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简介

关于祝福简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祝福简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祝福简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祝福简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37) 说说(31) 名言(13) 诗词(174) 祝福(1) 心语(29k+)

  • *简介

  • 阅读
  • *简介

      *(1897年3月-2003年10月24日),女,海南文昌人,出生于上海,**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曾致力于*人民抗日战争,反对*,期盼海峡*和*统一、中华民族兴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与宋蔼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哥哥为宋子文。*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代*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人物生*

      幼时赴美国接受教育,在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17年8月,*从美国回到上海,她决心要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古典文学,于是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这对她后来写一些文字稿和公开的演讲稿都起了很大作用。由于社交能力强,*很快成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标。

      1922年12月的一天,*的哥哥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蒋介石也应邀参加。就是在这次晚会上,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娶她为妻,但遭到*的坚决反对。

      *于1917年8月回到上海,渴望到社会上供职但父宋嘉树坚决反对。直到1918年宋嘉树病逝,*才在二姐*的帮助下,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到上海女青年会当英语教师。每周两天到女青年会讲英语课,同时还参加一些由女青年会组织的其他社交活动。

      *在上海女青年会讲课很优秀。当年*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时,就经常当众朗读英文课文,所以*当教员并不怯场。当时前来青年会听课的都是上海妇女界有名的大家闺秀,还有一些*的女儿或夫人。

      一位在青年会听过*讲课的*夫人,向上海市社会局推荐。于是,社会局派官员考察,官员告诉*:*电影在上海成立了电影审查委员会,将来会是*的一个组成部门。1919年3月,*进入这个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供职。

      就在*供职电影审查委员会半年后,上海市参议会内的一批*同盟会友人,开始注意和了解*的情况,极力主张聘请*来上海市参议会任职。他们认为宋来会供职至少有两个益处:一是*的到来可以密切与已经前往广州的孙中山的联系;二是当时上海像*这样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确为罕见。

      消息传到*耳朵里,*极为反感。可是,宋家人却不赞成*的主意,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她的大姐宋霭龄。宋霭龄是力主*进入政界的主要力量。宋霭龄认为三妹进入上海参议会可能改变将来的'命运。*对此盛情难却。最后,*同意辞去电影审查委员会专职译员的工作,进了上海参议会。1919年秋天,*正式出任由该会主办的上海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的执行秘书。

      可是1920年的夏天,不知何原因,*忽然又辞去了包括上海参议会儿童劳工秘书在内的所有职业,一个人只身悄然前行广州。在那里,*见到了后来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蒋介石。

      1927年3月蒋介石率北伐军杀进上海后对*穷追不舍,惟一持赞成意见的大姐宋霭龄抓住小妹爱虚荣的心理,历数嫁给蒋介石的好处。在姐姐的劝说下,她终于下定决心,于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结婚,先循仪式,在宋宅由余日章博士主持成婚,次日在上海大华饭店,由蔡元培证婚。

      1936年,*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组建空军,她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此外,她还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上。

      1936年,*加紧扩充空军;西安事变爆发,营救蒋介石。

      1937年春,蒋介石授权*掌握空军;*邀请美国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到*当空军顾问,并组建了“飞虎队”。在克莱尔·李·陈纳德的帮助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并且成为名义上*空军的总司令。由此,也被名为“*空军之母”。与蒋介石同时膺选《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

      1938年,*的《战争与和*通讯》出版;组织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全国妇运最高指导机关,在抗战中发挥了极大的劝募慰劳工作;担任*对外宣传的总传播员。

      1942年,秘密离开重庆,飞往纽约治病,访问母校韦尔斯利学院;暗中谋求美国援助。

      1943年,在美国国会的两院联*会议上发表演说;3月,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会晤,并一起举行记者招待会;4月,前往加拿大演讲,呼吁美国把对欧洲的考虑转向亚洲;5月,回国陪蒋介石参加四巨头会议,并为蒋介石担任翻译。

      1944年,离开*前往巴西作客,转移资金,在圣保罗购买了一些财产;9月,前往纽约,治疗严重神经衰弱症。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和克莱尔·李·陈纳德组建民用运输航空公司;9月,卷入黄金投机生意。

      1948年,哈里·S·*当选美国总统,大量压缩援华款项;11月她再次飞往华盛顿谋求美援,受到大陆情势逆转;*挖苦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

      1949年,蒋介石辞去总统职务,夫妇俩前往溪口;四月会见江防总司令汤恩伯,并透过青帮暗中转移黄金、白银和文物;五月乘炮艇前往台湾。

      与此同时,*也念念不忘搞“外交”。1950年8月,她和一些美国朋友以及亲台人士组织了所谓的“院外援华集团”;1952年8月,她又飞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直呆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她在美国组建了“*游说团”,又称“百万人委员会”,其宗旨就是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1954年,*再次飞到美国,并逗留了6个月,极力煽动美国阻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对“外交”的热情依然不减。1965年,她和*访美,希望美国支持。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两个*”的安排。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多数联合国成员国认为应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有些国家也不愿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这一方案得到台湾“*”的完全赞同,不料,该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严正地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坚决反对,夫人派群起附和,坐在*台上的蒋介石则一直保持沉默,表情很是苍凉。台湾人将这件事称为“蒋夫人一言定江山”。*反对“两个*”。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离台赴美,长期居住在纽约。

      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6岁。

      *生前曾任*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团*。

      家庭生活

      她的父亲宋嘉树是*海南文昌县人,曾经担任美南监理会(即卫理公会)的牧师,后来离开传教职务经营出版业致富;母亲倪桂珍则出身上海本地的富裕家庭,其中倪桂珍这一支母系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

      *的父母总共养育六个子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宋蔼龄、*、*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兄弟姊妹六人中第四个出生的,两个姐姐宋霭龄、*分别比她年长八岁和四岁,哥哥宋子文比她年长三岁,两个弟弟宋子良、宋子安则分别比她年幼两岁和九岁。她的两位姐夫分别是孔祥熙和孙中山。当时的孔家、宋家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而孙中山的政治声望是甚高的。

      蒋家遭遇三次大的变故,第一次是儿子*的去世,第二次是长孙蒋孝文辞世,第三次是1991年7月孙子蒋孝武在就任新职的前一夜猝死。白发人送黑发人引起的心中苍凉,使*的心理留下了阴影。尤其是蒋孝武的去世,意味着“掌控台湾政局长达40年的蒋氏家族,正式退出政治舞台了”。

      1992年夏,*的外甥孔令侃辞世,1994年孔令伟去世。1996年底,她的孙子蒋孝勇因食道癌病逝。1997年9月22日,*刚刚度过百岁华诞,她的儿子蒋纬国由肺炎感染败血症病逝。她非常悲痛,也深感蒋家后继无人了。

      虽然亲人离去,古旧日稀,*依然享受到了亲情的关爱和温暖。自1991年*赴美后,每逢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她的亲人大都会聚集到纽约同她一起欢度,如长住纽约的蒋纬国的太太邱爱伦、孙女蒋孝章一家以及在美国工作的孙子蒋孝刚等。

      兴趣爱好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消遣最喜欢的、也是她最下功夫的是学画画,主要以国画为主。士林官邸特地聘请了当时台湾最知名的黄君璧和郑曼青两位名家,作为她的国画教师。

      据*手下人说,*确有些绘画天赋,学的时间不算太长,就已卓然有成了。但一度,外界多认为是郑曼青代笔,为了改变这一看法,*出面请台湾有名的画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饭,而后郑曼青提议大家一起作画。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容作画。从此,再没有人怀疑*画的真伪了。

      自1991年10月到2003年3月去世,*一直住在美国,过着*淡和凄凉的暮年生活。*在美国已不过问政治,没有官场应酬,按她的助理的话来说,过的是“一般人的家庭生活”。阅读书报、画画、写毛笔字是*主要消遣。

      受家庭和西方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读《圣经》和祈祷成了她的必修课。在纽约,在她身边呆久了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最喜爱的生活就是灵修。她从小对宗教的信仰,每天读经,每周做礼拜。宗教生活是她生活的重心和她永恒的精神寄托。

      国际影响

      1931年10月26日的《时代周刊》,以蒋介石和*夫妇为封面人物。

      1938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推选蒋宋为1937年年度人物。

      1943年2月18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人,也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并在美国刮起“*旋风”。

      1943年3月1日的《时代》周刊以*单独作为封面人物,封面上说:“蒋夫人——她和*懂得何谓坚忍。”

      美国《时代》周刊以《钢铁塑成的花朵》(A Flower Made of Steel)形容*女士。

      人物评价

      2003年10月24日,时任全国***给*亲属发唁电,对*女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发表谈话说,*女士是**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人民抗日战争,反对*,期盼海峡*和*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2003年10月25日,海峡*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给*亲属发去唁电,对*女士逝世深表哀悼。电文称:“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晚年萦怀*关系,期望国家统一、民族昌盛。鹤驾已西,鸾音不再,令人憾惋。谨向亲属表达诚挚慰问。”

      张学良:*绝顶聪明,是“*代*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西安事变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

    [阅读全文]...

2022-04-26 08:58:29
  • 钟仪简介

  • 钟仪简介

      广义国学是指*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钟仪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钟仪

      官职:郧公

      朝代:春秋

      尊称:四德公

      简评:*最早见于文史记载的职业琴人

      钟仪,春秋时楚人,是有史*载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成公9年(约公元前582年)去世,晋景公继位,到军中视察,遇见了他,晋景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琴臣。”景公就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他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它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自己的姓名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

      典文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従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翻译:

      晋侯到军府的仓库视察,见到钟仪,问人说:“被拘着还戴着南方冠服的人是谁?”

      主管仓库的人回答说:“是郑国人献的楚国俘虏。”

      晋侯让人放了他,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再拜叩头致谢。

      晋侯问他的世官,他回答说“是乐官。”

      晋侯说:“能奏乐吗?”

      钟仪回答说:“这是先父的职官,岂敢另学其它的东西?”

      晋侯让人给他琴,他弹奏南方乐调。

      晋侯说:“你们的君王为人怎样?”

      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

      晋侯再三问他,他回答说:“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事奉他,早晨向婴齐请教,晚上向侧请教。我就不知道别的了。”

      晋景公把这件事告诉范文子,文子说:“这个楚国俘虏,是个君子。说他先父的职宫,是不背弃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是不忘记故旧。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是尊敬君王。不背弃根本,是仁德。不忘记故旧,是守信。没有私心,是忠诚。尊敬君王,是敏达。用仁德来处理事情,用信义来固守它,用忠心来完成它,用敏达来推行它,再大的事情也一定能办成。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两国的友好。”

      晋景公听从了范文子的话,以厚礼接待钟仪,让他回国代晋国求和。

      楚囚对泣

      “楚囚对泣”这则成语,《汉语成语辞典》和《汉语成语大辞典》等成语工具书中均予收录。成语故事典源于《左传·成九年》,《世说新语·言语》也记载了此典故。典故里的“楚囚”,即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时任安陆(古郧地)的地方长官“郧公”钟仪。

      钟仪为楚共王时期(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0年)楚国设在郧邑的行政长官,称作“郧公”,钟氏,名仪。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郑国,钟仪随军出征,由于战败,钟仪沦为战俘,郑国把他抓住后,又转送晋国,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间,钟仪怀念故国,不忘家乡,他想到楚国的战败,不禁潸然泪下,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过了两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公元前582年),晋景公见到“楚囚”钟仪,他问别人道:“兵器库里那个头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谁?”随从回答说:“那人是郑国转送来的楚囚”。景公对这个被关押了两年,还仍然带着自己国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钟仪释放出来,并立即召见,以示抚慰。期间,晋景公问起钟仪的家世,钟仪回答:“我的先世是职业乐师。”景公当即要他奏乐,钟仪拿起琴,演奏起楚国的乐曲。景公有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楚共王这人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评论楚共王的为人和其他的事。晋国大夫知道这件事情后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自己的姓名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待他,为了促进两国和好,叫他回楚国谈判和*。钟仪便被称为四德公,其后世以其为祭祀祖宗的堂号。钟仪回到楚国后,如实向共王转达了晋国愿意与楚国交好的意愿,并建议两国罢战休兵。共王采纳了钟仪的意见,与晋国重归于好。

      钟仪爱国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是很大的。王粲在《登楼赋》中对钟仪大加赞赏。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和刘长史答十九兄》诗中,还把“钟仪琴”与汉代著名的*苏武的“苏武节”相提并论:“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钟仪那种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深切怀念故国的爱国情操的深情赞颂。

      此事《左传·成公九年》有相关记载,可见,钟仪当时弹奏的乐曲,已有鲜明的地方风格,说明在当时古琴就已出现风格与流派的现象。

      历史评价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王粲在《登楼赋》中对钟仪大加赞赏。王粲者,字仲宣,山阳高*(今山东邹县西南)人。王粲的辞赋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与曹植并称为“曹王”。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初唐四杰之杨炯在《和刘长史答十九兄》诗中,把“钟仪琴”与苏武的“苏武节”并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钟仪不顾个人安危,怀念故国的爱国情操的赞颂。

    [阅读全文]...

2021-12-11 15:33:34
  • 邓艾简介

  • 学*,知识
  • 邓艾简介

      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邓艾简介的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资料

      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仍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生*经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下中原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因年幼,邓艾最初是当放牛娃。但他从小有大志向,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十二岁时,又随母至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命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由此可以担任典农都尉的佐、干等下级官吏,以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步升迁,这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但因为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于担任重要职务,便指派他充当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同郡一长者见其家贫,经常资助他,而邓艾并不表示感谢。

      邓艾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

      当时,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淡地过了*二十年。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人生转折

      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正始(240—249)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视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他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邓艾还认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个人影响

      可以说,曹魏*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始四年(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

      嘉*元年(249年)秋,蜀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各郡。司马昭以安西将军、持节,为各军节度(《晋书》文帝本纪),邓艾也参加了这次战争。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御。

      陈泰认为:“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三国志·魏书·陈泰传》)郭淮从其计,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司马昭出骆谷向汉中,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迅速撤回。句安、李歆等人孤立无援,献城投降。

      郭淮遂率军西击羌人各部,邓艾说:“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郭淮就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三天后,蜀军果然复返,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和邓艾迢遥相对,却不向魏进攻。邓艾对诸将说:“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在白水之北,距邓艾驻地六十里。邓艾于当夜抢占洮城,不久,姜维果然率重兵奔袭洮城。姜维见魏军已抢占洮城,遂撤军退走,魏兵得以不败。

    [阅读全文]...

2022-04-02 04:09:25
  • 于扬简介

  • 学*,知识
  • 于扬简介

      于扬先生,易观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同时兼任《商业价值》等杂志编委、数家媒体特约撰稿人及多家企业外部专家顾问及独立董事。此外还担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指导专家、爱心衣橱理事、*科学院研究生青年发展关怀计划 名誉导师、上海信息化企业协会发起人、亚杰商会创业导师、中关村金种子蒲公英孵化器创业导师等社会职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于扬简介的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于扬先生凭借20余年丰富的TMT产业经验和人脉关系,他在2007年就前瞻性提出了“互联网化”概念。他认为互联网是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所有的企业都会成为借助互联网开展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化的进程势不可挡。他所创办国内权威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易观国际定位为“电子商务服务商”,旗下易观信媒、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及易观智库三大业务助力传统生产制造和服务型企业从认知、上手、发展三阶段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他积极帮助传统企业找到它们的“互联网+”。目前易观国际已帮助超过4000家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 于扬先生拥有多年的TMT产业的.研究经验,并是业内知名的演讲家、观察家和管理者。 于扬先生目前担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指导专家、爱心衣橱理事、*科学院研究生青年发展关怀计划 名誉导师、上海信息化企业协会发起人、亚杰商会创业导师、中关村金种子蒲公英孵化器创业导师等社会职务。 知名演讲家、观察家和管理者、1992-2000年曾担任博能咨询公司董事长、2000年创办易观国际、任总裁兼首*顾问.

      电信和IT经验

      于扬先生拥有多年的电信和IT经验,曾在国内外众多大型会议中发表精彩演讲,并为多家高科技企业进行战略指导。 于扬:无庸置疑的是,(eBay与TOM在线成立合资公司)对于eBay来讲是承认前一段在*的失败。当然,eBay还有侥幸心理,保留重新回到*市场的机会。 于扬:这一年里面(雅虎*)的策略是非常矛盾的,一会儿觉得要创营收,大力发展搜索引擎,把3721、网络实名大力发展。一会儿又觉得这块东西可能还要花时间进一步培育。 于扬:如果从96年开始算,过去十年的*有互联网是一个消费的十年,是消费的互联网。未来的十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企业触网,更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获取信息,把互联网变成彼此之间、上下游耦合的关键。 于扬:大家总觉得在移动增值闭环靠内容收费比较容易,在互联网这个开环不太容易,但其实不应该这么简单的判定。易观最*预测在2007年,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体系可能把互联网的开环系统闭环化,一旦闭环化,互联网上为内容付费就有了前景。 于扬:传统单纯引进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很难再奏效。我认为这个《魔兽世界》是最后一个靠引进来产生巨大收益的游戏。未来需要开发与本土情境、文化相关的游戏产品。 此外,于扬先生还应摩托罗拉,诺基亚,*联通,惠普以及IBM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之邀在其活动中发表演讲。

      产品的发展规律

      于扬:游戏产品和任何一种产品一样,本身有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讲,从最开始的导入期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到逐步走向饱和退出市场,我相信这是所有的产品的发展规律。 从易观的分析来看,我们觉得盛大这样一个做法包括后来很多厂商也纷纷的跟进,还是非常明智的。盛大当初这样做,主要由两个目的。第一,进一步盘活已经做了很多投入的老产品,比如这个老的产品由于生命周期接*尾声,我简单把它退市,这当然是一个做法。但这可能意味着我可能在上面卖出的增值服务、道具等等收入都没有了。 今天我们看到整个网络游戏市场的问题是,非常忠诚的玩家其实总的数量比较固定。在这个时候,相信所有网络游戏厂商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互联网用户来玩。如果你要希望有新的用户来玩,必须降低门槛。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56:51
  • 国际幸福日简介

  • 幸福
  • 国际幸福日简介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际幸福日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28日宣布,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意义

      *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并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决议说,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决议指出,需要采取更包容、公*和*衡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消除贫穷,增进全体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为“国际幸福日”举办活动,包括举办教育和公共宣传活动。

      倡议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国际幸福日”的确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因为她明晰了“幸福”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宗教与信仰,无论是东方的“*安和谐幸福”,还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都是并行的幸福路,目标都是为了“共同幸福”。

      人类文明将在“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融合,社会矛盾将在将在“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化解。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濒危生物相继灭绝,拯救地球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

      然而,利益纷争,弱肉强食,战火和硝烟从未在这里*息过。

      在这个发展与博弈并存的时代,“*安、和谐、幸福”应该是人类共有的追求:保护环境,维护和*,造福人类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倡议: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杜绝战争,美化地球,创造人类共同“*安和谐幸福”的生活!

      潘基文呼吁

      2013年3月20日是首个“国际幸福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表致辞,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类奋斗的核心,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人类向往的幸福未来。

      潘基文说,追求幸福是人类努力奋斗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渴望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没有恐惧和贫穷,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对太多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来说,基本的物质福祉依然是难以企及的奢望,对更多人来说,经常性的社会经济危机、暴力和犯罪、环境恶化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都是现实存在的威胁。

      潘基文说,在去年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会员国一致认为有必要采取*衡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支柱结合在一起。

      他说,各国认识到,为了让决策更加有据可依,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应采用更加广泛的标准来衡量发展状况。

      潘基文说,一些国家*以综合幸福指数为依据制定政策的努力令他感到欣慰,他鼓励其他国家效仿这一做法。

      潘基文说:“值此首个‘国际幸福日’之际,让我们进一步致力于包容且可持续的人类发展,重申我们帮助他人的承诺。在投身公益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会得到充实。善心会带来幸福,并有助于建设我们向往的未来。”

      首个“国际幸福日”上“世界福”发布。

      福建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福文化专业委员会柯主任介绍,“世界福”传承了传统中华福文化的本原,以“世界共同幸福”为理念,以中华传统福文化为内涵、美好吉祥的寓意为诉求、国际风格的设计为理念、多元广泛的`应用为前提、人类共同的福祉为目标,寄望团结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共同追求崭新的“世界共同幸福”时代,实现“世界福源、万福来朝、福泽乾坤、世界同福”的宏伟愿景。

      世界福将中华传统中的五福——福、禄、寿、喜、财巧妙地融入设计中,并涵括了长寿福、福中福、心生福、和合福、聚祥福、方圆福、梦圆福、现代福、厚德福等九个福愿,堪称“至尊之福”,寓意“世界福”即将成为“世界共同幸福”的至尊符号。

      “福”是美好生活的极致状态,亦是圆满人生的极致追求。信福,也即相信“福”,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意念力,它能吸引并汇聚“福”,从而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同时,它也是一种让我们心宇安宁圆满的信仰。

      信“福”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意念力。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力吸引来的,是你头脑中所想象的图像吸引来的,是你的思想和意念力导致的。就像佛陀所说的:“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当你在心里接受一个念头,你的身体会调度身体的资源全力配合你的想法,让你得到这个结果。不管你脑中想什么,你都会把它吸引过来,任何让你感觉美好的东西总是会为你招引来更多的美好。在你心中映现的,将会成为你手中得到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持续地思考我们想要的东西,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并付诸于行动。

      我们渴望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美好的友情、温馨的家庭、充满成就感的工作和富裕的物质生活,甚至我们渴望能周游世界、渴望内心的祥和与安宁……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事物,都是我们心中的“福”,所以我们对“福”的信仰,也会把我们所希望的“福”吸引过来。

      信“福”也即是对“福”的信仰。信仰是人类在意识领域中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价值体系,可为沉浮不定、短暂有限的人生营造起永恒而温暖的精神家园,让人们可以充满诗意地栖居其间。这个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类的心灵寄予,因为有了信仰,人们便可以排除困扰人生的无知、孤独、怀疑、虚无与绝望,从而获得知识、关怀、安慰、确定、充实与希望,进而获得幸福感。

      一个拥有信仰的人,本身就会很有幸福感;而信仰“福”,给予人的幸福感将会更大。每当我们流连于名胜古迹的时候,总能见到许许多多善男信女穿梭于庙宇为自己或是为亲人祈福。他们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祈福,向菩萨神灵表达着自己美好的愿望,寻求并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从心理学角度讲,祈福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过程,它能给予人们以信心,使人们更能美梦成真……

      人生是可以播种的。一个人的思想即如一颗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相信“福”,信仰“福”,就是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福”的种子,“福”就会在心中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幸福就会长绕于您的左右……

      幸福源自信福!相信“福”正能量,我们必将获得幸福!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决议说,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的普世目标和愿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决议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纪念“国际幸福日”,包括为此举办教育和公共宣传活动。

      在2013年首个“国际幸福日”致辞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追求幸福是人类努力奋斗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渴望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

      然而,对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来说,基本的物质福祉依然是难以企及的奢望,而对更多人来说,经常性的社会经济危机、暴力和犯罪、环境恶化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都是现实存在的威胁。

      他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人类向往的幸福未来。

      在今年的“国际幸福日”致辞中,潘基文说:“追求幸福乃严肃之事。追求全人类的幸福乃是联合国的主要目标之一。”他希望人类和这个星球均能享有可持续发展之福,免遭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

      国际幸福日的来历

      2012年6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

      决议主要内容:

      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采取更包容、公*和*衡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消除贫穷,增进全体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为“国际幸福日”举办活动,包括举办教育和公共宣传活动。

      历史上的3月20日

    [阅读全文]...

2021-11-27 03:20:23
  • 程昱简介

  • 学*,知识
  • 程昱简介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将领。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程昱的简介的`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简介

      字 仲德古名 程昱(yù 第四声)

      生卒 141年 — 220年(80岁)

      终属 魏

      籍贯 兖州 东郡 东阿【今山东阳谷】

      容貌 长八尺三寸(约合现今191CM) 美须髯

      官至:卫尉 封爵:安乡侯 谥曰:肃侯 追赠 车骑将军

      子女 程武 、 程延

      相关人物 刘岱 、 曹操 、 荀彧 、 薛悌 、 邢贞 、 曹丕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人物生*

      本名立,因梦中于 泰山 捧日,更名为昱。 黄巾 之乱起,县丞 王度 反叛,烧仓库。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 同县 中大姓薛房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 中,兖州刺史 刘岱 辟昱,昱不应。时岱与 袁绍 、 公孙瓒 和亲,后绍、瓒相攻,瓒胜,令岱遣绍妻,岱问昱,昱劝从绍,岱从之。岱表昱为 骑都尉 ,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 兖州 ,辟昱。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 张令 。太祖征 徐州 ,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 等叛迎 吕布 ,郡 县响应,唯 鄄城 、范、 东阿 不动。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 陈宫 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 枣祗 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 兖州 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表昱为 东* 相,屯范。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太祖欲许,昱谏止。天子都许,以昱为 尚书 。 兖州 尚未安集,复以昱为 东中郎将 ,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先主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先主,太祖不听。顷之,昱迁 振威将军 。昱收山泽亡命,得精兵数千人,乃引军与太祖会 黎阳 ,讨 袁谭 、 袁尚 。

      谭、尚破走,拜昱 奋武将军 ,封安国亭侯。 曹操 征荆州,昱料 孙权 将多与先主兵,以御太祖,后果应之。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魏国既建,为卫尉,与 中尉 邢贞争威仪,免。文帝践阼,复为 卫尉 ,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分封少子延及 孙晓 列侯。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阅读全文]...

2022-04-27 10:12:46
  • 曹禺简介

  • 曹禺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禺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是情感上逼得你不得不写”

      曹禺以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蜚声海内外。特别是在当代,研究曹禺、改编他的剧作,使他的剧作以多种艺术形式重新和观众见面,已开成一股方兴未艾的潮流。国外的许多学者和大学也都争相介绍和上演他的剧作,曹禺已成为一位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

      “窭人之子”

      曹禺,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名添甲,学名万家宝。童年时,父亲常常告诫他,不要忘记自己是“窭人之子”。他自幼天资聪慧,但性格孤僻。他受过较好的启蒙教育,还很早地涉猎了大量的古典小说,并且是个小戏迷,觉得戏剧是“一个美妙迷人的东西”。

      1922年曹禺考入南开中学。首次以“曹禺”笔名发表了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同时,还崭露戏剧表演的天赋。先后演过《少奶奶的扇子》、《打渔杀家》、《南天门》、《国民公敌》等多部戏。最为成功和为他带来莫大声誉的是他男扮女装演《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

      1928年曹禺被保送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后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清华期间,他仍积极参加戏剧演出,有时还集导、编、演于一身。由于他出色的表演和才能,继钱钟书“清华之龙”后被誉为“清华之虎”。

      1933年,23岁的曹禺创作了《雷雨》,成为*剧坛上升起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随后,陆续发表《日出》、《原野》、《北京人》。期间,担任了国立南京戏剧学院教授。抗战爆发后,前往重庆、江安。1947年奔向**区。**后,长期任文艺界领导职条。195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担任首任院长。

      “写《雷雨》是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大多数作家的创作都是由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的,不仅如此,这种情感的潮水还将强烈的折射到创作的具体过程和创作内容。曹禺就是这类情感十分丰富的作家。他在创作《雷雨》时,就“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的家庭和社会”。同时,他还力求通过对故事的真实描写,把严酷的人生深刻地描绘出来,并通过人物命运的`高度巧合提示人物命运的残酷性。

      在《日出》的创作中,曹禺更是较之写《雷雨》憋满了一腔愤怒之情,这是他情感的又一次更强烈、更深沉的输出,是作家崇高的人道主义对旧世界的控诉。

      《北京人》是曹禺写的最好的剧本,它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而完成的。它既蕴含着作家的希望和憧憬,又体现了作家对戏剧审美境界更高的追求和向往,它是曹禺创作历程的一个高峰,是一部传世的杰作。

      语言风格

      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具特色,从而使得他在处理戏剧冲突当中,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

      语言个性鲜明的性格化是优秀戏剧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曹禺戏剧的一大特点,曹禺笔下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突出。如《日出》中李石清:“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寥寥数字,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残忍无情、无耻的思想性格。《日出》中这样的几乎没有特别拗口的台词,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练深刻。而且,台词里充满了精妙的停顿和省略,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完全进入台词所创设的情景中。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指剧中人物不仅表现出在说话,而且出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它是和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曹禺的语言恰巧也有富于感染力的动作性,如《原野》第三幕仇虎在森林中逃跑的幻觉描写,曹禺别开生面地展示了仇虎的内心悲剧冲突,重现了他所遭受的种种不公,他在种种幻觉纠缠下拼命挣扎、苦斗,反抗意志愈益顽强。另外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也是曹禺惯用的手法,在《雷雨》中,优秀的潜台词比比皆是如:大海打周萍时所说的“你准备好了?”就是指你是准备好跑了呢?还是准备好挨打了呢?

      曹禺的语言也是抒情、诗意的。曹禺在创作中运用了一些诗的语言技法如比喻、象征、含蓄等的综合运用,使他的戏剧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在剧本中,曹禺喜欢对他所描绘的人物进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体描述,对人物生活的场景作详细的说明和描绘。这种语言如同叙事诗一般,具有浓厚的抒情性。那像诗一样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意蕴深厚,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曹禺决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撰写人物台词,而是让人物身临其境地讲话,将刻划人物内心活动的台词同舞台效果、布景的描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雷雨》便是当作诗来写的,其中的许多台词准确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像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繁漪在第二幕中那段著名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贮满愤懑与渴望: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繁漪在“宇宙残酷的井里”拼死攀援的艰辛与焦灼、压抑与烦闷,“爱起你来像一团火”,“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的炽烈阴鸷的个性也都熔铸在这诗里。

      文艺影响

      曹禺在把欧洲*代戏剧的写作技巧运用于*的话剧创作,表现*社会现实方面;在塑造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方面;在使剧本富于激情和诗意,特别是悲剧艺术的建树方面;在把生活中的口语加工成文学语言,使对话艺术趋向完美方面,以及在使剧本同时具有可读性和可演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雷雨》的出现昭示着*有了第一部可与外国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

      曹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不断出版和上演,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文字出版,并在许多国家上演,也受到国外读者和观众的好评,并因此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的观众中扎根,使*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他的剧作影响、培养了几代*剧作者、导演、演员,在*现代话剧整体面貌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教育影响

      曹禺作为卓越的戏剧教育家,为推动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和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所建立的不朽功勋。1936年至1941年,曹禺在*第一所国立剧校任教6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戏剧专门人才。**后,曹禺长期兼任中央戏剧学院负责人,一直关心中戏的教育与建设,热情鼓励和支持艺术学子的追求和创新。

    [阅读全文]...

2022-02-27 08:57:55
  • 鲁迅简介

  • 鲁迅
  • 鲁迅简介

      鲁迅先生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日本人为何推崇鲁迅

      在很多人眼中,鲁迅与日本人的关系,似乎一直难以说清的是“改造国民性”与“民族立场”之间的区隔。在中学课文《一面》中提到的内山书店老板——鲁迅的日本好友,在他的回忆录《我的朋友鲁迅》中,则披露了很多以前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细节——当年内山老板被人称为日本间谍,月薪高达50万元,鲁迅先生对他说不必在乎这些谣言。正如谣言同样曾攻击鲁迅先生领过日元或卢布一样,鲁迅先生也不屑一顾。而在先生去世后,许广***伪汉奸76号抓去,内山老板多次与日军交涉,即便是送去的毛毯,许广*也未曾收到,及至放回家,归还的物品中仍然少了一本日记。我想此时,谣言的散布者已经不知所踪,而温暖我们的则是两个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温情。

      这本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了鲁迅“谜一样的最后十年”中许多真实的思想碎片,内山老板与鲁迅交往的前后经历,以及日本作家喜爱鲁迅的原因。在《先生说过的话》一文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先生无畏的牺牲精神、尊重真理和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以及他对青年和自由一以贯之的热爱和鼓励。先生去世后,6000多名青年自发前来送葬,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在全世界,也属罕见。我想,今天再来看《先生说过的话》,回顾先生当年所提出的问题,仍然具有震动灵魂的力量。

      文中,鲁迅先生问内山老板,“孔圣人还在世的话,他是亲日派还是反日派?”对此,鲁迅先生没有直接回答,但我想借用他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观点,任何民族的思想文化,*也好,日本也罢,包括对*同样影响深远的美国和苏联,都有其思想和文化的长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不是科学的做法。后世知识分子往往热衷于“胡适还是鲁迅”的论证,但往往忽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他们并肩作战的基石。比如,鲁迅对内山老板直言,*最需要学*的日本人的长处——认真;对此,胡适先生在《差不多先生传》中同样表达了对*人马马虎虎的深恶痛绝。而这一点,正体现了鲁迅先生所特具的医生的冷静和理性。

      作为一名医生,鲁迅对人类的痼疾下刀既快又狠,但对于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则充满了爱护和尊重。医生是“良药苦口”、“治病救人”,而骗子则甜言蜜语后谋财害命。所以,鲁迅最痛恨暴力与屠杀,最无情地揭露各种“富人秘史”、“登龙妙术”,最不能容忍的是青年学生的非正常死亡。这也是他之所以屡次著文批判蒋xx*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想见,任何试图屠**民的*,都是鲁迅先生的死敌。而对于新生事物,他都充满爱护和鼓励。他最喜欢的是新的文艺方式,比如,欧洲的木刻版画,鲁迅就曾多次举办其展览,无论是德国的豪放,还是俄国的纤细,无论是革命的激情,还是颓废与寂寞,他都欣赏把玩不已。

      张学良痴迷鲁迅作品

      在张学良被囚禁的几十年中,以在贵州几年最为不幸。1938年进住修文阳明洞后,因缺乏思想准备,张学良在精神上一度极为痛苦。1941年7月,因所患阑尾炎被误诊,差点要了性命。病好后他于1941年10月1日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整整病了三个月,本是一开刀十天可好的病,误于庸医误诊断,延误时间,误吃错药,不但空费光阴和金钱,几乎送了小命”。以后又先后迁往灵山麒麟洞、开阳刘育(刘衙)、息烽快活岭、桐梓华湖,直到1946年10月经重庆迁往台湾。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鲁迅的著作在精神上给了张学良很大的刺激和鼓舞,以至他要全面研究鲁迅的思想。

      张晓夫在《张学良与鲁迅》一文中,披露了张学良在这一时期制订的《鲁迅先生研究纲领》。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资料,无论对我们理解张学良还是鲁迅,都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作者接触张学良的资料有限,因此该文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现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藏张学良档案,对该文略作改正和补充,以便人们对张学良与鲁迅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张学良何时对鲁迅的著作发生兴趣,至今尚无人涉及。在张学良留下的两盒文摘卡面中,有两张卡片值得注意:一张正面为“鲁迅论读书”,下面注有“《读书月报》一卷九期419页,何鹏”;背面摘抄了三句话:“读书有两种:职业读书,嗜好读书。”“读什末书:泛览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读外国书,外国书与人生接触。”另一张正面为“从鲁迅学*些什么”,下面注有“《读书月报》一卷五期420页,罗荪著的《谈鲁迅精神》”。背面摘抄五句话:“学*鲁迅的战斗的精神。”“宁愿战死,莫做奴隶。”“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而鲁迅从不意识的做一个青年的领导者。”“先生遗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战斗精神,是持久不断、坚韧不懈的战斗的‘鲁迅精神’”。

      另外,从张学良抄录的卡片内容看,第一张卡片基本摘抄自何鹏的《鲁迅论读书》一文,第二张卡片上只有四句话摘自罗荪的《谈鲁迅精神》,其中“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这句话在《谈鲁迅精神》一文中并未出现。也就是说,在读到《鲁迅论读书》和《谈鲁迅精神》二文前,张学良可能已经接触过鲁迅的著作,至少看过《坟》,因为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写在〈坟〉的后面》一文。换句话说,从种种迹象来看,张学良接触鲁迅著作的时间,可能要更早一些。

      就目前所知,张学良至晚在1941年已经在系统研读鲁迅的著作。使他对鲁迅产生浓厚兴趣的,并不是景宋的《鲁迅的创造方法及其他》,而是何凝编的《鲁迅杂感选集》。1941年10月27日,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

      读何凝编的《鲁迅什(杂)感远(选)集》,感觉有些生气,同时感觉着鲁迅死得太可惜了!可是他的文字,活气生生的,活跃于纸上,字字句句,侵入你的骨髓,振荡你的神精;我从来不惧怕什么的,可是在鲁迅文字之前,我有点发抖了,一方面是惭愧,一方面是热血沸升,好像鲁迅枯脸,显于我的面前,那末,可以说——确是得说他是永生。

      《鲁迅杂感选集》对张学良的影响可能不止这些。1941年10月9日,张学良就在日记中写道:“文学这东西,有时使你烦燥,烦愠,但也会使你快活,快乐;会使你糊涂,也会使你清醒。”张学良所谈的对文学的感受,包括烦燥与快乐,糊涂与清醒,或许是读了鲁迅的杂文后产生的。1942年2月3日,张学良在日记中又写道:“*人做一事,喜欢人家说他对,如果人家批评他的错,他就不大高兴了,到底他所做的事是对或是不对,连他自己也模模糊糊地。不求真实,欺人欺己,*人的大毛病。”1942年3月2日,张学良在读书笔记中以《咱们的.一点小毛病》题,记下了与2月3日日记中内容大致相同的话。张学良在这一时期对*国民性的反思,也应该受到了鲁迅的启发。

      这段时间,张学良有点迷上了鲁迅。1942年5月23日,他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了《鲁迅的伟大》这段话:

      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刻薄,我觉得他的文章真实透彻。他的话是敢说,是不留情的,所以人觉得他是刻薄。要知道**俗的糟糕就在此等处,总认为虚伪点是忠厚,说老实话的就是刻薄。譬仿说,有人叫你批评批评他,或者批评批评旁人,你总得留点余地,否则你赤条条的把他们的短处全盘说出,那你这个人就得算不忠厚了,并且你会招人家怨恨,或者招了祸来;所以在现在*一般人,认为虚伪点是忠厚,也是自保的上策;也就是*今天政治上和社会上一般的糟糕原因根本的来源。鲁迅他不怕一切,大声急(疾)呼,敢说敢写,是为了什末?……他是为了想救*大众人们“出水火,登衽*”。这正是鲁迅先生的伟大地方,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的处所。

      1942年7月当刘乙光从贵阳买到《鲁迅全集》后,张学良喜出望外,决定研究鲁迅的思想。8月27日,他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晓得我弄这本东西,是不够资格底,我的文学,我的历史,那真是不佩(配)的。”这里所说的“那本东西”,可能就是张学良写于《鲁迅全集》扉页上的《鲁迅先生研究纲领》。既然无论从文学修养看,还是历史基础来看,张学良都认为自己不配来研究鲁迅,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张学良写道:“因为我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喜欢她,而又烦恶她。我弄这本东西,由于烦恶的成份比喜欢的成份多。”张学良倒是很坦率,他研究鲁迅,不是因为喜欢鲁迅的文章,而是因为嫌恶他,至少是嫌恶的成份比喜欢的成份多。他接着写道:“从先我喜欢弄‘雅片’烟玩,到后来弄上了瘾,我深知到了牠的毒害是什末,也了解了牠怎样的毒害了大众,为了戒除牠,我可吃了一吓(下)苦痛。我有‘脚气’病,大夫给我注射‘维他命’,我烦恶这注射,因为牠刺我痛,可是牠能治疗我的病,不是滋养品。‘维他命’是人身上的必需品,我缺乏牠,我就成了一个病人。穷苦的人们因为吃的不好,缺乏‘维他命’,我是因为吃的太好了——吃纯白米,竟(净)吃肉少吃素菜,厨子把东西煮的太熟,因为调和滋味的原故。”在他看来,鲁迅的文字虽然刺痛了他,但鲁迅的思想就“维他命”,是生命的必需品,须臾不能离开,所以他继续写道:“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刺了我的伤痕,刺了我的隐疾——我是烦恶他这些文章。可是我接受了她以后,感觉上有些不同了,好相(像)我吸收了‘维他命’一样。她不是‘雅片’,可以麻醉你一时,他是‘维他命’,人生永远的必需品。她不是高贵的补品‘芙蓉膏’,她是**常常的东西。不过由他提炼发现了,好相(像)大夫们由米糠里提炼‘维他命’一样。”最后他指出:“我以十分的诚意,把我的这时候的感觉,清清白白的写出来,供献给和我同病或不同病的参考,也许有些好处……。”张学良在这里对鲁迅思想的比喻极为形象——是“维他命”而非“芙蓉膏”。在不断有人对鲁迅非难的今天,仔细品味张学良的这段话,不免使人感慨系之。

    [阅读全文]...

2022-06-04 15:50:09
  • 《周书》的简介

  • 《周书》的简介

      《周书》,*历代正史之一,周书为周朝(北周,557—581)的纪传体史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书》的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魏分裂后,一部分鲜卑贵族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了*,史称西魏(535—557年),与它并立的是东魏*(534—550年)。后来,西魏的鲜卑族宇文氏贵族夺取了拓跋氏的皇位,建周皇朝,史称北周(557—581年)。专记西魏、北周史事的“正史”是《周书》。

      《周书》五十卷,唐初史学家令狐德棻等撰。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号曰《周书》。它包括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全书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周书》问世以前,西魏史宫柳虬所写的“国史”和隋代牛弘撰述的“周史”(仅有十八卷),都没有成书,但它们为《周书》的撰写提供了部分资料。

      主编《周书》的令狐德棻是唐初一位很有才干的史学家,编撰前朝历史的建议就是他首先向唐高祖李渊提出来的。贞观年间编撰“五代史”,他是事实上的总裁,后来又参与重修《晋书》的'工作,并被所有修撰者“推为首”,在制订《晋书》体例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还热情支持史学家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工作,使这两部史书得以顺利地进呈皇家,被列为“正史”。由此可见,唐初所修八部“正史”,都跟令狐德棻有密切的关系,他不愧是一位有远见、有度量、有组织才能的史学家。令狐德棻主编的《周书》在三个问题上是值得提出来的。

      (一)特殊的体例。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关于西魏史的表述。北齐承东魏,故以东魏为正统;魏收在北齐撰《魏书》自亦以东魏为正统、以西魏为僭伪,因而于东魏所记甚详,于西魏则斥而不书。正因为如此,所以唐代史学家撰写北齐史,只须上承《魏书》就可以了。然而,撰北周史却无法上承《魏书》,这里不仅有个“正统”观念问题,而且在北魏、北周之间也不能空白了西魏一朝史事。为了表明北魏-西魏-北周这样一个“正统”的继承关系,也为了解决西魏史事在表述上的困难,令狐德棻等便在《周书·文帝纪》中以西魏皇帝年号记事,详细记述了西魏文帝、废帝、恭帝共二十二年的政治、军事大事。《周书》中的一些人物传记,也反映了自北魏末年经西魏至北周的若干史事。其次,是关于后梁史事的表述。《周书·萧詧传》及其众多的人物附传,记载了后梁*的历史。后梁是梁朝宗室萧詧在西魏扶持下建立的一个封建小朝廷,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属地仅有江陵附*数县,先后是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传三世,历三十三年(555—587年),灭于隋。应当注意的是,后梁不象陈朝那样可以上承于梁,而且它又是在西魏的扶持下建立起来的,不把它的历史写入《梁书》而载入《周书》,这种在体例上的特殊安排,反映了《周书》作者的匠心。

      (二)开阔的视野。

      《周书》虽然只是记述西魏,北周皇朝史事的史书,但它着意于反映当时的历史全貌这一显著特点,表明它的作者具有很开阔的历史视野。这表现在《周书》所记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与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如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一一载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全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周书》的这一特点,不仅《梁书》、《陈书》、《北齐书》赶不上,就是后来李延寿所撰的《南史》、《北史》与之相比,也还有一些逊色的地方。这显然跟令狐德棻在事实上负责“五代史”的编撰工作有关,使他对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能够有一种全局的观点。

      (三)简劲的文笔。

      《周书》文笔简洁爽劲,为后人所赞许。清人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如《王罴传》记王罴守荆州时与将士同甘共苦的精神,仓促间乃“袒身露髻徒跣”迎击敌人的气概,以及“老罴当道卧,貆子安得过”的决心,都写得简洁有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又如《韦孝宽传》记韦孝宽守玉壁之战,作者把他的机智、胆识和慷慨激昂的精神都写得栩栩如生,读来令人感奋。宋人叶适说,这两篇传,“学者能详看,所长气力不少”,这就不仅是从文笔的简洁而且还从历史文学的教育作用来推崇《周书》了。历史文学是指史学家对历史表述的艺术性,这是*史学上的优良传统之一。《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在历史文学上的成就是众所公认的。《周书》在这方面的成就虽不如它们突出,但也确有值得注意和总结的地方,《王罴传》和《韦孝宽传》只不过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罢了。

      《周书》在史料上的价值,如关于经济史方面的有征庸代役的开端的记载;关于军事史方面的有府兵制度的产生的记载;关于民族史方面的有突厥、稽胡的首次记载;关于阶级斗争的状况和门阀地主的显赫的记载等。这些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还有不少论述,这里就不来多讲了。

      《周书》在流传中也有散失,但散失的部分很少,而且也都被后人据《北史》等书补上了,所以它的历史命运比《北齐书》要好得多。

    [阅读全文]...

2022-05-24 02:10:02
  • 曹禺简介

  • 学*,知识
  • 曹禺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是*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号称“*的莎士比亚”。下面是关于曹禺简介的一些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于1996年12月逝世。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是*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的莎士比亚”。 曹禺这个笔名是取自他本姓繁体“万”字,拆为“草字头”和“禺”,草字头换为曹,“万”就成了“曹禺”。 曹禺是*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古典戏曲和欧洲*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经历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孔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他的戏剧人生。 曹禺在天津南开中学学*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据万昭与万黛回忆,“爸爸在挪威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玩偶之家》)中扮演女主角娜拉。剧中娜拉背着丈夫准备离家出走,爸爸演这段戏,一个人在台上又说,又歌唱,又跳舞,把她在丈夫面前慌乱、复杂的心情,演得精彩极了;爸爸还扮演根据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名剧《悭吝人》改编的《财狂》主角,在韩伯康发现丢钱的那场戏中,他一人又是哭,又是闹,最后‘蹦蹬’一下晕倒在台上,把韩伯康这个守财奴表现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受到当时报刊的高度评价。” 曹禺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渐渐在他心里清晰起来。曹禺率清华大学抗日宣传队在保定育德中学进行抗日宣传,演出了《月亮上升》等话剧。这部描写东北松花江群众掩护抗日武装队员过江的话剧,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育德中学附*有个铁厂,曹禺与工厂的工人们座谈,工人们纯朴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曹禺在车上遇到的那位姓赵的工人融合成了《雷雨》中的鲁大海。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阅览室,在清华园的小河边,曹禺为创作《雷雨》简直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这时是1933年8月,曹禺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并受聘赴保定育德中学任教。 在育德中学期间,他将此剧本进行了最后的完善。育德中学是同盟会员陈幼云1907年11月在原直隶讷公祠公立高等小学堂基础上创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17年增设留法勤工俭学等工艺预备班,1931年又增设高级普通科,全校高初中合计有20个班左右,学生1000多人。学校要求理科教师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毕业时达到大学预科程度,这样,英文课就颇为重要。曹禺被育德中学聘为英文教员,为学生讲授林语堂开明英语读本,英文经典,英文论说文范等课程。他在到育德中学任教之前,将《雷雨》的剧本送到了《文学季刊》。一部《雷雨》让他苦苦构思了*5年,苦心写作半年,五易其稿。写成后将剧本交给了他在南开中学的同窗好友靳以。靳以与巴金共同负责《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文学季刊》的主编是郑振铎。靳以人很正直,他觉得曹禺是他的好朋友,就没好意思将《雷雨》剧本向主编推荐,稿子一直放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这期间,曹禺一直在育德中学尽心教学,但他始终放不下心爱的戏剧创作,于是,半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直到他离开育德中学,他的《雷雨》还是石沉大海。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曹禺是爱美剧的业余演员,但他作为业余演员的历史,则早在“爱美剧”出现之前就开始了。1915年,5岁的曹禺由表兄刘其珂作家庭教师,读诗背经,并开始与小同学演戏编戏,但没有上过正规的小学。1920年结束私塾学*,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英语,并开始接触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爱美剧”作为一个运动,出现在1921年以后。 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与靳以(章方叙)同学,并成为终身好友。1923年开始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呐喊》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认,“《狂人日记》当时没读懂”,而《女神》却使他的血“沸腾”起来。1925年,15岁的曹禺正式加入南开中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这是我国话剧界较早的剧团之一,由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张伯苓创建于1909年,*曾是其中的活跃分子)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 1926年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后陆续在《南开周刊》《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杂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译小说等多篇。其诗作《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和《南风曲》有着郭沫若《女神》的影响。1927年他还参加了丁西林、田汉和易卜生剧作的排演。 曹禺作为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作家,虽然是1934年以后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后,就开始了《雷雨》的构思。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同年夏天,曹禺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9月,曹禺与八位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特别是戏剧文学,课余还常常与巴金、靳以去看京剧。年底,与钱锺书等人一起成为《清华周刊》编辑。1933年,23岁的曹禺开始写作构思了长达五年的剧本《雷雨》和毕业论文《论易卜生》。曹禺参加清华大学留美考试,未被录取。毕业后去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师。年底生病回京,病愈后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留学生的好评。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学生邢振铎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加赞赏。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1936年,在曹禺尚未写出第二部作品《日出》时,《雷雨》即作为《曹禺戏剧集》(第一种)由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因此,《日出》不仅是巴金的期待,也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日出》发表后,由萧乾主持,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邀请了当时文坛上各种派别的几乎所有大家,包括茅盾、巴金、叶圣陶、沈从文、靳以、李广田、朱光潜、杨刚、荒煤和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通”谢迪克等,进行了两次集体讨论,盛况空前。为一个剧本,整个评论界如此迅速、如此兴师动众,在*话剧史乃至*现代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1936年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等课程。11月,在南京导演话剧《镀金》。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 1938年初,随剧校迁往重庆。10月,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原剧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集体创作的《总动员》),当月公演,轰动重庆。1939年春,随校迁往江安。暑假期间,创作《蜕变》。夏末去昆明导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民总动员》)。初冬率剧校师生赴重庆演出《蜕变》,蒋介石看后下令禁演。1940年秋开始创作《北京人》,翌年公演。1942年初辞去剧校教职,夏,到重庆唐家沱,创作改编巴金的《家》。1943年8月,为创作历史剧《李白与杜甫》作准备,与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庆后以此行的感想创作表现大后方民族资本家与官僚资本家矛盾的《桥》。1946年,与老舍同时接到美国*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并两次会见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1947年返回上海,后进入上海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写成电影剧本《艳阳天》,自导演。1948年底,到香港。1949年初经*地下党安排经烟台到北*。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1年自编《曹禺选集》,对《雷雨》《日出》《北京人》作大量修...

      主要创作

      1926年曹禺的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问世。1934年写就《雷雨》在*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之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 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后写的《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昭君》(1978)等剧。

      作品目录

      著作书目 雷雨(剧本)1933,文生 日出(剧本)1936,文生 原野(剧本)1937,文生 编剧术(理论)1940,正中 黑字二十八(剧本)与宋之的合著,1940,正中 蜕变(剧本)1940,商务 正在想(剧本)1940,文生 北京人(剧本)1941,文生 家(剧本)1942,文生 艳阳天(电影剧本)1948,文生 曹禺剧本选1949,文生 明朗的天(剧本)1956,人文 迎春集(散文)1958,北京 胆剑篇(剧本)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1962,戏剧 王昭君(剧本)1979,四川人民 屈原(剧本)1982,四川人民 论戏剧1985,四川文艺 曹禺论创作(理论集)1986,上海文艺 翻译书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44,文生 [研究资料书目] 曹禺论(肖赛)1943,成都燕风出版社 曹禺研究资料汇编 1960,山东师院中文系编版 曹禺剧作论(田本相)1981,戏剧 曹禺的戏剧艺术(辛宪锡)1984,上海文艺 曹禺论(孙庆升)1986,北大 论曹禺的戏剧创作(朱栋霖)1987,人文 曹禺传(田本相)1988,十月 曹禺剧作艺术探索(华忱之)1988,四川文艺

    [阅读全文]...

2022-04-12 11:34:10
祝福简介 - 句子
祝福简介 - 语录
祝福简介 - 说说
祝福简介 - 名言
祝福简介 - 诗词
祝福简介 - 祝福
祝福简介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