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诗句的古诗

关于寒山诗句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寒山诗句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寒山诗句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寒山诗句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4) 说说(159) 名言(3) 诗词(10k+) 祝福(48) 心语(3)

  • 寒山诗句鉴赏

  • 古诗文
  • 寒山诗句鉴赏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寒山诗句鉴赏,欢迎参考!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寒山(唐代诗僧)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寓居浙东天台山。唐代著名诗僧。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他以桦树皮作帽,破衣木屐,喜与群童戏,言语无度,人莫能测。常至天台国清寺,与寺僧丰干、拾得为友,将寺院残余饭菜倒进竹筒,背回寒石山维持生活。

      寒山经常在山林间题诗作偈,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同情贫民。后人辑成《寒山子诗集》3卷,《全唐诗》存诗312首。元代传入朝鲜、日本,后译成日、英、法文。[1]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人物简介 : 寒山子

      寒山作为*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崇。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日本著名小说家森鸥外(1862—1922年)曾根据寒山诗集前闾丘胤的序言,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评议研究

      五四运动时期,中华大地开始大力倡导白话文。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由此,寒山始受到国人的青睐,大陆及台湾学术界纷纷撰文评议寒山,新*成立后到八、九十年代,寒山研究更呈现出雨后春笋之态势。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其诗一时之间风靡欧洲。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为众多的读者所接受,在那里,他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受到了*及西方众多读者、研究者的关注。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脚步的逼*,文学及文化的全球化也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文学史上那些如寒山一样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接纳的诗人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以下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百年中的寒山研究概况。

      研究内容

      二十世纪以来的寒山子研究,总体上可分为生*研究和作品研究两大部分。关于寒山子生*研究包括对其生活年代、生活经历、以及葬地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寒山子生活年代问题,历来有“贞观说”(公元627—649)、“先天说”(公元712—713)以及“大历说”(公元766—799)三种说法。贞观说以唐代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所作《寒山子诗集序》为始,后经宋释志南《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肯定,后人如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宋释本觉《释氏通鉴》、元释熙仲《释氏资鉴》、1979年版的《辞海》等均以此说为准,*有学者中亦有赞同此说者,其中以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诗》为代表。前者以诗为证,通过历史与寒山诗的相互印证,指出寒山“约生于隋开皇三年(584),卒于唐长安四年(704)﹙也许是个概数,难以肯定﹚”。后者通过对寒山诗中所反映社会状况的详尽分析同样支持贞观说。先天说以宋释赞宁所作《宋高僧传》为滥觞。此说仅有元释昙噩,撰于至正二年(公元1366)的《科分六学僧传》和谭正璧所撰,1934年版的《*文学家大辞典》表示赞同。

      对寒山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及对诗歌内容分类的研究,有以下几种看法。李振杰在《寒山和他的诗》 中将寒山诗内容分为以下几种:表达对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社会中丑恶现象的讽刺和嘲弄;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直接宣传佛理;记叙个人生活及身世。李敬一在《寒山子和他的诗》中,把寒山子诗歌内容分为: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思想面貌;反映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下层群众的生活状况、揭露社会上不合理的婚姻现象;反映沙门生活,宣扬虚无观念、因果轮回、消极遁世以及描画社会炎凉世态和城镇、乡村不同*俗等几个方面。钱学烈《寒山子与寒山诗》对其诗歌也作了较系统的分类,将其诗歌分为:自叙诗、隐逸诗、风俗诗、道家诗和佛家诗五类,并分别对各类诗歌作了较详尽的解释和说明。项楚《寒山诗校注·前言》中认为寒山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世俗诗与宗教诗,不过,二者并不是绝对地泾渭分明的。”其世俗诗中又包括抒情咏怀诗、讽世劝俗诗、山林隐逸诗等。 通过寒山子诗歌内容的探究,可以使我们看清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从而进一步认识其诗歌的价值。寒山子的诗歌“有相当多的作品触及现实生活,大谈人生问题,从农业生产、社会道德、到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几乎触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这部分诗歌不仅在绮靡软媚的初唐诗风笼罩下面使人感到清新可爱,就是在高亢激昂的盛唐之音回荡的时代里,也掩盖不了它的蓬勃生机和朴爽之美。”寒山诗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对社会现实等各方面的反映表现出来。

      除了对寒山诗歌总体上的内容分类研究外,由于寒山诗中表现出驳杂的儒、释、道思想,有人认为其诗从内容上看“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因而,对寒山诗歌宗教思想的研究也颇为重要。张立道《浅谈寒山子诗的道家思想》、钱学烈《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这两篇文章对寒山诗所体现的儒、道思想有所论述。然而,寒山思想相对来说受佛教思想影响更大,其诗中体现佛禅思想的诗占一大部分。台湾黄永武指出:“唐人中以诗来写禅理,写得最多,写得境界最精湛的,应该是寒山。” 因而对其诗歌从禅的角度分析也是一个重要切入点。钱学烈在其《寒山子禅悦诗浅析》中,将其佛禅诗分作佛教劝戒诗和禅悦诗两类,而其禅悦诗又分为禅语禅典诗、禅理诗、禅悟诗、禅境诗、禅趣诗几类,并分析各类诗歌具体包含内容及思想特征,系统地对寒山子佛禅诗进行了分类整理工作。另有何西虹的《略论寒山景物诗中的禅意》一文,对寒山景物诗中所体现的禅意之美有所论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寒山诗集提要》中指出,寒山诗“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可见寒山诗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探究其诗的艺术特色。李振杰《寒山和他的诗》中指出,寒山诗“蕴藏着神秘的禅机哲理”、“形式自由、感情朴实”、“语言通俗”、多用“比拟的手法”等几大艺术特点。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诗》中则指出,其诗歌“具有民歌那种通俗、质朴、生动、清丽的特色”、“常采用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尤其注重自然界声音的模拟”、“体制上一般都较为短小……形式和风格是比较多样的”等艺术特点。钟文《诗僧寒山子》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讥讽时态,毫不容情”、“劝善戒恶,富于哲理”、“俚语俱趣,拙语俱巧(沈德潜《古诗源·例言》),耐人寻味”、“有许多比喻生动的句子”、“叠字的连用”等几方面。

    [阅读全文]...

2022-03-21 16:47:29
  • 寒山寺的诗句

  • 寒山寺的诗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山寺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首)

      胜迹寻芳碧水间,千廻百转落花前。

      怅然晚渡送归客,此去寒山阅诗篇。

      夜泊枫桥成往事,蝉鸣深院是何年。

      空阶点点潇潇雨,多少行人又未眠。

      (第二首)

      槛外花下闻香馥, 枫桥月下旧如初。

      虎丘铁马随风动, 天*灵岩隐云雾。

      寒山拾得功德满, 留下古寺待客入。

      红枫迎晓渔火暗, 梵钟夜半可曾无?

      (第三首)

      庙宇几劫几涅槃,楼阁宝殿起飞檐。

      寒山削发居茅舎,希迁学禅创寺园。

      普渡观音神淡定,无量佛祖相庄严。

      大唐高塔岿然立,夜半钟声世代传。

      (第四首)

      姑苏春晓绽樱红,柳岸石桥不见枫。

      万里东风吹客袂,五更晓月冷苍松。

      隔江遥看星星火,*寺难闻摐摐钟。

      古刹欲谈吴越事,寒拾去后几高僧。

      (第五首)

      枫桥月夜撩诗兴,古寺钟声撞罄声。

      渔火遥观江色暗, 寒星*伴月光明。

      飞檐殿宇留禅意,香案佛珠恋圣灵。

      俗事千年无法证,红尘一部道德经。

      (第六首)

      运河穿巷粼粼过,古树不凋木乱萧。

      一叶扁舟出寒寺,千秋罄鼓绕枫桥。

      谁家烟嶂横方鼎,此地声风避野樵。

      不见古来斋圣地,孤拓遗碑叹寂寥。

      (第七首)

      夜泊秋江在盛唐,千年古刹美名扬。

      枫桥依旧跨灵水,宝塔重新闪佛光。

      壁上诗文观者晕,佛前香烛老僧忙。

      钟声感化东瀛客,只带鲜花不带枪。

    [阅读全文]...

2022-06-29 20:33:26
  • 寒山诗句鉴赏

  • 寒山诗句鉴赏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寒山诗句鉴赏,欢迎参考!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寒山(唐代诗僧)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寓居浙东天台山。唐代著名诗僧。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他以桦树皮作帽,破衣木屐,喜与群童戏,言语无度,人莫能测。常至天台国清寺,与寺僧丰干、拾得为友,将寺院残余饭菜倒进竹筒,背回寒石山维持生活。

      寒山经常在山林间题诗作偈,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同情贫民。*辑成《寒山子诗集》3卷,《全唐诗》存诗312首。元代传入朝鲜、日本,后译成日、英、法文。[1]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人物简介 : 寒山子

      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崇。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日本著名小说家森鸥外(1862—1922年)曾根据寒山诗集前闾丘胤的序言,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评议研究

      五四运动时期,中华大地开始大力倡导白话文。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由此,寒山始受到国人的青睐,大陆及台湾学术界纷纷撰文评议寒山,新中国成立后到八、九十年代,寒山研究更呈现出雨后春笋之态势。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其诗一时之间风靡欧洲。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为众多的读者所接受,在那里,他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受到了中国及西方众多读者、研究者的关注。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脚步的逼*,文学及文化的全球化也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中国文学史上那些如寒山一样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接纳的诗人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以下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百年中的寒山研究概况。

      研究内容

      二十世纪以来的寒山子研究,总体上可分为生*研究和作品研究两大部分。关于寒山子生*研究包括对其生活年代、生活经历、以及葬地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寒山子生活年代问题,历来有“贞观说”(公元627—649)、“先天说”(公元712—713)以及“大历说”(公元766—799)三种说法。贞观说以唐代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所作《寒山子诗集序》为始,后经宋释志南《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肯定,*如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宋释本觉《释氏通鉴》、元释熙仲《释氏资鉴》、1979年版的《辞海》等均以此说为准,*有学者中亦有赞同此说者,其中以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诗》为代表。前者以诗为证,通过历史与寒山诗的相互印证,指出寒山“约生于隋开皇三年(584),卒于唐长安四年(704)﹙也许是个概数,难以肯定﹚”。后者通过对寒山诗中所反映社会状况的详尽分析同样支持贞观说。先天说以宋释赞宁所作《宋高僧传》为滥觞。此说仅有元释昙噩,撰于至正二年(公元1366)的《科分六学僧传》和谭正璧所撰,1934年版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表示赞同。

      对寒山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及对诗歌内容分类的研究,有以下几种看法。李振杰在《寒山和他的诗》 中将寒山诗内容分为以下几种:表达对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社会中丑恶现象的讽刺和嘲弄;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直接宣传佛理;记叙个人生活及身世。李敬一在《寒山子和他的诗》中,把寒山子诗歌内容分为: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思想面貌;反映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下层群众的生活状况、揭露社会上不合理的婚姻现象;反映沙门生活,宣扬虚无观念、因果轮回、消极遁世以及描画社会炎凉世态和城镇、乡村不同*俗等几个方面。钱学烈《寒山子与寒山诗》对其诗歌也作了较系统的分类,将其诗歌分为:自叙诗、隐逸诗、风俗诗、道家诗和佛家诗五类,并分别对各类诗歌作了较详尽的解释和说明。项楚《寒山诗校注·前言》中认为寒山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世俗诗与宗教诗,不过,二者并不是绝对地泾渭分明的。”其世俗诗中又包括抒情咏怀诗、讽世劝俗诗、山林隐逸诗等。 通过寒山子诗歌内容的探究,可以使我们看清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从而进一步认识其诗歌的价值。寒山子的诗歌“有相当多的作品触及现实生活,大谈人生问题,从农业生产、社会道德、到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几乎触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这部分诗歌不仅在绮靡软媚的初唐诗风笼罩下面使人感到清新可爱,就是在高亢激昂的盛唐之音回荡的时代里,也掩盖不了它的蓬勃生机和朴爽之美。”寒山诗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对社会现实等各方面的反映表现出来。

      除了对寒山诗歌总体上的内容分类研究外,由于寒山诗中表现出驳杂的儒、释、道思想,有人认为其诗从内容上看“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因而,对寒山诗歌宗教思想的研究也颇为重要。张立道《浅谈寒山子诗的道家思想》、钱学烈《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这两篇文章对寒山诗所体现的儒、道思想有所论述。然而,寒山思想相对来说受佛教思想影响更大,其诗中体现佛禅思想的诗占一大部分。台湾黄永武指出:“唐人中以诗来写禅理,写得最多,写得境界最精湛的,应该是寒山。” 因而对其诗歌从禅的角度分析也是一个重要切入点。钱学烈在其《寒山子禅悦诗浅析》中,将其佛禅诗分作佛教劝戒诗和禅悦诗两类,而其禅悦诗又分为禅语禅典诗、禅理诗、禅悟诗、禅境诗、禅趣诗几类,并分析各类诗歌具体包含内容及思想特征,系统地对寒山子佛禅诗进行了分类整理工作。另有何西虹的《略论寒山景物诗中的禅意》一文,对寒山景物诗中所体现的禅意之美有所论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寒山诗集提要》中指出,寒山诗“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可见寒山诗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探究其诗的艺术特色。李振杰《寒山和他的诗》中指出,寒山诗“蕴藏着神秘的禅机哲理”、“形式自由、感情朴实”、“语言通俗”、多用“比拟的手法”等几大艺术特点。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诗》中则指出,其诗歌“具有民歌那种通俗、质朴、生动、清丽的特色”、“常采用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尤其注重自然界声音的模拟”、“体制上一般都较为短小……形式和风格是比较多样的”等艺术特点。钟文《诗僧寒山子》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讥讽时态,毫不容情”、“劝善戒恶,富于哲理”、“俚语俱趣,拙语俱巧(沈德潜《古诗源·例言》),耐人寻味”、“有许多比喻生动的句子”、“叠字的连用”等几方面。

    [阅读全文]...

2022-04-22 05:50:34
  • 寒山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寒山《诗三百三首》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沈。——寒山《诗三百三首》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寒山《诗三百三首》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寒山《诗三百三首》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寒山《诗三百三首》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寒山《诗三百三首》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寒山《诗三百三首》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寒山《诗三百三首》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寒山《诗三百三首》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寒山《诗三百三首》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寒山《诗三百三首》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寒山《诗三百三首》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寒山《诗三百三首》

    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寒山《诗三百三首》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寒山《诗三百三首》

    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寒山《诗三百三首》

    今日既老矣,余生不足云。——寒山《诗三百三首》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寒山《诗三百三首》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寒山《诗三百三首》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寒山《诗三百三首》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寒山《诗三百三首》

    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寒山《诗三百三首》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寒山《诗三百三首》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寒山《诗三百三首》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寒山《诗三百三首》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寒山《诗三百三首》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寒山《诗三百三首》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寒山《诗三百三首》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寒山《诗三百三首》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寒山《诗三百三首》

    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寒山《诗三百三首》

    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寒山《诗三百三首》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寒山《诗三百三首》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寒山《诗三百三首》

    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寒山《诗三百三首》

    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寒山《诗三百三首》

    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寒山《诗三百三首》

    蜂蝶自云乐,禽鱼更可怜。——寒山《诗三百三首》

    可来白云里,教尔紫芝歌。——寒山《诗三百三首》

    俊杰马上郎,挥鞭指绿杨。——寒山《诗三百三首》

    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中半日坐,忘却百年愁。——寒山《诗三百三首》

    妾在邯郸住,歌声亦抑扬。——寒山《诗三百三首》

    儿家寝宿处,绣被满银床。——寒山《诗三百三首》

    快搒三翼舟,善乘千里马。——寒山《诗三百三首》

    岩岫深嶂中,云雷竟日下。——寒山《诗三百三首》

    自非孔丘公,无能相救者。——寒山《诗三百三首》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寒山《诗三百三首》

    焉能拱口手,端坐鬓纷纷。——寒山《诗三百三首》

    有鸟五色彣,栖桐食竹实。——寒山《诗三百三首》

    傥闻弦歌声,作舞欣今日。——寒山《诗三百三首》

    [阅读全文]...

2022-06-24 22:27:29
  • 寒山寺的诗_杜甫的诗

  • 杜甫,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寒山寺的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寒山寺的诗

    1、《咏寒山寺》

    迢递寒山寺,

    2、《寒山寺》

    呔,那小子,

    3、《寒山寺,钟声永恒》

    白日里

    4、《游寒山寺》

    枫桥边,寻找心中的客船,

    5、《观寒山寺》

    我怀着虔诚的善心忐忐往前走

    6、《过寒山寺》

    佳诗邀我拜寒山,

    7、《过寒山寺》

    心潮澎湃一首诗,

    精选阅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

    《山行》

    作者: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诗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阅读全文]...

2022-02-20 22:55:51
  • 关于寒山寺的古诗词有哪些 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1.《枫桥夜泊》唐朝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拟寒山寺·其十六》宋朝

    释怀深

    有酒方开颜,无肉不举箸。颠倒自戕贼,拟将血肉补。弃却囊中金,反收路傍土。不见富贵家,未死神先去。

    3.《拟寒山寺·其八十六》宋朝

    释怀深

    人身苟无业,生死何足疑。生也不须恋,一亦不须悲。一身真逆旅,万事皆儿嬉。请来绿岩畔,与君歌紫芝。

    4.《拟寒山寺·其一百四十一》宋朝

    释怀深

    入寺设僧斋,先且问客食。一味不可口,满座皆啾唧。回顾憍陈如,钵盂未尝湿。恁么说斋僧,有名而无实。

    5.《再游蒋山·寒山寺里立斜晖》宋朝

    李流谦

    寒山寺里立斜晖,只有垂杨自在垂。不待新亭成洒涕,向来已识宁馨儿。

    6.《拟寒山寺·其十四》宋朝

    释怀深

    祝寿作生日,亲朋互相庆。未烧一炉香,且杀百个命。奴仆各醉饱,歌舞乱观听。如此望长年,为汝惭诸圣。

    7.《拟寒山寺·其七十八》宋朝

    释怀深

    世人无慈悲,恣情为杀害。吃肉如大虫,唯誇牙齿快。不念众生苦,畅我个皮袋。皮袋暂时肥,须臾却败坏。

    8.《拟寒山寺·其八十四》宋朝

    释怀深

    世人皮底黠,肚里没头痴。只取眼前乐,不忧身后非。眼前乐不久,身后苦多时。愿君早为计,后悔恐难追。

    9.《拟寒山寺·其一百二十一》宋朝

    释怀深

    区区求富贵,求得一何用。前遮并后拥,假合成戏弄。正如梦南柯,妄认位貌重。忽然睡眼醒,始笑乾培奉。

    10.《赠相僧杨懒散》宋朝

    张嵲

    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逸兴轻远游,滞念…

    11.《拟寒山寺·其四十三》宋朝

    释怀深

    猪羊养一群,鸡鹅不知数。准拟宾客来,旋杀供钢箸。烹羊猪已惊,割鸡鹅已惧。从头吃至尾,不知何以故。

    12.《拟寒山寺·其九十四》宋朝

    释怀深

    厚葬非孝心,死者必遭辱。君看离乱时,何墓不伐斸。黄金众贼分,白日孤鬼哭。最爱老庄周,天地为棺木。

    13.《拟寒山寺·其一》宋朝

    释怀深

    我爱寒山子,身贫心自如。吟诗无韵度,烧火有工夫。弊垢衣慵洗,鬅鬙发懒梳。相逢但长啸,肉眼岂知渠。

    14.《拟寒山寺·其九十六》宋朝

    释怀深

    出家要省缘,省缘易入道。如何无事人,搂揽闲烦恼。奔走富贵门,庄严房舍好。不知被物使,区区真到老。

    15.《拟寒山寺·其一百十五》宋朝

    释怀深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门徒数百家,追陪日忙乱。施利得十千,人情费七贯。彼此没便宜,他年难打算。

    16.《拟寒山寺·其六十四》宋朝

    释怀深

    人云我聪明,识尽天下理。逐日弄精魂,长年钻故纸。自家一个心,殊不知落地。及乎死到来,看你无巴鼻。

    17.《拟寒山寺·其一百四十三》宋朝

    释怀深

    一年五千斛,十年计五万。不知十年间,所作何事办。暴殄天物多,也好自思算。福若不消磨,除君是铁汉。

    [阅读全文]...

2022-02-19 03:31:36
  •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_村居全诗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枫桥夜泊》

    作者:唐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想信您读完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全诗对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3-03 12:15:50
  • 寒山寺导游词

  • 寒山寺导游词(通用7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寒山寺导游词(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苏州的一个景点,如果我给大家吟一首诗,大家就会知道我要介绍那里了。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家知道我要介绍哪里了吗?对了,是苏州的寒山寺。张继的这首诗,使寒山寺这个小寺院名声大噪。

      寒山寺出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张继写了一首千古传颂的诗,另一个是有两位得道的高僧来到了该寺讲经说法。接着,我们来到一座枫桥,张继就是在这里写了千古绝句枫桥夜泊。接着我们来到了寒山寺大钟和大碑,大钟重108吨,大碑总高15。9米,这块大碑与大钟一起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诗碑。

      我们大家顺着这条路,前方就是寒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上面题写着“寒山寺”三个大字的蜡黄色的山墙,配上黑灰色的檐子,清幽淡雅。

      走出寒山寺,沿着小路向前就是运河。你们知道这上面有什么桥吗?对,是枫桥和江村桥,那是铁铃关,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大家好!我是本次带领大家游览寒山寺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魏。本次游览,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紧队伍哦。

      绕过山墙,进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间是日本友人赠送的石碑,右边是当年寒山拾得两人种下的古树彷佛在向我们招手,左边几只青铜大鼎,上面刻着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轻轻一敲,就会嗡嗡作响,好像在诉说着寒山寺千百年来的故事。大家可以试一试。

      现在我们来到了罗汉堂,这里有100多尊罗汉,与真人灯神大小。瞧,这个罗汉的眉毛真长,哟,这个罗汉长着仨脑袋,他叫“慈悲大仙”,还有两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长、脚非常大的罗汉。这些远看金光闪闪,*看栩栩如生、工艺精湛、造型奇特的罗汉,给这座寺庙*添了神秘气息。

      穿过小门,我们来到藏经楼。这有两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着宝瓶,端详地很仔细,对不对?拾得在旁边指指点点,很有意思。

      今天我就讲到这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寒山寺,说起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绝句吧。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览。

      在寒山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口大钟了。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人寒山寺景区了。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辉煌,宏伟庄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会儿我们进了寺内再去参观。现在我们取道寒山别院去寒山寺。

      穿过寒山别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和我们集合,请大家注意时间,注意安全,谢谢配合。

    各位游客:

      说起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寒山寺的钟声使他消除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因而,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烦恼,启迪心灵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给您带来美好吉祥的预兆。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览。

      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在唐代贞观年间,这里来了两位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为“寒山寺”的。传说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又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东渡日本,到了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文化。

      寒山寺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大监年间(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塔院遂改名寒山等。当时寺中有一口大钟,以钟声悠扬宏亮闻名。唐代诗人张继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半夜闻钟声,使孤舟之中含愁不眠的旅人触发诗情,写下了千古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问世后,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寒山寺便更为人们所熟知,随着诗的广泛流传,寒山寺名播海外。此刻,每年除夕之夜常有日本朋友专程赶来寒山寺聆听古刹钟声。

      古老的寒山寺,在历经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曾五次毁于兵火、屡毁屡建。据志*载,北宋太*兴国七年(980年)左右,节度使孙承佑建有七层宝塔。元末时寺与塔俱毁,于明洪武中又重建,正统年间知府况钟再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全寺毁于战火,殿堂、楼阁均荡为尘埃。现存的殿宇,则是在清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866~1911年)重建的。

      位于古运河畔,枫桥与江村桥之间的这座古寺,气势雄伟,山门前黄墙照壁矗立,寺门横书古寒山寺匾额。透过林荫小院,正中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释迦牟尼像,佛座两边和后壁嵌有寒山子诗三十六首,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以及郑文焯所绘的寒山、抬得和丰干的写意画像石刻。那著名的寒山抬得塑像在大殿右侧的'偏殿内,一座巨大的莲花座盘上,两个袒胸**、蓬头赤足的年轻胖和尚,一个手捧净瓶,一个手执莲花,纯朴浑厚,嬉笑颜开。寒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僧,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集》三卷。在大殿东西两侧偏殿内,还有小型香樟木雕刻的金身五百罗汉像,造型古朴,生动自然。殿后为藏经楼,环壁嵌着宋代张樗所书《金刚经》石刻,笔力刚劲秀逸,是传世少见的珍品。藏经楼左右连以长廊,左边折上方亭,亭内嵌有明、清诗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石刻;右边通向钟楼。

      此刻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

      此刻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沿墙分列十八罗汉坐像,都是明代的铁铸金罗汉,是从山西五台山擎来的。寒山寺大雄宝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侧木架上挂一口钟,左侧木架上放鼓,体现出家人晨钟暮鼓的修炼生活,但那里右侧悬挂着的钟,与众不同,这就是我在车上提到的日本铜钟。

      个性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墙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他俩“状如贫子,又似疯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开,似在讲:“吾俩菩萨转世,天机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则袒胸笑颜,更逗人喜爱。

      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

      讲解到此结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历史、迷人的钟声传播友情,给各位带来福音。谢谢大家

      寒山寺的碑廊是非看不可的。沿钟楼下的走廊、小道前行,即达碑廊、弘法堂和枫江楼庭园。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六碑千古留芳。

      寒山寺的唐朝张继诗碑,始于北宋翰林学士、珣国公王珪(1019~1085年),早已失传。令人欣慰的是,由于苏州佛教界、文化界的刻意恢复,四处寻觅王珪墨宝,我国台湾博斯年图书馆无偿惠赠三千余字的王珪手迹资料——王珪写的一块宋碑的拓片。然后,依王珪之原字或字体,苏州碑刻博物馆于1996年重刻了王珪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现立于塔旁。

      第二块碑为明代诗、书、画"三绝"的巨匠文征明所写,因寺失火,已成残碑,虽剩下不到十字,但笔迹流畅秀劲。现展示于碑廊墙内。

      第三块碑保存完好,为清代俞樾所书,碑之拓片流传甚广,极为公众称颂。陈列在碑廊。

      第四块碑为民国年间的国史馆馆长、与张继同名同姓的河北沧州人张继所书,不幸的是他于1947年12月14日书写,第二天便猝然逝世。这块堪称绝笔的诗碑保存较好,*年才陈列在普明塔院内。这位沧州张继先生手书的《枫桥夜泊》诗原件,保存在台湾*中央史馆。海峡*汪辜会谈时,话及情谊,多次提及这一墨迹,成为佳话。真是:古今两张继,往事越干年,同赞寒山寺,游人皆称奇。

      第五块碑,就是1993年刻成,立在寒山别院内松亭中的*先生写的诗碑。刚才我们已先睹为快。

      第六块碑立在碑廊墙内,为大画家刘海粟86岁时所写,1995年春揭幕,也是盛事一桩。

      《枫桥夜泊》诗碑千年来均出自名人之手,是寒山寺悠久文化历史的反映,加上佛教文化,说明文化是它名扬天下的根本。至此,可以这样说:诗碑书法异彩纷呈,四海游人大饱眼福。

      碑廊内与俞樾手书的碑相对而立的是康有为1920年在寒山寺题诗之碑,诗曰:"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为曾感慨于古钟流失到日本,他风趣地说:也怪丰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阎邱点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的天机。若不泄露天机,再有转世者到来,寺内就不会空空地连古钟也保不住了。

      碑廊内还陈列着明唐寅的《化钟疏》碑、民族英雄岳飞的"还我河山"等题词。岳飞被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召回,路过枫桥,宿寺中时留此墨宝,表现了他誓抗金兵收复失土的决心。

      碑廊斜对面是弘法堂,里面供着三尊铜像。正中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于公元629年去西天取经,645年返长安,译大量佛经,还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一直是佛教界的泰斗。小说《西游记》中,他作为孙悟空的师父出现,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

      右侧供奉的是另一位唐代高僧鉴真,他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于公元753年从苏州张家港黄泗浦启航,再次吃尽千辛万苦,成功抵达日本,传播佛教、建筑、雕塑、农业、文学、医药、书法等知识和技术,被誉为日本律宗始祖。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唐招提寺病逝。鉴真贡献卓越,被尊为 "盲圣",也是弘扬佛教先驱之一。

      鉴真像对面供奉的是日本高僧空海。公元804元,他随日本遣唐使来华,阴历十一月廿二日抵苏州,廿三日乘船到枫桥参拜寒山寺,最后到达唐京城长安学*佛学、诗文、绘画等,三年后回国成为日本真言宗密教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的鉴真大师"。852年去世,日本追赐"弘法大师"谥号。

      讲解到此结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历史、迷人的钟声传播友情,给各位带来福音。谢谢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1-18 00:57:21
  •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书法作品欣赏)

  • 书法
  • 前言

    问题: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估计小学生能讲的头头是道,诗歌的释义大家都很清楚。不过老街说的不是这个,需要注意的是几个可能会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讲一下自己的认识。未必准确,欢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谁“远上”

    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首诗第一个问题是,首句的主语是谁?”远上寒山石径斜 “,是谁远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语“我”,有的注释中解释是:诗人自己远上寒山看到石径斜。不过第三句又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那么诗人不是上山了吗,怎么又停了车?难道是坐着车上的山?还是山上有车可以坐?似乎又讲不通。

    这一句的主语不是人。”远上寒山石径斜 “其实是主语后置,主语是石径,是石径远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弯弯曲曲,这是比较复杂的诗家语句法。

    这种句法在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可以看到: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联: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这两句的句子结构和”远上寒山石径斜“类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个诗人卢嗣立的《望九华山》第二联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正当寒日众峰呈。

    坐观风雪销烦思,惜别烟岚驻晓行。得路归山期早诀,夜来潜已告精诚。

    第三联”不遇阴霾孤岫隐,正当寒日众峰呈。“,这两句的句法和”远上寒山石径斜“完全一样。句子的节奏都是2-2-2-1,主语都是第五六字组成的词”孤岫“、”众峰“、”石径“。

    相同的还有白居易《浔阳春三首 》,其主语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样,主语是香骑和钿车。

    金谷蹋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

    踏花的是香骑,碾草的是钿车,远上寒山的是石径,不遇阴霾是孤岫,正当寒日的是众峰。

    二、第二句 深处还是生处

    白云生处有人家。第二句是写诗人远望,看到石径弯曲远上的尽头是白云生处,那里有隐约的人家。

    古诗词传到今天经常有不同的版本, 是“深”还是“生”字存在疑义。

    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书中写作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

    有些课本中,本诗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例如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至于作者原来的版本究竟是生还是深就搞不清了。

    李白的《静夜思》仅仅二十个字,竟然也有好多的版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们常见的版本来自于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

    老街*时也喜欢写几首小诗,写完后就发在自己的博客里,后来引用这首诗时发现个别语句不太好就直接进行了修改。于是我自己的一首诗, 在不同的文章里或者不同的媒体上会有不同的版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练字的故事 ,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斟选了好久才定下来。古人甚至把赠人折扇上的诗在几年后追回来修改的故事,不过具体哪一位我记不清了。

    生或者深,也许作者本来就有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也许是*刊印传抄时出现了错误。不过深和生都各有味道,您喜欢深处还是生处呢?

    三、第三句 何为坐爱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需要说的是“坐”,这里不能望文生义,“坐”不是坐下,更不是特指坐在车子里的意思(虽然他可能就是坐在车子里)。”坐“这个字在这里解释为“因为、由于”。

    宋朝的梅尧臣《夏日晚霁与崔子登周襄故城》尾联也用了坐爱,是一个意思:

    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独携幽客步,闲阅老农耕。

    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

    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是因为喜欢黄昏里的枫林,所以我停下了车,这也是倒装,可以解释为“坐爱枫林晚停车”。梅尧臣的”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意思是我并非一个刻意躲避喧哗(世间纷争)的人,只是因为喜欢这里清风悠远的意境 ………

    四、石径斜的斜怎么读?

    古代很多字的读音与今天普通话不同,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我过去上学时老师教我们读作 [xiá],为什么要读作 [xiá]呢?

    查一下《*水韵》就知道这个”斜“字与花、家同在古韵“下*六麻”。《*水韵》的六麻和《唐韵》的麻韵一样,唐朝人杜牧读这首诗一定是押韵的。根据康熙字典记载,斜有一种读音与“邪”一样,唐韵里似嗟切、宋韵书中徐嗟切,都是韵母a的发音。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

    前几天老街写过一篇文章《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不押韵吗》,这首诗的”者“读作【zhǎ】、下读作【hǎ】,其实是押韵的,有一个读者留言顺便提到了斜的发音:

    我们湖南邵阳县口音下字读ha音,野字读ya音,斜字qⅰa音,许多古诗用家乡话读来很押韵。

    记得还有读者说他们老家的方言今天还读作 [xiá],具体哪里就记不清了,我相信还有地方的方言会读作sia、jia等发音。

    因为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消失,以及地域不同和今古音调的变化,很多诗词用普通话阅读并不押韵,但是用一些方言阅读却是押韵的。

    在杜牧的另一首诗中,我们发现蜗牛在古代原来读作瓜牛。如果在课堂上我们读作瓜牛,估计同学们会哄堂大笑,可是这个字在古诗里真得读作gua ,不信看看这首杜牧的《朱坡绝句》:

    乳肥春洞生鹅管,沼避回岩势犬牙。自笑卷怀头角缩,归盘烟磴恰如蜗。

    这首绝句的韵脚是蜗和牙 ,牙ya和蜗gua和斜、花、家一样,也属于*水韵的下*六麻韵部。蜗牛读作gua牛可不仅仅是古代,在今天的陕西、广东、福建、中国台湾甚至甘肃等地方都有瓜牛的读法。下面是网友们的留言:

    秦武粤鹏:陕西方言蜗牛读作:guagua牛。馬乐天:兰州话叫gua gua 牛;戒急用忍32:西安周边的郊县都叫瓜瓜牛。

    结语

    杜牧《山行》这首诗的四个问题,是我们阅读古诗词常常遇见的问题。首先是诗家语的句法多变,即使是同样句法结构的句子,主谓宾的位置也未必相同,更不能用散文句法来解释古诗的语法。

    其次,版本的不同是常见现象,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就有很多版本,甚至有时候不同版本会有不同的意思。

    再次,古诗中的词语与今天词语的意义会有不同,不能简单的望文生义。

    最后是今古读音的不同,今天阅读时遇到不押韵的诗词不要怀疑,在古代99.9%是押韵的。诗经押前秦时的韵,古诗十九首是押汉朝的韵,隋朝以前都是各朝代当时口语发音押韵,隋朝以后,文人们开始按照韵书来押韵, 这以后口语发音和韵书不同的现象越来越多。

    元朝和清朝的官话都没有入声,可是元朝的诗人依然按照《*水韵》来写诗,清朝甚至在科举诗赋取士的时候,依然按照《*水韵》的韵书标准来鉴定试帖诗是否落韵。作诗押韵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确实有不押韵的,例如这首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阅读全文]...

2022-02-14 15:53:33
  • 小寒的诗句古诗

  • 小寒
  • 小寒节气到,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寒的诗句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古人眼中的小寒节气,感受一下诗歌的美!

    小寒的诗句:

    1、小寒无用苦思家 —— 郑刚中 —— 《马上口占三绝》

    2、小寒清坐隔疏帘 —— 郑刚中 —— 《十二月二日腊祭前一日致斋惠照清叟察言观色》

    3、小寒犹自薄胜绵 —— 舒亶 —— 《浣溪沙》

    4、小寒天气 —— 喻陟 —— 《蜡梅香》

    5、小寒初 —— 周紫芝 —— 《鹧鸪天·读尽牙签玉轴书》

    6、春小寒轻 —— 张榘 —— 《烛影摇红·春小寒轻》

    7、小寒时节 —— 无名氏 —— 《望梅·小寒时节》

    8、小寒交候 —— 无名氏 —— 《醉蓬莱·看梅腮妆腊》

    9、小寒初渡梅花岭 —— 苏轼 —— 《清远舟中寄耘老》

    10、便觉小寒生 —— 陆游 —— 《微雨》

    11、深院萧条作小寒 —— 陆游 —— 《小园独酌》

    12、山驿官梅破小寒 —— 黄庭坚 ——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

    13、江雨蒙蒙作小寒 —— 黄庭坚 ——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14、东风吹雨小寒生 —— 陈与义 ——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15、比及归时小寒食 —— 朱彝尊 —— 《洞仙歌·隔年芳信》

    16、梅花先趁小寒开 —— 朱淑真 —— 《冬至》

    17、未妨小寒鸥鹭盟 —— 陈造 —— 《次韵张守垂虹小驻》

    18、碧桃花底小寒轻 —— 程公许 —— 《寒食上已杂吟八章》

    19、晓风生小寒 —— 范成大 —— 《晓出古岩呈宗伟、子文》

    20、结束晨装破小寒 —— 范成大 —— 《早发竹下》

    小寒的古诗:

    1、小寒(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2、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3、《小寒》

    北风凛冽迎小寒,路人匆匆畏成团。

    唯有鹊鸣新巢起,梅枝萌动欲红颜。

    远川*瓦雪映天,凌雲冰霜挂窗前。

    驻目天时轻轻叹,小寒大寒又一年。

    4、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宋)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5、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6、小园独酌

    (宋)陆游

    横林摇落微弄丹,深院萧条作小寒。

    [阅读全文]...

2022-07-30 17:28:30
寒山诗句的古诗 - 句子
寒山诗句的古诗 - 语录
寒山诗句的古诗 - 说说
寒山诗句的古诗 - 名言
寒山诗句的古诗 - 诗词
寒山诗句的古诗 - 祝福
寒山诗句的古诗 - 心语