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湖的古诗

关于关于望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望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望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望湖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8) 语录(2k+) 说说(11k+) 名言(521) 诗词(261) 祝福(1k+) 心语(75)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诗】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的湖水与岸*,远望广阔的水天相交映。

      蒸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撼动岳阳城。

      想渡洞庭却没船,惭愧在圣明之世闲居。

      眼看钓鱼者屡屡得手,窄有羡慕之情。

      【赏析】

      一、内容分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岳阳时写给张九龄的,希望他引荐而步入仕途。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雄浑而见潇洒。开头两句,写八月的洞庭湖湖*水满,和岸上几乎*接,涵容天宇,天水仿佛混而为一,极开朗也极雄浑,汪洋浩阔。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水汽蒸腾,笼罩着整个云梦大泽,足见湖的蓄积丰厚,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润,而显得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句写波涛澎湃,岳阳城受到强烈的震撼,见其活力之强。这两句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咏洞庭湖名句。但三、四两句仍有区别,第三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第四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垠,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后四句抒情,恳切而又委婉。“欲济”句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荡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荐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句是说在这个“圣明”之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干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说明白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中向往的,只不过至今仍找不到路径罢了。

      七、八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此诗乃专指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在位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还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慕之情罢了。这几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这一典故,另出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要求援引的心态。

      这首要求引荐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遣词造句恳切得体,颂称对方很有分寸,不失身份,而求仕措辞又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因此被称作是求职诗中的上乘之作,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二、中心

      希望通过张九龄能在官府中求得一官半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 ,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注释:

      张九龄:即张丞相,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今属江汉*原及周边一带。

      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河。

      端居:*常居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徒:白白的。

      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坐观:坐视、旁观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赏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阅读全文]...

2022-05-02 09:21:03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谁的诗)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③〔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④〔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⑤〔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

    ⑥〔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盛世面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常家居。

    ⑦〔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

    乍读此诗可能不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涵”“混”“蒸”“撼”等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这首投赠诗,也因此成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3-21 10:58:55
  • 望洞庭湖古诗原文赏析(望洞庭湖古诗意思解读)

  •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如镜”,是*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2021-12-31 10:20:14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 阅读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即张九龄。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孟浩然游京师,以此诗“干谒”张,冀其援引。其诗委婉含蓄,无“干谒”之痕迹,尤妙。望,一作“临”。

    ②涵虚:包容广阔的空间。太清:天空。古人以为天是清而轻的气构成,故称太清。汉刘向《久叹·远游》:“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③云梦:泽名,其说法不一。一说本二泽,云在江北,梦在江南;一说云梦实为一泽,可单言云或梦。大致在今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湖南岳阳、华容以北之广大地区,后淤积为陆地。

    ④端居:*居、闲居。《梁书·傅昭传》:“终日端居,以*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圣明:指帝王英明,这里指太*盛世。

    ⑤羡鱼:《汉书·董仲舒列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又《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翻译

      八月洞庭的湖水暴涨似与岸*,

      浩渺的湖水连天似涵浑的太清。

      大地苍茫雾气蒸腾是云梦大泽,

      洞庭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想要渡过湖水碧波没有舟楫,

      闲居在家园又心忧虑愧对圣明。

      我观看在这湖之畔垂钓的渔翁,

      白白怀有羡慕鱼儿上钩的心情。

      赏析

      诗的首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方回《瀛奎律髓》记:“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毯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可见其影响之大。不过对于全篇,诗家却不无批评,如清人查慎行云:“后半首全无魄力,第六句尤不切题。”其实要真正体会前四句的意象,还当从熟玩后四句着手。因为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山水之作,而是一首干谒诗,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浩然向时相张九龄请求援荐所作。浩然并非一味淡泊,而是多有感情,此诗尤甚。

      诗的五六句用《论语·泰伯》典:“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端居耻圣明”,看来是说,身处明时而端居无事,是可羞愧;然而所以无事,责非在己,而是“欲济无舟楫”,浩然自视极高,言外之意颇有时不我用,其圣明与否,颇可致疑之慨。七、八句注家均引《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然而诗意为何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淮南》此喻下文更云:“是而行之,故谓之断(治);非而行之,必谓之乱”,意谓治乱之关键,在于行为合宜与否。浩然用上句,而隐含下句之意,湖边垂钓者,当然有工具可凭借,而己身只空有羡鱼之情,是无可依凭,无依凭而欲求进,在今世可谓非而行之,然而反过来看,握政柄,致太*的张丞相,如不我援,使孤寒之士,只有“归家”一途,其合宜与否,岂不当慎思而审行之?可见此诗后四句虽似自愧自嗟,其实愤激之甚,只是因献诗求荐,而内敛不露,这种敛抑而激切的感情,使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另有一番景象。

      不妨仍以杜诗对比。老病孤舟,心忧国蹙的杜甫,其望中的洞庭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宏大的景象中,带有苍黯的色调,动荡的预感。孟诗亦宏大,却给人以浩荡激越的印象。仲秋八月,湖水*澄,然而这“*”中却涵蕴着宇宙的元气而直与太清——天空相混一,于是湖水虽*,而远远望去水云之气磅礴蒸腾。湖边的岳阳城,也似乎被水势所撼动。首四句在由远而*,由总揽到收束的描写中,一步步展现出*湖之深蕴的内力,涵盖天地的气势。笔者无意将湖水视为浩然自比,但是其望中湖景的个性化形象,却确实是与浩然内敛的不*之气相关。洞庭水势之浩渺,见于地志笔记甚多,如《岳阳风土记》:“盖岳阳居湖东北,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啮城岸,岸常倾颓。”诗人状物,固不能离开客观的物象,所以孟、杜笔下的洞庭都以宏大为主,但是从两篇名作宏大湖景的色调不同中,我们又一次能体会到山水描写与诗人心态的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3-02 02:59:10
  • 望洞庭湖刘禹锡的诗句(望洞庭的古诗注释和诗意)

  • 诗意
  • 一、知作者“诗豪”

    1.刘禹锡简介

    2.了解“诗豪”之称的由来

    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这正是其中的一点,刘禹锡的“诗豪”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豪”字,这个“豪”,不仅指诗风之“豪”,更多的还是对刘禹锡人品之“豪”的赞美。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跟随“诗豪”刘禹锡的脚步,一起来读一读《望洞庭》这首古诗,在读的过程中试着给古诗划分节奏。请学生按照自己划分的节奏读古诗。老师出示古诗的划分节奏,按着节奏,有感情地再读古诗。

    4.复*多音字“磨”

    消磨(mó) 磨(mò)坊

    三、品读诗句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赏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湖光:湖面的波光。

    ②相和:互相映衬。

    ③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

    (1)请你结合注释,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2)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静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子,形象贴切写出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3)请你想象一下,诗人是站在什么位置上看到此景,此时此刻,有什么想说的?

    (*处看,可能会说:“洞庭湖真是美不胜收呀!”)

    3.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白银盘:比喻洞庭湖。

    ②相和:互相映衬。

    ②青螺:青绿色的螺。诗中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请你结合注释,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君山在洞庭湖的包围下,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3)你能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吗?请你用你的画笔将“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出来。

    (4)在画画的过程,想一想诗人所站的位置是哪里,是远还是*,是高还是低?原因是什么?

    (登高远处所看)

    四、体会诗人感情

    通过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你根据诗意,填填本课的知识梳理

    [阅读全文]...

2022-07-06 17:43:55
  • 描写西湖的古诗

  • 西湖
  • 描写西湖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西湖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4、《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6、《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7、《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8、《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饮湖上初晴后雨》

    [阅读全文]...

2022-04-19 18:13:58
  • 描写西湖的古诗

  • 西湖
  •   1、《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4、《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6、《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7、《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8、《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阅读全文]...

2022-07-28 02:37:17
  • 描写湖泊的古诗

  • 描写湖泊的古诗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释惠标《咏水》

    [阅读全文]...

2022-03-05 15:02:25
  • 湖水风景的古诗

  • 风景
  •   秋风起,乍觉寒,芳草依旧绿,湖水碧连天;日归西,征程远,乡关何处是,芦苇恬。

      宋·张经

      秋夜净无云,嫦娥展孤镜.

      灏气浸澄波,荡漾光还定.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清】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阅读全文]...

2022-04-19 13:04:33
关于望湖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望湖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望湖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望湖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望湖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望湖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望湖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