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隐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归隐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王维写归隐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写归隐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翻译】
(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还家。
【讲解】
第三首《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王维的庄园。全诗说:过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在晚年时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胜事,即乐事。是什么乐趣呢?例如: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回家。
“谈笑无还期”,这个“无”字是*声字,在这里是失黏的。《国秀集》中选录此诗,作“谈笑滞归期”,*仄就粘缀。但恐怕这已不是王维的原作。因为这首诗与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声韵都符合律诗规格,是五律正体,而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已经不合律诗规格,试看:中岁颇好道*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
兴来每独往仄*仄仄仄
胜事空自知仄仄*仄*
这四句根本不是律诗,即使把末句的“无”字改为“滞”字,仍然无济于事。我以为王维作此诗,并不要它成为律诗。这是一种古诗与律诗杂糅的诗体,也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在的诗集里,这种五言诗有好几首。高棅编的《唐诗品汇》里,把这一类诗都编在古诗卷中,这是对的。
《唐律消夏录》的著者顾小谢对此诗有一段评释:“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好道’二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强下注解。”这两个观点,都使人不解。“句句是别业”,这句解释,似深实浅。既然诗题是“别业”,全诗所写当然是别业中生活。但是,和王维同时的殷瑶所编的《河岳英灵集》里,这首诗的题目却是《入山寄城中故人》。我以为这是王维的原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人妄改。因此,也可知顾小谢的解释是胡说。“空白知”明明是指“胜事”,就是指下面二句所叙的山居生活,与“好道”毫无关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作这一联,好象极其自然,并不费力,但当时恐怕也曾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得此佳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这三首诗,都是正面描写,并无比兴,没有什么寓意,也并不歌颂什么。在诗的创作方法中,这种作法纯然是赋,因此,我们可以一读就解,无须从字里行间去寻求隐藏的诗意。王维诗的风格大多如此,正和他的画一样,用的是白描手法。
附: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写归隐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写归隐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翻译】
(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还家。
【讲解】
第三首《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王维的庄园。全诗说:过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在晚年时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胜事,即乐事。是什么乐趣呢?例如: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回家。
“谈笑无还期”,这个“无”字是*声字,在这里是失黏的。《国秀集》中选录此诗,作“谈笑滞归期”,*仄就粘缀。但恐怕这已不是王维的原作。因为这首诗与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声韵都符合律诗规格,是五律正体,而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已经不合律诗规格,试看: 中岁颇好道*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
兴来每独往仄*仄仄仄
胜事空自知仄仄*仄*
这四句根本不是律诗,即使把末句的“无”字改为“滞”字,仍然无济于事。我以为王维作此诗,并不要它成为律诗。这是一种古诗与律诗杂糅的诗体,也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在的诗集里,这种五言诗有好几首。高棅编的《唐诗品汇》里,把这一类诗都编在古诗卷中,这是对的。
《唐律消夏录》的'著者顾小谢对此诗有一段评释:“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好道’二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强下注解。”这两个观点,都使人不解。“句句是别业”,这句解释,似深实浅。既然诗题是“别业”,全诗所写当然是别业中生活。但是,和王维同时的殷瑶所编的《河岳英灵集》里,这首诗的题目却是《入山寄城中故人》。我以为这是王维的原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人妄改。因此,也可知顾小谢的解释是胡说。“空白知”明明是指“胜事”,就是指下面二句所叙的山居生活,与“好道”毫无关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作这一联,好象极其自然,并不费力,但当时恐怕也曾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得此佳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这三首诗,都是正面描写,并无比兴,没有什么寓意,也并不歌颂什么。在诗的创作方法中,这种作法纯然是赋,因此,我们可以一读就解,无须从字里行间去寻求隐藏的诗意。王维诗的风格大多如此,正和他的画一样,用的是白描手法。
附: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维归隐的诗句
导语:王维是中国古代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作品众多,出名的作品也是十分的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归隐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王维归隐的诗句:
1.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5.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6.古木官渡*,秋城邺宫故。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王维《送别 》
8.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9.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0.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11.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2.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3.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4.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5.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6.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7.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8.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19.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2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24.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王维《送别》
25.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
26.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王维《送别》
27.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28.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9.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30.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1.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 王维《送康太守》
32.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3.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4.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 王维《送康太守》
35.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6.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7.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8.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9.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0.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1.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2.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3.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 王维《送康太守》
44.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 王维《送康太守》
45.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6.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 王维《送康太守》
47.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8.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王维写归隐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写归隐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翻译】
(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还家。
【讲解】
第三首《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王维的庄园。全诗说:过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在晚年时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胜事,即乐事。是什么乐趣呢?例如: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回家。
“谈笑无还期”,这个“无”字是*声字,在这里是失黏的。《国秀集》中选录此诗,作“谈笑滞归期”,*仄就粘缀。但恐怕这已不是王维的原作。因为这首诗与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声韵都符合律诗规格,是五律正体,而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已经不合律诗规格,试看: 中岁颇好道*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
兴来每独往仄*仄仄仄
胜事空自知仄仄*仄*
这四句根本不是律诗,即使把末句的“无”字改为“滞”字,仍然无济于事。我以为王维作此诗,并不要它成为律诗。这是一种古诗与律诗杂糅的诗体,也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在的诗集里,这种五言诗有好几首。高棅编的《唐诗品汇》里,把这一类诗都编在古诗卷中,这是对的。
《唐律消夏录》的著者顾小谢对此诗有一段评释:“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好道’二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强下注解。”这两个观点,都使人不解。“句句是别业”,这句解释,似深实浅。既然诗题是“别业”,全诗所写当然是别业中生活。但是,和王维同时的殷瑶所编的《河岳英灵集》里,这首诗的题目却是《入山寄城中故人》。我以为这是王维的原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人妄改。因此,也可知顾小谢的解释是胡说。“空白知”明明是指“胜事”,就是指下面二句所叙的山居生活,与“好道”毫无关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作这一联,好象极其自然,并不费力,但当时恐怕也曾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得此佳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这三首诗,都是正面描写,并无比兴,没有什么寓意,也并不歌颂什么。在诗的创作方法中,这种作法纯然是赋,因此,我们可以一读就解,无须从字里行间去寻求隐藏的诗意。王维诗的风格大多如此,正和他的画一样,用的是白描手法。
附: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因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2、扰扰*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3、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7、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8、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9、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0、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11、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12、念*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13、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14、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15、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16、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7,*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1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9,*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20,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2,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雨岩,是今江西省上饶市博山的一处山崖,古代的时候,岩上有泉飞流而下,飘洒如雨,故名“雨岩”。辛弃疾的书社离此不远,他常常来游览雨岩的盛景,写下数首词作。
这首《独游雨岩》意境优美,用*易通俗、流畅自然的语言,描绘出静中有动的图画,同时又表达了辛弃疾遭受排挤,隐居山林,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寂寞。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溪水清澈见底,人在溪边行走,影子倒映在溪水里,蓝天也*铺在溪水底下。天上的白云映照在溪水里,给人的感觉好像走在飘动的白云中。
以上四句,全部是描写溪水倒影的景色。“人在行云里”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孤傲清高的品格,也暗示了他遭受排挤、打击的原因。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美丽的景色让辛弃疾兴奋得高声歌唱,但是谁来和他应和呢?只有空旷的山谷发出清音来应和他。这清音不是来自于神仙鬼怪,而是从桃花水里发出来的一曲悦耳的歌声。
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主张却得不到朝廷的采纳,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压。这首词的后四句,就表现了辛弃疾心灵上的寂寞和孤独。
奸臣当道,报国无门,满腔热情竟然只能付诸于山水之间,这叫胸怀大志的辛弃疾如何不感到一阵悲凉?只能感慨地问道:高歌谁和余?
而“一曲桃花水”潺潺流淌,连绵不绝,又表达了辛弃疾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的决心。
这首词的上片以溪水为中心,以所见、写形为主,烘托出一幅色彩淡雅的图画;下片则写所闻、所感,表达出了辛弃疾最真实、最自然的心情,是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佳作!
咏隐居的诗句整理
(一)
一瓣心香不染尘,身居草舍树为邻。
诗吟天上云追月,曲赋亭前蝶闹春。
小径幽深生紫气,空山灵妙隐仙人。
淡烟流水悠悠去,疑似蓬莱好梦真。
(二)
一缕东风破晓晨,百花斗艳各争春。
松涛幽壑云为友,竹浪*林鸟做邻。
流水描红邀远客,高山染绿醉来人。
襟怀坦荡心安乐,望月数星避俗尘。
(三)
青山寂寂隐江湖,碧水幽幽意未枯。
扶杖牵牛佝老叟,穿针引线靓村姑。
顽童树下黄獒戏,农妇田间野草锄。
变幻风云门外事,桃源洞里乐樵苏。
(四)
沅水岸边方竹苑,桃花溪里石流泉。
一声鱼跃青山寂,三色鸥飞绿水渊。
五柳羞红垂碧叶,陶公惊艳落瑶烟。
油松郁郁松迎客,古洞悠悠洞似仙。
(五)
餐霞饮露匿山中,沐雨腾云四面风。
暮送夕阳归海角,朝迎旭日跃坡东。
层林叠嶂着人醉,画意诗情盈满胸。
日伴青山心难老,鸟鸣鹤舞度阴晴。
(六)
隐居灵境弃浮华,晨种桃花晚种茶。
渴饮崖前泉瀑水,饥餐山后玉芦芽。
邀来闲鹤听笙曲,摘得流云做衣纱。
笑问仙人谁可比?无拘无束赏红霞。
(七)
纸伞轻摇锁木门,相携步与过青盆。
亭中煮酒填诗未,苇岸烹茶嗅茝魂。
淡饭粗茶犹可口,珍馐海味也无痕。
繁华不慕鸳鸯羡,百载江湖见日昏。
(八)
披蓑戴笠烟雨洲,散裤麻鞋作钓叟。
老夫余生谁同乐?盟友水边几鹭鸥。
手操鱼竿钩锦鲤,身后空山惊鸟啾。
情寄山水无世俗,诗书渔樵胜珍馐。
(九)
一派苍茫接碧霄,峰悬斗室绝喧嚣。
凡情莫问眸中客,俗子谁明世外樵?
笼鸟啼空难自在,桃花带梦总飘摇。
久迷相物今除惑,寂地禅生觉路朝。
(十)
久入江湖人亦老,抽身退隐作仙家。
门前种豆为生计,树下孵蚕扫落花。
换得粗衣来集市,买回薄纸贴窗纱。
相邀旧友布棋局,酒后输赢不自夸。
汪元亨《醉太*·归隐》原文翻译与赏析
《醉太*·归隐》是元代散曲家汪元亨的组曲作品,以下就是小编分享《醉太*·归隐》原文翻译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辞龙楼凤阙,纳象简乌靴。栋梁材取次尽摧折,况竹头林木屑。结知心朋友着疼热,遇忘怀诗酒追欢悦,见伤情光景放痴呆。老先生醉也!
【译文】
离别京城的龙楼凤阁,交回象牙笏板和乌皮靴。擎天柱地的栋梁之才都一个个被摧残夭折,更何况我们这些竹头林木屑?结交几个知心好友能相互关怀知疼知热,在开心的时候和朋友吟诗喝酒何等欢悦,见到伤情的世事不闻不问装痴呆。老先生我喝醉了也。
【赏析一】
元末明初散曲作家汪元亨作品。作品表达了对元末黑暗现实的无比痛恨之情,以及辞官归隐的'决心。在艺术上语言质朴,风格豪放,是其一贯风格的体现。
【赏析二】
归隐为作者一百首《归田录》中的一部分。其中《警世》二十首。另以归隐、归田为题作《中吕。朝天子》、《双调。沉醉东风》、《双调。折桂令》、《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各二十首。总题《归田录》。本书选归隐共四首。
【赏析三】
汪元亨(生卒不详),字协贞,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今江西波阳)人。曾任浙江省掾,后迁居常熟。他生在元末乱世,厌世情绪极浓。所作杂剧有三种,今皆不传。
《录鬼簿续篇》说他有“《归田录》一百篇行世,见重于人”。现存小令恰一百首,中题名“警世”者二十首,题作“归田”者八十首。
【赏析四】
《朝天子·归隐》是元代散曲家汪元亨的组曲作品,这是其中的节选,选入《元曲三百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在出仕与归隐间决定取舍的指导思想。
元散曲以后者为题材的作品,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独善其身”时仍念念不忘对“天下”世务的悲愤与谴责,虽以归隐为题,却实以叹世命意。汪元亨先后作有二十首《朝天子·归隐》,无不带有这种表现倾向。本篇即为其中之一。
【赏析五】
汪元亨,字协贞,号云林,又号临川佚老。抚州金溪人,一说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元至正间出仕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官至尚书。《录鬼簿续编》有“至正间,与余交于吴门”之语。知其曾和贾仲明同时代,为元代后期曲家。所作杂剧有《*记》、《仁宋认母》、《桃源洞》三种及南戏《父子梦栾城驿》,均失传。散曲今存《小隐余音》百首、套数一套,散见于《雍熙乐府》、《乐府群珠》、《南北词广韵选》等集子,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入。历代记载不一,《录鬼簿续编》云:“有《归田录》一百篇行于世,见重于人。”清·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列其有《小隐余音》、《云林清赏》各一卷。*人卢前有《小隐余音》缉本。
他生当元末明初乱世,从今存散曲内容看,多警世叹时之作,吟咏归田隐逸生活。如小令〔醉太*〕《警世》、〔折桂令〕《归隐》诸作,既表现出他对腐朽社会的憎恶感情,又反映出他全身远祸、逃避现实的悲观情绪和消极思想。在艺术上,其散曲风格豪放,语言质朴,善用排比,一气贯注:有些则潇洒典雅,情味浓郁,互文比喻,耐人寻味。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曹植《送应氏二首》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高适《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避热不归金殿宿,秋河织女夜妆红。——王建《宫词一百首》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刘禹锡《望夫山》
梦西湖何不归欤?魂来处,返故居,比梅花想更清癯。——钟嗣成《双调·凌波仙》
或疑宜州城不归。桂林山罗千万怪——曾丰《免解进士应致远过晋康见谓以上文字而忤权要》
良辰好景,相思字、唤不归来。——晏几道《于飞乐·晓日当帘》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主人西游去不归,满溪春雨长春薇。——韦庄《题吉涧卢拾遗庄》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纳兰容若《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前村酒熟不归舍,枫叶芦花相伴眠。——舒岳祥《渔父词》
看*清明沉种日,野人何事不归耕。——高启《春日怀江上(二首)·薪蒲正绿乳凫鸣》
郎归不归任郎意,但是家书无寄处。——沈周《杨花曲》
游子去游多不归,春风酒味胜馀时。——方干《蜀中》
斗鸡走狗夜不归,一掷赌却如花妾。——贯休《轻薄篇二首》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长安晚秋》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杜甫《垂老别》
龙节迢迢去不归,汉家将军建国威。——范梈《楚楼镇志曰:汉大将焚船处也,今为文昌县。怀古,奉简邑文学》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
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李白《学古思边》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苏轼《游金山寺》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苏轼《游金山寺》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张若虚《代答闺梦还》
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纳兰容若《天仙子·梦里藻芜青一剪》
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元好问《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杜甫《曲江对酒》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周邦彦《过秦楼·水浴清蟾》
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唐寅《落花诗》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明妃曲》
更拟踟蹰觅何事,不归嵩洛作闲人?——白居易《戊申岁暮咏怀其二》
归去诚已迟,犹胜不归去。——白居易《自咏五首》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纳兰容若《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苏轼《竹枝歌》
春光绿遍江南草,多少王孙怨不归。——文征明《春日斋居漫兴·深巷无人昼掩扉》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贾岛《送耿处士》
楼空人不归,云似去时衣。——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曷不归乎来,于此擅幽独。——方回《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县界》
不归何所为,桂树相留连。——寒山《诗三百三首》
十年不吃江州茶,八年不归姊妹家。——杨基《白头母吟》
纵使征夫戍不归,芳心誓不随波去。——杨基《白头母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杜甫《赠韦七赞善》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杜甫《寒食》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李白《白纻辞》
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陆游《成都书事·剑南山水尽清晖》
情慌忽以忘归兮,神浮游以高历。——刘向《九叹》
对酌古柳下,谈笑偶忘归。——盛彧《春日出南野》
闺怨檀郎何处忘归?——张可久《天净沙·书怀二首香》
羡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归。——嵇康《琴赋》
澹然久忘归,寂寂就遐屏。——苏辙《答王定国问疾》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嵇康《赠秀才入军》
驾言出游,日夕忘归。——嵇康《赠秀才入军》
京华汩没易忘归,欲去还如鸟着{左米右离}。——刘克庄《耄志十首·京华汩没易忘归》
冥冥尘外心,澹然暮忘归。——方回《同张文焕过吴式贤二十六韵》
枯枝坐守者,若个是忘归。——梅尧臣《观扱兔》
清吹或忘归。——何逊《寄江州褚谘议诗》
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诗入邛崃应更险,身如杜宇肯忘归。——释宝昙《次韵李太博书羽扇亭二首·不许屏间著妓围》
北山之宅可忘归,北山之山天下稀。——汪莘《题汪侍郎仲宗北山道院》
烟霞满地暮忘归,长啸一声山月白。——张宁《瀑布图》
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苏轼《代书答梁先》
三宿忘归去,圭峰恰对门。——郑谷《访姨兄王斌渭口别墅》
论罢情益亲,涉旬忘归程。——刘禹锡《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苏轼《山村五绝·竹篱茅屋趁溪斜》
长夜忘归来。——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
主人善止客,柯烂忘归年。——钱起《过瑞龙观道士》
便欲忘归路,方知隐易招。——元稹《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
朝捷忘归矢,暮挟青楼姬。——郑善夫《贫女吟八解》
稚孙看弄窗前笔,鲂子忘归月下湾。——陈献章《西良容君携孙来访》
游龙撇波海水飞,黄头伐鼓吹参差,少年摇曳澹忘归。——李德《十二月乐章》
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杜甫《徐九少尹见过》
诣寂长杳冥,忘归暂采撷。——皎然《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四十二韵》
一到花间一忘归,玉杯瑶瑟减光辉。——羊士谔《看花》
我心岂忘归,望乡心如爇。——何乔新《题苏李泣别图》
故乡何由返,年老忘归路。——释文珦《泊舟》
汀州春晚乐忘归,野草幽花兴趣微。——舒岳祥《赋杜若花》
归隐诗句
归隐的诗句
描写归隐的诗句
表达归隐的诗句
归隐田园的诗句
关于归隐的诗句
形容归隐的诗句
归隐山林的诗句
陶渊明归隐的诗句
归隐的诗词
归隐山林的诗句大全
归隐终南山诗句
描归隐的古诗
归隐田园种地的诗句
形容归隐田园的诗句
形容归隐山林的诗句
描写归隐山林的诗句
归隐的古诗五言
有关归隐的古诗
表达归隐之闲适的诗句
归隐者不遇的古诗句
离官归隐的古诗
归隐愤郁的古诗
关于归隐的古诗句子
古诗中的归隐
归隐山林的美好诗句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诗句
和归隐有关的古诗
归隐的古诗宋词
弃官归隐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