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采莲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采莲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采莲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采莲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采莲曲》诗句赏析
《采莲曲》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
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
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
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译文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
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采莲曲》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江南》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王勃《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陈著《祝英台*·小盆池》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王勃《采莲曲》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王勃《采莲曲》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王勃《采莲曲》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王勃《采莲曲》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张籍《采莲曲》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杨果《小桃红·采莲女》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浣纱中争艳冶,采莲女斗蝉娟。——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莲渚愁红荡碧波,吴娃齐唱采莲歌。——许浑《夜泊永乐有怀》
贪乘摘花马,乐搒采莲舟。——寒山《诗三百三首》
采莲泾红芳尽死,越来溪吴歌惨凄。——杨维桢《双调·夜行船·吊古》
料峭采莲船,纵横簸天浪。——陆龟蒙《记事》
尽日闲窗刺绣坐,有时极浦采莲归。——程长文《狱中书情上使君》
云行风静早秋天,竞绕盆池蹋采莲。——和凝《宫词百首》
因君奏采莲。——何逊《寄江州褚谘议诗》
看花摘不得,屈作采莲人。——《铜官窑瓷器题诗》
齐童如花解郢曲,起舞激楚歌采莲。——独孤及《东*蓬莱驿夜宴*卢杨判官醉后赠别姚太守置酒留宴》
偶逢西家妹,隔浦来采莲。——张元凯《采菱词》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萧纲《采莲曲》
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飞。——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绿头鸭儿栖萍草,采莲女郎笑花老。——秦观《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
静逢竺寺猿偷橘,闲看苏家女采莲。——白居易《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温庭筠《江南曲》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温庭筠《相和歌辞·江南曲》
年年采莲江浦口,扁舟遥唱江南春。——高明《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
凤舟时泛西海渚,采莲不唤如花女。——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越奴青发艾悬香,踏踏采莲塘上曲。——李德《十二月乐章》
一声明月采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
船头画鼓催行酒,船尾红妆歌采莲。——戴表元《孙使君飞蓬亭》
君不见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尚在舟中宿。——吴龙翰《西湖曲》
少女明妆出采莲,双头并蒂独心怜。——沈明臣《采莲曲六首·少女明妆出采莲》
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路德延《小儿诗》
相逢绿浦采莲娘,相揖金鞭马上郎。——徐渭《若耶篇》
一、《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1、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2、芙蓉:即荷花。
3、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
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二、《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三、《采莲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
夏日的若耶溪傍,
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
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
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四、《采莲曲》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采莲曲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解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诗文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追逐着碧波,微风荡漾着新荷,在那荷花丛中,一叶小舟飘过。没料到碰到郎君,未语低头娇笑,一枝碧玉簪子跌落水中。
[赏析]
本诗写江南的风情,写少女的娇态,极形象,极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油然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它的前两句写釆莲女在荷花深处,荡着轻舟飘然而来,使人自然联想起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后两句写釆莲女的娇态,她笑着那样开心,连碧玉簪子都掉落水中了。与皇甫松塑造的那个“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的少女形象相比,㢠异其趣:一大胆,一娇怯;一无拘无束,一含羞带娇。而皆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刻画,传神逼真,虽丹青妙手,亦不易得。
水波*,荷叶连天舞。清风送、暗香千缕。
翠娥执橹荡轻舟,搅动微烟浦。
花娇艳,亭亭玉立,骚人爱恋,总将词曲填谱。
便倚幽芳,但看楚女无穷妩。
莲心苦,有谁知否?玉盘盛泪,一滴滴、尽是相思雨。
一声叹,年华逝去,浮生如梦,默默又添怜抚。
采桑子·采莲曲
文/农夫瑶源客
荷花时节连天碧,幽梦情浓。幽梦情浓,彩燕罗裙,舟晚柘枝红。
清歌十里青山远,薄翼香风。薄翼香风,添了谁羞,欲醉月朦胧。
采桑子·采莲曲(韵和农夫老师)
文/醉仙子
莲花塘上留新客,迷醉香风。迷醉香风,暗恋红衣,摇橹画玲珑。
羞将翠盖推身后,水晕情融。水晕情融,媛女飞歌,素手挽妖童。
采莲曲
文/阳台望月
兰舟泛入莲花荡,十里荷塘两袖香。
景色醉人齐桌唱,画楼谁在掩红妆。
醉花阴•采莲曲
文/禚嫣
一缕清风揉玉面,晴日浮云剪。
如约赏青莲,摇撸兰舟,笑语春江卷。
醉歌又叹光阴短,好景难禁晚。
残照落烟霞,嗔露欺肩,几点离愁满。
临江仙·采莲曲
文/伊笑而过
浴水芙蓉依翡翠,凝珠沁泪盈盈。
荷塘十里舞波清。
秀颜无粉黛,一笑袅娉婷。
为谁浣女唱思情?
声声尘不染,句句盼心明。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采莲曲的诗意》,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采莲曲的诗意
一、《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注释:
1、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二、《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三、《采莲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翻译:
夏日的若耶溪傍,
四、《采莲曲》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是不是觉得采莲曲的诗意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唯美诗意的句子,请您阅读。
《江南可采莲》诗词原文及译文
江南风景秀丽,到处都可划船采拾水面的莲叶。那一片片又青又圆的莲叶,盛开得多么美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南可采莲》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览。
江南可采莲一词出自汉乐府《江南》,原文如下: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吓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1:
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译文2:
江南水乡有莲可采,荷叶多么茂盛,还有鱼儿嬉戏于其间。
一会儿出现在莲叶之东,一会儿游到莲叶之西,一会儿欢跃于莲叶之南,一会儿玩耍到莲叶之北。
赏析:
此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莲”更多解释是“恋”。语境而言,表喻“欢快”、“兴奋”与“忐忑”交织的一种心理状态,亦有时时处处“恋着”的含义。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作于1925年10月24日)
《采莲令》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
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赏析:
这首词写离别情。上片写离别时月落云收,霜天欲曙,即将西行的客子,此刻的心情最为痛苦。随着吱吜吱吜的声音,一层层打开红色的门户,美人紧拉他的手,一直送到岔道口。“千娇面”三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离人内心的痛苦。她千娇百媚,难以自持,亭亭伫立在那里,默默无语,唯有满脸的泪珠,那神情、令人肝肠寸断,又怎忍心回头一望?下片写离人别后无限惆怅和无尽的留恋。他感到自己所乘的扁舟“急桨凌波”而去,他人只贪看*景色,哪里知道离人此时的离情别绪,心如刀割、纷乱至极。而又无人可与之诉说愁苦,只能暗自含恨。其哀其痛,实是不堪忍受。末以景收,回头望去,层层的城门早已不见,只有那充满寒意的江天之外,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三两棵树木。全词以景起兴,以景作结,景中寓情,景黯情凄,语言浅淡而意深情挚。
采莲诗句
采莲的诗句
采莲花的诗句
偷采莲的诗句
采莲藕的诗句
关于采莲的诗句
江南采莲的诗句
描写采莲的诗句
夏天的采莲诗句
小儿采莲的诗句
划船采莲的诗句
采莲的名句
采莲的古诗
儿童采莲蓬的诗句
采莲的诗词
带采莲的古诗
写儿童采莲的古诗句
荷花的诗句古诗采莲曲
采莲曲的古诗画
古诗采莲曲的诗句王昌龄
采莲曲的古诗带
池塘采莲的古诗
描写采莲的句子
采莲曲古诗的名句
采莲曲的这首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配画
古诗采莲的作者
日日采莲的古诗
古诗采莲的内容
采莲词古诗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