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代表作

关于现代诗的代表作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现代诗的代表作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现代诗的代表作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现代诗的代表作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96) 说说(200) 名言(41) 诗词(3k+) 祝福(30) 心语(4)

  • 自由诗代表作品(现代著名自由诗赏析)

  • 著名
  • 作者:王乐群

    曾经

    陪衬炫酷一时的

    朵朵娇艳

    去遮风挡雨

    任蚕蝕虫餐

    当属于你的

    季节来临

    虫们早消匿了踪影

    花儿也已谢落枯干

    秋霜为你披上霓裳

    秋风为你弹奏丝弦

    望着你

    望着你

    扶摇直上

    醉舞长天

    作者/临海凭风

    暮然,飘零的叶子

    映入眼帘

    秋风中呼喊

    日落前肯定无法

    返回故乡家园

    /

    金色面具还在缝制

    起飞的力量尚在积攒

    /

    一个坚定信念

    不管身体内

    有多少能量力气

    也要拥有一件金色衣裳

    回到梦起飞的地方

    /

    叶落归根

    心灵安放

    躺在故乡大地

    回放乡音乡情

    最美的音乐在生命里播放

    2020、9、9

    作者/胡学聪

    切莫厌倦

    忙忙碌碌周而复始的日子

    这些有风有雨

    白昼暗夜接续

    把我们喂养,成为大千世界

    蝼蚁一样独有的自己

    /

    世界是个万花筒

    又是一出长长大剧

    各种角色悉数登场

    生旦净末丑

    不是你喜不喜欢的

    [阅读全文]...

2022-01-05 14:17:32
  • 卢照邻的诗代表作(卢照邻的诗代表作名句)

  • 《初夏日幽庄》是唐朝卢照邻创作的诗作品。

    译文

    听闻有隐居山林的居士,傲然的坐在清幽的山庄之中。

    林间人烟稀少,风烟和鸟的踪迹时隐时现。

    瀑布的水中让人清凉得和秋天的凉意一样,垂下的青藤蔓引来了夏天中的凉爽。

    已经长高的苗木将田垄上覆盖完全,荷花已经长满了半个池塘。

    垂钓在水中小空地上,青色羽毛的野鸭出没水中,村里水田上白鹭飞翔。

    知道居士的才华横溢,我还在等到你的芳名传到我这偏远海边。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誉为经典。

    [阅读全文]...

2022-03-06 02:39:58
  • 徐志摩现代诗代表作(徐志摩最出名的十首诗)

  • 徐志摩,现代诗
  • 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1/10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2/10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钿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月儿,你休学新娘羞,

    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

    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

    听远村寺塔的钟声,

    象梦里的轻涛吐复收,

    省心海念潮的涨歇,

    依稀漂泊踉跄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

    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

    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

    ——徐志摩《月下待杜鹃不来》

    3/10

    在那山道旁,一天雾濛濛的朝上,

    初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窥觑,

    我送别她归去,与她在此分离,

    在青草里飘拂,她的洁白的裙衣。

    我不曾开言,她亦不曾告辞,

    驻足在山道旁,我暗暗的寻思,

    “吐露你的秘密,这不是最好时机?”

    露沾的小草花,仿佛恼我的迟疑。

    为什么迟疑,这是最后的时机,

    在这山道旁,在这雾盲的朝上?

    收集了勇气,向着她我旋转身去:

    但是啊,为什么她这满眼凄惶了

    我咽住了我的话,低下了我的头,

    水灼与冰激在我的心胸间回荡,

    啊,我认识了我的命运,她的忧愁,

    在这浓雾里,在这凄清的道旁!

    在那天朝上,在雾茫茫的山道旁,

    新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睥睨

    我目送她远去,与她从此分离

    在青草间飘拂,她那洁白的裙衣!

    ——徐志摩《在山的那道旁》

    4/10

    我亦愿意赞美这神奇的宇宙,

    我亦愿意忘却了人间有忧愁,

    [阅读全文]...

2022-05-13 14:56:03
  • 玄言诗代表作家

  • 知识,学*,文学
  • 玄言诗代表作家

      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不是真正的诗,也不是真正的哲学,而是一种失败的杂烩。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玄言诗代表作家!欢迎阅读和鉴赏。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之一,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庾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孙绰所做的玄言诗远远不及道林。后来东晋的文学家如《文选》等都极力避开玄言诗。

      代表作家:

      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代表人物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并称“孙许”。由于玄言诗大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缺 乏艺术形象及真挚感情,文学价值不高, 所以作品绝大多数失传。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有孙绰诗12 首、许询诗3首。

      玄言诗代表人物:孙绰 玄言诗代表人物:孙绰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人。早年有隐居之志,曾作《遂初赋》以明志。初为著作佐郎,袭封长乐侯。后为征西将军庚亮参军、太学博士、尚书郎,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诗以老、庄思想为指归,枯淡寡味,无形象感。今存《答许询》、《赠谢安》、《兰亭》等诗。少数诗篇比较清新淡泊,有一定真情实感。如《秋月》中“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叶悲先落,攀松羡后凋。”颇流杨生动。孙绰赋亦著称于时。名作有《游天台山赋并序》 。有“赤城浮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之句,极清新流丽。据说孙绰作此文摄自负。“孙兴公作《天台山赋》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声。”(《晋书·孙绰传》)散文有《丞相王导碑》、《太宰郄鉴碑》、《太尉庚亮碑》、《司空庚冰碑》等。今有明人辑《孙廷尉集》传世。许询,字玄度,生卒不详。高阳(今属河北)人。儿时聪慧,人称神童,及长,风情简素,有才藻。曾召为司徒掾属,不就。曾与王羲之遍游会稽名山,参加过兰亭*。五旨诗声誉颇大。筒文帝曾称其诗“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世说新语·文学篇·引》)今仅存《竹扇诗》一首及《白尘尾铭》等文。

      一、玄言诗的定义

      “玄言诗”这一名称是朱自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为萧望卿《陶渊明批评》所作的序提到: “陶诗显然接受了玄言诗的影响。玄言诗虽然抄袭《老》、《庄》, 落了套头, 但用的似乎正是‘比较接*说话的语言’”①朱自清《诗言志辨》说: “东晋有‘玄言诗’, 抄袭《老》、《庄》文句, 专一歌咏人生义理。”②他又在《经典常谈·诗第十二》中说: “郭璞是东晋初的人。跟着就流行了一派玄言诗。孙绰、许询是领袖。他们作诗, 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 所以钟嵘说像‘道德论’”③所以,在朱自清先生看来,玄言诗是抄袭或融化老庄文句的诗, 是抽象说理的诗。

      对玄言诗的定义真可谓是众说纷纭,罗宗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就这样写到:“可以说,玄言诗的写作,乃是生活中谈玄、谈佛理的一种方式。以往把玄言诗完全归之于老、庄是不确的。自刘勰论江左文风,说过‘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之后,论者便一直把东晋玄言诗的内容归于论老、庄义理。其实,其时之玄言诗,不仅谈老、庄,也谈佛。似乎应该这样理解:玄言,就是深奥之言。玄言诗,是指那些抽象谈论义理的诗,它不只是一个老、庄玄言①《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上)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

      ②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上)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3页 ③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下)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94页

      的概念。不能把玄言诗只理解为谈玄学的诗。”张伯伟先生在《禅与诗学》中也有关于玄言诗的一些自己的看法:“所谓玄言诗, 是以老、庄为主要内容的诗??严格的说, 玄言诗指的是在诗中敷陈、表现玄学义理的诗??玄言诗中所涉及的, 不是一般的道家思想或学说, 而是经过魏晋人发展了的玄学义理, 这正是玄言诗的特征所在。”詹福瑞先生也曾这样说道:“所谓玄言诗, 主要是指受清谈风气影响而产生的以表述老庄思想为创作意图,理过其辞,*淡而缺乏诗味的作品。”

      不同的说法还有很多,我个人认为,玄言诗是魏晋时期的文人们为了体悟玄理、体悟佛理,而作出来的诗,它同时可以是山水诗、游仙诗或者隐逸诗。玄言诗体悟玄理这个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它又是体悟佛理的呢?因为玄、佛合流,佛教的盛行,使玄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况且二者本身就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都是玄之又玄的思想。

      二、玄言诗的起源

      既然是玄言诗,自然和玄学密不可分,应该主要体现玄学的观点、理念,而这种玄学观在诗中的出现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从玄学出发去感悟人生、社会的结果。玄言诗盛行于东晋,这是大家所公认的,然而,玄言诗的起源问题,一直比较含糊。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范文澜注:“其时玄风渐兴,学者惟老庄是宗,故云‘诗杂仙心’”。刘勰认为玄言诗开始于正始年间,内容主要是表现老庄思想,代表作家当推何晏。

      玄言诗是玄学的内容与诗歌的形式的复合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以玄学的形成和影响为前提。玄学思潮代表了士族阶层的利益,从政治上看,这种思潮反映了士族阶层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权的根本愿望。玄学发端于东汉中后期,流经建安,到了正始,就出现了王弼、何晏等人。王弼、何晏是魏晋玄学的奠基人,他们用道家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从而形成了一种杂糅儒道而以老庄义理为主体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王、何贵无,以虚无无为为本,这种主张在社会纷乱的时代,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这就促进了清谈玄辨之风的盛行。何晏写玄言诗主要是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当时的政治对何晏有很大的触动。何晏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曹爽执政后,他受到重用,但当时政局动荡,依旧危机四伏,令人难以喘息。当正始名士们登上政治舞台,施展政治抱负时,触及官僚阶层的利益,自然会引起强烈的不满。再加上自身奢侈腐败,所以威信一落千丈。所以正始后期,以何晏为代表的名士集团已处于孤立局面,几乎遭到整个社会的反对,而曹爽却依旧骄横跋扈,盲目乐观。作为一个比较明智的知识分子,何晏不可能不感觉到形势的严峻,时时流露出无力挽回的无奈和迷惘。另一方面,何晏本身具有很高的玄学修养。他的“以无为本”的哲学命题,实现了对汉代宇宙论的超越,唱出了天人之学的新义,为玄学进一步会通儒道、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奠定了理论基础。

    [阅读全文]...

2022-05-30 00:18:50
  • 雪莱诗歌代表作

  • 诗歌
  • 雪莱诗歌代表作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莱诗歌代表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雪莱诗歌代表作

      《十四行:政治的伟

      最经典的是《**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云》

      附诗一首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这首诗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诗共分5节,每节的韵脚安排是:aba,bcb,cdc,ded,ee。这里,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Ode to the West Wind

      西风颂

      I 第一节

      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

      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

      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 until

      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 blow

      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

      (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

      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Destroyer and preserver; hear, oh hear!

      啊,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

      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

      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

      赶走那黄绿红黑紫的一群,

      那些染上了瘟疫的魔怪——

      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

      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

      象尸体躺在坟墓,但一朝

      你那青色的东风妹妹回来,

      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

      驱使羊群般蓓蕾把大气猛喝,

      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香飘。

      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

      破坏者,保护者,听吧——听我的歌!

      II 第二节

      Thou on whose stream, mid the steep sky's commotion,

      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

      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

      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 there are spread

      On the blue surface of thine aery surge,

      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the head

      Of some fierce Maenad, even from the dim verge

      Of the horizon to the zenith's height,

    [阅读全文]...

2022-01-14 11:26:54
  • 现代朦胧诗经典作品(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 经典
  •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以诗人寒露、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

    《相信未来》——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阅读全文]...

2022-02-11 09:12:35
  • 苏轼的诗词代表作

  • 苏轼,阅读,文学
  • 苏轼的诗词代表作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诗词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词代表作,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吧!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赏析: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这两句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思想,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

    [阅读全文]...

2021-11-25 19:34:20
  •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

  • 写作
  •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代表作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正是雨后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襟怀。

      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自然美啊!王维《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水珠,那是顺流而下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人们。这纯洁美好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厌恶。这两句写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声音。

      落日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鉴赏

      这首诗描绘是鹿柴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幽静景色。诗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经验,本来很*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观察事物方法以诗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情感活动。前两句诗用直白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景物形势特点。对句“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明暗对比鲜明。*处,投在地面上蓊郁树影渐渐拉长;树林深处,因黝暗而显得十分幽邃。这种景观最佳时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须是晴朗傍晚,阴雨绵绵是不行。诗第一个透视点是深林。人感官无法直接测知树林深处,此诗以不可见即想象中“无限”和“神秘莫测”写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阳明天中为最深。第二个透视点是青苔。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观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它生长,是浓密树木遮住日光结果,而此刻却在夕照中。这两个透视点合在一起,互相映发,使诗意虚实相生。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修禅过程中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感悟,画家对光把握,诗人对语言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2021-12-11 02:36:52
  • 创作现代诗

  • 现代诗,创作,初中生
  • 创作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创作现代诗,欢迎大家分享。

      诗论:谈谈现代诗歌的创作

      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新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以来的新体诗歌,它采用现代口语相接*的白话,并在形式、格律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 ——《新诗鉴赏辞典》。本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够科学全面,应该表述为:“新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以来的新体诗歌,它采用现代口头语言或古典书面语言,表达现代人思想感情的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的诗歌。”这样,许多使用古典诗言表达现代人思想感情的且格式与古诗不同的诗歌,也可以称之为新诗。

      新诗的最大特点是自由随意,没有固定章法,所以,新诗的创作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她不像古典诗歌有固定的格式写法和较为深入浅出的诗评诗话可以参照,许多现代诗人留给我们的只有优秀作品,很少涉及诗歌创作本身;学院式的诗歌理论不少,玄秘深奥,甚至故弄玄虚,不太适合于民间诗人和一般诗写者,加上诗歌普及教育不够,这也就导致了当前诗坛鱼龙混杂、诗风不正的局面。为此,有必要静下心来对新诗进行一番探究和总结。本人从事诗歌创作多年,积累一定的创作与鉴赏经验,想从实用的角度来谈谈新诗的创作,也算是抛砖引玉和促进交流。新诗创作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环节:

      一,感兴。又叫作兴、兴起、兴会等,贾岛《二南密旨》说:“感物曰兴,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感兴的基本意思是感物起兴(或兴起),也就是指人由感物而生成体验。感兴也是发端之意,是一首诗的写作起因和产生动力,是激发起来的创作兴趣。《兴辞诗学片语》说感兴有三个层面:一是日常感兴,如触景生情或观读后感,是日常表面的所见所闻;二是深层感兴,如思想积累和灵感冲动,是更高精神上的所感所想;三是中间感兴,介于二个层面之间的种种感兴,如触景生情加自由想象,是联想引起的中间过渡地带。例如,王之焕的《登鹳鹊楼》,因为登临时的所见所闻,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兴趣,写出了千古名篇。没有登临感物就无法起兴,或者说起兴(情)成了无以寄托的抽象。一般来说,没有感兴是写不出好诗的。

      二,立意。就是确立诗歌的主要意旨或意境,相当于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具体来说,就是诗人在一首诗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的内核部分,是“写什么”的中心。如孟浩然《春晓》,写的是鸟啼花落、春晓而不觉,主要意旨却是浩然高隐超脱、一无拘系的诗意所在,一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意境就是这首诗的立意。而王之焕《登鹳鹊楼》是通过登楼远眺,写景议论,来表现诗人开阔的心胸,隐含时空无穷、追求无涯的人生哲理和雄浑高朗的意境,这个意境就是立意所在。再比如顾城的《一代人》,短短二行却是意象诗的佼佼者,言少意多,语浅意远,话止意长,象此意彼,极富穿透力和生命力,其立意就是表现一代人的命运和觉醒。在新诗创作中,立意要求正确和创新,不能泥古和板滞。立意可以为题材、构思和意象提供指向性选择,否则就会很盲目的。

      三,构思。就是在立意基础上去开拓思路、诗情提炼、角度选娶寻找境象、发挥想像、挖掘诗意和布局谋篇。主要依托生活经验、科学知识、诗文常识、生理体味和心理感受。在布局谋篇方面古典诗歌有三个基本方法可以借鉴:一是借景抒情(含单纯写景或抒情),先写景后抒情,如李白《静夜思》,因月光而疑霜,因霜色而思寒,月冷霜寒之景不觉触动了故乡之思情。二是托物言志(包括单纯咏物或言志),如于谦《石灰吟》,借写石灰来表现诗人的人品人格和思想境界。三是叙事议论(包括单纯叙述或议论),叙述一件事并对此发表观点,如李清照《夏日绝句》是首咏史诗,不过本诗是先议论后写事,借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于乌江这一史事,概括了诗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准则,抒发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此外,写景、状物、记事、叙述、议论、抒情等综合运用也是古典诗歌常见的构思方法。在新诗中,“综合运用法”也尤为常见,像戴望舒《雨巷》和徐志摩《再别康桥》。此外,“意象法”是十分常用的构思方法,“象为意用,意为象本”,诗贵有意象,脱离开“象”而直接写“意”,则易抽象空泛;一味写零乱琐碎、毫无关联的“象”,则因玩忽“意”而薄于价值。所谓意象法,就是由意而找象、并借助比喻象征暗示加以比较筛癣进而联想成篇的构思方法,与下面所说的意象组合有些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构思重在创新,要在感情、角度、布局、语言和手法进行创新。构思是写诗的重点,好的构思等于一首诗完成一大半。诗尾与诗题也是构思不可忽视的地方。

      《诗歌形态美学》把诗分成内在本质结构和表层意象结构,这也是构思的好方法。内在本质结构就是情感结构,其物化形态有下列几种:一、明线情感结构,二、暗线情感结构,三、双线情感结构,四、反向情感结构,五、多-维向情感结构。表层意象结构就是意象结构本身,其物化形态有下列几种:一、递进式意象组合,二、并置式意象组合,三、对比式意象组合,四、辐射式和辐辏式意象组合。这些结构方式及其物化形态对诗的构思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是比较高级的构思技法,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只列出目录、不加以细化。该书还提出诗的音乐美、视觉美和审美信息量等概念。本人从艺术美学角度对此进行综合,提出诗歌的六大主流诗美,即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音乐美、绘画美和滋味美,以及若干支流诗美,如朦胧美(含蓄)、自然美(朴实而自然)、文质美(内容与形式统一)、人格美(品德与境界)等,这些美学概念对构思是很有帮助的。《学诗指南》提出诗宜有“五义”即五个要素——境(象)、情、意、神、采。以意境(或哲理)为中心,兼顾五个要素,对构思也很有帮助。此外,网上有人提出诗歌的模式,如象征模式、横断模式、纵贯模式、升华模式、串珠模式、自白模式、象形模式、现代模式和会意模式,也很值得构思参考。

      四,表达。即诗歌的语言及表现方式,它是把构思的内容借助笔或电脑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分行分节形成初步的诗稿。表达主要是考虑怎么写,采用什么体裁类型来写。就新诗来说,内容上有抒情类、言志类和写形类;体裁上有自由体、格律体和民歌体;角度上有直抒胸臆和寄托;长短上有微型诗(10行内)、短诗(30行内)和中长诗(30行以上);品种上有叙事诗、抒情诗、政治抒情诗、讽刺诗、史诗、散文诗等,风格上有象征派、意象派和现代派等;艺术手法(倾向)上有现实主义、超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有古典、书面和口语等;修辞上有比喻、象征、暗示、借代、通感等;处理上有变形、拼贴、借用、嬉皮、夸张、寓言、童话和怪诞等,流派上有*流派和外国流派二大类无数个品种,排列上有半自由体(无定节有定行)、高低行、楼梯式、对称体、图案体和全自由体(无定节无定行无定顿)。如何表达是写诗的'关键,也是诗人们和初学者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表达是一种语言能力的突破,所以,语言关是一定要过好,要多学*多模仿多积累并形成自己的语言场,才能下笔如神,这是写诗的必由之路。

      五,锤炼。这是借用*古典诗歌的一个做法,即炼字、炼句和炼意。表达只是完成一个初稿,接下来就是在满足立意主旨的前提下对诗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并反复提炼诗意,使诗变得精炼。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就是炼字的例子,改“推”为“敲”,变无声为有声,更加生动活泼。黄庭坚《登南禅寺怀裴仲谋》中“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抱一枝鸣”。据说改了六次还不满意,在第七次定稿时改为“残蝉犹占一枝鸣”,这样诗味就浓厚多了,这是炼句的例子。诗的精炼,只说炼字炼句是不够的,“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可见炼意最重要,一般要注意连贯、层次、新颖、悠远和意在言外等等。

      六,交流。一首诗完成之后到底好不好?这就要由读者来评价,能够引起多数人共鸣并获取行家称赞认可的诗,才能称之为诗或者好诗。所以,没有经过交流和发表的诗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诗。写好的诗要拿出去发表交流,听听读者和诗人们的意见,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如何改进?交流是完善作品和提高诗艺的捷径之一,交流还可以取长补短、增长见识、博采众长。我们不难发现,在同样努力的情况下,经常交流的人进步相对比较快,闭门写诗又缺少交流的人进步就比较慢。

      上述几点是新诗创作的过程与步骤,可以归纳为“写诗六步法”,这是较为系统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级诗歌爱好者;优秀诗人,可能会使用三步法(构思、表达和交流)来完成创作;而天才诗人,可能会使用一步法(边写边构思)或二步法(构思加表达)来完成作品。“诗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新诗的创作离不开生活实践与人生经历,想写出好诗,就要多去生活中观察实践,多去模仿学*名篇佳作。总之,新诗的创作是个大命题,本文所说的只是个人的创作体会和写诗环节,算粗略大纲,仅供参考,至于新诗创作的技法技巧等细节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期待下次机会。限于篇幅和水*,难免挂一漏万,谨希批评指正。

    [阅读全文]...

2022-05-21 05:39:35
  • 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

  • 诗歌
  •   1、骆驼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线。

      暴风雨来时,  旅行者  紧紧依靠着你,  渡过了艰难。  高贵的赠品呵,  生命和信念,  忘不了的温暖。

      春风吹醒了绿洲,  贝拉树垂着甘果,  到处是草茵和醴泉。  优美的梦,  象粉蝶翩跹,  看到无边的漠地  化为了良田。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骆驼,你星际火箭,  你,有生命的导弹!  你给予了旅行者  以天样的大胆。  你请导引着向前,  永远,永远!

      2、莺之歌  前几年有位姑娘兴来时到灵峰去过,  灵峰上开满了梅花,她摘了花儿五朵。  她把花穿在针上,寄给了一位诗人,  那诗人真是痴心,吞了花便丢了性命。  自从那诗人死后,经过了几度春秋,  他尸骸葬在灵峰,又迸成一座梅薮。  那姑娘到了春来,来到他墓前吊扫,  梅上已缀着花苞,墓上还未生春草。  那姑娘站在墓前,把提琴弹了几声,  刚好才弹了几声,梅花儿都已破绽。  清香在树上飘扬,琴弦在树下铿锵,  忽然间一阵狂风,不见了弹琴的姑娘。  风过后一片残红,把孤坟化为了花冢,  不见了弹琴的姑娘,琴却在冢中弹弄。  (尾声)啊,我真个有那样的时辰,  我此时便想死去,你如能恕我的痴求,  你请快来收殓我的遗尸!

      3、我想起了陈涉吴广  一  我想起了几千年前的陈涉,  我想起了几千年前的吴广,  他们是农民暴动的前驱,  他们由农民出身,称过帝王。  他们受不过秦始皇的压迫,  在田间相约:“富贵毋得相忘!”  那时候还有凶猛的外患,匈奴,  要攘夺秦朝的天下侵凌北方。  秦始皇帝便要筑下万里长城,  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他们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丛祠的一夜簧火弥天炎上。  就这样惊动了林中的虎豹,  就这样惊散了秦朝的兵将;  就这样他们的暴动便告了成功,  就这样秦朝的江山便告了灭亡。  二  中国有四万万的人口,  农民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三万二千万以上的农民,  他们的生活如今怎样?  朋友,我们现在请先说北方;  北方的农民实在是可怜万状!  他们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有时候整村整落的逃荒。  他们的住居是些败瓦颓墙,  他们的儿女就和猪狗一样;  他们吃的呢是草根和树皮,  他们穿的呢是褴褛的衣裳。  南方呢?南方虽然是人意差强,  但是农村的凋敝触目神伤。  长江以南的省区我几乎走遍,  每个村落里,寻不出十年新造的民房!  三  农民生活为什么惨到了这般模样?  朋友哟,这是我们中国出了无数的始皇!  还有那外来的帝国主义者的压迫  比秦时的匈奴还要有五百万倍的嚣张!  他们的炮舰政策在我们的头上跳梁,  他们的经济侵略吸尽了我们的血浆。  他们豢养的走狗:军阀买办、地主官僚,  这便是我们中国的无数新出的始皇。  可我们的农民在三万二千万人以上,  困兽犹斗,我不相信我们便全无主张。  我不相信我们便永远地不能起来,  我们之中便永远地产生不出陈涉、吴广!  更何况我们还有五百万的产业工人,  他们会给我们以战斗的方法,利炮,飞枪。  在工人领导之下的农民暴动哟,朋友,  这是我们的救星,改造全世界的力量!

      4、述怀  我几曾说过我要把我的花瓣吹飞?  我几曾在监狱中和你对话过十年?  但你说我已经老了,不会再有诗了;  我已经成为了枯涧,不会再有流泉。  我不相信你这话,我是不相信的;  我要保持着我的花瓣永远新鲜。  我的歌喉要同春天的小鸟一样,  乘着和风,我要在晴空中清啭。  我头上的黑发其实也没有翻白,  即使白发皤然,我也不会感觉我老;  因为我有这不涸的永远不涸的流泉,  在我深深的,深深的心涧之中缭绕。  我的歌要变换情调,不必常是春天,  或许会如象肃杀的秋风吹扫残败,  会从那赤道的流沙之中吹来烈火,  会从西比利亚的荒原里吹来冰块。  我今后的半生我相信没有什么阻挠,  我要一任我的情性放漫地引领高歌。  我要唤起──  我们颓废的邦家、衰残的民族。  朋友,你不知道我,有时候连我也不知道。  在白昼的阳光中,有时候我替我自己烦恼;  但在这深不可测的夜中,这久病的床上,  我的深心我的深心,为我揭开了他的面罩。

      5、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长夜纵使漫漫,  终有时辰会旦;  焦灼的群星之眼哟,  你们不会望穿。  在这黑暗如漆之中  太阳依旧在转徙,  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  要把天魔射死。  太阳虽只一轮,  他不曾自伤孤独,  他蕴含着满腔的热诚  要把万汇苏活。  轰轰的龙车之音  已离黎明不远,  太阳哟,我们的师哟,  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阅读全文]...

2021-12-07 23:38:46
现代诗的代表作 - 句子
现代诗的代表作 - 语录
现代诗的代表作 - 说说
现代诗的代表作 - 名言
现代诗的代表作 - 诗词
现代诗的代表作 - 祝福
现代诗的代表作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