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子和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子和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子和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子和朝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下面是有关各朝写爱国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一、春秋战国前的古代爱国诗词,主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系列。
1、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离骚》中的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秦朝的爱国诗词听说被秦始皇烧光了,想写的人也被杀光了,暂时没有。
二、汉代、三国的古代爱国诗词
1、陈琳(魏晋)的《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写苦寒环境,哀民生之多艰,以及一句“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也算是爱国诗吧。)
2、曹操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佚名《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4、两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明代戏曲名句
望湖光万顷玻璃,山色空濛濛雨亦奇,宜写在丹青画里。
—朱有燉《北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湖边晚行》
想到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秋,湖水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如玻璃般明亮,远处的山峦烟雾缭绕,令人陶醉不已,恍如身在画中。
东乡米似珠,西市薪如桂,滴得愁人心如碎,怨天公不禁龙师。
—杨廷和《北中吕·普天乐·秋雨》
阴雨连绵,滴得愁人心如碎。自然灾害使得粮、柴价格暴涨,百姓流离失所。怨天公。
望东华人乱拥,紫罗襕老尽英雄。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东华,指明代的紫禁城。紫罗襕,指明代高级官员的官服。作者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感慨官场的险恶,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不*之气。
青杏儿才黄,小鸭儿成双,雏燕语雕梁。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作者辞官归故里,过着闲适的生活,夏日的农村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不贪眼角飱,自吃犁头饭。莫怪先生腰折懒。
—王九思《北双调·清江引》
《晋书·陶潜传》里记载陶渊明的誓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也是作者归乡后的自白,绝不贪嗟来之食,自力更生。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乾。此情若比海和山,今世里成姻眷。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波乾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为公案。休辜负,莫浪攀,交人容易可人难。
—王九思《南仙吕·醉罗歌·闺情》
借“海枯石烂”表达了闺中少女对忠贞爱情的渴望,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向往。休辜负!
细雨湿蔷薇,画梁间,燕子归。春愁似海深无底,天涯马蹄,灯前翠眉。马前芳草灯前泪,梦魂飞,云山万里,不辨路东西。
—唐寅《南商调·黄莺儿》
由景入情,对比远处的“天涯”与*处的“灯前”,渲染了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分付鱼龙稳睡著,等闲间休放波涛。
—王磐《北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秋夜同陆秋水湖上泛舟》
“分付”与“休放”几字,威风凛凛,表现了作者秋夜与友人泛舟湖上的满腔豪情。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王磐《北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口大肚空,既是喇叭、唢呐的特点,也是正德年间专权宦官的嘴脸。作者辛辣地讽刺了为害国家、鱼肉百姓的奸人丑态。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王磐《古调蟾宫·元宵》
明代国家渐渐衰败,百姓生活也每况愈下。作者以对比的手法,以昔日元宵佳节之热闹,反衬今日之冷清。“后经荒岁苛政, 闾阎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
—康海《北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康海也曾仕途得意,因被刘瑾一案所牵连,遭贬,回首往事,感慨良多。当初为了营救友人李梦阳而投靠了宦官刘瑾,当自己身陷风波,李梦阳却熟视无睹。因刚直而被杀害的膺和滂,因放诞而传名的籍与康,作者借用这些史例,表达了自己蒙受冤屈的激愤之情。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影低,云烟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杨慎《南窗调·黄莺儿》
独在异乡为异客,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作者,在途中做梦回到了故乡,然而这样的好梦却被早啼的鸡给打断了。醒来,仍旧是“星河影低,云烟望迷”,想着重新睡去再次入梦,窗外的乌鸦又叫了起来。移步高楼,一轮残月还挂在天空,冷凄凄。
这壁厢取吉,那壁厢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昧,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常带着不应罪。
—陈铎《北中吕·朝天子·媒人》
古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不能私相授受,媒婆的作用就很重要。作者生动地刻画了媒婆的形象,她们东奔西走,巧舌如簧,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促成姻缘,往往夸大男女双方优点的同时隐瞒各自缺点,从而酿成了多少婚姻悲剧。
倚阑无语掐残花,蓦然间春色微烘上脸霞。
—沈仕《前调·春怨》
闺中女子,面带红霞,无语亦动人。
闷葫芦一摔一个粉碎,臭皮囊一挫一个蝉蜕,鸦儿守定兔窠中睡。曲江边混一回,鹊桥边撞一回。来来往往,无酒也三分醉。空攒下个铜斗儿家缘也,单买那明珠大似椎。恢恢,试问青天我是谁?飞飞,上的青霄咱让谁。
—常伦《南商调·山坡羊》
通过写对功名利禄的参破之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豪爽,直率。
灞桥驴背上,耸吟肩,风卷寒花扑帽檐。
—吴承恩《南商吕·梁州序·咏雪》
雪天,一文人吟着诗骑着驴正从桥上过,风卷起了雪花直扑向他的帽檐。意境潇洒,耐人寻味。
背地里瞒神吓鬼,向人前苫眼铺眉。
—张鍊《北双调·沉醉东风·阅世》
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咏鹅》赏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原文大意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诗意:
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唱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翻译/译文
译文一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对听了军对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对。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对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对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赏析: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昏天黑地,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旳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旳灾难来着笔旳。
“吹翻了这家”是*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旳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旳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旳“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旳负担,激起人民旳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旳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旳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旳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旳恨。
王磬旳《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旳对立,反映了人民旳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旳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旳物于所讽旳人关合旳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旳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旳。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解说]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翻译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唐朝古诗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可谓是我们最熟悉的重阳节古诗了,它那简单易懂的诗句是我们所喜欢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首诗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诸,小洲也”。
(2)、回:回旋;盘旋飞转。
(3)、百年:这里指“一生”。
(4)、潦倒:困顿,衰颓。
(5)、新停:刚停止;这里指诗人因故暂时戒酒。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译文】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其祖父杜审言为唐初著名诗人。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长安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故而落第,十年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终生未成进士。因曾久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他只身前往武灵(当时唐肃宗在武灵即位),途中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第二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弃官西行,流离转徙到达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后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58岁时病死于湘江一只船上。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不安、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得这一体裁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篇章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及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杜甫死后,受到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以及李商隐的*体讽喻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代以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甫的诗,在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杜甫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三联表现情感,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第四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艺术地跃然纸上。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泽州城北楼宴》
*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4.《卧病家园》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5.《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6.《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7.《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
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
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夜外。
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
谁知入楚来。
8.《晦日宴高氏林亭》
寻春游上路。
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
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
珠树始开花。
铜官山醉后绝句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铜官山醉后绝句
唐代李白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应须一作:要)
译文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
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注释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凌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为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拟:欲。未拟还:言留恋铜官山,不想离开。
要须:需要,必当。
鉴赏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
“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
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游铜陵时所作,作者看到铜官山、五松山的雄浑景色,酒醉以后,兴奋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长安去了,也是作者不愿低头折腰事*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应须回舞袖”“要须回舞袖”之辩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铜陵虽未置县,但朝廷封铜官山为利国山,并派铜官开采铜矿。铜官山冶矿场景壮观,风景秀丽,李白多次到此游览赋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所作《铜官山醉后绝句》即其中之一。诗云:“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但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李青岩等人纂修的《铜陵县志》不知何由将诗中“应须”二字转抄成“要须”,时至*年,尤其是铜陵人转抄引用此诗的颇多,有引用“应须”的,也有引用“要须”的,正误难分。应是“应须回舞袖”。可查验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铜陵知县李士元主编《铜陵县志》,原木刻版现藏于宁波天一阁。今查木刻版的影印本《嘉靖铜陵县志》,仍是“应须回舞袖”,而非“要须”二字。该版《嘉靖铜陵县志》,是现存距李白游铜陵吟此绝句时间最*的、可查阅到的历史文字资料,比清代李青岩编纂《铜陵县志》要早194年,比清代编纂的《全唐诗》及清代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要早200多年。《嘉靖铜陵县志》是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李白游铜陵吟咏诗句的历史文献,据此,“要须”疑是“应须”之误。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5.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4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题临安邸)
4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4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子朝开头的古诗
关于子和朝的古诗
带朝天子的古诗
朝朝的古诗
朝霞的古诗句子
含有朝朝的古诗
唐朝关于燕子的古诗
朝天子琼楼的古诗
唐朝关于柿子的古诗
虞朝的古诗
朝花的古诗
有朝字的古诗
琼朝的古诗
朝雾的古诗
有朝俞的古诗
朝泉的古诗
朝燕的古诗
花朝节的古诗咏花朝
唐朝描写笛子的古诗
赞美唐朝古诗的句子
关于朝朝暮的古诗
宋朝和唐朝的古诗
度朝昏的古诗
有唐朝的古诗
朝和夕的古诗
有朝晖的古诗
朝旭的古诗
带朝年的古诗
在今朝的古诗
六朝梁朝的古诗词
儿童英语短语
出发的心情短语
个签名心情短语伤感
女生早安说说心情短语
代表生日的短语说说
周末陪女儿心情短语
玩了一天的心情短语
老人离世伤感短语
最新女生说说心情短语
同学聚会感言短语诗
说说心情短语带图片
现在的英文短语
夜晚海边的心情短语
talk短语
时常的英文短语
寄语文明城市短语短句
喜欢的英语短语
像的英文短语
晚安说说短语励志图片
伤感朋友说说心情短语
自己生日说说心情短语图片
在乎一个人的心情短语
结婚十周年纪念日短语
搞笑可爱说说心情短语
雨夜的心情短语
晚安个性签名短语说说
个性的说说心情短语
放弃句子表达心情短语
失去恋人的心情短语
等累了说说心情短语
太多的英文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