴曲”(如《静志斋琴曲》)等名的'。

      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人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北曲”又称“元曲”,因产生于元代配合北乐故名。北曲包括“散曲”和“剧曲”两种性质不同的文体。“散曲”是一种配乐可歌的诗歌,“剧曲”是一种以曲词为主又有说白、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戏剧,故又称“杂剧”。“南曲”产生于宋代,配合南方音乐。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词的分类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十六字至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一字以内的词称“中调”,九十二字以上者称“长调”。词的这一分类始于明代中叶以后嘉靖年间(1522-1566)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四卷,此书将南宋何士信所编《草堂诗余》改为以小令、中调、长调三类编排重刻(原来分四季景物、天文地理等十二类),清代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对小令、中调、长调三类词的字数又作了以上这一具体的规定。这种分类曾遭到一些人的批评,如清万树在《词律·发凡》中提出质疑:“所谓定例,有何所据?若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将名之日小令乎?抑中调乎?如《雪狮儿》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将名之日中调乎?抑长调乎?”这种分类确实无科学根据,但它以具体数字来划分词的类别,对读者还是有帮助的,因而被一直沿用下来。小令一般出现在唐与五代,到北宋初年,特别是在柳永以后,中调和长调才开始大量出现。

      词牌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一个词牌就是一种词调格式,表示它特定的宫调(即律调)以及字数、句数、*仄、韵脚等。有的词牌除本名外还有别名,如“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等,“念奴娇”又名“酹江月”“百字令”“壶中天”等;有的词牌牌名相同却非一调,如“西江月”与“西江月慢”。词在初起时,词牌与词的内容完全相合,宋黄开说:“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后来词人为了点明题旨,说明所写词的内容,就在词牌下标出词题,如“春思”“咏梅”“端午”等;有的还加上小序,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姜夔的《扬州慢》等。有的为了标明词的宫调,就在词牌下注明仙吕宫、双调、歇指调等。词牌名称很多,来源也各不相同。有的来自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有的来自唐代乐曲,如《菩萨蛮》《天仙子》;有的依据词的字数或句式,如《十六字令》《三字令》;有的根据人名或地名,如《虞美人》《梁州令》;有的采用别人的诗句或本词中的字句,如《满庭芳》《忆秦娥》等。

      小令

      小令为宋词体式名,又称“令曲…'歌令”“令章”。它的来源,一是大曲——摘取大曲的某一段;二是出自宴*间所行的酒令。唐人宴会时,常利用时令小调作酒令,词人根据乐调即*填词,元稹《何满子》诗“牙筹记令红螺盘”,“记令”就是“记曲”;有时或令歌女唱小曲以劝客饮酒,白居易《就花枝》诗“酒翻衫袖抛小令”,“抛小令”即唱小曲。后来,酒令发展成为词,这样的词一般字少调短,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调长字多的大多出于大曲,如柳永《甘州令》(七十八字),《婆罗门令》(八十六字),《六么令》(九十六字),《胜州令》(二百一十五字)。

      散曲

      散曲是曲词的一种体式。是南宋以后民间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相互融合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歌词形式。盛行于元明两代。和诗词一样,多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只供清唱,没有说白动作,有别于元杂剧中的剧曲。散曲有南曲和北曲之分,但不论南曲或北曲,都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和词中的小令不同,通常以一支曲子为单位,如《朝天子》《天净沙》《山坡羊》等,没有双叠或三叠、四叠。同一曲牌的小令可以重复使用,从几首直至百首,组成组曲形式,歌咏同一故事或分咏各事,名为“重头小令”,但组曲中的各支曲子仍然完整独立,可以分押不同的韵。有的小令在乐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一支至三支其他曲子,称“带过令”,常见的如《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等,也属小令一体。散套又称“套数”“大令”,通常由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押同一韵脚,一般都有“尾声”,曲调多少与长短皆不拘。小令或散套除本调规定的字数外,还可在句首或句中增添衬字,以便于更自由灵活地歌唱。

      古代文体知识

      古人喜欢在文题上表示出体裁。古代文体大致如下。

      一、论说类

      1、疏又称奏疏。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分条陈述。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

      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师说》《捕蛇者说》

      5、原推究。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原君》

      6、订评议。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新见之意。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订,论。《订鬼》

      7、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有自序、他序。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记叙类

      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阅读全文]...

2021-12-14 19:04:51
  • 语文文体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教育
  • 语文文体知识大全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除此以外,文体还是文娱和体育的合称。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语文文体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quot;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四、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阅读全文]...

2022-04-17 17:20:59
  • 高考阅读理解文体及结构知识

  • 高考,知识
  • 高考阅读理解文体及结构知识

      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能否顺利通过此关影响高考全局。那么他有什么技巧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阅读理解文体及结构知识。希望对大家的学*能有所帮助!

      高考阅读理解文体及结构知识

      高考中的英语阅读短文的文件一般有 4 种,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在写法上它们都有各自的写作方法和结构特点。

      1. 记叙文:

      记叙文又分为 3 类:记事文、记人文和景物描写文。记事文。这类文章首先一般要交代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然后再进行分析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why)及发生的过程(how)。因此,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五个“W”和一个“H”就行了。记人文,即人物传记。这类文章一般是采用倒述的写作方法,即首先用几句话来简单介绍这个人,接着介绍这个人的出生、成长过程,然后再记述他(她)所干的一两件主要的事情或业绩,来反映他(她)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最后是作者对他(她)的评论,从而表达作者对他(她)的感情。景物描写文。一般用来记述在某时、某地所见的事物及心里面的感受。这类文章一般按照时间或空间的顺序来记述,并且有时还夹插作者心里面的想法和感受。它好似我们中文中的散文,从表面上来看,没有中心或主题,只有通读全文后,仔细思考、归纳总结才会找出主题或中心来,从而进一步看清作者的目的、意图及心情。

      2. 说明文:

      说明文通常是用来对事物的情况进行描绘或对某种观点、理论进行解释,从而使人们明白事理或掌握某种方法技巧。在文章中,作者一般是首先提出一个要说明的对象,然后从时间先后、空间顺序、用途、方法、手段、事例或进行的步骤等各方面进行描绘或解释。

      3. 议论文:

      议论文就是用来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发表意见和看法。作者总是先提出一个论点,接着对这个论点进行正反分析,逻辑推理或列举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在立论中,摆事实、讲道理,论证其观点的可行性、正确性;在驳论中,作者首先提出一个不正确的论点,然后用事实、道理对它逐点进行驳斥,来证明它是错误的、行不通的,再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中用来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除用文字外,有的用图形,有的用表格。如:通知、广告、海报、书信、启事、便条、收据、借条和物品说明书等。这类文章有 3 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词汇较偏僻;二是语言也不规范;三是句子结构不完整,阅读起来的确困难。但是,它们一般属于应用文,告诉人们消息、方法、途径等内容。

      扩展:

      高考阅读理解快速解题策略

      一、快读

      快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快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首句和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精简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关键。

      二、跳读

      即根据问题信息跳跃性地阅读文章的某些段落或某些句子。跳读可以加强阅读的针对性、节约阅读时间和提高阅读效率。许多阅读理解的事实细节题均可用跳读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从而迅速做出选择。

      三、细读

      找到文章中的有关范围以后,即在该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要通过推理、判断,弄清文章字里行间的潜在意思。在细读时,对没有学过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或自己的背景知识等来推测其意思;对难以看懂的长句,可借助语法手段,对其加以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

      四、实例

      下面请看一篇阅读实例(湖南省高考英语阅读试题):

      The private automobile(私家车) has lo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fact, it has become a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 In 1986, sixty-nine percent of American families owned at least one car, and thirty-eight percent had more than one. By giving workers rapid transportation, the automobile has freed them from having to live near their place of work. This has encouraged the growth of the cities, but it has also led to traffic problems.

      For farm families the automobile is very helpful. It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m to travel to town very often for business and for pleasure, and also to transport their children to distant schools.

      Family life has been affected(影响) in various ways. The car helps to keep them to travel to keep families together when it is used for picnics, outings, and other shared experiences. however, when teenage children have the use of the car, their parents can’t keep an eye on them. There is a great danger if the driver has been drinking alcohol or taking drugs — or is “showing off” by speeding or breaking other traffic laws. Mothers of victims(受害者) of such accidents have formed an organization called MADD (Mothers Against Drunk Driving). These women want to prevent further tragedies(悲剧). They have worked to encourage the government to limit the youngest drinking age. Students have formed a similar organization, SADD(Students Against Drunk Driving) and are spreading the same message among their friends.

      For many Americans the automobile is a necessity. But for some, it is also a mark of social position and for young people, a sign of becoming an *. Altogether, cars mean very much to America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Cars have encouraged the growth of the cities.

      B. Cars can bring families together when they go for picnics.

      C. Cars have enabled people to live far from their place of work.

      D. Cars help city families to transport their children to faraway schools.

      2. What has been don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drunk driving?

      A. Parent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children.

      B. Some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set up against drunk driving.

      C. Mothers have tried to persuade their children not to drink alcohol.

      D.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asked the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3.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__ in America.

      A. it will be more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get new cars

      B. parents will not allow their children to have their own cars

      C. the government will encourage people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D. cars will still be popular though they have caused many problems

      ●“快读”短文:可知本文主要介绍美国的私家车情况及私家车对美国人的影响。

      ●“跳读”短文:根据文章第2段的内容可知,汽车是使 farm families transport their children to distant (=faraway) schools。故第1小题选D。

      ●“细读”短文:文章说,为了解决 the problem of drunk driving,有关人士成立了不同的组织,如母亲们成立了 MADD,学生们成立了 SADD,等等。故第2题选B。再根据文章第1段说美国在1986年就有69%的家庭至少拥有1辆汽车,38%的家庭拥有1辆以上的汽车,而文章最后一段又说 For many Americans the automobile is a necessity。由此可知第3题选D最佳。

    [阅读全文]...

2022-07-29 05:21:03
  • 七夕诗文短文现代(关于七夕的现代诗与词)

  • 七夕,现代诗
  • 8月14日

    农历七月初七

    传统佳节七夕

    在话不尽的浪漫*俗中

    感受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在有情人柔情似水的字里行间

    邂逅爱情真正的模样

    这个七夕

    愿天下有情人被温柔以待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由来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之”的记载。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传南阳城牛郎与天上织女相爱,可惜被王母娘娘所阻拦,分隔在银河*,只有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七夕·*俗

    坐看牵牛织女星

    传说在七夕夜,人们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以此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

    乞巧

    每到七夕,姑娘们仰望星空,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穿针引线技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炸巧果

    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以供织女。

    结扎“巧姑”

    陕西地区的妇女们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

    做巧灯

    在山东曲阜,七巧之时会做“巧灯”,造型有荷花、月季、牡丹、芍药、海棠、佛手等花卉灯,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福禄寿等各式灯。

    “喜蛛应巧”

    在七夕这天,姑娘们捉蜘蛛放在小盒中,到第二天早上打开盒子看蜘蛛网的稀密程度,蜘蛛网越密,求到的“巧”越多。

    七夕·诗词赏析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阅读全文]...

2022-03-13 12:43:13
  • 我的无知现代诗歌

  • 无知
  •   我以为我可以做到,并且做得很好。

      我把一切都简单化了。

      我要每个人都相信我,信誓旦旦,

      我以为我能行。

      最终,我获得了信任,

      可我失去了信心。( 文章阅读网: )

      懒散是我致命的缺点,

      我没有忘记目标,没有忘记理想、

      我清楚我该做的,更明白我想要的。

      可我总是懒懒散散的去对待这一切,

      自责,自责。自责!

      “是我过分的乐观麽?”

      我一直不断的问自己这个问题。

      不管什么事我都可以笑着过。

      和朋友打闹、开玩笑,

      我开得起玩笑,以为我很乐观。

      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依旧很乐观。

      因为我的乐观造就了我的懒散。

      我总是认为,无论什么事我都可以很乐观的对待。

      所以,我不怕失败。

      这次,我还能那么乐观吗?我不能!

      开始意识到自己将要失去东西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

      这是我自己对自己开的玩笑,

      这次,我玩大了。

      我不怕失败的滋味,真的不怕。

      我怕的是在失败中失去的东西,

      我将失去自己的前途,失去别人对我的信任,

      甚至是自己。

      奋斗。要奋斗就要有目标。

      可这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恒心,毅力。

      这两样我都没有。

      我有的只是无知的轻狂。

      和我很好的人都知道,我怕后悔。

      我最怕后悔。

      现在我正在品尝这后悔的滋味,

      懒散而过分乐观导致的后悔。我恨我自己。

      在这件事上,我不能埋怨别人,我没有资格。

      是我把自己逼成这样的,

      自食其果。

    [我的无知现代诗歌]

    [阅读全文]...

2021-12-23 12:20:28
  • 现代诗歌散文_关于赞美长城的现代诗

  • 长城,赞美,现代诗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现代诗歌散文》,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现代诗歌散文

    1、《天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2、《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3、《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4、《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

    5、《一颗会开花的树》

    *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6、《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7、《等待》

    等待,

    8、《之吻,恋人》

    婆娑冷秋风,

    9、《十五夜》

    十五夜的月亮圆又圆,

    10、《十年》

    十年之后的我们是怎样的,

    是不是觉得现代诗歌散文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七夕节的诗句现代诗歌,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1-12-25 03:06:34
  • 现代诗词美文欣赏(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 千古,最美,古诗文
  • 如何用古诗词表达现代语的“我爱你,而你却不爱我”?

    是为:

    我与清风皆过客,

    你携秋水揽星河。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亮丽的瑰宝。它能用简短的话语,把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展现的淋漓尽致。

    现代诗语句温柔绵长,回味无穷;古诗词语句精炼,工整对仗。

    当现代诗遇上古诗词,哪一句更能惊艳你呢?

    01

    《怨歌行》

    两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现代·何其芳

    我是,曾装饰过你一夏季的罗衫,

    如今柔柔地折叠着,和着幽怨。

    襟上留着你促游时双桨打起的荷香,

    袖间是你欢乐时的眼泪,慵困时的口脂

    还有一枝月下锦葵花的影子

    是在你合眼时偷偷映到胸前的。

    眉眉,当秋天暖暖的阳光照进你房里,

    你不打开衣箱,检点你昔日的衣裳吗?

    我想再听你的声音。再向我说

    “日子又快要渐渐地暖和。”

    我将忘记快来的是冰与雪的冬天,

    永远不信你甜蜜的声音是欺骗。

    这两首诗词讲的都是失爱者的心酸。昔日的美好回忆还历历在目,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却恩爱不复存在。

    一个借合欢扇,一个借罗衫,以物寓情,感慨情路波折,命运多舛。

    感情,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山盟海誓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始终如一。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02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穷巷》

    现代·陈江帆

    日暮的斜坡,

    牛羊肃穆地下来了。

    穷巷的老人是多思绪的,

    当他为牧群的下宿捧出了干刍

    是因为他怕日暮吗?

    阳光放出最后的弧线,

    爬向斜坡的高树了。

    而他在深深的巷子。

    一个没有白昼和黄昏的实感的,

    [阅读全文]...

2022-04-20 14:36:58
  • 现代诗歌散文

  •   1、《天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能量)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2、《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阅读全文]...

2022-05-19 11:54:09
  • *慕蓉的现代优美诗文

  • 优美
  • *慕蓉的现代优美诗文

      无怨的青春——*慕蓉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一棵开花的树——*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阅读全文]...

2022-02-27 06:56:23
当前热门
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 句子
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 语录
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 说说
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 名言
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 诗词
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 祝福
现代诗的文体知识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